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宣城、池州三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联考语文试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安徽省安庆、宣城、池州三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联考语文试题

ID:679042

大小:132.26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1-04-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2021 学年第二学期四月联考卷 高一语文 满分:150 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 整、笔迹清晰。 3.请按照题序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的答...... 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满分 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教育与教化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教育是教和育的结合,教化是教和化的结合。《说文解字》中,教 的含义是“上所施下所效也”;育的含义是“养子使作善也”;化的含义是“教行也”。从这些解释中可以看 出,育的本义是养子,是针对个体而言;化则主要针对于民,是对群体而言。教育和教化所同之处在于教, 即都强调上对下所施;不同之处在于教育重在育,针对个体而要求高,教化重在化,针对群体而要求低。 孟子教育思想中,已经对教育和教化进行了区分。“君子有三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夫 君子所过者化”;“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尽心上》)。对于天下英才,即士君子或即将成为士君子的人, 孟子用的是“教育”一词;对普通民众,用的是“教”和“化”:二者在教育的目的、要求、内容和方式方 法上有着巨大差别。 对于前者,孟子的教育目的是将其培养成社会的管理者与道德的引领者和教化者。他说“君子之志于 道也,不成章不达”(《尽心上》)。士君子要志于道,以拯救天下为己任,反对为追求物质利益而学习。在 教育内容上,孟子强调保持四心、修养四德、养浩然之气。四心乃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即人性 本善之善心;四德即仁义礼智,是四心在道德上的表现。四心四德,一体两面。“学问之道无它,求其放心 而已矣。”(《告子上》)学问之道就是把丧失的善良之心找回来。浩然之气乃是一种正义之气。一个人是否 拥有这些内在之性、德、气,是区分大人—士君子和小人—普通民众之所在。在教学方式上,孟子强调以 德为先,尊师重教;主张因材施教。在学习方式上,孟子主张目标笃定、遵循规律;自主自觉自得;反身 而诚、反躬求己;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对于后者,孟子主张首先要制民之产,使其养生送死无憾;然后再进行教化,最终目的是使天下百姓 “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离娄上》)。教化的内容是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普通伦常,即以 孝悌为核心的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别、长幼之序、朋友之信。教化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设 学校进行集中教育。第二,君主要和民众结为一体,乐百姓之所乐,忧百姓之所忧;百姓自然会乐君主之 所乐,忧君主之所忧,追随君主,统一天下。第三,要充分发挥君主和士君子的表率作用,如此则“民日 迁善而不知为之者”(《尽心上》),达到教化的效果。 孟子的思想以实现王道社会为最终目标,其构成要素是仁政、民本和性善。基于人性本善,士君子可 以通过较长时间的专门学习和修养,达到较高的道德境界,在社会上起到树立道德楷模、引领社会风尚的 作用;普通民众因为内心的善性,可以在士君子的引领感化之下,明白孝悌人伦之义,从而达到天下社会 稳定有序的状态。 (摘编自《从四民分业重审孟子教育思想》,《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 年 11 月 23 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孟子认为,教育和教化之异在于教育针对个体而教化针对群体。 B.四心四德是一体两面,“仁义礼智”四德是四心在道德上的表现。 C.设学校进行集中教育是孟子认为对普通民众进行教化的三种的方式之一。 D.以仁政、民本和性善为构成要素的孟子思想最终实现了王道社会的主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先阐述教育与教化的异同,然后采用并列结构对孟子教育思想中的教育和教化进行了区分。 B.文章引用孟子使天下百姓“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之话来论证孟子教化的终极目标。 C.对比论证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如三、四段就将孟子对天下英才和普通民众在教育内容等方面的不同进行 了对比。 D.文章最后指出,基于人性本善,士君子可以引导普通民众明白孝悌人伦之义,达到天下社会稳定有序之 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孟子认为,士君子要志于道,以拯救天下为己任,要有正义之气。 B.在学习方法上,孟子对士君子的要求有目标坚定、自我反省等方面。 C.