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展现思想风采
6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
人各有志 下面职业中你会选择?
为
什
么
?
官员 演员 医 生 教师
军人律师 修鞋匠 清洁工
你心目中的理想职业是什么?
如果你没能如愿以偿,
从事了自己并不喜欢的职业,
你会怎样做?
我们究竟该怎样对待自己的职业?
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2.经典语句、格言的积累。
3.初步学习论说文的要素、特点。
4.演讲和口语特色的体会。
教学目标
梁启超(1873—1929)广
东新会人。字卓如,号任公,别
号饮冰室主人。维新派代表人物,
学者。与其师康有为共同倡导变
法维新,并称“康梁”。
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
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
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主要著作
《清代学术概论》《墨子学案》《中国
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屈原研究》等均收入《饮冰室合集》。
梁启超的一生
梁启超故居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
超先生于70多年前在上海
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
的演讲,对学生进行职业
道德启蒙教育,有很强的
针对性。
背景资料
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以试验、总
结、推广职业教育而著称的一所中等职业学校。该
校1918年5月由黄炎培发起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
以黄炎培提出的“敬业乐群”为校训,提倡“手脑
并用”,“双手万能”,着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
生产劳动实习和职业道德训练,强调教育与社会联
系,有优良的传统和校风。
知识链接
议论文常识:三要素
论 点:
论 据:
论 证:
论证方法:
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
的灵魂。
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
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
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正确的
理由和依据。
议论文论据的两种形式:摆事实 讲道理
议论文的论证方式 :立论、驳论。
事实论证(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
结构二:
提出论题:提出议论的话题,议论的范围。
论证分析:分析论题内容,论证说法做法对或错。
得出结论,提出论点:
如:提出论题:有些同学认为课外阅读可有可无
论证分析:课外阅读重要,没课外阅读失败
得出结论,提出论点:我们要重视课外阅读
旁骛 佝偻
承蜩 亵渎
骈进 强聒(qiǎng guō)
(tiáo )
( pián )
(gōu lóu )
( xiè dú)
( wù )
亵渎:
骈进:
断章取义:
安居乐业:
心无旁骛:
强聒不舍:
不顾全篇内容,只是根据自己需要
孤立地取其中一段或一句话。
使人民安定生活,快乐劳作。
心中没有正业以外的任何追求。
硬要啰唆个不停。聒,喧扰。
轻慢,不尊重。
并进,一起前进。
整体感知
❀划出文中你赞同的观点和对你大有启发的语句。
❀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文中引用了许多古语中的经典词句,请结合文
下注释,弄懂它们的意思。
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则。
2.在敬业乐业之前,有业是十分有必要的,人人都
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劳作。
3.第一要敬业。
4.朱子说“主一无适便是敬”。
5.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
敬的。
(1.什么是“敬” )
(2.为什么“敬” )
(3.怎么“敬”)
6.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
便是敬。
7.第二要乐业。
8.会从劳苦中找快乐。
9.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
趣味自然会发生。
10.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
二是“趣味”。
敬
业
与
乐
业
(1)
(2—8)
(9)
揭示全文论述的中心—敬业与
乐业
论述敬业、乐业的重要性
总结全文,勉励人敬业乐业
总
分
总
无业的害处和有
业的必要(2-5)
铺垫
对现有职业应取何
种态度(6-8)
要敬业的原因和
怎样敬业(6、7)
要乐业的原因和
怎样乐业(8)
有业 敬业 乐业
主题思想
这篇讲演稿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
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点,深入阐述了
有业的必要性和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
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
过人类合理化的生活。
明确文体,质疑问难
2.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
2.围绕这个观点,作者先后谈论了哪些问题?
作者先后谈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
问题。
3.为证明中心论点,本文运用了哪几种
论证方法?
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举事例论证)
和道理论证(引用名人名言论证)的方
法。
❀作者在论述“有业”的必要性时,列举了几条原因?
