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单元教学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单元教学课件

ID:678649

大小:23.6 MB

页数:76页

时间:2021-04-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 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九课 秦统一中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秦是如何灭掉六国的?统 一后的秦朝建立起什么样 的政治制度?又采取了哪 些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课件 1.背景 (1)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各 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2)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 国的条件。 (3)秦王嬴政即位后,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他招 募各国的人才,委以重任,并及时听取建议,积极策划统 一大计。 一、秦灭六国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和巩固 第九课 秦统一中国 2.过程 (1)时间:公元前230—公元 前221年。 (2)灭六国的顺序:韩、赵、 魏、楚、燕、齐。 3.秦朝的建立 公元221年,秦国完成统一 大业,定都咸阳,建立起我 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 族的封建国家。 国家统一对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 文化 交流有什么好处? 1.统一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2.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 于各民族相互交往,团结合作; 3.有利于各民族间经济的相互联系和发展; 4.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安定,经济才能发展,国家 才能繁荣昌盛。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背景 秦实现统一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 发展。为加强全国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2.措施 (1)皇权至高无上。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 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2)中央设三公。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 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 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3)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①概况: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 辖的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 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的 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又设立乡、亭、里等基层 社会组织。 ②作用:皇帝和朝廷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并把 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 ③影响: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 政的基本模式。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1.目的 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 2.文化方面 (1)概况:为了消除七国的文字差异,秦始皇命李斯等人 统一文字,制定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2)作用: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 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 发展。 3.经济方面 (1)统一货币、①概况: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 秦国的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②作用:改变了以往 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 济的交流。 (2)统一度量衡、①概况: 为改变以前各诸侯国使用的 长度、容量和重量标准不一 的状况,秦始皇规定以秦制 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 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 监制。 ②作用:度量衡的 统一,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秦铜量 秦铜权 4.交通方面 (1)车同轨:为加强各地的交通往 来,秦始皇下令统一车辆和道路 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2)开凿灵渠:秦始皇派人开凿灵 渠,沟通了湘江(长江水系)和漓 江(珠江水系),便利了南北的水 运交通。 5.军事方面 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长城西起临洮, 东到辽东。 6.秦朝的疆域 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 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十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认 为他开创的帝业能够世 代相继。然而,秦朝很 快就灭亡了,它是怎样 被推翻的呢? 一、秦的暴政 1.秦始皇 (1)秦始皇迫使农民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国家。 (2)秦始皇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当 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而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就有300万。 农民阶级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成千上万的农民背井离乡, 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3)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 受到牵连。当时的刑罚极其残酷,单是死刑就有车裂、腰斩、 活埋等10多种。 2.秦二世 (1)秦始皇死后,继位的秦二世更加残暴。在埋葬秦始皇 时他下令将大量宫女殉葬,把修建墓室的所有工匠闷死在 墓里。 (2)秦二世为巩固帝位,凶残的杀死自己的兄弟姐妹,任 意屠杀文武大臣。 (3)他对民众的剥削更为残酷,并恣意挥霍,四处巡游, 穷奢极欲,使人民陷入无法生活的境地。 秦代刑具 二、陈胜、吴广起义 1.原因 (1)直接原因: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遇雨误 期,按律要被处死。 (2)根本原因:决心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 2.概况 (1)时间:公元前209年。 (2)领导者:陈胜、吴广。 (3)地点:大泽乡(今安徽宿州)。 (4)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5)地位:是中国历史上第 一次农民大起义。 (6)发展:大泽乡起义后, 队伍发展很快。在攻占陈 县后,陈胜称王,建立了 “张楚”政权。 (7)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 起义军缺乏后援,最终失 败,吴广、陈胜相继被部 下杀害。 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 3.项羽、刘邦起义 1)概况: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但反秦的浪潮并没 有因此平息。其中,项羽、刘邦领导的军队逐渐壮大, 分别对秦军作战。 (2)巨鹿之战: ①指挥者:项羽。 ②特点:以少胜多。 ③结果:秦军主力被歼灭。 (3)推翻秦朝:刘邦抓住时机,率军直抵秦都咸阳。公元 前207年,秦朝统治者投降,秦朝灭亡。 三、楚汉之争 1.背景 秦朝灭亡后,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 2.性质 为争夺帝位而展开的战争。 3.结果 势力强大的项羽,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处于弱势的 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力量逐渐由弱变强。最终, 刘邦军队将项羽及部下包围在垓下,项羽兵败自刎。这场 历时四年的战争,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鸿沟,古运河名,在今河南省荥阳市 。 楚汉相争时曾划鸿沟 为界。后亦借指疆土的分界。《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 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十一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 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 ——唐·王珪 刘邦取得全国政权,建立 了汉朝。然而,由于多年 战乱的影响,社会面临诸 多的困难。汉初的统治者 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 一、西汉建立 1.刘邦打败了项羽,统一全国,于公元前 202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刘邦就是汉高祖。 2.