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章 锐角三角函数
4.1
正弦和余弦
教学目标
1.
了解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邻边与斜边、对边与邻边的比值也都固定这一
事实
.
2.
使学生初步了解正弦的概念;能够正确地用sin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
比
.
重点:
理解余弦、正弦的概念
难点:
熟练运用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进行有关计算
新课引入
画一个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锐角为
65°
,量出
65°
角的对边长度和斜边长度,计算:
=
与同桌和邻桌的同学交流, 看看计算出的比值
是否相等(精确到0.01).
如图,(
1)和(2)分别是小明、小亮画的直角三角形,其中∠
A
=∠
A
′= 65°, ∠
C
=∠
C
′= 90°.
(
1
)
(
2
)
小明量出∠
A
的对边
BC
=3cm
,斜边
AB
=3.3cm
,
算出:
小亮量出∠
A
′
的对边
B
′
C
′=2cm
, 斜边
A
′
B
′=2.2cm
,
算出:
这个猜测是真的吗? 若把65°角换成任意一个锐角
,
则这个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否也是一个常数呢?
由此猜测:在有一个锐角为65°的所有直角三角形中,65°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一个常数,它等于
如图,△
ABC
和△
DEF
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
A
=∠
D
=
,
∠
C
=∠
F
=90°,则 成立吗?为什么?
新知探究
∠
A
=
∠
D
=
,
∠
C
=
∠
F
=
90
°
,
∵
△
DEF
.
Rt
∽
△
ABC
∴
Rt
即
∴
∴
这说明,在有一个锐角等于 的所有直角三角形中,角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一个常数,与直角三角形的大小无关.
如图,在直角三角形中,我们把锐角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作角 的正弦,记作sin
,
即
根据 “在直角三角形中,
30°
角所对的直角边
等于斜边的一半”,容易得到
sin
30
°
=
例题探究
例1 如
图,
在直角三角形
ABC
中,∠
C
=
90°,
BC
=3,
AB
=5.
(1)求sin
A
的值;
(2)求sin
B
的值.
解:
∠
A
的对边
BC
=3
,斜边
AB
=5.
于是
∠
B
的对边是
AC
,根据勾股定理,得
AC
2
=
AB
2
-
BC
2
= 5
2
-
3
2
= 16.
于是
AC
= 4.
因此
如何求
sin 45
°
的值
?
如
图,
构造一个
Rt
△
ABC
,使∠
C
=90,
∠
A
=45
°
.
于是 ∠
B
=45
°
.
从而
AC=BC
.
根据勾股定理,得
AB
2
=
AC
2
+
BC
2
=
BC
2
+
BC
2
=2
BC
2
.
于是
AB
=
BC
.
因此
如何求
sin 60
°
的值
?
如
图,
构造一个
Rt
△
ABC
,使∠
B
=60
°
,
则∠
A
=30
°
,从而
.
根据
勾股定理,得
AC
2
=
AB
2
-
BC
2
=
AB
2
-
于是
因此
至此,我们已经知道了三个特殊角(30°,45°,60°)的正弦值,而对于一般锐角 的正弦值,我们可以利用计算器来求.
例如求
50°角
的正弦值,可以在计算器上依次按
键 ,显示结果为0.7660…
如果已知正弦值,我们也可以利用计算器求出它的对应锐角.
例
2
计算:
sin
2
30
°-
sin45
°
+sin
2
60
°
解:
sin
2
30
°-
sin45
°
+sin
2
60
°
如图,
△
ABC
和△
DEF
都是直角三角形, 其中∠
A
=∠
D
=
α
,∠
C
=∠
F
=90°,则 成立吗?为什么?
∵
∠
A
=
∠
D
=
,∠
C
=
∠
F
=90°
,
∴
∠
B
=∠
E
.
从而
因此
由此可得,在有一个锐角等于 的所有直角三角形中,角
的
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是一个常数,与直角三角形的大小无关.
如图,
在直角三角形中,我们把锐角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作角 的余弦,记作 ,即
斜边
角 的邻边
从上述探究和证明过程看出,对于任意锐角
,
例
3
求
cos30
°
,
cos60
°
,
cos45
°
的值
.
解:
课堂练习
1. 如图,在直角三角形
ABC
中
,∠
C
=
90°,
BC
=5,
AB
=13.
(1)求
sin
A
的值;
(2)求
sin
B
的值.
2.
