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文言文阅读之重点词汇和主观评价 -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抢分秘籍(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04文言文阅读之重点词汇和主观评价 -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抢分秘籍(解析版)

ID:678984

大小:254 KB

页数:23页

时间:2021-04-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1 突破点一 熟记高频词汇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 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 ①听说,听见; 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 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1.表官职的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秘籍 04 文言文阅读之重点词汇和主观评价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2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军事首脑。 (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10)侍郎侍中:宫廷侍卫。 (11)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13)太史:记史,管文书。 (14)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 (15)左右拾遗:唐代谏官。 (16)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17)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 (18)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知,管理。 (19)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 (20)主簿:秘书。 2.表官职变化的 ①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 荐:韩琦镇长安,荐知(主持,掌管)泾阳县。《宋史·侯可传》 拜:授予官职。 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除:任命,授职。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陈情表》 授:授给、给予官职。《元史·贾鲁传》:“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元史·贾鲁传》 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三国志·吴主传》 仕:做官。如: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仕宦:做官,任官职。如: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孔雀东南飞》 仕进:进身为官。如:迈少恬静,不慕仕进。《晋书·许迈传》 ②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 绌、黜:废掉官职。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 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 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③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 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谊传》 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进爵” 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 如: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 《宋史·辛弃疾传》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史记·廉颇蔺相如 列传》 ④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3 贬: ①降职。如: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 ②降职并外放。如: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新唐书·柳宗元传》 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 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窜:放逐,贬官。如:暂为衔使,遂窜南夷。(韩俞《进学解》) 左除、左降、左转:降职。如: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新唐书·装延龄传》) 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如: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则民受其殃。(《后汉书·明帝 纪》) ⑤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汉书·王尊传》:“迁东郡太守。” 徙:一般的调动官职。如:徙王信为楚王。《淮阴侯列传》 调:变换官职。如: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 转、调、徙:调动官职。《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补:补充空缺官职。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传》 改:改任官职。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 出:京官外调。如: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张衡传》 ⑥表兼代官职的词语 兼:兼任。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晋书·袁乔传》 行:代理官职。如: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署:代理、暂任。 如:太守奇之,署守属监狱。《汉书·王尊传》 权:暂代官职。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 判:高位兼低职。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 假:临时的,代理的。如:乃相与共立为假上将军。(《史记·项羽本记》) 摄:暂代官职。如:俄检校侍中,摄史部尚书。(《新唐书·杜如晦传》) 守:代理官职。如: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为主薄,守高密令。(《三国志·王修传》) ⑦表辞官 告老:官员年老。如:时年已七十,遂隐上山,悬车告老。 解官:辞去官职。如: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如:祁溪请老,晋侯问嗣焉。 