政治-2021年高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一)
加入VIP免费下载

政治-2021年高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一)

ID:678531

大小:5 MB

页数:27页

时间:2021-04-2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一)知识体系整合 目录 5 月 17 日——经济生活体系整合 5 月 18 日——政治生活体系整合 5 月 19 日——文化生活体系整合 5 月 20 日——生活与哲学体系整合 5 月 17 日 经济生活体系整合 一、基本经济制度相关知识重构 1.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 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项制度并列,都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作出的新概括,是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内涵作出的重要发展和深化;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 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 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 创造。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最新概括和重大决策部署,对于更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不断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2.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 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调动不同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利用各方 面资源,取长补短,激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3.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初次分配中要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 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要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要重视发挥第 三次分配作用,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要坚持消除贫困。 4.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 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 显著优势;要健全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就业、产业、投资、 消费、区域等政策协同发力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 二、从经济生活角度归纳总结解决民生问题的依据和措施——经济生活主体之一:公民 1.民生问题简单地说就是与老百姓生存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吃穿住用行等问题,其中教育是民生之基,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会保障是民生之依,社会稳定是民生之盾,还包括扶贫、医 疗问题。要注意结合公民在经济生活中的身份来分析问题,如消费者、劳动者、投资者、纳税人等。 2.从解决民生问题的依据看,主要是由社会主义本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决定的,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根本目标、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都是重要原因。 3.从解决民生问题的措施看,主要涉及的知识点有: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 等。 三、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为主线归纳国有企业改革的作用和措施——经济生活主体之二:企业 1.国有企业改革的经济学依据主要有: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它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 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 保障国家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发展战略性产业、提供公共服务,具有关键作用。国有企 业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 在推进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中高速发展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国有企业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和责任。 2.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措施: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实行与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薪酬分配制度,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等。 四、以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为主线整合相关知识——经济生活主体之三:国家或政府 内容 重要性 具体举措 建设创新引领、 协同发展的产业 体系 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 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使科 技创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贡 献份额不断提高,现代金融服务 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人力 资源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 不断优化 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 系的坚实基础。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 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 强盛的重要支柱。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 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发 展环境和社会氛围,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 量优势 建设彰显优势、 实现区域良性互动、城乡整合发 ①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 协调联动的城乡 区域发展体系 展、陆海统筹整体优化,培育和 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强区域优 势互补,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 局 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 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 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 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 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 业农村现代化 ②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支 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 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 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 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 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 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建设多元平衡、 安全高效的全面 开放体系 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 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 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 必须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 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更好利用全球资源 和市场,继续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框架 下的国际交流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 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共同推动经济 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 共赢的方向发展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抓好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随着我国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 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 和竞争力 五、以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两只手”为主线整合相关知识——经济生活的体制背景 1.