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八省新高考)考前仿真模拟冲刺试题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高考语文(八省新高考)考前仿真模拟冲刺试题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ID:679005

大小:93 KB

页数:24页

时间:2021-04-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文言文阅读专题 (八省新高考)2021 届高考语文考前仿真模拟冲刺试题 1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田昼者字承君,阳翟人。其人物雄伟,议论慷慨,俱有前辈【注】之风。邹浩志完者,教授..颍昌,与承君 游相乐也。浩性懦,因得承君,故遇事辄自激励。元符间,承君监京城门。一日报上召志完,承君为之喜。 又一日,报志完赐对..,承君益喜。监门法不许出志完亦不来久之志完除言官承君始望志完矣志完遣客见承 君以测其意 客问:“承君近读何书?”承君曰:“吾观《墨子》,作诗‘知君既得云梯后,应悔当年泣染 丝’之句。”为邹志完发也。客言于志完,志完折简..谢承君,辞甚苦,因约相见。承君曰:“斯人尚有所 畏,未可绝也。”趣往见之,问志完曰:"平生与君相许者何如? 今君为何官?"志完愧谢曰:“上遇群臣, 未尝假以声色,独于某若相喜者。今天下事故不胜言,意欲使上益相信而后言,贵其有益也。"承君许之。 既而朋党之祸大起,时事日变更,承君谢病..,归阳翟田舍。一日,报废皇后孟氏,立刘氏为皇后。承君告 诸子曰:“志完不言,可以绝交矣。”又一日,志完以书约承君会颍昌中涂,自云得罪。承君喜甚,亟往, 志完具言:“谏废立皇后时,某之言戆矣。上初不怒也,某因奏曰:‘臣即死,不复望清光矣。’下殿拜 辞以去,至殿门,望上犹未兴,凝然若有所思也。明日某得罪。”志完、承君相留三日,临别,志完出涕, 承君正色责曰:"使志完隐默,官京师,遇寒疾不汗,五日死矣,岂独岭海之外能死人哉!愿君无以此举自 满,士所当为者,未止此也。”志完茫然自失,叹息曰:“君之赠我厚矣!”乃别去。 建中靖国初,承君入为大宗丞,宰相曾布欲收置门下,不能屈,除提举常平,亦辞,请知淮阳军以去。 吏民畏爱之。岁大疫,承君日自挟医,户问病者,药之良勤。一日小病不出,正昼,一军之人尽见承君拥 骑从腾空而去,就问之,死矣。或曰为淮阳土神云。 (选自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第十五,有删改) 【注】前辈: 指田昼的伯父田况,北宋名臣、学者。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监门法不许出/志完亦不来/久之/志完除/言官承君始望志完矣/志完遣客见/承君以测其意/ B. 监门法不许出/志完亦不来/久之/志完除/言官承君始望志完矣/志完遣客见承君/以测其意/ C. 监门法不许出/志完亦不来/久之/志完除言官/承君始望志完矣/志完遣客见承君/以测其意/ D. 监门法不许出/志完亦不来/久之/志完除言官/承君始望志完矣/志完遣客见/承君以测其意/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教授,现代一般指高等教育机构中教师的职称,文中指设置在地方官学中的学官。 B. 赐对,赐有赏赐之意,“对”则指应对。在文中指邹浩因应对符合皇上心意得到赏赐。 C. 折简,古人以竹简作书,简就成了书札或信笺的代称;折简在文中指裁纸写信。 D. 谢病,字面意思是因病辞谢,古人常托病谢绝会客或自请辞职,文中是后者之意。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田昼有前辈风范,堪为楷模。他言行出众,与性格怯懦的邹浩结成好友;在二人的交往中,邹浩遇事 常以他为榜样激励自己。 B. 田昼待人真挚,心地坦诚。好友受朝廷重用,他真心为其感到高兴,但是也并没有因为好友比自己官 高权重而有所讳饰奉承。 C. 田昼直言责劝,堪称诤友。皇上废孟氏另立刘氏为皇后,他当面指斥邹浩的无能失职,得知实情后又 深感欣慰并进一步勉励。 D. 田昼崇尚气节,体恤百姓。宰相笼络,他不屈不从;发生瘟疫,他带医为民疗治;白日飞升看似荒诞, 却体现了百姓的感念。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趣往见之,问志完曰:“平生与君相许者何如?今君为何官?” (2)愿君无以此举自满,士所当为者,未止此也。 14. 为什么田昼得知邹浩因“谏废立皇后”“得罪”却“喜甚”?(3分) 【答案】10. C 11. B 12. C 13. (1)(田昼)急忙去会见邹浩,并问他:“我平日与您所共同赞赏的行为是什么?现在您又担任什么 官职?”(2)希望您不要因为这个举动而自生烦闷,士大夫(臣子)应当做到的,不只是这些。” 14. 因为邹浩正直忠诚,尽到了言官的职责。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句意:监门官按照法律规定不许外出见人,邹浩也不能前来见田昼,很长时间后,邹浩担任朝中言官,田 昼也开始想念邹浩了。邹浩就派人来见田昼,并以此来了解他的心意。 “志完除言官”中“志完”为主语,“除(授官)”作谓语,“言官”为宾语;“承君始望志完矣”中“承 君”为主语,“始望”为谓语,“志完”为宾语,“矣”,句末语气词。据以上分析在“言官”后断开, 排除 AB。“志完遣客见承君”中“承君”作“见”的宾语,“以测其意”中“以”目的连词,“以”前段 开,据以上分析排除 D。 故选 C。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意思以及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在文中指邹浩因应对符合皇上心意得到赏赐”错误,赐对,帝王召见臣子对答问题。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C.“他当面指斥邹浩的无能失职”错误。与原文“承君告诸子曰:‘志完不言,可以绝交矣。’”信息不 符,曲解文意,只是说如果邹浩不站出来说话就绝交。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第一句省略主语“承君或田昼”翻译时补充上;“趣”,急忙;“平生”,平日里;“许”,赞赏; “何如”,是什么;“为”,担任。 (2)“愿”,希望;“无”通“毋”,不要;“以”,因为;“满”通“懑”,烦闷;“止”只。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并理解分析文章内容概括要点的能力。 因为“其(田昼)人物雄伟,议论慷慨”“浩性懦,因得承君,故遇事辄自激励”,因为邹浩向来胆小怕 事无担当,所以田昼一直在激励他但一个正直敢言有担当的言官(谏官),所以,当得知邹浩敢于在朝堂上 无所畏惧地规劝皇上时,田昼为邹浩的正义勇敢行为而高兴,尽到了言官的职责。 参考译文: 田昼,字承君,阳翟人。