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2021 届高三下学期“五一”猜题卷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分值∶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像《镜花缘》里所描写的君子国一般的社会。礼并不带有“文明”或是“慈善”, 或是
“见了人点个头”、不穷凶极恶的意思。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比如在缅甸有些地方,一个人成年时,一定
要去杀几个人头回来,才能完成为成年礼而举行的仪式。我们在旧小说里也常读到杀了人来祭旗,那是军礼。——礼的
内容以现代标准去看,可能是很残酷的。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 为
规范这一点来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 家的权力
来推行的。“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 的权力机构来
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 是可
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就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
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 所
加之于个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网,逃得脱还可以骄傲、得意。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 得人,
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而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 习惯所维
持的,是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即使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不会不能自已。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 而成为主动性
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
礼治从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主动地服 于
成规罢了。孔子一再地用“克”字,用“约”字来形容礼的养成,可见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由于本能或天意所 构成的
秩序了。
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了这一前提,因之它的秩序可以用礼来 维
持。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不管一种生活的方法在过去是怎样有效,如果环境一改 变,谁
也不能再依着老法子去应付新的问题了。所应付的问题如果需要团体合作的时候,就得有个大家都接受都同 意的办法,
要保证大家在规定的办法下合作应付共同问题,就得有个力量来控制各个人了。这其实就是法律,也就 是所谓“法治”。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礼治秩序》)
材料二:
客观地讲,“礼治秩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环境下,对维持社会的稳定起过一定的作用,正如梁漱溟先
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所说,“旧日中国文明最使人惊异者,即是其社会秩序恒自尔维持,若无假乎强制之力”。 而且,礼的作用
不仅在于提供给人们一些行为规范以维持社会秩序,更在于通过这些外部的规范来起到教化的作用, 启发和涵养人们内在的
理性自觉,不断培育人们的道德心,从而提高人们的道德境界。当道德境界提升到一定高度后,人们的行为就会由礼的约
束进为道德自觉,由他律进为自律,达此道德境界,人的内心高度自由,行为则于礼无不自然相合。在潜移默化中将
人引向道德之途,于不知不觉中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培养人的道德自觉,这就是礼的教化之功,也是礼治所赖以运作的
