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杨浦区2021届高三语文二模试卷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上海市杨浦区2021届高三语文二模试卷

ID:679066

大小:36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1-04-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杨浦区 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三年级模拟质量调研 语文学科试卷 (答案做在答题卡上) (满分 150 分,时间 150 分钟) 2021 年 4 月 一 积累应用 (10 分) 1. 按要求填空。(5 分) (1)落花水香茅舍晚, 。(马致远《寿阳曲· 》) (2)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处也。(《七则》) (3)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表明对万钟与礼义取舍态度的句子是 , 。 2. 按要求选择。(5 分) (1)下面关于“三星堆”的报道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最近,关于“三星堆新发现”的讨论不绝如缕....,已经处于霸屏状态。从黄金面具 残片、龙形器到牙雕、玉琮,这些栩栩如生....的出土宝藏成了当红流量,人们关注“三 星堆”不是附庸风雅....,而是源自对中华文明历史故事的好奇,如外形似火锅的“陶三 足炊器”,让人不禁遥想三千年前古蜀人尝鼎一脔....的惬意生活。 A. 不绝如缕 B. 栩栩如生 C. 附庸风雅 D. 尝鼎一脔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一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 分) 陕北民间的剪纸,千百年来都只是无数农村妇女的普通手艺,她们从不把剪纸看成传 递情感世界的手段, , 。 , ,通过对剪纸意义的 重新认知,它就成为了一门艺术。 2 ① 这又反过来推动了民间剪纸艺人对自己精神世界的自觉表达 ② 而这些始终只潜藏在剪纸行为的背后,没有人去深入探究 ③ 但从事民间艺术研究的学者从剪纸作品中发掘出精神元素 ④ 当然她们会无意识地通过剪纸的线条与造型流露喜怒哀乐 A. ③②④① B. ③①②④ C. ②④①③ D. ④②③① 二 阅读 (70 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第 3—7 题。(16 分) 巨大的文体空间 南帆 ○1 我始终觉得,散文不存在一套严密的文体规则。“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 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我曾 经多次援引苏轼的这段话形容散文的奇异特征。上善若水....。水既可以汪洋恣肆,惊涛拍岸, 也可以细致入微,润物无声。许多时候,文体规则与创造性之间构成反比关系,规则愈简 单,创造力赢得的空间愈大。文体的藩篱最大限度地减少之后,个人的心智才开始向纵深 驰骋。 ○2 那么,散文有边界吗?如何确认它的文体边界? ○3 首先,散文与韵文不同,散文对于押韵、节奏、音调没有追求,它不负责为听觉制 造快感。这是散文与诗的重要分野。当然,散文与诗的分野存有更为内在的涵义。