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高考作文热点时评素材:一篇博士论文致谢何以万千和声、车顶维权
01
穷且益坚
一篇博士论文致谢何以万千和声
作者:李思辉《光明日报》( 2021 年 04 月 20 日 14 版)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论文送到你面前。”近日,中科院自
动化所一篇博士论文的致谢部分在网上引发热议。作者在《致谢》中回顾自己一路走出小
山坳和命运抗争的故事,打动了众多网友。据报道,论文作者黄国平 2017 年从中国科学院
大学毕业,现就职于某知名互联网公司。
从大巴山深处的炬光乡走到大寅镇,从仪陇县走到绵阳市,从重庆的西南大学走到中
科院自动化所……透过黄国平朴实无华的文字,人们“看到”这位“从大山走出来”的青
年承受的少年丧亲之痛、经历的贫穷困顿之苦、背负的自尊心受挫之辱,不禁暗暗为之动
容。所幸的是,一路过来,尽管吃尽了苦头,“记不清多少次因为现实的压力而觉得快扛不
下去了”,但他最终挺了过来,完成了命运的逆袭。这样的结局,令人欣喜。
通常来讲,博士毕业论文致谢部分往往会表达对学校、师长、亲人的感谢。这篇《致
谢》感谢的到底是什么?感谢的不是贫穷——贫穷本身不值得感谢,而是“穷且益坚,不
坠青云之志”的生活态度;感谢的不是苦难——苦难本身不值得歌颂,而是“天行健,君
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感谢的不是命运——命运本身并不是决定因素,而是“艰难
困苦,玉汝于成”的进取规律。
这让笔者联想到那位“感谢贫穷”的河北衡水女生王心仪。当年,王心仪被北大录取
后,她的一篇文章引发热议。她在文章中写道:“贫穷带来的远不止痛苦、挣扎与迷茫。尽
管它狭窄了我的视野,刺伤了我的自尊,甚至间接带走了至亲的生命,但我仍想说,谢谢
你,贫穷。”《感谢贫穷》也好,《致谢》也好,都是寒门学子历经磨难、一路走来的质朴心
声,都寄托着战胜贫穷、改变命运的坚定信念和不懈努力,都在或明或暗中直击人的心灵,
给人注入拼搏进取的力量。令人每每思之,不禁热泪盈眶。
从社会层面看,寒门学子逆袭的辛酸既印证了自强不息、靠拼搏改变命运的奋斗哲学,
也折射了很多类似“逆袭者”的不容易,它的背后是一个彻底改变贫困地区、贫困家庭贫
穷面貌的时代考题。从“大凉山格斗孤儿”的争议,到“工地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的新
闻,从考入北大“感谢贫穷”的刷屏,到一篇博士论文致谢引发的思考,人们对寒门学子
悲苦经历的密切关注,除了对奋斗者的钦佩外,实则也寄托着进一步破解“发展的不平衡
不充分”、从制度层面让更多寒门学子摆脱贫困和苦难人生的热切期盼。让每一个人不论出
身、不论地域,都有梦想、奋斗和人生出彩的机会,是社会公平的题中应有之义。
在《致谢》结尾,黄国平写道:“理想不伟大,只愿年过半百,归来仍是少年,希望还
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不辜负这一生吃过的苦。最后如果还能做出点让别人生活更美
好的事,那这辈子就赚了。”诚如斯言,一个人无法改变出身,但可以靠奋斗改变命运。成
功后再回望,你就会发现,拼搏奋斗改变命运的过程,实则也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历练。
“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中科院博士生论文致谢何以打动人?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 年 04 月 19 日 周婷
一篇博士生毕业论文致谢近日在豆瓣、知乎、微博等多个网络平台走红。《致谢》里作
者回顾了二十余年的生活和求学之路,不少网友点赞转发,评论道“感人肺腑”、“令人敬
佩”。据澎湃新闻报道,该致谢的作者是 2017 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工学博士黄国平,
现为腾讯 AI Lab 高级研究员。
博士生致谢之所以在互联网传播中收获广泛认可,首先是以情动人。一方面,这位作
者出生在大山里,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容易引起大部分不是出身豪门的普通人的共
鸣,也是众多寒门子弟砥砺奋斗的缩影。另一方面,没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奋斗
的道路必然充满了荆棘和挫折,但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
在这个过程中作者经历生活上的贫穷之苦、精神上的尊严刺激,他自己也写道:“身处
命运的漩涡,耗尽心力去争取,那些可能本就是稀松平常的东西,每次转折都显得那么身
不由己。”但面对困难,他并没有放弃,写道:“信念很简单,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
不枉活一世。”在毕业之际,作者心怀理想和对未来的期待,“希望还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个
世界,不辜负这一生吃过的苦。最后如果还能做出点让别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这辈子就
赚了”。高山起于微尘,心里有远方,才能一路风雨兼程。