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与发展,既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需要更好发 挥政府作用,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3.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科学的宏观调控体系,充 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5.在解决“三农”问题、生态问题、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内需、对外开放等方面 都必须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同时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 1.近来,因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发导致石油需求的减少,2020 年 3 月 6 日,石油输出国组织与俄罗 斯新一轮就共同减产、维持油价的谈判破裂,双方均不再受限产协议的约束。3 月 7 日,沙特率先大幅降低 销往欧洲、远东和美国等国外市场的原油价格。石油主产国降价势必引发其他产油国的追随。产油大国“互 相伤害”带来的油价暴跌“吓到”了市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图示能正确反映上述原油市场 供求情况的是( ) (注:D、S、E 分别表示变化前的需求、供给、均衡价格,D′、S′、E′分别表示变化后的需求、供 给、均衡价格) 答案 B 解析 因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发导致石油需求的减少,3 月 6 日石油输出国组织与俄罗斯新一轮就共 同减产、维持油价的谈判破裂,双方均不再受限产协议的约束,这表明需求减少,供给增加,A 不符合题 意,图 A 表明需求增加,供给减少;B 符合题意,图 B 表明需求减少,供给增加;C 不符合题意,图 C 表 明需求和供给都增加;D 不符合题意,图 D 表明需求和供给都减少。 2.2020 年 3 月 20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对加强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加强劳动教育,旨在引导学生( ) ①了解社会,提高实践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②提高劳动技能,促进劳动力市场充分竞争 ③树立职业平等观,推动社会分工细化 ④树立正确价值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①④符合题意,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加强大中小学劳动 教育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提高实践能力,实现全面发展,树立正确价值观, 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②不符合题意,题干的主体是学生,并不涉及提高劳动技能,促进劳动力市场充 分竞争;③不符合题意,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与推动社会分工细化没有必然联系。故选 C。 3.2020 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国家在决胜时刻继续建设好现代产业体系,加大对“三农” 的财政支持、补贴等,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有效释放农村土地等要素的金融杠杆潜能,让更多的农民通过股票、基金、债券、保险等获得股息、利息、 分红,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实现农民增收。上述材料说明( ) ①国家对农村财政支持体现财政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 ②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③增加财产性收入有利于拓宽居民收入来源 ④国家通过转移支付缩小了各收入等级组间的收入差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①正确,材料提及国家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支持、补贴,促进农村经济生活的运行与发展, 体现了财政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②错误,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会提高人们的收入,提高效率,但与 社会公平正义无关;③正确,财产性收入增加拓宽了居民收入来源;④错误,转移支付有利于促进社会公 平,但不可能缩小各收入等级组间的收入差距。故选 B。 4.2020 年 3 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新版《中央定价目录》,并于 2020 年 5 月 1 日起施行。新版目录 具体定价项目缩减近 30%。其中,在天然气领域,将“天然气门站价格”由目录移出至附注,提出“具备 竞争条件省份天然气的门站价格,由市场形成”。这一价格机制改革( ) ①会加大天然气企业的竞争压力 ②旨在稳定天然气的市场价格 ③可以及时有效反映天然气供求变化 ④有利于降低相关企业的生产成本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①③符合题意,这一价格机制改革会加大天然气企业的竞争压力,可以及时有效反映天然气供 求变化;②错误,这一价格机制改革旨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而不是稳定天然气的市场价格; ④错误,价格由市场形成,不一定降低相关企业的生产成本。故选 B。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9 年我国信息消费(是指一种直接或间接以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为消费对象的消费活动)规 模达 5.5 万亿元;2020 年有望超过 6 万亿元,间接带动经济增长 15 万亿元,成为助力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其中,以“90 后”为代表的年轻消费群体正在迅速崛起,他们在消费中积极向上、有想法、有品位:既注 重品质又注重颜值;不迷恋名牌但崇尚品牌态度,注重个人体验;希望繁忙中保持身体健康;衣食住行大 部分都在线上消费等,成为了信息消费、网络消费的主力军。 材料二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在线教育,打开知识学习新空间;在线医疗,在云端接受健康诊疗; 在线直播,随时随地分享生活……这些信息消费新场景、新业态不断涌现,将加速提升产业产品优质供给, 培育出诸多新业态,也将进一步推动信息消费潜力加速释放。通过持续激发市场活力,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为信息消费走入寻常百姓家搭建更好的环境和平台,推动信息消费扩大和升级。目前,全国已有 20 多个省 份出台了促进信息消费发展的相关政策,将扩大升级信息消费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改善民生 的重要举措,推动信息消费呈现出健康快速发展态势。 结合材料,概述我国年轻消费群体的消费特点,并分析进一步释放信息消费潜力对我国经济的积极意 义。 答案 (1)特点:多元化、个性化、健康化、信息化。 (2)积极意义:①对生产:a.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优质供给,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b.带动和引领相关产业发展,催生新产业、新业态,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 ②对消费:营造良好的消费氛围,改善居民消费结构和方式,提高居民消费质量和水平,更好地满足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5 月 18 日 政治生活体系整合 一、分析政府的政策主张或者开展各项活动的政治生活理论依据——政治生活主体之一 1.坚持党的领导,贯彻落实人大决议,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3.我国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4.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要求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5.政府的基本职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6.政府依法行政的必要性: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 则。 7.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对人民);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 其工作人员不变质,提高政府的权威;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对政府);有 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对社会)。 8.政府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政府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 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 9.政府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10.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关键是要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这个体系,一靠民主,二靠 法制,二者缺一不可。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 二、分析中国共产党的相关政策、活动时常考虑的角度——政治生活主体之二 1.