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 语文试卷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教
学
班
班
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密
—
—
—
—
—
-
-
-
-
—
—
-
-
-
—
-
-
—
—
—
封
—
—
—
—
-
-
-
-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
-
—
—
—
—
第 1 页 共 6 页
天津市第三中学 2020~2021 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试卷(2021.3)
语文
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 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 100 分 ,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
第 I 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们的文艺生活更多地和“云”联系了起来。春节期间,《囧妈》
________,引发了多部电影从院线上映改为网络上映的热潮。这虽然引起了行业内的一些争
议,但敏锐的行业观察者却发现它或将是撬动电影业的一次变革。接着,又有“云录制”“云
合唱”“云演奏”等,经常________报端。几天前,央视特别节目《致敬最美的她》中的跨
屏器乐合奏《第三交响曲:英雄》,就是演奏者在不同场合同时完成的一次“云合奏”。随
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这种“云创作”模式及其带来的“云文艺”,预计将变得更加普
及。这不但和创作者对“互联网+文艺”规律的掌握不断深入有关,而且和欣赏者网络赏艺
的经验不断丰富有关。
新冠肺炎给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带来了深刻的改变。就文艺而言,( ),也让
我们发现,一种以科技为依托的文艺新力量正在________。能否用好这股力量,既取决于如
何把多年来________的线下创作模式移植到网络空间并加以创新,更有赖于深入研究文艺的
互联网语法,提高在线调集、统筹文艺创作资源和节奏的能力,让文艺自如地穿梭在人间与
“云”端。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一马当先 见诸 生长 行之有效
B.首当其冲 见诸 生长 上行下效
C.首当其冲 见之 滋长 行之有效
D.一马当先 见之 滋长 上行下效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虽然引起了行业内的一些争议,但敏锐的行业观察者却发现它或将撬动电影业的一次变
革。
B.这虽然引起了行业内的一些争议,但行业观察者却敏锐地发现它或将是撬动电影业的一次
变革。
C.虽然这引起了行业内的一些争议,但行业观察者却敏锐地发现它或将是撬动电影业的一次
变革。
D.虽然这引起了行业内的一些争议,但敏锐的行业观察者却发现它或将撬动电影业的一次变
革。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科技对文艺的改变
B.它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科技对文艺的改变
C.它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身处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科技下的新文艺
D.我们更深刻地看到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科技对文艺的改变
4.下面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汉卿,元杂剧奠基人,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他一生的戏剧
创作十分丰富,代表作品有《窦娥冤》 《救风尘》 《望江亭》 《鲁斋郎》 《单刀会》。
B.曹禺,原名万家宝,剧作家,代表作品有《雷雨》 《日出》 《原野》 《北京人》 , 《雷
雨》《日出》两部话剧奠定了曹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C.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剧作家、诗人,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罗
密欧与朱丽叶》 《哈姆莱特》 《奥赛罗》 《李尔王》,被称作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马克
思称他是“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D.元杂剧在结构上,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折,相当于现在的“幕”,是音乐组织的
单元,也是全剧矛盾冲突的自然段落。角色上一般分末、旦、净、杂四大类。正末指剧中的
男主角,正旦指剧中的女主角。
5.在下面的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瘦西湖的景妙在巧。 , , , ______,________。而雨丝风片,烟波
画船,人影衣香,赤栏小桥,游览应以舟行最能体会到其中妙处。
①白塔与五亭桥分占圆拱门内
②回视小金山
③所谓面面有情,于此方得
④最巧是从小金山下沿堤至“钓鱼台”
⑤又在另一拱门中
A.②③④①⑤ B.②⑤④①③ C.④①②⑤③ D.④③②⑤①
高一年级 语文试卷
—
—
—
—
—
—
—
—
—
密
—
—
—
—
—
—
—
—
—
—
封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第 2 页 共 6 页
6.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视力)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等待)
B.批大郤,导.大窾(引导,这里指引刀进入) 沛公则置.车骑(放弃,丢下)
C.籍.吏民,封府库(登记) 朝济.而夕设版焉(成功)
D.素.善留侯张良(友善、交好) 又欲肆.其西封(延伸、扩张)
7.下列句子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不吾知也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 ③风乎舞雩 ④加之以师旅 ⑤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⑥为国以礼 ⑦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⑧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A.①⑦/②③④/⑤⑥/⑧ B.①⑤/②⑦/③④/⑥⑧
C.①⑦/②⑤/③④⑥/⑧ D.①②⑦/③④⑥/⑤/⑧