他身材高大魁梧,言谈慷慨激昂,很有其前辈田况的风范。邹浩,字志完, 任颍昌官学教授,和田承君交情甚好。邹浩性格怯懦,因为与田昼相处,遇到难以解决的事情就能以田昼 为楷模激发鼓励自己。元符年间,承君任京城监门之职。一天,有人来报,说皇上召见邹志完,承君替他 感到高兴。又一天,又有人来报,说帝王召见邹浩对答问题,田昼更加高兴。监门官按照法律规定不许外 出见人,邹浩也不能前来见田昼,很长时间后,邹浩担任朝中言官,田昼也开始想念邹浩了。邹浩就派人 来见田昼,并以此来了解他的心意。来人问田昼:“您近来读什么书?”田昼回答说:“我在读《墨子》, 并且写了‘知君既得云梯后,应悔当年泣染丝’这样的诗句。”这两句诗是他为邹浩有感而发的。来人回 去告诉了邹浩,邹浩立刻写信向田昼道歉,信中言语很是悲苦恳切,于是约定见面。(读信后,)田昼说: “这个人还是有所敬畏的,不能和他绝交。” 急忙去会见邹浩,并问他:“我平日与您所共同赞赏的行为 是什么?现在您又担任什么官职?”邹浩惭愧道歉说:“皇上平素对待群臣,从未和颜悦色,惟独对于我 却仿佛有些喜悦之色。现在天下大事多而杂乱,说也说不完。我的想法是想使皇上更加相信我后才进谏,(我 认为,)这样做会更有好处。” 田昼同意他的这种做法。不久,朋党之祸突然兴起,当时的事情每天都有 所变化,承君托病辞职,回到阳翟家中。一天,有人来报,说皇上废黜了皇后孟氏,立刘氏当皇后。田昼 告诉他的子侄们说:“(对于这件事,)邹浩不向皇上进言,我可以和他绝交了。” 又一天,邹浩写信来约 田昼在颍昌中涂相会,说自己犯了罪。田昼十分高兴,赶快前去见面,邹浩详细地说:“皇上废立皇后时 我直言劝谏,言论过于直率鲁莽。皇上起初并不生气,我于是又启奏说:‘我很快就要死了,不能再次见 到皇上容颜了。’走下来后,我叩拜告辞而去,到大殿门口,望见皇上仍未发怒,(只是)脸色凝重,若有 所思。我第二天就因罪而被处罚了。”邹浩、田昼相处三天才分别,分别前,邹浩哭泣,田昼一脸正气, 责备他说:“假如你沉默不语,能在朝廷任职,生伤寒之疾不出汘,五天也就死了,(这样说来,)难道只 有岭海之外这样的僻远之地能使人死去吗!希望您不要因为这个举动而自生烦闷,士大夫(臣子)应当做到 的,不只是这些。”邹浩怅然若失,叹息说:“您赠送我的太丰厚了!”于是就离别而去。 建中靖国初年,田昼入朝担任大宗丞,宰相曾布想把他收归自己门下,田昼没有屈从,授官提举常平, 也推辞了,请求担任淮阳军而离开京城。当地官吏百姓敬畏爱戴他。这一年遇到大的疫情,田昼毎天自己 带着医生,挨家挨户去探望生病的人,尽心尽力地为他们治病。一天他患小病没有出门,正当白天,全军 的人们都看见田昼骑着马带着随从腾空而去,到府上询问,已经去世了。有人说他是淮阳土神。 (八省新高考)2021 届高考语文考前仿真模拟冲刺试题 2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高穀,字世用,扬州兴化人。永乐十三年进士选庶吉士授中书舍人仁宗即位改春坊司真郎寻近翰林侍 讲英宗即位开经延杨去奇荐般侍讲读 正统十年由侍讲学士进工部右侍郎,入内阁典机务。景泰初,进尚书, 兼翰林学士,掌阁务如故。英宗将还①,奉迎礼薄。千户龚遂荣投书于穀,具言礼宜从厚,援唐肃宗迎上皇 故事。毅袖之入朝,遍示廷臣曰:“武夫尚知礼,况儒臣乎!”众善其言。胡淡、王直欲以闻。穀曰:“若进 此书,使上知朝野同心,亦一助也。”都御史王文不可。已而言官奏之。诘所从得,穀对曰:“自臣所。”因 抗章恳请如遂荣言。帝虽不从,亦不之罪。二年进少保、东阁大学士。易储,加太子太傅,给二俸。应天、 凤阳灾,命祀三陵,振贫民。七年进谨身殿大学士,仍兼东阁。内阁七人,言论多龃語。穀清直,持议正。 王文由穀荐,数挤般。穀屡请解机务,不许。都给事中林聪件权要论死,穀力救,得薄谴。陈循及文构考 官刘俨、黄谏,帝命礼部会殷覆阅试卷。般力言俨等无私,且曰:“贵宵与寒士竞进,已不可,况不安义命, 欲因此构考官乎?”帝乃赐循、文子中式,惟黜林挺一人,事得已。英宗复位,循、文等皆诛窜,毅谢病。 英宗谓穀长者,语廷臣曰:“毅在内阁议迎驾及南内事,尝左右朕。其赐金帛袭衣,给驿舟以归。”寻复赐 敕奖谕。穀既去位,杜门绝宾客。有问景泰、天顺间事,辄不应。天顺四年正月卒,年七十。穀美丰仪, 乐俭素,位至台司,敝庐瘠田而已。成化初,赠太保,谥文义。 (选自《明史·高穀传》,有删改) 【注】①正统十四年(1449)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瓦刺俘去。大臣于谦等拥立其弟朱祁钰即位,是为 景泰帝,庙号代宗。次年,英宗被释回京,软禁于南内(明代皇城中的小南城)。景泰八年(1457)乘景泰帝 病重发动政变,再复帝位,改年号天顺。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永乐十三年/进士选吉士/授中书舍人/仁宗即位/改春坊司直郎/寻迁翰林侍讲/英宗即位/开经筵/杨士 奇荐穀侍讲读/ B.永乐十三年/进士选庶吉士/授中书舍人/仁宗即位改春坊/司直郎/寻迁翰林侍讲/英宗即位/开经筵/杨 士奇荐穀侍讲读/ C.永乐十三年进士/选庶吉士/授中书舍人/仁宗即位/改春坊直郎/寻迁翰林侍讲/英宗即位/开经筵/杨 士奇荐穀侍讲读/ D.永乐十三年进士/选庶吉士/授中书舍人/仁宗即位改春坊/司直郎/寻迁翰林侍讲/英宗即位/开经筵/杨 士奇荐穀侍讲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扬州是古九州之一,包括今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等地。或称维扬。 B.内阁是明清两代政务机构,与现代西方某些国家的内阁性质大不相同。 C.上皇是太上皇的省称。明英宗被俘后,其弟即位,遥尊英宗为太上皇。 D.礼部是六部之一,掌管贡举、学校、祭祀、典章制度、宗俗教化等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高穀刚直敢谏,主张礼遇英宗。迎接英宗之礼颇为简陋,高穀认为武夫尚且知礼,文臣岂能不识大体? 后来面见皇帝时,也直陈自己的看法。 B.高穀正身立朝,不惧得罪权要。他在内阁,立论公允,多次受到排挤。林聪逆权臣被判处死刑,他极 力营救,最终林聪仅受到轻微的责罚。 C.高穀仗义执言,挫败奸臣图谋。陈循、王文因儿子科考未中,构陷考官,高穀参与复阅试卷后,极力 申说考官公正无私,刘俨等人得以脱罪。 D.高穀为官清廉,不以财物为意。他喜好节俭朴素,虽然担任大官,却仅有破屋、薄田而已。返乡盘缠 不足,幸有皇帝赐他乘坐驿船回归故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诘所从得,穀对曰:“自臣所。”因抗章恳请如遂荣言。 (2)穀既去位,杜门绝宾客。有问景泰、天顺间事,辄不应。 14.英宗认为高穀是“长者”,他是怎样看出高穀道德高尚的?试结合原文简要分析。(3 分) 10.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宜用排除法。“进士选庶吉士”语意不通,传主是 永乐十三年考中进士,之后选任为庶吉士(明初置,始分设于六科,练习办事,永乐后专属翰林院),据此 排除 A、B 两项。“春坊”为官署名,“司直郎”为职官名,“改春司直郎”即改任春坊司直郎,不能在“春 坊”后断开,据此排除 D项。