其次,这一“致谢”还以“真”和“诚”感人。“致谢”并不是国内外所有高校毕业论
文的必备部分,但通常大家会写一个“致谢”感谢那些给论文提供帮助的人或事。每到毕
业季,也是花式致谢大赏季,但复制粘贴的模板、千篇一律的套话是很难触动当下互联网
时代网友们的神经的。回顾近几年上过热搜的致谢包括这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站在普
通人的视角,用真实具体的细节串联起自己的故事。在这篇毕业致谢中,作者像一个坐在
读者面前的讲述者,从自己的出生开始回顾自己的前半生,这个前半生里有自己的父母、
老狗小花、启蒙老师、师母,故事有“煤油灯下写作业”、“下雨时竹笋壳塞瓦缝”、“半夜
被狗和蛇追落入水里”、“用于维持生计的黄鳝被偷卖”、“坐两个小时的大巴到县城”……
字里行间没有说一个“谢”字,却用所有文字感谢了命运,感谢了苦难,感谢了奋斗的自
己。
互联网传播的时代,传播载体和传播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好的传播内容从标准
上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情感共通、价值共鸣是评价好的传播永不过时的标准,自古套路
留不住,最是真情动人心。
博士论文“致谢”走红背后的精神力量
2021 年 04 月 19 日 北京青年报 杨朝清
“出生在一个小山坳里,母亲在我十二岁时离家。父亲在家的日子不多……我十七岁
时,他因交通事故离世后,我哭得稀里糊涂”“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
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近日,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工学博士黄国平博士论文的致
谢部分在网络平台走红。(相关报道见 A6 版)
博士论文通常有不少专业名词、统计数据和理论模型,如果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难
免会看不懂。然而,在允许差异化、个性化的致谢部分,博士们可以自由地进行情感表达。
不论是感谢师长家人,还是感谢恋人,抑或感谢给予自己精神力量的偶像,如果说博士论
文的正文主要是“说理”,致谢部分的主要功能就是“抒情”。
没有华丽的文字,只有简单朴素的话语,不煽情、走心的、娓娓道来的述说具有打动
人心的力量。透过黄国平的博士论文致谢部分的走红,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寒门学子人生的
悲苦、命运的多舛和求学的不易。面对种种苦难,他没有被击倒,而是用难能可贵的拼劲
和韧劲坚持了下来。
寒门学子的求学之路,不仅面临着生活上的困顿,还承受着精神上的压力与痛苦。“一
直盼着走出大山”的黄国平记不清自己有多少次因为现实的压力觉得自己快撑不下去了,
正是对读书有笃定的文化信仰和价值追求,他才一次又一次地坚持“把书念下去,然后走
出去,不枉活一世”。
同样是博士,有人求学道路轻松而顺畅,有人则是艰辛而坎坷。实际上,“博士论文走
红”只是一个缩影,在黄国平背后,还有不少像他一样的寒门子弟,为了“飞得更高”,他
们付出了比普通人更多的努力,也承受了普通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与悲苦。“梅花香自苦寒来”,
有了信仰和坚持,寒门学子终究迎来了破茧成蝶的那一刻。在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化阶段
向大众化、普及化阶段过渡的今天,寒门贵子之“贵”并不局限于他们现在职位有多高、
财富有多少,而是在于他们身上拥有的宝贵的精神力量——没有怨天尤人、指责命运不公,
没有因为现实的挤压心理失衡、迷失自我,始终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始终葆有对生活的
热爱、对他人的善意和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向往与追求,哪怕身处困境也理想之火不灭、
赤子之心不失、奋斗之志不移。
“痛苦难道是白忍受的吗?不!它应该使我们伟大!”托马斯·曼的这句名言,无数次
激励了《平凡的世界》中的主人公孙少平,同样也激励着现实生活中的其他寒门学子。“博
士论文走红”不仅是一位寒门学子的情感表达,也应该成为许多青少年应该经历的精神成
长。不论是生活在城市还是乡村,不论家境如何,青少年都需要精神上强大起来,变得更
加坚强。
02
车顶维权
“车顶维权”两败俱伤,如何避免当深思
《钱江晚报》评论员 伍里川
4 月 20 日,针对上海车展“车顶维权”事件,上海警方通报:对涉事的张某以扰乱公
共秩序处以行政拘留五日,对李某处以行政警告。
一起消费纠纷事件,以如此方式收场,可谓两败俱伤。试问,若特斯拉和消费者
早早实现有效沟通,又何至于闹到这般地步?
这起消费纠纷源于今年 2 月发生在河南安阳的一场交通事故。当时,用户指责特
斯拉刹车失灵,而特斯拉则坚称司机超速违章,双方各执一词。近日,张某和李某在上海
车展期间,穿着印有“特斯拉刹车不灵”字样的 T 恤,爬上车顶维权。上海车展在业内极
具影响力,维权者选择在这里表达不满,不排除想借此对车企施压,“倒逼”车企回到谈判
桌上。
维权者选择以“车闹”方式维权,不能不面对法律的惩处。依法维权,本该是消
费者应当遵守的规则。超出法律边界,哪怕是为了主张自己的权益,也不可能“全身而退”。
就像现在,张某为了讨个说法而被行政拘留,是不是代价太大了呢?