乞身: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如: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 病上书乞身。(《后汉书·李通传》 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如:龚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 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如:即日父子供移病,满三月赐告。(《汉书·疏广传》)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以刑部尚书致辞仕。(《新唐书·白居易传》) 这些词,都有个明显的特征,即后面常带表示官职或地点的专有名词,这给我们的翻译带来了方便——可 以不译。更重要的是,官职的变动特别是主观情绪明显的降职和升职,往往是我们推断翻译主人公行为、 事件中生难字词的重要依据。 3.表人物个性的:耿、(仁)厚、(仁)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埂、鲠、骨鲠、鲠切、聪、 慧、敏、木讷、佞、诈、阿谀、谄谗、谲、狷介。 耿:光明。 埂:正直。 鲠:直爽,正直。 佞:能说会道,引为巧言谄媚。 谲:欺诈,玩弄手段。 4.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 5.与科考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 6.与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 7.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4 8.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 多:称赞。嘉:赞美。与:赞许。 9.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 10.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 蛮:南蛮,古代统治阶级对南部民族带污蔑性的称呼。 夷:东部少数民族。戎:西部少数民族。狄:北部少数民族。 11.表人物地位的:贵、显、卑、官绅、豪。 12.表主管的:知、典、主。 13.与水利有关的:堤、决、溃、溢、涨、灌溉、涝、旱、堰、芜秽。 14.与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熟、刈、籴、粜、廪、禀、府、荒、欠收。 稔:庄稼成熟。 刈:割;镰刀一类的农具。 廪:米仓。官府供给粮食。 禀:给于各物。 府:古代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藏兵器的地方叫库。后来成了同义词。 荒(凶):荒年,收成不好。 15.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佚 赡:富足,充足;供给。 给:足,丰足。 16.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 17.表饱饥的:饱、饥、饿、馁、馑。 馁:饥饿,五谷没有收成。 馑:蔬菜和野菜吃不上。连用时饥和谨无区别。 18.表俸禄的:俸、禄、秩、饷 秩:官吏的俸禄。 19.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缣、缯、蚕、 桑。 20.表穿戴的:纨绔、布衣、履、绶、冠、冕、巾、弱冠、免冠、带。 21.表房舍的:宇、舍、馆、宅、第、邸、庑、屋。 宇:屋檐。庑:高堂周围的郭房,厨房;房屋。 22.表桌床的:案、几、床、榻。 23.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 忤:违反,抵触。牾:逆。 24.表揭发的:劾、讦、揭、擿 劾:揭发罪状。讦:攻击或揭发别人的短处。 25.表害怕的:畏、惧、惮、慑、骇、患。 26.表嫉恨的: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 衔:藏在心中,特指怀恨。诅:诅咒。 27.表暗中的:阴、间、密。 28.表诬陷的:中、谮、诬。 谮:说坏话诬陷别人。 29.表朝见的:朝、觐 觐:原指诸侯秋天朝见天子。朝:诸侯春天朝见天子,后来都泛指朝见帝王。 30.与京城有关的:禁、阙、畿、京、京畿。 畿:京城所管辖的地方。 31.与皇帝有关的: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诰、(驾)幸、膳、对 策、轮对、奏、表、疏 祚:福;帝王。践祚:即位。 32.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晓、辩、问、谢、折、诘、诉、 咨(谘)。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5 告:告诫,嘱咐;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谕:告诉,使人知道;知道,了解,明白。 折:驳斥,使对方屈服。 诘:责备,追问。 诉:告状;诽谤。 33.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谏。 34.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数。 让:责备,责怪。尤:罪过,过错。折:驳斥,使对方屈服。 35.表宽容的:容、贷、恕、宽。 36.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蹈舞。 37.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泣、骂、责、戾、诟、谩 戾:①凶暴,猛烈②违背,违反或乖张,不讲情理。 诟:①耻辱②骂。 忿:愤怒,怨恨。 恚:恨、怒。 38.表刑罚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杖、流、赭衣、械。 族:灭族。 流:流放,古代的一种刑罚。 赭衣:赭,红褐色。“衣赭衣,关三木”是古代犯人特穿的衣服。 械:桎梏,脚镣和手铐。 39.表监狱的:囹圄、狱、囚、系。 40.表拜访的:造、过、访、谒(见)、顾。 41.表告别的:辞、别、谢。 42.表离开某地的:去、迁、徙。 43.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往、经。 44.与马匹有关的:马、驹、厩、策、羁、縻、辔、逸、驭、御、驾、辕、辙。 逸:马脱了缰绳,放纵。 45.表行动的:步、趋、走、遁、亡、逃、徙、匿、逋。 遁:逃,“遁”与“逃”均是逃离某个地方,但“遁”比“逃”更隐蔽,多指悄悄地遛走,不知去向。 逋:①逃亡,逃跑。②拖延,迟延。 46.表死亡的:(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 三、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 1.狱:案件,案情;监狱:监管案件。 2.脱:①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事既未然,脱可免祸”。②连词,表假设,倘若、如果。 3.第:①只,只是,只要;②科举考试或官员考核的等级,如“高第”就是高的等级。(单独的“最”也 可表示等级) 4.独:若在疑问句中,表反问,难道、难道不、怎么。“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 同样用法的还有“宁”“顾”。 5.他:别的,其他的,另外的。“又顾而之他”“王顾左右而言他”(《齐人有一妻一妾》)。 四、家居生活 1、孤:幼年失去父亲;孤独;封建君王自己的谦称。 2、家:安家;大夫统治的地方。 3、归:女子出嫁;返回;归还;归附。 4、适:女子出嫁;到------去;适合,适宜;恰好。 5、事:侍奉;为------服务;从事,做。 6、先:祖先,上代;已经死去的,如先考妣;称古代的人;先于,前于;首要的事情。 7、作:起身,起来,如“虽少,必作”;创作,制作,如“仲尼戹而作《春秋》” 8、字:女子许嫁。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6 五、学习修养为人 1、工:擅长。工擅文。 2、厉:磨练,磨砺;勉励,激励;严肃,严厉;磨刀石;磨。 