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Ⅱ(文本一、文本二)
—— 新题型主观题9解题指导
一、题型起源
二、题型变化
三、例题解析
四、应对策略
五、专项训练
课程要点
一、题型起源
八省联考卷之《国文教员》(河北,广东,
湖北、辽宁试题)
原题再现
二、 题型变化
理论依据:
9.如欲以“一则‘新世说’”为题写一则《国文教员》的小
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6分)
(对小说特征的评价。“清晰地阐释自己对作品的情感、形
象、主题和思想内涵、表现形式及作品风格的理解”[《课程
标准·学业质量水平(5—3)》]。
请观察下列关于第9题提问有什么规律?
(1)某中学组织学习名家优秀散文,欲对《丰子恺的人品与画品》
进行评论,请结合两则文本,列出评论要点。(6分)
(2)《羊城晚报》 曾经评价作者的创作“颇具年代感”,请结合
文本内容作简要分析。(6 分)(《在梧州看水》)
(3)如欲以“一则‘新世说’”为题写一则《国文教员》的小评
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6分)《八省联考试题》
(4)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文本一的“活趣”之美。《广东一模》
(5)如果在“红色经典读书分享会”上推荐《幺姨的灿烂年华》,
请结合两则文本,列出理由并简要分析。(6分)《广州一模》
(6)有人认为林庚达到了“诗歌魅力、学术魅力与人格魅力的交
融”。如果以此为主题写一则《燕南园62号-记恩师林庚》的小评
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6分)
定论 对象
评析
直接可用或
阐释概念
《某某》文本
9.某中学组织学习名家优秀散文,欲对
《丰子恺的人品与画品》进行评论,请结
合两则文本,列出评论要点。
对象
定论
优 秀 散 文 :
真情,有趣
定论 对象
评析
角度
(1)评析一篇文章我们会思考哪些角度?
给
定
结
论
感情
手法
对象
内容
平实,华丽,精炼等 文章运用多种手法,
多种角度,某种角度。
文 章 ( 人 物 , 某
物,某观点)
文章选取了什么
素材、(小,大,
真)情节等。
读者
评析角度
什么感情、态度
什么感受启发 内容定论
对象
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容
(2)选取:从以上维度中选取跟“定论”相关的
点,优先级别是:
作品 作家 读者
三、例题解析
9.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文本一的
“活趣”之美。(6分)
定 论
对象
文本二:
我为什么写散文?
当心里萌生出一种对自己的激情,对自己有了感觉,写虚构小说或其他文体无法表达这种情感时,便写
散文。
散文凭借真诚感知生命的诗意,让自己艺术的情弦充满智慧和饱满的感情。
散文的美是融合了心灵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而创造出来的。不能指望一个虚伪的灵魂、一个没有真情实
感的人会创造出真实的美,写出感人的散文。
散文是作者“心灵的告白”,可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个人独有的感受,因而是值得珍视的。
看散文如同欣赏一个人的精神收藏品。
有了真情,再把它提升到文学的层面,表达得美,这美就是活的,充满生命力。
否则,只有美,没有真,再精致也只是工艺品,没有活趣。
正是这份真情,使散文虽很少大红大紫,却也从未被冷落过,香若幽兰。
(摘编自王必胜《读写他们(二)——一本散文和一组作家书信》)
9. 【参考答案】
①文章的写作源自真心,是由对舟山纯天然野态产生兴奋
和好奇而激发的,是散文“活趣”的基础。
②注重在真人真事中挖掘沈家门的文化精神,体现了作者
的真情真意、真思真感,是其“活趣”的前提。
③文章旁征博引、虚实相生,语言精练,描写生动,在文
学层面上表达优美,是其“活趣”的保障。
(6分。每点2分,观点1分,分析1分。如有其他答案,
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补充说明:
①“活趣”之美体现在文章所表现的历史真实
(真人真事,风俗习尚,人文资源,历史积淀)(2分);
②“活趣”之美在于作者饱含真情(1分)地赞美了沈家门
的文化精神(1分);
③“活趣”之美还在于文章文学层面的表达(1分),想象、
引用手法的运用、语言整散结合、简练典雅(1分)。
文本二:
我为什么写散文?
