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区2021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统练试题(Word版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北京市顺义区2021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统练试题(Word版附答案)

ID:678613

大小:1.47 MB

页数:9页

时间:2021-04-2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北京市顺义区 2021 届高三第二次统练 历史试题 2021.4 本试卷共 8 页,100 分。考试时长 9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 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 15 题,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 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玉琮是良渚文化的重要礼器,国家博物馆展出的这件玉琮四边雕刻良渚文化典型的兽面 纹,近顶端的一侧阴刻有大汶口文化大口陶尊的日月纹,器身局部残留有切割的痕迹。 由此推断 A.良渚先民玉器制作技术最为高超 B.大汶口文化较良渚文化更为先进 C.区域文化之间存在文化交流现象 D.良渚文化中已经出现了分封制度 2.汉高祖令诸侯王“立太上皇庙于国都”,后逐渐形成庞大的庙群。然而文、景、武帝阶段, 却不再提倡甚至罢郡国庙,至元帝时期,中央政府取得罢郡国庙的彻底胜利。对此现象 理解正确的是 A.立太上皇庙与儒家思想不相符 B.元帝时汉朝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C.郡国庙的罢黜削弱了中央集权 D.“大一统”治理思想得到了强化 3.下图左侧描绘的是宁夏固原北魏漆棺画中之“舜”的形象(垂裙帽、窄袖为胡服特点),右 侧为河南洛阳北魏孝子石棺画像中“舜”的形象(宽袍大袖为汉服特点)。这一现象产生的 主要背景是 A.传说人物的形象具有地域差异 B.鲜卑由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生活 C.民间绘画风格发生了重大转变 D.北魏孝文帝改革提倡改易服饰 4.有学者认为,秦汉以来相权不断衰减。以下内容的排序符合此观点的是 ①“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 ②“不置官署,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 ③“丞相,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③①② 5.近代以来,为救亡图存,中国的仁人志士不懈奋斗提出过很多主张。以下观点在提出时 得到人民群众广泛支持的是 ①“师夷长技以制夷” 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③“打倒列强,打倒军阀” ④“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1947 年,人民艺术家古元创作了两幅版画作品,分别是《焚毁旧地契》和《发新土地证》。 这两幅作品能反映 A.解放战争时解放区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B.敌后抗日根据地土地改革运动的蓬勃发展 C.土地革命时期“打土豪,分田地”的运动 D.新中国建立后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的改造 7.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某同学在学习党史过程中,搜集了四幅和中国共产 党有关的地图,请把下面地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进行排序,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A.②①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④③ D.①③②④ 8.下图是 1953 年 12 月,北京市人民群众打腰鼓、扭秧歌,庆祝普选的一幅图片。对此图 片解释正确的是 A.为第一届人大召开奠定基础 B.人民政治协商制度得到落实 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已经形成 D.女性在选举中占据主导地位 9.下表是 1998—2002 年私营、国有和外资工业企业的工业生产总值比较表,导致这三类企 业产值增长的国内因素是 1998—2002 年私营、国有和外资工业企业的工业生产总值比较表 年份 私营企业 国有企业 外资企业 产值 (亿元) 比重 (%) 产值 (亿元) 比重 (%) 产值 (亿元) 比重 (%) 1998 2 083 3.90 33 621 62.90 17 750 33.21 2000 5 520 7.94 40 554 58.32 23 465 33.74 2002 12 951 14.30 45 179 49.87 32 459 35.83 ①改革开放逐步深入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③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展了一系列重大的外交活动。1979 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000 年正式成立中非合作论坛,2003 年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2006 年参与创立“金 砖国家”合作机制,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中国 A.开展多边外交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 B.坚持倡导“另起炉灶”的基本原则 C.参与联合国组织的区域性外交活动 D.彻底实行“一边倒 ”的外交政策 11.伯里克利执政时期,雅典除十将军以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 他们也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商定城邦重大事务。这一措施 A.激化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B.废除雅典的债务奴隶制 C.保障全体公民的政治权利 D.导致雅典城邦迅速衰落 12.以下史实与结论的逻辑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13.下面是一组政治漫画,仔细观察这组漫画。它能反映出 选项 史实 结论 A 苏格拉底提出“知识即美德” 标志着逻辑学从此创立 B 薄伽丘撰写《十日谈》 揭露了教会的腐化,肯定了人的价值 C 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全面否定了罗马教会的统治 D 孟德斯鸠发表《论法的精神》 使理性批判哲学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1945:“兄弟!” 1955:“我亲爱的兄弟” 1965:“啊哈,是的,我们在 外国有个很远的亲戚” A.美苏由同盟到冷战 B.德法关系不断僵化 C.两德关系日益疏离 D.朝鲜半岛走向分裂 14.下面是某高校的一份学术讲座海报。