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前精选复习试题(一)
加入VIP免费下载

广东省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前精选复习试题(一)

ID:679006

大小:7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1-04-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新教材·语文 必修·下册 1 必修下册期中复习试题(一)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班级 姓名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题。 材料一 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思想,要求各种审美形式,都以温柔折中为主调, 必须要“中和”,不走极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而不喜欢“怪力乱 神”。从《诗经》到《古诗十九首》的一脉传统,集中体现了这种美学需求。而在宋、元以 后勃发起来的戏曲艺术中,这种美学追求就体现得更为显著了。 元代戏曲批评家钟嗣成,把“中和美”阐释为“和顺积中”。“和顺积中”,就是要如 同孔子评《关雎》所言:“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在结构上要把握“务使一折之中,七情 俱备”(李渔《闲情偶寄》)。要通过悲喜交集的手法和大团圆的结局,来使人们的情感得以 “中和”,求得欣慰。如《窦娥冤》的伸冤昭雪,《赵氏孤儿》的报仇雪恨,《汉宫秋》的“团 圆梦境”,《琵琶记》的“玉烛调和”,《长生殿》的“蟾宫相见”,《祝英台》的蝴蝶双飞,等 等。讲究“团圆之趣”已经成为我国极为普遍的传统审美心理现象。 (摘编自师阳《中和美与中国古典戏曲的研究》) 材料二 儒、墨、法三家在大致相同的时代,从不同的社会地基上破土而出,均成长为 体系宏大、影响深远的理论学说,其各自的理论本位是不同的。 脱胎于殷周家族血缘社会的儒家,因为要守护当时主流社会贵族阶层世代传承的家族利 益,所以需要倡导以血亲关系为根据的差等有别的仁爱观,需要制定世代承袭的礼仪制度, 也需要提倡祖宗崇拜、先圣崇拜。在社会治理上坚持德主刑辅,用人上主张亲亲尊尊。儒家 认可有条件的天命观,对鬼神的存在未置可否,也无非是要表明家族传承的天意神圣,并使 人们对先祖保持某种敬畏。其所有观念无不反映着儒家从社稷本位出发,在时代变革中有所 损益的家族传承意念。 墨家以下层民众为本位,因为小生产者没有稍微雄厚的物质财富可供享用,也没有世袭 的利益需要守护,更多关注的是现实社会的生存与交往,因而要反对奢靡,节用节葬,意在 保障人们最基本的生存生活;社会交往活动中,小生产者只能在对他人利益的维护中才能避 免伤害,最终保护自身的利益,所以要破除等级,无差别地兼爱,利人利他;频繁战争的最 终受害者都是普通民众,只有反对战争才能维护下层民众的利益,所以要倡导“非攻”;墨家 宣扬鬼神的存在,认为天的意志不可违逆,是要用某种方式保证人们对兼爱原则的信奉和实 行;社会治理上主张崇尚教化,尚贤使能,则反映着下层民众对家族出身的漠视,表达着他 们对素质提升的关注和对个人能力的看重;墨家把大禹打扮成摩顶放踵、苦行救世的圣人, 要人们崇奉效法,正表达了对兼爱精神的打造和推崇。 法家代表正在成长的权势阶层的利益追求,韩非构建了以君主个人权势为本位的“法、 势、术”相结合的政治学说。在韩非看来,人的本性都是利己的,君主就要利用人们的利己 之心,以物质利益为诱饵,以隐秘的权术为手段,监督臣属和天下人遵照所颁布的法规行事; 他反对先圣崇拜,不信鬼神,推崇权势与暴力,就是为了保证君主个人权势意志的伸张。 儒、墨、法三家的理论本位不同,决定了三家在思想体系的诸多逻辑节点上具有不同的 理念,在道德观、天命观、圣人观、生活观、人才观和鬼神观诸多问题上具有不同的见解, 也决定了它们对爱、德、贤、圣等概念赋予了不同的意蕴和内涵。 (摘编自冯立鳌《儒法墨观念差异的根源》) 材料三 近两百多年来,由于对自然界无量的开发、残酷的掠夺,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 破坏,由于人们片面的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和权力欲望的无限膨胀,造成了人与人之间以及国 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以至于残酷的战争。由于过分注重金钱的感 官享受,致使身心失调,人类分裂,造成自我身心的扭曲,已成为一种社会病。因此,当前 新教材·语文 必修·下册 2 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甚至今后还要长期不断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我身 心”之间的种种矛盾问题,这些无疑是人类面临的最重大课题,其中人们必须对当前存在的 问题要有自我觉醒。我们认为,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儒家思想无疑为解决上述三大矛盾提供了 可供参照的智慧。当然,必须注意,我并无意说,上述三大矛盾仅靠儒家思想可以完全解决, 真正的较完满的解决还是要靠全世界各民族各国家的人民共同努力,不断地在实践中创造新 的理论来逐步解决。 (摘编自汤一介《论儒学的复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儒家反映世袭贵族阶层的理念,守护家族利益,注重血缘关系,尊崇祖制礼仪,强 调平等仁爱。 B.墨家维护他人利益,主张节用,倡导非攻,崇尚教化,尚贤使能,这些都表现出对 兼爱的信奉。 C.法家认为人有利己之心,治国应诱以利益,施以权术,让所有人都推崇权势和暴力, 遵循法规。 D.中国从宋、元以后的戏曲艺术,更为显著地体现了以温柔折中为主调,“中和”、不 走极端的美学追求。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古代传统思想讲究“哀而不伤”,所以《琵琶记》中赵五娘历尽人生种种悲剧 的痛苦终在和丈夫蔡伯喈团圆后消解中和。 B.儒、墨、法三家的理论本位不同,决定了它们的思想体系具有不同的理念,也使其 各自成长为体系宏大、影响深远的理论学说。 C.儒家为传承贵族阶层的家族利益,墨家为表达对兼爱的推崇,都提倡崇拜先圣,而 法家为保证君主的权势反对崇拜先圣。 D.儒、墨、法三家不仅在道德观、圣人观、人才观等诸多方面有不同的见解,而且对 爱、德、贤、圣等概念内涵的理解也不同。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赵孟頫的“作画贵有古意”,和韩愈的散文中“文以载道”的复古理论其实是一个目 的。 B.赵孟頫是南宋院体向元代文人画过渡的一个桥梁,这也是他在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 性之所在。 C.“道”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失道则病,得道则圣。政治、社会、经济、文化乃至 绘画莫不如此。 D.文人画讲究笔墨情趣和诗书画印综合修养的传统以及崇尚和谐仁爱的审美理想,在 当下依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4.请简要概括材料三的论述思路。(4分) 答: 5.儒家思想可能为解决三大矛盾提供什么“智慧”?阅读三则材料,结合你对儒家思想 的了解加以说明。(6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题。 庄子:一个飞翔的人 朱以撒 ①深秋,在商丘的土地上走动,抬眼便可望见脱光绿叶的枝条,看到挂在树杈上的一个 新教材·语文 必修·下册 3 个空巢。巢的主人都往南方过冬去了,它们有着矫健弹性的翅膀,随着时节的转凉,毅然起 飞,抛弃当时辛劳筑就的巢。巢无法跟着飞翔,随着黄叶落尽而暴露无遗,秋风秋雨扑击着 它,空巢就日渐一日地残破了。 ②这时我想起商丘的一个古人——庄子。庄子和远行的鸟一样,善于飞翔。 ③我接触庄子的文字是在读大学的时候。当时把他的作品和老子、孔子、孟子、韩非子 的作品比较起来读。我一直觉得这些文字如与庄子的文采相比,毫无疑问是素了些。尽管社 会后来的发展明显地循孔说来立名立言,可是要让自己怡悦和自在一些,则不妨多多翻动庄 子的文墨,在这里,我们可以知道这只大鸟如何地飞翔。 ④庄子的生动诙谐无所拘囿,使他从历史迷雾中走了出来,让我们点滴感受。我当然也 品味了老子的玄乎、孔子孟子的实在、韩非子的狡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敏感,尽管现实的 人要遵循孔孟之说去建功立业,但在精神上,我还是更倾向庄子,以至于后来把诸子篇章略 过,只余庄子。飞翔的庄子是因为他极少牵绊,以至于他的思绪上九天下九渊无所不达。他 的笔墨华章,我一直以为是梦境行程中的记录,那么窈兮冥兮,总是染上一层梦魇、梦幻般 的色彩,创造出超现实的幻觉氛围来。那时候的人自然属性那么浓郁,科学的利器离他们那 么遥远,才生出这样的浪漫情调。那些千奇百怪的形象,汇聚于庄子笔下,浩渺阔大又幽微 蕴藉,也许有人要说庄子一定过着十分优渥的日子,闲来无事爱胡思乱想。错了,庄子的日 子潦倒得很,“处穷闾阨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奇妙的想象却由此而生而长。庄子是那 般地崇尚宇宙自然自我创造的“天籁”“天乐”,他的自然主义审美情怀得到了很大的释放, 无遮无拦无始无终。 ⑤现在我们读庄子,大抵哈哈一笑而过,日子是越过越实在了。 ⑥像庄子这般心灵善飞的人,是那个善于表现的时代的硕果。那个时节是我们情感上牵 绊颇深的时节,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极一时之秀。庄子是那时的一首诗,一首自由磅礴的 灵气冲天的长诗。庄子是异于常人的,他的笔墨里,不时出现一系列怪状错落的意象,姑射 山神人、蝴蝶、水、镜,都成了超时空的象征。而现实中的他,即便是夫人过世,也敲着瓦 盆歌唱。他眼中的死与生相等,都无所谓忧乐。这是常人难以理喻的。那个时节的人用他们 争鸣的高低声响,张扬着他们的个性,让我们难以忘记。 ⑦在我记住庄子的这个深秋,也记起了屈原。从生命的状态上说,屈原也算是一个能够 飞翔的人。不同的是屈原不像庄子飞翔得那般轻松自如,他的牵挂太沉重了,他的心灵带着 镣铐在飞,不惜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掮住那已经走向衰败的楚国车轮子。可是谁来顾念他那逝 水流年呢,他的放逐成为必然。屈原是在远离朝廷后开始心灵飞翔的,洞庭、沅水、辰阳、 溆浦、湘水还有汨罗江,那时是这么的水天相接或地广人稀,他的心境也变得阔大起来。朝 廷是回不去的,思路却异常发达和奇诡,他的腕下涌现出许多神灵仙人、虬龙鸾凤、香草美 人。他让自己也生活在这个由自己想象编织成的意象世界里,自己也能饮朝露、食落英,浑 身佩带着江离、辟芷、芰荷、芙蓉,散发着清香,宛若神仙一般。