内在机制。正是这种代代相传的传统教化,使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得以历经数千年而依然完好地保存流传下来,
这是与中国同时代的其他文明古国无法做到的。而且,“礼”中的很多优秀合理的成分,如尊老爱幼、孝敬父母、谦虚
礼让等好的传统直到今天依然对我们富有教育意义。这些都是“礼治秩序”的积极作用。但是,从整个历史发展、社会
进化的角度来看,它的消极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它阻碍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尤其使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严重滞后。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代
科学曾有过辉煌的成就,四大发明极大地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然而近四百年欧洲近代科学取得了辉煌成就, 我们
却远远落后了。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过于崇拜、依赖传统,因循守旧,躺在老祖宗的成果上睡大觉。
其次,“礼治”往往被封建统治者利用,成为反对变革、维护封建制度的屏障。从汉武帝开始,历代的封建统治者都
极力推崇儒学,提倡礼教,尤其是到了皇权专制空前强化的明清时代。
再次,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在无形中扭曲了人格,压抑了人性,容易使人形成一种畸形心理。礼治社会的另一 个直接
后果就是导致民主、法治意识的淡薄甚至可以说是缺失,人们只知道承担义务,不知道行使权利。
(摘编自张璐《乡土中国“礼治秩序”浅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并不带有“文明”“慈善”的意思,以现代标准去看,礼的内容是很残酷的。
B.礼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礼是由社会舆论所维持的,不需要外在的机构来维持。
2
C.一直以来,在乡土社会中,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所以乡土社会的秩序主要依靠“礼”来维持。
D.如果我们不过于崇拜、依赖传统,不躺在已有的成果上睡大觉,我们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就不会严重滞后。2.根
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只要符合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就算是残酷的行为或做法,也是符合礼治秩序的。
B. 礼治秩序在特定的时期与环境下对维持社会的稳定和教化百姓有积极的作用,但在社会进步与科学发展方面也 有
一定的消极作用。
C. 材料二认为礼可以激发人的道德与良知,提高人的自知与自制能力,这与材料一中有关“礼治”的观点一致。
D.《祝福》中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就体现了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在无形中对人格的扭曲与对人性的压抑。
3. 下列各项中,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3 分)
A. 在印度某些偏远部族,丈夫死了之后,在丈夫的葬礼上要用火烧死他的妻子。
B. 封建社会,上到帝王将相,下到普通百姓,在家族祭祀中都有比较严格的程序和要求。
C.没有做过大夫的曾子在弥留之际发现自己躺在大夫专用的席子上,就命儿子把席子换掉。
D.过人行横道时,行人红灯停,绿灯行,行驶的机动车辆遇行人过斑马线时停车礼让。
4.材料一中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4 分)
5. 在传统的结婚习俗中,男方准备彩礼,女方准备嫁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地方出现了“天价彩礼”的
现象,很多情侣因为彩礼问题而结束感情。现在《民法典》明确规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请运用材料中“礼 治”
与“法治”的相关内容对上述现象进行简析。(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气象观察员 连俊超卫