西汉初年的社会状况 (1)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战乱,社 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西汉建立之初, 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人民流离失所, 人口锐减,大片的田地荒芜。 (2)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 王朝,成为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汉高祖刘邦像 “汉并天下”瓦当 二、休养生息政策 1.目的: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2.措施: (1)刘邦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并将那些因 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 (2)为稳定民心,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汉高祖采取轻徭薄 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3.作用: 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政策,注重农业生产, 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三、“文景之治” 1.汉文帝和汉景帝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1)轻徭薄赋。他们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 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 三十税一。 (2)减轻刑罚。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 了一些严刑峻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 (3)提倡节俭。他们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文帝 以身作则,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 没有增加。 汉文帝霸陵 汉文帝像 2.表现 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 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 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 易错易混 正确观点:“文景之治”是封建社会的盛世,并非农民的 天堂。 观点辨析:“文景之治”只是封建社会一段统治相对清明 的时期。即使是在“文景之治”时期,农民的负担也较为沉 重,生活十分困苦,轻徭薄赋只是把封建剥削限制在农民可 以承受的范围内。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十二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 帝,他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使西汉 王朝出现强盛的局面。 汉武帝是如何强化中央 集权的?他采取的措施 又有什么样的作用和影 响? 一“推恩令”的实施 1.背景 (1)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生活骄奢淫 逸,政治上甚至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还企图谋反。 (2)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与官府分庭 抗礼。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2.措施 (1)颁布“推恩令” ①提出:主父偃。②内容: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 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 帝制定封号。③结果: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 力越来越小。 (2)汉武帝随后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 镇压他们的叛乱。 (3)汉武帝还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 州部派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 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3.作用 通过这些措施,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 (1)西汉初,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 的学说流行。 (2)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 2.目的:加强中央集权。 3.提出:董仲舒。 4.措施 (1)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 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2)汉武帝还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经》《尚书》 《礼记》《易经》《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 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5.影响: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 远。 三、盐铁专卖 1.背景:西汉初,盐铁经营权大都掌握在豪强手中,因此 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富商大贾,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2.目的: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3.措施:(1)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2)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 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3)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4.作用:这些措施,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 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西汉进入鼎盛时期汉武 帝从政治、思想、经济 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 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 进入鼎盛时期。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十三课 东汉的兴亡 东汉初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 局面。但是东汉中期以后,却是朝 政紊乱、败坏,社会动荡不安。 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东 汉王朝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呢?当时的朝政出现了什 么样的状况?东汉又是如 何走向衰亡的呢? 一、光武中兴 1.西汉灭亡 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 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2.东汉建立 (1)背景:王莽的施政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 (2)建立:王莽政权被推翻后,西汉宗室刘秀在25年称帝, 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 3.光武中兴 (1)出现原因: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 会局面的措施。他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 减轻刑罚;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2)表现: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东汉陶院落(模型)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开始时间 东汉中期以后。 2.原因 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 亲太后主持。 3.表现 (1)专权:太后主持朝政,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 的势力膨胀。 (2)专权: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摆布,想亲自行 使君权,就依赖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 此得到宠信,把持朝政。 (3)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了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 权的局面。 4.危害 (1)外戚与宦官轮流把持朝政, 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 政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 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 人民遭殃。 (2)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 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 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三、黄巾起义 1.背景 (1)由于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 社会上大批贫民流离失所,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广大人民再也无法忍受这种黑暗统治了,反抗的情绪 在民间蔓延。 (2)创立太平道的张角,经过10多年在社会底层传教, 信徒已有数十万人。 2.