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
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
东汉末年州郡割据、战乱不
已的局面是怎样的?曹操、
刘备和孙权的势力又是如何
崛起的,进而形成了魏、蜀、
吴三国鼎立局面的?
一、官渡之战
1.背景
东汉末期,政局混乱,各地出现了盘踞一方的军阀,占据河
南一带的曹操势力逐渐壮大起来。当时占据黄河以北的袁绍,
兵多粮足,实力强大。曹操和袁绍都想吞并对方,称雄北方。
2.曹操势力壮大的原因
(1)政治上:曹操为取得政治上的主动,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
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并招揽各种人才。
(2)农业生产上:曹操采用屯田的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
众从事农业生产,既解决了大批流民的生计,又筹集了军粮。
3.时间、地点:200年,官渡。
4.交战双方:曹操军队和袁绍
军队。
5.结果:
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
的战术,偷袭袁军的粮囤,烧
掉其全部军粮,迅速歼灭袁军
主力。
6.影响:为曹操以后统一北方
打下基础。
二、赤壁之战
1.背景
(1)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进而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
统一全国。
(2)曹军占领荆州后,刘备率军从樊城退往夏口。孙权听从
将军周瑜和诸葛亮的意见,决定与刘备联合迎战曹军。
2.时间、地点:208年,赤壁。
3.交战双方:曹军和孙刘联军。
4.结果:曹操带着败兵北撤。
5.曹军战败的原因:
(1)曹军远道奔走,兵士疲惫,军中多是北方人,不服水土,
又流行疾病,曹军不习水战。
(2)周瑜采纳部下黄盖的建议,由黄盖向曹操诈降并用火攻。
6.影响:
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战局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
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赤壁之战
三、三国鼎立
1.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背景
(1)赤壁之战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扫平关中的割据势
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2)刘备占领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以后,又向西南发展,
占取四川、云贵地区。
(3)孙权一边把他的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一边又
抢夺了刘备在湖北、湖南的势力范围。
2.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和三国经济的发展
(1)曹魏:220年、洛阳、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2)孙吴:229年、建业
①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
②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
的联系。
(3)蜀汉:221年、成都、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
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三足鼎立形势图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
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十七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西晋结束三国分裂的局
面,统一了全国。但西
晋的统一很短暂,这是
为什么?
一、西晋的建立
1.背景
(1)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263年,
魏灭蜀。
(2)曹魏中期,太尉司马懿参与辅佐新即位的小皇帝。不久,
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
子相继专权,魏国皇帝形同傀儡。
2.建立
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
晋。
3.统一: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4.统治
(1)西晋王朝制定了
一系列优待大地主、
大贵族的政策,以保
护他们的利益。
(2)当时的很多大贵族、大地主在治国方略上缺乏雄
才大略,而是处处维护自己家族的权势,在生活上以
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
二、八王之乱
1.背景
(1)西晋初年,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
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侯王。后来,又陆续派遣诸王据
守州郡重镇。这些出镇的宗室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
事,势力日益强大。
(2)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民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
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这些暴政激起了内迁各族人
民的强烈反抗。一些少数民族的首领乘机起兵反晋。
(3)晋武帝的儿子晋惠帝昏庸无能。
2.概况
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
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3.地点
八王之乱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
4.影响
(1)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
(2)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其中逃往南方的即
数以十万计,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高潮。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1.时间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
2.内迁路线
(1)原来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
(2)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
一带。
(3)鲜卑族的一部分迁到辽宁,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3.结果
西晋时,山西、陕西内迁的各族人口,已经占当地人口的
一半。
4.十六国
(1)含义: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
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
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2)概况:十六国时期,各国彼此攻战,经济遭到严重破
坏,人民颠沛流离。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
一了黄河流域。
五胡乱华形势图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
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十八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
相对安定,得到大规模的开
发。是什么原因促成这种变
化?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有
哪些表现?
一、东晋的兴亡
1.东晋建立
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317年,司马睿重建晋王朝,
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
2.政治特点
司马睿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导的堂兄王敦。王氏
其他子弟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重用。司马睿举行即位大典时,
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
3.东晋北伐
东晋初期,多次进行北伐,曾收复了黄河以南的部分地
区。由于东晋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
北伐缺少后援,最终未能恢复中原。
4.兴盛
东晋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
定。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
殷实”的景象。
5.灭亡
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420年,东晋灭亡。
二、南朝的政治
1.南朝:420—589年的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
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
历史上统称为“南朝”。
2.繁荣: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宋武帝、宋文帝在位
的30余年里,赋轻役稀,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
3.衰败
南朝时,镇守地方的贵族和将领势力很大。梁武帝萧衍从
地方起兵夺取帝位后,放纵皇室成员和官僚大地主盘剥平
民百姓,政治日益败坏。后来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建康
失守,江东最富庶的地区遭到烧杀抢掠,导致千里绝烟,
人迹罕见。从此,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秦汉时期
黄河流域经济发达,是全国经济重心,江南地区地广人稀,
农业生产落后。
2.西晋之后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1)原因:①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北方人的南迁,给
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
具和生产技术。②自然条件优越。③社会比较安定。④南下
移民和南方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
(2)表现
①农业: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增加,并兴修了
很多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包括推
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以及推广选种、育种、田
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此外,还发展
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实行农业多种经营。
②手工业:南方的手工业也有了快速的进步。在缫丝、织
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
展。③商业: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交流和
城市的繁荣。南朝时的建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
活跃的大都市。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
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十九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十六国北朝时期,北方各族
之间既有斗争又有交融。这
些看似矛盾的现象,是否蕴
含着某些必然性?