星云图将一个白色旋涡呈现在马伟面前。
他透过大落地窗往外看了一眼,白色旋涡似乎还没有到来,眼下街道上阳光暗淡,天色灰蒙,却没有出现他所 想
象的黑云压境、车辆喧鸣、人仰马翻的景象。当他转过身,试图跟身旁的方子玉谈论这张卫星图片时,方子玉正 跟另两
位同事讲解如何把一船石油从伊朗贩运回来。他已经给不同的人讲解了一整天,似乎坚信自己不久就会成为 中国的洛
克·菲勒。
马伟又把目光聚焦在卫星云图上,脑海中却想象着方子玉描述的伊朗的石油河,黑色的石油河里打起了旋涡。
马伟把图片数据上报,从办公室走出来。
院子里的风速仪正悠闲地转悠着。马伟知道,过不了多久,整个城市就会被大片浓云覆盖,那时候风速仪就会 像着
了魔似的飞速旋转起来。
马伟迫不及待想看到暴雨来临时的情景。要知道烈日已经暴晒了半个月,血液都要从血管中蒸发出来了。在公 交
车上,他和许多人挤在一起,汗液湿透了他的白衬衫,不断有人在他身边蹭来蹭去,让他厌烦透顶。他看到天色 阴得更
重了,而车内这些人的脸上并没有由于暴雨将至而流露出一丝兴奋,这让他略感不满。他们不知道久违的凉 爽空气就要
到来,会有一阵风贯通这个竹筒似的公交车,把这里的污浊之气排解一空。
马伟在第三人民医院下车,看望因为哮喘病在这里住院的母亲,他已经连续两天晚上守在这里。当他走进病房 的
时候,他看到姐姐坐在母亲床头,今晚由她守夜。马伟在床边的椅子上坐下,告诉母亲和姐姐,今晚上就要下暴 雨了。
姐姐心不在焉地应了一句:哦,手机短信上说了。马伟知道她的心思完全不在天气上,她只考虑一个问题
——怎样才能把丈夫从不可救药的出轨行为中拉回来。马伟握住母亲的手,跟她说大雨来临,空气会变得清新,对 她
的气管也有好处。母亲眼睛微闭着,灰暗无光的眼神随意地乜斜了一眼窗外渐渐变暗的天色。自从马伟的父亲离 开之后,
母亲的眼睛就不像从前那样炯炯有神了。她拍了拍马伟的手,想要说什么,却被一个咳嗽截断了。这是一 个深不见底的
咳嗽,母亲似乎用尽了全力,却不能把一团黏着呼吸道深处的痰清理出来。她喘着刺啦响的气息,不 再勉强说话。
从医院走出来,马伟觉得空气已经不像午后那么沉闷了。一缕凉风怯生生地流动起来,马伟脸上露出了一丝微 笑,
似乎这沁凉的风是他随手一挥扇出来的。他知道,那个白色的旋涡正在朝这边赶来,要将千万吨的雨水倾注在 这个地区。
届时这个城市排水不畅的街道将变成一条条浑浊的河流,狂风吹折的树枝会将电线电话线一并砸断,广 告牌雨伞满天飞,
车流拥堵,航班延误,这个城市会被搅个底朝天。这样的情景似乎让马伟倍感得意,他急切地想 与一个人分享自己的
愉悦。因此,当看到那个手提雨伞从人行便道上跑来的男子时,他觉得终于找到了一个志同道 合的人。男人跑到他身边
时,他上前迈了一步,似乎要同时用身体和有关天气的话题把男人留住,男人却用一记慌
3
乱的摆拳为自己扫清了障碍。马伟躲开拳头,失足倒地,他看到一个摩托巡警正蜿蜒在杂乱的人流中追赶那个奔跑 的
男人。当摩托经过眼前时,巡警朝自己看了一眼,伸了个大拇指。
马伟在众人注视下爬起来,觉得乌云已经风尘仆仆地赶来了,世界将变成一个低矮黑暗的茅草屋,暴雨驾着风 的
马车正从天空驶向地面。马伟坐上了一辆公交车,他希望暴雨能在自己回家之前到达,他笑容可掬地对身旁的人 说:
“暴雨来临了。”
那人看了他一眼,说:“看得出来。”然后便埋头看自己的报纸。
下车的时候,大风夹杂着雨点落了下来,马伟慢悠悠地走着,看着人们从自己身边跑来跑去。他突然想起有一 件
很重要的事情没有办,却想不清楚到底是什么事。雨水很快便成滂沱之势,马伟走在雨中,让雨水从头顶从脚底 从四面
八方冲洗自己,在凉爽的同时感到一丝隐隐的遗憾。
当马伟推开屋门的时候,妻子看到的是一个浑身湿透的人,他身上的雨水很快就在脚下的地板上漫延开来。马 伟
笑了笑,对妻子说:“这雨来势凶猛,你要是看了卫星图片就会知道,起码得下到明天早上。”
妻子见他两手空空,便问道:“你给儿子买的蛋糕呢?”
马伟对妻子忽视自己话题的行为感到窝火,同时想起了那件忘办的事情。
妻子解下围裙,摔在沙发上,气呼呼地瞪着马伟,抱怨道:“给你交代了多少遍!没有蛋糕你让儿子的生日怎 么
过,吃什么?”
马伟看了一眼窗户,雨水正愤怒地打在上面,雨声哗哗地吵闹着。此时儿子伴随着马桶冲水声从厕所走出来,
满脸委屈地望着马伟。马伟觉得一股比暴雨更加猛烈的恼火蹿上脑袋,他几乎是跳起来吼道:“吃屎!”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方子玉和马伟一样,都是气象观察员,但他并没将心思放在工作上,而是异想天开琢磨做石油生意。
B.由天色灰蒙到阴得更重再到凉风吹来、暴雨突至,明写天气变化,暗写马伟心情由悲到喜的波动。
C.马伟想象狂风暴雨到来后将给这个城市通讯、交通、城建等造成严重的破坏,表现了他的职业精神。
D.马伟的妻子将儿子的生日看得很重要,对淋成落汤鸡的马伟不但没有丝毫关心,反而责怪他健忘。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从小说标题和开头的描述看,马伟的职业就是气象观察员,他忠于职守,关注现实,但在与他人分享气象信息时没