这个时候,应该是屈原最 快乐的时候。他在这个瑰丽的世界飞翔的时日毕竟短而又短,泽畔行吟,夕阳古道,总是让 他听到鼙鼓动地干戈交响,这时他飞翔的翅膀就如同灌满了铅,再也难以动弹了。 ⑧如果说庄子的处世有一种怡然自得和自由不羁的平民气味,那么屈原的处世则很有几 分英雄主义的色彩。在飞翔的高度上,两人都是乘奔御风的高手,这使我们翻开他们的文字, 一不小心就坠入字里行间,不能自已。庄子死了,屈原也死了。庄子之死无疑属于喜剧,他 的死如同他的梦,化蝶翩翩而去;屈原之死必然是一个悲剧,他是由于绝望而去死的,有责 任感的屈原不是让自然界的代谢法则来执行,而是自己中断了生命的延伸,以至今人提起屈 原颇感沉重。 ⑨在古文人的许多辞章里,我抚摸到了他们各种各样的梦。时光绵长得让人晕眩,庄子 和屈原的梦就越发瑰丽诱人,耐得住今人慢慢咀嚼。明显的是今人的翅膀上牵绊越来越多了, 浪漫地飞翔真有些为难。我们也越来越少做梦了,那种岁月深处的古典浪漫已经被现代的潮 水浸湿了翅羽,成了一道遥远的梦影。 (有删改) 新教材·语文 必修·下册 4 6.下列对本文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作者眼中,庄子是“一只鸟”“一首诗”,是因为庄子身上呈现出的超乎常人的灵 气深深吸引和打动了同样具有浪漫主义气息的作者。 B.文章第④段中说“但在精神上,我还是更倾向庄子”是因为庄子的文章让作者怡悦 与自在。 C.文章在突出庄子本身具有与众不同性情的同时,还强调了他所处的时代对他的影响, 可以说时代造就了庄子的灵魂,庄子彰显了时代的精神。 D.文章谈的虽然是历史上庄子和屈原的“飞翔”,但是其目的在于引起“今人”的思 考,希望现代社会多一份宽松与自由,希望现代人多一份怡悦和浪漫。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庄子和远行的鸟一样,善于飞翔”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摹了庄子的文章特点和庄 子的人格精神。 B.“他的心灵带着镣铐在飞”用比喻的方式生动地展现了屈原所描摹的理想世界中附着 其不自由的色彩。 C.文章由鸟儿的飞翔想到庄子的“飞翔”再想到屈原的“飞翔”,行文深入浅出,脉 络自然清晰,内容丰富厚实。 D.本文充满意趣,这得益于作者运用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由表及里的联想使人们对 庄子的认识逐步深入,文章的主旨也在此中得以深化。 8.文章题目是“庄子:一个飞翔的人”,但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篇幅写屈原?(4分) 答: 9.这篇散文的结尾段令人回味,请赏析它的妙处。(6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 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 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 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 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 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 闻。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 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 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 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 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 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 群臣皆莫敢言。 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 阴侯。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 诸君皆贺,召平独吊。召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矣。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 新教材·语文 必修·下册 5 上心说。”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 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B.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 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C.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 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D.