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心法:化诗入文,考场作文更亮眼
我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文化历史悠久、璀璨绚烂,给后人留下了宝贵而丰富的
文化资源。经典篇章、至理名句不仅影响着一代代人,让我们的生活充满诗意,
同时也丰富了我们的表达,为文章写作提供了素材与范本。
学生写作文时,如果能够信手拈来相关诗句,化诗入文,不仅能提高文章的表
达效果,也会增添文章的文化内涵,使其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味。那么,
如何化诗入文,为作文增辉添彩呢?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入题亮眼目
俗话说得好:“题好一半文,花香蝶自来。”在拟写标题时借用古诗词,能使
标题显得典雅蕴藉,富有文学情趣。化诗拟题,可直接引用诗句,也可以化用诗
句;可以用在文章的大标题里,也可以用在文中的小标题上,意在先声夺人,让
读者一见难忘,印象深刻。
如作文《一蓑风雨任平生》,直接引用苏轼名作《定风波》里的名句作为标题,
既紧扣所选的历史人物,贴切凝练,又揭示文章题旨,写出了苏轼的豁达与超脱,
可谓“一石二鸟、一举两得”;再如作文《怎一个“规则”了得》,标题化用了
李清照《声声慢》中的名句“怎一个‘愁’字了得”。可以化用拟题的诗句还有
很多,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等,只需将划线处的关键词替换成所写文章的
关键词即可。
佳句秒开篇
在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既能使文章语言凝练精辟,还可以起到开篇造势的作
用,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一见钟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例如,2017 年高考语文全国Ⅱ卷所给材料如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
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
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
敢当。(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
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面对这样的作文题,考生可以直接引用题中所给的名言作为开篇,扣住题目,
亮明观点,引人入胜。一篇考场佳作这样写:
《周易》一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激起了多少人奋发图强的斗志;鲁迅一
句“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给予了多少人勇往直前的
勇气;毛泽东一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唤醒了多少人实现抱负的决心。这些
名言激励我们:面对国家责任,要勇于担当。 这篇作文的开篇除引用材料第①句
外,还引用了鲁迅和毛泽东作品中的名言,使文章显得意蕴深刻,诗意灵动,避免了
“开门见山”式说理的枯燥。
排比绘佳境
古诗词大多以情景交融的手法营造意境,拨动读者的心弦,写作时,可以连续
使用多次经典诗文,形成排比句,在诗意的氛围中抒发情感或表达观点。
《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的某一期,主持人董卿这样说: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那是一份相思;“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那是一份承诺;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那是一份修为;“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那是一份告诫。
这段话连用四句《诗经》中的名言,让语言富有诗意和文化味,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
国诗词大会》这一节目的特色与主旨,将观众引入诗意的世界,产生对节目的期待和
向往。
我们写作文时也可以学习这种艺术手法,承上启下,巧妙衔接,自然过渡。如
写思念的情感: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是恋情的思念;“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是亲情的思念;“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是友情的思
念;“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是乡情的思念!
又如高考佳作《今年花胜去年红》片段:
唐人眼中的花,妩媚而浓烈。“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那里落
英缤纷,很美。宋人眼中的花,伊人憔悴。“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那里花烛照红妆,红瘦绿肥,很美。清人眼中的花,飘零流水。“花谢花飞花满
天,红销香断有人怜?”那里的花,游丝无力,楚楚动人,也很美。
这段话化用了《忆江南》《蝶恋花》《红楼梦》中的诗句,展现了三幅不同的画
面,有的繁盛美丽,有的满目凄凉,昔日之花与今日之花相对照,历史之景与现今之
景相衬托,为表现主题做了很好的铺垫,不仅增添了亮丽的色彩,也增强了文章的感
染力,使文章充满典雅蕴藉的诗意和丰富的人文气息,读来满纸花色蕊香,令人折服。
不过,使用这种写作手法,需要作者具有一定程度的古典诗文积淀。因此在平
日的教学中,教师要提醒学生多读、多背,有意识地积累诗文佳句。
结尾意无穷
在文章收尾处引用古诗词,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收
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
如高考佳作《照海倚天》的结尾: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
丝暮成雪。”流年似水,也许,只有历史才能让“无字碑头镌字满”,也许只有
历史,才能最好地诠释曾国藩写尽生平心境的一句话: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
山心自知。
一段话中三处化诗入文,贴切自然不显斧凿,文章文采飞扬,情理交辉,意蕴深
远,辩证而深刻地评价了曾国藩这一历史人物,实在是一个漂亮有力、韵味无穷的“豹
尾”。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带着学生花了大量时间背诵古诗文,这些功夫不能白费,应
该因势利导,不仅要在脑子里记牢,更要内化在心中,自笔尖流淌头出来。从题目、
开篇、段落到结尾,均可以化诗入文,使作文表达行云流水,意蕴丰富,文采飞扬,
读来朗朗上口,读后口齿留香。化诗入文缀华章,让写作充满诗意,用诗意浸染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