所谓维权,就是维护法律赋予自己的权益。所以,无论如何我们不能鼓励和纵容
以违法的方式维权,否则就抹煞了维权的本意。
但也要看到,法律赋予消费者的权益是否得到充分保障,消费者权益受损时是否
有足够渠道去申诉和主张自我权益,如果这些方面存在缺位,板子也不能全打在消费者头
上,而应该反思一下维权渠道、维权机制是否有不足之处。
具体到这起事件,双方基于合法途径的努力都到位了吗?显然并没有。一起消费
纠纷闹到举国皆知的地步,说明彼此的对话渠道仍显逼仄。事实上,特斯拉被曝存在刹车
失灵、充电自燃问题已不下数起。在这起事件中,面对消费者的质疑只强调客观因素,显
然有失公允,也不是对待消费者的正确态度。如此,消费者维权就难以获得平等公正的效
果。
关注此事,不仅仅是希望这起纠纷能得到重视和解决,更希望通过此事来寻求消
费者和车企之间正确的对话方式:一方不要过激,另一方也不要傲慢,而应以实事求是、
与人为善的态度,直面问题。遗憾的是,目前无论是特斯拉还是消费者,均明确表示“决
不妥协”,这给事件的走向蒙上了一层阴霾。
显然,没有人要特斯拉屈服于舆论压力,而是希望特斯拉更为积极主动地审视产
品质量和客户关系。消费者与车企关系紧张、一碰就炸的情形,不只有特斯拉一家,汽车
消费维权向来是一个热点话题。希望特斯拉能好好处理类似事件,以避免可能会造成的信
任危机,同时给各家车企做一个好的榜样。
特斯拉车主再维权:双方表达难称理性,当以诉讼解决问题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 年 04 月 20 日
4 月 19 日,上海车展特斯拉展台上,一名女子身穿印有“刹车失灵”的 T 恤,爬上车
顶大喊“特斯拉刹车失灵”,事件发酵后引发舆论热议。特斯拉方面回应称,该车主此前“曾
因超速违章发生碰撞事故,以产品质量为由坚持要求退车”,其与车主沟通过程中提出多种
解决方案均遭拒,“且不接受任何形式的第三方检测”。
几乎同样的维权场景,已经不是第一次以这样激烈的方式为公众所知了:2 月下旬涉
事车辆出现车祸,3 月 9 日,车主手持喇叭坐在特斯拉 Model 3 车顶维权引发网络热议,4
月上旬,车主亦曾携涉事车辆出现在郑州某车展,扯出横幅表示“绝不背黑锅,坚决维权
到底”。类似的场景又在上海车展出现,而且从社交平台的围观看来,特斯拉方面所说的“劝
离”过程,显然并不雅观。
同一桩纠纷,几次出现在公众视野,对于车主而言无疑是一种精力消耗,3 月初,涉
事车主曾在微博为其“占用公共资源”再次道歉,并表示已“决定寻求司法途径”解决,
但缘何在此后又多次选择以车企所称之“非理性的方式”表达诉求?
作为公共事件的特斯拉车主维权纠纷,有必要搞清楚此前车主所表态选择的制度化维
权渠道,是否已经启动并仍在进行之中?以特斯拉方面第一时间给出的回应看,如果其所
言的“积极协商”确实存在并正在进行、并未中断,则车主在此期间的多次激烈维权并不
值得提倡。况且,车主本人在此前回应中亦曾表示,愿意选择常规的纠纷解决途径伸张权
利。
但是同时也要留意,作为纠纷一方的车企,特斯拉在事发后的处理,可能并不只是“劝
离”时的动作不雅那么一点毛病,其在官方回应中颇多倾向性明显的公关话术,同样难称
理智。首先是对维权车主的称谓,车企以“超速违章事故车主”相称,但在此前涉事车主
援引安阳交警出具的交通事故认定文书,否认“超速”的说法。对车主超速与否的判定目
前来看并非来自有处置权限的官方说法,而只是源自车企方面事发后的单方测算。
单方的说法、数据以及主张,是否经得起推敲需要权威、专业、中立的调停方来做判
断,但有倾向性的脸谱化对方是不可取、不理智的做法,这既包括车主所坚称之“特斯拉
刹车失灵”,也包括车企所给出的“超速违章事故车主”称谓。
紧接着问题又来了,按照特斯拉此番回应所言,涉事车主先是拒绝车企提出的多种解
决方案,同时不接受“任何形式的第三方检测”及车企“提出的所有方案”。但在车主一方
的此前陈述里,所谓“任何形式的第三方检测”并不存在,而是对特定检测机构的专业性
和权威性表达了质疑。4 月初,车企工作人员亦曾向媒体表达过,车主“不愿意接受对车
辆检测”的原因,只是“对第三方的检测机构也不是很信任”。两厢对照之后很难不让人生
疑,特斯拉方面指车主“拒绝任何形式的第三方检测”的说法究竟是确有新的证据支撑,
还是在刻意模糊、夸大车主的不理智?