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 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3.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4.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5.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6.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共产党员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三、分析涉及国际关系中我国的政策主张或者做法时常考虑的角度——我国的对外政策 1.联合国是当代国际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其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 进国际合作与发展;其原则是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联合国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 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 2.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间的共 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 4.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必须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 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5.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当今世界,很多国家都以发展经济 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 6.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独立自主为基本立场;以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 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基本目标;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本准 则。 7.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发挥负责任大国 作用。 四、从不同行为主体的角度考查建设法治国家——核心是依法治国方略 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原则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 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中国共 产党 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通过法定程序,将党的领导 与人民意志统一于社会主义法治,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全国 人大 ①科学立法要做到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 ②科学立法要充分发扬民主。必须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要健全 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 ③科学立法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 行政 机关 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法治化;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司法 机关 ①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 ②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③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 公民与 社会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投身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 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1.2020 年 3 月 10 日,习近平总书记赴武汉考察。他在与社区工作者等交谈时说道:“上面千条线、下面 一根针,群众大事小事都在社区,大家就是临时的‘小巷总理’,给人民群众当服务员,不能干巴巴、硬 邦邦的,要让群众如沐春风。”这一要求是基于( ) ①国家公务员是人民公仆、是为人民服务的 ②在我国,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③基层行政机关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形象 ④基层社区是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依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①不符合题意,社区工作者不属于国家公务员;②符合题意,给人民群众当服务员、要让群众如沐 春风,是因为在我国,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③不符合题意,材料中的社区不是行政机关;④符合题 意,材料主要强调要重视基层社区工作,这是因为基层社区是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依托。故选 D。 2.某乡镇设立“人大代表之家”,将人大代表履职服务职能贯穿到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中。一年来, “人大代表之家”帮扶干部争取项目资金 200 多万元,建设和完善村里的路、楼、灯等基础设施;乡镇所 有村义务阶段贫困生无一辍学,住房保障率达 98%以上,贫困户 100%参加医保,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人大代表之家”的设立( ) ①促进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完善 ②为人大代表履职搭建了活动平台 ③使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得到落实 ④增强了人大代表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①不符合题意,“人大代表之家”的设立与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完善之间没有直接关系。②④符合 题意,“人大代表之家”的设立为人大代表履职搭建了活动平台,有利于增强人大代表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问题,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③说法错误,“人大代 表之家”的设立有利于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但不能说使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得到真正 的落实。故选 D。 3.2020 年 3 月 24 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与巴西总统通电话时强调,双方要保持战略定力,支持彼此 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推进各领域务实合作,加强在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等多边框架内的沟通和协作, 共同维护好、发展好中巴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由此可见( ) ①中国坚持睦邻友好、与邻为善的外交政策 ②国家利益的完全一致是发展中巴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础 ③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中巴关系 ④中国是现行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①不符合题意,巴西不是我国的邻国,所以未涉及中国坚持睦邻友好、与邻为善的外交政策;②说 法错误,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发展中巴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础是两国的共同利益,中 巴之间存在利益对立,并不是完全一致的;③④符合题意,由材料可知,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 基础上发展中巴关系,中国是现行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故选 D。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0 年 2 月 23 日,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 调要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依 法科学有序防控至关重要。这次疫情发生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积极开展防控工作, 取得初步成效,但也有一些地方和部门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进退失措,出台的一些防控措施朝令夕改,一 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严重妨碍疫情防控的违法犯罪行为,群众对此不满意。实践告诉我们,疫情防控越是到 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 能力,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维护社会大局稳定。2020 年 2 月 24 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 十六次会议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 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在应对疫情中应该如何做到依法防控,依法治理。 