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启用前 【考试时间:3 月 29 日 9:00—11:30】
昆明市 2021 届“三诊一模”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
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
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
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
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礼”“法”均为人君所设立,都带有制度性。“礼”是用来防止超越道德界
限的,“法”是用来惩治为非作歹、祸乱社会的。《论语·为政》有云:“道之以
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用“政令”和
“刑法”,民虽然可以暂时避免犯罪,但不是自觉地遵守法规,因此对犯罪并无
羞耻心;如果用“道德“和“礼教”,民则有羞耻之心,而且能走上正道。这说
明,用“法”和“礼”在效果上是不同的。“法”具有强制性,是在人们犯错之
后加以惩治的,它的作用易见成效。而“礼”起的是规范作用,它是在教化基础
上形成的,是在人们犯错之前就加以防止,要靠长期养成,所以在道德上带有自
觉意义。
荀子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礼法”这一概念。从一定意义上说,“礼法”这
一概念包括“礼”又包括“法”,这两者是相关的。荀子说:“故非礼,是无法也。
“我们可以解释为,离开了“礼”,“法”是无法合理地建立和起作用的。“礼”
是规范社会存在的一种根本制度,或者说它可以是指导“法”的根本原则。“礼”
与“法”从制度上说虽是两套,但有着互补和从属的相联关系,因此从精神上说
则是一贯的。就这点看,荀子提出“礼法”这一概念对古代中国社会生活的治理,
应是十分有意义的。“礼法合治”应是维系中国古代社会的根本制度。
从中国社会的理想形态看,它应该是一个“礼法合治“的社会。“出礼入法”
应是儒家说明“礼法合治”的重要命题。“出礼”达到危害社会秩序的程度,就
要用“刑法”来制裁,但有的情况下“出礼”并未达到危害社会的程度,就并不
一定要被绳之以“法”。例如,儿子辱骂了父亲,这当然是“违礼”的,可是并
不需要用“刑法“来判罪。“礼”涉及人们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它对规范人们
的生活是不可或缺的,因此,要制定各种“礼”的制度。这正如孔子所说:“安
上治民,莫善于礼。”“礼”是起教化的作用,“法”是对犯法的人起惩治的作用,
因此,圣人既制“五礼”又制“五刑”,以保证社会的安宁。就这点看,“礼”“法”
虽为两套不同功能的制度,但对社会来说都是不可少的。
从当前中国社会的现实看,我们能否通过继承儒家“礼”的精神并吸收和消化西
方“法治”的精粹,建立一套适应当代中国社会“礼法合治”的社会制度呢?我
想,这无论如何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问题。
(摘编自汤一介《儒家的“礼法合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礼”用于防止道德败坏,而“法”则是其进一步的补充,二者都是制度的
产物。
B.“礼”是积极主动的规范,禁恶于未然;而“法”则带有强制性,是惩恶于
已然。
C.做出越“礼”的行为即为“出礼”,可能为“法”所不容 ,需要用“法”来
制裁。
D.“礼”涉及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它对规范人们的生活、教化民众有着重要
的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第一段引用《论语·为政》的话,论证了“礼”与“法”在功用上的区
别。
B.文章第二段基于对荀子观点的认同,阐述“礼”“法”关系,进而提出自己
的论断。
C.文章第三自然段举例阐明“出礼入法“应是儒家说明“礼法合治”的重要命
题。
D.文章论及“礼”“法”“礼法”“礼法合治”等多个概念,条理清晰,层层深
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法”的作用易见成效,而“礼”则难立竿见影,所以从效果上看,“法”
更有优越性。
B.“礼”“法”有从属关系,在精神上是一贯的,可见中国社会是先有“礼”,
再有“法”。
C.“礼法合治”就是既重“礼”也重“法”,二者皆不可偏废,以此来保证社
会的安宁。
D.只有吸收消化西方“法治”的精粹,才能建立一套更适应当代中国的“礼法
合治”制度。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文化脱贫不可忽视。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
重要组成部分,关系乡村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近日,《团结报》记者采访了中
国文化管理协会常务副主席梁鑫华,就乡村文化振兴激发乡村内生动力进行了专
访。
记者: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为何要强调乡村文化振兴?
梁鑫华:乡村文化是优秀的可再生资源,是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乡村文化振兴,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
目标的实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既是乡村振兴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乡村振兴
的思想基础和智慧源泉。
记者: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国乡村文化建设有很大改善,如今,乡村
文化振兴仍面临哪些困境?