车主维权个案,于社会而言激起浪花可能终究有限,车主维护其合法权益的具体行为
与选择也大可商榷,但其此前选择通过司法渠道解决问题的方式,应当在实体和程序上得
到充分支持。对大型车企而言,尽可能的争取自身利益同样会得到法律的保护,但通过某
种公关话术对车主进行“脸谱化”暗示,却也是并不高明、难称理智的做法。
各执一词的特斯拉纠纷,双方都到了回归基本理性、回到以诉讼渠道去解决问题的时
候了。
特斯拉终于道歉,尊重消费者是最基本的企业责任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 年 04 月 22 日 社论
4 月 20 日深夜,特斯拉再发声明,一改此前“没有办法妥协”的态度,表示“就未能
及时解决车主的问题深表歉意”,并将在“配合政府各相关部门调查”基础上,开展严格自
查自纠,做到尊重消费者,尊重市场。”
特斯拉终于也算是道歉了!
尽管个中措辞还有不少躲闪和些许倔强,还在坚持说其“今天与往日一样认真聆听”
了各方的意见和批评,这一如既往的“认真聆听”,似乎也包括了此番上海车展安保架住车
主四肢拖拽“劝离”的场景。看似谦恭的道歉,怎么还暗藏着点桀骜不驯呢?
首先必须要拎得清,这次警方处罚车展维权的女事主,针对的是车主激烈维权导致的
治安后果,并不代表警方对特斯拉消费纠纷的态度,这也压根不是警方职权范围内的事儿。
就在特斯拉新款道歉稍早前的时间,郑州市市场监管局回应车主维权事件,透露此前
在该局介入调解过程中,特斯拉拒绝提供车辆事故半小时前行车数据,“担心数据被当事人
用来炒作宣传造成不良影响”。因为这个拒绝,导致调解失败。而来自监管部门的最新消息
是,郑州市郑东新区市场监管局已经确认“纯电动轿车在使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行车数据
属于消费者知情权”,并责令特斯拉汽车销售服务(郑州)有限公司无条件向张女士提供该车
发生事故前半小时完整行车数据。
执法部门介入的民事调解,可以谈崩,这是各方的权利,但如果是正式的执法调查,
特斯拉就必须配合,也只能配合了!
按照 2020 年 1 月实施的《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市场监管部门经投
诉人和被投诉人同意,可采用调解的方式处理投诉,但并不代表执法介入只有调解这一种
途径。投诉人将诉求诉诸执法部门的同时,也是在向其提供案件线索,而市场监管部门在
调解中发现涉嫌违法线索的,应当依法核查处理,而这一部分就已经不是相对柔性的纠纷
处置了。自然的,惯以技术优势傲视消费者的特斯拉,在可能的执法监管甚至案件调查面
前,也没有什么特权!
不仅如此,在前述规范中,涉及“需要进行检定、检验、检测、鉴定”的情况时,法
定须由投诉人和被投诉人协商一致来进行。这就意味着此前特斯拉声明中所指的车主“拒
绝任何形式的第三方检测”,不仅可能缺乏事实依据(有夸大拒绝程度的嫌疑),而且对某一
参与检测的第三方主体的选择权与信任度,车主不仅可以拒绝其认为独立性欠奉的特定第
三方,而且也有权通过举报督促执法部门积极作为、介入调查。
行车数据这个宝,特斯拉敝帚自珍也要有个度。几乎与国内热搜同步,美国得州警方
将对特斯拉公司发出搜查令,以确保上周末发生事故的车辆的数据安全。事故车辆的行车
数据不是普通的企业商业信息,而已经是事关公民人身安全以及交通案件调查的关键证据。
不管在哪里,特斯拉在这个问题上的执拗,只会给企业带来更多不可预知的运营风险,更
让不特定消费者的安全处在不可知的危险状态。
4 月 21 日,广州增城警方又通报一起备受关注的“特斯拉碰撞起火致人死亡”案情况,
这次是出了人命。诸多涉特斯拉纠纷、事故乃至案件的调查,可能都需要车企配合调查,
提供事故车辆彼时行车数据的详细内容。既然特斯拉最新表态要“配合调查,尊重消费者,
尊重市场”,那就有必要突破其所宣称的“专事专办”的个案危急公关思路,对绝不止于具
体某一起引发舆论热议的特斯拉刹车纠纷的核心数据,都能提供得麻利点、坦诚些。
03
茶喝不炒
“茶喝不炒”应成为共识和行动
2021 年 04 月 22 日 星期四 北京青年报 张淳艺
“特效茶”“办事茶”“金融茶”,“一片(饼)可以买一辆宝马,一提可以在广州买一
套房”……眼下正是春茶上市时节,茶叶再次上演疯狂爆炒的戏码。据报道,各地打着各
类名目的营销乱象层出不穷,不少茶叶质量难辨、价格混乱,动辄标价数十万元甚至数百
万元。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可见一斑。然