有获得想象中的回应。
B. 小说描写马伟乘坐公交车的时候,将他因感受车内闷热而不满的情绪与他预知暴雨来临的喜悦心情构成对比,使人
物内心情感得到强化。
C. 马伟由于过度关注暴雨将要来临的信息,以至于忘记了给儿子买生日蛋糕,这个细节的设计是符合小说人物性
格和故事情节发展逻辑的。
D. 马伟回到家中与妻子、儿子的冲突,既是小说发展的高潮,又是小说的结局,高潮与结局的叠加,打破了小说情节
发展逐步推进的模式。
8. 请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情节特点和语言特点。(4 分)
9. 小说借马伟的经历反映了现实社会中人们怎样的心理状态?(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郗鉴字道徽,高平金乡人。少孤贫,博览经籍,躬耕陇亩,吟咏不倦。以儒雅著名,不应州命。赵王伦辟为掾, 知伦有
不臣之迹,称疾去职。及伦篡,其党皆至大官,而鉴闭门自守,不染逆节。于时所在饥荒,州中之士素有感其恩义者,
相与资赡。鉴复分所得,以恤宗族及乡曲孤老,赖而全济者甚多。遂共推鉴为主,举千余家俱避难于鲁之峄山。咸和
初,领徐州刺史。及祖约、苏峻反,鉴闻难,便欲率所领东赴。诏以北寇不许。于是遣司马刘矩领三千人宿卫京都。
寻而王师败绩,矩遂退还。中书令庾亮宣太后口诏,进鉴为司空。鉴去贼密迩,城孤粮绝,人情业业,莫有固志,奉
诏流涕,设坛场,刑白马,大誓三.军.,登坛慷慨,三军争为用命。乃遣将军夏侯长等间行,谓平南将军温峤曰:“今贼
谋欲挟天子东入会稽,宜先立营垒,屯据要害,既防其越逸又断贼粮运然后静镇京口清壁以待贼 贼攻城不拔野无所掠东道
既断粮运自绝不过百日必自溃矣”峤深以为然。时贼帅刘征聚众数千,浮海抄东南诸县。鉴遂城京口,加都督扬州之
晋陵吴郡诸军事,率众讨平之。进位太.尉.。后以寝疾,上疏逊位。鉴寻薨.,时年七十一。帝朝晡哭于朝堂,遣御史持
节护丧事。初,鉴值永嘉丧乱,在乡里甚穷馁,乡人以鉴名德,传共饴之。时兄子迈、外甥周翼并小,常携之就食。
乡人曰:“各自饥困,以君贤,欲共相济耳,恐不能兼有所存。”鉴于是独往,
4
食讫,以饭着两颊边,还吐与二儿,后并得存,同过江。迈位至护军,翼为剡县令。鉴之薨也,翼追抚育之恩,解 职
而归,席苫心丧三年。
(节选自《晋书·郗鉴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既防其越逸/又断贼粮运/然后静镇/京口清壁以待贼/贼攻城不拔/野无所掠/东道既断粮运/自绝不过/百日必自 溃
矣/
B. 既防其越逸/又断贼粮运/然后静镇京口/清壁以待贼/贼攻城不拔/野无所掠/东道既断/粮运自绝/不过百日/必
自溃矣/
C. 既防其越逸/又断贼粮运/然后静镇京口/清壁以待贼/贼攻城不拔/野无所掠/东道既断粮运/自绝不过/百日必自
溃矣/
D. 既防其越逸/又断贼粮运/然后静镇/京口清壁以待贼/贼攻城不拔/野无所掠/东道既断/粮运自绝/不过百日/必
自溃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三军,古时一般指前军、中军、后军,通常以后军为尊。“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中的“三军”与 此
意思相同。
B. 京口,江苏镇江的古称。王安石《泊船瓜洲》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京口”,也都是指的 这
个地方。
C. 太尉,古代官职名,是中央最高军事长官,一度位列“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之一,后世有时也成为虚
职。
D. 薨,古代用于指称诸侯之死,也可用于指皇后、贵妃之死,有时也指有爵位的官员之死,文中属于最后一种情 况。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郗鉴博学儒雅,能够洁身自好。他虽然出身贫寒,但喜好耕读,学识广博;不愿混迹官场,与行为不端的官僚 保
持距离,生怕玷污自身名节。
B. 郗鉴重情守义,深得乡人拥戴。在遭遇饥荒时,他因为平时扶危济困、恩义卓著,被大家推举为首领,率领着 一
千多家乡民一起到外地避难。
C. 郗鉴善于领兵,军事才能卓异。祖约、苏峻反叛,郡鉴机智果断,不顾诏令,率军东进,派刘矩守卫京都,虽
然遭遇败绩,但仍能保全而还。
D. 郗鉴为国尽忠,深受敬重追念。他忠勇报国,被提拔为太尉一职;他卧病在床,上疏请求让位;他去世后皇帝 痛
哭不止,为他举行隆重葬礼。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 鉴复分所得,以恤宗族及乡曲孤老,赖而全济者甚多。(4 分)
(2) 鉴值永嘉丧乱,在乡里甚穷馁,乡人以鉴名德,传共饴之。(4 分)
14. 郗鉴去世后,其外甥周翼是怎样尽孝的?他为什么这样做?(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沧浪峡 (唐)许浑
