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2章一次函数PPT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2章一次函数PPT

ID:679307

大小:3.65 MB

页数:188页

时间:2021-04-2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 12 章 一次函数 12.1 函数 如果 你坐在摩天轮上,随着时间的变化,你离开地面的高度是如何变化的? 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 h /m t/ min 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 11 h /m t/ min 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 11 37 h /m t/ min 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 11 37 45 h /m t/ min 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 11 37 45 h /m t/ min 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 11 37 45 h /m t/ min 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 11 37 45 h /m t/ min 下图反映了旋转时间 t (分)与摩天轮上一点的高度 h (米)之间的关系。 t / 分 0 1 2 3 4 5 ··· h / 米 ··· 3 11 37 45 37 11 根据上图填表 做一做 1 、瓶子和罐头盒等圆柱形的物体,常常如下图那样堆放。随着层数的增加,物体的总数是如何变化的? 层数 n 1 2 3 4 5 ··· 物体总数 y ··· 1 3 6 10 15 做一做:    2 、大家都知道,路程( s )、速度( v )、时间( t )之间存在关系: s = vt 假设某车的速度为60千米/时,当时间 t 为1小时,路程 s 为多少千米?当时间 t 为2小时和3小时时候呢?请用公式表示此问题中路程 ( s ) 与时间 ( t ) 之间存在的关系。 s =60 t 想一想: 以上各例中,都有两个变量,给定其中一个变量(自变量)的值,相应地就确定了另一个变量(因变量)的值。 s =60 t n 1 2 3 4 5 … y 1 3 6 10 15 … 像 问题 3 中的速度 60 在整个过程保持不变的 是常量   一般 地,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 x 和 y ,如果在 x 允许取值的范围内,每取一个 x 值, y 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我们称 y 是 x 的 函数( function ) ,其中 x 是自变量, y 是 因变量 . 高度 h 是时间 t 的函数 物体总数 y 是层数 n 的函数 路程 s 是 时间 t 的函数 n 1 2 3 4 5 … y 1 3 6 10 15 … s =60 t 图象法 列表法 解析式法 函数的 表示方法 小结 函数关系的三种表示方法 1.列表法——通过列出自变量的值与对应函数值的表格来表示函数关系的 方法 . 2. 解析式法 ——用数学式子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其中的等式叫做解析 式法( 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 . 3.图象法——一般地,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x与函数y的每对对应值分别做为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叫做这个函数的 图像 . 用 图像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图象 法 . 试一试 : 1 、下图中有几个变量?你能将其中某个变量看成另一个变量的函数吗? 试一试:   2 、国内的某投寄平信应付邮资如下表: 信件质量 m / 克 0< m ≤20 20< m ≤40 40< m ≤60 邮资 y / 元 0.80 1.20 1.60 上表中有几个变量?你能将其中某个变量看成另一个变量的函数吗? 练习 1 下列 问题反映了哪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你能将其中某个变量看成另一个变量的函数吗? ( 1 )地面气温是 20 o C ,如果每升高 1 千米,气温下降 6 o C ,气温 T ( o C )随高度 h (千米) 的变化 . 20 14 8 2 O 1 2 3 4 T / o C h /km ( 2 )按下列程序输入一数 x ,便可输出一个相应的数 y : 输入 x + 2 ×5 - 4 输出 y ; ( 3 )圆周长 C (厘米)与半径 R (厘米)的对应关系如下 表:( π 取 3.14 ) 半径 R (厘米) 1 2 3 4 5 圆周长 C (厘米) 6.28 12.56 18.84 25.12 31.40 练习 2 : 人在运动时的心跳速率通常和人的年龄有关。如果用 a 表示一个人的年龄,用 b 表示正常情况下这个人在运动时所能承受的每分钟心跳的最高次数,那么 b = 0.8 ( 220 - a )。 ( 1 )计算当 a 分别为 10 岁、 15 岁、 20 岁、 25 岁、 30 岁时相应的 b 值,并填写下表; a / 岁 10 15 20 25 30 b / 次 ( 2 )由于剧烈运动,初二( 4 )班的可可同学( 15 岁) 10 秒的心跳次数达到 28 次,他有危险吗? 168 164 160 156 152 有 危险 . 练习 3 : 商店进了一批货,出售时要在进价的基础上加上一定的差价,数量 x (千克)与售价 c (元)如下表: 数量 x (千克) 售价 c (元) 数量 x (千克) 售价 c (元) 1 4 + 0.2 4 16 + 0.8 2 8 + 0.4 5 20 + 1.0 3 12 + 0.6 ( 1 )你能写出用数量 x 表示售价 c 的公式吗? ( 2 )计算 3.5 千克货的 售价 . c =4.2 x 14.7 元 第 12 章 一次函数 12.2 一次函数 (第 1 课时 : 认识一次函数) 1 课堂讲解 一次函数 正比例函数 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关系 确定实际问题中的一次函数表达式 2 课时流程 逐点 导讲练 课堂小结 学习目标 在上节,遇到过这样一些函数: h =30 t +1800 ; Q = -25 t +300; y =2 x ; y =-2 x ; s =80 t . 