第一:可以谋生,使自己在经济上
独立,人格上自尊,不必仰人鼻息。
第二:使自己身心有所安顿,不至
于无聊烦闷。
第三:使自己生活起居有规律,有利
于健康养生。
第四:从业过程中的困难、挫折、
烦恼是对意志、品格和才能的锻炼。
第五:事业上的成功会增强自信心
与成就感,给人精神上的满足。
第六:有创造性的成就更是对生命价
值的最高肯定。
摆
事
实
讲
道
理
(既举事例,
又讲道理)
❀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运用了什么论证
方法?找出来,试做具体的分析说明。
①举例论证,②道理论证。
分析: ① 举例论证。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例子,
说明有业的必要性。
②道理论证。引用儒门和佛门的话,证明“人人都要
有正当职业”。
理道讲实事摆
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
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主一无适便是敬。 ——朱熹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庄子
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孔子
❀作者是怎样论述“敬业”的必要性的?
1.什么叫敬业?
2.为什么要敬业?
3.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引用朱子的话做理论论据
列举两个地位悬殊的职业
作事例论据
引用《庄子》、曾文正、孔子
和法国学者的论述做理论论据。
明确:
1.解释“敬业”的意义:
“主无一适便是敬”。——朱熹
道理论证 (引用名人名言论证)
分析论述敬业的原因:
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2.论述敬业的途径。
作者认为敬业“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结合来论述。
练习:作者在论述“敬业”的必要性时,逐层
提出了哪些问题?运用怎样的议论方法?
1.什么叫敬业?
2.为什么要敬业?
3.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引用 做 论据
列举 作 论据
引用 做
论据
理论
理论
事实
朱子的话
两个地位悬殊的职业
庄子、曾文正、孔子和法国学者的论述
❀小结: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的论证“敬业的重
要性”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先解释什么是敬。引用朱熹的“主一无适便是
敬”,解释“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至志、心无旁
骛;接着,用设问句提出“业有什么可敬的,为什
么要敬业”;最后用设问句“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
做到圆满呢?”过渡并引导,再次回到“惟一的秘
诀就是忠实”,“是敬”。
在这部分中,作者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事例论
证的方法。引用朱子的话解释什么是敬,是道理论
证;举拉黄包车和当大总统的例子;举佝偻丈人承
蜩的例子,论证忠实才能做到敬业:引用曾文正的
话,孔子的话和庄子的话,都是为了强调一个道理:
“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
利。”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一:在工作中寻找快乐。
二:在奋斗中感受快乐。
三:在竞争中体味快乐。
四:在投入中享受快乐。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
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四点
原因)——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四点吗?
❀作者是怎样论述“乐业”的?
明确:
1.“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乐
2.“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
热情的乘务员
快乐的邮递员
敬
业
与
乐
业
提出
问题
分析
问题
解决
问题
(1)
(2—8)
(9)
揭示全文论述的中心—敬业
与乐业
论述敬业、乐业的重要性
总结全文,勉励人敬业乐业
总
分
总
语言特色
问题探究
❀怎样理解“业”的含义?
作者说:“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
都是可敬的。”因此,文中的“业”不只限
于正式的谋生职业,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
有价值的事情。
❀文章结尾作者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
总该如此。”,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
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首先应该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做一件有价值的事
情);其次对所做的事情要心生敬意,从而全神贯
注、心无旁骛的忠实地把它做好;再次要从专心做
事中发现乐趣,不要满腹牢骚,而是达到“乐以忘
忧”的境界。
评析质疑 辩证人生
• 课文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
有高下”。又说:“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
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
• 但也有人引用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
兵不是好士兵。”
• 讨论:你赞同哪一个说法?为什么?
课文中,作者认为任何职业不分高下,是劝告那些
“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的人,要脚踏实地、勤
恳敬业,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好,进而体会职业的乐趣和
人生的价值。从现实的个人生活幸福考虑,只有这样,
才能安身立命(儒家)、获得心灵的宁静与平和(佛
家)。而拿破仑的名言,则是为了激励人们树立远大抱
负,努力挖掘自身潜能,勇于向命运发出挑战。
另一方面,在特定的社会历史阶段,职业分工的确
有“尊卑”之别,任劳任怨地“敬业”未必能保证最基
本的生存需要与获得尊重;这时候,还要让职业卑贱者
“敬业乐业”,不仅不太可能,而且有维护既有等级秩
序之嫌。
拿破仑的话也有问题:在一支部队里,元帅只能有一
个,士兵却需要千千万,如果每一个士兵都不安心做
士兵,都怀揣着元帅梦,这支部队的战斗力也大可怀
疑。毕竟,社会所提供的“元帅”职位是少之又少的,
如果大多数“士兵”想当“元帅”又当不成,人生岂
不尽是一场失败?