故选 C。 11.A【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A 项解说为“扬州”古义,与文中的“扬 州”所指不同。文中的“扬州”,指扬州府,在明代领三州七县,直辖江都、仪真、泰兴三县,与古“九州” 之一的“扬州”地域广狭远不可同日而语。另如中国、山东、关东、南京、北京、江南、荆州等地理名词, 在不同时代所指往往不一,更不能与今义等同。 12.D【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 项,“返乡盘缠不足,幸有皇帝赐他乘坐 驿船回归故里”曲解文意。皇帝“给驿舟以归”,这是对大臣的一种礼遇,不能误以为大臣贫困到了“返乡 盘缠不足”的地步。 13.(1)(景帝)追问(书信)从何而来,高穀回答说:“是从我这里。”于是上书直言,恳请按照遂荣所言(恭 迎英宗)。(译出大意给 1分;“诘”“所”“抗章”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2)高穀辞官后,闭门谢客。有人询问景泰、天顺年间的事情,都不回答。(译出大意给 1 分;“既”“杜 门”“辄”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关键点拨】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诘:责问,追问。所:处所,地方。抗章:上 书直言。(2)既:已经,即“……之后”。杜门:闭门。辄:总是,都。 14.①英宗落魄返回时,高穀主张隆重迎接。②英宗软禁南内时,高穀曾经保护过他。3 正统年间高穀已 担任大官,英宗对其为人有所了解。(每点 1 分) 【参考译文】 高穀(gǔ),字世用,是扬州府兴化县人。永乐十三年考中进去,选任庶吉士,授官中书舍人。仁宗即 位,改任春坊司直郎,不久升任翰林侍讲。英宗即位,开设经筵,杨士奇推荐高穀侍奉(皇帝)讲说诵读。 正统十年,由侍讲学士进职工部右侍郎,入内阁主管机要事务。景泰初年,升任尚书,兼任翰林学士,像 以前那样掌管内阁要务。英宗即将返还,迎请礼节简陋。千户龚遂荣写信给高穀,详述礼节应当隆重,援 引唐肃宗迎请上皇的旧例(安史乱中,玄宗逃往成都。两京收复后,肃宗派遣使者迎请上皇,礼节极其隆重)。 高穀将书信放在袖中,入朝后给所有大臣观看,说:“武夫尚且知晓礼节,何况(我等)文臣呢!”众人都赞 赏他的话。胡淡(yíng)、王直想要奏报景帝。高穀说:“如果呈上此信,让皇上知道朝野一心,也是一种帮 助。”都御史王文不赞同。不久谏官奏闻此事。(景帝)追问(书信)从何而来,高穀回答说:“是从我这里。” 于是上书直言,恳请按照遂荣所言(恭迎英宗)。景帝虽然没有听从,也未加罪于他。二年晋升少保、东阁 大学士。改立储君(英宗已有太子,景帝即位后,改立已子为太子),加授太子太傅,支给双份俸禄。应天、 凤阳发生灾荒,命(高穀)祭祀三陵(应为明孝陵等三座在南方的陵寝),娠济贫苦百姓。七年晋升谨身殿大 学士,仍兼东阁大学士。内阁辅臣一共七人,言论多不相合。高穀清廉正直,立论公允。王文由高穀推荐(入 阁),屡次排挤高穀。高穀多次请求解除主管机务,(景帝)不许。都给事中林聪干逆权贵,判处死刑,高穀 极力营救,(林聪)仅受轻微责罚。陈循、王文构陷考官刘俨、黄谏,景帝命礼部会同高穀复阅试卷。高穀 极力申说刘俨等人公正无私,并说:“贵族子弟与贫寒士人争相求进,已经不可,更何况不安本分,想要因 此而诬陷考官呢?”景帝于是赐陈循、王文之子科考合格,只罢黜林挺一人,事情得以平息。英宗恢复帝 位,陈循、王文等人都被杀戮放逐,高穀托称患病请求辞职。英宗认为高穀是长者,对朝中大臣说:“高穀 在内阁,商议迎驾及南内等事,曾经保护我。赏赐他金帛袭衣,提供驿船送他回归故里。”不久又下诏褒奖。 高穀辞官后,闭门谢客。有人询问景泰天顺年间的事情,都不回答。天顺四年正月去世,享年七十岁高穀 风度翩翩,喜好俭省朴素,位至台司,仅有破屋、薄田而已成化初年,追赠太保,谥为文义。 (八省新高考)2021 届高考语文考前仿真模拟冲刺试题 3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丘和,河南洛阳人,后徙家郿。少重气侠,闲弓马,长乃折节自将。仕周开府仪同三司......。入隋为右武 卫将军,封平城郡公,历资、梁、蒲三州刺史,以宽惠著名。迁天水郡守,入为左御卫将军。大业末 海南苦吏侵数怨畔帝以和所莅称淳良而黄门侍郎裴矩亦荐之遂拜交趾太守抚接尽情荒憬安之 炀帝崩, 而和未知。会隋骁果自江都来,乃审隋亡,和即陈款归国,而岭峤闭岨,乃权附铣。铣平,遂得归。 诏李道裕即授和交州大总管,爵谭国公。和遣士廉奉表请入朝,诏其子师利迎之。及谒见,高祖为兴, 引入卧内,语平生,欢甚,奏九部乐飨之,除左武候大将军。和时已老,以稷州其故乡也,令为刺史 以自养。寻除特进。贞观十一年卒,年八十六,赠荆州总管,谥曰襄,陪葬..献陵。有子十五人,行恭 为知名。行恭有勇,善骑射。大业末,与师利聚兵万人保郿城,人多依之,群盗不敢窥境。后原州奴 贼围扶风,太守窦琎坚守。贼食尽无所掠,众稍散归行恭。行恭乃率其众,与师利迎谒秦王于渭北, 拜光禄大夫。累从战伐,功多,迁左一府骠骑,锡劳甚厚。从侯君集平高昌,封天水郡公,进右武候 将军。高宗立,迁冀陕二州刺史,致仕。卒,年八十,赠荆州刺史,谥曰襄,陪葬昭陵。初,从讨王 世充,战邙山。太宗欲尝贼虚实,与数十骑冲出阵后,多所杀伤,而限长堤。与诸骑相失,唯行恭从。 贼骑追及,流矢著太宗马,行恭回射之,发无虚镞,贼不敢前。遂下拔箭,以己马进太宗,步执长刀, 大呼导之,斩数人,突阵而还。贞观中,诏斫石为人马,象拔箭状,立昭陵阙.前,以旌.武功云。 (节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业末/海南苦吏侵/数怨畔/帝以和所莅称淳良/而黄门侍郎裴矩亦荐之/遂拜交趾太守/抚接尽情/荒 憬安之 B.大业末/海南苦吏侵/数怨畔/帝以和所莅称淳良/而黄门侍郎裴矩亦荐之/遂拜交趾/太守抚接/尽情荒 憬/安之 C.大业末/海南苦吏/侵数怨畔/帝以和所莅称淳良/而黄门侍郎裴矩亦荐之/遂拜交趾/太守抚接尽情/荒 憬安之 D.大业末/海南苦吏/侵数怨畔/帝以和所莅称淳良/而黄门侍郎裴矩亦荐之/遂拜交趾太守/抚接尽情/荒 憬安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府仪同三司,简称开府,高级官员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本系三公所享之殊遇,故名。 B.陪葬又称殉葬,是古代的一种丧葬习俗,以器物、牲畜或人与俑和死者一同葬入墓穴。 C.阙,原指古代皇宫大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泛指帝王的住所,也指陵墓前竖立的石雕。 D.旌,古代一种旗杆顶上用羽毛或牦牛尾装饰的旗帜,后泛指旗帜,引申为表扬之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丘和文武兼备,政绩卓著。作为北周、隋、唐三朝重臣,他所到之处均能留下淳正善良的美名;尤其 是在海南边民安抚和交趾边地治理上,他立下很大的功劳。 B.丘和深孚众望,显赫一时。