诗句的 凝练、跳跃意味了特殊的美学跨度。诗句修辞通常掠过日常的世俗细节而穿行于高贵的象 征系统。诗人对于春花的咏叹一般不愿意持续地延伸到泥土里的根茎、气味不雅的肥料或 者猥琐地拱来拱去的蚯蚓。相形之下,散文保存了浓郁的烟火气息。散文可以放低姿态, 3 直面坚硬的现实,从容不迫地叙述琐杂的见闻,甚至不惮于家长里短,絮絮叨叨。由于固 有的美学跨度,诗无法眷顾各种过于卑微的生活碎片,或者对于多种异质的意象——例如 城市景观、工业文明——束手无策;相形之下,富于弹性的散文可以轻而易举地发现和抵 近对象,调节出各种适合的视角。 ○4 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散文与小说的亲缘关系十分密切。阅读近时某些散文的片 断,人们几乎无法依据叙述话语的形态——例如,叙述的节奏、细节的再现——清晰地分 辨散文与小说。许多人看来,区分散文与小说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虚构”:散文如实记叙, 小说乐于虚构。在我看来,文学史并未举行仪式,隆重地将虚构的特权赋予小说,并且禁 止其他文体——例如散文——擅自染指。小说的许诺是,利用虚构有效地克服世俗生活的 平淡乏味。庸常的日子如此沉闷,只有虚构才能召唤想象的幽灵,逼迫日常生活转入戏剧 性与传奇性的轨道。显然,戏剧性与传奇性的形成很大程度上诉诸巨大的悬念,悬念是情 节的跌宕赢得的内心呼应。众多读者心甘情愿地为之耗费精力和时间。某大侠正要挥剑上 前,忽听林中一支响箭破空而至,后事如何?没有人可以在这种心痒难熬的时刻抽身而退。 悬念牢牢地缚住了人们的心智,驱使他们沿着情节的轨道踉踉跄跄地狂奔不已。这即是虚 构的效果。 ○5 然而,散文气定神闲,不为所动,一副看穿世情的安详;散文之所以不屑于虚构, 恰是因为洞悉平淡内部隐含的趣味。换言之,散文有信心以如实的记叙抗衡乃至战胜虚构 造就的悬念,依赖的是内心的情意和各种奇思妙想。 ○6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散文崇尚着“文以载道”的思想,那么,在各种观念空前活跃 的今天,又如何区别散文与科学论文的思想表述呢? ○7 在我看来,科学论文表述的思想注重具有普遍意义的命题。从酸碱中和定理、重力 加速度、水会在零度之下的气温之中结冰到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远古曾经存在母系社会、 地理大发现带来了商贸的繁荣,科学论文表述诸如此类的思想是为了争取共识。作者引经 据典或者依靠图表、计算以及实验室的数据,是为了抵达一个共同认可的思想高地;结论 的说服力来自严格的表述程序:表述的每一个步骤都必须吻合公众遵循的逻辑。 ○8 相对地说,散文表述的思想显示出强烈的个性。许多时候,重要的不是公众对于这 些思想的认同程度,而是这些思想的独特程度。例如,散文没有兴趣通知人们生命有限, 长生不老的企盼是违背科学观点的妄念;散文要说的是:“ ”。这些富于 个性的思想,大部分无法转换为所谓“天下之公器”的学术,而是其中注入的强烈的作家 气质。这即是散文与科学论文的距离。 ○9 散文仿佛是低调的,居于文学的边缘,面目模糊,疆域不定。散文慷慨地接纳了众 多文体放弃的素材,拾遗补阙,神情轻松地敲一敲边鼓,或者充当断后的收容队。另一方 面,由于散文的无拘无束,因而可以自由穿行于各个历史角落,察觉各种隐密的动向和不 为人知的萌芽。这是散文充当文化先锋的时刻。从断后的收容到文化先锋,散文可能赢得 4 巨大的空间——当然,也可能在巨大的空间之中迷途不返。 (有删改) 3. 第①段的“上善若水”在文中的意思是 。(2 分) 4. 在第⑧段横线上填入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B.