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1 知识点 一次函数 1. 定义: 一般地,形如 y = kx + b ( k , b 为常数,且 k ≠0) 的 函数,叫做一次函数.当 b = 0 时, y = kx ( k 为 常数,且 k ≠0) ,所以说正比例函数是一 种 特殊 的一次函数 . 2. 要点精析: 一次函数 y = kx + b ( k ≠0) 的结构特征: ① k ≠0 ; ② 自变量 x 的次数是 1 ; ③ 常数项 b 可以是 任意 实数. 例 1 下列 函数中,哪些是一次函数,哪些又是 正比例 函数? (1) y =- 2 x 2 ; (2) y = ; (3) y = 3 x 2 - x (3 x - 2) ; (4) x 2 + y = 1 ; (5) y =- . 导引: 先看函数式是否为整式,再经过恒等变形, 根据 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定义进行判断. 解: (1) 因为 x 的指数是 2 ,所以 y =- 2 x 2 不是一 次 函数 . (2) 因为 所以 是一次函数. (3) 因为 y = 3 x 2 - x (3 x - 2) = 2 x , k = 2 , b = 0 , 所以它是一次函数,也是正比例函数. (4) x 2 + y = 1 ,即 y = 1 - x 2 . 因为 x 的指数是 2 , 所以 x 2 + y = 1 不是一次函数. (5) 因为 y =- 不是整式,不符合 y = kx + b 的形式, 所以它不是一次函数. 总 结 判断函数式是否为一次函数的方法:先看 函数 式是否是整式的形式, 再 将函数式进行恒等变形 ,看 它是否符合一次函数表达式 y = kx + b 的结构特征 : ( 1) k ≠0 ; ( 2) 自变量 x 的次数为 1 ; ( 3) 常数项 b 可以 为任意 实数. 例 2 已知 函数 y = ( n 2 - 4) x 2 + (2 n - 4) x m - 2 - ( m + n - 8) ; ( 1) 当 m 、 n 为何值时,函数是一次函数? ( 2) 如果函数是一次函数,计算当 x = 1 时的函数值. 导引: (1) 由一次函数的定义,结合原函数式的特征知 : ① 二次项的系数必为 0 ,即 n 2 - 4 = 0 ; ② (2 n - 4) x m - 2 必为一次项,即 m - 2 = 1 , 2 n - 4≠ 0 ; (2 ) 写出表达式,运用代入法求函数值. 解: (1) 由题意,得 解得 m = 3 , n =- 2. 所以 当 m = 3 , n =- 2 时函数是一次函数. ( 2) 由 (1) 得此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为 y =- 8 x + 7 . 当 x = 1 时 , y =- 8×1 + 7 =- 1. 总 结 根据一次函数的定义求待定字母的值时,要注意: (1) 函数的表达式是自变量的一次式,若含有一次以 上 的项,则其系数必为 0 ; (2) 隐含条件 :自变量 ( 一次项 ) 的系数不为 0. 2 知识点 正比例函数 1. 定义: 一般地,形如 y = kx ( k 为常数,且 k ≠0) 的函数, 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 k 叫做比例系数. 要点精析: (1) 判断一个函数是否为正比例函数的方法: 看这个函数是否满足以下 两个条件 : ① 所给等式是形如 y = kx 的等式; ② 比例系数 k 是常数,且 k 不等于 0. 同时满 足这两个条件 ,它就是正比例函数. (2) 正比例函数反映的是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正 比例函数关系. 2 . 易错警示: (1) 正比例函数 y = kx 中, k ≠0 , x 的指数为 1 ; (2)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一般情况下,正比例函数 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但在实际问 题中,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要有实际意义 . 例 3 写出下列问题的函数表达式,并判断哪些是 正比例函数. (1) 已知圆的周长 C 是半径 r 的函数; (2) 油箱中有油 30 L ,若油均匀流出, 150 min 流尽,则油箱中余油量 Q (L) 是流出时间 t (min) 的函数; (3) 小明以 4 km/h 的速度匀速前进,则他所走 的路程 s (km) 是时间 t (h) 的函数; (4) 某种商品每件进价 100 元,售出时每件获得 20% 的 利润,销售额 y ( 元 ) 是售出商品数量 x ( 件 ) 的函数. 解: (1) C = 2π r ,是正比例函数. (2) Q = 30 - t ,不是正比例函数. (3) s = 4 t ,是正比例函数. (4) y = (100 + 100×20%) x = 120 x ,是正比例函数. 总 结 (1) 根据题意可先得到数量间的关系式,然后写成 函数表达式 的形式. (2) 判断是否为正比例函数的 依据 :即看两个变量的 比是不是 常数,即是不是形如 y = kx ( k 为常数,且 k ≠0 ) 的 函数. 例 4 已知函数 y = ( k - 2) x | k | - 1 ( k 为常数 ) 是正比例函 数,则 k = ________ . 导引: 根据正比例函数的定义,此函数表达式应满足: (1) 变量 x 的指数为 1 ,即 | k | - 1 = 1 ,所以 k = ±2 ; (2) 比例系数 k - 2≠0 ,即 k ≠2. 综上, k =- 2. - 2 总 结 由正比例函数的定义知正比例函数的自变量 的指数 为 1 ;应用定义求值时,不要忽视比例系数 不为 0 这一条件 . 3 知识点 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关系 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但一次函数 不一定是 正比例函数. 4 知识点 确定实际问题中的一次函数表达式 例 5 已知某山区的平均气温与该山区的海拔关系如下表:   (1) 若海拔用 x ( 米 ) 表示,平均气温用 y (℃) 表示, 试 写出 y 与 x 的函数表达式; ( 2) 若某种植物适宜生长在 18 ℃ ~ 20 ℃( 含 18 ℃ 和 20 ℃) 的山区 ,请问该植物适宜种植在海拔为多少米的山区? 