答案 (1)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抗击疫情立法工作的领导,坚持依法执政、民主执政。 (2)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为抗击疫情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 (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应对疫情时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首位,发挥人民主体作用,实行群防群控。 (4)相关部门和社会各方要依法有序参与,贯彻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精神,同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5)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 5 月 19 日 文化生活体系整合 一、以文化的重要作用为线索整合相关知识——为什么角度 1.从本质上看,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 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从性质上看,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 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 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可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 展;也可以促进外域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4.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的作用,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 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 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5.文化创新的作用,既表现为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又表现为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 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6.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 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7.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 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当代 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二、以文化的发展为线索整合相关知识——怎么办角度之一 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我们要自觉成 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推动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增强中华文化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教育等都可以推动文化的发展进步。 4.立足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途径。 5.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心骨”的作用,必须继承和发扬 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人人都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 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6.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 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7.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为线索整合相关知识——怎么办角度之二 1.要对文化市场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要在提供多样化的同时, 弘扬主旋律,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 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3.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 性发展。 4.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 同理想。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5.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正 确舆论导向,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 6.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 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 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 7.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 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共产主义远 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的意志和自 觉的行动。 8.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 创建活动;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要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 则意识、奉献意识。 9.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搞好文化继承和交流,坚持以人民 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创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1.鲁泉同学准备参加“学习强国”山东学习平台举办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以下是参赛要求。 参赛对象:本次大赛面向全省社会各界人士征集,凡是热爱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开发的公 司、团体或个人,均可参加。 参赛主题:参赛作品应围绕山东文化相关主题,从悠久历史、风景名胜、民俗非遗、文 博珍藏、民间曲艺、特色产业、地方美食等多角度出发,充分体现山东灿烂历史文化与 时代新风新貌,作品具有较强的文化性、创意性、时代感与实用性。 作品要求:所有参赛作品必须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充分体现时代性,并具有实用性、艺术性。 征集范围:本次大赛参赛作品征集范围涵盖办公文化用品、文化旅游商品、文博文创产 品、特色农产品、工艺美术品、非遗创新产品、服装服饰产品、家居生活产品、数码设 计产品等多个范围。 以下内容能正确解读参赛要求的是( ) ①从参赛对象看,文创产品的设计灵感主要来自作者的兴趣爱好 ②从参赛主题看,文化创新要把握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 ③从作品要求看,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④从征集范围看,征集范围的广泛性体现出文化的区域性特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①说法错误,文创产品的设计灵感主要来自作者的实践;②符合题意,由“充分体现山东灿烂历史 文化与时代新风新貌”可知,文化创新要把握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③符合题意,由“必须紧紧 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知,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 品;④说法错误,征集范围的广泛性看不出文化的区域性特征。故选 C。 2.中华文化绵延几千年,形成了深厚文化传统,延续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自近代以来,中华传 统思想文化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剧烈变革的阵痛,一味固守传统与主张全盘西化的道路在现实中都行不通, 只有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及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成功探索出了对传统文 化进行创造性改造的新模式。材料告诉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①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 ②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③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④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一致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A 解析 ①②符合题意,材料告诉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 实,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③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必须坚持以人民为 中心的创作导向;④说法错误,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而不是“相一致”。