当心里萌生出一种对自己的激情,对自己有了感觉,写虚构小说或其他文体无法表达这种情感时,便写
散文。
散文凭借真诚感知生命的诗意,让自己艺术的情弦充满智慧和饱满的感情。
散文的美是融合了心灵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而创造出来的。不能指望一个虚伪的灵魂、一个没有真情实
感的人会创造出真实的美,写出感人的散文。
散文是作者“心灵的告白”,可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个人独有的感受,因而是值得珍视的。
看散文如同欣赏一个人的精神收藏品。
有了真情,再把它提升到文学的层面,表达得美,这美就是活的,充满生命力。
否则,只有美,没有真,再精致也只是工艺品,没有活趣。
正是这份真情,使散文虽很少大红大紫,却也从未被冷落过,香若幽兰。
(摘编自王必胜《读写他们(二)——一本散文和一组作家书信》)
四、应对策略 备考指导
同学们探讨这类题目的解题步骤:
现
学
现
用
解
决
问
题
审题:确定答题方向
提炼文本二的观点
踩准得分点:文本如
何体现文本二观点
组织语言规范答题
分层
找关键词、句
概括观点
同学们总结这类题目的解题步骤:
◇文本一(散文或小说),文本二是文学评论。
◇文本二的评论是片段性的。
◇文本二的评论主体与文本一是有必然联系的,其评
论要点可以在文本一中找到应证。
◇文本二的存在,是为主观题9的命题需要。
01.弄清文本一与文本二的关系
主观题9命题方向:由文本二→文本一。某种程度
上来说,一个是文学理论(定论),一个是文学实践
(对象)。这道主观题对考生而言,找得分点是最难
的。
方法:看看文本二有什么样的理论要点,然后找找
文本一是怎样实践(体现)这样的理论要点的。这样
逆向来推导,就能找到解答突破口,踩准得分点。
02.理清文本二的主要评论观点
2021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
( 广州一模) 2021.3.17
五、专项训练
9.如果在“红色经典读书分享会”上推荐
《幺姨的灿烂年华》,请结合两则文本,
列出理由并简要分析。(6分)
文本二:
我近年写的是回忆和追溯性的散文。有人说我是唯一的,是独自在营造“红色意境”。
我觉得这种说法没什么不好,我能够接受。但必须告诉人们,我写的都是我亲身经历的
事情,还有我没齿难忘地爱着和记住的那些人。真实和真情,是我最在乎的东西、最珍
惜的东西。我把这种真实和真情,当作我写作必须遵守的原则。
我重提这些历史,绝不是要重温家族的光荣,而是要说明信仰的光辉和理想的旗帜,
是父辈们舍生忘死的动力之源。信仰永远都是鼓舞我们奋发进取的精神号角。有了信仰,
我们的事业才能发展,我们的国家才能进步。
(选摘自贺捷生《父亲的雪山母亲的草地》的《后记》和《自序》)
9.如果在“红色经典读书分享会”上推荐《幺姨的灿烂年华》,
请结合两则文本,列出理由并简要分析。(6分)
①《幺姨的灿烂年华》刻画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形象,营造了“红
色意境”;②再现真实的历史场景,抒发崇敬、费美之情,体现了
“真实和真情”的创作原则。③热情讴歌坚定的革命信仰和为理想
献身的精神,而这些正是当下事业发展和国家进步的动力之源。
(每点2分。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课堂小结: 第9题的解题指导
1.认真审题 ,明确任务;
2.文段分层,概括理论要点;
3.找出文本一怎样实践文本二
的理论;
4.组织语言准确答题.