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普通伦常里,父子之亲是核心。 D.阅读《孟子》,我们可以了解其“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思想。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共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在美国,App 成为主流报纸的标配,且通常一报配备多个 App。《纽约时报》便是其中的代表。《纽约 时报》日常报道中已经大量采用多媒介嵌入式的融合报道。一篇新闻中,不仅有文字,还常常嵌入有音频、 视频、图表、幻灯片等传播形式。它们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每天都有。这种转型,给人以前所未有的阅读 视听体验。 (摘编自《新闻战线》2018 年 12 月 5 日《纽约时报:多媒介嵌入已成常态》,有删改) 材料二: 曲艺是我国各民族说唱艺术的统称。广播、电视等都对曲艺发展形成了重要影响,网络新媒体的兴起 以及媒介融合,更为曲艺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现象级爆款 App“学习强国”对曲艺的传播意义尤其值得 重视。 在“学习强国”平台上,“听曲艺”作为专门类别,除“春秋书场”“欢笑园地”等栏目外,还有《抗 疫有我“艺”起同行》专题。该专题集纳了“学习强国”自身相关频道以及多个地方平台的抗疫曲艺内容, 并根据防疫科普、致敬英雄等不同主题进行二次细分归类整合,形成了系列专题。同时,作为“学习强国” 最主要的曲艺频道,“听曲艺”不像有的听书软件那样简单地以曲种或形式为标准对平台内容进行分类,而 是从受众需求和偏好出发设置平台分类架构及命名,比如“春秋书场”的“春秋”二字体现出了评书内在 的历史感;而“欢笑园地”则充分体现出相声谐谑讽喻的艺术特点。在这一创新架构下,网络用户较多的 名家评书、传统相声等网民感兴趣的内容被推送到显著位置,进行重点推荐,这无疑为用户快速获取感兴 趣的内容提供了方便,有助于提高平台的用户黏性。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 年 11 月 27 日《新型主流融媒体平台与曲艺传播之道》,有删改) 材料三: 当下互联网的聚合效应,成为诉诸舆论的主要手段,我国大型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的电视纪 录片版《辉煌中国》曾在日本最大的动画网站 Niconico 上播放,已有 7000 多万会员收看该节目,成为城外 主流传播的经典案例。 从文化本质上来说,日本人更倾向拥有纤细的性格与物哀的美的仪式,注重物的表象与自然摄入,其 文化“粉丝效应”也成为吸引力黏性。曾在中国热播的电视剧《陆贞传奇》,在日本上映时日译名为《后宫 的泪》,女主角赵丽颖以娇小可爱的身形、“天然呆”的神情,契合了日本“萌文化”的视觉表征。跨国粉 丝的培养维系将中国部分“宫廷女主戏”也在传播中演化为一种来自中国古代“可爱”可亲文化的摄入, 例如《还珠格格》在日译名《还珠姬》,《甄嬛传》日译名《宫廷争霸女》,这些中国的影视剧传到日本后, 在翻译与配音上也做出本土包装,契合跨国粉丝的文化喜好。因而,通过了解日本年青一代的接受心理, 以及日本语的复杂与开放,可以防止文化质感流失,通过互联网的聚合效应和粉丝黏性培养,实现影像文 化跨国转译的价值最大化。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 年 12 月 25 日《中国电影在日本传播力提升路径探析》,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美国,报纸在新闻报道中,不仅有文字,还常常嵌入有音频、视频、图表、幻灯片等传播形式。 B.在曲艺发展中,广播、电视等有着重要影响,网络新媒体以及媒介融合则提供了新的契机。 C.“学习强国”《抗疫有我“艺”起同行》专题集纳有关抗疫曲艺内容,并根据不同主题进行二次细分归类 整合。 D.《厉害了,我的国》的电视纪录片版《辉煌中国》在日本最大动画网站的成功播放,成为域外主流传播 的经典案例。 5.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阐述了多媒介嵌入式融合在信息传播方面给人带来全新感觉的特点。 B.从材料二可知,“听曲艺”打破曲艺传统分类方式,创新分类架构及命名,有利于推动曲艺经典更好地走 近大众。 C.材料二和材料三都涉及到“黏性”这个词语,可见提高用户黏性在信息传播方面的重要性。 D.材料三指出,为契合跨国粉丝对中国的文化喜好,《还珠格格》等传到日本后,在翻译、配音上做出了符 合日本的包装。 6.上述三则材料都谈到了利用媒介传播信息,但报道的角度有所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共 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大雷雨①((节选)(俄国)亚·奥斯特罗夫斯基 第三场② 鲍里斯 我要走了。 卡捷琳娜 上哪儿? 鲍里斯 到很远的地方,卡佳,到西伯利亚去。 卡捷琳娜 你带我离开这儿吧! 鲍里斯 我不能带你走,卡佳。不是我自己要去:是叔叔让我去的,而且已经备好了马车;我只跟叔叔 告了一小会儿假。 卡捷琳娜 那你走吧,上帝保佑你!不要为我难过。可怜的人,也许只有开始的时候你会想念我,以后你 会忘记我的。 鲍里斯 不要谈我了!我是一只自由自在的鸟。倒是你怎么办?婆婆对你怎么样? 卡捷琳娜 她折磨我,把我关起来。她对大家说,也对我丈夫说:“别相信她,她可狡猾啦。”大家整天跟 着我,当面嘲笑我。 鲍里斯 那你丈夫呢? 卡捷琳娜 他发火,净喝酒。我讨厌他,讨厌他。 鲍里斯 你太痛苦啦,卡佳! 卡捷琳娜 太痛苦,太痛苦啦,还不如死了好! 鲍里斯 谁知道,为了我们的爱情我们俩会这么痛苦!那时候还不如我逃走的好! 卡捷琳娜 我遇见你也是活该遭难。得到的欢乐不多,而不幸,不幸却有多少啊!而且还不知道将来会有 多少呢!唉,为什么去想以后的事呢!现在我见到了你,这是他们从我手里夺不走的;除此以外,我什么 也不需要。我需要的就是能见你一面。 鲍里斯 可别让他们在这儿碰到咱们!我该走啦,卡佳! 卡捷琳娜 等一等,等一等!让我最后一次看看你。(望着他的眼睛)好,我已经够了!