他用卓越智慧和坚定意志得到数位君主信任;尤其是唐高祖,在他生 前对他竭诚相待,在他死后让他陪葬在旁,十分倚重和关爱他。 C.丘行恭出身将门,富有勇力。隋朝大业末年,丘行恭和丘师利聚集万众兵士,据守郿城以自保,当地 百姓多表示依附,就连原州奴贼也前来投奔并归顺他。 D.丘行恭生前尊贵,死后荣耀。和他的父亲丘和一样,他生前功多业伟,得到很高的官位和很大的封赏, 死后也受追赠,得谥号,并享有陪葬于帝王陵寝的恩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会隋骁果自江都来,乃审隋亡,和即陈款归国,而岭峤闭岨,乃权附铣。 (2)太宗欲尝贼虚实,与数十骑冲出阵后,多所杀伤,而限长堤。 14.唐太宗下诏凿石为人马,模仿丘行恭拔箭之状。请简要说明“行恭拔箭”体现了丘行恭什么样的形象 特点。(3 分) 10.A(3 分) 【解析】标点:大业末,海南苦吏侵,数怨畔。帝以和所莅称淳良,而黄门侍郎裴矩 亦荐之,遂拜交趾太守,抚接尽情,荒憬安之。 11.B(3 分) 【解析】陪葬除指殉葬外,还可指臣子或妻妾的灵柩葬在皇帝或丈夫的灵柩或坟墓的 近旁。 12.B(3 分) 【解析】“在他死后让他陪葬在旁”错。丘和死于太宗贞观年间,陪葬于高祖献陵。丘 和死时高祖已崩逝,不可能诏令他陪葬。 13.(1)遇到隋朝骁勇果敢的士卒从江都过来,才知道隋朝已亡,丘和随即陈请归顺国家(唐朝),但 由于山岭闭阻,便暂且依附(萧)铣。(4 分。“骁果”“审”“权”各 1分,大意 1 分。) (2)太宗想要试探贼军的虚实,(亲自)率领数十名骑兵冲出阵后,杀伤很多(贼兵),但却困于长堤 (被长堤所困)。(4分。“尝”“与”“限”各 1 分,大意 1分。) 14.①武功高强;②勇猛顽强;③忠心耿耿。(3 分。每答到其中一点得 1 分。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 之有据、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八省新高考)2021 届高考语文考前仿真模拟冲刺试题 4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阎毗,榆林盛乐人也。毗七岁,袭爵石保县公,邑千户。及长,仪貌矜严,颇好经史。受《汉书》于 萧该,略通大旨。能篆书,工草隶,尤善画,为当时之妙。周武帝见而悦之,命尚清都公主。高祖受禅, 以技艺侍东宫,数以雕丽之物取悦于皇太子,由是甚见亲待,每称之于上。寻拜车骑,宿卫东宫。上尝遗 高颍大阅于龙台泽,诸军部伍多不齐整,唯毗一军,法制肃然。颖言之于上,特蒙赐帛。俄兼太子宗卫率 长史,寻加上仪同。太子服玩之物,多毗所为。及太子废,毗坐杖一百,与妻子俱配为官奴婢。烦帝嗣位, 盛修军器,以毗性巧,谙练旧事,诏典其职。寻授朝请郎。毗立议,辇络车舆,多所增损。帝尝大备法驾, 嫌属车太多,顾谓毗曰:“开皇之日属车十有二乘于事亦得令八十一乘以牛驾车不足以益文物朕欲减之从何 为可?”毗对曰:“此起于秦,遂为后式。开皇平陈,因以为法。”帝曰:“何用秦法乎?大驾宜三十六,法 驾宜用十二,小驾除之。”毗研精故事,皆此类也。长城之役,毗总其事。及帝有事恒岳,诏毗营立坛场。 寻转殿内丞,从幸张掖郡。高昌王朝于行所,诏毗持节迎劳,递将护入东都。将兴辽东之役,自洛口开渠, 达于涿郡,以通运漕。毗督其役。及征辽东,以本官领武贵郎将,夹宿卫。时众军围辽东城,帝令毗诣城 下宣询,贼弓弩乱发,所乘马中流矢,毗颜色不变,辞气抑扬,卒事而去,后复从帝征辽东,兵部侍郎斜 斯政奔辽东,帝令毗率骑二千追之,不及。从至高阳,暴卒,时年五十。帝甚悼借之,赠殿内监。 (节选自《隋书·阎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开皇之日/属车十有二/乘于事亦得/今八十一乘/以牛驾车/不足以益文物/朕欲减之/从何为可 B.开皇之日/属车十有二乘/于事亦得/今八十一乘/以牛驾/车不足以益文物/朕欲减之/从何为可 C.开皇之日/属车十有二乘/于事亦得/今八十一乘/以牛驾车/不足以益文物/联欲减之/从何为可 D.开皇之日/属车十有二乘/于事亦得/今八十一/乘以牛驾/车不足以益文物/朕欲减之/从何为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爵,又称封爵、世爵,专指古代君主对贵戚的封赐,在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爵。 B.恒岳,即恒山,与泰山、衡山、华山、嵩山并称“五岳” ,传说为群神所居之地,历代帝王多前 往祭祀。 C.节,指符节,古代朝廷派遣使者、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时用作凭证的东西,用竹、木、铜等制成。 D.运漕,古代指将所征粮食押送至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运输,主要是水运,间或有部分陆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阎毗博学多才,技艺出类拔萃。他喜欢经史典籍,曾向萧该学习《汉书》,篆、草、皆通,尤其擅长绘 画,深得周武帝赏识,被选为清都公主的咐马。 B.阎毗治军有方,法令制度严明。皇上曾经派高颖在龙台泽举行盛大阅兵,各军队伍多不整齐,只有他 统率的军队风纪严明,他因此受到皇上的赏赐。 C.阎毗尊崇祖制,注重礼仪教化。他仔细研究历朝典章制度,建议对帝王的车、轿及仪仗等立规,但因 违背皇上裁减天子车驾的意愿而被否决。 D.阎毗性情沉静,临危镇定自若。征战辽东时,他奉皇上诏令到城下宣读谕旨,虽然所乘坐的马被敌人 射中,但是他面不改色,语气高低有节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数以雕丽之物取悦于皇太子,由是甚见亲待,每称之于上。 (2)此起于秦,遂为后式。开皇平陈,因以为法。 14.被贬为奴婢的阎毗,因何重新得到任用?请简要说明。(3 分) 10.C 解答文言断句题,可以在理解语句大意的基础上,采用排除法作答。“乘”在该句中应读“shèng”, 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乘”不可与前面的数词断开,故排除 A、D两项;“以牛驾车”意思是用牛拉车,句 意完整,中间不可断开,故排除 B项。 11.A “专指古代君主对贵戚的封赐”错误,古代君主对爵位的封赐不仅包括贵戚,还有功臣。 12.C “违背皇上裁减天子车驾的意愿而被否决”错误,从原文中的“帝尝大备法驾,嫌属车太多” 可以看出,皇上的意愿是大力装备天子车驾,栽减侍从车辆。 13.(1)多次拿奇巧华丽的物品向皇太子讨取欢心,因此很受皇太子亲近优待,(皇太子)经常在皇上面 前称赞他。 (2)这种制度源于秦朝,于是成为后世的准则。开皇年间平定陈,于是就把它作为准则。 14.解析:根据题干问题,寻找对应的原文,在其前后筛选归纳出答案。“及太子废,毗坐杖一百,与 妻子俱配为官奴婢”提到阎毗受太子牵连而被贬为奴婢,后面的“烦帝嗣位,盛修军器,以毗性巧,谙练 旧事,诏典其职”即此题的答案,准确理解并翻译归纳即可。 答案:汤帝继位,大力整治军用器具,阎毗性情灵巧且熟悉以前的典章制度,因此重新得到任用。