梁鑫华:在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的冲击下,农村大量人口流向城市,乡
村社会原有的以“乡土“为基础,以“熟人社会“为核心并由此而形成的各种文
化关系日益消解,乡土社会的血缘性和地缘性逐渐减弱,乡村文化特色逐步丧失,
承载着乡愁记忆的文化地被损毁甚至消失。其次,多年来,国家大力推进乡村公
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乡村社会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但在
具体落实上,政府供给与村民需求存在不对称和脱节的现象,如内容单一,不能
因地制宜,缺乏自身特色和吸引力,很难激起村民的认同共鸣等。最后,改革开
放以来,大规模的农民工在城市务工,学生在城市上学,使得乡村失去了大量宝
贵的人力资源,农村空心化极为严重,不仅使乡村文化振兴缺乏主力军,也给乡
村社会治理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记者:针对乡村文化振兴中存在的困境,您有怎样的建议?
梁鑫华:乡村文化振兴要激发乡村文明现代化发展的内生动力,坚持因地制
宜,不断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从乡村传统文化中充分汲取营养。要以乡村传统文
化的优秀基因为核心,对乡村文化再提升,构建现代乡村文化,增强乡村群众对
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筑牢乡村文化振兴的基石,以达到继承、创新和保
护乡村文化的目的。同时,活用乡村文化资源,推动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也很
重要。依托乡村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和生态文化资源,有效对接现代
消费需求,大力推进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要充分挖掘乡村文化资源特色的潜
在经济价值,推进跨界整合,提升当地农业产品的附加值,创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促进传统农业向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发展。
记者:如何以文化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梁鑫华:以文化扶贫助力脱贫攻坚,要建立文化扶贫的统筹协调机制,形成
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大扶贫格局。加大投入,补齐乡村公共文化服
务设施的短板。改善公共文化供给,寓教于乐,用健康向上的内容和群众喜闻乐
见的形式,占领乡村文化阵地,培育乡村文明的良好风气。积极开展数字文化扶
贫,充分运用互联网、电商等手段促进脱贫。
记者:那么走数字文化扶贫的道路,我们该如何运用新媒体的力量推动乡村
文化振兴呢?
梁鑫华:要运用好新媒体资源,助力村民陶冶情操、开阔视野、提升文化素
养和精神境界。还要通过新媒体将产业链打开,把文化的作用发挥出来。这既是
一种乡村的符号卖点,又是一次产业的进阶升级,将乡村文化从保守、封闭的环
境中解放出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对应的乡村文化市场机制,以市场的效
能整合乡村文化资源,汇集文化力量,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摘编自 2020 年 10 月 11 日《团结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乡村文化振兴是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振兴的思想基础和智
慧源泉,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目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B.乡村振兴战略促进我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目前,政府供给与村
民需求尚不匹配,还不能完全满足乡村社会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C.振兴乡村文化,既需要以乡村文化的优秀基因为核心,筑牢乡村文化振兴基
石,还要活用自身文化资源,推动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创新性发展。
D.为了补齐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短板,需要政府加大投入,改善公共文化
供给寓教于乐,占领乡村文化阵地,培育乡村文明的良好风气。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团结报》记者就乡村文化振兴这一热点话题与梁
鑫华对话,访谈具有时代感。
B.梁鑫华认为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是激发乡村文明发展的内生动力,激发群众
创业创新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C.梁鑫华指出乡村文化振兴面临乡村文化逐步失去特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
健全,人力资源缺乏等困境。
D.梁鑫华倡导新媒体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提出其不光要满足村民的文化需要,
还要打开乡村文化的产业链。
6.在这篇专访中,记者的设问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英】狄更斯
如今,我对世事已有足够了解,因而几乎对任何事物都不再引以为怪了。不
过像我这样小小年纪就如此轻易地遭人遗弃,即使是现在,也不免使我感到有点
儿吃惊。好端端一个极有才华、观察力强、聪明热情、敏感机灵的孩子,突然身
心两伤,可居然没有人出来为他说一句话,我觉得这实在是咄咄怪事。没有一个
人出来为我说一句话,于是在我十岁那年,我就成了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里
的一名小童工了。
货行的房子又破又旧,涨潮时是一片水,退潮时是一片泥。它那些镶有护墙
板的房间,我敢说,经过上百年的尘污烟熏,已经分辨不出是什么颜色了;它的
地板和楼梯都已腐烂;地下室里,成群的灰色大老鼠东奔西窜,吱吱乱叫……我
觉得,想成为一个有学问、有名望的人的希望,已在我胸中破灭了。过去所学的、
所想的、所喜爱的,以及激发我想象力和上进心的一切,都将一天天地离我而去,
永远不再回来了。凡此种种,全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之中,绝非笔墨所能诉说。
经谋得斯通先生的安排,我成为了米考伯一家的房客。米考伯太太是个面目消瘦、
憔悴的女人,一点儿也不年轻了。
眼下米考伯先生的困难,几乎要把我们给压垮了,“米考伯太太说,“到底是
否能渡过这些难关,我不知道。要是米考伯先生的债主们不肯给他宽限时间……”。
是因为我过早地自食其力,米考伯太太弄不清我的年龄呢,还是由于她老把这件
事放在心上,总得找个人谈谈,这一点我一直不太清楚。不过她一开头就对我这
么说了,以后在我跟她相处的所有日子里,她一直就是如此。
可怜的米考伯太太!