海拔 / 米 0 100 200 300 400 … 平均气温 /℃ 22 21.5 21 20.5 20 … 导引: 观察、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海拔每增加 100 米, 平均气温就要下降 0.5 ℃. 这符合一次函数的特 征,因此可以建立一次函数的模型解题. (1) 从 表格中获取两对 x 、 y 的对应值,利用待定系数 法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2) 将问题转化为函数 问题,即求已知函数值所对应的自变量 x 的值. 解: (1) 设所求的函数表达式为 y = kx + b ( k ≠0 , x ≥0) . 因为当 x = 0 时, y = 22 ,当 x = 200 时, y = 21 , 所以所求的函数表达式为 y =- x + 22( x ≥0) . (2) 由 (1) 知 y =- x + 22( x ≥0) ,令 y = 18 ,得 x = 800 ,   令 y = 20 ,得 x = 400 , 所以当 18≤ y ≤20 时, 400≤ x ≤800. 所以该植物适宜种植在海拔为 400 米~ 800 米 ( 含 400 米和 800 米 ) 的山区. 总 结 表格信息题是中考的热点题,解决表格问题的 关键是从表格中获取正确、易于解决问题的信息; 其 建模的过程 是:先设出函数的表达式,然后找出 两对对应值,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即可得到 表达式 . 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 一般 地,形如 y = kx + b ( k , b 为常数, k ≠0) 的函数 叫做一次函数 ,其中 x 是自变量 , y 是 x 的函数. 特别 地,当 b = 0 时, y = kx ( k 为常数, k ≠0) , y 叫做 x 的正比例 函数. 说明 : (1) 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一次函数 包括 正比例函数; (2) 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是一次函数, 必须 将其化成最简形式. 课堂小结 第 12 章 一次函数 12.2 一次函数 (第 2 课时 : 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 1 课堂讲解 函数的 图象 正比例 函数的 图象 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2 课时流程 逐点 导讲练 课堂小结 学习目标 1 知识点 函数的图象 前面画过函数 y =2 x , y = - 2 x 及另外一些正比例函数 的图象,可见正比例函数 y = kx ( k 为常数,且 k ≠ 0) 的图 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通常我们把正比例函数 y = kx ( k 为常数,且 k ≠ 0) 的图象叫做直线 y = kx . 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所以画正比例函数的图象, 只要先描出两点,再过这两点画直线,就可以了 . 下列各点在函数 y =- x 的图象上的是 (    )                  A.   (1 , ) B . ( - 1 , )   C . (3 ,- )   D . ( - , 3) 已知点 A (2 , 3) 在函数 y = ax 2 - x + 1 的图象上,则 a 等于 (    ) A.-1 B . 1 C . 2 D.-2 1 2 2 知识点 正比例函数的图象 例 1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下列函数的 图象: y = x, y = x , y =3 x. 解: 列表 ( 为便于比较,三个函数值计算表排在一起 ) x … 0 1 … y = x … 0 … y = x … 0 1 … y =3 x … 0 3 … 如图,过两点( 0, 0 ),( 1 , )画直线, 得 y = x 的图象; 过两点( 0, 0 ),( 1, 1 ) 画直线,得 y = x 的图象; 过两点( 0, 0 ),( 1, 3 ) 画直线,得 y =3 x 的图象 . 总 结 正比例函数 y = kx ( k 是常数,且 k ≠0) 的图象是 一条 经过原点及 (1 , k ) 的直线, 通常 作正比例函数 的图象 是过 (0 , 0) 和 (1 , k) 两点画直线,但也可以变通 ,选点 应以便于计算和描点 为原则 . 3 知识点 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学过了上面例 1 及练习后可以看出,当 k 取不同 的数值时,就确定正比例函数 y=kx(k 为常数 ,且 k ≠ 0) 在坐标系中有不同的位置 . 你能从中 归纳出 怎样的规律? 图象: 正比例函数 y = kx(k 为常数,且 k ≠0) 的图象是 一条经过 原点 的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 y = kx . 性质: 当 k > 0 时,直线 y = kx 经过第 一、三 象限,从 左向右上升 , y 随着 x 的增大而增大, 当 k < 0 时,直线 y = kx 经过第 二、四 象限, 从左向右下降, y 随着 x 的增大而减小. 例 2 〈 广东珠海 〉 已知函数 y = 3 x 的图象经过点 A ( - 1 , y 1 ) ,点 B ( - 2 , y 2 ) ,则 y 1 ________ y 2 ( 填 “ > ”“ < ” 或 “ = ”) . > 导引: 方法一:把点 A ,点 B 的坐标分别代入函数 y = 3 x ,求出 y 1 , y 2 的值比较大小即可. 方法二:画出正比例函数 y = 3 x 的图象,在函 数图象上标出点 A ,点 B ,利用数形结合思想 来比较 y 1 , y 2 的大小. 如图,观察图象, 显然可得 y 1 > y 2 . 方法三:根据正比例函数的 增减性来比较函数值的大小. 根据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当 k > 0 时,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即可得 y 1 > y 2 . 