(3 分) 【参考译文】 阎毗,是榆林盛乐人。阎毗七岁时,继承爵位石保县公,封邑一千户。等到长大,阎毗外表庄重严肃, 很喜欢经史典籍。向萧该学习了《汉书》,大致通晓主要意思。阎毗能写篆书,擅长草书、隶书,尤其擅长 绘画,是当时的妙手。周武帝见到阁毗就很喜欢他,命他娶清都公主为妻。高祖接受禅让,阎毗凭借才艺 侍候皇太子,多次拿奇巧华丽的物品向皇太子讨取欢心,因此很受皇太子亲近优待,(皇太子)经常在皇上 面前称赞他。不久担任车骑一职,担任太子的警卫。皇上曾经派高颖在龙台泽举行盛大阅兵,各军队伍大 多不整齐,只有阎毗这一路军队,法令制度严明。高颖把这件事告诉了皇上,阁毗特别受到丝帛的赏赐。 不久阎毗兼任太子宗卫率长史,后又升任上仪同。太子的服饰器用玩好之物,多是阎毗置办的。等到太子 被废黜,阁毗获罪,受一百棍杖刑,和妻子儿女都被发配为官府的奴。烦帝继位,大力整治军用器具,因 为阎毗性情灵巧,熟悉以前的典章制度,下令让他掌管这一事务。不久授任朝请郎。 阎毗建议,帝王的车辇、车轿,多应增加或减少。皇上曾经大力装备天子车驾,嫌侍从的车辆太多, 的会书笑回头对阔毗说:“开皇时期,出行的侍从车是十二辆,事情也就办了。现在侍从车八十一辆,用牛 拉车,不能增加车服、旌旗、仪仗等。我想减少它,依据什么才能行呢?”阎毗回答说:“这种制度源于泰 朝,于是成为后世的准则。开皇年间平定陈,于是就把它作为准则。”皇上说:“哪里用得上秦朝的制度呢? 大驾适合用三十六辆,法驾适合用十二辆,小驾去掉它不用。”阎毗仔细研究过去的典章制度,都是这样的。 长城的劳役,阎毗总管事务。等到皇上在恒山祭祀,下诏命阎毗建造举行祭祀大典的坛场。不久改任殿内 丞,跟从皇上到张掖郡。高昌王在皇上巡行之地朝拜,皇上下令让阎毗拿着符节迎接慰劳,就准备护送他 们进入东都。皇上准备发动辽东战役,从洛口开挖水渠,一直通到涿郡,用作运粮的水路。阎毗督管这次 劳役。等到征战辽东,以现任官职兼任武贵郎将,主管值宿宫禁的工作。当时各路军队围攻辽东城,皇上 命令阁毗到城下宣读谕旨,敌人的弓箭乱放,阎毗乘坐的马中了乱箭,阎毗脸色不变,语气高低有节奏, 完成这事才离开。后来又跟从皇帝征战辽东,兵部侍郎斛斯政逃奔辽东,皇帝命令阎毗率领两千骑兵追赶 他,没有追上。阎毗跟从皇帝到高阳,突然死亡,时年五十岁。皇帝对阎毗的死深感哀悼痛惜,追赠他殿 内监的官位。 (八省新高考)2021 届高考语文考前仿真模拟冲刺试题 5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主父偃者,齐临檔人也。学长短纵横之术,晚乃学《易》《春秋》、百家言。游齐诸生间,莫能厚遇也。 齐诸儒生相与排挨,不容于齐。家贫,假贷无所得,乃北游燕、赵、中山,皆莫能厚遇,为客甚困。乃西 入关。资用乏,留久,诸公宾客多厌之,乃上书阙下。朝奏,暮召入见,拜主父为郎中,一岁中四迁偃。 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 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晃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 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 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尊立卫皇后,及发燕王定国阴事,盖偃有功焉。大臣皆畏其口,赂遗 累千金。人或说偃曰:“太横矣。”主父曰:“臣结发游学四十余年,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 客弃我,我厄日久矣。且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元朔二年,上拜 主父为齐相。至齐,遍召昆弟宾客,散五百金予之,数之曰:“始吾贫时,昆弟不我衣食,宾客不我内门; 今吾相齐,诸君迎我或千里。吾与诸君绝矣,毋复入偃之门!”乃使人以王与姊奸事动王,王以为终不得脱 罪,乃自杀。赵王恐其为国患,告言主父偃受诸侯金。及齐王自杀,上闻大怒,以为主父劫其王令自杀, 乃征下吏治。上欲勿诛,公孙弘乃言曰:“齐王自杀无后,国除为郡,入汉,主父偃本首恶,腔下不诛主父 偃,无以谢天下。”乃遂族主父偃。 (选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 以地侯之/ B.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透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宜/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 以地侯之/ C.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宜/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 以地侯之/ D.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宜/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 以地侯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长短,战国时代纵横家的游说之术,与儒学并称为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 B.结发,古代男子成童始束发,因指童年或年轻为“结发”;也可指成婚之夕,男左女右束发共醫的古礼。 C.五鼎食,列五鼎而食,形容高官贵族的豪奢生活,亦喻高官厚禄。 D.国除,封国被废,指汉代诸侯王、列侯因罪、死亡或无继嗣而被剥夺或撤销封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主父偃久经困厄,一朝飞黄腾达。他在齐国时遭人排挤鄙弃,游历各国时不被赏识任用;绝境中他上 书朝廷,获得皇帝宠信,屡获升迁。 B.主父偃谋略高明,巧解朝廷困境。他剖析诸侯国或骄奢淫乱或恃强反叛的形势,认为晃错的做法是正 确的,应改以法削藩为推恩分国,皇帝采纳了他的策略。 C.主父偃飞扬跋扈,讥讽世态炎凉。他得志后收受重金,面对他人劝告,他直言自己做事就是要倒行逆 施;他衣锦还乡时,羞辱了前倨后恭之人并与之断交。 D.主父偃受人畏忌,终致灭族之祸。他因揭发燕王罪行立功,群臣无不畏惧;他任齐相时派人以乱伦罪 触动齐王,齐王畏惧自杀,他因此被治罪,后遭灭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家贫,假贷无所得,乃北游燕、赵、中山,皆莫能厚遇,为客甚困。 (2)始吾贫时,昆弟不我衣食,宾客不我内门;今吾相齐,诸君迎我或千里。 14.主父偃为什么被诛九族?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3 分) 10.C 【解析】“无尺寸地封”句式完整,意思是“未封得尺寸之地”,宜独立成句,故排除 A、D 两项。 “分子弟”为动宾短语,中间不宜断开,排除 B项。故选 C。 11.A 【解析】A项,“与儒学并称为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错误。显学:名声大有影响的学说、学派。 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家和墨家。 12.B 【解析】B项,“认为晁错的做法是正确的”有误。原文“前日晁错是也"意为“前些时候晁错的 事就是个教训”,是说晁错的做法不当。 13.(1)他家境贫寒,借贷也一无所获,就向北游历燕、赵、中山等国,都没有谁肯厚待他,客居生活 很艰难。(译出大意给 1 分;“假贷”“北游”“莫”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2)当初我贫贱的时候,兄弟不给我吃穿,宾客不让我进门;如今我做了齐相,你们中有人到千里以外 去迎接我。(译出大意给 1 分;“内”“相”“诸君迎我或千里”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分) 14.①主父偃利用职权收受贿赂,倒行逆施,横暴行事。②齐国之事发生后,赵王告发主父偃受贿。皇 上以为是主父偃威胁齐王使其自杀的。③被捕后,皇上不想诛杀他,公孙弘劝告皇上,不杀主父偃无法向 天下人交代,主父偃因此被灭族。(每点 1 分) 【参考译文】 主父偃是齐地临人,学习纵横家的游说之术,晚年才开始学习《易经》《春秋》、诸子百家的学说。他 游学于齐地许多读书人之间,没有谁肯厚待他。齐地许多读书人共同排斥他,他无法在齐容身。他家境贫 寒,借贷也一无所获,就向北游历燕、赵、中山等国,都没有谁肯厚待他,客居生活很艰难。于是西入函 谷关。钱财缺少,留得一久,王公及门客们都很讨厌他,于是他向皇帝上书。早晨进呈奏书,傍晚时皇帝 就召见了他,任命主父偃为郎中,一年之内四次升迁。主父偃向皇上劝说道:“古代诸侯的土地不超过百里, 强弱的形势很容易控制。如今诸侯中有的城邑相连数十座,土地方圆千里,(天下形势)宽缓时则骄横奢侈, 容易行为放纵,形势急迫时则依仗他们的强大,联合起来反叛朝廷。现在如果用法令剥夺削减他们的土地, 那么就会使其萌生反叛之心,前些时候晃错的事就是个教训。如今诸侯的子弟有的多达十几个,而只有长 子世世代代相继承,其余的虽然也是(诸侯王的)亲骨肉,却未封得尺寸之地,那么仁爱孝亲之道就得不到 宣扬。希望陛下诏令诸侯可以推广恩德,把他的土地分割给子弟,封他们为侯。这些子弟人人高兴地得到 了自己所希望的,皇上(用这种办法)施以恩德,实际上却分割了诸侯的国土,不用削减(他们的封地,)而 诸侯就会逐渐削弱了。”当时皇上听从了他的计策。尊立卫子夫当皇后,以及揭发燕王刘定国的秘密之事, 主父偃是有功的。大臣们都畏惧主父偃的口舌,贿赂和赠送给他的钱累计有千金之多。有人劝说主父偃说: “你太专横了。”主父偃说:“我束发游学四十多年,自己的志向得不到实现,父母不把我当儿子看,兄弟 们不肯收留我,宾客们抛弃我,我穷困的时日已很久了。况且大丈夫活着不能列五鼎而食,死时就受五鼎 烹煮(的刑罚)罢了。我已到日暮途远之时,所以要倒行逆施,横暴行事。”元朔二年,皇上任命主父偃担任 齐相。主父偃到了齐国,把他的兄弟和宾客都召来,散发五百金给他们,斥责他们说:“当初我贫贱的时候, 兄弟不给我吃穿,宾客不让我进门;如今我做了齐相,你们中有人到千里以外去迎接我。我同你们的交情 已经断绝了,请不要再进我主父偃的家门!”于是他就派人用齐王与其姐姐通奸的事来惊动齐王,齐王认为 终究不能逃脱罪责,就自杀了。赵王害怕主父偃成为赵国的祸患,告发主父偃收受诸侯的金钱。等到齐王 自杀了,皇上听到后大怒,认为是主父偃威胁齐王使其自杀的,就征召他回来交给官吏治罪。皇上(本)不 想诛杀主父偃,公孙弘就(对皇上)说:“齐王自杀,没有后代,封国被废除而变成郡,归入汉朝廷,主父偃 是这事的罪魁,陛下不杀主父偃,无法向天下人交代。”于是主父偃被灭族。 (八省新高考)2021 届高考语文考前仿真模拟冲刺试题 6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李穆字孟雍,开封府阳武人。幼能属文,有至行。行路得遗物,必访主归之。从王昭素受《易》及《庄》 《老》:尽究其义。昭素谓曰:“子所得皆精理,往往出吾意表。”且语人曰:“李生异日必为廊庙器。”宋初, 以殿中侍御史为洋州通判。既至,剖决滞讼,无留狱焉。移陕州通判,有司调郡租输河南,穆以本镇军食 阙,不即应命,坐免。弟肃为博州从事,穆将母就肃居,虽贪甚,兄弟相与讲学,意泊如也。开宝五年以 太子中允召明年拜在遗知制造时将有事江南已部分诸将而未有发兵之端乃先召李煜入朝以穆为使穆至偷 旨,辞以疾,且言:“事大朝以望全济,今若此,有死而已。”穆曰:“朝与否,国主自处之。然朝廷甲兵精 锐,物力雄富,不易当其锋,宜熟思之,无自贻后悔。”使还,具言状,上以为所谕要切。江南亦谓其言诚 实。太平兴国八年,知开府,剖判精敏,奸猾无所假贷,由是豪右屏迹,权贵无敢干以私,上益知其才。 十一月,f 拜左谏议大夫、参知政月余,丁母忧,未几,起复本官。穆三上表乞终制,诏强起之,穆益哀毁 尽礼。九年正月,晨起将朝,风眩暴卒,年十七。上闻其死,哭谓近臣曰:“穆国之良臣,朕方倚用,遽兹 沦没,非斯人之不幸,乃朕之不幸也。”赠工部尚书。性至孝,母尝卧疾,每动止转侧,皆亲自扶掖,乃称 母意。及居丧,思慕以至灭性。善簌隶,又工画,常晦其事。质忠恪,谨言慎行,所为纯至,无有矫饰。 好接引后进,多所荐达。尤宽厚,家人未尝见其喜愠。所著文章,随即毁之多不留稿。 (选自《宋史·李穆传》,有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开宝五年/以太子中允/召明年/拜左拾遗/知制诰/时将有事江南/已部分诸将/而未有发兵之端乃先召 李煜入朝/以穆为使/ B.开宝五年/以太子中允召/明年/拜左拾遗/知制诰/时将有事/江南已部分诸将/而未有发兵之端/先召李 煜入朝/以穆为使/ C.开宝五年/以太子中允/召明年/拜左拾遗/知制诰/时将有事/江南已部分诸将/而未有发兵之端/先召李 煜入朝/以穆为使/ D.开宝五年/以太子中允召/明年/拜左拾遗/知制浩/时将有事江南/已部分诸将/而未有发兵之端乃先召 李煜入朝/以穆为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內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开封在文中为府名,中国古都之一。五代梁、晋、汉、周皆建都于此。 B.廊庙指殿下屋与太庙,后代指朝廷,与《岳阳楼记》中的“庙堂”同义。 C.起复指古代官员遭遇父母丧事而离职守制,于服丧期满后重新出任官职。 D.篆隶是篆书和隶书的合称。汉字字体还有甲骨文、金文、楷书、行书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李穆品学俱佳,深受老师赏识。他品行卓异,行路拾金不昧。钻研《易经)《老子》等书,探究其义无 有遗漏,连老师王昭素也大为叹服。 B.李穆恬静淡泊,不以名利为念。陕州通判之职被免后,他带着母亲投靠弟弟,虽然生活极为贫困,但 是两人一道讲习学问,心志恬淡无欲。 C.李穆政绩卓异,为官公正无私。