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 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亭长,管理亭的官吏。亭即驿亭,是由驿站所设置的供行旅途中歇宿的处所。 B.关中,古代地区名,所指范围大小不一,一般泛指函谷关以西战国末秦故地。 C.食邑,即收食禄的封地,由皇帝封赐给臣下,受封者以其中民户赋税为食禄。 D.相国,辅佐君主治理国政的最高长官。韩信死后,丞相萧何被刘邦拜为相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萧何勤勤恳恳,长期辅佐刘邦。萧何在刘邦做亭长时就经常帮助他。楚汉战争中, 萧何以丞相身份留守巴蜀、关中,使刘邦有稳固的后方。 B.萧何深谋远虑,志在经世济民。汉军攻入咸阳,将士们忙着哄抢财宝,萧何却收藏 秦律令图籍档案,使刘邦能了解天下地形、户口等情况。 C.萧何不善征战,论功却排第一。天下平定论功行赏时,刘邦以狗猎为喻,坚持认为 萧何之功最高。经过刘邦的开导,武将们对萧何心悦诚服。 D.萧何忠于刘邦,献计斩杀韩信。楚汉战争中,萧何为帮助刘邦战胜项羽,举荐了韩 信;刘邦称帝后,因韩信谋反,萧何又帮吕后杀死了韩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4分) 译文: (2)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4分) 译文: 14.韩信死后,萧何得到皇帝封赏,众人祝贺,为什么召平却为萧何担忧?请简要说明。 (3分)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15~16题。 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大风歌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两首诗的体裁相同,都是楚辞体抒情短歌,这类作品的基本特征是富有抒情成分和浪 新教材·语文 必修·下册 6 漫气息,句子参差不齐,形式活泼自由,句中多用“兮”字。 B.两首诗的题材相同,都是以楚汉战争为时代背景,都是抒写重大历史变革时期重要 历史人物的人生际遇、历史瞬间的复杂情怀。 C.两首诗的表现手法有相同之处,首句都采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以个人为切入点, 渲染了自己的宏大气魄和英雄形象。 D.两首诗的抒情方式有相同之处,都是缘事而生情,因情而放歌,无意为诗而成绝唱, 发自肺腑的英雄心曲,尽收时代风云于诗中。 16.这两首诗表达了两位盖世英雄的哪些思想感情?请分别逐句赏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 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 , 。” (2)《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阐明了秦和晋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 是:“ , 。”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题。 在我看来,黄河的绝唱,出现在它从青年走向壮年的那一段,而不是在它的幼年和童年, 尽管那时大河横空出世,声震天下。黄河真正的童年是从星宿海到贵德一段。那时,人类童 年期的影子在它身上一览无余,横冲直撞,不服管教。但是,大自然的严酷,地势山体的约 束,磨砺着他的性子,这就有了个说法,就是认命!于是,黄河和人类一样,有了自己的生 活哲学,学会了顺势。 顺势是一种人生姿态,是一种生存技巧,是一种通豁达观;顺势不是逆来顺受,它是一 种机智,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因为力量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凝聚而成的。在青甘的崇山峻岭 之间,黄河九曲,水随山转,山因水活,转出了青山绿水,转出了一派风光。这一段的河水 是清的, ① ,清得能看见鲤鱼在水里打滚翻转的样子; ② ,甜得喝一口沁人心脾, 甜得喝了让人忘记了想家;这一段的河水格外湍急,石头在急流的搬运、冲刷下,幻化出各 种变化,于是,世上就有了黄河石。这一段的动物飞鸟好像也有灵性。在黄河边上,时常可 以看见黄羊成群结队地饮水,饮毕又飞快地在荒原上奔跑;不是因为受了惊吓,而是因为跑 的本性使它们愉悦。还有黄河上空的苍鹰,张开的翅膀一动不动,像滑翔机一样在天空缓慢 地巡视,偶尔巨大的翅膀矜持地扇动一下,显露出一种深刻的孤独。 18.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 A.对偶、比喻、比拟 B.比喻、对比、排比 C.借代、比拟、比喻 D.比拟、比喻、夸张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2个字。(4分) 答:① ②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不是因为受了惊吓,就是因为跑的本性使它们愉悦。”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答: 新教材·语文 必修·下册 7 21.下面文段,四处语言表达有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 准确流畅。(4分) ①“中国地名诗词创作朗诵会”是设在古色古香的北京大礼堂举行的。