总 结 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上两点的纵坐标的大小与比例系 数以及横坐标的大小有关;比例系数是正数时, 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大而增大;比例系数是负数时, 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大而减小.本例的解法中, 方法一 是用求值比较法; 方法二 是利用 数形结合思想 , 用 “ 形 ” 上的点的纵坐标位置来比较 “ 数”的大小; 方法三 是利用函数的增减性来比较大小. 例 3 已知正比例函数 y = k 1 x 与 y = k 2 x 的图象如图, 比较 k 1 与 k 2 的大小. 导引 : 两个函数的自变量取 相同的数值,当所取 的数是 正数 时,比较两 个函数值的大小即可得 k 1 , k 2 的大小. 解: 在正比例函数 y = k 1 x 图象位于第一象限的射线上 取一点 A ,设点 A 的坐标是 ( a , k 1 a ) , 过点 A 引 x 轴的垂线交正比例函数 y = k 2 x 的图象于 一点 B , x 轴上的垂足是 H , 所以点 B 的坐标是 ( a , k 2 a ) , 由于 k 1 a > k 2 a ,且 a > 0 ,因此 k 1 > k 2 . 总 结 利用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比较比例系数的大小, 可以 在一条直线上取一点 A , 通常 使得这点的横坐标是 1 ,过 这点引 x 轴的垂线,交另一直线于一点 B ,比较两 点纵坐标 的大小即可. 例 4 若正比例函数 y = (3 k - 5) x 及 y = (5 k - 3) x 的图 象如图所示, 则 k 的取值范 围是 ________ . 导引: 由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及性质知: 3 k - 5 < 0 , 即 k < ; 5 k - 3 > 0 ,即 k > . 综合 两个不 等式的解集,得 < k < . 总 结 (1) 由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可以 判断比例系数的符号,当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时,比例 系数 k 大于 0 ,反之比例系数 k 小于 0 ; (2) 由正比例函数的图象过一、三象限还是过二、四象限 可以判断比例系数的符号,当直线过一、三象限时, k > 0 ,当直线过二、四象限时, k < 0. 画正比例函数图象的技巧: (1) 由于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因此画正比例函数 y = kx(k ≠0) 的图象时,我们一般选 (0 , 0) 和 (1 , k ) 这两点. (2) 列表时,点 ( x , y ) 可任意选取适合 y = kx 的点,但为方便 描点,坐标通常取整数. 注意: 有些图象根据自变量取值范围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或是一条射线,或是一条线段,或是直线上的一些点.例 如正比例函数 y = 2 x ( x ≥0) 的图象是一条射线. 课堂小结 第 12 章 一次函数 12.2 一次函数 (第 3 课时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 课堂讲解 一次函数 y = kx + b 的 图象 直线 y = kx + b 的 位置与 k , b 的 关系 一次函数 y = kx + b 的性质 2 课时流程 逐点 导讲练 课堂小结 学习目标 1 知识点 一次函数 y = kx + b 的图象 正比例函数 y = kx ( k 为常数,且 k ≠ 0) 的 图象是 一条直线 . 对于一次函数 y = kx + b ( k , b 为常数 ,且 k ≠ 0), 当 b ≠ 0 时,它的图象又是什么呢? 例 1 画一次函数 y =2 x +3 的图象 . 解: 为了便于对比,列出一次函数 y =2 x +3 与正比例 函数 y =2 x 的 x 与 y 的对应值表 : x … -2 -1 0 1 2 … y =2 x … -4 -2 0 2 4 … y =2 x +3 … -4+3 -2+3 0+3 2+3 4+3 … 从表中可以看出,对于自变量 x 的同一个值,一次函数 y =2 x +3 的函数值要比函数 y =2 x 的函数值大 3 个单位 . 也就是说, 对于相同的横坐标,一次函数 y =2 x +3 的图象上点的纵坐标 要比正比例函数 y =2 x 图象上点的纵坐标大 3. 因此,把直线 y =2 x 向上平移 3 个单位,就 得到一次函数 y =2 x +3 的图象 . 由此可见,一次函数 y =2 x +3 的图象 是平行于直线 y =2 x 的一条直线, 如图 . 1.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一次函数 y = kx + b ( k 、 b 为常数,且 k ≠0) 的图象 是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 y = kx + b ;它必 过 (0 , b ) 和 两 点,它与 y 轴的交点 (0 , b ) 中 b 叫做直线 y = kx + b 在 y 轴上的截距,简称 截距 . 2 . 一次函数图象的画法: (1) 两点法:由于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所以在平面 直角坐标系中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时,先描出适 合表达式的两点,再过这两点作直线即可.通 常 选取 (0 , b ) 和 ,即与两坐标轴相交的 两点 ; (2) 平移法: 直线 y = kx + b 可以看作由直线 y = kx 平移 得到: ① 当 b > 0 时,把直线 y = kx 向上平移 b 个单位得到直 线 y = kx + b ; ② 当 b < 0 时,把直线 y = kx 向下平移 | b | 个单位得到直 线 y = kx + b . 用一句话来表述就是: “ 上加下减 ” ;上、下是 “ 形 ” 的平移,加减是 “ 数 ” 的变化. 例 2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下列函数的 图象,并求它们的截距. (1) y 1 = 2 x - 1 ; (2) y 2 = 2 x ; (3) y 3 = 2 x + 2. 然后观察图象,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导引: (1) 可取 (0 ,- 1) 及 (1 , 1) 两点; (2) 可取 (0 , 0) 及 (1 , 2) 两点; (3) 可取 (0 , 2) 及 (1 , 4) 两点,分别作直线即 可得到它们的图象,再通过观察图象, 得出结论. 