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热点主题押题训练
热点主题1 家国情怀,履责担当
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回望历史,无数仁
人志士秉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志向,以家庭为根基,以天下为
己任,把深沉的家国情怀诠释得淋漓尽致。如今,我们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应把家国情怀作为一种生命自觉
传承下去。新时代,中华民族复兴迎来了更为广阔的前
景,亟待我们激荡新气象、成就新作为,始终不忘弘扬
家国情怀,强化责任担当,坚守在平凡岗位,守护着万
家灯火,为建设美好家园贡献智慧与力量。
1.彰显家庭“不动产”的时代价值
真正的财富,不是物质有多么丰富、存款
上有多少个“零”,而是那些超越物质层面,历经
历史长河的洗练,依然能够焕发出光芒的精神财富。
而承载家风的家庭,正是这精神财富的聚集地。
“良好的家风,这是一个家庭真正的不动产”,
而汇聚起千万拥有良好家风“不动产”的家庭,
“共同支撑起来的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精神大
厦”。
家风之于家庭,正如价值观之于国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历史的跌宕起伏,早已埋尽古代人物的容貌举止,但凝聚中华
民族传统美德的言行,汇聚成家风,犹如一股延绵不绝的春风,
至今依然发挥着和睦家庭、教育子女、传递正能量的重要作用。
诸葛亮诫子格言、《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等,依然
回响在耳边。这些承载着传统美德当中最重要、最朴素、最初
始因素的良好家风影响 着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一个人德行
的成长是要从小培养的,而家庭是最基础的土壤;一个人从一
张白纸,变为充满理想奉献的篇章,家庭是最重要的起始。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有了良好家风,一个人才能经常
修剪枝杈,才能成长为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有益的栋梁之
材。
想必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和回忆。上学时,父母总说:
“好好学”;工作时,“好好干”;与人相处时,“要有礼貌”。
无论是书香门第,还是寻常百姓,凝聚良好家风的话语可能不尽
相同,但对“做人要实、做事要实”的理解和传承是一致的,对
“精忠报国、克己奉公”的倡导和熏陶是一致的,对“匡扶正义、
遵纪守法”的教导和要求是一致的……可以说,中华民族传统美
德的传承离不开家风和风沐雨般的感染。
而如今,我们站在全新的历史方位,面临着全新的历史任务,
家风正展现出全新的生命力。家是最小国,“千家万户都好,国
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国是千万家,“国家好,民族好,家
庭才能好”。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
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正因为如此,当前我们要不遗余力地加
强家庭文明建设。
把“家风传承”作为重要课题,“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
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
家教、注重家风”,“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
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
“爱子,教之以义方”,家风存立的根本在道义。而当今的
最大的道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
生活的愿望。赋予家风“义方”以时代色彩,广大家庭以新时
代家风为“不动产”来源,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
使下一代的成长与发展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牢牢维系在一起,
使下一代扣好第一颗扣子、迈好第一个台阶,把为中国梦努力
奋斗的种子深深扎根在每一个人内心深处。这样,我们党和国
家的事业才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源泉;这样,家庭
家风这一“不动产”的价值,才能与时俱进、更显光芒。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杨瑞兵)
2.到边远地区去,到基层一线去
让更多人才向边远地区、基层一线流动,
不仅需要个人发扬“好儿女志在四方”的奋斗
精神、奉献精神,更需要从制度上为人才引得
进、留得住、用得好提供保障。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鼓励
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意
见》。文件的出台,进一步完善了人才培养吸
引流动和激励保障机制,也必将鼓励引导更多
优秀人才到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贡献才智、
建功立业。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20世纪50年代,黄浦江
畔的交大师生,带着“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豪
情,奔赴渭水之滨,挺立起西部科技的高地;从1973年
开始,中国农业大学师生扎根河北曲周,接力帮助曲周