3、劝:勉励,奖励;劝告。 4、勉;尽力,努力;鼓励,使人努力。 5、师:老师;以------为师;效法,学习。 5、训:教导,教诲,如训俭示康;规范,准则,如不足为训;训练;词义解释,训释。 6、善:善于,擅长;友好,亲善;应答之词,表同意;好好地,如善待。 7、修:研究,学习,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修饰,装饰,修养(动词);善,美好;高,长;著,撰写, 如修书;整治,治理;修建,如乃重修岳阳楼。 8、习:反复练习;学习;通晓,熟悉。 9、务:致力,从事,如“务农”“君子务本”;事务,事情,如“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10、攻:深入钻研,如术业有专攻。 11、游:出外求学或求官:交际,交往;纵,放纵,如游目骋怀;游玩,游览;旅行。 12、售:考试得中,如“操童子业,久不售”;实现,如“挟邪作蛊,于是不售”;施展(奸计),如“以 售其奸”;卖出去;买 13、笃:忠厚,“太祖闻其笃行”;坚定,如“笃志而体(意志坚定,并且努力去实践)”;深,甚,如 “笃好文章”;(病)重,如“孙权病笃”。 14、敬:严肃,慎重,做事情严肃认真,如敬事而信;尊敬,尊重。 15、忠:(做事)尽心竭力,如使民敬、忠以劝;忠于君主。 16、恕:待人仁爱宽厚,指推己及人,如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宽恕,原谅。 17、谅:诚信,如“友直,友谅”;相信,如“不谅人”;原谅。 18、勤:劳,辛苦,与“逸”相对,如四体不勤;努力,尽力,与“惰”相对。 19、质:本质纯真朴实,如君子质而已矣。 20、文:华美,有文采,如“何以文为”。 21、忍:狠心,如君王为人不忍;残忍;忍心,如今存其本,不忍废;忍耐,忍受,如然而隐忍以行 六、政事 1、当:掌管,主持,如当权;判罪,如“犯法当死”;对着,面对。 2、相:宰相;辅助,帮助;仔细看,审察;互相;表一方对另一方怎么样;容貌。 3、干:治理,如干国才;求取,如不干人;冒犯,冲犯;冲;干预;盾牌。 4、治:治理,管理;国家治理得好,如天下大治;惩处,如治罪;研究,如治学;医治。 5、乱:社会不太平,国家治理得不好;扰乱;叛乱;乐曲的最后一章。 6、平:社会太平;平定 7、奏:上奏,向君王上书或进言;奏章;进,如奏刀豁然;进献;奏乐。 8、疏:分条陈述,如细疏其能;给皇帝的奏议;疏通;分,分给,如仗义疏财;疏远 9、议:商议,讨论;议论,评论;主张,建议 10、论:研究,讨论,如论世之事,因为之备;议论,评论,如每与臣论此事;辩论;判罪,如辄捕论之。 11、表:上表推荐某人;外,与“里”相对;表扬,表彰;表明;标志。 12、案:考察,核实,如“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案问:审问,审查,如于是使御史案问诸生); 巡行,巡视,如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文书,案卷;按照,依照;几案 13、坐:因犯------罪或错误,如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判罪,定罪,如犯法不坐, 连坐;因为,如停车坐爱枫林晚;通“座”,座位。 14、闻:使上级听到,报告上级;见闻,见识;名声,名誉; 15、罪:惩处,判罪. 16、置:赦罪,释放,如赏亲阅,见十置一;放到一边,放弃,如沛公则置车骑,置之不理;搁,安放, 如置之度外;摆,设,如置酒咸阳宫 17、赈:救济 18、听:治理,处理,如兼听万事;判决,如断狱听事;听从,接受;听任,任凭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7 19、报:断狱,判决罪人;报答,报复;给回信,答复,如谁可使报秦者;报告,告知,如遣使者还报; 报应;酬报。 20、劾:揭发罪状 21、课:督促完成指定工作,如严课农桑;按规定的数额和时间征收赋税,如始课南徐州侨民租。 22、典:主管,如承庆典选校百官; 23、简:挑选,如简贤选能。 24、籍:登记,如籍府库;名册,户口册;通“藉”,凭借,如然往往籍是以谋私利。 七、军事 1、伐:讨伐,进攻;声讨,如口诛笔伐;功劳; 2、袭:偷袭;继承,随封爵或职;因循,沿袭 3、克:战胜,攻破;能够;克制,如克已复礼为仁;约定或限定(时间),如克日会战 4、拔:攻取;提拔;突出,超出,如出类拔萃 5、破:打败,攻克; 6、敌:仇敌,敌人;抵挡,抵抗,如寡不敌众;相当,匹敌,如势均力敌 7、距:通“拒”,抗拒,抵御;距离; 8、次:临时驻扎和住宿 9、怀:安抚,如怀敌附远;(人心)归向,如黎民怀之;想念,怀念,如思乡怀远;心意,情怀;关心, 如“少者怀之”。 10、部:统率,指挥;部队;官署,行政机关; 11、将:带领;扶,持,如出郭相扶将;将要,行将,如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拿,用,如将功赎罪;且, 又,发将信将疑 12、间:离间;隔阂,疏远;间或,断断续续地,如时时而间进;秘密地,悄悄地,如屏(屏退)人间语; 从小路,如道芷阳间行。 13、引:率领,引导;拉开弓,如引而不发;延长,伸长,如引领西望;避开,退却,如秦军引而去;取 过来,如引酒而饮之;引用,如旁征博引 14、徇:示众,如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巡行,如籍为裨将,徇下县。 15、次:驻扎,士卒次舍。 16、勒:率领,三日而勒兵。 17、固:坚固,特指地势险要和城郭坚固,如秦孝公据肴函之固(险要地势);坚持,如管仲固谏;固执, 顽固,如汝心之固;固定,稳固,如固本清源;鄙陋,如鄙人固陋,不知忌讳;本来,如人固有一死。 八、人际交往 1、诣:到-----去 2、造:到-----去,造访;制造;成就,造就 3、谒:拜见,请见;请求;告诉,陈述 4、过:拜访,探望;责备,批评;错误,过失;胜过,超越 5、存:看望,问候,如越陌度阡,枉用相存;抚恤,如养幼少,存诸孤;思念; 6、劳:慰劳,如帝亲自劳军;功劳;费力,吃力;疲劳 7、访:看望,拜访;询问;查访,侦察 8、问:问候;问,询问;追究,考察(问罪);管,干预 9、顾:探望,拜访,如三顾茅庐;关心,照顾,如大臣争于私而不顾于民;思念,如顾恋慈母;回头看, 如瞻前顾后;看,如君臣相顾,泣下沾巾;回头,如康顾视日影;只是,不过,如顾吾念之。 10、吊:慰问,如吊民伐罪;悼念死者; 11、延:邀请;引进,迎接;蔓延,扩展;伸长,延长 12、遇:对待,接待;待遇;会见;接触,感触,如臣以神遇;遇合,逢时,指得到君主的信任,如怀才 不遇。 13、通:交往;交换,如通财货;通报,传达,如不肯为通;得志;地位显贵,显达;通晓,如通于兵事; 共同的,通常的,如前代通则。 14、致:送达,如远方莫不致其珍;献出,尽,如事君能致其身;传达,表达,如遣吏存问致意,再如致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8 谢,致敬;招引,引来,如致市民,取聚万货;取得,得到,如知其可以致功也;意态,情趣,如闲情逸 致。 15、遗:赠送,给予;遗失;遗留 16、施:给予恩惠,施惠;施舍;施行,实行; 17、怀:安抚,如怀敌附远;(人心)归向,如黎民怀之;想念,怀念,如思乡怀远;关心,如“少者怀 之”。 18、赡:供给,供养,如皆以赡给九族;富足,充足,如务农积谷,国用丰赡。 19、与:结交,亲附;给予,授予;参加(与师);赞许(朝过夕改,君子与之) 20、比:勾结,如朋比为奸;比较,如与天地兮比寿;认为与-----一样,如自比于乐毅管仲;并列,挨着, 如鳞次栉比;及,等到,如比去,以手阖门;接连地,如比三年日蚀。 21、信:言语真实,如信言不美;讲信用,如言必信;相信。 22、微:地位低下,卑贱;衰败,衰弱,如周室卑微;如果不是,如果没有,如微斯人,吾谁与归;不显 露的,如微服而行于民间(微服:国君或官吏穿着一般人的衣服);暗中伺察,如童微伺其睡 23、攻:攻打;抨击,指责,如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24、夺:强取,夺取;强行改变,如匹夫不可夺志也;丧捧,耽误,如勿夺农时。 九、心理 1、疾:厌恶,憎恨,如疾恶如仇;妒忌,如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病;痛苦,疾苦;缺点,毛病,如寡 人有疾,寡人好货。 2、恨:遗憾,不满意(古人多用“怨”怨恨,恨不表,只有怨恨连用时才有仇恨义)。 3、望:埋怨,责怪,如宗室贵族多有怨望者;名望,名声;盼望,期望;农历每月十五 4、期:期望,要求,如良剑期乎断;一定的时间期限;约定(日期);约会;周(年、月) 5、冀:希望,如冀复得兔。 