解: 列表如下: x 0 1 y 1 - 1 1 x 0 1 y 2 0 2 x 0 1 y 3 2 4 描点、连线. 即可得到它们的图象. 如图 . 它们 的截距分别为- 1 , 0 , 2. 从图象中我们可以看出:它们是一组互相平行 的 直线,原因是这组函数的表达式中 k 的值都是 2. 结论 : 一次函数中的 k 值相等 ( b 值不等 ) 时, 其 图象 是一组 互相平行的直线.它们可以通过互相平移得到. 总 结 画一次函数 y = kx + b ( k , b 为常数,且 k ≠0) 的 图象 , 通常选取该直线与 y 轴的交点 ( 横坐标为 0 的点 ) 和直线 与 x 轴的交点 ( 纵坐标为 0 的点 ) ,由两点确定 一条 直线得一次函数的图象 . 2 知识点 直线 y = kx + b 的位置与 k , b 的关系 直线 y = kx + b 的位置是由 k 和 b 的符号决定的,它们的关系如下表: k 的符号 k > 0 k < 0 b 的符号 b > 0 b = 0 b < 0 b > 0 b = 0 b < 0 图象 经过的象限 一、二、三 一、三 一、 三、 四 一、二、四 二、四 二、三、四 续表: 一次函数 y = kx + b 的图象 例 3 已知直线 y = (1 - 3 k ) x + 2 k - 1. (1) k 为何值时,直线与 y 轴交点的纵坐标是- 2? (2) k 为何值时,直线经过第二、三、四象限? (3) k 为何值时,已知直线与直线 y =- 3 x - 5 平行? 导引: (1) 可令 2 k - 1 =- 2 或将 (0 ,- 2) 代入函数表达 式即可求得 k 的值 ; (2) 直线经过第二、三、四象限,则 解不等式组求出 k 的取值范围即可; (3) 两直线若平行,则它们的自变量的系数应相等, 所以 1 - 3 k =- 3 且 2 k - 1≠ - 5 ,可求出 k 值. 解: (1) 由 题意得 2 k - 1 =- 2 ,解得 k =- , 所以当 k =- 时,直线与 y 轴交点的纵坐标是- 2. (2) 当 即当 < k < 时 ,直线经过 第二、三、四象限. (3) 由题意得 1 - 3 k =- 3 ,即 k = , 此时 2 k - 1 = ≠ - 5 , 所以,当 k = 时, 已知直线与直线 y =- 3 x - 5 平行. 总 结 | k | 的大小决定直线的 倾斜程度 , b 的正负决定 直线 与 y 轴交点的位置 .当 k > 0 , b > 0 时,直线不 经过第四 象限;当 k > 0 , b < 0 时,直线不经过第二象限 ;当 k < 0 , b > 0 时,直线不经过第三象限;当 k < 0 , b < 0 时,直线不经过第一象限. 3 知识点 一次函数 y = kx+b 的性质 1. 已知一次函数 y =3 x +1, y =2 x -3, y = x +4. ( 1 )分别列出 x , y 的对应值表,观察当自变量 x 的值由小 到大增大时,函数 y 的值是增大还是减小? ( 2 )画出图象,上述变化从图象上看,直线从左到右是 上升还是下降? 2. 用类似的方法,观察函数 y =-3 x -1, y =-2 x +3, y =- x -4  图象的变化趋势,从中你有什么发现?  探究 一般地,一次函数 y = kx + b ( k , b 为常数,且 k ≠ 0) 有 下列性质: 当 k > 0 时,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图象是自左向右上 升的); 当 k < 0 时, 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图象是自左向右下 降的) . 例 4 已知一次函数 y = (6 + 3 m ) x + ( m - 4) , y 随 x 的 增大而增大,函数的图象与 y 轴的交点在 y 轴 的负半轴上,求 m 的取值范围. 导引: 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可知, 解不等式组 即可. 解: 根据题意,得 解得 -2 < m < 4. 所以 m 的取值范围是 -2 < m < 4. 总 结 对于一次函数 y = kx + b ( k , b 为常数,且 k ≠0) , (1) 判断 k 值符号的方法: ① 增减性法 :当 y 随 x 增大而增大时, k > 0 ; 反之, k < 0.② 直线升、降法 :当直线从左到右上升时, k > 0 ; 反之, k < 0.③ 经过象限法 :直线过一、三象限时, k > 0 ;直 线过二、四象限时, k < 0.(2) 判断 b 值符号的方法 :与 y 轴交点 法,即若直线 y = kx + b 与 y 轴交于正半轴,则 b > 0 ;与 y 轴交 于负半轴,则 b < 0 ;与 y 轴交于原点,则 b = 0. 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规律: (1) 上、下平移 :直线 y = kx + b 向上平移 n ( n > 0) 个单位得 到直线 y = kx + b + n ;直线 y = kx + b 向下平移 n ( n > 0) 个单位得到直线 y = kx + b - n ,简记为:上加下减 ( 只 改变 b ) . (2) 左、右平移 :直线 y = kx + b 向左平移 m ( m > 0) 个单位 得到直线 y = k ( x + m ) + b ;直线 y = kx + b 向右平移 m ( m > 0) 个单位得到直线 y = k ( x - m ) + b ,简记为:左加 右减 ( 只改变 x ) . 课堂小结 第 12 章 一次函数 12.2 一次函数 (第 4 课时 一次函数的表达式的求法) 1 课堂讲解 用待定系数法求正比例函数的 表达式 用待定系数法 求一次函数的 表达式 用 对称、平移 、旋转法 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2 课时流程 逐点 导讲练 课堂小结 学习目标 1 知识点 用待定系数法求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1. 确定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就是确定正比例函数表达 式 y = kx ( k ≠0) 中常数 k 的值. 2. 求正比例函数表达式的 步骤 :设 → 代 → 求 → 写,即: (1) 设 : 设 出正比例函数表达式 y = kx(k ≠0) ; (2) 代 :将所给数据 代入 函数表达式; (3) 求 : 求出 k 的值; (4) 写 : 写出 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例 已知: y 与 2 x 成正比例,且当 x = 3 时, y = 12 , 求 y 与 x 的函数表达式. 