实现从千年盐碱滩到“米粮川”的巨变;2000年,河北
保定学院的15名毕业生,选择到万里之遥的新疆且末任
教,十几年如一日,为那里的孩子带去知识和希望……
多年来,一批批优秀人才奔赴远方,扎根基层,默默奉
献,不仅写下充满激情和奋斗的人生诗篇,也为当地经
济社会进步、为国家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支持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加快发展,人才是关键。
近年来,从“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到博士服务团、
“西部之光”访问学者,从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援
疆,到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基层服务等,国家出台
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各类人才到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
一线干事创业,取得明显成效。同时,艰苦边远地区和
基层一线人才匮乏的问题仍很突出,人才引不来、留不
住、用不好等现象在一定范围存在。为艰苦边远地区和
基层一线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无论是对打赢脱贫攻坚
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都尤为重要。
补齐人才匮乏的短板,让更多人才向边远地区、基
层一线流动,不仅需要个人发扬“好儿女志在四方”的
奋斗精神、奉献精神,更需要从制度上为人才引得进、
留得住、用得好提供保障。当前,受一些政策限制,人
才向艰苦地区、基层一线流动,还不够顺畅;福利待遇
缺乏有力保障,也影响着人才流动的动力和热情。“畅
通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渠道”“完善编
制管理、职称评审、人才招录和柔性流动政策”等,
《意见》中的这些规定,正是着眼于从制度上破解当前
人才流动的难题。
当然,既要制度留人,也要事业留人。为更多人才
实现自我价值搭建广阔平台、营造理想环境,才能真正
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以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为例,
早前村子贫穷落后,村里年轻人看不到奔头,纷纷外出
打工。后来,村子发展猕猴桃产业的势头大好,乡村旅
游也搞得有声有色,不少年轻人回到家乡,有的做起了
导游,有的开起了农家乐,有的经营起合作社,曾经偏
远闭塞的小山村涌动着蓬勃活力。十八洞村的改变充分
说明,依托本地特有自然人文资源、特色优势产业等,
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积极打造事业平台,让各类人
才干事有舞台、创业有机会、发展有空间,才有可能留
住他们的心。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边远地区和基层一
线虽然条件艰苦、工作复杂,但每一项工作都关
系国家政策落实,每一件小事都牵动群众利益,
是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精
彩舞台。畅通人才流动渠道,提高人才保障水平,
就一定能汇聚更多有志之士、有识之士,为广袤
的边远地区和基层大地注入无尽的生机活力。
(《人民日报》 2019年7月1日05版)
3.正义不再沉默,香港人受够了!
西门樵
15日,香港四大报纸头版刊发了同一则广告,署名
为“一群土生土长的香港市民”发出了“香港受够了”的正
义诉求,这是两个月以来香港市民求稳定、求法治、求
秩序的最强声音,充分反映了香港止暴治乱、恢复秩序
的强大民意基础。
连日来,暴徒的无底线行径已经让曾经沉默的群
体不再沉默,短短的十几个小时内,这份公开信的网
络联署人数已经接近9万。“坚决支持香港特区政府和
警队严正执法”“制止一切违法、欺凌、破坏及暴乱行
为”“严惩一切资助、教唆及协助暴力和骚乱的违法行
为”“严惩任何传媒透过发放失实报道及混淆视听,纵
容和美化非法行为和暴力、鼓吹民众扰乱社会秩序、
阻碍警方执法”等合理合法要求,体现的正是香港社会
追求和平稳定、发展繁荣的理性价值观,反对的则是
那些试图搞乱香港、从中浑水摸鱼的罪恶勾当。
香港历来是一个具有较高社会包容度和温情度的
城市。然而,一些极端激进分子将合法游行引向暴乱,
把市民的包容当成了软弱,将特区政府和警队的克制
当成了可欺,肆意挑战甚至屡屡突破香港社会的底线,
投掷汽油弹、搞瘫机场和港铁、围殴甚至禁锢记者和
游客……还有什么事情是这些暴徒做不出来的?他们
这样做就是要搞垮香港的百年基业,就是要裹挟着全
体香港人跌落万劫不复的深渊。在这种情况下,任何
正义的香港市民不会任由他们胡作非为,任何妄图毁
掉特区政府的管治权威、香港的法治基石、香港的繁
荣稳定和“一国两制”的行径都注定被正义的香港市民所
唾弃。
这份由一群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发出的公开信,也让更多市民看清了极
端激进分子的本来面目,更加坚定了市民们对于惩恶治乱的决心和信心。
这些举着“自由”“民主”幌子的破坏分子,蒙蔽、挑动、教唆年轻人上
街,拿他们当炮灰,自己却坐享渔翁之利,甚至潇洒宣布已出国留学。如
果任由他们胡闹下去,留给香港的只有社会撕裂后的伤痛和经济动荡后的
衰颓,这是越发认识到问题严重性的香港市民绝对不会答应的。当然,那
些指望把“颜色革命”的祸水引入香港的内外势力,透过市民自发提出的
“五大诉求”也应该认识到,不再沉默的香港不会任由他们肆意妄为,求
和平、反暴力的香港市民一定会奋起守护他们赖以生存发展的美好家园。
香港受够了,香港不能再乱下去了!这是广大香港市民的共同且真实
的心声。广大港人已经行动起来,向暴力和践踏法治的行为说不,正义的
潮头已经涌起,定将以骇浪之势扑灭邪恶的苗头。
(人民网2019年08月15日)