我就在这座房子里,跟这家人一起,度过我的空闲时间。我整天都在货行里
干活儿,从期一早晨到星期六晚上,从来没有人给过我任何劝告、建议、鼓励、
安慰、帮助和支持。这一点,就像我渴望上天堂一样,脑子里记得一清二楚!
星期六的晚上是我最高兴的时候——一方面是因为我回家时口袋里有六七
个先令,一路上可以进那些店铺看看,琢磨琢磨这笔钱可以买些什么,这是件很
适意的事;另一方面是那一天回家比平时早——可米考伯太太却往往对我诉说起
最伤心的知心话来。星期天早晨也是如此,当我把头天晚上买来的茶或咖啡,放
进刮脸用的小杯子里冲水搅动一番,然后坐下来吃早饭时,米考伯太太又会对我
诉说起来。有一次,这种星期六晚上的谈话刚开始,米考伯先生就泣不成声,可
是到了快结束时,他竟又唱起“杰克爱的是他可爱的南“来。我曾见过他回家吃
晚饭时,泪如泉涌,口口声声说,现在除了进监狱,再也没有别的路了。可是到
了上床睡觉时,他又计算起来,有朝一日,时来运转(这是他的一句口头禅),
给房子装上凸肚窗得花多少钱。米考伯太太跟她丈夫完全一样。
我想,由于我们各自的处境,所以我跟这对夫妇之间就产生了一种奇特而平
等的友谊,虽然我们之间年龄差别大得可笑。
“科波菲尔少爷,”米考伯太太说,“我不拿你当外人,所以不瞒你说,米考
伯先生的困难已经到了最危急的关头了。除了一块荷兰干酪的皮儿外,“米考伯
太太说,“食物间里真是连一点儿渣子都没有了。”
“哎呀!”我很关切地说。
我口袋里一个星期的工资还剩有两三先令,我赶紧掏了出来,真心实意地要
求米考伯太太收下,就算是我借给她的。可是她吻了吻我,定要我把钱放回口袋,
并说,这样的事她想也不能想。
我请她说出要我帮什么忙。
“我已经亲自拿出去一些银餐具了,”米考伯太太说,“悄悄拿了六只茶匙、
两只盐匙和一对糖匙,分几次亲自送去当铺当了钱。米考伯容易动感情,他是决
不肯去处理这些东西的。而我,已经去过很多次,所以,科波菲尔少爷,要是我
可以请你……
此后,几乎每天早上,在我上货行以前,都要出去干一次同样的事。
最后,米考伯先生的困难终于到了危急关头,一天清晨,他被捕了,被关进
塞德克的高等法院监狱。
我搬到了另外租的一个小房间里。这个新寓所就在监狱大墙外不远的地方,
我为此感到很满意。在新住所的这段时间里,我依旧一直在货行里干着普通的活
儿,心里仍和开始时一样,感到不应该这样落魄,受这样的屈辱。我通常在 6
点钟起床,在去监狱探视前的这段时间,我就在街上溜达。我最喜欢溜达的地方
是伦敦桥。我习惯坐在石桥的某个凹处,看过往的人们,或者趴在桥栏上,看太
阳照在水面泛出万点金光,照到伦敦大火纪念塔顶上的金色火焰上。我不知道,
当年,一个个从我面前走过的人里,有多少人已经不在了!现在,每当回忆起少
年时代那一点点挨过来的痛苦岁月,我好像看到一个在我面前走着,让我同情的
天真的孩子,他凭着那些奇特的经历和悲惨的事件,创造出了自己的世界。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第二段从成为童工的大卫的角度,描写货行的地板、楼梯、地下室里的
大老鼠,衬托他当时的心境。
B.小说中两处划线的语句都运用了内心独白的手法来塑造人物,表现了大卫内
心的孤独困苦和颓丧绝望。
C.小说情节有缓急之妙,短时之事可用较长篇幅叙述,长久之事可一笔带过,
文中典当的情节便体现这一特色。
D.从米考伯太太的言语中能看出他们一家挣扎在被追债、当家产的困境中,但
他们并未丧失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8.请概括米考伯先生的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文中是如何刻画的。(6 分)
9.小说中有两个“我”,一个是成年后的大卫,一个是童年时的大卫,请从叙述
视角的角度说说这样写的好处。(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曹璘,字廷晖,襄阳人。成化十四年进士。授行人。久之,选授御史..。孝宗
嗣位,疏言:“梓宫发引陛下宜衰绖..杖履送至大明门外拜哭而别率宫中行三年丧
贵妃万氏有罪宜告于先帝削其谥迁葬他所”帝纳其奏,而戒勿言贵妃事。顷之,
请进用王恕等诸大臣,复先朝言事于大节等诸臣官,放遣宫中怨女,罢撤监督京
营及镇守四方太监。又言:“梁芳以袁辂献地建寺,请令袭广平侯爵。以数亩地
得侯,勋臣谁不解体,宜亟为革罢。”疏奏,帝颇采焉。弘治元年七月上言:“近
日星陨地震,金木二星昼现,雷击禁门,皇陵雨雹,南京内园灾,狂夫叫阍.,景
宁白气飞腾,而陛下不深求致咎之由,以尽弭灾之实。臣昨冬曾请陛下墨衰视政,
今每遘节序,辄渐御黄衮,从官朱绯。三年之间,为日有几,宜但御浅服。且陛
下方谅阴,少监郭镛乃请选妃嫔。虽拒勿纳,镛犹任用,何以解臣民疑。祖宗严