②朗诵会吸引了 很多读者的关注。③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们齐聚北京,在这里吟诵诗词,交流经验,谈文论 道。④旨在通过对诗词的赏析和朗诵,品味诗意地名的情怀,普及地名文化知识。⑤一个个 熟悉的地名在诗人的笔下变幻成了有生命、有思想的存在,包含着历史的积淀,人文的光辉 也在凝聚。⑥在此次诗词创作朗诵会中,让《光明日报》承担起了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重担,⑦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添砖加瓦。 (1)序号 修改 (2)序号 修改 (3)序号 修改 (4)序号 修改 22.请把下面的一则材料压缩成一句话新闻,字数不超过 30个字。(5分) 己亥年正月十五,入夜后的紫禁城灯烛辉煌,游人惊叹声不断,自从 1994年前化身为故 宫博物院,这是它第一次在夜间开放。故宫宫墙被红灯笼装点得熠熠生辉,伴随着中央民族 乐团的演奏和京剧的演出,伴随着名画《千里江山图》被投影到宫殿屋顶上,紫禁城古建筑 群首次在晚间被大规模点亮。故宫博物院票务系统也开通了预约免费参观抢票活动,预约门 票几分钟内就被抢光,这是故宫首次在晚间免费对预约观众开放。此举让 600岁的故宫变得 更加年轻,也拉近了传统文化与公众的距离。 答: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中国古代有许多圣贤大家,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展现了中国先民的杰出智慧和灿烂文 化。今天我们不可能对他们都有深刻的体悟,但在他们当中总有一位圣贤大家的言论让你颇 受启发、受用一生。请从以下人物中选择一位圣贤大家,谈谈他的言论对你的启迪和影响。 孔子、孟子、庄子、屈原、司马迁、苏轼。 要求:选好人物及其经典言论;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根据材料二第二段中的“倡导以血 亲关系为根据的差等有别的仁爱观”可知,选项中“强调平等仁爱”说法不当。B项,根据 材料二第三段中的“崇尚教化,尚贤使能,则反映着下层民众对家族出身的漠视,表达着他 们对素质提升的关注和对个人能力的看重”可知,选项中“崇尚教化,尚贤使能,这些都表 现出对兼爱的信奉”说法不当。C项,根据材料二倒数第二段中的“他反对先圣崇拜,不信 鬼神,推崇权势与暴力,就是为了保证君主个人权势意志的伸张”可知,选项中“让所有人 都推崇权势和暴力”说法不当。 2、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二第一段内容“儒、墨、法三家 在大致相同的时代,从不同的社会地基上破土而出,均成长为体系宏大、影响深远的理论学 说”可知,选项中“也使其各自成长为体系宏大、影响深远的理论学说”前后因果关系不当。 3、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和论据关系的能力。D项提到了文人画的审美价值在当下有着 积极的现实意义,与材料三中主要谈的儒家思想为解决现实社会矛盾提供了智慧相吻合。 4、答案 首先指出当今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点明儒学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最后 新教材·语文 必修·下册 8 委婉指出复兴儒学对人类贡献的有限性。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的论证思路的能力。材料三首先指出“人们片面的对物质利益 的追求和权力欲望的无限膨胀”的不良影响;进而由“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儒家思想无疑为解 决上述三大矛盾提供了可供参照的智慧”,指出儒家思想在现实中的作用;最后以“我并无 意说,上述三大矛盾仅靠儒家思想可以完全解决”,明确儒家思想不能解决一切。 5、答案 ①儒学的观念之一是“中和”,对于“人与自我身心”的诸种矛盾,“中和” 可以指导人们调节生活,获得内心的安定;②而其中“和而不同”的思想可以引领不同民族、 国家在保持个性的基础上和平共处,从而构建和谐的新的社会关系;③其“和谐共荣”思想 可使人类与自然、社会达到高度的相融相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结合三则材料中有关儒 家思想的论述,将儒家思想与三大矛盾“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身心”对照来谈 即可。如“中和”对应“人与自我身心”,“和而不同”对应“人与社会”,“和谐共荣”对应 “人与自然”。 6、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品思想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B项,作者倾向于庄子的原因分析得 不够全面,更重要的原因是庄子的精神少牵绊,能超越现实。 7、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品艺术特点的理解鉴赏能力。A项,“夸张”的修辞手法错误,这里 应该是比拟。 8、答案 ①因为屈原在生命状态上同庄子一样也是一个追求心灵自由的人。而屈原心灵 的飞翔与庄子追求个性自由、无拘无束的心灵飞翔有着很大的不同。写屈原及他的心灵飞翔, 能够更好地衬托庄子精神上的自由境界。