可见,两种说法适用的语境有所不同,反映的人
生观也有区别。如果说,梁启超教导人们要安于本职、
不可好高骛远,体现了隐忍而自敛的中国人生哲学,
那么,拿破仑鼓励士兵要争当元帅,则是典型的西方
个人本位的进取型、外向型人生观。
读完此文,你
有何收获?在
“敬业与乐业”
方面,有什么新
的认识?
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 果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
品格。
2.体味本文鲜明的语言特色。
3.珍视人类的文明成果,尊重人类的文明创造,培
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
情境导入
1856年,英、法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我国的第二次
鸦片战争。作为侵略者之一的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
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
场。但是,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他以人类的良知,
痛斥了英法联军的罪恶,深切同情中国遭受的空前劫
难,写下了这封《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
的信》。
作者档案
维克多·雨果(1802—
1885),法国伟大作家,法国
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代
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反对
专制和教会)、《悲惨世界》
(从人道主义观点描写资本主
义社会的罪恶)……
写作背景
圆明园是一座供清朝皇帝游乐的花园,也是中国劳
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在北京海淀附近,始建于
康熙48年(1709年)。这座花园方圆十多公里,在
这儿可以观赏到国内外四十个地方的有名的风景。园
内还珍藏着许多无价的珍宝,罕见的图书,珍贵的历
史文物,因此它又是一座闻名世界的艺术馆、图书馆
、博物馆。
1856 年,英、法帝国主义发动了
侵略我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
年,10月6日,侵略军闯进圆明园,
大肆抢掠。他们把园里凡能搬动的
金银珠宝和珍贵文物统统抢走。来
不及拿的或者拿不动的,就任意打
碎、践踏。最后一把火将这座经营
了一百多年、被誉为“万园之园”
的圆明园烧成了一堆败瓦颓垣。后
与清政府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
约》《天津条约》和《中俄北京条
约》,使中国又一次大量丧失领土
和主权。
字词清单
珐琅(fà láng) 脂粉(zhī)
惊骇(hài) 箱箧(qiè)
野蛮(mán) 瞥见(piē)
晨曦(xī) 朱鹭(lù)
眼花缭乱(liáo)
•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说明。
• 荡然无存:指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一点也没有
留下。
• 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 富丽堂皇:宏伟美丽,体面气派大。
①赞美圆明园
②谴责侵略者
1.快速默读课文, 说说文章一共写了哪两大板
块的内容。
整体感知
2.雨果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找出文中评价圆明园
的语句、盛赞的词语。
总评:“世界奇迹”。
分述:
①与巴特农神庙比较,指出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
②具体讲园中之物。
③耗费了巨大劳动。
④圆明园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
盛赞的词语:
“巨大的典范”“言语无法
形容的建筑”“恍若月宫的
建筑”“某种令人眼花缭乱
的洞府”“令人惊骇而不知
名的杰作”“亚洲文明的剪
影”。
3.这段文字中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雨果对东方艺术、
亚洲文明的尊重,随中华民族的尊重和赞美,
表现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
的热爱。
4.文中的“两个强盗”指谁?这样说的作用是什么?
英国和法国,这样说揭示了英法联军的强
盗本质,使世人看清其掠夺者的丑陋面目。
5.文中的两个强盗做了哪些事情?请你概括举例。
两个强盗进入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一个
强盗放火。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
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最后,两个胜利者,一个塞
满了腰包,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精研细读
1.雨果是通过什么语言来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
行为的?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说说是这
种语言有什么作用。
巴特勒上尉恬不知耻地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
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的是雨果对此次胜利的
赞誉。雨果在愤慨之下,用反语活画出强盗的丑态,
讽刺侵略者的卑劣行径。
如“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野蛮”
等反语正是强盗的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最后
将自己对远征中国的强盗行为的严厉谴责说成“全
部赞誉”,有极其尖锐的嘲讽意味。
2.雨果不帮着自己国家的人,他是站在谁的立场
上的?这体现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人类的立场。(这里可以说,正义的立场,
中国的立场,或者是人民的立场等)他是一个
有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的人。
拓展延伸
1.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
圆明园。(把“世界”改为“中国”,好不好?)