计算:(
1
)
sin
2
60
°
+sin
2
45
°
;
(
2
)
1
-
2sin 30
°
sin 60
°
.
3
.
如图,在
Rt△
ABC
中,∠
C
=90
°
,
AC
=5
,
AB
=7.
求
cos
A
,cos
B
的值
.
课堂小结
1.
锐角的余弦的概念
.
2.
熟记:
30°,45°,60°
这些特殊角的正弦余弦值
.
3.
理解:
0°
~
90°
间正弦值、余弦值的变化规律:
(
1
)
0
<
sin
α
<
1
,
0
<
cos
α
<
1
;
(
2
)正弦值随角度的增加而增大,余弦值随角度的增加反而减小
.
第
4
章
锐角
三角函数
4.2
正切
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正切的含义,能够用
tan
α
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
比值
.
2
、掌握特殊角的正切
值
.
3
、能够用正切进行简单的
计算
.
重点
:
理解正切的定义以及
如何求锐角的正切值.
难点
:
理解正切的定义,
探索并认识正切.
新课引入
我们已经知道,在直角三角形中,当一个锐角的大小确定时,那么不管这个三角形的大小如何,这个锐角的对边(或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就确定(是一个常数)
.
那么这个锐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是否也是一个常数呢?
如图,
△
ABC
和△
DEF
都是直角三角形, 其中∠
A=
∠
D =α
,∠
C =
∠
F =
90
°
,则
成立吗
?
为什么
?
∴
Rt△
ABC
∽Rt△
DEF.
∴
即
BC·DF = AC·EF
,
∴
∠
A=
∠
D =
,∠
C =
∠
F =
90
°
,
∵
由此可得,在有一个锐角等于 的所有直角三角形中,角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是一个常数,与直角三角形的大小无关
.
如何求
tan 30
°
,
tan60
°
的值呢
?
从而
AC
2
=
AB
2
-
BC
2
=
(
2
BC
)
2
-
BC
2
=3
BC
2
.
解:
如图,构造一个
Rt
△
ABC
,使∠
C
=90
°
,
∠
A
=30
°
,
于是
BC = AB
,
∠
B
=60
°
.
由此得出
AC = BC
.
因此
因此
求
tan
45
°
的值
.
现在我们把
30
°
,
45
°
,
60
°
的正弦、余弦、正切值列表归纳如下:
α
30
°
45
°
60
°
sin
α
cos
α
tan
α
从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看到,任意给定一个锐角
α
,都有唯一确定的比值
sin
α
(
或
cos
α
,
tan
α
)
与它对
应
,
并且我们还知道,当锐角
α
变化时,它的比值
sin
α
(
或
cos
α
,
tan
α
)
也随之变化
.
因此我们把锐角的正弦、
余弦和
正切统称为
角
α
的
锐角三角函数
.
1.
在
Rt△
ABC
中,∠
C
=90
°
,
AC
=7
,
BC
=5
,求
tan
A
,
tan
B
的值
.
计算:
2.
(
1
)
1
+
tan
2
60 °
;
(
2
)
tan30°cos 30°.
3.
如
图
,
在
矩形
ABCD
中
,
E
是
BC
边上的
点
,
AE
=
BC
,
DF
⊥
AE
,
垂足
为点
F
,
连接
DE
.
(1)
求证:
AB
=
DF
;
(2)
若
AD
=
10
,
AB
=
6
,求
tan
∠
EDF
的值.
课堂小结
观察特殊角的三角函数表,发现规律:
(1)
当 时
,α
的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
而增大,
随着角度的减小而减小
;
(2)
当 时
,
α
的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减小,
随着
角度的减小而增大
;
(3)
当 时
,
α
的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增大,
随着
角度的减小而
减小
.
第
4
章
锐角三角函数
4.3
解
直角三角形
教学目标
通过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学会解直角三角形
难点:
三角函数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
新课引入
在图形的研究中,直角三角形是常见的三角形之一,因而人们经常会遇到求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或角度等问题
.
对于这类问题,我们一般利用前面已学的锐角三角函数的有关知识来解决
.
1.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有什么关系?
2.直角三角形的锐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3.直角三角形的边和锐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如图,在直角三角形
ABC
中,∠
C
=90
°
,∠
A
,∠
B
,∠
C
的对边分别记作
a
,
b
,
c
.
a
2
+
b
2
=
c
2
(
勾股定理
)
∠
A
+
∠
B
=90
°
.
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有
5
个元素(
3
条边、
2
个锐角),要知道其中的几个素就可以求出其余的元素?