文本二:
文学艺术作品绝对要有真情,有真情才能产生诗意。现在有些散文似
乎蛮有诗意,但那不是真正的诗意。如有些诗一样,有些诗每一句似乎都
有诗意,但通篇读完后,味似嚼蜡,它是先有一两个好句子然后衍变成诗
的。而有些诗每一句都平白如话,但整体却留给了我们东西,这才真正称
作诗。我害怕那些表面诗意的浮华的散文。现在人写东西,多是为写东西
而写东西,为发表而发表,这是我们现在作品多但好作品少的一个原因。
试想想,你有多少诗意要发,有多少情要感慨?其实许多作者并不是专门写
散文的,他们在做别的学问的过程中偶尔为之,倒写成了传世的散文之作。
说到趣味,散文要写得有趣味当然有形式方面的、语言方面的、节奏方面
的许多原因,但还有一点,这些人会说闲话。我称之为闲话,是他们在写
作时常常把一件事说清楚之后又说些对主题可有可无的话,但是,这些话
恰恰增加了文章的趣味。
(节选自贾平凹《我对当今散文的一些看法》)
例2:请判断下列角度哪些跟“优秀散文”的“有
真情,有趣”这个“给定结论”相关。
①写作内容上,文章选取的都是生活小事,描写人物很家常。
②作者情感上,文章人物丰子恺的形象的呈现都出于作者平时的观
察感受。
③写作对象上,文章在人品画品上强调丰子恺人品的“清和”和画品
的“恬淡”
④写作手法上,文章正侧面结合刻画了人物形象。
⑤语言特点上,文章语言平易,较少辞藻的堆砌却引人入胜。
⑥读者感受上,文章让读者感受到了真情,有趣。
(3)结合:将“定论”跟所选角度结合。
要求:
定向在前,分析在后;
主语是评论对象(一般是 “文章”);
分点罗列组织答案,三至四点。
9.某中学组织学习名家优秀散文,欲对《丰子恺
的人品与画品》进行评论,请结合两则文本,
列出评论要点。
①作者情感上,文本一中人物子恺的形象的呈现都出于作
者平时的观察感受,出自于作者真挚感情。
②写作语言上,文本一语言如话,较少辞藻的堆砌(没有
表面诗意的浮华)却引人入胜,读来有趣。
③写作内容上,文本一选取的都是有趣味的生活小事,描
写人物很家常,看似闲话,却增加了文章的趣味。
材料二:
我也曾写过一些篇小说,都不怎么出色。每逢读到赵树理同志的小说,
我总得到一些启发,学到一些窍门儿。最近,看到他的一篇新作-《套不住
的手》,满心欢喜,情不自禁地想写出点个人的体会。
作品文字极为朴素严整,相当细致地描写了不少农村劳动的经验,这
些经验非久住农村而又热爱耕作的人不会写出。不过,假若不拿一双手套贯
串起来,恐怕就显着琐碎一些。这双手套把零散的事情联缀起来,有起有落,
颇为巧妙。事情本来不相干,而设法用一条线穿上,就显出些艺术的手段。
我看得出:树理同志知道多少关于老农陈秉正的事,假若他高兴,他可以写
一大本《老农陈秉正传》。可是,他只由手套写到老人的手。有了这双手,
我们也就看见陈老人的最可爱的性格与品质。这也就够了,既不需要手套,
也无须写一本传记。不过是一双手啊,可是创造世界的不是别的,而的的确
确是仗着这么一双手。这篇作品不是小题大作,而是大题小作,篇幅不长,
而意义很大。(摘编自老舍《读<套不住的手>》,有删改)
9. 老舍读赵树理的小说,总能“学到一些窍门儿”。请结合材料
一,分析作者在谋篇布局上的“窍门儿”。(6分)
①巧用线索。以“手”为线索展开,用一双“手套”贯穿情节,
把零散的事情连缀起来,一线串珍珠。②情节一波三折。两次戴手
套,两次丢手套,有起有落,颇为巧妙。③以小见大,抓住陈秉正
老人的手进行特写,抓住细节,抓住丢手套两件小事,刻画勤劳朴