宫之禁,今此曹干进纷纭,当论罪。朝廷特设书堂,令翰林官教习内使,本非高
皇帝制。词臣多夤缘以干进,而内官亦且假儒术以文奸,宜速罢之。经筵..虽御,
徒为具文。方举辄休,暂行遽罢,所谓'一暴之,十日寒之'者。愿日御讲殿与儒
臣论议国事,以消天变。诸边有警,辄命京军北征,此辈骄惰久,不足用。乞自
今勿遣,而以出师之费赏边军。”帝得疏,不喜,降旨谯让。已,出按广东,访
陈献章于新会,服其言论,遂引疾归。居山中读书,三十年不入城市。
(节选自《明史· 曹璘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梓宫发引陛下/宜衰绖杖履送至大明门外/拜哭而别/率宫中行三年丧/贵妃
万氏有罪/宣告于先帝/削其谥/迁葬他所/
B.梓宫发引陛下/宜衰绖杖履送至大明门外/拜哭而别率宫中/行三年丧/贵妃
万氏有罪/宜告于先帝/削其谥/迁葬他所/
C.梓宫发引/陛下宜衰绖杖履送至大明门外/拜哭而别/率宫中行三年丧/贵妃
万氏有罪/宜告于先帝/削其谥/迁葬他所/
D.梓宫发引/陛下宜衰绖杖履送至大明门外/拜哭而别率宫中/行三年丧/贵妃
万氏有罪宜告于先帝/削其谥/迁葬他所/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御史,官职名称。春秋战国时期列国设有御史,为国君亲近之职,掌文书及
记事。
B.衰绖,古代丧服。古人丧服围在头上和缠在腰间的麻绳为“衰”,胸前的麻
布名“绖”。
C.阍,指守门人或宫门,本文中与王勃《滕王阁序》中“怀帝阍而不见“的“阍
“同义。
D.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元以后沿袭,明代特别
重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曹璘守正不阿,敢于直谏。他多次进言,纵论国家大事。指出皇帝在官员任
免、学经习礼等方面的失当之处。
B.曹璘心忧国事,急于救灾。弘治元年天灾不断,出现各种异象。他请求陛下
深究导致灾祸的原因,以消天灾。
C.曹璘重视礼法,遵循旧制。他认为君臣在为先皇服丧期间应严守服饰礼仪,
反对翰林官教导训练内使的做法。
D.曹璘中途折节,弃官归隐。他到广东任职,在新会结识陈献章,信服他的言
论,于是归隐,常年在山中读书。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以数亩地得侯,勋臣谁不解体,宜亟为革罢。
(2)诸边有警,辄命京军北征,此辈骄惰久,不足用。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①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注】①“旄(máo)头“是二十八宿中的昴星,古人认为它主胡人兴衰。
14.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开篇两句连用“轮台城”一词,造成连贯的语势,烘托出围绕此城的战时气
氛。
B.三至六句写敌军大举进犯且来势迅疾,渲染出两军对垒、剑拔弩张的紧张局
势。
C.本诗末四句之前皆两句转韵,节奏短促;末四句一韵而下,传递出奏捷的轻
快。
D.本诗既表达送别时对友人的担忧与不舍,也表达出英勇报国、建功立业的豪
情。
15.“四边伐鼓雪海涌……沙口石冻马蹄脱”六句内涵丰富,请简要赏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苏轼的《赤壁赋》中“ , ”两句巧妙设喻,与
曹操《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
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 , ”两句,
将早春与暮春景色作比,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
(3)韩愈在《师说》中揭示了世人对待从师问题的常见误区:对其子
“ ”对自身“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中国每年平均会有大约 2600 万吨旧衣服被丢弃,平均每人每年会扔掉 3~5
件。其中超过 90%的旧衣物都进了填埋场,或者干脆被直接烧掉了。 ,除
了经济高速发展之外,造成这种局面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流行的快时尚导致的。
快时尚品牌每个月甚至每个星期都 ,鼓励年轻人赶时髦,用服装来 自