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C.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D. 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5. 下列表述与作者观点一致的一项是( )。(3 分) A. 散文眷顾卑微的生活碎片,因此缺少美学跨度。 B. 散文拒绝虚构,以纪实吸引读者投入精力阅读。 C. 散文表达作家个人化思想,不能转为公共学术。 D. 散文边界模糊,可与其他文体比较后确认特征。 6. 作为一篇学术文章,本文的语言别具特色,请以第⑨段为例加以分析。(4 分) 7. 作者一边认为“文体规则与创造性之间构成反比关系”,一边又在界定散文的边界,这 是否矛盾?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5 分) (二) 阅读下文,完成第 8—11 题。(15 分) 芭蕾 贾志红 ○1 母亲和我一起泡脚是整个冬天最暖和的时候。记不清是哪一次了,母亲给我擦完脚, 让我绷直脚尖、脚背,然后她说,高脚背、深脚弓、大拇趾二拇趾和中趾一样长,红儿长 了一双跳芭蕾的脚呢。说完,她抬起自己的腿,也绷直脚尖、脚背给我看,有些得意地说, 你看,咱俩一样。 ○2 长了一双跳芭蕾的脚,此后这句话几乎出现在每个泡脚的夜晚。那会儿,我们借住 在农村的小院子已经有些时日了,总以为住不了多久,或许政策一变,下放农村的母亲很 5 快就能返回城市了呢。 ○3 我的父亲,一个年轻的地质队员,他从武汉的地质院校毕业以后分配到豫西,背着 铺盖卷,也背着家族里一位长辈送的黑管,踏入了豫西的山山岭岭,带着罗盘和地质锤常 年行走在崇山峻岭中。父亲有时会在我们的小屋里吹奏他的黑管,那是母亲的快乐时光, 她跟着节拍哼唱,在这旋律中忘记了被雪覆盖的麦田,忘记了去井台上挑水要走过一条结 了冰的小路,也忘记了小屋角落里的粮缸中其实已经没有多少米、面了。这个时候,她被 父亲的音乐还原成了一个孩子,比我稍大一些,像我的小姐姐。我知道...她在想些什么,她 边哼唱边悄悄地绷直了脚尖和脚背,黑管吹奏出的旋律令她最大限度地想起了自己拥有一 双适合跳芭蕾的脚。 ○4 成年之后,我也在地质系统工作,走在父辈们勘探过的山山岭岭中,宛如逆着时间 走进往昔。有一次在溪流之畔,我想起父亲和他的黑管,想象着他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吹那 支黑管。他鼓起腮帮,将高音区的嘹亮明朗送给掠过头顶的云朵,又凝神静气在中音区找 寻最恰当的音符以便飞翔的鸟雀能够听懂,而低音区的沉浑柔美是要留给溪水的,溪水叮 叮咚咚,参与了他的吹奏。我极尽所能地想象那支黑管在这山岭间、溪流畔所发出的声音 与我听到过的山村小屋的旋律有何不同,却终究因为我对音乐的迟钝而始终没能想明白。 青春的我站在大山深处,重重叠叠的山压迫着我、阻碍着我的视线,而陪伴过父亲的云朵、 飞鸟和溪水在旋律中轻盈舞蹈,这旋律不是任何乐器带来的,它们属于自然和生命本身。 它们接纳过一个吹奏黑管的青年,它们让那个青年以为自己的吹奏创造了这一切。 ○5 那个时候回忆黑管是一件令我痛苦的事情,因为吹奏黑管的人已经离我远去了。他 的生命终止在中年的路上。后来,我渐渐忘记了那支黑管,就像忘记了许许多多曾经做过 的梦。 ○6 许多年之后,我也走在中年的路上。有一年我到新西兰看望儿子,那是 11 月,南半 球的春天,到处花团锦簇。儿子与朋友们在客厅里聊天,我听着他们的谈话。令我走神儿 的是海伦的话,她说她要去上芭蕾舞课。我听到这句话时,像多年以前我的母亲听父亲吹 奏黑管时一样也悄悄地绷直了我的脚背和脚尖,仿佛有黑管的乐声从遥远的地方传来,触 碰了一个梦想。 ○7 我小心翼翼地问年轻的姑娘:海伦,我,可以跟着你一起去学跳芭蕾舞吗?姑娘扭 头看着我,几乎不假思索地说,当然可以,学习班里有好几个中年妇女呢。 ○8 舞蹈老师是一位中年人,她来自俄罗斯。老师站在前排做着动作示范,学员跟着她 学做一些基本动作。先是站好脚位:双脚完全外开,两脚跟相接形成一横线。然后摆好手 位:手臂与手成椭圆形,放在身体的前面,手的中指相对,保留一拳的距离。然后,我们 在老师的口令声中继续做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动作。当第四个动作定格时,它已经是 舞姿了。这个最初级的舞姿令我激动,仿佛遥不可及的芭蕾已经不再遥远,我触摸到了它 高贵的身体。 6 ○9 我就这样站了好一会儿,沉迷其中。老师提醒要紧绷身体的每一块肌肉,但是要看 起来毫不费力。舞蹈的动作令我想起多年以前母亲在豫西小村庄去井台上挑水的情景。我 一直觉得母亲扛着扁担走在村道上的样子像是跳舞,她是那么轻盈。她挑不动满桶的水, 就半桶半桶地挑,多往返几回,这样,她就能保持轻盈,保持舞蹈一样的姿势。我想,母 亲是迷恋舞蹈的,她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拥有一双适合跳芭蕾的脚。只是我不知道....母亲的那 种轻盈,是真实的还是仅仅是我以为的。 ○10 老师的身材肥胖却柔软得令人惊讶,舞姿曼妙,一招一式都令人想象她往昔在舞台 上的风华。大概是为了更好地示范脚部的动作和用力吧,她裸着脚,我便看见了一双芭蕾 舞演员的脚,没有足尖鞋装饰的脚。我看到了高脚背、深脚弓、大拇趾二拇趾和中趾一样 长。我也看到了伤痕。那实在是一双丑陋的脚,骨节粗大,脚趾发黑,双脚的前三个脚趾 几乎没有趾甲。她曾经是俄罗斯芭蕾舞团的优秀演员,芭蕾舞中不停的半脚尖和全脚尖的 起落变换让老师的脚趾变形。如今她的腰身也变形了。她离开舞台很久了,不过,她从没 有离开过芭蕾。 ○11 几个月以后,我在北京观看了俄罗斯芭蕾舞团演出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是我的 朋友老狄请我看的,他是一个芭蕾舞迷。那其实不是一个好时候,老狄的家庭正陷入一场 民事诉讼中,开庭在即,结果不好的话,他可能会居无定所。 ○12 那天坐在剧院,他绝口不提家里的诉讼之事,就像那些烦心的事情从来就没有发生 过,只有耳畔的旋律,演奏着永恒之美。 ○13 舞台上的仙子们翩翩起舞,旋转、跳跃、伸展,光束下的王子和姑娘带领我们进入 一个玩具和舞蹈的盛宴。 ○14 我想起了并不久远的新西兰之行,想起了舞蹈老师说过的话:要紧绷身体的每一块 肌肉,但是要看起来毫不费力。 ○15 这就是芭蕾。 ○16 也是人生。 (有删改) 8. 对母亲的舞蹈,第③段中作者说“我知道”而第⑨段又说“我不知道”,请对此加以分 析。(3 分) 9. 作者为什么花费许多笔墨抒写父亲在溪边吹奏黑管,请对此加以分析。(4 分) 10. 分析“芭蕾舞老师”这一人物在文中的作用。(4 分) 11. 文章的结尾说:“这就是芭蕾。也是人生。”而另一个版本是:“这就是芭蕾。或许这也 7 是人生。”你认为哪一个版本更好?请对此加以分析。(4 分)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 12—14 题。(8 分) 松滋渡①望峡中 (唐)刘禹锡 渡头轻雨洒寒梅,云际溶溶雪水来。 梦渚草长迷楚望,夷陵②土黑有秦灰。 巴人泪应猿声落,蜀客船从鸟道③回。 十二碧峰④何处所,永安宫⑤外是荒台⑥。 注:①松滋渡:在今湖北松滋县西北,距下牢关三峡尽处不远。②夷陵:楚国先王陵墓,在今湖北境 内,秦军曾焚烧夷陵。③鸟道:指三峡曲折水道。④十二碧峰:指重庆、湖北交界的巫山十二峰,其中巫 山神女的传说最为著名。