爆发 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 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 3.概况 起义军头裹黄巾,在全国各地同时向东汉王朝发动猛 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 4.结果 历时9个月的黄巾起义最后被镇压下去。主力虽然失败, 但其余部坚持斗争了20多年。 5.影响 这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 振。 黄巾起义形势图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十四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古代的罗马人把中国称为“丝国”。中国的 丝绸在当时的欧洲是珍稀之物,穿丝绸服装 成为高贵身份的象征。 中国丝绸是怎么运送到 罗马的?运送丝绸的商 路又是谁在什么时候开 辟的?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 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 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2.背景 (1)西汉初的西域,小国林立,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匈 奴从西域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使汉王朝十分被动。 (2)汉武帝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3.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概况 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在途中他们被匈奴抓 住,在匈奴的威胁利诱面前,张骞威武不屈,“持汉节不 失”。他始终不忘使命,在被扣留10余年之后,寻机逃脱, 终到大月氏。 张骞回到阔别13年之久的长安,把在西域各国的见闻,以 及各国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向汉武帝进行汇报,使汉朝了 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率领300多人的使团,带着万头牛 羊,以及金币、丝绸等财物,走访了乌孙等西域许多国家。 西域各国也认识到汉朝的富足与强大,纷纷派使节来到长 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二、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 (1)背景:自从张骞通西域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 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 (2)路线 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 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又把西域的 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 (3)汉朝与西域的交流 ①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 到西域。 ②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 榴、苜蓿等植物,以至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国。 (4)评价 ①地位: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②作用: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 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海上丝绸之路 (1)背景:汉武帝大力开辟海上交通,汉朝先后开辟了多条 海上航线。 (2)路线: ①山东沿岸→黄海→朝鲜、日本。 ②东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 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斯里兰卡)。 三、对西域的管理 1.西域都护的设置 (1)背景: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王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 (2)概况: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 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都护府设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 (3)职责:西域都护颁行汉朝的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 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 (4)意义: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 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 大地区。 2.班超经营西域 (1)背景:西汉末年,匈奴重新控制了西域,汉朝与西 域的往来中断。 (2)概况:东汉明帝时,派兵出击匈奴,并派班超出使 西域。 (3)成果:班超克服重重困难,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 建立联系,自己长期留守西域。班超还派甘英出使大 秦,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班超去世后,其子班勇 再次出使西域。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十五课 两汉的科技文化 两汉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为科技文化的发展 创造了条件,人们在许多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 两汉时期科技文化有哪 些突出的成就?这些成 就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产 生了什么作用? 一、造纸术的发明 1.背景: (1)纸发明之前的书写材料:古人把文字刻画、书写在甲骨和 简帛上面,或铸刻在青铜器物上面。 (2)局限性:简用竹木制成,分量很重;帛虽轻,但价格昂贵。 人们使用起来受到很大限制。 2.发明:两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3.改进: (1)改进时期及改进者:东汉,蔡伦。 (2)原料: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 (3)优点:纸的质量大大提高,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 广。 4.意义 (1)此后纸的使用日益普遍,逐渐取 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 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2)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 辗转流传过去的。造纸术的发明, 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纸本地图 二、张仲景和华佗 1.张仲景 (1)地位:东汉末年的名医。 (2)成就:他虚心向名医求教,四处奔走,广泛收集民间药方, 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伤 寒杂病论》一书。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 后对症治疗;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3)评价: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 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 “医圣”。 2.华佗 (1)地位:东汉末年的名医。 (2)成就:华佗不仅擅长用针灸、 汤药为人治病,而且能实施外 科手术。他发明了“麻沸散”, 让病人和酒服下,失去知觉, 然后进行各种手术。他还模仿 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 的活动姿态,创编出了“五禽 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三、历史巨著《史记》 1.作者: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 2.成书过程: (1)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汉武帝时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 法和国家典籍。在家庭的熏陶下,司马迁从小勤奋好学,饱 读书籍,青年时游历名山大川,实地考察风土人情,搜集历 史资料。 (2)他立志继承父亲遗志撰写史书,继任太史令后,因仗义 执言被关入狱中,遭受酷刑,肉体上和精神上遭到极大摧残。 但他忍受着巨大的悲痛,发愤著述,用十多年的时间写成了 不朽的历史巨著《史记》。 3.地位 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主要内容 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 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 5.影响 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 地位。 四、道教和佛教 1.道教:东汉末年兴起。张角创立太平道,张陵创立五斗米道。 2.佛教 (1)创立: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创 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又称释迦牟尼。 (2)主张: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才能得 到解脱。 (3)传播: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东汉 明帝时,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 (4)影响:佛教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 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洛阳 白马寺 成都 青城山

资料: 8611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