缨带流尘发半霜,独寻残月下沧浪。一声溪鸟暗云散,万片野花流水香。
昔日未知方外乐,暮年初信梦中忙。红虾青鲫紫芹脆,归去不辞来路长。
(注)许浑,籍贯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晚唐诗人。文宗大和六年(832)进士,曾任当涂、太平县令,监察御史,润
州司马,官至睦、郢二州刺史。性爱林泉,淡于名利。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全诗将叙事、写景、感悟与憧憬融为一体,偶对整密、诗律纯熟。
B. “官帽的带子上蒙上了灰尘,‘暮年的我’独自经过沧浪峡去追寻今后的岁月”。首联叙述诗人暮年辞官,戴 月
晓行,途经沧浪峡,风尘仆仆的情景。
C. 五、六句感慨过去只顾中进士、当官吏,未领略过这样令人愉悦的景致。诚如贯华堂批语:“暮年初悔”,此
自实语。“昔日未知”,此真大忏文。
D. 尾联采用“悬想”的虚写手法,人虽在路途,心己到故乡。想到家乡的“红虾青鲫脆生生的紫芹”,不管来时
的道路有多长“我”都在所不辞,急于归家之情溢于言表。
5
16. 许浑诗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有“许浑千首湿”评价。试以颔联为例,简析其写景手法及其作用。(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诗经·无衣》开篇" , "两句形象地写出了士兵同仇敌忾的愤慨激烈的情绪。
(2)王维在《山居秋暝》中描写初秋傍晚空气清新、景色美妙的句子是∶" , 。"
(3)苏轼在《石钟山记》中,用" , 。"两句概述了李渤叩击山石时南北两边发出声音
的特征。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大运河老了,一个衰老的生命总是喜欢选择沉默的。它或者就这样老去,直至死亡,像世界上绝大多数中世纪 的
伟大建构那样湮没在岁月的风尘之中,成为后人永远的追忆与凭吊;或者在冷落中等待——等待一个更加强有力的崭新时代,
( )。那么就等待吧,对于一个经历了二千四百多年的伟大生命来说,这次的等待大概不会太久。
又一个黄昏莅临了,木叶萧萧,衰飒如诉,古运河上弥漫着美丽的伤感。帆船从远方驶来,一群燕子殷勤地追 逐
着桅杆,几千年以前它们就是这样追逐的,从江南追逐到蓟北,又从蓟北追逐到江南。夕阳的佘晖下,你渐渐看 清了航
船的每个细部:油亮发黑的船板,被磨出了金属般质感的舵柄,高大的帆篷上缀满了补丁,有如一位浪迹天 涯的独行客,
破旧的衣衫上扑满了秋风。这条古老的航道,它驶过了数千年的神话和传奇、哲学和史诗,现在又无怨 无悔地向你驶过。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那时候大运河不仅被带来了新生,中华民族也被带来史无前例的腾飞
B.那个时代不仅会给大运河带来新生,也将给中华民族带来史无前例的腾飞
C.那个时代不仅会给大运河带来新生,中华民族也被带来史无前例的腾飞
D.那时候大运河不仅被带来了新生,也将给中华民族带来史无前例的腾飞
19.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B.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在各大购物平台搜索“发热内衣”,琳琅满目的商品进入眼球。在各大商家的宣传语中,发热内衣能发热是因 为
在原本的衣服材质中加入了高科技的特殊材质,这些材质能让衣服自己发热,从而达到保暖的功效。看似逻辑严 谨的宣
传语,其实是架不住推敲的。
学过能量守恒定律的人都知道,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 ① ,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
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从这个角度看, ② ,发热内衣根本不能凭空产生热能。国家棉纺织产品质量检
测中心负责人也表示,目前还没有一种能够真正用于衣物的自发热材料。严格来说,发热内衣根本不存在,商 家的宣传
实属偷换概念。
既然没有能凭空发热的材料,那么发热内衣是怎样发热的呢?答案是 ③ 。我们知道,人的皮肤也是
会呼吸的,当皮肤呼出的水蒸气遇到衣服的纤维面料时,纤维中的亲水基团会把水分子紧紧抱住,水分子的动能就
会减低并转化为热能。所以,自发热内衣的热量来源其实是你身体呼出的水分。
20.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8 个字。(6 分)
21. 请分别用一个肯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 15 个字。(5 分)