8.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而刀刃者无厚.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良庖岁.更刀,割也
C.秦伯说,与郑人盟.。
D.越国以鄙远.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9~11 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
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
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
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
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
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
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
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
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
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
“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
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
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
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
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乃自刎而死。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且见之/纵彼不
言籍/独不愧干心乎
B.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
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C.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
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D.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
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10.下列对句中加点字的解释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是何楚人之.多也 (2)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3)汉军乃觉之. (4)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A.(1)(2)意义相同 (3)(4)意义也相同
B.(1)(2)意义相同 (3)(4)意义不相同
C.(1)(2)意义不相同 (3)(4)意义也不相同
D.(1)(2)意义不相同 (3)(4)意义相同
11.下列加点实词意义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有美人名虞,常幸.从 幸:宠幸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随从
C.田父绐曰“左” 绐:欺骗
D.然今卒.困于此 卒:最终
高一年级 语文试卷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教
学
班
班
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密
—
—
—
—
—
-
-
-
-
—
—
-
-
-
—
-
-
—
—
—
封
—
—
—
—
-
-
-
-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
-
—
—
—
—
第 3 页 共 6 页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下列小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圻,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注,凭轩涕泗流。
注:关山北,北方边境。
12.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篇登楼抒怀之作,诗人登上神往己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想到个人之悲和国事之
伤,感慨万千。
B. 颔联是说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开,日月星辰都像是整个地漂洋在湖水之中一般,短短
十个字,写出了洞庭湖壮丽生动的图景,意境开阔。
C. “今”“昔”是时间上的对举, “关山北”与“凭轩”在空间上对应,用写实的手法,
引发联想。
D. 诗人将江山的壮阔与个人胸襟的博大相互映衬,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
抑。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52 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风乎舞雩,咏而归。
(2)宗庙之事, , ,愿为小相焉。
(3) ,翠峰如簇。
(4)六朝旧事随流水, 。
(5)良辰美景奈何天,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6 小题。(15 分)
传 承
卢生强
草长莺飞的时节,细雨润物无声。
路上,儿子越想越来气,这多大的事儿啊,害我又要牺牲个节假日。就这两天,电话里,
父亲的语气似十万火急样,弄得儿子心烦意乱。父亲说:“你无论如何都得回趟家,就是天
王老子找你也没用,我在家好好等着你呢。”
儿子还在死磕:“爸啊,我真没时间啊,抽不开身呀。”
“你小子就别找借口了。不是规定的节假日吗?你能有什么事?你必须回来一趟!”父亲说
得斩钉截铁。
“爸,这多大的事儿啊,你就雇个人搭把手不就得了,何必非让我路途迢迢地赶一趟?”
父亲生气了,声音高分贝地传过来:“你说什么?这么大的事你还说多大的事?我看你真
的忘了本了。你小子轻飘飘了不是?你现在真就忘乎所以啊。臭小子,你得给我回趟家,否则
我真的找你去了。”最近父亲与他通话,总是呛了火药似的,噼里啪啦一阵急风暴雨。儿子
在想:我春风得意的事,怎么在父亲这儿就一股子嫉妒的味儿?哪儿不对劲儿呢?
早年前,儿子对父亲还是言听计从,渐渐地,儿子羽毛渐丰,就不把父亲的话当回事了。
特别是最近,儿子路途坦荡了,就有些飘飘然。儿子想,再这么永远长不大,会被同事耻笑
的。
车子驶进老家的集市。儿子打电话问:“爸,家里都准备了没有?要不要我买现成的东西?”
父亲回话:“早准备好啦,你们人回来就行了 。”
“爸,就我们俩去吗?”