而,作为昔日大众化的消费品,现在的茶叶却越来越让人感慨喝不起。以福建的武夷岩茶
为例,近年来,部分岩茶价格呈现数倍乃至一二十倍增长,从每斤数千元、上万元涨至十
几万元甚至数十万元,“天价岩茶”的现象愈演愈烈。
高价茶是人为炒作制造的魅影。一些茶商大肆渲染“茶树越老,茶叶越好”的说法,
推出各种所谓“古树茶”“山头茶”,价格则完全是自说自话漫天要价,以次充好、以旧掺
新等“潜规则”屡见不鲜。央视记者曾走访云南西双版纳,曝光 30 元茶叶敢卖 1300 元,
把台地茶当成几百年的古树茶来卖。商家利用一些消费者缺乏辨别力的弱点,忽悠消费者
高价购买茶叶,赚取利润。此外,茶叶还被投机者瞄准,在资本市场上“击鼓传花”,助推
茶叶价格越炒越高。
茶叶疯狂爆炒,看似市场红火的背后,实则暗藏隐忧。“天价茶”的主要受益者是茶商,
大多数茶农不但没有受益,反而成为受害者。据介绍,云南全省共有 670 多万亩茶园,其
中 40 万余亩古树名山茶,价格高昂,受到追捧,其余 630 万亩茶园的品质好茶很难卖出,
成为当地茶产业的一大痛点。茶叶不再是简单的大众消费品,而是成为了“办事茶”“送礼
茶”和“投资茶”“金融茶”,前者败坏了社会风气,后者则演变成一场赌博游戏。当前,
一些茶叶的价格虽然越炒越高,但实际上茶叶是“有价无市”难以变现,最后接棒的投资
者将会砸在手里,亏损严重。
茶也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炒的。炒作“天价茶”,背离了商品的价值规律,扰乱了市
场秩序,既侵害了消费者的应有权益,也不利于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对此,全社会必须达
成共识,形成合力,共同推动“茶喝不炒”的理性回归。
首先,加强行业自律。各地茶叶协会组织应切实发挥作用,牵头制定行业标准,推动
建立产品可追溯体系,呼吁茶商诚信经营,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其次,引导理性消费。茶叶说到底就是一种饮品,消费者要正确看待茶叶的功效和价
值,做到理性消费,不盲目攀比,只买对的,不买贵的。此外,加大监管力度。
最后,有关部门要加强市场执法,对于虚假标识、虚假宣传、以次充好、串通操控价
格等违法行为依法惩处。此外,还要强化正风反腐,将“天价茶”列入党员干部不得收受
的名贵特产资源目录,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对于违规收送“天价茶”的人员严肃追责。
茶叶“炒上天”,如何才能“接地气”
来源:红网 作者:胡辉 编辑:化定兴 2021-04-21 22:09:02
“特效茶”“办事茶”“金融茶”,“一片(饼)可以买一辆宝马,一提可以在广州买一套
房”……据媒体报道,眼下正是春茶上市时节,茶叶再次上演疯狂爆炒的戏码。不少茶叶
质量难辨、价格混乱,动辄标价数十万元甚至数百万元。很多茶叶营销已经超越生活饮用
品范畴,或欺诈消费者,或潜藏腐败风险,或变身金融产品制造圈钱骗局。
一饼茶叶可以买一辆宝马,一提可以在广州买一套房,这样的茶叶谁买得起?又有谁
喝得起?茶叶“炒上天”已明显脱离了“喝”的目的,披上了“山头茶”“特效茶”的神秘
外衣,俨然成了“办事茶”“送礼茶”,成为了热门高端礼品,并滋生了回收、代售等变现
业务。
茶叶并非原罪,但天价背后的虚假宣传不可小觑。为了销售茶叶,贵州省某地以海拔
高度作为卖点,注册“云上 2330”的商标,准备以 2330 元一斤的价格售卖;在一些电商
平台上,一款福建土楼金线莲养肝茶,宣传有降火解酒益肝清扫的功;一些茶叶甚至附带
神话传说等冲泡心经,以“当地长寿老人和双胞胎多”来佐证茶叶奇效……很显然,“天价
茶叶”不过是靠虚假宣传“炒”出来的产物,其价格之高根本经不起推敲。
非但如此,“天价茶”也滋生了不少腐败问题。在某平台,一款 2021 安吉白茶新茶礼
盒装 500 克售价 29999 元,下面备注“内置全额发票,送礼有面子,茶到事成”;一些商家
还在产品页面显著位置标注着“领导喝的茶”等字样。如此一来,“买的人不喝,喝的人不
买”,“天价茶”被赋予了“敲门砖”的重任,送的人自以为“雅”,收的人却还可以转手将
其变现为金钱。这不过是行贿受贿的道具,成了掩人耳目的东西。
茶价被“炒上天”,畸形的茶叶观损害消费者权益,也影响茶叶产业健康发展。杜绝此
种乱象,需要在各个环节上下功夫。茶企要严格自律,在消费端上关紧“水龙头”,减少天
价茶的利益驱动和炒作空间;茶叶爱好者要理性消费,不要过分迷信茶叶“神效”,对声称