四、写作(60 分)
6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今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一个世纪斗转星移,这个百年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出一条称得上是奇迹 的
“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是一条民族独立之路,人民解放之路,人民富裕之路,国家富强之路,更是一条民族复 兴之路。
归集到一起,就是一条信仰之路。靠着这样的信仰,中国共产党人浴血奋战,开拓进取,用青春和智慧谱 写出一曲曲可
歌可泣的伟大诗篇。
也许,你的身边就有这样的共产党人,也或许你听过这样的共产党人的故事。作为沐浴在党的阳光雨露下的新时代 青年,
请拿起你手中的笔,从下列任务中任选其一,书写你心中对党最真挚的情感。
(1) 以“信仰”为题,写一首赞歌,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2) 选取你熟悉的一个共产党员,以他的先进事迹或感人故事为依据,写一篇记叙文,参加“纪念中国共产党 100
华诞”征文活动。
(3) 搜集尽量多的关于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先进事例,写一篇演讲稿,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纪念活动中发言。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7
参考答案
1.C
2.C
3.D
4. ①举例论证。以“缅甸有些地方通过杀人来完成成人礼”“旧小说中的杀人祭旗”等为例,论证“礼治社会并
不是指文质彬彬,也可以很野蛮”。②对比论证。将“礼”与“法律”“道德”进行比较,指出礼是从教化中养成 的
使人主动服膺于传统的习惯。
5. ①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在过去的婚姻习俗中,男方准备彩礼,女方准备嫁
妆。这种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嫁娶的生活问题。大家都遵循这一传统行事,这就是礼治。②但是现在出现“天价彩礼”,
传统的效力无法得到保障。《民法典》做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的规定,就是要通过法律控制不良习俗, 这就是法治。
6.B
7.B
8. ①情节富有戏剧性:马伟本想与跑过来的男人分享大雨到来的愉悦,却被男人打了一拳;马伟无意做好事,却
被巡警误以为帮助拦截坏人,得到巡警的夸赞。②语言生动传神,轻松诙谐:如写巡警在杂乱的人流中骑着摩托追 赶
男人时用了“蜿蜒”一词,形象表现出在特定环境中驾驶摩托行驶的状态;写男人打马伟时用“慌乱的摆
拳”“扫清了障碍”,将男人慌乱逃窜的情态轻松幽默地呈现出来。
9. ①“分享”困境(受阻):马伟将天气预报的信息在向同事、家人、陌生人进行分享时,遇到了冷漠、敷衍和抵触,
说明在现实中,“分享”是受人的爱好、追求、情绪、事务等条件限制的,不是所有的分享都能顺利实现,许 多分享会
陷入困境。②人各有“志”:小说中,同事专心于赚钱,姐姐陷入感情纠葛,母亲思念已故的父亲,男人 被警察追着跑,
妻子为儿子过生日,这些现象反映了现实中的生活百态,人们大都生存在自我设定的状态之中,无 心关注“身外”之事。
10.B
11.A
12.C
13.(1)郗鉴把得到的财物再作分配,用来接济宗族亲戚和家乡的孤寡老人,依靠这活命的很多。(2)郗鉴遭遇永嘉
之乱,在家乡非常穷困饥饿,同乡人因他德行好,轮流给他食物吃。
14.行为:①周翼辞去县令的职务,②以苫为席为舅舅守丧三年。原因:③感念舅舅当年在最困难的时候对自己的 抚
育之恩。
15.B
16.(1)写景手法:善于抓住意象勾勒意境。本联写景除了抓住鸟、云、花、香等意象,自然少不了溪、水,动与静,
声与形,色与香,有机结合,描绘了一幅沧浪秋日美景:溪鸟啼叫,空中阴暗的云层飘散,片片野花随水流去, 把溪水都染
香了。
(2)写景作用:①以乐景写乐情。一切景语皆情语,沧浪秋日美景,烘托了暮年辞官归家的诗人此时的快乐心情;
②以乐景衬悲情。以眼前所见之乐景反衬昔日因“案牍而劳形”的无聊官场生活,并表达忏悔之意。
17.(1)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2)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3)南声函胡 北音清越(6 分)
18.B
19.C
20. 在这条古老的航道上,它驶过了数千年的神话和传奇、哲学和史诗,现在又无怨无悔地向你驶来。
21. ①也不会凭空消失②没有能量来源③通过吸湿发热