己的个性。但这也就意味着一件衣服穿不了几次就过时了,从材料角度看,( ),
成了严重的浪费。从生产过程看,一件衣服从棉花到成衣,中间经过几十甚至上
百道工序,耗费几个月的时间,跨越十几个城市或国家才能到达消费者的手上,
整个过程的碳排放量也很惊人。纺织业还是用水大户,2017 年该行业一共消耗
了 790 亿立方米的水,可以装满 3200 万个标准游泳池。因此,只有建立有序的、
流向 的废旧纺织品回收资源化利用模式,增加旧衣物的高值化利用比例,
才能减少资源浪费,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追根究底 革故鼎新 突显 明白
B.追根究底 推陈出新 彰显 清晰
C.追本溯源 推陈出新 彰显 清晰
D.追本溯源 革故鼎新 突显 清晰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造成这种局面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快时尚的流行
B.导致这种局面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流行的快时尚造成的
C.造成这种局面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流行的快时尚
D.造成这种局面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快时尚的流行导致的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相当于用一种现在的一次性材料变成了过去的耐用材料
B.相当于是一种过去的耐用材料替代了现在的一次性材料
C.相当于一种过去的耐用材料被现在的一次性材料替代了
D.相当于把一种过去的耐用材料变成了现在的一次性材料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6 分)
历届冬奥会举办地均集中在北半球中高纬度,主要是因为冬奥会的选址对地
理环境要求。除了对地理环境的要求之外,一个城市有没有申办冬奥会的权力,
① :一是 2 月份平均气温是否低于 0℃;二是 2 月份降雪量是否大于 30
厘米。如果申办城市两项气象指标中有一项可能性低于 75%, ② 。冬奥
会所有比赛项目中,冰上项目约占 30%,上项目约占 70%。相比于冰上项目,雪
上项目在室外, ③ ,比如大雾、大风等因素会影响运动员和裁判员的视
线,雪量则决定赛事能否进行。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
不超过 70 个字。(5 分)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
护法》将于 2021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长江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流域法,包括总
则、规划与管控、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修复、绿色发展、保障与监
督、法律责任和附则等 9 章,共 96 条。长江保护法针对长江水资源没有得到合
理配置、统一调度和高效利用,饮水水源受到污染,生产性捕捞突出,长江流域
渔业资源骤减,各类渔业资源濒临灭绝等突出问题,采取特别的制度措施,为推
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筑牢绿色发展根基,该法案的实施
标志着长江大保护进入依法保护的新阶段。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2020 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于今年 2 月正式揭晓,谢军、张定宇、万佐成夫
妇、张桂梅、叶嘉莹等获奖。谢军团队攻艰克难,用“北斗”照亮了中国人的梦;
张定宇身患渐冻症,隐瞒病情,全力抗疫;万佐成、熊庚香夫妇的“爱心厨房”,
用小小的炉火温暖了万千病友……他们在感动中国的同时,成为了新时代的偶像。
中央团校教授吴庆评价,“新时代青年的偶像观呈现出价值多样和内涵提升
的双重趋势”,“价值多样”是指当前青年的崇拜对象已不集中在少数几个类型的
人物身上,他们甚至崇拜自己这颗“夜空中最亮的星”。那么我们需要怎样的时
代偶像?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怎样对待偶像呢?