有治疗功效的茶叶宣传必须保持谨慎、警惕;更重要的是,相关部门应强化监管,完善茶
产品溯源机制,杜绝虚假宣传,从源头上发力,或才能端掉天价茶叶的“炒锅”,杜绝天价
茶叶滋生的土壤。
茶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炒的。不管茶企、个人,还是政府,都应该充分认识到“炒
茶”的危害性。尤其是茶叶产地政府,更应本着长远眼光,坚持对工艺和标准指导,以“接
地气”的品质与价格赢得市场。质优价实,让普通老百姓消费得起,或才是茶叶产业长远
健康发展的良方。
04
如此许愿
向飞机扔硬币,荒唐背后是无知
《钱江晚报》评论员 高路
据北部湾航空官方微博披露,4 月 16 日晚 7 时许,北部湾航空一趟从潍坊飞往海口的
航班在起飞前的检查中发现地面有硬币。经调查,一男性旅客王某在登机时出于“祈福”
目的向飞机投掷了 6 枚用红纸包裹的硬币。随后,相关人员将 6 枚硬币全部寻回。
出于安全考虑,北部湾航空决定取消航班,对飞机发动机进行全面检查,后于次
日安排补班飞行,148 名旅客行程受到影响。旅客王某被移交机场公安做进一步处理。
航空公司取消航班,全面排查发动机,非常必要。6 枚只是王某自己的说法,到
底是不是 6 枚得查了以后才能确定。有没有把硬币扔进飞机发动机,航空公司出于安全考
虑,只能作最坏的打算。
飞机发动机是精密机械,一旦开机,强大的吸力会把硬币吸到发动机内部。硬币
是小而坚硬的金属体,高速移动时与高速旋转的发动机部件相碰撞,会产生一连串的贯通
伤,严重威胁整架飞机的安全。可想而知,扔硬币行为给飞机带来了多么大的安全隐患。
公共安全没有侥幸可言,必须为任何可能的安全问题做好防范。航空公司的这一
波操作非常专业。
值得注意的是,社会公众对这类事件危害性的认识,远远不够。很多人认为,向
飞机扔硬币的事情太过荒唐太过少见,扔进发动机更是小概率,航空公司用不着大动干戈。
其实,向飞机扔硬币的事,曾经发生过多起。2017 年 6 月 27 日,一老太太往南
航飞机的发动机扔硬币;2017 年 7 月,一男子往深航飞机的发动机投掷硬币;2019 年 2 月,
一男子往云南祥鹏航空飞机的发动机扔硬币,导致飞机延迟到第二天才起飞;2019 年 4 月
16 日,一名 66 岁的乘客为祈福,向天津航空飞机的发动机投掷 6 枚硬币,导致需换机起
飞。
我们已经不能拿小概率事件来描述这种行为了,必须认真调查一下,这种向飞机
扔硬币的行为到底是怎么来的?这只是某个人的突发奇想,还是一群人的迷信?这种行为
起源于哪里,哪些人群易发?查清楚后,看看能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向飞机扔硬币的行为,表面上看是无知,实际上是对危害性认识不足,规则意识
淡漠。把其中的道理和危害性讲清楚了,把安全教育做在登机前,方能避免这种行为。
此外,处罚力度是不是足够?目前对这类行为一般处以行政拘留,对于造成实际
损失的,航空公司提出赔偿诉讼也会得到法律支持。行政拘留最长不超过 15 天,相比于此
行为对公共安全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这样的处罚力度可能是不匹配的。
还要重复声明多少次,飞机不是“许愿池”
来源:红网 作者:江德斌 编辑:化定兴 2021-04-21 22:09:01
4 月 16 日晚 19 时许,北部湾航空 GX8814 潍坊-桂林-海口航班在起飞前的检查中发现
地面有硬币。经机组人员询问后,座位号为 36J 的男性旅客王某承认在登机时出于“祈福”
目的向飞机投掷了 6 枚用红纸包裹的硬币,随后相关人员将 6 枚硬币全部寻回。出于安全
考虑,北部湾航空决定取消当天的 GX8814 航班,对飞机发动机进行全面检查后于次日安排
补班飞行,148 名旅客行程受到影响。旅客王某已移交机场公安做进一步的处理。(4 月 20
日 红星新闻)
看到这个新闻,真是令人无语了。类似事件各地已经上演多次,而机场、航空公司、
媒体等也已重复声明许多次,飞机不是“许愿池”,没有祝福、护佑等功能,旅客不要再向
飞机扔硬币祈福。可是,仍然有旅客不当回事,做出此等非常愚蠢的举动,不仅毫无意义,
反而造成航空安全隐患事件,导致航班延迟飞行,耽误其他旅客行程,亦要承受相关法律
的处罚。
纵观旅客向飞机扔硬币祈福事件里,大都是将硬币扔向机身,这就可能会扔进发动机,
或者掉入地面,在起飞时被发动机吸进去。发动机是飞机上的关键部件,如果吸入硬币后,