一、淝水之战
1.背景
强大后的前秦,疆域东濒大海,南抵汉水,西至龟兹,北达沙
漠,与南方的东晋形成了对峙的局面。
2.时间:383年
3.目的:苻坚南下,企图灭亡东晋,统一中国。
4.结果:晋军打败前秦军,苻坚中箭负伤,带领残兵逃回北方。
5.地位:是中国古代又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6.影响
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
的状态。
淝水之战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
(1)建立政权:4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鲜卑拓跋部迅
速崛起,建立北魏。
(2)统一北方: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
裂割据的局面。
(3)当时,北方各族人民长期杂居,民族聚落已不多见。内迁
的各族在生产、生活习俗上,与汉族已无明显的差别。而鲜
卑拓跋部因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族的习俗,要治理好广大
的北方地区困难重重。
2.改革措施
(1)迁都洛阳: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
他力排众议,494年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
民迁到中原。
(2)推行汉化措施:①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
用鲜卑语。②以汉服代替鲜卑服。③改鲜卑姓为汉姓。④鼓
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3.影响
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1.背景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
着定居的生活。
2.时间
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3.影响
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
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
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4.表现
经济生活:内迁各族人民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逐渐
将从事畜牧业生产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人民向北方
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又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
用具等。
政治制度:北朝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
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文化交流:内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北魏孝文帝改革后,
汉语更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
等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
民族心理: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思想感情日益
沟通,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
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
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二十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300多年
间,创造出璀璨的科技文化。
这一时期的科技文化有哪些
杰出的成就呢?
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1.贾思勰
(1)成就:撰写《齐民要术》。
(2)经历:整理古书中记载的农业知识,采集民间歌谣谚语,
汲取农民的生产经验,自己还在生产实践中证明和丰富这些
经验。
(3)思想:他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
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要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还提出了
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重要思想。
2.《齐民要术》
(1)内容: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
技术,内容十分丰富。
(2)地位: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3)评价:这部农业科学技术的著作,突显了中国古
代科学家以民为本的务实精神,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
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4)影响:这部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科学家祖冲之
1.简介
祖冲之是南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
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
2.成就
(1)数学:祖冲之运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
以后的第7位数字,即3.141 592 6和3.141 592 7之间。这
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2)历法:祖冲之对历法进行精细的观测和推算,他所测算
的一年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算的结果相比较,只差50秒。
他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并上书朝廷,请求
实行新历法。510年,《大明历》正式颁行。
(3)机械制造:祖冲之很擅长机械制造,他设计制造出了指
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
三、书法、绘画与雕塑
1.书法 (1)背景: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使书写的载体变得快捷
便利,也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人们对书
法美的不懈追求,推动了书法艺术的持久发展。
(2)时间:东汉以后,书法已经成为专门供人们欣赏的艺术了。
(3)代表
①曹魏时的锺繇和胡昭都是书法名家,他们都擅长行、草、隶
书,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锺繇独创楷书书法,刚柔兼备,点
画之间,多有异趣,后人称他的楷书为绝世之作。
②西晋设置书博士,教学生学习书法,规定用锺、胡书法作为
标准书体。
③东晋的王羲之继承各种书体的优点,擅长楷书、草书。
当时的人称赞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笔势“飘若浮云,矫
若惊龙”。他的代表作是《兰亭集序》,达到收放自如、
浑然天成的境界。《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由于在书法艺术上的杰出成就,被后人誉为“书
圣”。
④北魏:重视书法艺术,流传下来的碑刻书体,苍劲厚重,
粗犷雄浑。
(4)地位: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世界
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
2.绘画
(1)概况: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由于佛教盛行,宗教画
占主要地位。同时,由于山水诗的增多,山水画开始形成。
(2)东晋的顾恺之是最著名的画家,他擅长的人物画,线条
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顾恺之的代表作品是和
《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
(摹本∙局部)
3.雕塑
(1)背景: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开凿了许多石窟。
(2)代表:山西大同的和河南洛阳的。
(3)特点: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
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堪称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