在开封府知府任上,他处事精细敏捷,打击奸诈狡猾之徒,权贵无人 敢以私事相请托,皇帝更加了解其才能。 D.李穆为子孝顺,堪称人伦表率。母亲长期卧病在床,生活无法自理,每次移动翻身,他都亲自搀扶。 母亲去世后,他思念哀慕几乎丧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使还,具言状,上以为所谕要切。江南亦谓其言诚实。 (2)好接引后进,多所荐达。尤宽厚,家人未尝见其喜愠。 14.李穆为何被免除陕州通判的职务?请根据原文加以简析。(3 分) 10.D 【解析】“以太子中允”语意不完整,应在“召”后断开,即朝廷征召他为太子中允,据此排除 A、C 两项。“江南”是“时将有事”的后置状语,中间不应断开,据此排除 B 项。故选 D。 11.C 【解析】C项,“于服丧期满后重新出任官职”不对,这是“起复”在明清时的含义,不适用于 唐宋。明清以前,服丧尚未期满而应朝廷征召出任职,称之为“起复”。此外,降职或革职后重新起用也可 称为“起复”。 12.D 【解析】D 项,“母亲长期卧病在床”不对。原文只说“母尝卧疾”,没有说到“卧疾”时间的长 短,不能主观臆测为“长期卧病在床”。 13.(1)出使归来,详细裹告(出使)情状,皇帝认为(他)所告知的(情况)扼要确切。江南(君臣)也认为 他的话诚实无欺。(译出大意给 1 分;“具”“谕”“要切”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分) (2)喜好接待引进后辈,举提拔了很多人。尤其宽容厚道,家人未曾见他有喜悦或不快之色。(译出大 意给 1分;“后进”“荐达”“愠”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14.李穆担任陕州通判时,有关部门将郡中租赋调运到河南,李穆因为当地军用粮草缺乏,没有立即接 受命令,因此而被免职。(3 分) 【参考译文】 李穆字孟雍,是开封府阳武县人。自幼会写文章,有极高的品行。走路拾到遗失物件,必定访求并还 给失主。师从王昭素学习《易经》和《庄子》《老子》等书,探究含义了无遗漏。王昭素对他说:“你(沉思) 所得都是精微义理,往往在我意料之外。”并且对他人说:“李生日后必为朝廷人才。”北宋初年,(李穆)凭 借殿中侍御史身份,选为洋州通判。到任之后,辨明决断积存的诉讼,再没有遗留的案件。调任陕州通判, 有关部门调运郡中租赋输送河南,李穆因为本镇军用粮草缺乏,未立即接受命令,因此而被免职。当时弟 弟李肃担任博州从事,李穆带着母亲到弟弟那里居住,虽 然极为贫困,但兄弟一起讲习学问,心志淡泊宁静。开宝五年,召为太子中允。第二年,授官左拾遗、 知制造。当时(朝廷)将讨伐江南,已部署诸将,但师出无名。于是先召李煜入朝觀见,命李穆为使者。李 穆抵达(江南)晓谕帝旨,李煜托词患病,并说:“(我)侍奉大朝以求保全自己,现在(竟然)如此,唯有一死 了之。”李穆说:“朝觐与否,国主自行决断。然而朝廷兵甲精锐,物资人力雄厚,恐怕不易抵挡其锋芒, 应当仔细考虑此事,不要让自己(日后)懊悔。”出使归来,详细告(出使)情状,皇帝认为(他)所告知的(情 况)扼要确切。江南(君臣)也认为他的话诚实无欺。太平兴国八年,(李穆)担任开封府知府,剖析判断精细 敏捷,对奸狡之徒毫不宽恕,因而豪门大族避匿敛迹,权贵幸臣无人敢私下请托,皇帝更加了解其才能。 十一月,提拔任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一个多月后,遭遇母亲丧事,不久,命其恢复原职。李穆三次上 奏请求服满三年之丧,(皇帝)下诏强行任用他,李穆更加哀痛,居丧恪尽礼节。九年正月,早晨起床将要 上朝,因患眩晕突然去世,终年五十七岁。皇帝听说他去世,哭着对近臣说:“李穆是国家良臣,我正倚重 任用他,突然就去世了,(这)不是他的不幸,是我的不幸啊。”赠官工部尚书。李穆性情极为孝顺,母亲曾 经卧病在床,每次移动翻身,(他)都亲自搀扶,母亲方才称心如意。等到在家因丧,思念哀慕以致危及性 命。(他)擅长篆隶,兼善绘画,常常隐晦其事。质朴敦厚,忠诚恭敬,对言行非常谨慎,行事极其纯正, 未曾矫揉造作。喜好接待引进后辈,荐举提拔了很多人。尤其宽容厚道,家人未曾见他有喜悦或不快之色。 所著文章,随即毁掉,大多不留文稿。 (八省新高考)2021 届高考语文考前仿真模拟冲刺试题 7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许孟容,字公范,京兆长安人。擢进士异等,又第明经..。辟武宁张建封府。李纳以兵拒境,建封遣使 谕止,前后三辈往,皆不听。乃使孟容见纳,敷引逆顺,纳即悔谢,为罢兵。累迁给事中。京兆上言“好 畸【注】风雹害稼”,帝遣宦人覆视,不实,夺尹以下俸。孟容曰:“府县上事不实,罪应罚。然陛下遣宦者覆 视,紊纲纪。宜更择御史一人参验,乃可。”不听。浙东观察使裴肃委判官齐总暴敛以厚献,会肃卒,帝擢 总自大理评事为衢州刺史。衢,大州也。孟容还制曰:“方用兵处,有不待次而擢者。今衢不他虞,总无功 越进超授,群议谓何?假令总有可录,宜暴课最..,解中外之慈。”会补阙..王武陵等亦执争,于是诏中停。贞 元十九年夏,大旱,上疏言:“陛下斋居损膳,具牲玉..,而天意未答。窃惟天人交感之际系教令顺民与否今 户部钱非度支岁计本备缓急若取一百万缗代京兆一岁赋则京圻无流亡赈灾为福。又应省察流移征防当还未 还,役作禁锢当释未释;负適馈送当免免之;沉滞郁抑当伸伸之,以顺人奉天。”元和初,再迁尚书右丞。 神策军自兴元后,日骄恣。军吏李昱贷富人钱八百万,三岁不肯归。孟容遣变捕诘,与之期使偿,曰:“不 如期,且死!”宪宗诏以昱付军治之,再遣使,皆不听。奏曰:“臣职司辇毂,当为陛下抑豪强。钱未尽输, 显不可得。”帝嘉其守正,许之。元和十年六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并伤议臣装度。时淮夷逆命,凶威方炽。 言事者继上章,疏请罢兵。是时盗贼窃发,人情甚慈,独孟容诣中书省雪涕而言曰:“昔汉廷有一汲路,奸 臣寝谋。今朝廷未有过失,而狂贼敢尔无状,宁谓国无人乎?然转祸为福,此其时也。莫若上闻,起装中 丞为相,大索贼党,穷其奸源。”后敦日,装度果为相,而下诏行诛。许孟容议论人物,有大臣风采。卒, 年七十六,赠太子少保,谥号为宪。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八十七) 【注】好畸:地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窃惟天人交感之际/系教令顺民与否/今户部钱非度支岁计/本备缓急/若取一百万缗代京兆一岁赋 /则京圻无流亡/赈灾为福 B.窃惟天人交感之际/系教令顺民与否/今户部钱非度支/岁计本备缓急/若取一百万缗代京兆一岁赋 /则京圻无流亡/赈灾为福 C.窃惟天人交感之际/系教令顺民与否/今户部钱非度支/岁计本备缓急/若取一百万缗/代京兆一岁 赋/则京圻无流亡/赈灾为福 D.窃惟天人交感之际/系教令顺民与否/今户部钱非度支岁计/本备缓急/若取一百万缗代/京兆一岁 赋/则京圻无流亡/赈灾为福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明经,是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 名。 