将会损伤发动机外部叶片,甚或导致整台发动机受损,引起发动机起火,最终失去动力,
埋下巨大的安全隐患。可见,飞机一旦出事,就可能导致机毁人亡,损失可谓大焉,不可
小觑。
而且,发生扔硬币祈福事后,安检人员基于工作流程,需要对飞机和旅客进行全面检
查,确认安全无虞后,才能起飞。如此,不仅耽误大家的时间,诱发旅客恐慌、焦急情绪,
还造成安检成本上升。如果硬币落入发动机里,则要将发动机拆开寻找,假如造成损坏,
维修成本也非常高。由此,每一次出现类似事件,航空公司的损失就高达数万元、数十万
元之巨,至于给其他旅客造成的损失,更是无法计量。
据《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第二十五条:禁止盗窃、故意损坏或者擅自移动救生物
品和设备;危及飞行安全和扰乱航空器内秩序的其他行为。违反该条例规定的,应按我国
《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处罚,一般是处 10 日以上 15 日以下拘留。近年来,各地发生的
多起旅客向飞机扔硬币事件,当事人都接受了相应的处罚,但是各地仍然不断出现,不免
令人感到费解。
从媒体披露的情况看,旅客往飞机上扔硬币祈福,主要是受传统观念影响,且基本上
都是不懂法,不了解发动机的精密性和脆弱性,以及扔硬币所埋下的安全隐患。因此,有
必要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发挥法律警示效力,以防再发生扔币祈福的荒唐事。
机场和航空公司也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官方网站、微博、公共号、机场广播、宣传手册、
口头告知等多种途径,普及正确的乘机流程,告知违法后果,及时提醒旅客,不要再把飞
机当成“许愿池”。
05
善用微博
关注博主扰民:如何将道德关爱带入社交生活
作者:方师师《光明日报》( 2021 年 04 月 20 日 14 版)
“就是因为太稀有,才会出名吧,可惜又被那些想蹭人气利欲熏心的人利用。”这句话
浅显直白,却道出近期社交媒体上一些博主为了聚人气、刷流量频频干扰他人生活的问题。
这个问题产生的背景,前有临沂“拉面哥”遭到围堵直播并被恶意欺诈签订了短视频合作
协议,后有郑州 96 岁“菜馍老奶奶”被流量“狩猎”。可以肯定的是,类似的博主扰民情
形在未来还会再次上演。
人们对个性化的对象是最富有同情心的。幼小的儿童、饥饿的难民与受伤的动物,
这些形象都非常容易唤起人们内心的情感震动。“拉面哥”“菜馍老奶奶”也是如此,他们
虽然平凡,但淳朴善良、自立笃定,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显得个性十足、难能可贵。但
随后而来的全网跟风和围观让人倍感不适。四面八方的博主蜂拥而至,“线下打卡”,反复
问一些粗浅的问题,或以此为背景唱跳直播,目的就是要蹭人气,收获流量热度。他们在
进行着一场线上的“人群中的表演”,这场表演需要观众、鲜花和赏金,还要可持续。所以
当博主们发现流量富矿时,现实社会中的“从众行为”就会在网上重演。
社会心理学相关研究认为,影响从众行为的有两个主要因素,一个是信息获得,
一个是规范影响。前者是我们想要正确地行事,后者则源自我们想要获得别人的喜爱。一
般情况下,这两个因素会共同作用在行动者身上。我们愿意相信,第一批发现者更多是受
信息获得的驱动,希望这些平凡美好的个案可以被更多人看见;相对来说,后来跟风者更
希望看到自己的账号涨粉涨人气。在他们看来,这些爆红的对象不是活生生的个体,而是
一个可被掘金的主题,一个能够商业转化的热点,一个可被物化的目标。
近年来,社交媒体逐渐发展成为集图文、短视频、较长视频、直播、电商以及混
合多元场景为一体的传播“容器”。在这个“容器”中,每一个普通用户不仅可以围观别人
的作品,还可以自行创作发布原创内容。高质量的发布可以获得更多的平台可见性,继而
可能为博主带来大量的粉丝打赏、平台补贴、商业广告甚至品牌代言。互联网提升了在线
内容的丰富程度,打捞出更多的人间百态,但另一方面,能成为爆款的内容必须要符合平
台的推荐规则,算法迎合、案例拷贝、脚本模仿等都是为了更好地提升账号流量,继而强
化内容的商业转化率。
所有媒介都有一套自身独特的语法。这是一套深层的语言协议,能将不同使用者
的感官体验调整到特定的“频率”,形成共鸣和共振。因而一条流行的内容,在技术系统的
推荐与推动下,可以引发全网刷屏。但新媒体的使用也会对生产者产生影响:技术是人感