故选 A。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 有一群人,他们却坚定地踏上了离家的路。面对疫情,他们不顾个人安危,义无反顾选择逆行,驰援武汉。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医务工作者。大家更愿意叫他们“白衣天使”,口罩、防护服、护目镜代表他们 职业的颜色,救死扶伤的风险和付出建构了他们的职业形象。在这群逆行的防疫一线医务工作者中,有的 人放弃休假,有的人已退休又重返岗位,有的人已踏上回家之路却毅然返程……他们迎难而上,只为赶赴 前线尽自己所能救人治病。 驰援武汉,他们无怨无悔,义不容辞。春节本应是团圆的日子,他们也是平凡的普通人,背后有无数个等 待的家庭。职业精神让他们毅然决然选择“我报名”。他们虽是春运大潮的逆行者,却是人们健康的守护 者。那一张张印着红色手印的请战书,更像是他们的铮铮誓言,扛起所有人的希望,他们为职业精神增添 了新的注脚。在安危面前,他们选择了先人后己。正是因为他们逆行的背影,我们才更加平安与幸福。 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弘扬“逆行者”精神对于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的重要意义。 答案 (1)“逆行者”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弘扬“逆行者”精神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提供强 大的精神动力,能够凝聚民心,激励斗志;迎难而上,无私奉献。 (2)“逆行者”精神彰显了强大的爱国主义情怀。弘扬“逆行者”精神有利于在疫情防控攻坚战中高扬爱国 主义旗帜,激励人们坚定理想信念,培养爱国之情,实践报国之志。 (3)“逆行者”精神深刻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逆行者”精神能够激励全国人民抗击新型冠状 病毒肺炎疫情的决心和毅力,主动承担防疫防控的责任。 5 月 20 日 生活与哲学体系整合 一、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知识梳理——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角度 (一)唯物论的知识梳理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1)物质决定意识 ①原理: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首先,世界 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体现在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两个方面。其次,物质决定意识体现在:从 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 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②方法论: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要求如下: 我们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 践;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反对唯意志主义和无所作为的思想。 (2)意识的能动作用 ①原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人能够能动地改 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②方法论: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2.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 (1)原理: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 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2)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同时在客观 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 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3.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 (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物质是运 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①运动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永 恒的和绝对的。静止的特殊性: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 统一。 (二)认识论的知识梳理 实践角度——即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作为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 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实践的特点 ①客观物质性:实践的主体、对象和手段等要素是客观的,实践的过程与结果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 制约。 ②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③社会历史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受历史条件的 制约。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 用中才能实现。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 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 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 的目的。 二、唯物辩证法的知识梳理——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 1.矛盾观点原理及方法论要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其内容有时称为矛盾规律或对立统一规律,其所有的方法论合起来 统称矛盾分析法。 (1)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将同一性和斗争性结合起来分析问题,既把 握它们各自的内涵,又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 (2)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这就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承认 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矛盾具有特殊性。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结。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这两方面辩 证统一起来,既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又不忽视矛盾特殊性。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要抓住主要矛盾, 又要学会统筹兼顾,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6)矛盾主次方面及其相互关系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7)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2.如何用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现实问题——辩证法的要求 (1)辩证否定观。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这要求树立创新 意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2)革命批判精神。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 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 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3)创新的社会作用。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 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梳理——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角度 (一)社会历史观的知识梳理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人类社会的构成要素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 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落后的社 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 极的推动作用。 2.两对矛盾和两个规律——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 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 律。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另一方面,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 基础。 3.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的实现途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 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①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 动力。