②通过比较屈原与庄子在思想追求上的相同与不同, 也丰富了文章内涵,深化了文章主旨。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散文中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的能力。解答前要通读全文,整体理解 把握散文的内容。分清散文中的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分析次要人物作用时,首先概括其形 象特点或精神品质,然后思考该次要人物和文中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正面衬托还是形成 对比;最后分析这样写作对于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本文写屈原,是为了表现屈原从 生命状态上同庄子一样也是一个追求心灵自由的人。然后通过次要人物屈原和主要人物庄子 形成对比,衬托庄子精神上的自由境界。这种对比丰富了文章内涵,深化了文章主旨。 9、答案 ①运用对比、比喻手法,写出了古文人和今人的不同状态。②表现出对以庄子、 屈原为代表的古文人浪漫的情调,个性张扬、充满梦想的状态的景仰与向往、缅怀,对现代 社会中人们思想情感浮躁状态的叹惋和忧虑。 解析 本题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首先找出此段的表达技巧:运用对比、 比喻手法。接着概括文意:写出了古文人和今人的不同状态。进一步分析作者对核心人物的 观点态度:对以庄子、屈原为代表的古文人浪漫的情调、个性张扬、充满梦想的状态的景仰 与向往、缅怀。最后表达写作意图:对现代社会中人们思想情感浮躁状态的叹惋和忧虑。 10、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而去”与前面的“烧咸阳”是紧密相连的动作,主 语都是“项王与诸侯”,应在其后断开,据此排除 A、C两项。“何”是名字,指萧何,第二 个“以何”是“因为萧何”的意思,后面的“具得秦图书”为具体原因,故“以”前断开, 据此排除 B项。故选 D项。 11、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战国时始在邻接他国处设亭,置亭长, 任防御之责。并非“管理亭的官吏”。 12、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武将们对萧何心悦诚服”错误, 原文第二段末句为“群臣皆莫敢言”,可见并非心悦诚服。 新教材·语文 必修·下册 9 13、答案 (1)(萧何)诸事总要奏请汉王,获准了就执行;倘若来不及奏请,就根据情况 酌情处理,等汉王来了再报告。 (2)如今萧何没有汗马功劳,只管文书案卷,发发议论,不打仗,反倒功居我等之上,为 什么? 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关键点:(1)可:认可,同意。即:如果,倘若。 便宜:见机行事。闻:闻知。(2)未尝:不曾。徒:只。文墨:文书案卷。顾:反而。 14、答案 因为召平认为萧何将灾祸临头了。皇帝疑心萧何会像韩信一样谋反,为他设 卫队,名为宠信,实际是为了监视他。 参考译文 萧相国萧何,是沛县丰邑(今江苏丰县)人。高祖担任亭长,萧何经常给他帮助。等到高 祖起兵当了沛公,萧何常常作为他的辅佐官,督察处理日常事务。沛公进入咸阳,将领们都 争先奔向储藏金帛财物的仓库去分东西,唯独萧何先去把秦朝丞相和御史大夫保管的法律诏 令以及各种图书文献收藏起来。沛公成为汉王,让萧何当丞相。项羽与诸侯的军队屠杀焚烧 咸阳,然后离去,而汉王后来之所以能详细地知道全国各处的险关要塞,户口多少,兵力强 弱,百姓们的疾苦,都是因为萧何完整地得到了秦朝的文献档案。萧何向汉王进言推荐韩信, 汉王任命韩信为大将军。汉王率领军队向东平定三秦,萧何以丞相的身份留守在后方,负责 收服巴蜀,镇守安抚,发布政令,告谕百姓,为在前方作战的军队供给粮食。汉王二年,汉 王联合诸侯一起攻打项羽,萧何留守关中,侍奉太子,在栎阳处理政务。他制定各种法令制 度,建立宗庙、社稷、宫殿、县邑。(萧何)诸事总要奏请汉王,获准了就执行;倘若来不及 奏请,就根据情况酌情处理,等汉王来了再报告。 汉王五年,已经消灭了项羽,平定了天下,汉王要评定功劳,进行封赏。由于群臣争功, 过了一年多仍然没把功劳的大小决定下来,高祖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把他封为酂侯,给他 的食邑很多。功臣们都说:“我们亲自身披铠甲,手执兵器作战,多的打过一百多仗,少的也 经历了几十次战斗,攻破敌人的城池,夺取敌人的土地,或大或小,都有战功。如今萧何没 有汗马功劳,只管文书案卷,发发议论,不打仗,反倒功居我等之上,为什么?”高祖说: “你们懂得打猎吗?”功臣们回答:“懂得。”又问:“你们知道猎狗的作用吗?”答道: “知道的。”高祖说:“打猎的时候,追赶扑杀野兽兔子的是猎狗,能够发现踪迹向猎狗指 示野兽所在之处的是猎人。现在各位只能奔走追获野兽,不过是有功的猎狗。至于萧何,他 能发现踪迹,指示方向,是有功的猎人。何况你们都只是自己本人追随我,至多不过加上两 三个亲属。而萧何全部宗族几十个人都跟随我,他的功劳是不能忘记的。”群臣听了,都不敢 再说什么。 高祖十一年,陈豨反叛,高祖亲自统率军队,到达邯郸。战事还没有结束,淮阴侯韩信 在关中谋反,吕后采用萧何的计策,杀了淮阴侯。高祖听说淮阴侯已经被杀的消息后,就派 遣使者拜丞相萧何为相国,加封食邑五千户,命令安排五百名士兵由一名都尉率领充任相国 的卫队。当时许多人都向萧何道贺,只有召平表示忧虑。召平对相国萧何说:“您的祸患从此 开始了。