⑤永安宫:三国时刘备所建,在今重庆奉节。⑥荒台:传说中神女的阳台。 12. 依据题材,本诗不能归入下列类别的一项是( )。(1 分) A. 写景诗 B. 怀古诗 C. 羁旅诗 D. 游仙诗 13.下列对本诗首联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轻雨”与“寒梅”点明季节,使全诗笼罩在凄迷氛围中。 B. “溶溶雪水”喻指轻雨越下越大,加重了全诗的迷离之感。 C. “渡头”与“云际”表明作者移步换景,由渡口登上高峡。 D. “洒”字描绘出寒梅花瓣如雨飘下的情景,增强凄美之感。 14. 清代文学家方东树认为本诗“起句松滋渡,以下七句,有‘望’字意,一直说去,大 气直喷”。请对本诗的这一特点加以分析。(5 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5—20 题。(20 分) (甲) 张南垣传(节选) 8 (清)黄宗羲 ○1 古今之事,后起之胜与前者多矣。故烹饪起于热石,玉辂基于椎轮。即如画家有人 物有山水,汉唐以来,圣主名臣之像皆以绘画,其后稍稍通之而为塑土。元刘元欲造岳庙 侍臣像,心计久之,未措手也,适阅秘书图画,见唐魏征像,矍然曰:“得之矣!非若此莫 称为相臣者。”遽走庙中为之,即日成。以此知雕塑之出于画也。然画师之名者不胜.载,而 塑土之名者一二耳。至于山水,能、妙、神、逸,笔墨之外,无所用长,未有如人物之变 而为塑者,则自近日张涟始。 ○2 张涟,号南垣,秀水人。学画于云间之某,尽得其笔法。久之而悟曰:“画之皱涩向 背,独不可通之为叠石乎!画之起伏波折,独不可通之堆土乎!今之为假山者,聚危石, 架洞壑,带以飞梁,矗以高峰,据盆盎之智以笼岳渎使入之者如鼠穴蚁垤气象蹙促此皆不 通于画之故也。且人之好山水者,其会心正不在远。”于是为平冈小坂、陵阜陂陁,然后错 之石,缭以短垣,翳.以密篠,若是乎奇峰绝嶂,累累乎墙外,而人或见之也。其石脉之所 奔注,伏而起,突而怒,犬牙错互,决林莽、犯轩楹而不去,若似乎处大山之麓,截溪断 谷,私.此数石者为吾有也。方塘石洫,易以曲岸回沙,邃闼雕楹,改为青扉白屋,树取其 不凋者,石取其易致者,无地无材,随取随足。当其土石初立,顽石方驱,寻丈之间,多 见其落落难合,而忽然以数石点缀,则全体飞动,若相唱和。 (乙) 张南垣传(节选) (清)吴伟业 ○1 张南垣名涟,南垣其字,华亭人,徙秀州,又为秀州人。少学画,好写人像,兼通 山水,遂以其意垒石。故他艺不甚著,其垒石最工,在他人为之莫能及也。 ○2 君为此技既久,土石草树,咸能识其性情。每创手之日,乱石林立,或卧或倚,君 踌躇四顾,正势侧峰,横支竖理,皆默识在心,借成众手。常高坐一室,与客谈笑,呼役 夫曰:“某树下某石可置某处。”目不转视,手不再指,若金在冶,不假斧凿。甚至施竿结 顶,悬而下缒,尺寸勿爽.,观者以此服其能矣。 15.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 分) (1)然画师之名者不胜.载 ( ) (2)悬而下缒,尺寸勿爽. ( ) 16.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 分) 9 (1)缭以短垣,翳.以密篠 ( ) A. 抛弃 B. 遮蔽 C.暗中阻止 D. 变得阴暗 (2)截溪断谷,私.此数石者为吾有也 ( ) A. 私人的 B. 悄悄地 C.占有 D. 偏爱 17. 把甲文第①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 分) 元刘元欲造岳庙侍臣像,心计久之,未措手也,适阅秘书图画,见唐魏征像,矍 然曰:“得之矣!非若此莫称为相臣者。” 18. 