请你写一篇主题发言稿,在进入大学后的第一次班会上,就“时代偶像”与
同学们分享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昆明市 2021 届“三诊一模”高三复习教学质量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1.(3 分)A(“法”则是其进一步的补充”和“制度的产物”曲解原文)
2.(3 分) C(举例阐明的是“出礼”并不一定要被绳之以“法”)
3.(3 分)C(A 项“法”更有优越性”错误,前文提到“如果用‘道德’和‘礼教’
民则有羞耻之心,而且能走上正道”,可见‘法’与‘礼’谁更优越不能一概
而论;B 项“中国社会是先有‘礼’,再有‘法’”于文无据,“从属”关系也
并不等同于先后关系; D 项依据原文,“吸收和消化西方‘法治’的精粹”与
“建立一套更适应当代中国的‘礼法合治’ 制度”之间的关系尚待研究,并
无定论)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4.(3 分)D(曲解原文,“为了补齐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短板”与“需要改善
公共文化供给”关系错误)
5.(3 分)B(以偏概全,不光是乡村文化振兴要激发乡村文明现代化发展的内生动
力的建议,还有活用乡村文化资源等建议)
6.(6 分)①设问围绕中心,重点突出。整个专访设问均围绕乡村文化振兴激发乡
村内生动力展开,不蔓不枝。②设问层次清晰,由浅入深。从乡村文化振兴的
必要性到面临的困境、建议以及对脱贫攻坚的影响等,层层深入。③借用对方
回答,引出问题。借助梁鑫华的回答,由“数字化扶贫”引出“如何运用新媒
体的力量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问题。 (每点 2 分,二点 6 分,意思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3 分) B(“颓丧绝望”在第二处划线句中没有体现)
8. (6 分)形象:感性、滑稽、盲目乐观。
手法:①兼用语言、神态、动作描写几种手法(或“用特征鲜明的细节凸显人
物的个性”);
②侧面描写,通过米考伯太太“容易动感情”的侧面评价写出了人物的感性;
③运用对比,从“泣不成声”到唱起歌来等内容,突显其滑稽、盲目乐观。
(形象 2 分,手法每点 2 分,答对两点即得 4 分)
9.(6 分)①两种视角都是第一人称叙述视角, 使故事真实可信,易于表现主人
公心理世界;
②两种视角相重叠,让读者既了解到成年后大卫的成熟与智慧,又能够感知童
年大卫的形象,使人物形象更为立体;
③从童年的“我”到成年的“我”,在发展变化中展示其心灵的成长轨迹,表
现小说主题。
(每点 2 分,答对三点即可满分。 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10.(3 分)C
11. (3 分) B(古人丧服胸前的麻布名“衰”,围在头上和缠在腰间的麻绳为“绖”)
12. (3 分) D(“按”的意思为“巡视”而非“任职”,与原文不符)
13. (1) (5 分)用数亩地得到侯位,有功绩的大臣谁不离心离德,应尽快革除罢
免。(“解体”“革罢”,各 1 分,译出大意 3 分)
(2) (5 分)各边地有紧急情况,就命令京城军队北伐,这些军兵骄横懒惰很久
了,不值得任用。( “警”“足”,各 1 分,译出大意 3 分)
【参考译文】
曹璘,字廷晖,襄阳人。成化十四年中进士。授官行人。一段时间后,选拔
授官御史。孝宗继位,上疏说:“先皇帝灵柩发丧, 陛下应该穿丧服,拄孝杖,
穿麻鞋送至大明门外,跪拜痛哭而别,带领宫中实行三年丧礼。万贵妃有罪,应
该祭告先帝,废除她的谥号,迁葬到其他地方。”皇帝采纳他的奏请,但是告诚
他不要议论贵妃的事。不久,请求提拔重用王恕等诸位大臣恢复先朝在国家大义
上指论时事的那些大臣的官职,放出禁宫适龄女子,罢免撤销监督京营及镇守四
方的太监。又上奏说:“梁芳因为袁辂献地建寺,便请求让他继承广平侯爵位。
用数亩地得到封位,有功绩的大臣谁不离心离德,应尽快革除罢免。”上奏后,
皇帝非常同意他的意见。弘治元年七月上奏说:“近些天来,星辰陨落大地震动,
金木二星白天出现,雷击宫门,皇陵下冰雹,南京内园发生火灾,狂悖之人在宫
门叫嚣,景宁宫白气飞腾,而陛下不去深入研究导致灾祸的原因,采取消除灾祸
的有效方法。臣去年冬季曾经恳请陛下穿黑色丧服临朝听政,可是现在每逢节日,