实、平凡而又崇高的劳动者形象,大题小作,意义很大。
文本二:
我喜欢梁衡散文,不仅仅因为他能巧夺天工般地驾驭语言,还因为他
深邃的思想和高远的立意,及其营造的意境和境界,读者可以在美的享受中
与他的思想一起共鸣,这是梁衡散文震撼力和感染力之所在。
过去,教科书常言散文“形散而神不散”,表现方法可以不拘一格,
材料组织、谋篇布局可以比较自由,只要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即是一篇好散
文。梁衡却不这么认为,他的观点是:散文既然是一种艺术,就必须符合美
的要求,在文章组织中要讲究描写之美、意境之美、哲理之美。所谓描写之
美,就是“作者能将要说的事物客观地、清楚地写出来摆在读者面前。要求
如实,不走样,能显示事物本来的美”;所谓意境之美,就是“作者在对某
事物的描写或某种思想的表达中能产生一种美的氛围、意境,将读者引到一
个美的精神境界”;所谓哲理之美,就是“作者在对客观事物作了描述,也
抒发了自己的感情,并感染了读者后,又进一步升华到一种哲理思想上,并
理出一种新理念,创造出一些警句哲言,将其‘定格’下来”。他是这样说
的,也是这样进行创作实践的。 (摘编自张维佳《梁衡散文的意境和境
界》)
9.如欲以“散文三重美”为题为《一个大党和一只小船》写一则
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6分)
①文本一具有描写之美:作者客观、清楚地描写了部分重要党史,
显示历史本来的美。②文本一具有意境之美:作者在叙写党与船的
历史时,营造出了一种斗志昂扬、奋发向上的美的精神境界,讴歌
了革命伟业,把作者引入这样美的精神境界。③文本一具有哲理之
美:作者将红船上升到“政治的象征和哲学意义的昭示”的高度,
富含哲思。
文学的叙写抒发与想象(上) 阿来
过去我们听说小说,首先是一个叙事性的文学,叙事性的文学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它为什么
不是叙述而是叙写?
述是一个动态性不太强的字,在述的状态下,我们开始写作一篇小说的时候,就特别容易
把对于小说丰富文本的关注只放在事件上。我们今天看到的小说,大部分都是设计人物关系,构
建故事框架,然后,推进情节。这种推进没有延宕,小说进入一个故事的时候缺少节奏感,没有
快慢,没有回旋。如果用水流打个比方,今天的很多小说就像农村的人工渠道里头的水,渠道里
的水很有效率,流得很快也不会浪费。但是人工渠道,一样的宽度深度,同时也规定它是一样的
速度,一渠水这样一泻往前奔流,这样的水用于生产当然是有效率的,但是这样的水没有观赏性。
我们从事的,或者说我们要讨论的叙事文学,它是有美学效应的,它永远相伴于审美活动,
那么在这种审美活动中,它就一定是另外一种状态。如果叙述是一条人工渠道,那么叙写就是一
条山溪,蜿蜒曲折,快的时候比所有快都要快,慢的时候比所有慢还要慢,它要回旋。叙写和叙
述相比,当然一样关注情节的进展,但更为重要的是一个在写的状态中的人,或者说一个好的小
说文本所需要的不仅仅是讲一个简单的故事、一味地推进情节,它需要在不同的地方停下来进行
延宕。所以短篇小说是从语言展开的,语言一旦展开,叙事就已经开始了,但难道小说就是从头
到尾地把一个故事言说一遍吗?如果我们只是重复一个事件,重复一个故事,这样的小说具有审
美的意义?