6、幸:希望,如幸天下有变,而欲有大功;宠幸,宠爱;特指皇帝到一处,驾幸;侥幸,如故四世有胜, 非幸也,数也;幸亏,如幸来告我。 7、矜:怜悯,同情,如矜恤孤羸;注重,慎重,如人矜节行;庄重,如矜持(竭力保持庄重);骄傲;夸 耀,如自矜功伐。 8、伐:夸耀,如无伐善 9、施:夸耀,表白,如无施劳。 10、耻:耻辱;羞愧,羞耻心;以---为耻。 11、厚:看重,如固前圣之所厚;深,重,优厚,如厚待;(为人)厚道,不刻薄。 12、多:称赞,如人以此多之。 13、少:轻视,看不起;稍微 14、易:轻视;交换;改变;容易 15、鄙:看不起,轻视,如时议以此鄙之;庸俗,浅陋,如孤陋寡闻;边疆,边远的地方;谦称自己。 16、哀:同情,如吾哀之。 17、贷:宽恕,如虽亲属不贷;借出;借入 18、患:担忧,忧虑,如不患寡而患不均;忧患,灾难,如有备无患;得-----病。 19、尚:崇尚,尊重,如尚轻侠;尚且,如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还,如尚能饭否。 20、厌:通“餍”,满足,如“抑为之不厌”;讨厌,如“与可厌之”。 21、异:惊奇,奇怪,如“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奇特,与众不同,如“君子生非异也”; 十、语言 1、谢:感谢;道歉;辞别;推辞,拒绝;告诉,劝告,如多谢后世人;衰亡,凋落 2、属:嘱托,如属吾属文以记之;委托,交给,如以兵属蒙恬;交给官吏治罪,如乃以秦王属吏;连接, 如冠盖相属;写作如属文;------之类。 3、责;责备,责罚;要求,如求全责备;索取 4、让:责备,责怪;辞让,谦让 5、谯:责备。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9 6、数:列举罪状加以责备,如使吏数之;计算,如楚兵之多,不可胜数;一一列举;屡次,如数犯边境; 六艺之一,算术;规律,必然性;天命,命运。 7、非:非难,责怪,如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不对的,不合理的;不是。 8、刺:斥责,指责,如面刺寡人之过者;名帖,名片 9、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毁谤 10、讥:非难,指责;讥讽 11、讽: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如讽齐王纳谏 12、喻:告诉,如故作书以喻意;知道,了解,明白,如家喻户晓;比喻。 13、折:驳斥,使对方屈服,如作天说以折韩退之之说;指责,如季布面折其短;折断,如折颈而死;弯 曲,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挫折,损失,如损兵折将。 14、慎:表告诫,相当于“千万”,用于否定;谨慎,慎重。 15、可:许可,允许;合适,适合,如可口;可以;大约,约计 16、许:答应,允许;赞许,赞同。 17、却:推辞,不接受,如却之不恭;退,如李牧连却之。 18、趣:催促,如王趣见;趋向,奔向,如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军;赶快,急促,如趣为我语。 19、质:质问,问,如质责汤于上前;评判,对质,如而欲质天之有无;人质;作人质,如燕太子丹质于 秦;质地,如黑质而白章;质朴,朴实,如其人质直,市无二价;刑具,杀人时用的砧板。 20、敢:谦词,冒昧,如“赤也感,敢问?”;表反问,岂敢。 十一、其它 1、显:显扬,传扬,如孙膑以此名显天下;显贵,显赫,如百乘,显使也;明显,显著;显露。 2、蹶:受挫折,如一蹶不振,必蹶上将军(使受挫折);倒下,跌倒;竭尽,枯竭,如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3、阴:暗中,暗地里,如孙膑以刑徒阴见;山之北水之南;阴险。 4、迨:等到。迨至境上。 5、用:因为。人用是多(赞扬)李疑。 6、稍:慢慢地,逐渐。其后秦稍蚕食魏。 7、竟:穷尽。未能竟其义。 47 组文言高频词全归类 一、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 二、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亡 三、表人物地位:贵、贱、卑、豪 四、表人物个性的:鲠、耿(介)、厚、(仁)矜、悫、刚、毅、恺、悌、鲠切、木讷、奸、佞、诈、 谄、谲 五、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贪、淫、靡 六、表敬重的:恭、敬、重、尊 七、表受到诬陷的:中、谮、诬 八、表赞扬的:多、嘉、誉、与、许、叹 九、表内心嫉恨的:恶、厌、憎、贬、怨、患、疾 十、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10 十一、表宽容的:容、贷、恕、宽 十二、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 十三、表哀怒的:怒、愤、忿恚、涕泣、切厉、罹、诟 十四、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晓、辩、问、谢、 折、诘、诉、咨(后写作“谘”) 十五、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谤、谏 十六、表害怕的:畏、惧、惮、骇、遽 十七、表揭发的:劾、讦、揭 十八、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 十九、表告别的:辞、别、谢 二十、表拜访的:造、过、访、顾、谒(见) 二十一、表朝见的:朝、觐 二十二、表暗中的:阴、间、密 二十三、表离开某地的:去、迁、徙 二十四、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往、幸 二十五、表走的:步、趋、走、遁、亡、逃、匿 二十六、表饥饱的:饱、饥、饿、馁、馑 二十七、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 二十八、跟粮食有关的:粟、黍、禾、稷、谷、稻、菽、稼穑、耕耘、稔、熟、刈、籴、粜、 廪、荒、欠收 二十九、表容器的:斛、斗、觞、樽 三十、表死亡的:(驾)崩、薨、卒、不禄、死、山陵崩、没(殁)、终、圆寂 三十一、跟京城有关的:禁、阙、畿、京、京畿 三十二、跟皇帝有关的:上、帝、朕、孤、寡人、践祚、登基、用事、御、诏、诰、(驾)幸、膳、 奏、表、疏 三十三、表时间的词语 三十四、表刑罚的:髡、黥、劓、笞刑、杖刑、刖、刑、膑刑、官刑、大辟、炮烙、汤镬、车 裂、凌迟、腰斩、弃市、枭首、菹醢、极刑 三十五、与科考有关的: 贡举:古时地方向朝廷荐举人才,指科举考试。 第: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 登第:登科,科举考中进士。 进士: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者,称为进士。 中第:科举考试及格。 落第、下第:科举时代指殿试或乡试没考中。 状元:殿试第一称状元。 会元:会试第一称会元。 解元:乡试第一称解元。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11 乡试:科举时代,每三年,由朝廷选派考官,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选拔人才的考试。 三十六、表穿戴的:纨绔、布衣、履、屦、绶、冠、冕、巾、弁、弱冠、免冠、跣 三十七、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胡 三十八、表布匹的: 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缯 三十九、表桌床的: 案、几、床(供坐卧的器具)、榻(床;几案) 四十、与马匹有关的: 马、驹、厩(马厩)、策、羁(马笼头)、縻(缰绳,捆,拴)、辔(驾驭牲口的嚼子和缰绳)、逸(马脱 了缰绳,放纵)、驭、御、驾、辕、辙、秣(喂马的饲料;喂养马匹) 四十一、与水利有关的: 堤、决(疏通水道)、溃(水冲破堤坝)、溢(水漫出来)、涨、灌溉、涝(雨水过多,淹了庄稼)、旱、 堰(挡水的低坝)、芜秽(荒废,杂草丛生) 四十二、与学校有关的: 庠、序、太学(中国古代的大学)、太傅(辅导太子)。