希望您辞让封赏不予接受,再把自己的全部家财私产拿出来赞助军需,这样皇上心 里就会高兴了。”萧何听从了召平的计策,高祖果然大为高兴。 15、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C项,“采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以个人为切入 点”错,《大风歌》以自然景观为切入点,运用象征手法,借渲染大自然的壮阔来衬托自己的 宏大气魄和英雄形象。 16、答案 (1)《垓下歌》首句洋溢着无与伦比的豪气,显示出罕见的自信;第二句既有 对天时不利的埋怨,也有对前途命运的失望;三、四句既有对穷途末路的无可奈何,也有对 心爱美人命运的深沉的忧虑。(3分) (2)《大风歌》首句流露出对群雄逐鹿、风云际会的时代环境的颂扬之情,次句表达了平 定天下、开创帝王基业的巨大的喜悦之情,末句表达了渴望巩固统治、维护政权的迫切愿望 和强烈的焦灼之情。(3分) 新教材·语文 必修·下册 10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及比较鉴赏的能力。本题要求逐句赏析,答题时要逐 句分析,然后点出每一句表现出的主人公的思想感情。(1)《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项羽在进行 殊死战斗的前夕所作的绝命诗。“力拔山兮气盖世”一句,概括了自己叱咤风云的业绩。“时 不利兮骓不逝”,是说天时不利,连乌骓马也不肯前进了。此时项羽仍没有意识到自己失败 的真正原因,而是把责任归结为“时不利”,埋怨天时不利。接着一句“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是项羽面临绝境时的悲叹。“可奈何”“奈若何”既有对穷途末路的无可奈 何,也有对心爱美人命运的深沉的忧虑。(2)《大风歌》整首诗仅由三句构成,三句诗中每一 句都代表一个广大的不同的场景与心境。第一句,“大风起兮云飞扬”,作者巧妙地运用大风 和飞扬狂卷的乌云来暗喻这场惊心动魄的战争画面,流露出对群雄逐鹿、风云际会的时代环 境的颂扬之情。第二句,“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只一个“威”字就生动贴切地阐明了各路诸 侯臣服于大汉天子刘邦的脚下,这个“威”字也直抒了刘邦威风凛凛、所向披靡、天下无人 能与之匹敌的那种冲天的豪迈气概。这样的荣归故里,刘邦是何等的荣耀与威风!所以这一 句表达了刘邦平定天下、开创帝王基业的巨大的喜悦之情。第三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意思是:怎样才能得到勇士啊,为国家镇守四方!该句与上一句一样,都是直抒胸臆,写刘 邦渴望巩固统治、维护政权的迫切愿望和强烈的焦灼之情。 17、答案 (1)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2)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8、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如:“像滑翔机一样在天空缓慢地巡视”是比 喻;“从青年走向壮年”是拟人;黄河童幼年时的“横冲直撞,不服管教”,与后来的“学 会了顺势”形成对比;“顺势是一种人生姿态,是一种生存技巧,是一种通豁达观”是排比。 19、答案 ①清得能看见河底石头的形状 ②这一段的河水是甜的 解析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第①处根据“这一段的河水是清的”和后文“清得能 看见鲤鱼在水里打滚翻转的样子”可知,应写“清得”怎么样,合情合理即可;第②处由分 号可知该处和前文“这一段的河水是清的”相对应,根据“甜得喝一口沁人心脾”可知应写 “这一段的河水是甜的”。 20、答案 原文用关联词“不是……而是”否定了“受惊吓”,肯定了“跑的本性使它 们愉悦”,起到了强调作用,内容上也照应前文“这一段的动物飞鸟好像也有灵性”。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句式的表达效果的能力。原文用“不是……而是……”一否定一肯 定表并列关系的关联词,比改文用“不是……就是……”表选择关系的关联词更突出强调跑 是黄羊的本性、灵性。 21、答案 (1)① 删掉“设” (2)② 删掉“的关注” (3)⑤ “人文的光辉也在凝 聚”改为“也凝聚着人文的光辉” (4)⑥ 删掉“让” 解析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①“是设在古色古香的北京大礼堂举行的”结 构杂糅,改为“是在古色古香的北京大礼堂举行的”或者“设在古色古香的北京大礼堂”; ②“朗诵会吸引了很多读者的关注”搭配不当,“吸引”的应该是“读者”,不是“关注”,删 除“的关注”;⑤“人文的光辉也在凝聚”,与前文主语不一致,改为“也凝聚着人文的光辉”; ⑥“在此次诗词创作朗诵会中,让……”误用介词,使句子没有主语,去掉“让”,让“《光 明日报》”做主语。 22、答案 己亥年正月十五(或“元宵节”)/故宫(或“紫禁城”)/首次/在晚间/被大规模点 亮/并对预约观众/免费开放。 或:己亥年正月十五(或“元宵节”)/故宫(或“紫禁城”)/首开/晚间/灯光秀/并首次对预 约观众/免费开放。 解析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首先理解题目,一句话新闻,就是运用一句话,最大 限度地完成报道任务的新闻。