经济和政治关系的调整,新的生产关系的建立都可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 ②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 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作为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其创造历史的作用体现在:人民群 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人民群众在历史创造和社会实践中的作用,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即要求我们相信人民群 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要做到一切为了群 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二)人生价值观的知识梳理 1.是什么——人生价值的内涵 (1)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一方面,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另一方面,一个人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 人的需要,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满足。 (2)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归根到底是看他的贡献。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对某个人或某个集团的贡 献,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 贡献了什么。 2.怎么办——人生价值的实现 (1)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充分发挥正确价值观对人类认识与改造世界、 人生发展的导向作用。这要求我们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 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同时,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依据社 会发展而更新价值观念。 (2)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要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 践。 (3)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所以要积极利用社 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有利的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所以要正确处理个人与集 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4)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要努力发展自己的 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5)要树立正确的理想,在追求崇高理想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三)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人们价值观念或思想认识不断发展变化的原因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现实情况的变化要求 我们不断更新观念思想。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 的推动作用。观念、认识等只有与时俱进才能保证其先进性,从而发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经济基础的变化要求作为上层建筑重要组成成分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等不断 发展变化。 4.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这要求人们的价值观念要 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昙花是一种灌木状肉质植物,花开起来大而美丽。昙花一般不在白天开花,要到晚上八九点之后才会开, 而且开放时间很短,敬称“昙花一现”。如今,花卉园艺学家采用“偷天换日”“颠倒昼夜”的科学办法 实现了昙花在白天开花,满足了赏花者白天赏花的需求。这体现的唯物论道理是( ) ①“偷天换日”是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 ②昙花的开花方式说明事物在不同联系中有不同的特性 ③花卉园艺学家通过科学实验活动改变昙花的生长规律 ④花卉园艺学家尊重和利用生长规律满足不同赏花者的需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①④符合题意,花卉园艺学家采用“偷天换日”“颠倒昼夜”的科学办法实现了昙花在白天开花, 满足了赏花者白天赏花的需求,这体现的唯物论道理是“偷天换日”是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 界,花卉园艺学家尊重和利用生长规律满足不同赏花者的需要;②属于辩证法观点,不属于唯物论,排除; ③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能改变昙花的生长规律。故选 B。 2.2020 年 1 月 3 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加强 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突出中心城市带动作用,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做到统一谋划、一体部署、相 互协作、共同实施,唱好“双城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应该( ) ①立足中心城市这一关键部分,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②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服务于中心城市发展 ③用综合的思维方式,促进双城经济圈内部结构优化 ④既要抓住中心城市这个重点,又要统筹双城经济圈建设全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①说法错误,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中,应该立足整体,“立足中心城市这一关键部分”说法错 误;②说法错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整体,“中心城市”是关键部分,不能说整体服务于部分; ③符合题意,“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做到统一谋划、一体部署、相互协作、共同实施”,说明应该 用综合的思维方式,促进双城经济圈内部结构优化;④符合题意,“突出中心城市带动作用,牢固树立一 体化发展理念”,说明应该既要抓住中心城市这个重点,又要统筹双城经济圈建设全局。故选 D。 3.“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于敏回忆自己当初研究氢弹的情境时说,“搞氢弹不太符合我的兴趣,但是爱国 主义压过兴趣,所以当时我就答应了,说:好!我转!国家需要我,我一定全力以赴”。正是因为我国有 众多的“于敏”,习近平主席才可以正告世界,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 材料表明( ) 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因人而异的特点 ②劳动和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③满足群众的利益需要是人生的真正价值 ④正确的价值观要自觉站在国家民族的立场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①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实现人生价值,未涉及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因人而异的特点;②④符 合题意,材料说明劳动和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正确的价值观要自觉站在国家民族的立场上; ③在材料中未体现。故选 C。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 年 12 月 2 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朱有勇院士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 1982 年,朱有勇参加研究生面试,一位面试老师问道:“追溯世界农业历史,依靠化学农药控制病虫害不 足百年,在几千年传统农业生产中,人们靠什么控制病虫害?”这一问把他问懵了。1986 年,朱有勇在云 南省石屏县田间考察,偶然发现“当地农民用杂交稻和糯稻间种,稻田很少发生稻瘟病”。难道稻瘟病发 病率跟水稻品种的多样性有关?循着这个思路,他开始了利用生物多样性防治病虫害的研究。此后 10 多年, 他边研究控病机理,边进行了近千次试验,最终确证了作物多样性时空优化配置是有效控制病害的新途径。 有人说,如果没有云南省石屏县的这次偶然发现,朱有勇的科研不会取得成功。请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的 相关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答案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对实践活动具有反作用。云南省石屏县的这次偶然发现, 来源于实地考察,对科研活动具有启发意义。这一观点肯定了偶然发现的积极作用。 (2)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设问中的观点把偶然的发现当作真理,夸大了偶然发现的 作用,是错误的。 (3)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朱有勇进行了近千次试验,最终才获得科研成功。所以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 追求和发展真理。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