庠序泛指学校 四十三、表年龄的: 襁褓(婴儿的被子)、孩提(刚会笑而处于提抱之中)、黄口(幼儿)、黄发(老年人)、垂髫(儿童或 童年)、弱冠(二十岁左右的男子)、豆蔻(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而立(三十岁)、不惑等 四十四、表祭祀的: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牢(作祭品用的牛羊猪)、太牢(牛羊猪三样齐全)、少牢(只有羊猪) 四十五、表古代赋税的: 赋、敛、课、调(征调)、庸(唐代代替劳役的一种赋税法)、催科(催办缴纳赋税) 四十六、表军事行动的: 讲武(训练军队)、将(率领)、部(率领)、总统(总领)、禽(捕捉,捉住;战胜,制服) 四十七、表丧事的: 丁忧、忧、丁母忧、吊(慰问:悼念死者)、唁、缞绖(用麻布做的丧服)、殓(给死人穿衣,装入棺 内)、椁(外棺,套在棺材外面的部分)、不豫(有病)、瘳(病愈)、渐(病情加重)、大渐(病重) 突破点二 文言文分析概括评价主观题 主观概括评价题的命题角度 1.概括主要内容,提炼作者观点 2.概括人物形象(性格)特征 3.探寻事件原因 例如: 1.文章多处用侧面描写的手法表现崔挺这一历史人物的形象特点,试从文中举两例,用自己的话作 简要分析。 答:1.治理才能:2.教化之功 3.深受百姓爱戴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12 2.秋试举行时,范杲为什么没有参加考试?请简要说明。 答:有人上书陈奏有功勋的世家不应与贫寒读书人争科举,范杲出身于功勋世家,因此他没有应试 3.韩信死后,萧何得到皇帝封赏,众人祝贺,为什么召平却为萧何担忧?请简要说明。 答:因为召平认为萧何将灾祸临头了,皇帝担心萧何会像韩信一样谋反,所以为他设卫队,名为宠 信,实际上是为了监视他 4.赵瞻为什么反对讨伐青唐首领?请简要说明。 答: 1.要以诚信为本 2.青唐首领没有违犯王法 3.战祸从此再起。 主观题答题点拨关键:以整体把握文本为基础,遵循以下步骤 第一步:审准题干——明确概括要求,找准阅读区间 第二步:定向精读——辨清文句意义,去除芜杂信息 第三步:规范表述——编排有序,控制字数。 加上序号 分行作答 不繁不简 【典型例题 1】概括主要内容,提炼作者观点 (1)冯大夫名友,字益卿,长安人,官至奉政大夫。……壬寅,晋岢岚州知州。州苦虏,数被创, 岁且大侵。大夫省刑薄征,一切居之以宽,民德之。又念城墉濠堑为扼虏之要,殚其心计,且筑且 浚。盖财无沉浮,役无罢病,而井井章章,垂百世规者,大夫力也。会忻州凋敝,一岁三易守。众 议非大夫不可,乃调守忻州。士民欲留之不得,争画像祀之。 根据该段,概括冯友治理岢岚州采取的措施,不超过 30 个字。 1.治民以宽,减轻刑罚,减少赋税。 2.加强城防,修筑城墙,深挖壕沟。 (2)与王观复书 黄庭坚 庭坚顿首启:蒲元礼来,辱书,勤恳千万。……所送新诗,皆兴寄高远。但语生硬,不谐律吕, 或词气不逮初造意时。……好作奇语,自是文章病。但当以理为主,理得而辞顺,文章自然出群拔 萃。观杜子美到夔州后诗,韩退之自潮州还朝后文章,皆不烦绳削而自合矣。 往年,尝请问东坡先生作文章之法,东坡云:“但熟读《礼记·檀弓》当得之。”既而取《檀 弓》二篇读数百过,然后知后世作文章不及古人之病,如观日月也。文章盖自建安以来好作奇语, 故其气象衰苶。其病至今犹在。唯陈伯玉、韩退之、李习之,近世欧阳永叔、王介甫、苏子瞻、秦 少游乃无此病耳。 公所论杜子美诗亦未极其趣。试更深思之,若入蜀下峡年月,则诗中自可见。其曰:“九钻巴 巽火,三蛰楚祠雷。”则往来两川九年,在夔府三年,可知也。恐更须改定,乃可入石。 答洪驹父书(节选) 黄庭坚 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 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文章最为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13 儒者末事,然索学之,又不可不知其曲折,幸熟思之。至于推之使高,如泰山之崇崛,如垂天之云; 作之使雄壮,如沧江八月之涛,海运吞舟之鱼,又不可守绳墨、令俭陋也。 黄庭坚的这两封书信阐释了哪些文学主张?请做简要概括。 答案:1.作诗文要有思想内容;2.要借鉴古代经典;3.要重视炼字和句法;4.认为好文章都有意趣。 保分小招 作答要求:概括 答案来源:原文筛选概括出具体事例 解题关键:确定区域——划分层次 答题重点:对事的表述 (1)必须是“事”的表述,所谓事,要包含人、时、地、原因、经过、结果等要素。根据问题确 定答案形式。记叙类散文,可采用“任职地点+方法+结果”的表述形式。 (2)注意关键词语转译的准确性。 【典型例题 2】概括人物形象(性格)特征 王冕,字元章,诸暨田家子也。父命牧牛,冕放牛陇上,潜入学听村童诵书。暮亡其牛,父怒, 挞之。他日依僧寺,夜坐佛膝,映长明灯读书。安阳韩性异而致之,遂从性学,通《春秋》。 尝一试进士举,不第,焚所为文,读古兵法。恒著高檐帽,衣绿蓑衣,蹑长齿屐,击木剑,或骑牛 行市中。人或疾其狂,同里王艮特爱重之,为拜其母。艮为江浙检校,冕往谒,履敝不完,足指践 地。艮遗之草履一两,讽使就吏禄,冕笑不言,置其履而去。归迎其母至会稽,驾以白牛车,冕被 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皆讪笑,冕不顾也。所居倚土壁庋釜,执爨养母,教授弟子,以为常。 根据选文第二段,概括王冕的精神特质。 答案:1.淡泊功名;2.崇尚古风;3.狷狂不羁;4.安贫乐道;5.孝顺母亲 保分小招 作答要求:概括 答案来源:原文筛选概括 解题关键:审明题意——分辨事件——辨明情感 答题重点:据事求理 (1)吃透要求,全面概括。 (2)积累用词,抠文提炼。 (3)多点概括,避免重合。 【典型例题 3】探寻事件原因 (1) 洮、河诸族以青唐首领浸弱可制,欲倚中国兵威以废之,边臣亟请兴师。瞻曰:“不可。 御外国以大信为本,且既爵命之,彼虽失众心,无犯王略之罪,何辞而伐之?若其不克,则兵端自 此复起矣。”乃止。 赵瞻为什么反对讨伐青唐首领?请简要说明。(3 分)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14 1. 要以诚信为本 2.青唐首领没有违犯王法 3.战祸从此再起。 (2) 范杲字师回,……以荫补太庙斋郎,再迁国子四门博士。尝携文谒陶谷、窦仪,咸大称赏, 谓杲曰:“若举进士,当待汝以甲科。”及秋试,有上书言阀阅之家不当与寒士争科第,杲遂不应 举。 秋试举行时,范杲为什么没有参加考试?请简要说明。 有人上书陈奏有功勋的世家不应与贫寒读书人争科举,范杲出身于功勋世家,因此他没有应试。 保分小招 作答要求:简要说明 答案来源:原文概括理解分析 解题关键:厘清因果 答题重点:据文究因 (1)理清角度,概括原因。 (2)分清层次,准确转译。 (3)因果验证,调整表述。 围绕一个人物叙述的文言文通常会要求考生概括人物在某一方面的优点。这样的优点大体包括: 1.对现实和自己的态度特征,如诚实、谦逊等。 2.意志特征,如勇敢、果断等。 3.情绪的感性特征:如热情、开朗。 4.情绪的理智特征,如思维敏捷、深刻、逻辑性强等。 为人国君: 勤恳治国 以民为本 体恤民情 关心百姓疾苦 体恤下属 有仁爱之心 勇于反省(悔 过) 知错就改 善于纳谏 善于听取正确建议 (虚怀若谷) 知人善任 有识人之明 一视同仁 大公 无私 无偏袒之心 公正严明 以身作则 为人臣者: 敢于劝谏 善于劝谏 善于辞令 克己奉公 奉公守法 廉洁奉公 为官清廉 无私奉献 严于律己 刚正不阿 光明磊落 执法如山 忍辱负重 深明大义 顾全大局 热爱国家 忠心耿耿 忠贞 不渝 赤胆忠心 维护国家和个人的尊严 不卑不亢 贫贱不移 威武不屈 浩然正气 鞠躬尽瘁死而后 已 殚精竭虑 呕心沥血 视死如归 舍生取义 侦破案件: 善于思考 思虑周全 小心谨慎 善于观察 明察秋毫 细致入微 意志坚强 顽强不屈 百折不挠 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 锲而不舍 刨根究底 诚实守信 言行一致 有自知之明 心地善良 朴素憨厚 为人正直 正直无私 拾金不昧 乐于 助人 舍己救人 为他人着想 心胸开阔 豁达大度 襟怀坦荡 宽容待人 乐观积极 不计前嫌 虚怀若谷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15 谦虚谨慎 不拘小节 豪放洒脱 潇洒奔放 善解人意 温柔体贴 慈祥仁爱 平易近人 和蔼可亲 勤 勉好学 孜孜不倦 勤奋刻苦 不耻下问 虚心好学 正气凛然 视死如归 精明强干 足智多谋 大智 若愚 睿智聪明 有真才实学 胆大心细 心灵手巧 心思缜密 思虑周全 顾全大局 做事讲究方法与 策略 冷静沉着 从容淡定 胸有成竹 落落大方 果断决断 毫不犹豫 当机立断 义无反顾 志向远大 胸有大志 不畏艰难 无所畏惧 刚愎自用 夜郎自大 自命不凡 骄傲自满 自以为是 孤芳自赏 目空一切 目中无人 斤斤计较 桀 骜不驯 心浮气躁 性情浮躁 口是心非 心口不一 外强中干 色厉内荏 阿谀奉承 口蜜腹剑 妄自菲薄 自信不足 优柔寡断 犹豫不决 老奸巨滑 刁滑奸诈 虚伪狡猾 自私任性 贪婪奸诈 贪得无厌 愚蠢 无知 笨拙愚钝 特色训练 1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 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 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 以信为大将军。