现在上帝保佑你, 你走吧。走吧,快点走吧! 鲍里斯 (走开几步后又停下)卡佳,有点不对头!你不会有什么想法吧?路上想到你,我会非常痛苦的。 卡捷琳娜 没有什么,没有什么!上帝保佑你,你走吧! 鲍里斯 (大哭)那么,上帝保佑你!我只求上帝让她早死,别让她一直痛苦下去!再见!(鞠躬) 第四场 卡捷琳娜 (独自一人)现在到哪儿去呢?回家去吗?不,回去就跟到坟墓里去一样。对,回去就跟到坟 墓里去一样!……就跟到坟墓里去一样!还是在坟墓里好……一棵小树下面有座小坟……多好啊!……阳 光温暖着它,雨水滋润着它……春天,坟上会长出青草,那么细软细软的……鸟儿会飞到树上,它们将唱 歌,生儿育女,鲜花盛开:有黄的、红的、蓝的……什么样的都有(若有所思),什么样的都有……静悄悄 的,太好啦!我好像轻松些了!至于活下去,我连想都不愿想。还活下去吗?不,不,不必了……没有意 思!我憎恶这些人,我憎恶这个家,憎恶这四堵墙!我不到那儿去!不,不,我不去!倘若回到他们那儿, 他们又要跟着我,说个没完没了,这对我有什么用呢?哎呀,天黑下来了!又有人在什么地方唱歌!唱什 么呢?听不清……还不如现在死了的好……唱什么呢?等死神找上门来或者我自己……这都一样,反正不 能再活下去了!对了,就这样……我想起来了。他们抓住我就会强迫我回家……哎呀,快,快!(走到河边。 大声地)我的朋友!我的欢乐!永别啦!(下) (臧仲伦译,有删改) [注]①《大雷雨》是俄国剧作家亚·奥斯特罗夫斯基的代表作。写于 1859 年,作者通过一个家庭生活的悲 剧,揭露了封建农奴制度和宗法家长制的黑暗。女主人公卡捷琳娜天真善良,但自从嫁给卡巴诺夫之后脸 上便失去了笑容。因为在婆婆卡巴诺娃的“黑暗王国”里,她整天被辱骂。卡巴诺娃还在儿子面前数落她。 卡巴诺夫对凶神恶煞般的母亲唯命是从,满足于在酒杯中寻找慰藉。孤苦无援的卡捷琳娜常常独自跑到伏 尔加河畔痛哭。在河边,她遇到了同样常受到长辈无理谩骂的青年鲍里斯。两人同病相怜,从互相安慰发 展到相亲相爱。由于畏惧上帝的惩罚,卡捷琳娜主动向婆婆与丈夫坦白,换来的是一顿毒打。当鲍里斯也 拒绝帮助她时,卡捷琳娜剩下的只有投河一条出路。卡捷琳娜的自杀,引发了卡巴诺娃的女儿瓦尔瓦拉投 奔自由。②本场的情节是鲍里斯痛哭流涕接受了叔叔的“流放”,临行前秘密幽会卡捷琳娜。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告别”场景中,鲍里斯与卡捷琳娜互诉衷肠,但对于卡捷琳娜想自杀的念头没有丝毫察觉。 B.卡捷琳娜具有诗意的心理特质。在她眼中,连坟墓也生机盎然,这正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丑恶。 C.在死前,卡捷琳娜已陷入极度的恐惧中,害怕会抓回那个“黑暗的”家中。一个“抓”字,足以说明她 当时的心理状态。 D.“若有所思”是舞台说明,作者通过这个舞台说明,提示演员此时应表现女主角沉浸于美好的想象之中 而又忧郁难解的神态。 8.在第三场“告别”中,鲍里斯的态度与卡捷琳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请据此简要分析。(6 分) 9.本剧与曹禺《雷雨》都以“雷雨”为题,请简要分析两剧中“雷雨”共同的象征意义。(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满分 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共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王①年少,太后中国人也,欲倚汉威,数劝王及群臣求内属..,即因使者②上书,请比内诸侯,三岁一朝, 除边关。于是天子许之。王、王太后饬治行装重赍,为入朝具。其相吕嘉年长矣,相三王。其居国中甚重, 越人信之,多为耳目者,得众心愈于王。王之上书数谏止王王弗听有畔心数称病不见汉使者使者皆注意嘉 势未能诛王、王太后亦恐嘉等先事发,乃置酒,介汉使者权,谋诛嘉等。使者皆东乡..,太后南乡,王北乡, 相嘉、大臣皆西乡,侍坐饮。嘉弟为将,将卒居宫外。酒行,太后谓嘉曰:“南越内属,国之利也,而相君 苦不便者,何也?”以激怒使者。使者狐疑相杖,遂莫敢发。嘉见耳目非是,即起而出。太后怒,欲鏦嘉 以矛,王止太后。嘉遂出,分其弟兵就舍,称病,不肯见王及使者。乃阴与大臣作乱。王素无意诛嘉,嘉 知之,以故数月不发。 天子以为王、王太后已附汉,独吕嘉为乱,不足以兴兵,欲使庄参以二千人往使。参曰:“以好往,数 人足矣;以武往,二千人无足以为也。”辞不可,天子罢参也。韩千秋奋曰:“以区区之越,又有王、太后 应,独相吕嘉为害,原得勇士二百人,必斩嘉以报。”于是天子遣千秋等将二千人往,入越境。吕嘉等乃遂 反,与其弟将卒攻杀王、太后及汉使者。韩千秋兵入,越以兵击千秋等,使人函封汉使者节置塞上,好为 谩辞谢罪,发兵守要害处。 元鼎..六年冬,楼船将军③将精卒先陷寻陕,破石门,得越船粟,因推而前,挫越锋。越素闻伏波名,皆 降伏波。吕嘉夜与其属数百人亡入海,以船西去。伏波又因问所得降者贵人,以知吕嘉所之,遣人追之。 越郎都稽得嘉,封为临蔡侯.。 (选自《史记》卷一百一十三,有删改) [注]①王,指南越王赵兴。②当时汉武帝派使者来到南越。③元鼎五年,汉武帝下令路博德任伏波将军, 杨仆任楼船将军攻打南越。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王之上书/数谏止王/王弗听有畔心/数称病不见汉使者/使者皆注意/嘉势未能诛/ B.王之上书数谏/止王/王弗听/有畔心/数称病不见汉使者/使者皆注意嘉/势未能诛/ C.王之上书/数谏止王/王弗听/有畔心/数称病不见汉使者/使者皆注意嘉/势未能/ D.王之上书数谏/止王/王弗听有畔心/数称病不见汉使者/使者皆注意嘉/势未能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内属:归附朝廷为属国或属地。作为属国,可存其国号。 B.东乡:即东向,坐西面东。在古代,室内座次以此为最尊。 C.元鼎:汉武帝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汉文帝首创。 D.侯:爵位名,周代有公、候、伯、子、男五种爵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南越国内属附汉。南越王年轻,多次通过使者上书天子,请求比照内地诸侯三年朝见天子一次,撤除边 境关卡。汉武帝应允下来。 B.