导引: 根据正比例函数的定义,按求正比例函数表达 式的步骤求. 解: 设 y = k · 2 x ( k ≠0) .因为当 x = 3 时, y = 12 , 所以 12 = 2×3× k , 所以 k = 2. 所以所求的函数表达式为 y = 4 x . 总 结 已知正比例函数的函数值随着自变量 增大 1 个单位 时,函数值的增加量是某个数值,比例系数 的值 就是这个增量;当函数值随着自变量增加 1 个 单位时 ,函数值的减少量是某个数值,比例系数就是 这个 减少量的相反数. 例 已知过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上一点 P (1 , k ) 引 x 轴的 垂线,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垂线与 x 轴 构成的 三角形的面积是 8 ,求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导引: 由于题目没有说明 k 的符号,因此分两种情 况 讨论. 解: 当 k > 0 时,根据已知得 ×1 · k = 8. 解得 k = 16. 当 k < 0 时,根据已知得 ×1 · ( - k ) = 8. 解得 k =- 16. 因此满足条件的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是 y = 16 x 或 y =- 16 x . 总 结 若过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上一点 P (1 , k ) 引 x 轴或 y 轴 的垂线,函数的图象、垂线以及 x 轴或 y 轴构成 的三角形 的面积是 n ( n > 0) ,则正比例函数中的比例 系数 k 的值为 ±2 n . 2 知识点 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例 如果知道一个一次函数,当自变量 x =4 时,函 数值 y =5; 当 x =5 时, y =2. 写出函数表达式并画 出它的图象 . 解: 因为 y 是 x 的一次函数,设其表达式为 y = kx + b . 由题意,得 解方程组,得 k = - 3, b =17. 所以函数 表达式为 y = - 3 x +17. 图象如图中的直线 . 1. 定义: 先设出待求的函数表达式,再根据条件确定表 达式中未知的系数,从而得出函数表达式的方法叫做 待定系数法. 2 . 一般步骤: (1) 设出 含有待定系数的函数表达式; (2) 把已知条件中的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 代入 函数表达 式,得到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 ( 组 ) ; (3) 解 方程 ( 组 ) ,求出待定的系数; (4) 将求得的待定系数的值 代回 所设的表达式. 例 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 ( - 4 , 15) 、 (6 ,- 5) 两点,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导引: 设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y = kx + b ,因为它的图 象经过 ( - 4 , 15) 、 (6 ,- 5) 两点,所以当 x = - 4 时, y = 15 ;当 x = 6 时, y =- 5. 由此可以得 到关于 k 、 b 的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求出待定 系数 k 和 b 的值. 解: 设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y = kx + b . 因为 y = kx + b 的图象经过 ( - 4 , 15) 和 (6 ,- 5) 两点, 所以 解得 所以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y =- 2 x + 7. 总 结 求 一次函数的表达式都要经过 设 , 列 , 解 , 还原 四步,设都相同,就是设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列就是 把已知两点的坐标代入所设表达式,得出一个 二元 一次方程组,解这个方程组,回代所设表达式即 得表达式 . 例 已知一次函数 y = kx + b 的图象经过点 ( - 2 , 5) ,并且与 y 轴交于点 P . 直线 y =- x + 3 与 y 轴交于点 Q ,点 P 与点 Q 的纵坐标互为相反 数.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导引: 要确定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关键是求出 点 P 的坐标. 解: 因为点 Q 是直线 y =- x + 3 与 y 轴的交点, 所以点 Q 的坐标为 (0 , 3) . 又因为点 P 与点 Q 的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所以点 P 的坐标为 (0 ,- 3) . 所以直线 y = kx + b 过 ( - 2 , 5) , (0 ,- 3) 两点, 所以 解得 所以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y =- 4 x - 3. 总 结 用 待定系数法 确定函数表达式时,应注意结合 题目 信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相应方法: (1) 如果已知图象经过点的坐标,那么可直接构造 方程 ( 组 ) 求解; (2) 当直线经过的点的坐标未知时,结合题意,先 确定直线 经过的点的坐标,再构造方程 ( 组 ) 求解. 3 知识点 用对称、平移、旋转法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例 〈 内蒙古包头 〉 如图,已知一条直线经过点 A (0 , 2) ,点 B (1 , 0) ,将这条直线向左平移 与 x 轴, y 轴分别交于 点 C ,点 D . 若 DB = DC , 则直线 CD 对应的函数 表达式为 . y =- 2 x - 2 导引: 本题可以用 平移法 来求解.