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传承中国精神,助力祖国发展(倡议书)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自建党以来,每个时期都有其时代精神代表。
1921 年:“开天辟地、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红船精神;
1950 年:“敢于斗争、不畏艰苦、忠诚祖国”的抗美援朝精神;
2020 年:“敢闯敢试、开放包容、务实尚法、追求卓越”的深圳精神;“生命至上、举
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求真务实、精益求精、永不止步”
的登山精神;“追逐梦想、敢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
2021 年又诞生了“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三牛”
精神。
无数种精神汇聚成了“中国精神”。坚守信念,传承精神,击鼓催征,追逐梦想,是一
场没有终点的接力。
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以复兴中学高三学生的身份,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
写作。
(1)学校团委准备举行“传承中国精神,助力祖国发展”的主题活动,请你代表学校
团委给全校学生写一篇倡议书。
(2)共青团某市委召开“守望中国精神,书写美丽精神”座谈会,请你以高中学生代
表的身份,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典型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主要考查价值观。材料主体部分是每个时期
的时代代表精神,引导考生深入思考中国精神的内涵与具体体现。本试题更加强调考生正
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的思想态度,更要求考生具备高度的爱国情怀和社会历史责任感。结
合材料要求考生紧扣材料中心意旨,联系现实要求考生所写的文章具有时代性,以高三学
生的身份要求考生要站在 00 后的立场,同时考生无论选择任务一或者任务二,都要体现出
任务中要求的文章体式特点。
一、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情境)
材料提供的写作情景是 1921 年至今的每个时期的时代代表精神,从红船精神到抗美援
朝精神,从深圳精神、抗疫精神、登山精神、探月精神,到今年的三牛精神,无数种精神
汇聚成了“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写作关键词,传承“中国精神”是写作的核心任务,
考生要紧扣这一核心进行审题立意和谋篇布局。不可脱离材料,另起炉灶。
2.典型任务的限制(任务)
试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的基础上,从两个具体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进行写
作。第一个写作任务是写一篇倡议书,写作身份是代表学校团委,写作对象是全校学生。
倡议书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五部分组成。倡议的主题应和材料主旨相关,
注意倡议书的鼓动性与实在性。
第二个写作任务是写发言稿,写作场景是某市共青团委“守望中国精神,书写美丽精
神”座谈会,写作身份是高中学生代表,写作对象是全市与会代表,考生要有对象意识和
交流意识。
3.价值判断的限制(命意)
“坚守信念,传承精神,击鼓催征,追逐梦想,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这是材料中
体现的价值取向,旨在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传承“中国精神”,考生不可否定中国
精神。
二、开放性
1.立意角度的开放。
题目中有两个具体任务,“传承中国精神,助力祖国发展”“守望中国精神,书写美丽
精神”,任一任务都可以作为一个立意角度。明确具体的写作任务后,考生可以自由选取材
料中列举的从 1921—2021 年 100 年间不同时代的“中国精神”的代表精神进行更具体的立
意,可以从中国精神的发展趋势、中国精神的时代内涵、中国精神的传承发展、中国精神
的现实成就等方面确定立意。
2.联想和思考的开放。
考生在论证时,选取论据的角度是开放的,考生可以根据材料内容及含意,自由选取
材料中列举的从 1921—2021 年 100 年间不同时代的“中国精神”的代表精神进行延伸写作,
考生可以通过具体的人物和事迹来阐释核心内容的具体内涵,也可以联系亲身经历,谈感
受和认识。
【切题立意】
1.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
2.传承中国精神,助力祖国发展
3.砥砺中国精神,续写时代华章
4.发扬中国精神,创造美好生活
5.执青春之笔,绘中国精神
6.守望中国精神,书写美丽精神
【偏题立意】
1.精神决定成功(唯心主义倾向)
2.以青春之名担当奉献(材料的核心内容是中国精神)
3.国有所需,我必前行(与材料中“中国精神”无关)
4.坚守信念,传承精神(立意不明,坚守什么信念,传承什么精神)
【范文模拟】
激扬奋勇向前的精神力量
危急关头显斗志,艰难困苦见精神。在时光的河流中跋涉,精神的力量弥足珍贵,激
励人发愤图强,引领人砥砺前行。
回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难历程,许多场景已在岁月中定格,令人记忆犹新。革命
志士前赴后继,不惜殒命;人民战士顶风冒雪,戍守边疆;医疗队员冲锋在前、勇于担当;
科技尖兵自立自强,力克难关……他们传递着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精神力量。
最近《查医生援鄂日记》封面上的一句话启人思考:“这世上可能确实没有超级英雄,
不过是无数人都在发一份光,然后萤火汇成星河。”一双双手紧握在一起,精神的溪流汇成
江海,构筑起又一座精神路标。
伟大斗争孕育伟大精神。剑桥大学教授麦克法兰感慨:“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展
现出不畏牺牲的精神。如今,我再次看到了这种精神。”千磨万击还坚劲,越是艰险越向前。
开天辟地传播革命星火,敢于斗争保家卫国,敢闯敢试迎难而上,这些斗争如同一座丰碑,
镌刻着不屈不挠、顽强搏击的精神品格;如同一座灯塔,照亮了继往开来、壮阔豪迈的前
进道路。中华民族在经受斗争考验时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励着中国,也鼓舞着世界。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
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回溯既往,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愈加奋勇,每一次考
验都如同一次淬火,只会让我们更加团结,让民族精神变得更为强健。面对困难,我们始
终同舟共济、守望相助,高扬精神的旗帜。红船精神、深圳精神、抗疫精神、抗美援朝精
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精神之光熠熠生辉,标注着一段段奋斗征程,始终指向
民族复兴的光荣梦想。其中所展现的精神风貌、涵养的精神气质,必将成为我们面向未来、
开拓进取的宝贵财富。
同学们,我始终相信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拥抱未来的民族,不仅要有仰望星空
的精神高度,也要有根深千尺的精神厚度。作为时代青年,我们在面对前进道路上的艰难
险阻、浅滩暗礁时,应高擎起精神的火炬,勇于担当、甘于奉献,聚起攻坚克难的智慧和
力量。不畏艰难、顽强拼搏,定能发出光和热,收获精神的成长。
历史前行的每一步,都需要精神的滋养;风雨无阻的每一程,都饱含精神的磨砺。激
扬起无惧风浪、奋勇向前的强大精神力量,每个人前进的脚步,终将汇聚为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壮阔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