“世界”不能改为“中国”,雨果称圆明园是
“世界奇迹”,以全球的眼光,肯定其艺术价值在
世界的地位,体现了作者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2.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
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这里为什么要提
“巴特农神庙”?)
巴特农神庙是希腊最负盛名的古建筑,是欧洲人
心中的神庙。与巴特农神庙相比较,突出圆明园的
艺术成就,让更多的欧洲人了解中国,了解圆明园。
人类最杰出的成就,却一同被强盗毁灭,其行径之
卑劣,令人发指。
3.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这句话
有什么特殊含义?)
圆明园虽然当时是皇家花园,但归根结底,是
属于人类的,雨果的这种见解是非常深刻的,这
表现了雨果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珍视,对人类文明
创造者的尊重。结合全文分析,雨果以全人类的
名义谴责侵略者的强盗行径,义正言辞,批判力
强。
2021-4-23
4.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
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如何理解
这句话的含义?)
雨果以人类的立场区分政府与人民,强盗政府不
能代表人民,法兰西人民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
焚掠圆明园是英法政府的罪行,他站在人民的立
场上抗议政府犯下的罪行。他公开指斥强盗政府,
这需要极大的勇气。
博大胸怀
高尚人格
反对战争
珍爱和平
世界奇迹
惊人杰作
赞美圆明园
赃 物
破 烂
谴责侵略者
结构图示
课堂小结
这封书信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愤怒地谴责
了侵略者的罪行,表达了对被侵略、被掠夺者的巨大
同情,震撼读者心灵。这就需要我们大家好好学习,
为我们祖国的强大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也要学习雨
果先生正直善良、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
创造,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美好品质,做一个道德
高尚的人。
拓展延伸
• 想象、猜测巴特勒上尉读完雨果的这封信后的
情态,并把他此时的动作、心理、神情等描写
下来,字数200字左右。
• 提示:巴特勒上尉的神态估计有三种,失落、
愤怒、懊悔。
拓展延伸
8* 论 教 养
利哈乔夫
学习目标
1. 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重点)
2.梳理本文逻辑清晰、层层深入的论证结构。
3.品析本文活泼严谨、生活气息浓郁的语言风格。
4.认识“真正的教养”与“优雅风度”的关系,培
养自己良好 的教养。(难点)
作者名片
利哈乔夫 (1906—1999) ,
苏联 学者、作家。代表作品
《善与美书简———致青少
年读者》等。
预习测评
u 生难字
贸然 涵养 自持 汲取 难堪 箴言 妨碍
俏皮 厌倦 尴 尬 遵循 大发雷霆 自吹自
擂
矫揉造作
mào há
n
chí jí kān zhēn ài
qiào juàn ɡān
ɡà
xú
n
tínɡ léi
róu
词语解释
箴言:
彬彬有礼:
自吹自擂:
矫揉造作:
扭捏作态:
随机应变:
劝诫的话。箴,劝告、劝诫。
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
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矫,把弯的弄直。
揉,把直的弄弯。
形容举止言谈不大方。
跟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
文本解读
1.课文首段有什么作用?
2.“不过,我倒是愿意就某些想法跟读者交换意见”
中“不过”有何作用 ?
运用递进关系的复句,强调了良好的教养来自
于自身,引发读者的思考。
“不过”表示转折,一方面引出作者对“教养”
的看法,另一方面语气委婉,具有亲和力,拉近了
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使人易于接受。
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两种论
证方法,列举“无教养”的事例的同时采用
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让读者清晰地明白生
活中无教养的种种表现,引发读者的深思。
3.第5~10段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第11、12段运用了什么类型的论据,有什么
作用?