南越国吕嘉势大。南越国的丞相吕嘉年纪很大,先后辅佐过三位国王。他在南越国内的地位非常显要, 南越人都信任他,多为他做耳目,得民心超过了南越王。 C.南越国设“鸿门宴”。宴席上,太后欲激怒汉朝使者,但汉使们没敢动手。在吕嘉起身时,太后用矛击杀 吕嘉,南越王阻止了太后的行为。 D.南越国祸乱平定。汉武帝进军南越,吕嘉在夜里同几百个部下逃入大海,乘船西去。伏波将军派人去追 捕他。南越人郎官都稽抓到吕嘉,被封为临蔡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王、王太后饬治行装重赍,为入朝具。 (2)以好往,数人足矣;以武往,二千人无足以为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共 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别梁锽①(节选) 李欣 梁生倜傥心不羁,途穷气盖长安儿。 回头转眄似雕鹗,有志飞鸣人岂知! 虽云四十无禄位,曾与大军掌书记。 抗辞请刃诛部曲,作色论兵犯二帅。 一言不合龙额侯②,击剑拂衣从此弃。 朝朝饮酒黄公垆③,脱帽露顶争叫呼。 时人见子多落魄,共笑狂歌非远图。 忽然遣跃紫骝马,还是昂藏一丈夫。 [注]①梁锽,大概是唐玄宗时人,做过小官。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与他于洛阳道别之时。②龙额侯:汉 代韩说因击匈奴有功,被封此侯。③黄公垆:西晋时期的阮籍、嵇康常去此地饮酒。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以猛禽比喻梁生,可见其鲲鹏高旋之志、桀骜不驯之态。虽世人不知其志,但时机一到,可一鸣惊 人。 B.“击剑拂衣从此弃”,梁生和主帅意见不合而发生冲突,最后梁生弃职拂袖而去,从中可看出他刚直不阿、 绝不苟且妥协的气概。 C.“朝朝饮酒黄公垆,脱帽露顶争叫呼”,写梁锽落魄后的痛饮狂啸,这既是一种放浪形骸,也是一种苦闷 的发泄。 D.最后四句写时人认为梁生虽穷困落魄,纵情于酒,但有朝一日一定会再度得志,骑着紫骝马,重现其伟 丈夫风采。 15.有人评论本诗:“与其说是为人送别,倒不如说是在为人立传”。请简要分析本诗的“史传文”写法。(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共 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在谈话之前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先解 除弟子的顾虑,显示出孔子雍容谦恭的气质。 (2)杜甫《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郦道元《水经注》“洞庭湖水,广阔五 百余里,日月若出没其中”都描绘了洞庭湖壮美的景象。 (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历史往事只是供后人徒叹 兴亡而已。 三、语言文字运用(满分 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建筑有着鲜明的历史特征,是历史和时间的______。近代建筑是近代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历 史学家当把关注的目光集中在这一焦点上的时候,人们发现,西式建筑的出现是古代中国与近代中国社会 历史空间相比最突出的变化之一。建筑的演化、发展不是孤立的,它也是近代社会历史变化发展的产物。 各种建筑类型清楚地反映着当时的种种建筑思潮、文化思潮、社会思潮。同时,它又在______中,影响着 在这一空间中活动的人物。 那些曾经是西方标志的银行、教堂、公寓、别墅、跑马场,( )。近代中国历史的许多大事小情, 几乎都与那一栋栋洋楼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每座西洋楼中都充满着故事,有大团圆的喜剧,也有《雷雨》 式的悲情。______她历经岁月的______站立在你的眼前,流露着古老的静谧与安详。在她保留的那段历史 空间中,我们感受到中国近百年历史的沉重。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印痕 耳濡目染 而今 洗礼 B.烙印 耳濡目染 如今 冲洗 C.印痕 潜移默化 如今 冲洗 D.烙印 潜移默化 而今 洗礼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它们记录着一个世纪以来的中西的对立与接触,也象征着西方的物质文明 B.它们象征着西方的物质文明,也记录着一个世纪以来的中西的接触与对立 C.它们象征着西方的物质文明,也记录着一个世纪以来的中西的对立与接触 D.它们记录着一个世纪以来的中西的接触与对立,也象征着西方的物质文明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当历史学家把关注的目光集中在这一焦点上的时候,人们发现,西式建筑的出现是古代中国与近代中国 社会历史空间相比最突出的变化之一。 B.历史学家当把关注的目光集中在这一焦点上的时候,人们发现,出现的西式建筑是近代中国社会历史空 间与古代中国相比最突出的变化之一。 C.当历史学家把关注的目光集中在这一焦点上的时候,人们发现,西式建筑的出现是近代中国社会历史空 间与古代中国相比最突出的变化之一。 D.历史学家当把关注的目光集中在这一焦点上的时候,人们发现,出现的西式建筑是古代中国与近代中国 社会历史空间相比最突出的变化之一。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最晚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快递行业,但这时候各国情况不同,快递也没个统一 标准。秦统一六国,车同文、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等, ① 。汉承秦制,进一步细化快递业, ② 。 亭和置可以按照名词来理解,它们是快递网中的中转站。邮、传、驿三个词可以按照动词来理解,它们都 是送快递的不同方式。邮最慢,因为全靠人的一双腿步行送达,传和驿在距离上没有太大区别。它们不同 就在于传一般指传车,需要牛或者马来拉。 ③ ,可见“驿”这种送货形式与马密不可分。 21.下图是国家邮政总局于 2020 年 5 月 11 日发行的《众志成城抗击疫情》邮票。全套 2 枚,采用连票形式, 以远近结合(第一图远景有城镇楼宇、乡村景象以及飞机、轮船、货车、高铁等;第二图远景有救治场景、 方舱医院等。将两图紧密连接在一起的“众”字为红色底)的构图方式诠释了全民抗疫的主题。请写出三 处构图要素并阐明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流畅,不超过 120 个字。(5 分) 四、写作(满分 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 ——《孟子》 材料二: 无边的草海根脉相连/辽阔大地山川绵延/各族儿女携手同心/守望相助幸福永远 ——歌曲《守望相助》 材料三: 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国际社会应该守望相助、同舟共济。 ——习近平 “守望相助”,简单的一个词,却包含丰富的内涵,蕴藏深挚的感情,激扬磅礴的力量。 请你根据上面的材料,设想你是腾飞中学的学生,在星期一的升旗仪式上,面对全校师生,在国旗下 演讲,发表对“守望相助”的看法。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 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2020—2021 学年第二学期四月联考卷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A 项,张冠李戴。原文在第一段,是作者对《说 文解字》所作解释的归纳,不是孟子的观点。B 项,正确。原文见第三段“四德即仁义礼智,是四心在道 德上的表现。四心四德,一体两面”。C 项,限制失当。选项把原文的“主要有三种”的“主要”限制词去 掉了,导致范围缩小。D 项,曲解文意。原文末段只是说“实现王道社会为最终目标”,并没有说“最终实 现”。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A 项,考查论证结构,错误。“然后采用并列结构” 应是“然后采用总分总结构”。第二段先总说孟子对天下英才和普通民众在教育的目的、要求、内容和方式 方法上有着巨大差别,第三、四段分说二者内容,第五段总说普通民众可以在士君子的引领下达到天下社 会稳定有序的状态。B 项,考查论据作用,正确。见原文第四段“最终目的是使天下百姓‘人人亲其亲, 长其长,而天下平’”。C 项,考查论证方法,正确。如在教育内容上,第三段孟子认为对天下英才应强调 保持四心、修养四德、养浩然之气;第四段孟子认为对普通民众应是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普通伦常。D 项,考查论据内容,正确。选项将原文“普通民众可以在士君子的引领感化之下”的陈述对象“普通民众” 转述成“士君子”,且将被动句改成主动句,表意一致。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 项正 确。由原文第三段“士君子要志于道,以拯救天下为己任,反对为追求物质利益而学习”、“浩然之气乃是 一种正义之气”可知。B 项正确。由原文第三段“在学习方式上,孟子主张目标笃定、遵循规律;自主自 觉自得;反身而诚、反躬求己;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可知。C 项推断错误。原文“以孝悌为核心的父子 之亲”中“核心”指的是的父子之亲的核心是孝悌,并不是说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五种普通伦常的核 心是“父子之亲”。D 项,正确。“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对应区间:君主要和民众结为一体,乐百姓之所乐, 忧百姓之所忧;百姓自然会乐君主之所乐,忧君主之所忧。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A 项,错误,限制失当。原文阐述的是“主流报纸”, 选项改成“报纸”;原文“一篇新闻中,不仅有文字,还常常嵌入有音频、视频、图表、幻灯片等传播形式” 指的是《纽约时报》的特点,选项将范围扩大成所有报纸。B 项,正确。见材料二第一段。C 项,正确。见 材料二第二段“该专题集纳了‘学习强国’自身相关频道”句。D 项,正确。见材料三第一段。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 项,正确。由材料一“大量采用多媒介嵌入式的融合报 道”“给人以前所未有的阅读视听体验”和材料二“媒介融合”“新的契机”可知。B 项,正确。选项中“打 破曲艺传统分类方式”是原文“不像有的听书软件那样简单地以曲种或形式为标准对平台内容进行分类” 的同义变式转述。“有利于推动曲艺经典更好地走近大众”是对原文“这无疑为用户快速获取感兴趣的内容 提供了方便,有助于提高平台的用户黏性”作出的正确推断。C 项,正确。见材料二“有助于提高平台的 用户黏性”和材料三“通过互联网的聚合效应和粉丝黏性培养,实现影像文化跨国转译的价值最大化”。D 项,错误,偷换概念。原文“契合跨国粉丝的文化喜好”中“文化”指跨国粉丝所在国的文化本质(见材 料三第二段“从文化本质上来说”句),选项偷换为“中国的文化”。 6.【答案】①材料一是从国际的角度报道的,主要内容是多媒介嵌入已成为美国《纽约时报》常态。②材料 二是从国内的角度来报道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强国”利用媒介融合在曲艺的传播方面所取得的成功。③ 材料三是从交流的角度来报道的,主要内容是在中日影像文化交流中,中国的影视剧应通过互联网的聚合 效应并在翻译与配音上契合跨国粉丝的文化喜好来提高粉丝黏性。(每点 2 分。点内角度 1 分,分析 1 分。 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比较材料不同点的能力。①阅读材料一,可从出处标题概括主要内容。 ②阅读材料二,可从第一段概括主要内容。③阅读材料三,第一段是说当下互联网的聚合效应成为诉诸舆 论的主要手段并举成功案例。第二段是说通过互联网的聚合效应和粉丝黏性培养,实现影像文化跨国转译 的价值最大化。