甲文第②段画“ ”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3 分) 据 盆 盎 之 智 以 笼 岳 渎 使 入 之 者 如 鼠 穴 蚁 垤 气 象 蹙 促 此 皆 不通 于 画 之 故 也 19. 甲文第①段的写法颇有特色,请对此加以分析。(4 分) 20. 中国园林建筑博物馆要推介张南垣,请根据甲文、乙文,在人物展板的空档处填 上适当的内容。(4 分) 张涟,字南垣,清代人,祖居华亭, (1) 。他的园林设计艺术具有(2)、(3) 的特点,同时,在具体的建造过程中,也体现出 (4) 的个人特长。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 21—24 题。(11 分) 卷雪楼记 (明)袁中道 ○1 质有而趣灵者,莫如山水,而常苦其不相凑,得其一,即可以送目而娱老。昔宗少 文①怀尚平②之志,欲结宇衡山,而其后竟止江陵,立宅三湖上。岂非深山道远,饮食药饵 俱艰,于老人不宜,而三湖浩渺之波,粘天荡日,亦可借其秀润,以畅性灵耶?荆州百里, 无培塿之山,而惟大江自蜀来,浪喷波腾,为天下奇观。 ○2 中郎③卜居沙市,既治一楼曰砚北以瞰江,其前尚有隙地。一日梯而自登其脊以望, 大笑曰:“吾事济矣。”遂于楼之前复植两楹,承霤④而出之,如头上髻,始尽得江势。举江 自蜀趣吴,奔腾颓叠,澄鲜朗耀,震荡大地,淹润河山者,悉归几席之下。凡巴西之远峰, 梦南之芳草,九十九洲,乍隐乍现。千帆竞举,惊沙坐飞;棹歌渔唱,接响互答;霁雨旦 10 暮,烟景万状。于是中郎登而乐之,而谓予曰:“宗少文弃衡山而止江陵也,有以也哉。” 时暑路方升,九市如炙,而登此楼,□大江如积雪晃耀,冷人心脾。故不待其成,日夕游 焉,而字之曰“卷雪”。 注:①宗少文:宗炳,字少文,南朝宋人,著名画家。②尚平:亦作向子平,东汉人。向子平的子女 婚嫁后,他不问家务,游历山水,不知所终。③袁中郎:袁宏道,作者兄长。④霤:屋檐。 21. 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 分) A. 以 B. 然 C. 乃 D. 则 22. 对第②段中袁中郎的“吾事济矣”的“事”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能再建一亭 B. 理解宗少文 C. 得山水性灵 D. 能登楼避暑 23. 选择一个角度,赏析第②段的画线句。(4 分) 24. 本文以“记楼”来表现作者对“质有而趣灵” 的山水的追求,请对此加以分析。(4 分) 三 写作 (70 分) 25.作文。 10 万+转发量、100 万+点击量和阅读量……在这个时代,对“量”的追求似乎满足着 人们的某些需求。 你对上述现象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⑴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⑵不少于 800 字。 11 杨浦区 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三年级模拟质量调研 语文学科试卷 一 积累应用 (10 分) 3. 按要求填空。(5 分) (1)断桥头卖鱼人散 远浦帆归 (2)不以其道得之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4. 按要求选择。(5 分) (1) C (2 分) (2) D (3 分) 二 阅读 (70 分) (三) 阅读下文,完成第 3—7 题。(16 分) 5. 散文最好的表现就是像水一样能够根据内容、情感变换形式。(2 分) 评分:好的散文/散文最好的表现(1 分);变化(1 分) 6. B (2 分) 7. D(3 分) 12 8. 