官的延伸,但也会截断书写与记忆,产生异化和自恋。当博主们用手机和摄像机对准他们
想要流量“狩猎”的对象时,镜头就像是武器。他们不去思考这样的行为是否会妨碍干扰
他人的正常生活,是否会给对方带来身心压力,甚至还想要通过欺骗手段榨取对方身上的
所有可用之处。在这个过程中,人的内在完全被外部逻辑所左右,人成为其所使用技术的
奴隶、依赖系统的触角。在这种状态下,他们或许对自己没有意识,或许对他人没有关爱,
也或许对世界不负责任。
我们不想无条件去“责备”跟风博主们的动机与行为,他们也有自己的一套说辞。
但我们想要问的是,这是否是一种良善的生活方式?拉罗什富科在《箴言集》中讲道:“想
找到一个仅屈从过一次诱惑的人,比找到一个从未屈服过的人要难得多。”勿以恶小而为之,
因为做坏事会升级。撒个小谎没什么,但接着会说更大的谎言;一次小恶作剧没关系,但
下次还会有更恶劣的行为。恶劣的行为会塑造自我,但幸好道德的行为也可以。托尔斯泰
在《战争与和平》中写道:“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并不是因为别人对我们好而喜欢他们,而
是因为我们对他们好。”在网红扰民的现象中,我们不妨借此思考,如何将道德关爱带入现
今的社交生活,如何划定社交媒体与个人权益之间的责任边界。
具体来说,在法律层面,任何侵犯个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要被追究责任。在技术
层面,平台可以校正指标、重新衡量什么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传播。在道德层面,博主用户
要以良善为原则,讲求对他人的积极行为,增加彼此的好感。而在社会层面,则要鼓励一
种以不打扰为底线、以促发展为远景的互动模式——为远方的身影祈祷,对身边的爱人承
诺,给需要的人们帮助。
微博不应成为道德绑架的工具
来源:红网 作者:李利娟 编辑:化定兴 2021-04-21 22:08:58
在 4 月 20 日 00:26 的时候,当红明星鹿晗发布微博“祝我生日快乐”,不少粉丝及其
好友纷纷送上祝福。而此时网友却发现,其女友关晓彤并未随即送出祝福,网友纷纷猜测
两人感情是否出现变故,已经分手;终于在 23:31 时,网友迎来了关晓彤对鹿晗的生日祝
福。
微博,作为一个信息综合以及共享的平台,随时随地发现新鲜事,人人都有分享以及
发表评论的权利。我们没有权利去要求一个人是否愿意在微博上分享其想法,甚至以此为
由恶意揣测、道德绑架他人。
微博一开始是分享生活、知识的地方;可现在,随着各种营销号以及明星自己的宣传
活动,微博的“八卦”作用更加突出。可以说,现在大部分人都离不开微博,我们都已经
习惯了每天打开微博看一看热搜榜,关注一下社会热点以及娱乐八卦。
很显然,人们已经把微博作为监督社会的工具了。当然这是一种好现象,许多得不到
公正解决的事情通过微博曝光到人们眼前,引起大众关注,通过舆论的力量击破那些不公
正。
与此同时,微博也成了人们“监视”明星动态的地方。人们总能通过明星的微博找到
一些蛛丝马迹来强行印证自己的某些猜想,不论真假,将自己的想法用语言绘声绘色地描
述给其他人,想要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与赞同。而如果明星没有达到网友的预期,微博内容
甚至发不发微博都会成为被谴责的原因。
此次鹿晗生日,关晓彤没像往年一样在凌晨送上祝福,网友纷纷化身侦探,各种推测,
加上营销号的推波助澜,人们大多猜测两人已经分手,直到 23:31,关晓彤放出两人合照并
送上生日祝福,网友偶才纷纷表示“蹲到了”“终于等到了”等感慨。可如果当天关晓彤并
没有在微博上发祝福,两人在私下过了生日,感情甚好,又会在网上引起怎样的飞短流长?
演员陈乔恩与演员乔任梁是公认的好朋友,而在乔任梁去世后,陈乔恩深陷丧友之痛,
并未在微博上及时悼念好友,然而网友不买账了。纷纷指责陈乔恩,“连好友去世都不发微
博悼念一下,你们还是好朋友吗?”网友用自己的想法去约束,并要求她按照网友自己的
想法去做事、发表动态。
微博本应是一个分享快乐、分享美好的平台,但显然,网友把微博当成了控制、监视
别人的工具,用自己的想法去道德约束别人,一言不合,道德绑架说来就来。
无论是明星还是普通人,人们都有自己的权利去选择要不要在微博分享自己的故事及
看法,我们不能因为有人和自己观点不一样,或者事情不符合自己的预想,就以自己为标
准去道德绑架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