“怎么?你不带你媳妇回来?你儿子呢?”父亲颇感意外,满是失落。
“嗨,我老婆回她爸那儿了,你孙子准备中考呢,在争分夺秒咧。”
父亲想了想,只好说:“好吧,那就我们俩吧。”
儿子说:“爸,我除了带我司机,还想雇个人帮忙,我怕就我们俩忙不过来。”
“什么啊,这事你好意思雇别人干?说出去你不怕别人笑掉大牙啊?不妥不妥绝对不妥。”
父亲坚决反对,头摇得似拨浪鼓。
儿子觉得父亲太过迂腐守旧了,呵呵地笑道:“哎呀老爸,这有什么呀,这在我们城里
早就时兴让人代劳了。现在时代不同了,有钱能使鬼推磨哦。”
“钱钱钱,你小子早晚掉进钱眼儿里去。”一提到钱,父亲特别激动,过于敏感了。
儿子觉得好笑,心想:父亲许是一生清贫惯了,以至当儿子的每次送钱,父亲总是接得
犹犹豫豫,总要盘问几许,好像儿子的钱沾了什么毒似的。父亲总说:“有口粗茶淡饭,有
件布衣遮体就行了,人过日子,就得像山泉般清清爽爽地淌。”想着父亲的话,儿子摇摇头。
高一年级 语文试卷
—
—
—
—
—
—
—
—
—
密
—
—
—
—
—
—
—
—
—
—
封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第 4 页 共 6 页
儿子让司机把车停下,雇了个人,一起往家赶。
他们来到一座“豪华”的坟茔前,周围杂草丛生。去年他们送的花圈、纸品虽然遗落了,
但是那些骨架还傲然地竖在那儿呢。
四个人齐动手,满头大汗。之后,父亲让儿子把祭品摆上。父亲说:“清明节不是有国
家规定的假日吗?人人都忙着回家祭拜祖先,你倒好,满嘴借口。我问问你,你能有什么事比
这事还急?”
儿子呵呵一笑。其实儿子就想跟城里人学,掏钱请人代劳。路途迢迢又难走,实在是懒
得回来。
父亲问:“臭小子,你不会忘了你爷爷生前是干什么的了吧?”
儿子说:“怎么可能忘?不过呀,你这话都听得我耳朵生出茧子来了。我爷爷当年是公社
书记呢。这不,每个清明节都有别人送的花圈。”
父亲说:“是啊,你爷爷生前也是赫赫有名的,你看乡亲们为你爷爷造的坟就是不一样。
告诉你,生前再怎样奢侈,终归是一撮黄土为伴,倒是名气源远流长,你看看,你爷爷的墓
前,哪年少了别人的花圈?”
儿子默默无语。
“好名气是我们为官的根本啊,我们就求赤裸裸地来,赤裸裸地去。在我们家,只有坦
荡做事的人,百年后才能归位祖宗墓地。当年我刚升县长时,你爷爷就是这样告诫我的。”
才升为区长的儿子,虔诚地给爷爷祭拜着……
1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题目“传承”是小说叙述的中心:爷爷把良好的家风传给父亲,父亲将其传给儿子,希望
儿子很好地传承下去。
B. 开头的景物描写表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与后文的“清明节”相呼应,交代了故事发
生的时令背景。
C. 儿子每次给父亲钱的时候,父亲“总是接得犹犹豫豫,总要盘问几许”,这表现了父亲对
儿子有点不放心,他唯恐这钱来路不正。
D. 对于父亲无数遍地讲爷爷的事迹,儿子早已心生厌烦,只是碍于孝道,唯恐父亲生气才特
意装出喜欢听的样子。
15. 小说中的“父亲”有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6 分)
16. 小说结尾部分写父亲向儿子叙说爷爷的事情,这一情节安排有多重作用,请结合小说内
容加以探究。(6 分)
17.《红楼梦》中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在薄命司中看到自己家乡金陵女子的生平判词。请你填
写下列判词对应的人物姓名。(3 分)
(1)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
(2)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
(3)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40 分)
青春是什么?是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郭沫若站在地球边
上放号,赞美摧毁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雄强之力;是闻一多愿将自己的“脂膏”,“不息
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
青春是抗击疫情的医护人员周身的汗水,“疫情不结束,我们不撤退”;是抗洪抢险战
士满身的泥泞,“洪水不退,我们不退”;是志愿者们专业的服务和热情的笑脸,“只要人
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 700 字。
高一年级 语文试卷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教
学
班
班
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密
—
—
—
—
—
-
-
-
-
—
—
-
-
-
—
-
-
—
—
—
封
—
—
—
—
-
-
-
-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
-
—
—
—
—
第 5 页 共 6 页
1、A 解析 一马当先:原指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积