运用了事实论据,列举生活中有教
养的种种表现,与上文“无教养”的表
现形成鲜明的对比,更有力地论证了
“教养的本质是尊重”这一论点。
作者先谈“无教养”的例子,使读者了解什么
是“无教养”,从而反思自己的行为,引起读者的
共鸣;然后再谈“有教养”,使读者明确什么是
“有教养”,具体应该怎样做等,读后受益匪浅;
这样一先一后,一反一正,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突
出了“有教养”的本质。论证思路清晰,层层推进,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5.作者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
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一是这些著作很少解释人们为什么需要优
雅风度,其必要性究竟何在;二是有的人对优
雅风度存在错觉和偏见,认为“优雅风度就是
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
意义的扭捏作态”。
6.谈论“风度”的书籍很多,为何人们很少从这
些书中汲取有益的见解?
首先,指出生活中人们不要互相妨碍;其
次,列举生活中种种不优雅的事例,指出“动
作举止、衣饰服装、走路的步态,一切都要有
分寸,力求优雅”;再次,指出“你是凭借自己
的举止表现你的素质”;最后总结,自我修养是
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
7. 第17段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阅读全文,说说“优雅风度”与“有教养”是怎样
的关系。说说怎样才能让一个人更有风度。
深入探究
教养是一个人由环境、教育、经历等
结合而成的内在的素质。而风度是一个人
内在修养的自然流 露。“教养”是“风度”
的核心,“风度”则是“教养”的外在体
现。有教养的人通常具有优雅的风度,优
雅的风度能体现一个人是有教养的。
要成为一个有风度的人,首先必须
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其次要有几分
随机应变的智慧,最后将 体现优雅举
止的具体做法运用到生活中。这样,经
过天长日久的积累,就能让一个人更有
风度。
论教养
教养(内在)——有教养
风度(外在)——优雅的风度
以尊重
的态度
对待别
人
结构梳理
作者在文中大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
这些事例都来自生活,读起来有一种似曾相识之
感。这些事例真实而富有生活气息,因而使人读
来不觉得生硬苍白,进而增添了说服力,与读者
产生共鸣,引发读者的思考。
艺术特色
1.举例生动,富有生活气息。
2.结构谨严,思路清晰。
作者围绕“教养的本质是尊重”这一观点展开论
述。首先谈“无教养”的例子,让读者知晓无教养
的种种表现,引发读者的思考;其次再谈“有教养”
的表现,在对比中加深了读者对有教养的理解;最
后再谈优雅风度是自我修养的体现,是以慎重的态
度对待世界的体现。层层深入,娓娓道来,增强了
文章的说服力。
本文通过对众多“有教养”和“无教养”的现
象的分析,探究了“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
的本质,深入浅出地论述了教养的本质是尊重的观
点。
文章主旨
文明就是要造成有修养的人。 —— 罗斯金
修养的花儿在寂静中开过去了,成功的果子便要在光
明里结实。 —— 冰心
如果通过修养达不到提高鉴赏力的目的,修养两字也
就毫无意义了。 —— 波伊斯
要评判美,就要有一个有修养的心灵。 —— 康德
知识拓展
9* 精神的三间小屋
毕淑敏
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关系。
2.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3.体会本文“大中求小,以小见大”的精妙构思。
4.品味本文具有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
学习目标
毕淑敏,祖籍山东。历任卫
生员,军医,1980年转业回
北京。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
开始专业写作。作品主要有中、
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昆
仑殇》《预约死亡》,散文集
《素面朝天》《提醒幸福》
《保持惊奇》,等等。
作者简介
憎恶 游弋
俯拾 即是
灼晃 附着
赘
zēng
wù
yì
jí
huǎng Fù zhuó
zhuì
fǔ shí
字词积累
字词注音
鸠占鹊巢:
李代桃僵:
比喻强占别人的房屋、土地、产业等。
本文指事业以外的赘生物占据了事业。
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文中指事
业因事业之外的赘生物而不得发展或
荒废。
词语集注
初读课文
a、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与恨。
b、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
c、第三间安放我们的自身。
1.作者说的是哪三间精神的小屋呢?