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镇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 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 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 功最盛,封为酇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 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 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 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 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 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 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召平独吊。召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关。愿君让封勿受,悉以 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 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B.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 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C.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 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16 D.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 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解析】 “而去”与前面的“烧咸阳”是紧密相连的动作,主语都是“项王与诸侯”,应在其后断后。 排除 A、C 两项。“以何”是“因为萧何”的意思,表示原因,后面的“具得秦图书”为原因,故应与后面 相连。排除 A、B 两项。 【答案】 D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亭长是管理亭的官吏。亭即驿亭,是由驿站所设置的供行旅途中歇宿的处所。 B.关中是古代地区名,所指范围大小不一,一般泛指函谷关以西战国末秦故地。 C.所食邑即收食禄的封地,由皇帝封赐给臣下,受封者以其中民户赋税为食禄。 D.相国是辅佐君主治理国政的最高长官。韩信死后,丞相萧何被刘邦拜为相国。 【解析】 战国时始在邻接他国处设亭,置亭长,任防御之责。并非管理亭的官吏。 【答案】 A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萧何勤勤恳恳,长期辅佐刘邦。萧何在刘邦做亭长时就经常帮助他。楚汉战争中,萧何以丞相身份 留守巴蜀、关中,使刘邦有稳固的后方。 B.萧何深谋远虑,志在经世济民。汉军攻入咸阳,将士们忙着哄抢财宝,萧何却收藏秦律令图籍档案, 使刘邦能了解天下地形、户口等情况。 C.萧何不善征战,论功却排第一。天下平定论功行赏时,刘邦以狗猎为喻,坚持认为萧何之功最高。经 过刘邦的开导,武将们对萧何心悦诚服。 D.萧何忠于刘邦,献计斩杀韩信。楚汉战争中,萧何为帮助刘邦战胜项羽,举荐了韩信;刘邦称帝后, 因韩信谋反,萧何又帮吕后杀死了韩信。 【解析】 “武将们对萧何心悦诚服”错,原文为“群臣皆莫敢言”,可见并非心悦诚服。 【答案】 C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诸事总要奏请汉王,获准了就执行;倘若来不及奏请,就根据情况酌情处理,汉王来了再 报告。 (2)如今萧何没有汗马功劳,只管文书案卷,发发议论,不打仗,反倒功居我等之上,为什么? ★5.韩信死后,萧何得到皇帝封赏,众人祝贺,为什么召平却为萧何担忧?请简要说明。(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因为召平认为萧何将灾祸临头了,皇帝疑心萧何会像韩信一样谋反,为他设卫队,名为宠信, 实际是为了监视他。(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17 特色训练 2 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字仲任。其先尝从军有功,封会稽阳子。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以农桑为 亚。世祖勇任气,卒咸不换于人。岁凶.,横道伤杀,怨仇众多。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祖父汛举家担 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以贾贩为事。生子二人,长日蒙,少曰诵,诵即充父。祖世任气,至蒙、诵滋 甚,故蒙、诵在钱唐,勇势凌人。末复与豪家丁伯等结怨,举家徙处上虞。 建武三年,充生。为小儿,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侪伦好掩雀、捕蝉、戏钱、林熙,充独不肯。诵 奇之。六岁教书,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父未尝答,母未尝非,闾里未尝让.。八 岁出于书馆,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充书日进,又无过失。手书既成,辞师 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经明德就,谢师而专门,援笔而众奇。所读文书,亦日博多。才高而不 尚苟作口辩而丕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以笔著文,亦如此焉; 操行事上,亦如此焉。不好徽名于世,不为利害见将。常言人长,希言人短。能释人之大过,亦悲夫人之 细非。好自周,不肯自彰,勉以.行操为基,耻以材能为名。众会乎坐,不问不言;赐见君将,不及不对。 见污伤,不肯自明;位不进,亦不怀恨。贫无一亩庇身,志佚于王公;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得官 不欣,失位不恨。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淫读古文,甘闻异言。世书俗说,多所不安,幽处 独居,考论实虚。 充为人清重,游必择友,不好苟交。所友位虽微卑,年虽幼稚,行苟离俗,必与之友。好杰友雅徒, 不泛结俗材。俗材因其.微过,蓝条陷之,然终不自明,亦不非怨其人。 (王充《论衡·自纪篇》,有删节) 【相关链接】 儒书称:“鲁般、墨子之巧,刻木为鸢,飞之三日而不集。”夫言其以木为鸢飞之,可也;言其三日 不集,增之也。夫刻木为鸢,以象鸢形,安能飞而不集乎?既能飞翔,安能至于三日?如审有机关,一飞 遂翔,不可复下,则当言遂飞,不当言三日。机关为须臾间,不能远过三日。必失实者矣! (王充《论衡·儒增》,有删节)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岁凶.,横道伤杀 凶:凶险 B.间里未尝让. 让:责备 C.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 讽:背诵 D.援笔而众奇. 