根据海报提供的信息,该讲座的内容应包括 海 报 主题: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主讲人:梁教授 地点:学术报告厅 时间:2020 年 5 月 6 日下午 ①自由主义兴起 ②英国国有化政策 ③“福利国家”制度 ④“人民资本主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20 世纪著名的外交家,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其《世界秩序》一书中认为国际经济体系 已经全球化,而世界政治还是以民族国家为基础。能佐证以上观点的有 ①苏联解体 ②欧盟成立 ③英国脱离欧盟 ④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www.zxls.com/),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 4 题,共 55 分。 16.(14 分)古代货币 材料一 《汉书·食货志》:“秦兼天下,币为二等:黄金以溢为名,上币;铜钱质如周钱( 圆形方 孔),文曰‘半两’,重如其文。” 材料二 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竹简上记有《金布律》:“钱十一当一布。其出入钱以当金、布, 以律。”“贾市居列者及官府之吏,毋敢择行钱、布;[注:不要去选择钱的分量与布的优劣]。” 材料三 注:陕西凤翔高庄秦墓地出土了五百八十枚半两 钱,左图是其中的两枚。这些钱币形质类似,但 大小不一。最大直径 3.2 厘米,重 6.72 克。 最小的直径 1.15 厘米,重 0.2 克弱。各地考 古发现了秦代不同大小的地方官府钱范。 (1)指出以上史料的类型,结合所学说明上述史料的价值。(8 分) 材料四 自宋至元明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迅猛,客观上需要易于携带且价值量大的货币。明初政 府大量发行纸币,纸币不断贬值。明朝中期,唐、五代以来流行于民间的白银成为通行的主 要货币。白银作为交换媒介能被不同地区商品交易者接受,国内长途贸易规模和种类不断扩 大。1562 年,政府对各地班匠征银代役,民营手工业快速发展。1581 年推行一条鞭法“计亩征 银”,农民以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投入市场换取白银纳税。由于白银需求增大,明代大开银矿, 但中国白银储量不高,白银货币化主要依赖“丝银贸易”。丝、瓷等商品输往海外,白银从美洲 和日本大量流入中国,一个以白银为中心的全球贸易网络逐步形成。 (2)依据材料概括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原因。结合所学分析其主要影响。(6 分) 17.(10 分)近代中国 中国近代史主要大事表 时间 史事 1840—1842 年 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2 年 魏源发表《海国图志》 1859 年 太平天国颁布《资政新篇》 1856—1860 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9 世纪 60—90 年代 洋务运动开展 1866 年 上海发昌机器厂创办 19 世纪 90 年代 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1894—1895 年 甲午中日战争 1898 年 戊戌变法 1900—1901 年 义和团运动 1900—1901 年 八国联军侵华 1905 年 同盟会成立,《民报》创刊 1911 年 武昌起义 1915 年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1919 年 五四运动 从上述所列的历史事件中任选三个事件,确定一个主题,结合所学,进行历史解释。(10 分) 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18.(8 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材料一 1954 年—1956 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 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1962—1964 年,我国第二次起草民法典,虽完成《民 法典草案(试拟稿)》,但因“文革”而中断。以上只是表面原因,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赖以存在 的经济社会条件。 材料二 1979 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进行,条件还不具备。1985 年, 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 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我国 1986 年颁布《民法通则》。 材料三 1992 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 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 21 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起草加快。2017 年 3 月 15 日 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 2020 年形成统一的民法 典。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 2020 年 5 月 28 日经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 并于 2021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施行。 依据材料和所学,对新中国建立后民法典的起草过程进行解读。(8 分) 19.(12 分)世界人口的流动 16~20 世纪世界人口的部分大迁移示意图 仔细观察地图中 1、2、3、4 序号代表的人口迁移路线,概括指出 16 世纪到 20 世纪序号 路线人口的主要迁移方向,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种人口迁移的原因。(12 分) 20.(11 分)二战后的国际关系 材料一 二战后,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独占鳌头,其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工业生产中的比 重为 56.4%(1948 年),美国拥有的外汇黄金储备一度达到资本主义世界总储备的 74.6%。 凭借经济实力,美国的国防预算超过 800 亿美元,拥有一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在 56 个国家驻有军队,在国外建立了 480 多个军事基地。 二战后,苏联扩大了疆域,控制了周边势力范围区域的资源,并以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 力量雄踞欧亚大陆,堪与美国平分秋色。通过完成恢复国民经济的第四个五年计划,1950 年 的工业总产值比 1940 年增长了 73%。 (2)依据材料和所学指出二战后初期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4 分) 材料二 美、欧、日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变化图 (2)观察上图分析 20 世纪 70 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说明其对国际关 系的主要影响(7 分) 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www.zxls.com/),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北京市顺义区 2021 届高三第二次统练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D D D D A B A C A C B C B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5 分。 