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名师教学:如何依循生活化理念教学生学好和会学说明文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客观地介绍事物的外貌、构造、性质、特征、范
围、类别、来源、成因、关系、功用等来说明事物的内容、形式、本质和规律的文体。说明
文的特点是,内容上具有高度的科学性,结构上具有清晰的条理性,语言上具有严密的准确
性,使用上具有突出的实用性。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
文两种。事物说明文重点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等;事理说明文重点在于阐明事理的
成因和内在逻辑。教学生学好和会学说明文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能够历练学生信息筛选和
加工的能力,能够培育学生体察体会自然与科技中的人文内涵的自觉意识,还能够间接发育
学生的科学精神。那么,如何能够做到教学生学好和会学说明文呢?下面的一些途径和方法
很重要:
一、教学生由事物或事理的特征切入来悟得说明顺序安排的原由
教学一篇说明文,首先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真正领会合
理的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
合人们认识事物以及发现事物规律的顺序。这种规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按照事
理发展过程的先后的时间顺序来说明。介绍事物的发展,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
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动植物生长等,一般都会按时间顺序来说明,以更好地显示出
事物发展的阶段性。比如,《景泰蓝的制作》一文就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说明的,即“做胎—
掐丝—烧制—点蓝—烧蓝—打磨—镀金”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掐丝、点蓝这两道工序最
复杂、最精细,所以作详尽介绍,以更好地体现景泰蓝制作的精细、操作的繁复和手工制作
等特点。但是,作者却并没有把这两道工序放在前面来介绍,这又是在突出强调要按照工序
时间先后的顺序来作说明,这正为了符合事物自身特点,也符合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规律
(即人们总是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认识事物的)。二是按照事物空间存在方式的空间顺序来
说明。按照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的位置和方向来加以介绍,
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一般来讲,说明事物形状和构造的说明文,
空间顺序是最合理的说明顺序。例如,有一位老师讲授《故宫博物馆》,朗读第 6 小节(对
太和殿的内饰的说明)的时候,这位老师有意识地将原文的语句次序打乱。明眼的学生立马
发现不对,并且指出“老师读错了”。老师申辩:“反正介绍的内容都一个意思,应该无所
谓吧?”学生较真了:“您先说梁枋,后介绍金漆雕龙宝座不好。”“那怎么个不好法呢?”
老师追问。学生回答:“应该按照空间顺序,先说主要的金漆雕龙宝座,再说次要的梁枋。”
“哦,由主到次原来更符合我们认识事物的习惯,请继续说!”老师鼓励学生。学生继续讲:
“您一会儿介绍金漆雕龙宝座,一会儿介绍藻井,然后又介绍宝座后面的屏风,我觉得有点
乱。要么就先说下面,要么就先说上面,不能一会儿上一会儿下。”“好!依你的!”老师
高兴地答道。这样一“折腾”,学生就明白了,按顺序地介绍事物对于说清楚事物的特点非
常重要。三是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顺序来说明。所谓的内在逻辑顺序,具体指由个别
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由特点到用途、由
整体到局部等。应该说,不管是说明实体的事物,还是说明抽象的事理,一般都适于依照逻
辑顺序来说明。例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篇事理说明文,在文章的主体部分,作者分
别是从物质基础、物理学原理、生理需要、进化观点、自然选择、人工选择这六个方面来进
行科学说明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说明花朵呈现红色的外在原因,而前面从“物
质基础”到“进化观点”主要是说明花朵呈现红色是由它内部的种种条件和因素决定的,花
儿要想开得鲜艳,既少不了它自身的因素,也离不开外在原因。那么自身因素和外在原因究
竟哪个更重要呢?毋庸置疑,当然是自身因素更重要,所以作者在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时,就按照这种由内因到外因、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来说明。总之,教师紧扣住这三个
说明顺序,引导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生命积淀,根据不同的说明内容来深入品读并用心思考
和探究其原由,以使学生能够切实悟得不同说明顺序安排的原由。
二、教学生由文章的说明方法切入来悟得这些方法运用的原由
一篇好的说明文,仅有清晰的说明思路还不够,还必须能够在恰当的地方运用恰当的说