由题中条件知直线 CD 是由 AB 向左平移得到的,因此可先求出 AB 对应的函数表达式: y =- 2 x + 2 ,再求出 点 C ( - 1 , 0) 或点 D (0 ,- 2) ,用平移法来求 CD 对应的函数表达式: (1) 若求点 C ( - 1 , 0) , 由 B (1 , 0)→ C ( - 1 , 0) 说明直线 AB 向左平移 2 个单位后得到直线 CD ,因此可采用 “ 左加右 减 ” 法求直线 CD 对应的函数表达式, “ 左 ” 表 示向左平移, “ 加 ” 表示将自变量加,即由 y =- 2 x + 2 得 y =- 2( x + 2) + 2 =- 2 x - 2 ; (2) 若求点 D (0 , - 2) ,由 A (0 , 2)→ D (0 ,- 2) 说明直线 AB 向下平 移 4 个单位得到直线 CD ,因此可采用 “ 上加下减 ” 法求直线 CD 对应的函数表达式, “ 下 ” 表示向下平 移, “ 减 ” 表示将直线与 y 轴交点的纵坐标 b 减,即 由 y =- 2 x + 2 得 y =- 2 x + (2 - 4) =- 2 x - 2. 总 结 确定一次函数 y = kx + b ( k , b 为常数,且 k ≠0) 的表达式的一般 常用方法:一是 待定系数法 ,选取关于 x , y 的两对对应值代入一 次函数的表达式 y = kx + b ,建立关于 k , b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从 而求出 k 和 b 的值;二是 平移法 ,直线 y = kx + b 的平移规律可理解 为 “ 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 ,而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平移直线时, 平移前后两直线表达式中的 “ k ” 保持不变. “ 左加右减 ” 表示直线 y = kx + b 向左、右平移 m 个单位得直线 y = k ( x ± m ) + b ; “ 上加下减 ” 表示直线 y = kx + b 向上、下平移 n 个单位得直线 y = kx + ( b ± n ) . 例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线 与 x 轴、 y 轴分别交于 A , B 两点,点 C ( 0 , n )是 y 轴正半轴上一点,把坐 标平面沿 AC 所在直线折 叠,使点 B 刚好落在 x 轴上, 则点 C 的坐标是( ) A. (0 , ) B. (0 , ) C. (0 , 3 ) D. (0 , 4) B 解析: 过点 C 作 CD ⊥ AB 于点 D ,如图,对于 令 x =0 ,得 y =3 ,令 y =0 ,得 x =4 ,∴ A (4 , 0), B (0 , 3), 即 OA= 4 , OB =3 ,∴ AB =5 ,又∵坐标平面沿 直线 AC 折叠,使点 B 刚好落在 x 轴上,∴ AC 平 分∠ OAB , ∴ CD=CO=n , 由题意易得 BC =3 - n , DA = OA =4 ,∴ BD =5 - 4=1 ,在 Rt △ BCD 中, CD 2 +BD 2 =BC 2 ,即 n 2 +1 2 =(3 - n ) 2 , 解得 n = , ∴点 C 的坐标为 (0, ) . 故选 B. 总 结 一个角沿其平分线进行折叠,其一条边上的点 一定会落在另一条边上,由此知道 AC 为 ∠ OAB 的 平分线,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即可求 得 n 的值. 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表达式要明确两点: (1) 具备条件: 一次函数 y = kx + b 中有两个不确定的 系数 k , b , 需要两个独立的条件 确定两个关于 k , b 的方程,求得 k , b 的值.这两个条件通常是两 个点的坐标或两对 x , y 的值. (2) 确定方法 :将两对已知变量的对应值分别代入 y = kx + b 中,建立关于 k , b 的两个方程,通过解 这两个方程,求出 k , b ,从而确定其表达式. 课堂小结 第 12 章 一次函数 12.2 一次函数 (第 5 课时 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 学习目标 课堂讲解 建立一次函数模型解实际 问题 用一次函数解 含图象的实际问题 课时流程 逐点 导讲练 课堂小结 作业提升 知识点一: 建立一次函数模型解实际问题 1. 利用函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 是分析题中的 数量关系,联系实际生活及以前学过的内容,将 实际问题抽象为函数模型,即建模,再利用函数 的性质解决问题.一次函数的应用主要有两种类型: (1) 给出了一次函数的表达式,直接应用一次函数的性 质解决问题; (2) 只用语言叙述或用表格、图象提供一次函数的 情境时,应先求出表达式,进而利用一次函 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要点精析: “ 建模 ” 可以把实际问题 转化为 关于一次函数的数 学问题,它的关键是确定表达式,并确定实际问 题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 .分段函数:在自变量的不同取值范围内表示函 数关系的表达式有不同的形式,这样的函数称 为分段函数. 要点精析: (1) 分段函数从文字中体现出的是两个变量之间的变 化规律发生了变化. (2) 分段函数从图象的角度体现出的是有 折点 ,折点 就是自变量分段的关键点. 例 1 为 节约用水,某城市制定以下用水收费标准:每 户每月 用水不超过 8m 3 时,每立方米收取 1 元 外加 0.3 元的污水处理费;超过 8m 3 时,超过部分每 立方米 收取 1.5 元外加 1.2 元的污水处理费 . 设 一户 每月用水量为 x m 3 ,应缴水费 y 元 . ( 1 )给出 y 与 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 2 )画出上述函数图象; ( 3 )当该市一户某月的用水量为 x =5m 3 或 x =10m 3 时 , 求 其应缴的水费; ( 4 )该市一户某月缴水费 26.6 元,求该户这个月 用水量 . 分析: 用水时以 8m 3 为界,分成两段,收费标准不一样: 当 x ≤ 8 时,每立方米收费( 1+0.3 )元;当 x >8 时, 超出部分每立方米收费( 1.5+1.2 )元 . 另外,收费 时 x 一般取整数,不足 1m 3 的可并入下月计费 . 解: ( 1 ) y 与 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 ( 2 )如图,函数图象是一段折线 . ( 3 )当 x = 5m 3 时, y =1.3×5=6.5 (元); 当 x = 10m 3 时, y =2.7×10 - 11.2=15.8 (元) . 