综上,可概括本材料主要内容。然后,抓住主要内容中的关键字词可提炼出三则材料角度 的不同。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与概括戏剧思想内容、理解与鉴赏戏剧艺术特色的能力。A 项,考查对戏剧内容情 节的理解能力,错误。由原文“鲍里斯(走开几步后又停下)卡佳,有点不对头!你不会有什么想法吧?” 可知鲍里斯对于卡捷琳娜想自杀的念头是有察觉的。B 项,考查对戏剧人物形象的概括能力,正确。从第 四场卡捷琳娜独白的语言的诗意美我们可以感知她是以一颗天真浪漫的爱心来爱生活。她用最美好的语言 (独白前半部)与最冷酷的现实(独白后半部)形成反衬。C 项,考查赏析戏剧语言的能力,正确。从“我 憎恶这些人,我憎恶这个家,憎恶这四堵墙!我不到那儿去!不,不,我不去!倘若回到他们那儿,他们 又要跟着我,说个没完没了,这对我有什么用呢?”可看出她害怕回家的恐惧;从“哎呀,天黑下来了! 又有人在什么地方唱歌!唱什么呢?听不清”可看出她害怕黑夜降临的恐惧。正是由于对家的愤恨、失望 和绝望,所以她才害怕被“抓”回家。D 项,考查分析舞台说明作用的能力,正确。联系“若有所思”前 后文可知,上文是女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畅想,下文是回到现实的恐惧。这个神态起着关联作用,表演时 应兼顾二者。 8.【答案】①鲍里斯:最后的会面使他害怕;卡捷琳娜:对会面坚定。②鲍里斯:表示不能带卡捷琳娜离开, 因为他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卡捷琳娜:请求鲍里斯带她走,在遭到拒绝后,已意识到这个世界对她而言 已失去了生存的意义。③鲍里斯:痛苦地愿卡捷琳娜提早死去,不要让她一直遭受痛苦;卡捷琳娜:希望 鲍里斯不要为他难过。(每点内对鲍里斯和卡捷琳娜的分析各计 1 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戏剧内容、揣摩人物心理的能力。①从“可别让他们在这儿碰到咱们!”可知最后的 会面使鲍里斯害怕,从“我需要的就是能见你一面”可知卡捷琳娜对会面坚定。②从“我不能带你走,卡 佳。不是我自己要去:是叔叔让我去的,而且已经备好了马车;我只跟叔叔告了一小会儿假”可知鲍里斯 表示不能带卡捷琳娜离开,因为他被他的叔叔主宰着;从“等一等,等一等!让我最后一次看看你。(望着 他的眼睛)好,我已经够了!现在上帝保佑你,你走吧。走吧,快点走吧!”可以感知卡捷琳娜已有了赴死 的打算。③从“再见!(鞠躬)我只求上帝让她早死,别让她一直痛苦下去!”可以揣摩鲍里斯的心理:现 实太黑暗,卡捷琳娜的反抗是难以有结果的,所以“死”才是逃离黑暗、减轻痛苦的最好方法。从“没有 什么,没有什么!上帝保佑你,你走吧!”等句可以看出卡捷琳娜对鲍里斯的安慰。 9.【答案】①在两剧中,“雷雨”是一种反抗的象征,一种通过毁灭创造新生活的憧憬。②曹禺《雷雨》中, 周朴园的高压与专制,激起了蔡漪宁可烧死也不愿被闷死、渴死的反抗;本剧中,卡巴诺娃的残忍与专横, 不仅没有制服儿媳妇卡捷琳娜,反而逼迫出卡捷琳娜的以死抗争。③在“雷雨”中毁灭的是周朴园的“周 公馆”,卡巴诺娃的“黑暗王国”,引发的是年轻一辈对新生活的憧憬。(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其中第① 点“反抗”和“创造新生活的憧憬”各计 1 分。第②、③点按照对文本的解读给分,每解读一处计 1 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戏剧主旨和比较阅读的能力。两剧中,“雷雨”具有多重象征意义,本题只需指 出相同点。可从事物本身特征、时代、人物去分析。雷雨特征:来势凶猛,冲决一切,狂暴的“雷雨”过 后,是满天的彩霞,新的希望正是通过毁灭被揭示出来(注意注释①的提示,卡捷琳娜的自杀,引发了卡 巴诺娃的女儿瓦尔瓦拉投奔自由)。时代相似:曹禺《雷雨》的故事发生在沉闷抑郁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 中国,奥斯特罗夫斯基《大雷雨》的故事发生在封建农奴制度和宗法家长制横行的十九世纪中期的俄国。 人物命运相似:繁漪与卡捷琳娜都备受家庭的高压与专制,都进行了激烈的反抗。 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①借助事理断句。梳理文意可知,“数谏止王”和“有畔心”的是 吕嘉,主语发生变化,故两句前应断开。②依据动词的施动与受动断句。“使者皆注意嘉势未能诛”中“注 意”的施动者为“使者”,受动为“嘉”,译为“使者们全都很注意吕嘉,只是碍于情面没能诛杀他”。综上, 选 C。 11.【答案】C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 项,正确。《汉书》卷六《武帝本纪》颜师古注曰:“凡言 属国者,存其国号而属汉朝,故曰属国。”B 项,正确。古代屋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 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C 项,错误。年号由汉武帝首创。D 项, 正确。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 子、男,凡五等”。 1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 项,正确。信息区间:“王年少……于是天 子许之”。B 项,正确。信息区间:“其相吕嘉年长矣……得众心愈于王”。C 项,错误,变未然为已然。从 原文“太后怒,欲鏦嘉以矛”中“欲”可知太后只是想要用矛击杀吕嘉,并未实施这个动作,而选项却理 解成“太后用矛击杀吕嘉”。D 项,正确。信息区间:“吕嘉夜与其属数百人……封为临蔡侯”。 13.【答案】(1)南越王及王太后整治行装,备好厚礼,为进京朝见天子做准备。(“饬治”,“赍”,“具”,三 个关键点各 1 分。大意 2 分。) (2)依据通好谈判而去,几个人就足够了;依据动武而去,两千人也于事无补。(“以”,“无足”,“以为”, 三个关键点各 1 分。大意 2 分。) 【解析】第(1)小题:饬治,整理;赍,旅行的人携带衣食等物;具,准备。第(2)小题:以,依据, 按照;无足,不够;以为,以之为,中间省略“之”字,“为”作动词,可译为“用他们做这件事”,“无足 以为”可灵活译为“于事无补”。 