第1~3段:是全文的引子,表达了作者
对两句名言的感慨与思考。引出对精神空间的
理解。
第4~6段:由身体活动的空间引出人心
灵活动的空间的思考。
2.第1~6段写的是什么?与后文写的精神的三
间小屋有什么关联?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与恨。作者首先选
用两组带有对立情感的排比句,说明这种对比
鲜明的爱和恨会将小屋挤得满满的,接着又用
了几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人生爱恨交织的经历。
接下来用一个假设句,告诉人们精神的小屋应
多装爱。充分体现了作者如大地、海洋、天空
般深广的胸怀。
3.第一间精神小屋是什么样的?作者是怎样写的?
4.分析“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
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的
表达效果。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有爱的小屋
比作金色的池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屋的美
好,幸福。
作者先列出一组庞大的数字,给人们一个
对事业的时间概念。揭示出一个道理:不要小看
人们所从事的事业对人产生的深远影响。并告诫
人们适合自己的事业要自己寻找,只有规划好自
己的事业,才能使事业和人生相得益彰。
5.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作者是怎样描述
的?
6.分析“否则,鸠占鹊巢,李代桃僵,那屋内必
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的含义。
如果事业以外的赘生物占据了事业的位置,或
者事业为其他方面所替代,家必定不会稳定安宁。
作者首先运用一个疑问句引出下文;
然后指出我们对自身内心的关注嫉妒缺乏;
发挥想象,写没有关注自身内心的严重的严
重后果,从而再次告诫我们:要建造好安放
自身的小屋,要关注自身,不能迷失了自我。
7.作者对“安放我们自身”的第三间精神小屋是
如何进行描写的?
1.有人认为三间小屋之间是并行平列关系,你同意吗?
质疑探究
同意。情感、事业、自身是密不可分的。爱恨
之情,是精神的原动力,“三十功名尘与土,八
千里路云 和月”的岳飞,“我自横刀向天笑,去
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以及“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都是在爱国情感
驱使下完成宏图伟业,实现人生价值的。所以情
感是精神的基石,事业是精神的支撑,自身则
是精神的栖息地。“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潜,“安能摧眉折腰
事权贵”的李白,为了真理而献出生命的布鲁
诺都开辟了自己的精神圣地,让自己的精神小
屋金光闪闪,彪炳千古。
2.精神的小屋“三间”足矣,房屋的空间,虽
“小”足矣。可作者在文章开头却说“人有一颗大
心”、“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
为博大”,这里的“小屋”与“大心”矛盾吗?而
文章结尾又说“把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就能矗
立我们的精神大厦”这又该如何理解呢?谈一谈你
的看法。
人类情感丰富多彩,事业五色斑斓,对自
身的认识也是逐渐拨云见日的,房屋虽“小”,
可盛放的宝物却是无法用数字来计算的,作者是
借几间小屋使大心具体化、形象化,这样大中求
小,衬托呼应,既是作者行文的机智,更是作者
谦逊人格的体现。三间小屋组成了作者辽阔的精
神世界,如果人人都能像毕淑敏那样建造好自己
的精神小屋,间间累积势必会矗起一幢民族的精
神大厦!
写作特色
文章是按照议论文三段式的基本模式组织全文的。
开篇,用名言和俗语引出人们对人的“心灵活 动空
间”的思考,并提出要修建精神的三间小屋;然后,分
别写如何建立精神世界的“三间小屋”;最后, 指出
把精神的三间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的条件,并希望在
此基础上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作者将三 间小屋
作为全文的线索,一线贯之,可谓构思巧妙。
1.构思新颖独特。
作为说理性散文,作者巧用了比喻、排比、对比等
修辞手法,将复杂的人生形象化、具体化,而且议论
性语句富有意蕴,说理深刻,令人回味无穷。如最后
一段文字“当我们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
储物丰富之后,不妨扩大疆域,增修新舍,矗立我们
的精神大厦,开拓我们的精神旷野。因为,精神的宇
宙是如此的辽阔啊”,既恢宏大气,又通俗易懂。
2.语言朴实,意蕴深厚。
这是一篇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的说
理性散文。文章以三间小屋为载体,阐述了
精神追求的内涵及其意义,激励人们关注自
我心灵,提升精神境界,使人格得到升华,
表现了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
生活的思想。
主旨探究
拓展知识 王国维的《三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
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
珊处。”此第三境也。
1.抄写你最喜欢的语句或段落。
2.结合自己的阅读感悟,试以“我的精神小屋”
为话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
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