极带头。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遇到灾难。这里是指《囧妈》走在业界前面,应用“一
马当先”。“见诸”中“诸”是兼词,“之于”的意思,所以“见诸”意为“见之于”,所
以我们要么说见诸报端,要么说见之于报端,故排除 D 项。滋长:生长;产生(多用于抽象事
物)。“滋长”一般比“生长”文雅,这里使用通俗的“生长”更符合语体色彩。行之有效:
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上行下效:意为上面或上
辈的人怎样做,下面或下辈的人就学着怎样做。根据语境是指把实行起来有成效的线下创作
模式移植到网络空间并加以创新,用“行之有效”。
2、C 解析 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关联词位置不当,复句中,主语不一致,关联词“虽
然”应放在主语“这”前面,排除 A、B 两项。二是状语位置不当,“敏锐”应该修饰“发现”,
排除 D 项。
3、B 解析 由上文“新冠肺炎给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带来了深刻的改变”,可知这里的主
语应该是“新冠肺炎”,为避免重复,用“它”指代,排除 A、D 两项。同时根据后文“也让……”
的句式,可知这里应用“让……”的句式,也可以排除 A、D 两项。B 项中“以互联网为代表
的新科技对文艺的改变”更好地承接上文“带来了深刻的改变”,所以排除 C 项。
4、C 解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麦克白》 《哈姆莱特》 《奥赛罗》 《李尔王》
5、C 解析 ④“最巧”与前句“妙在巧”有呼应关系,要排在第一位;②有“回视”,可见
要先看了正面的景物才能有“回视”,不能排在第一位;据此排除 AB;
①中的“圆拱门”与②“回视小金山”、⑤“又在另一拱门中”语意连贯,即先看“圆
拱门内”白塔与五亭桥二景,再回看“另一拱门中”的小金山一景,这三者必须连接在一起;
③中“于此方得”是对前文的总结,应排在最后,排除 D 项。故选 C。
6.C 济:渡河。
7.D
①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不知吾”;
②宾语前置句,“之”是提宾助词;
③介宾短语后置句,“乎”相当于“于”,是后置标志;
④介宾短语后置句,后置短语是“以师旅”;
⑤主谓倒装句,“宜乎”是谓语部分;
⑥介宾短语后置句,后置短语是“以礼”;
⑦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莫能御之”;
⑧省略句,每一个“为”后面省略了代词“之”。
8.D 例句,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厚度。A 项,名词活用作动词,游水。B 项,名词做状语,
每年。C 项,名词活用作动词,订盟约。D 项,形容词作名词,边远的地方。故选 D。
9、D
10、C (1)主谓之间;(2)代词,他;(3)代词,这件事;(4)的
11、A 被宠幸
12、C
14. D 15. ①正直坦荡。他每次接儿子给的钱,总要盘问清楚来历,教育儿子为官要坦荡。
②深爱家人。担心儿子走上歧路,多次给儿子讲自己父亲为官清廉的事情,教育儿子传承家
风;见儿子媳妇、孙子没有回家祭祖,满是失落。③脾气急躁。从父亲与儿子的对话中或多
或少带点火药味儿可以看出,父亲脾气有点急躁。
16. ①照应小说开头,揭示了父亲坚决要求儿子回家的真正原因,同时照应小说的标题“传
承”,使人有豁然开朗之感。②点明小说主旨,表明要“传承”的是清廉、坦荡的家风。③
引出后文儿子态度的转变,前文儿子想要雇人帮忙祭祖,后文儿子“虔诚地给爷爷祭拜着”,
儿子的这一转变使小说情节完整,结构严密。
【解析】14.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
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
主旨和环境。D 项,“儿子早已心生厌烦,只是碍于孝道,唯恐父亲生气才特意装出喜欢听
的样子”有误,从儿子的语言“怎么可能忘”,当父亲讲到爷爷事情的时候儿子的反应“默
默无语”,最后“才升为区长的儿子,虔诚地给爷爷祭拜着”,可见选项曲解文意。
15.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中的‘父亲’有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这是考查人物形象。分析人物的形象特征,要抓住文中对人物语言、行为的相关描写,从相
关描写中提取关键信息。如从父亲说“人过日子就得像山泉般清清爽爽地淌”和“在我们家
里,只有坦荡做事的人,百年后才能归位祖宗墓地”可以看出,父亲正直坦荡;从父亲的话
“我看你真的忘了本了。你小子轻飘飘了不是?”和儿子的话“你这话我都听得耳朵生出茧
子来了”可以看出父亲深爱儿子,经常给儿子讲为官之道;从儿子说没有时间回家,父亲“语
气似十万火急样”“天王老子找你也没用”可看出父亲脾气急躁。
16.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小说结尾部分写父亲向儿子叙说爷爷的事情,这一情节安排有多
高一年级 语文试卷
—
—
—
—