奇:认为……奇特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18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 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 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A 项,“凶”,结合 “岁”分析,“凶险”错误。此处应该译为年岁不好,遭遇灾年的意思。句意:灾荒年头,拦路杀伤过人。 故选 A。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B.勉以.行操为基 以.象鸢形 C.逸乐而.欲不放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D.俗材因其.微过 其.孰能讥之乎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 “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A 项,兼词,在那里; 助词,置于词尾,相当于“……的样子”。B 项,介词,把;介词,因为。C 项,连词,表转折,却,然而。 D 项,代词,他的;副词,相当于“难道”。故选 C。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B.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C.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D.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 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 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 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尚”不宾语为“苟作”,结合句意内容分 析,不应该断开,排除 A 项、B 项。“好”是喜欢的意思,宾语为“谈对”,且句式和“才高而不尚苟作” 对称,排除 D 项。句意:王充才能虽高但不喜欢随便写作,口才很好可是不好与人谈论对答。不是志同道 合的人,他可以整天不说话。故选 C。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19 4.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王充美好品德的一组是( ) ①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 ②礼敬具备,矜庄寂寥 ③所读文书,亦日博多 ④以笔著文,亦如此焉 ⑤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 ⑥行苟离俗 A.①②⑥ B.①②⑤ C.③④⑤ D.③④⑥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文言文信息筛选的题目,大多是人物性格分析,答题 时注意题干的要求是“什么人”的“什么”品质,还要注意有没有“直接表现”等字样,注意运用排除法 作答。回答此题,首先要根据上下文理解题中 6 个句子的意思,考查它们是不是表现了王充的美好品德; 然后紧扣题干中“全都表现王充美好品德的一组”这个要求,运用排谬法在四个选项寻找正确答案。题中, “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的意思是:“(王充)跟同辈的伙伴一起玩,不喜欢随便打闹。”这属于王充 的美好品德。“礼敬具备,矜庄寂寥”的意思是:“(王充)很懂礼貌,庄重寡言。”这也是讲王充的美 好品德。“以笔著文,亦如此焉”的意思是:“(王充)写文章也是如此。”这不属于美好品德,因此凡 含此句的选项皆不是正确答案。由此排除 C 项、D 项。“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的意思是:“(王 充)卑贱得连斗石的俸禄都没有,而心情却与吃万钟俸禄的人差不多。”这也是王充的美好品德。“幽处 独居,考论实虚”的意思是:“(王充)深居简出,考查论证世书俗说的虚实真伪。”这是美好品德。“行 苟离俗”的意思是:“(只要这个人)品行不同于世俗,(王充就同他交朋友)。”这句讲的不是王充, 因而应排除此句。排除 A 项。故选 B。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王充极少说别人的短处,而愿意说别人的长处。他为人清高自重,被人诬陷,也不加辩白。 B.王充幼年时恭顺仁厚,未曾受父母责备鞭打。他追求好名声,喜欢结交杰出高雅的朋友。 C.王充做官不计较俸禄的多少和官位的高低,国君和将领召见时他考虑不周到就不对答。 D.《自纪篇》从生活、读书、做官等多方面来写王充的为人处事,多采用对偶句式,既使人物形象鲜 明,又言简意赅,富有节奏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 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 还是分析观点。B 项,“他追求好名声”错误。原文为“不好徽名于世,不为利害见将”,王充不图在社会 上出名,不为个人的利害去求见长官。故选 B。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20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 (2)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 (3)淫读古文,甘闻异言。 【答案】(1)正好赶上社会动乱,(他的祖父)担心被仇人抓住。 (2)他的论说初听似乎与大家的看法相违背,但听到最后,大家就会认为他的观点是对的。 (3)沉迷于阅读古文,乐于听闻不同的言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 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 换、组词、保留、省略。(1)“会”,恰逢,正好赶上;“为……所”,被;“擒”,抓住;“恐为怨仇 所擒”(被动句)。(2)“其”,代词,他的;“始”,开始;“于”,介词,和;“其论说始若诡于众” (状语后置句);“终”,最后;“是”,意动,认为……是正确的;“之”,代词,指他的观点。(3) “淫”,沉迷;“甘”,乐于;“闻”,听说。 ★7.文言文阅读材料和相关链接,体现出了王充哪些治学态度? 【答案】养成良好的学风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 【解析】本题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文 言文阅读材料和相关链接,体现出了王充哪些治学态度”,需要结合材料内容分析,概括人物的治学态度。 结合“六岁教书,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或以书丑得鞭。充书日进,又无过失”“其 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常言人长,希言人短”等分析,体现出了王充养成良好的学风 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结合“必失实者矣”分析,看来这二件事一定都不符合真实情况,体现出了王充实事 求是的治学态度。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21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为儿时,门人有被害者,吏就诘,众争辨对,仁杰诵书不置,吏让之, 答曰:“黄卷..中方与圣贤对,何暇偶俗吏语耶?”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诉,黜陟使...阎立本召讯, 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荐授并州法曹参军。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 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同府参军郑崇质母老且疾,当使绝域。