【参考译文】 南越王赵兴年轻,王太后是中原人,想依附汉朝的威势,屡次劝说南越王和群臣请求归属汉朝。于是 就通过使者上书天子,请求比照内地诸侯,三年朝见天子一次,撤除边境关卡。这样天子应允下来。南越 王及王太后整治行装,备好厚礼,为进京朝见天子做准备。南越国的丞相吕嘉年纪很大了,先后辅佐过三 位国王。他在南越国内的地位非常显要,南越人都信任他,多为他做耳目,得民心超过了南越王。南越王 上书朝廷,他屡次劝阻,南越王终未听从。吕嘉颇有反叛之心,屡次托病不去会见汉朝使者。使者们全都 很注意他,只是碍于情面没能诛杀他。南越王和王太后也怕吕嘉抢先发难,就安排酒宴,想借助汉朝使者 的权势,谋杀吕嘉等人。宴席上,使者都面朝东坐,太后面朝南,南越王面朝北,丞相吕嘉和大臣都面朝 西,陪坐饮酒。吕嘉的弟弟当将军,率兵守候在宫外。饮酒当中,太后对吕嘉说:“南越归属朝廷,这是国 家的利益,可是丞相您却怨其不利,这是什么原因?”想以此激怒汉朝使者。使者们满腹狐疑,始终没敢 动手。吕嘉见座中不是自己的亲信,随即站起身走了出去。太后大怒,想要用矛击杀吕嘉,南越王阻止了 太后的行为。吕嘉就出去了,分取他弟弟的军队护卫自己回府,托辞有病,不肯见南越王和使者。吕嘉就 暗中勾结大臣们准备发动叛乱。南越王原本无意杀害吕嘉,吕嘉知道这一点,因此历数月而没有发难。 汉天子认为南越王和王太后已经归附汉朝,独有吕嘉作乱,不值得发兵,想派庄参率两千人出使南越。 庄参说:“若为通好谈判而去,几个人就足够了;若为动武而去,两千人也于事无补。”推辞说不可,天子 就不派庄参去了。韩千秋奋然说道:“这么一个小小的南越,又有南越王和王太后做内应,独有丞相吕嘉从 中破坏,我愿意率领二百个勇士,一定要斩杀吕嘉还报朝廷。”于是天子派遣韩千秋等率兵二千人前往南越, 进入南越境内。吕嘉等人于是就反叛了,同他弟弟率兵攻击并杀害了南越王、王太后和汉朝的使者。这时 韩千秋的军队进入南越境内,南越用兵攻击韩千秋等,让人用木匣封装汉朝使者的符节,放置到边塞之上, 好言巧语作了一篇谎言假意谢罪,同时发兵据守要害之处。 元鼎六年冬天,楼船将军率领精锐兵卒,首先攻下了寻陕,然后攻破石门,缴纳了南越的战船和粮草, 乘机向前推进,挫败南越的前锋部队,率数万大军等候伏波将军。南越人平时就听到过伏波将军的大名, 都投降了伏波将军。吕嘉在夜里同几百个部下逃入大海,乘船西去。伏波将军又乘机询问已投降的南越贵 人,才知道吕嘉的去向,派人去追捕他。南越人郎官都稽抓到吕嘉,被封为临蔡候。 14.【答案】D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这是一首赠别记人的佳作,诗人对 朋友的品行、气概、志向等作了评述,为我们刻画出一个昂昂大丈夫形象,眷眷真情溢于言表。A 项,正 确。雕鹗,两种猛禽。以猛禽喻梁生,相似点在于二者皆有高飞之志(梁生“有志飞鸣”等)、勇猛桀骜(梁 生“抗辞请刃”等)。B 项,正确。“击剑拂衣”四字,通过强烈的动作描写,显示了梁生“威武不能屈” 的无比激昂的豪气。C 项,正确。这句诗的大意是:弃官后的梁生每天如当年的魏晋名士一样在酒馆喝酒, 喝得尽兴时就随意摘下帽子露出头顶与人一起大呼小叫。作者用魏晋名士的典故描绘了放浪形骸的典型动 作。同时,“借酒消愁”是人们心情不畅、人生不顺之常态。联系上文可知,梁生是因“犯二帅”“不合龙 额侯”而愤然辞职,故心情有所郁闷是可想而知的。D 项,对象判断错误。后四句是对比,其中前两句是 时人对梁生的评价,后两句是诗人的评价。大意是:当时,一般人见他穷困落魄而纵情于酒,时时高吟狂 歌,都嗤笑他没有长远打算;但我认为他有朝一日一定会再度得志,骑着紫骝马,器宇轩昂,重现其伟丈 夫风采。若四句都理解为“时人”的评论,则“非远图”和“昂藏一丈夫”是互为矛盾的,不合逻辑。 15.【答案】①具有史传文勾勒人物外貌的特点。开篇描写梁生神气如雕鹗的肖像特征。②具有史传文截取 典型事例的特点。诗中叙述了梁生一段任职又弃职的经历,从中可看出他过人的才识及刚直不阿、嫉恶如 仇的个性。③具有史传文作者发表议论的特点。“还是昂藏一丈夫”,是作者发表的议论:“我认为他有朝一 日一定会再度得志,重现其伟丈夫风采”。(每点 2 分,点内指出特点 1 分,分析 1 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的能力,对文本进行跨体裁思考。一般的送别诗往往都是集中笔墨书写依依不 舍的离别之情,而李颀的这首送别诗却独出机杼,主要通过写梁锽的人生遭遇,为人物传神写照,塑造了 一位性格鲜明、骨鲠豪迈的士子形象。(中华书局《唐诗鉴赏大辞典》)分析时,抓住史传文勾勒人物外貌、 截取典型事例、作者发表议论这几个鲜明特点,结合文本即可。附:“虽云四十无禄位”至“击剑拂衣从此 弃”六句,诗人截取了梁锽人生经历中的典型事例。这六句大意是:虽然说年已四十无官无职,但昔日也 曾作过军中的文书;为军中之事曾与两位元帅争得面红耳赤,直言进谏,要求诛杀违纪士兵;因和主帅意 见不和而发生冲突,决然仗剑拂袖而去。(每点 3 分,答出两点即可得 6 分) 16.【答案】(1)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 (2)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3)千古凭高对此 谩嗟荣辱 17.【答案】D 【解析】①区别:轻重不同。二者都指留下痕迹,但“烙印”词义要重,多比喻不易磨灭的痕迹。文段是 讲建筑的,建筑具有难以移动性,且由上句“鲜明”可知,历史上的建筑是打上深深时代特色的。故宜用 “烙印”。 ②区别:对象不同。从修饰主体看,“潜移默化”修饰的主体大多是物或事,而“耳濡目染”修饰的主体大 多是人。此处“它”指建筑类型,故应用“潜移默化”。 ③区别:表达关系不同。主要是“如”与“而”的区别。“如今”承接上文,“而今”转接上文。据语境, 上文说的是西洋楼中有喜剧、悲剧,下文则说西洋楼中现在是静谧与安详。上下文之间有转折意味,故宜 用“而今”。 ④区别:词义和语体不同。“洗礼”比喻经受了重大的考验或锻炼,书面语;“冲洗”指用水冲,使附着的 东西去掉,口语化较浓。上文是“历经岁月”,用“洗礼”可体现人们对建筑物的一种沧桑感,且本文整体 语言严谨,逻辑性强,宜用书面语。综上,选“洗礼”。 1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①利用事理相承原则,“它们象征着西方的物质文明”是对上一句 西方建筑的定性,排除 A、D 两项。