B.课最,古时朝廷对官史定期考核,检查政绩,政绩最好的称“课最”。“课”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考核。 C.补阙,匡补君王的缺失,是对皇帝进行规谏及举荐人才的官职,与“拾遗”同掌供奉讽谏,也叫“开 缺”。 D.牲玉,供祭祀用的牺牲和玉器。牲,古代指供宴飨祭祀用的牛、羊、猪等,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许孟容能言善辩,勇敢无畏。李纳造反,三批使者都没有说服他。许孟容给李纳讲明逆顺的祸福关系。 李纳悔悟谢罪,为此退兵而去。 B.许孟容刚正不阿,不惧权贵。皇帝越级破格提拔没有功劳的齐总,许孟容极力反对,并且和王武陵发 生争论,于是皇上下诏停办此事。 C.许孟容体恤民意,以民为本。大旱之年,皇帝斋居损膳,许孟容还建议圣上应在关防、徭役、赋税、 讼狱等方面反躬自省,顺民奉天。 D.许孟容坚守正义,忤逆圣意。许孟容逮捕借钱不还的李昱,宪宗下诏把李昱交付给军队处治,并两次 派使者督促,许孟容都没有听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然陛下遣宦者覆视,紊纲纪。宜更择御史一人参验,乃可。 今朝廷未有过失,而狂贼敢尔无状,宁谓国无人乎? 14.许孟容“议论人物,有大臣风采”,在裴度为相这件事上是如何体现的?(3分) 10.【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支”和“岁计”为并列内容,共同做“度”的宾语,排除选项 BC;“京兆一岁赋”做“代”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 D。故选 A。句子翻译:我私下想在天人交 互感应之际,关系到教令顺应民意与否。现在户部银两不是根据支出和每年的费用来使用的,本来就是防 备紧急情况的,如果支取其中的一百万缗钱来替代京兆地区一年的赋税,那么京城地区就没有流亡的人了, 可以做赈灾造福的事。 1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也叫‘开缺’”错误,不是“开缺”,开缺,指旧时 官吏因故不能留任,免除其职务,准备另外选人充任。故选 C。 12.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B.“并且和王武陵发生争论”错误,由原文 “会补阙王武陵等亦执争,于是诏中停”可知,恰逢补阙王武陵等也据理力争,于是皇上下诏停下这件事。 由此可知,是王武陵据理力争不能越级破格提拔没有功劳的齐总,而不是和王武陵发生争论。故选 B。 13.【参考答案】(1)然而皇上派太监去审察,扰乱了法治。应该另外选择一名御史去验证,才可以。 (2)现在朝廷没有失误,可是狂贼胆敢如此嚣张为非作歹,难道说国家真是没人了吗?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赋分点:(1)覆视,审察、察看;紊,扰乱、使混 乱;更,另外;御史一人,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一人御史”。(2)而,可是;无状,行为失检,无善状; 宁……乎,难道……吗,表反诘。 14.【参考答案】①深谙历史,援引古人例证,以“汲黯”为例,增加说服力。②廓清时局,分析当前大势, 正确指出国家所处境地。③有胆有谋,力荐裴度为相,讨伐叛党,稳定时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由原文“昔汉廷有一汲路,奸臣寝谋”可知,从 前汉世朝廷有一位诤臣汲黯,奸臣就止息了阴谋。由此可知,深谙历史,援引古人例证,以“汲黯”为例, 增加说服力。由原文“今朝廷未有过失,而狂贼敢尔无状,宁谓国无人乎?然转祸为福,此其时也”可知, 现在朝廷没有失误,可是狂贼胆敢如此嚣张为非作歹,难道说国家真是没人了吗?然而转祸为福现在正是 时候。由此可知,廓清时局,分析当前大势,正确指出国家所处境地。由原文“莫若上闻,起装中丞为相, 大索贼党,穷其奸源”可知,不如奏请皇上,起用裴中丞为宰相,大举搜索贼党,断绝祸根。由此可知, 有胆有谋,力荐裴度为相,讨伐叛党,稳定时局。 【参考译文】 许孟容,字公范,京兆长安人。被选拔为进士优等,又考中了明经科。被武宁张建封府征召。李纳带 领军队在边境上抵抗,建封派使者劝说他停止抵抗,前后三批人前往,李纳都不听。于是就派孟容去会见 李纳,孟容旁征博引向李纳晓以逆顺的祸福关系,李纳就悔悟谢罪,为此退兵而去。累次升迁担任给事中。 京兆尹上奏“好畤地区风雹伤害了庄稼”,帝派太监去审察,不符合实情,削夺了京兆尹以下官员的俸禄。 孟容曰:“府县上奏的事不符合实情,罪应罚。然而皇上派太监去审察,扰乱了法治。应该另外选择一名御 史去验证,才可以。”皇上不听。浙东观察使裴肃派判官齐总横征暴敛以向朝廷进献丰厚的礼物,满足天子 的欲望,恰逢裴肃去世,皇帝提拔齐总以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的身份去担任衢州刺史。衢州,是大州。孟 容围绕规章制度说:“正在用兵的时侯,有不待次序就提拔的情况。现在衢州没有其他忧患,齐总没有功劳 就越级破格提拔,大家议论会怎么说?假使齐总值得录用,应该公开显示他考核最优秀,以解除朝廷内外 的疑惑。”恰逢补阙王武陵等也据理力争,于是皇上下诏停下这件事。贞元十九年夏,大旱,孟容呈上奏折 说:“陛下斋戒吃素减少膳食,准备祭祀的牲畜费用,但是天意还不答应。我私下想在天人交互感应之际, 关系到教令顺应民意与否。现在户部银两不是根据支出和每年的费用来使用的,本来就是防备紧急情况的, 如果支取其中的一百万缗钱来替代京兆地区一年的赋税,那么京城地区就没有流亡的人了,可以做赈灾造 福的事。另外应该省察流放、迁徙、征调、防护应当回来还没有回来(的情况),服徭役、勒令不准做官, 应当释放还没有释放(的人);负债、拖欠、赠送,应当免除的免除;有怨气抑郁难平的,应当替他们伸张, 来顺应民意敬奉上天。像这样做了。”元和初,再次升任为尚书右丞。神策军从兴元后,日益骄横放纵。军 吏李昱向富人借了八百万银两,三年了还不肯归还。孟容派官吏捕来盘问,跟他约定期限让他归还,说:“不 按期归还,将要处死!”全军皆惊,向朝廷申诉。宪宗下诏把李昱交付给军队处治,宪宗先后两次派遣使者 去(督促),孟容都没有听命。上奏说:“我是在皇上身边任职的,应当替皇上抑制豪强。钱还没有全部缴 纳,李昱不可能得到。”皇帝赞许他坚守正义,答应了他。元和十年,盗贼杀害了宰相武元衡,并击伤议臣 裴度。当时淮夷叛乱,凶焰正烈。朝官们相继奏请皇上罢兵。这时发生了盗贼叛乱,人心十分惶惑,惟独 许孟容去到中书省边拭泪边说:“从前汉世朝廷有一位诤臣汲黯,奸臣就止息了阴谋。现在朝廷没有失误, 可是狂贼胆敢如此嚣张为非作歹,难道说国家真是没人了吗?然而转祸为福现在正是时候。不如奏请皇上, 起用裴中丞为宰相,大举搜索贼党,断绝祸根。”数日后,裴度果然做了宰相,立即下诏讨伐叛党。当时许 孟容评议他人,显示出大臣的风采。许孟容去世,年七十六,追赠太子少保,谥号宪。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