语言运用拟人手法,如低调、慷慨、敲边鼓、无拘无束、自由穿行、觉察等,生动活 泼地总结了散文内容上包罗万象、形式上自由度高的文体特征。结尾使用拟人手法使 全文保持一致的文风,体现出作者轻松自在思维活跃的写作特点。也和散文本身的特 征遥相呼应。(4 分) 评分:拟人(1 分);举例(1 分);散文的特征:内容丰富、包括万象、形式自由(1 分);与散文本身的特征相一致(1 分)。 从严谨性回答不给分。 9. 示例一:不矛盾。散文的文体规则与散文的边界不是一个概念。散文的边界是指散文 最基本的特征,全文将散文与诗歌、小说、科学论文相比较,归纳出散文内容包罗万 象、形式上如实记叙、思想上个性化程度高的基本特征,厘清散文的基本特征恰恰表 明了散文创作的自由程度极高,不能用过于具体的文体规则束缚它。(5 分) 评分: 不是一个概念(1 分);边界概念的界定(1 分);将散文与……比较(1 分);厘清散 文的基本特征(1 分);恰恰证明了散文不能用过度的文体规则束缚它(1 分)。 示例二:散文不存在严格的文体规则,所有创作空间大(解释“成反比”)(1 分);将 散文与诗歌、小说科学论文比较(内容梳理 1 分);散文的特征(1 分);凸显了散文 具有巨大创作空间(1 分)。【该答案中缺乏对“文体规则”和“边界”的辨析,最多 得 4 分】 (二) 阅读下文,完成第 8—11 题。(15 分) 10. 我知道,是从小女孩的视角对母亲跳舞的美好想象,我不知道,是作者人到中年之后 对母亲轻松舞姿的背后的艰难生活的理解,是主旨的深化。(3 分) 评分:母亲热爱芭蕾(1 分);是对母亲轻松舞姿背后的艰难生活的理解(1 分);体 现对母亲理解的加深、“我”的成长、深化主旨、从儿童到成人……(1 分) 11. 父亲在艰辛的地质郎生活之余吹奏黑管与母亲下放农村依然怀有芭蕾梦想异曲同工 (或者是母亲.....的另一种表现),具体抒写中包含丰富内涵:乐音的美妙、音乐与 自然相融相通,艺术对艰难生活中精神世界的拯救、艺术让人具有创造力去超越现实。 这些又是对母亲热爱芭蕾的补充与丰富。(4 分) 父亲吹黑管的场景(如音乐与自然相融相通 1 分);内涵(艺术对艰难生活中精神世 界的拯救、艺术让人具有创造力去超越现实 1 分);对父亲的怀念(1 分);与母亲跳 芭蕾的关系(丰富、映衬、另一种形式 1 分) 13 12. 舞蹈老师舞姿曼妙颇具风华,这与她的丑陋的脚形成鲜明对照,突显出世人生活表面 轻松内里艰辛的真实面貌,揭示出人们生活中的困境、在困境中对梦想的坚守、用梦 想去超越现实的精神世界。舞蹈老师这一人物是我的父亲、母亲形象的延伸,反过来 促使我更加理解父亲、母亲的内在精神,同时也通过她点明了芭蕾与人生的相通之处, 使“芭蕾”贯穿全文,浑然一体。(4 分) 芭蕾舞老师的特征(美丽轻盈的舞姿和畸形的脚 1 分);人生的真实面貌(1 分);表 现了她对艺术、梦想的坚持(1 分);是父母形象的延伸(1 分) 13. 示例一:现有版本更好。“也是人生”,语气上非常肯定芭蕾与人生的相通之处,即外 表轻松内在艰辛,这相通之处通过作者对父亲、母亲、芭蕾老师、老狄生活的叙写充 分地表达出来,形成了全文的统一性。而“或许也是人生”,由于语气不确定,主旨 表达游移不定。 评分:语气肯定/确定(1 分);内容梳理:父母、芭蕾老师、老狄(1 分);芭蕾与人 生的一致性:外表轻松内在艰辛(1 分);加上或许显得游移不定(1 分)。 示例二:另一版本更好。“也是人生”,其肯定的语气清晰地表达出芭蕾与人生的相通 之处,即外表轻松内在艰辛,这相通之处通过作者对父亲、母亲、芭蕾老师、老狄生 活的叙写充分地表达出来,形成了全文的统一性。但同时也阻碍了读者对散文主旨多 义性的理解。细品本文,作者对父母、对人生、甚至对自我的理解处于不断深化的状 态中,“或许”正好呼应了作者内心复杂的感受,使读者有更多的理解空间。