即当用水量为 5m 3 时,该户应缴水费 6.5 元; 当用水量为 10m 3 时,该户应缴水费 15.8 元 . ( 4 ) y =26.6>1.3×8 ,可见该户这月用水超过 8m 3 , 因此 2.7 x - 11.2=26.6, 解方程,得 x =14. 即该户本月用水量为 14m 3 . 例 2 已知某山区的平均气温与该山区的海拔关系如下表:       ( 1) 若海拔用 x ( 米 ) 表示,平均气温用 y (℃) 表示,试 写出 y 与 x 的函数表达式; ( 2) 若某种植物适宜生长在 18 ℃ ~ 20 ℃( 含 18 ℃ 和 20 ℃ ) 的山区,请问该植物适宜种植在海拔为多少 米的 山区? 海拔 / 米 0 100 200 300 400 … 平均气温 /℃ 22 21.5 21 20.5 20 … 导引: 观察、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海拔每增加 100 米,平 均气温就要下降 0.5 ℃. 这符合一次函数的特征, 因此可以建立一次函数的模型解题. (1) 从表格 中获取两对 x 、 y 的对应值,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一 次函数的表达式; (2) 将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 即求已知函数值所对应的自变量 x 的值. 解: (1) 设所求的函数表达式为 y = kx + b ( k ≠0 , x ≥0) . 因为当 x = 0 时, y = 22 ,当 x = 200 时, y = 21 , 所以所求的函数表达式为 y =- x + 22( x ≥0) . (2) 由 (1) 知 y =- x + 22( x ≥0) , 令 y = 18 ,得 x = 800 ,令 y = 20 ,得 x = 400 , 所以当 18≤ y ≤20 时, 400≤ x ≤800. 所以该植物适宜种植在海拔为 400 米~ 800 米 ( 含 400 米和 800 米 ) 的山区. 表格信息题是中考的热点题,解决表格问题的 关键是从表格中获取正确、易于解决问题的信息; 其 建模的过程 是:先设出函数的表达式 ,再找出 两 对对应值,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即可 得到 表达式 . 总 结 例 3 某通讯公司采用分段计费的方法来计算话费, 月通话时间 x (min) 与相应话费 y ( 元 ) 之间的函数图 象如图 . (1) 分别求出当 0≤ x < 100 和 x ≥100 时, y 与 x 之间的 函数表达式. (2) 月通话时间为 280 min 时,应 交话费多少元? 导引: 本题是一道和话费有关的分段函数问题,通过图 象可以观察到,当 0≤ x < 100 时, y 与 x 之间是正比 例函数关系;当 x ≥100 时, y 与 x 之间是一次函数关 系,分别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得它们的表达式. 解: (1) 当 0≤ x < 100 时,设 y = k 1 x ( k 1 ≠0) , 将 (100 , 40) 代入得 100 k 1 = 40 , 解得 k 1 = 0.4 , 所以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 y = 0.4 x ; 当 x ≥100 时,设 y = k 2 x + b ( k 2 ≠0) ,将 (100 , 40) 及 (200 , 60) 分别代入得 所以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y = x + 20. 所以 y = (2) 因为 280 > 100 ,所以将 x = 280 代入 y = 0.2 x + 20 中, 得 y = 0.2×280 + 20 = 76. 即月通话时间为 280 min 时,应交话费 76 元. 分段 函数中,自变量在不同的取值范围内的表达 式不同,在解决问题时,要特别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变化.分段函数在水费、电费、商品促销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本题考查一次函数及识图能力,体现了 数形结合思想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由图象 挖掘 出有用的信息,利用 待定系数法 先求出函数表达式,再解决问题. 总 结 知识点二: 用一次函数解含图象的实际问题 例: 某单位有职工几十人,想在节假日期间组织到外地 H 处旅游 . 当地有甲、乙两家旅行社,它们服务质量基本相同,到 H 地旅游的价格都是每人 100 元 . 经联系协商, 甲旅行社表示可给予每位游客八折优惠;乙旅行社表示单 位先交 1 000 元后,给予每位游客六折优惠 . 问该单位选择哪家旅行社,使其支付的旅游总费用较少? 分析: 假设该单位参加旅游人数为 x ,按甲旅行社的优 惠条件,应付费用 80 x 元;按乙旅行社的优惠 条件,应付费用 (60 x + 1 000) 元 . 问题变为比较 80 x 与 60 x + 1 000 的大小了 . 解法一 : 设该单位参加旅游人数为 x, 那么如选甲旅行社, 应付 80 x 元,选乙旅行社,应付 (60 x + 1 000 ) 元 . 记 y 1 = 80 x, y 2 = 60 x + 1 000.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 中作出两个函数的图象(如图), y 1 与 y 2 的图 象交于点( 50,4 000 ) . 观察图象,可得: 当人数为 50 时,选择甲或乙旅行社费用都一样; 当人数为 0~49 时,选择甲旅行社费用较少; 当人数为 51~100 时,选择乙旅行社费用较少 . 解法二: 设选择甲、乙旅行社所需费用之差为 y ,则 y = y 1 - y 2 =80 x - (60 x +1000)= 20 x - 1 000 . 画一次函数 y =20 x - 1 000 的图象,如图, 它与 x 轴交点为( 50,0 ) . 由图可知: (1) 当 x =50 时 , y =0, 即 y 1 = y 2 ,甲、乙两家旅 行社的费用一样; (2) 当 x >50 时 , y >0, 即 y 1 > y 2 , 乙旅行社的费用较低 ; (3) 当 x 50 时,选乙旅行社费用较 少;当 80 x - ( 60 x +1 000 )

资料: 8611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