明方法。例如,《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说明文,就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
数字、下定义、作比较等。其中,用的最多的是举例说明,不但例子多,而且各具特色。有
的从说明事理的需要来举例,如为了说明物候现象而举出的丰富多彩的四季变换情况。有的
例子有明确的针对性,如为了说明物候的作用,作者举出北京地区在 1962 年因没有注意到
山桃、杏花花期推迟而使农业受到损害的例子。物候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举例说明可以化
抽象为具体,使事理更容易被理解。再如《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全文引用故事、史料、
诗文共二十余条,年代则从唐、宋、明清而至于今。正是因为作者巧妙运用了引用说明的手
法,使得这篇介绍荔枝形态结构及栽培等内容比较复杂的说明文清晰准确、形象生动,既有
科学的真,又有艺术的美。文章一开头引用白居易的《荔枝图序》的一段话:“壳如红缯,
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作者通过“红缯”“紫绡”“冰雪”“醴
酪”四个比喻,准确写出荔枝外壳的红艳,壳膜质地轻柔,瓤肉的洁白,浆液甘甜。在说明
荔枝原产于我国时,作者还引用了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的事,从而证明荔枝的栽
培历史从那个时候算起已有二千年以上了。多种说明方法的互相补充和配合,往往会收到完
整、具体而详实的说明事物的效果,进而使读者对说明对象有了清晰、明白的了解。每篇说
明文教学,教师都应该力争使学生能够深透地悟得作者运用各种方法的原由。这样一来,学
生自然就逐渐对说明文学习有兴趣了;学生有了兴趣,也就不愁他们没有自觉意识,养不成
良好习惯了;学生有了自觉意识和良好习惯,学好和会学说明文也就不再是难事了。
三、教学生由文章首尾切入来悟得这样开头和结尾的原由
一提起文章的首尾,人们往往会先想到的是记叙文,而忽略说明文。虽然说明文的特点
是平实、简明,不必像记叙文那样,用倒叙或悬念式开头来吸引读者,也不必用含蓄的结尾
引人深思,但是好的说明文在开头和结尾也是相当讲究的。如,《宇宙里有些什么》一文,
首段即独句成段,开门见山,以亲切的口吻召唤读者,同时引出说明对象。这样开头,就颇
具感召力,“无穷无尽”一词则更是点出了宇宙的重要特征。结尾共两句话:前一句说明过
去人类无法飞出地球去,尚且能认识星星的体积、温度、有什么元素、怎样运动;后一句由
此推论,今天科学技术大大发展了,更有利于认识宇宙的奥秘。这样的结尾,给人以鼓舞和
信心。再如,《看云识天气》一文,一开头作者就通过比喻、排比等方法对变化多端的云彩
进行饶有趣味的描写,令人感到新奇,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结尾部分强调 “我们要学会
看云识天气,就要虚心向有经验的人学习,留心观察云的变化,反复在实践中掌握它们的规
律”之后,又补充说 “但是,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有一定的限度,我们要准确
地掌握天气变化的情况,还得依靠科学的天气预报”。这样的补充结尾,指出了看云识天气
的局限性,使文章的说明更客观、更完善。此外,着眼于说明文的语言运用,教学生从这个
维度入手来悟得语言说明艺术之妙,这也应该是教学生学好和会学说明文的一个重要路径。
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准确、简洁。当然,不同内容的说明文,其语言的风格也是不同的。
有的重在抓住事物的特点,用简明、平实的语言来加以说明;有的讲究生动性、趣味性、文
艺性,如科学小品文等。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语言的特点去引导学生深入地品读,从
而获得不同的感受,进而悟得不同语言风格的妙处。例如,教学《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具
体到每一处文学语言,都应该联系科学知识的说明效果来分析。如,作者采用“设问”“间
隔反复”“ 排比段”等写法,教师就要引发学生体会、感悟这“设问”“间隔反复”“排
比段”等写法的作用。像探究“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教师就需要引发学生依照作者
“间隔反复”的写法来快速找到各种原因,进而提炼、概括出来。语言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
要想最恰切地说明某一事物或道理,总是需要运用最适合的语言形式的。学生悟透了这一点,
他们学好和会学说明文的能力自然也就提升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开篇就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
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
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说明文教学作为阅读教学的一种,对于学生语文学科素养
的提高同样有着重要作用,这一点也应该站在新课标的战略高度来充分认识。为此,我们中
学语文教师必须要高度重视说明文教学,一定要达成教学生会学说明文的教学理想,因为说
明文的学习和运用对学生切实提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对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都特别重
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