22. 第一段:商家对“发热内衣”做虚假宣传。第二段:商家宣传偷换了概念。第三段:热量源于人的皮肤。
23.例文:
信 仰
——胸怀信仰,风华百年
1921 年 7 月,一个烟雨迷蒙的时刻,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传出“共产党万岁!……”的誓言,轻微却振奋人心, 中
国共产党诞生了!
我们的党就是乘着这一叶小小红船,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携着坚不可摧的信仰奋楫中流,
涉险滩,斗恶浪,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历过 28 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带领中华民族在绝境中迎来生机。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写在五星红旗上,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写在“中国道路”上。
一个世纪斗转星移,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出一条称得上是奇迹的“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是一条民 族
独立之路,人民解放之路,人民富裕之路,国家富强之路,更是一条民族复兴之路。归集到一起,就是一条信仰 之路。
靠着这样的信仰,中国共产党人浴血奋战,开拓进取,用青春和智慧谱写出一曲曲可歌可泣的伟大诗篇。
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写在 96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心怀信仰,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土地上描绘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蓝图。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
第一根无缝钢管、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第一枚导 弹核武器、第一颗氢弹、第一颗“东方红一号”
8
卫星、世界级特 大 砂岩 大 庆油田……如今更有蛟龙入海、悟空上天、嫦娥揽月、北斗导航、天眼远眺、墨子升空、5G
商用牌照、“复兴号”领跑世界……中国创造、中国制造、中国建造,全球瞩目!正是中华逐梦谋发展,党民共建
国力显。信仰时刻心中在,“两个一百”奔向前。
中国共产党心怀信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
100年来,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
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惊天动地,都在证明信仰的伟大力量,证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证明这 100 年是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的 100 年;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 100 年,是开创历史、奠定基业、
开辟未来的 100 年;更是证明“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是一个持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是一项救
国、兴国、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完整事业”。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中国共产党如今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小红船”变巨轮,
起航新征程。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航下,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复兴”号巨轮,一定能乘风破浪,
与世界共克时艰、砥砺向前,共建人类命运共体,共创美好家园,共见信仰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