16.(14 分) (1)类型:文献史料、实物史料或者写一手史料、二手史料(2 分) 价值:《汉书》中记载秦兼并六国后统一使用的货币是秦半两,当时货币主要有黄金、 铜钱,汉书记载年代不远,有一定的可信度和价值。 竹简《金布律》记载的货币不仅有金、钱,还有布也相当于货币。由于竹简 是秦代所记,价值更高。 考古出土的秦半两,基本形质统一,重量大小不一致,各地出土有不同的钱 范;可以推测秦代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可以铸币,秦半两的标准化程度不 如《汉书》所记。由于出土秦半两及钱范属于实物史料,更能客观反映历史, 价值最高。(6 分) (2)原因: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纸币不断贬值;白银已经长期流行于民间;政府通过 税收征收白银;白银通过对外贸易大量流入中国。(4 分) 影响:有利于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促进农产品商品化,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促 进海外贸易的发展,推动全球贸易网络逐步形成。(2 分) 17.(10 分) 示例: 主题:向西方学习 1842 年 《海国图志》 1859 年 太平天国颁布《资政新篇》 1898 年《戊戌变法》 解释:1840 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先进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 界”。魏源在林则徐《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一书。这部书按照世界 五大洲介绍各国历史、地理、社会现状以及军事、科技等,是近代中国最早介绍 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魏源在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太平天国运动 后期,颁布《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近代中国的先进人士最早 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纲领,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 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1898 年《戊戌变法》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 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这次变法促进了思想解放, 并且对思想文化的发展和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近代中国,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 国近代思想主流。 水 平 一 ( 8—10 分) 主题明确,所选历史事件和主题对应准确;事件表述逻辑清晰, 史论结合。 水平二(5—7 分) 主题明确,所选历史事件和主题对应准确;事件表述有逻辑, 能够史论结合。 水平三(2—4 分) 主题明确,所选历史事件和主题不对应;事件表述缺乏逻辑, 不能能够史论结合。只有主题和正确的事件给 3 分。 水平四(0—1 分) 没有主题,只有表述混乱的事件。 18.(8 分) 解读:新中国成立后民法典的起草经历了一段艰难曲折的过程,最终确立。新中国建立 初期,随着政治稳定和经济恢复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我国先后进行了 两次民法典的起草,但由于“反右”“文革”等政治运动的干扰,更是由于我国当时高 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经济条件不成熟,民法典被迫中断。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改革开放初期,经济正在恢复中,民法 典起草条件不具备;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很快,民事活跃, 出台《民法通则》,作为过渡,民法典出台日益迫切。 90 年代以后,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社会主义经 济发展需要民法典出台,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2010 年,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民法典提供了条件。从国际上看,经济全球化加强,中国 经济要与国际接轨,所以民法典起草加快。2020 年 5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正式通过。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性质、 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 综上所述,民法典的出台过程表明法治建设要随社会需求相机而动,经济社会发展推动 法治建设的进程。法制建设为依法治国及法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水平一(6—8 分) 能够分阶段分析民法典的建立的背景和过程,逻辑清晰,史 论结合。 水平二(3—5 分) 能够分阶段分析民法典的建立的背景和过程,逻辑比较清晰, 能够史论结合。 水平三(0—2 分) 没有分阶段分析民法典的建立的背景和过程,逻辑混乱,不 能够史论结合。 19.(12 分) 方向:1、欧洲人向北美移民;2、3 西班牙、葡萄牙向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移 民;4、非洲人向美洲移民。(任意 2 点 4 分) 原因:15 世纪至 18 世纪,随着新航路开辟后和欧洲各国殖民扩张与掠夺,各州之间的贸 易逐步扩展,欧洲人开始向美洲等地区移民。屠杀、奴役以及瘟疫的流行,造成 印第安人大量死亡;殖民者进行奴隶贸易,黑人被从非洲贩卖到美洲。(4 分) 18 世纪至 20 世纪初,两次工业革命期间,为寻求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欧 美列强扩大了在亚非拉美地区的殖民侵略,使大量欧洲人向殖民地转移;澳大利 亚、新西兰土著居民被驱赶和屠杀,导致当地人口的替代性变化。(4 分) 20.(11 分) (1)背景:二战后的美苏,军事、经济实力超群,传统欧洲列强实力进一步削弱,难以 抗衡;美苏之间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国家利益不同,实行“冷战”,初步形成 两极格局。(4 分) (2)特点:美国经济逐渐衰落,但仍是世界霸主;西欧走向联合,经济迅速发展,国际 地位上升;日本经济发展,地位上升;资本主义经济领域出现三足鼎立的局 面。 影响:挑战美国霸权,冲击两极格局,世界逐渐向多极化转变。(7 分) 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www.zxls.com/),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