如果说我们承认是写,写一篇有意味的小说,充满语感的、想象力的小说,它一定在故事
之外另外写了一些别的什么东西。所以小说一定要有旁枝斜出,一定要有言外之意,一定要有关
涉趣味的笔墨。多丽丝·莱辛说,我有一个巨大的困难,当我需要写作一个小说的时候我总是在
倾听,写作的时候在倾听,在倾听什么呢?它的中文翻译是:我在倾听一种腔调。换句话说,她
就是在等待一种叙事的格调,用我们的话讲就是她在等待一种语言风格的出现,而这种语言风格
不是写在纸上的,是听得见的,语言都是要发出声音的。(选自《当我们谈论文学时,我们在谈
些什么——阿来文学演讲录》,有删改)
8.阿来认为小说作为叙事性文学,叙事不是“叙述”而
是“叙写”,请结合文本二,分析作者心中“叙写”的特
点。(4分)
①小说叙事要注意节奏,跌宕起伏,要有灵动之美。
②小说叙事要语留三分,意在言外,要有含蓄之美。
③叙写要有作家个性化的叙事风格或语言风格。 (每点2
分,两点4分,意思对即可)
文本二:
“客家侠义小说”,看似有“民间故事”色彩,实则是较为高超的“模仿”作品。作者
或从民间故事中吸其内核加以综合演绎,或以独特构思演化为“民间故事”,升华思想内
核,使小说故事更隽永深邃。其结构精致,往往一波三折,却叙事从容,读者很难一眼
看穿作者的真实意图,掩卷思考,才恍然大悟。作者深受传统文法影响。擅用白描手法,
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客家民系是中华民族汉族的一支
优秀民系,客家精神内涵丰厚,其中,客家乡土侠义精神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作者笔下
的人物,多为客家民间社会的小人物,心理素质出奇的镇定,临危不惧,他们个个身手
不凡又深藏不露,不到关键时刻,绝不一争高低,颇具客家乡土侠义精神。
(节选自练德良《客家乡土多侠义一一一一练建安“客家乡土侠义小说"系列作品
浅析》)
9. 请结合文本二,分析小说《雄狮献瑞》是如何塑造
增发这一人物形象的。(6分)
①通过较为曲折的情节——增发跌宕的人生经
历,在从容的叙事中,塑造增发身手不凡又深藏不露
的形象;
②通过白描手法,用简练的笔墨,叙述增发为
还大哥水牛去摆摊,和与阿婆交往的片段,塑造增发
知错能改、善良有爱的形象。
③通过特定的背景“买卖牛肉兜汤”“客家狮会”
等,塑造增发具有客家乡土侠义精神的形象。
n精准审题:回忆儿时看水时——状语,区间定位
n 费了一番笔墨——详写的作用、意义、目的
在梧州看水
8.作者回忆儿时到鸳江春泛看水时,对“吃”的叙写费了一番笔墨,
对此你如何理解?
题目转化:为什么详写“吃”,写了什么?记叙角度来看内容、结构有
何作用?抒情角度来看有什么目的?
精准作答:1.详写吃,直接叙写了我儿时对江边生活的喜爱,侧面
烘托梧州人江边生活的热闹,写出梧州人生活的安闲,照应下文即
便发水灾也安然来往;
2.详写吃,从抒情角度体现了我对往日时光和梧州的怀
念。
n精准审题:评价创作——作品特征
n 颇具年代感——哪些方面体现年代感
在梧州看水
9.《羊城晚报》曾经评价作者的创作“颇具年
代感”,请结合文本内容作简要分析。6分
例1:写出下列答案的思考角度。
9.《羊城晚报》 曾经评价作者的创作“颇具年代感”
请结合文本内容作简要分析。《梧州看水》
① ,文章选取梧州具有年代感的典型风物
和生活光景进行叙写
② ,文章完整地呈现梧州城的过去和现在
,使得梧州城的发展脉络在“看水”中清晰可见,体现
了年代感。
③ ,文章表达了作者不同年代的感受和认
识。
(写作手法上,文章以时间为主线,以回忆的方式,以现
在视角来回望梧州城看水的过往。)
写作内容上
写作对象上
作者感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