(4 分) 评分:揣测的语气(1 分);内容:作者通过父母、芭蕾老师、老狄生活的叙写,表现 人生的真实状态是外表轻松内在艰辛(1 分);主旨:引发读者对人生的真实状态进行 进一步的思考(1 分);如果用确定性语气,就会限制读者思考(1 分)。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 12—14 题。(8 分) 12. D(1 分) 13. A(2 分 ) 14. 首联视角由近及远,颔联由眼前想到历史遗迹,颈联由峡中船只船夫想到巴人艰难 的生活,尾联想到神话。本诗的望由实而虚,抒发出作者对历史兴废、人世更迭的感慨以 及对此中百姓生活的关怀与同情。(5 分) 每联(1 分),总结:流露出作者对时代变迁、人世更迭的感慨(1 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5—20 题。(20 分) 15.(1)尽/全/全部/完全/完全地(“能承受”不给分)(2)差错/错误(2 分) 14 16. (1)B(2)C (2 分) 17. 元代的刘元要雕塑岳庙的侍臣像,心中筹划了很久,还没有下手(雕塑),恰好看到 秘藏的书籍画本,见到魏征像,惊喜(惊讶)地说:“找到了,不像这样,就没有人能称 为辅佐之臣了。”(5 分) 心计久之;未措手也;适阅秘书图画;瞿然曰;非若此莫称为相臣(一个分句 1 分) 18. 据盆盎之智以笼岳渎/使入之者如鼠穴蚁垤/气象蹙促/此皆不通于画之故也(对 1 个给 1 分) 19. 特色在于没有像乙文常规地介绍张南垣的一般情况,而是通过与元代雕塑家刘元雕塑 魏征像的过程,表明园林建筑与雕塑一样取法绘画,张南垣不是一般的工匠手艺人,而是 伟大的艺术家。突出了张南垣在中国园林建筑史上的开创性地位。体现出甲文超越乙文的 阔大识见。(4 分) 评分:不以介绍人物开篇(1 分)由日常生活引出/类比艺术创作(1 分),用刘元的例子 表明雕塑出于绘画(1 分),引出张的技术高超/具有开创性(1 分) 20. 古代园林建筑大师,取源绘画、错落相宜、师法自然或者质朴自然等(2 点无次序); 胸有腹稿或精于计算(4 分) 第一空要体现人物的成就、身份(如:园林艺术家/大师/鼻祖;在园林方面具有极高造诣); 错落有致、浑然一体、就地取材、和谐灵动、师法自然、取法绘画、巧夺天工、精巧别致…… (不同的两方面的特征) 成竹在胸、胸有成竹、胸有腹稿、精于计算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 21—24 题。(11 分) 21. D(1 分) 22. C(2 分) 23. 大量使用整句,写出长江奔腾震荡的水势,渺远处巴山诸峰、云梦泽的芳草隐约可 见,山水间的千帆、棹歌等人世生活与风雨变化的自然面貌。这些景物都是经过远观、俯 瞰、多日观察概括而成,具有时空中宏大气势,而整句正好与之相宜,使宏大气势扑面而 来。(4 分)也可以选用观察视角(如远观、俯瞰),也可选用动静结合。 多用整句/整散结或效果(1 分);景物特点:句意梳理(1 分);宏大(1 分);情感(1 分) 15 手法判断+效果(1 分),景物特点:句意梳理(1 分);宏大(1 分);情感(1 分) 24. 作者认为山水既有实际形态又有趣味灵性,全文构思颇为独特。首先对画家宗炳遍游 山水,最后选择江陵终老的原因进行猜测,引出江陵水势浩荡,天下奇观之趣。而后通过 袁中郎建楼远眺,描绘出澎湃的长江、隐约的远峰、山水间的生动的世间生活,然后进一 步理解宗炳隐居江陵原因是寻找到性灵山水之趣,最后写卷雪楼命名原因,即酷热下仍能 清凉入心之趣。表现出作者清雅宏大,超拔于世的精神追求。(4 分) 评分:江陵山水的特点(1 分);建楼远眺所见(1 分);收获的山水之趣(1 分);命名原 因(1 分)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