【热点押题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您当选中国国家主席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
情?作为世界上如此重要国家的一位领袖,您是怎么
想的?”3月22日下午,意大利众议长菲科向习近平主
席发问。
习近平主席回答说:“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
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
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
己。”
习近平主席“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此言一出,
引发国内外各界人士热烈反响。仔细阅读上述材料,
对此你有怎样的想法和思考?请结合当今的时代,
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选,立意自定,不得抄
袭或套作,不少于800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我来立意]
[写作导引]
习近平主席讲的“无我”是忘我,随时牺牲一切
为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宝贵精神,表达
了对国家与人民的深厚情怀。“无我”是一种勇毅信
念。《庄子·齐物论》中就有句话:“非彼无我,非
我无所取。”心为物役就会迷失自我,心有杂念就
会患得患失。心中有国家、心中有人民,自然就
没有“小我”的位置,于是也就能不言私利、恪尽职
守、夙夜在公。根据材料可立意如下:
【参考立意】
(1)“我将无我”大境界,“不负人民”大作为;
(2)心中“无我”,心系人民;
(3)“我将无我”诠释了奉献新境界;
(4)人民领袖,人民情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标杆作文观摩】
悟“无我”境界,寻人生价值
近日,习总书记在欧洲访问期间回答意大利众议长菲科
提问,他脱口而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言简意赅的
八个字,不仅是对自己的要求,更是对人民的承诺。我们青
年学生,要悟出“无我”的内涵,追寻其价值所在。①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
淹的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这种“无我”的奉献精神的本质。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在投汨罗江前
写下煌煌巨作《离骚》,表达出他对人生的追求,更体现出
他对民众的关注:“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后
人铭记屈原,就是他心怀人民的崇高境界。
在历史悠久的中国,自古以来,官员无私奉献、一
心为民的精神,一直都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②
屠呦呦,为了人民的健康,在科学研究方面做出了
巨大的贡献,在历经190多次的失败后,终于,将青蒿素
提取成功了。钟扬,为建设好中国的种子库,奔走全国
各地,到西藏大学去支教,以至于献出了生命。他们,
无论是生者还是逝者,都是把国家、把人民摆在首位。
那么,对新一代的青年来说,这种“无我”境界需要我
们去领悟,并做到由此及彼,寻找人生价值所在。③
“无我”之境,需要以文化知识为底蕴。历代以来,能
成大事者,定才识过人。只有通过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我
们在道德素养、思想文化上才能更胜一筹。“无我”之境,
需要从身边小事开始培养。家不平,何以平天下?从小事开
始做起,细节之处见成功。雷锋叔叔行千里,好事做了一火
车。他的奉献精神,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他是如此
平凡,却又如此伟大。从小事开始做起,这是迈向“无我”
的一小步。④
无我之境,更需要崇高的家国情怀。陆游曾说:“位卑未
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顾炎武曾说:“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林则徐曾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
趋之。”爱国人士比比皆是,爱国、为民作为一种博大而深
邃的情怀,是人类的最高美德。⑤
一个人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当他
将自己与国家利益、社会进步联系起
来时,无论是国家的领导者还是平凡
的人民,都会显得价值无穷。这是真
正领悟了“无我”之境界,实现了人生
的价值。这正是我们青年学生所要学
习和践行的。⑥
【旁批】:
①提炼材料内容,开门见山提出观点,阐明“无我”
与“价值”的关系,呼应了标题。
②引用范仲淹和屈原的名句,分析古人因有“无
我”的奉献精神,得以将美名流传至今,令人敬佩,
起到论证主题的作用。
③以屠呦呦和钟扬两位当代科学家的奉献情怀为例,
表明其彰显“无我”的正是他们心怀人民的奉献精
神,因此获得时代的赞誉。
【旁批】
④此段紧扣“无我”与“奉献”进行细致
的分析和论证,条理清楚,论述有力。
⑤引用陆游、顾炎武、林则徐的名言,
再次强调他们的伟大胸襟和爱国情操,更
好地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⑥总括全文,呼应了文章的标题与前文,
前后一致,彰显全文的主旨。
【亮点借鉴】
对称性的标题,直接点明主题。
作者在论述过程中,首段围绕作文材料,
提出文章的观点,照应标题的“无我”与
价值。选用事例,从范仲淹、屈原到屠
呦呦、钟扬,做到古今结合、叙议结合,
以此分析和阐述观点,在文末引用陆游、
顾炎武、林则徐的名句,既彰显了作者
的知识面,又增添了文学性,起到了更
好的叙事说理作用。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