新闻属叙事类文体,可采用要素提取法,将新闻中叙述的各要 素提取出来,然后按“什么人(或物)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的顺序(或适当调整语 新教材·语文 必修·下册 11 序)组成一句话新闻。新闻格式的一般特点,决定了答题的信息区间主要是导语一段,因此, 要把重点放在导语部分。时间是“己亥年正月十五”,主体对象是“故宫”,事件是“第一次 在夜间开放”,意义是“首次”“免费”“预约”等。然后按“什么人(或物)于什么时间什么地 点做了什么事”的顺序组成一句话新闻即可。 23、【写作指导】 本题为带有任务驱动的材料作文题,材料提供了六位圣贤之人,分别 是孔子、孟子、庄子、屈原、司马迁、苏轼。我们使用的教材都选用过与这些人相关的文章, 可以先选人,然后思考其对自己有影响的言论。比如孔子,他有很多对我们有影响的言论, 有教育方面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有做人方面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等,挑自己 能理解的言论来分析。比如,孟子的“心之官则思”,强调思索的重要;“物之不齐,物之情 也”,重视事物的特殊性,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强调正确 处理“不为”与“有为”的关系。比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强调坚 持理想,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强调保持人格的独立, 不从众,不从俗,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自己的路。如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强调生命的意义,表明人生当有所追求。如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表明 面对人生的风雨,要无惧无畏,淡然面对。写作时,要明确选的是哪个人,他的什么言论对 自己有什么影响。如果写议论文,要做到观点鲜明准确,论据典型,论证要有力,要有层次 性,能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地进行论证。论证方法不能单一。如果写记叙文,则 要写清人和事,注重细节描写,以情动人。 【佳作展台】 智慧大儒,民族风范 你可曾听说过一个人,他愿意将一生都耗在宣扬一项没有一个君王认可的学说之上;你 可曾听说过一个人,他的学问可以经受 2 500年历史的洗涤,非但没有消沉反而日渐弥新, 这个人就是我们可亲可敬的孔圣人。 人们都说时间会淡化一切,但孔子的学说却可以突破时间的枷锁而独立存在,我想其中 必有其“永恒”的东西存在,这永恒存在的东西中有孔子的智慧,亦有孔子永不言弃的精神。 说到孔子的智慧,我想首先是他学识的渊博,面对他高深的学问,颜渊曾喟然叹曰:“仰 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试想,这是怎样的一种学问,能让这位孔子最 欣赏、最器重的学生发出如此深刻的感叹?当然,孔子作为一位老师,他的智慧也体现在他 的教育之中,“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原来 2 500年前的孔子早已指出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纵然孔子是诲人不倦的,但这份“不倦”却是建立在一个学生对学问痴心向往却百思不得其 解的基础之上。诚然,细想一下,如果一个学生他自身就不想学,那么硬逼着他学又能有什 么大的效果呢?都说言教不如身教,孔子用它自身良好的品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在观 看《孔子》这部影片的时候,我们都能注意到一个细节:每次孔子面见君上,他都要在殿外 行一个大礼,这时一旁的太监就会告诉他那是周礼,现在不需要了,但孔子照做不误……就 是这样一位极力推行周礼的“固执”的老师教育出了一批批懂礼、知礼、守礼的学生。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多 么美、多么惬意的画面,然而纵观孔子一生,他至死也未曾感受过“三月之风”。就孔子自身 而言,我想他应该是再悲哀不过了。在死前,孔子曾歌曰:“泰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 因以涕下。”就在生命将要走到尽头的时候,满脸纵横的眼泪到底是哭死去的儿子孔鲤还是哭 心爱的弟子颜回和子路,是哭百姓水深火热还是哭自己壮志难酬,我想我们都很难解读清楚 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孔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陷入痛苦,不能自拔,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已 深深刺痛了孔子的心…… 其实恍惚间我觉得孔子离我们并不遥远,他的思想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生活当中,但我想 我们可以做得更好些,我们可以让孔子的仁爱播洒人间,可以让三月的风在你我心中吹拂。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