②利用前后照应原则和话题一致原则可对“对立”与“接触”两个词 语的位置进行断定。本句后讲述的内容是西方的建筑物与中国历史的联系,阐述的是二者的交融而不是排 斥,故应置“接触”于后,排除 B。选 C。 1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存在两处语病:一是中途易辙,应把“当”字置于句首, 使“当……时候”做“人们发现”的时间状语;二是主客颠倒,“古代中国”与“近代中国社会历史空间” 中,“近代中国社会历史空间”是主动者,应处于“古代中国”的前面。另外 B、D 两项将原句正确之处错 加修改。原句“西式建筑的出现是古代中国与近代中国社会历史空间相比最突出的变化之一”,句子简化后 是“出现是变化之一”,主宾搭配得当。而 B、D 两项将此处修改后的简化句是“建筑是变化之一”,主宾范 畴不一致。综上,选 C。 20.【答案】①快递业也逐渐趋于标准。②主要分为亭、置、邮、传、驿五种③而“驿”是马字旁(每句 2 分,意思对即可。其中,①处分两个计分点,“快递业”作主语,给 1 分,“趋于标准”给 1 分;②处必须 点明“亭、置、邮、传、驿”才能给分;③处也分两个计分点,“驿”作主语,给 1 分,马字旁给 1 分。)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文段中心内容是介绍春秋战国至汉代的快递业的发展。①处 是相反句。由上文春秋战国是纷争的而秦是统一中国的,我们可作出判定,此处应填与“春秋战国快递没 个统一标准”相反的内容。②处是领起句,据下文“亭和置可以按照名词来理解”“邮、传、驿三个词可以 按照动词来理解”可知应填“汉代的快递有五种形式”之类的内容。③处是原因句。根据后文“可见”这 个词可知此处应填能够对“‘驿’与马密不可分”这个论断作出原因分析的句子。 21.【示例】①“众”字为红色底,寓意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众志成城,抗击疫情。 ②“消灭新冠肺炎”图案置于“众”字之下,寓意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战胜疫情。 ③第一图近景有医护人员等群体形象,远景有城镇乡村景象,寓意人人参与防控。 ④第一图飞机、高铁等元素,寓意全国各地包括海外驰援湖北的感人场面。 ⑤第二图以救治场景、逆行支援背影等为背景衬托医务人员,寓意他们不畏艰险、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精 神。(以上五点,学生写出一点得 1 分,写出两点得 2 分,写出三点即可得 5 分。其中第一图群体形象还有 解放军指战员、科研工作者、社区工作者、人民警察、志愿者。学生任意写出一类,在其后加“等”字即 可。题干中已经提到的构图要素,如果同类有多个,亦可遵此。)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及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解析: ①读邮票名——“众志成城抗击疫情”。②按照题干“远近结合”的空间顺序提示观察图画,找出各构图要 素。③分析寓意:除注意邮票名外,还需关注两个——飞机、轮船、货车、高铁等元素作为交通运输工具 和拳头紧握、刚毅决然的医务人员形象的寓意。 22.【考查知识点】写作能力。1.基础等级(1)符合题意;(2)符合文体要求;(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2.发展等级(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内在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2)丰富材料丰富, 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3)有文采用语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4) 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写作指导】本题属于情境化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所给出的话题“守望相助”,把握时代脉搏,贴近学生 核心素养,有现实考察意义。 1.话题的内涵和外延 “守望相助”的内涵可用材料一孟子的话来阐述:为了对付来犯的敌人或意外的灾祸,邻近各村落互相警 戒,互相援助。 “守望相助”的外延可用材料三习近平的话,结合材料二来概括,就是各族群众互助友爱,祖国安定繁荣, 实现中国梦;同时我们还要有宽广的世界眼光,国际社会要有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2.构思的深度和力度 (1)从历史到现实,认识其文化传承中的道德美。“守望相助”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一种传统观念。这 一观念强调互助合作,共同获得安全。从古到今,从历史到现实,从个人到国家,我们一直在传承和弘扬 这一美德。可联系 1998 年抗洪救险,2003 年抗击非典,2008 年汶川地震等。 (2)从物质到精神,认识其思想意识中的精神美。“守望相助”,“相助”的可以是物质,也可以是精神。 习近平就曾指出,“守”就是守好美好的精神家园。对于助人者而言,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这是精神上的 快乐,也是精神上的崇高。对于被帮助者而言,精神上所获得的温暖、感动、激励、信心和力量,远远超 过物质本身。“守望相助”是世界大美,和谐之道。 (3)从单一到多向,认识其表现方式中的传递美。“相”是“互相”,所以“守望相助”具有传递美。可从 邻里,传递到社区,到全城,到国家,到国际。论述时可正反对比。2020 年的新冠肺炎,国内,我们各行 各业通力协作,一省援一市。国际,多国帮助中国,中国向多国回援;而某些国家却划定楚河汉界,以邻 为壑。人与人之间帮助与感恩,国与国之间帮助与感恩,这就是“守望相助”的传递美。它诠释了人类命 运共同体的内涵。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