就逐渐穿黄色礼服,从官穿大红袍。三年之内,时间不长,应该只着素色服饰。
况且陛下正当服丧,少监郭镛却请求选妃嫔。虽然陛下拒绝没有纳娶,但郭镛仍
然被信任重用,这怎么能消除臣民的疑虑。祖宗加强对宦官的限制,现在这些宦
官纷纷谋求官位,应当定罪。朝廷特设书堂,让翰林官教导训练内使,本来不是
高皇帝的制度。文学侍从之臣,大多借机谋求官位,而内官也假借儒家学说以文
辞干预朝政,应当迅速罢去。陛下虽听了讲经论道,只不过是徒有形式。才开始
就停止,刚开始就马上丢弃,这就是‘一日暴晒,十日寒冷’的道理。希望皇上
每天到讲殿同儒臣们讨论国家大事,来消除天灾。各边地有紧急情况,就命令京
军北伐这些军兵骄横懒惰很久了,不值得用。请求从现在开始不派遣,而用出师
的费用犒赏边军。”皇帝拿到奏疏,不高兴,降旨斥责。后来,曹璘出巡广东,
到新会访问陈献章,佩服他的言论,于是借口有病归隐。居住在山中读书,三十
年不入城市。
(二)古代诗歌陶读(不题共 2 小题,9 分)
14.(3 分) D (“担忧不舍”错误)
15. (6 分) ①“雪海涌”“阴山动”极力渲染军队的声威,写出了将士们的昂扬
斗志。
②“兵气连云屯”“白骨缠草根”写出了战局的紧迫和战争的惨烈。
③“风急”“雪阔”“石冻”等描写出边塞自然环境的恶劣,烘托战争的残酷。
(每点 2 分,三点 6 分,意思对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 (6 分) (1)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2)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3)择师而教之 则耻师焉 (每句 1 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 (3 分) B (追本溯源:追溯事物发生的源头;追根究底:追问事情的原因。
推陈出新:新谷登场时,推去仓中陈米,换储新米。借指除去老回的,创造出
新的事物或方法;革故鼎新:清除回的,建立新的,多指改朝换代或重大变革。
彰显:鲜明地显示;突显:突出地显现。清晰:清楚明晰;明白:了解,懂得)
18. (3 分)A(“原因是……导致的”句式杂糅;“原因是……快时尚”搭配不当)
19. (3 分)D(“快时尚的流行”把“耐用材料”变成“一次性材料”,过去和现
在使用的材料没有变化)
20.(6 分)①还取决于两个气象指标 ②则没有申办权 ③更易受气象条件的影
响
21. (5 分)《中华 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将于 2021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是我
国第一部流域法,内容共 9 章 96 条。它的施行标志着长江大保护进入依法保
护的新阶段。
四、写作(60 分)
22. 作文(60 分)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
范围,选择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
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关系 ③观点具有启发性
2.丰富:④材料丰富 ⑤论据充足 ⑥形象丰满 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 ⑨句式灵活 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11)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12)见解新颖 (13)材料新鲜 (14)构思新巧 (15)推理想象
有独到之处 (16)有个性特征
(三)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格式不
完备,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四)属于套作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
级”不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