仁杰谓曰: “君可贻亲万里忧乎?”诣长史蔺仁基请代行。仁基咨美其谊,时方与司马李孝廉不平,相语曰:“吾等 可少愧矣!”则相待如初,每曰:“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稍迁大理丞,岁中断久狱万七千 人,时称平恕。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坐误斧昭陵柏,罪当免,高宗..诏诛之。仁杰奏 不应死,帝怒曰:“是使我为不孝子,必杀之。”仁杰曰:“汉有盗高庙玉环,文帝欲当之族,张释之廷 诤曰:‘假令取长陵一杯土,何以加其法?’于是罪止弃市。陛下之法,固有差等,犯不至死而致之死, 何哉?今误伐一柏,杀二臣,后世谓陛下为何如主?”遂免死。数日,授侍御史。左司郎中王本立怙宠自 肆,仁杰劾奏其恶,有诏原之。仁杰曰:“朝廷借乏贤,如本立者不鲜。陛下惜有罪,亏成法,奈何?臣 愿先斥,为群臣戒。”本立抵罪。由是朝廷肃然。使岐州,亡卒数百剽行人,道不通。官捕系盗党穷讯, 而余曹纷纷不能制。仁杰曰:“是其计穷,且为患。”乃明开首原格,出系者,禀而纵之,使相晓,皆自 缚归。帝叹其达权宜。圣历三年卒,年七十一。赠文昌右相,谥曰文惠。仁杰所荐进,若张柬之、桓彦范、 敬晖、姚崇等,皆为中兴名臣。中宗即位,追赠司空。 (节选自《新唐书·狄仁杰传》,有删改)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B.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C.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D.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黄卷”指书籍,古时人们为了防止书蠹,多用黄蘖来染纸,因纸色发黄,故以之代称。 B.“明经”是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明经与进士两科为唐朝科举的基本科目。 C.“黜陟使”是唐代考察地方官吏并提出推荐或贬黜建议的官员,其中“陟”为“贬斥”之意。 D.“高宗”为唐代李治的庙号。庙号是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有时帝王会有多 个庙号。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狄仁杰读书专注。他小时候家里有门人被害,官吏询问情况,众人都争着对答,只有狄仁杰不为所 动,因此受到官吏礼让。 B.狄仁杰推己及人。有同僚需要离开年老病弱的母亲出使到边远地区,狄仁杰主动请求上级官员让自己 代替前往。 C.狄仁杰善于劝谏。在“砍柏”一案中,狄仁杰巧引汉代旧事,成功说服唐高宗,使权善才和范怀义被 免去了死罪。 D.狄仁杰富有谋略。狄仁杰在岐州公开宽免自首者的条例,释放了被关押的人,让他们回去后相互传 话,劫匪都前来自首。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22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陛下之法,固有差等,犯不至死而致之死,何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朝廷借乏贤,如本立者不鲜。陛下惜有罪,亏成法,奈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蔺仁基为什么称赞狄仁杰“贤”?请根据材料简要回答。(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断句的能力。“仁杰”“吾亲”为主语,应在其前断开;“反顾”“见” 为两种先后进行的行为,中间应断开;“谓……曰”是固定结构,应分别在其前后断开;“舍”为动词, 后面应有表地点的宾语“其下”;“久之”作“瞻怅”的时间状语,应在其后断开。根据以上分析,即可 得出答案。 【答案】 B 7、【解析】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陟”为“提升,升迁”之意,“黜” 为“贬斥”之意。 【答案】 C 8、【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受到官吏礼让”错误,原文说“吏让 之”,这里的“让”意为“责备,责怪”。 【答案】 A 9、【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注意关键词的落实。(1)固:本来。差等:差别 等次。致:导致,致使。(2)借:假使。鲜:少。亏:破坏,损害。 【答案】 (1)陛下的法律,本来就有差别等次,犯人不至于死却让他们去死,这是什么缘故呢? (2)朝廷假使缺少有才的人,但像王本立这样的人却不少。陛下怜惜有罪的人,破坏了现行的法律,这 该怎么办呢? 10、【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本题需要在原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即从“同府参军郑崇 质”到“一人而已”的内容,联系前后文,在准确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作答。 【答案】 狄仁杰孝顺且能推己及人,郑崇质母亲年老且有疾病,于是想代替郑崇质出使绝域,以免郑 崇质的母亲担忧儿子。蔺仁基赞赏他的品行,且为自己与人不睦的行为感到惭愧。 【参考译文】 狄仁杰,字怀英,是并州太原人。当他还是小孩时,家里有位门人被杀害,官吏前来询问(情况),众人 争着申辩对答,狄仁杰读书而不予理会,官吏责问他,他回答说:“我在书中正与圣贤对话,哪有时间同 世俗的官吏说话呢?”(狄仁杰)考中明经科,调任汴州参军。(狄仁杰)被官吏诬告,黜陟使阎立本召他来问 询,对他的才能感到惊异,道歉说:“孔子称观察一个人的过错就可以知道仁者的用心,你可以称得上是 沧海中被遗落的明珠了。”举荐狄仁杰,他被授任并州法曹参军。狄仁杰的父母住在河阳,狄仁杰登上太 行山,回头看,看见一片白云孤身飞过,对身边的人说:“我的父母就住在它的下面。”他眺望惆怅很久, 白云飘走才离开。同府参军郑崇质的母亲年岁大而且有病,郑崇质本应该出使僻远的地方。狄仁杰对他说: “你怎能留给双亲儿子远行万里的担忧呢?”(狄仁杰)到长史蔺仁基那里请求代替郑崇质前往。蔺仁基赞叹 他们的友谊,这时蔺仁基正和司马李孝廉不和,两人相对说:“我们可要稍稍感到惭愧了!”于是两人对 待彼此像原来一样,他常常说:“狄仁杰品德贤良,北斗以南,只有他一个人罢了。”不久狄仁杰升任大 理丞,一年之中判完了积压时间长的案件,涉及一万七千人,当时的人称道他公平宽厚。左威卫大将军权 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由于用斧头误砍了昭陵的柏树,按律定罪应当免死,高宗下诏书要处死他们。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23 狄仁杰上奏说他们不应被处死,皇帝生气地说:“这使我成为不孝子孙,一定要处死他们。”狄仁杰说: “汉朝有偷盗高庙玉环之人,文帝想要灭其族,张释之在朝廷直言规劝说:‘假如拿了长陵一捧土,该如 何按律定他的罪呢?’于是只处以弃市的死刑。陛下的法律,本来就有差别等次,犯人不至于死却让他们 去死,这是什么缘故呢?现在误砍一棵柏树,就杀掉两位大臣,后世将会说陛下是什么样的君主呢?”于 是皇帝免去了二人的死罪。几天后,狄仁杰被任命为侍御史。左司郎中王本立仗着受宠恣意而行,狄仁杰 弹劾上奏他的罪过,皇帝下诏宽宥他。狄仁杰说:“朝廷假使缺少有才的人,但像王本立这样的人却不少。 陛下怜惜有罪的人,破坏了现行的法律,这该怎么办呢?我希望您先斥责他,作为对大臣们的警诫。”王 本立受到惩处。从此朝廷上下都严整恭顺起来。(狄仁杰)出使岐州,几百名逃亡的士兵抢掠行人,道路上人 们不敢往来。官府抓捕了盗贼党羽严加审讯,然而其他人仍混乱不能制止。狄仁杰说:“这是因为他们方 法用尽,只能成为祸患。”于是公开宽免自首者的条例,放出被关押的人,发给他们粮食之后就释放了, 让他们相互传话,于是(他们)都自己绑着自己来到衙门。皇帝赞叹他通晓变通之策。(狄仁杰)在圣历三年去 世,享年七十一岁。朝廷追封狄仁杰为文昌右相,谥号叫文惠。狄仁杰所推荐引进的人才,如张柬之、桓 彦范、敬晖、姚崇等,都是唐朝中兴时期的名臣。中宗即位,追封他为司空。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