—
—
—
—
—
密
—
—
—
—
—
—
—
—
—
—
封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第 6 页 共 6 页
重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加以探究”。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的能力。小说结尾部分写父亲提起爷爷的事情,交代了父亲要求儿子回家祭祖的真正目的,
即传承清廉、坦荡的家风,防止儿子走上邪路,这自然揭示了文章的主题,照应了文章的开
头以及标题“传承”,同时也引出了儿子“虔诚地给爷爷祭拜着”的结尾,儿子祭祖这一态
度的转变表明家风确乎已经传给了儿子,使文章情节完整。
17、(1)王熙凤,(2)贾元春,(3)巧姐
译文:
项王的部队在垓下修筑了营垒,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兵把他团团包围了好几层。深夜,
听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项王大为吃惊,说:“难道汉已经完全取得了楚地?怎么楚
国人这么多呢?”项王连夜起来,在帐中饮酒。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宠跟在项王身边;有骏
马名骓(zhuī,追),项王一直骑着。这时候,项王不禁慷慨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力
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呀骓马不再往前闯!骓马不往前闯啊可怎么办,
虞姬呀虞姬,怎么安排你呀才妥善?”项王唱了几遍,美人虞姬在一旁应和。项王眼泪一道
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能抬起头来看他。
于是项王骑上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趁夜突破重围,向南冲出,飞驰而
逃。天快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命令骑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去追赶。项王渡过淮河,部下
壮士能跟上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项王到达阴陵,迷了路,去问一个农夫,农夫骗他说:“向
左边走。”项王带人向左,陷进了大沼泽地中。因此,汉兵追上了他们。项王又带着骑兵向
东,到达东城,这时就只剩下二十八人。汉军骑兵追赶上来的有几千人。项王自己估计不能
逃脱了,对他的骑兵说:“我带兵起义至今已经八年,亲自打了七十多仗,我所抵挡的敌人
都被打垮,我所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来没有失败过,因而能够称霸,据有天下。可是如
今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今天肯定得决心战死了,我愿
意给诸位打个痛痛快快的仗,一定胜它三回,给诸位冲破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军旗,让诸
位知道的确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
于是把骑兵分成四队,面朝四个方向。汉军把他们包围起几层。项王对骑兵们说:“我
来给你们拿下一员汉将!”……又斩了一名汉军都尉,杀死有百八十人,聚拢骑兵,仅仅损
失了两个人。项王问骑兵们道:“怎么样?”骑兵们都敬服地说:“正像大王说的那样。”
这时候,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对项王说:“江东虽
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啦。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现在只
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没法渡过去。”项王笑了笑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
什么!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
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于
是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位忠厚长者,我骑着这匹马征战了五年,所向无敌,曾经日行千
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送给您吧。”……项王说:“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
悬赏征求我的脑袋,我就把这份好处送你吧!”说完,自刎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