如果知道的2个元素都是角,不能求解.因为此时的直角三角形有无数多个.
已知2个元素,且至少有一条边就可以求
出其他因素
了.
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有5个元素(即3条边、2个锐角),只要知道其中的2个元素(至少有1个是边),就可以求出其余的3个未知元素.
解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求未知元素的过程.
例
1
在
Rt△
ABC
中,
a
=5
,求
∠
B
,
b
,
c
.
解
:
又
∵
∴
∵
∴
例
2
如图,在
Rt△
ABC
中,∠
C
=90°
,
cos
A
=
,
BC
= 5
, 试求
AB
的长
.
分析: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边和另两边的关系,常用勾股定理方程思想解决
.
∴
设
AB=x
,则
AC
=
x
.
又
∴
解:
∵
∠
C
= 90
°
, ,
∴
AB
的长为
解得
(舍去)
.
课堂练习
1.
在
Rt△
ABC
中,
b
=3 cm
,
求
a
,
c
的长度
.
2.
在
Rt△
ABC
中,
c
=16 cm
,
求
a
,
b
的长度
.
课堂小结
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
(1)
三边之间的关系
:
a
2
+
b
2
=
c
2
(勾股定理);
(2)
锐角之间的关系
:
∠
A
+ ∠
B
=
90º
;
(3)
边角之间的关系
:
tan
A
=
a
b
sin
A
=
a
c
cos
A
=
b
c
面积公式:
第
4
章 锐角三角函数
4.4
解
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教学
重点
、
难点
重点:
善于将某些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归结为直角三角形元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利用所学知识把实际问题解决.
难点:
根据实际问题构造合适的直角三角形.
新课引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
.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用所学的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来加以解决
.
动脑筋
某探险者某天到达如图所示的
点
A
处时,他准备估算出离他的目的地
——
海拔为
3 500
m
的山峰顶点
B
处的水平距离
.
他能想出一个可行的办法吗?
如右
图,
BD
表示点
B
的海拔,
AE
表示点
A
的海拔,
AC
⊥
BD
,垂足为点
C.
先测量出海拔
AE
,再
测量出
仰角∠
BAC
,再用
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就可求出
A
,
B
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AC
.
如图,如果测得点
A
的海拔
AE
为
1600 m
,仰角 求出
A
,
B
两
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AC
(结果保留整数).
在
Rt△
ABC
中,
∵
BD
= 3500 m
,
AE
= 1600 m
,
AC
⊥
BD
,
∠
BAC
= 40°
,
因此,
A
,
B
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AC
约为
2264 m.
解:
例题探究
例1
如图,
在离上海东方明珠塔底部1 000 m 的
A
处, 用仪器测得塔顶的仰角∠
BAC
为
25°
,
仪器距地面高
AE
为1.7
m
.
求上海东方明珠塔的高度
BD
(结果精确到 1 m).
分析: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角和它的邻边,求对边利用该角的正切即可
.
解:
如图,在
Rt
△
ABC
中,∠
BAC
=25
°
,
AC
=100m
,
因此
答:
上海东方明珠塔的高度
BD
为
468 m.
从而
(
m
)
.
因此,上海东方明珠塔的
高度为
(
m
)
.
如图,从山脚到山顶有两条路
AB
与
BD
,问哪条路比较陡?
探究
右边的路
BD
陡些.
如何用数量来刻画哪条路陡呢?
例
2
如图,一山坡的坡度为
i
=1:2.
小刚从山脚
A
出发, 沿山坡向上走了
240 m
到达点
C
.
这座山坡的坡角是多少度
?
小刚上升了多少米
?
(角度精确到
0.01°
,长度
精确到
0.1 m
)
i
=1:2
在
Rt
△
ABC
中,∠
B
=90
°
,∠
A
=26.57
°
,
AC
=240m
,
因此
解:
用 表示坡角的大小,由题意可得
因此
≈
26.57°.
答:
这座山坡的坡角约为
26.57°
,小
刚上升了约
107.3
m
.
从而
(
m
).
如图,一艘船以
40 km/h
的速度向正东航行,在
A
处测得灯塔
C
在北偏东
60
°
方向上,继续航行
1 h
到达
B
处,这时测得灯塔
C
在北偏东
30
°
方向上
.
已知在灯塔
C
的四周
30km
内有暗礁
.
问:这
艘船继续向东航行是否安全
?
作
CD
⊥
AB
,交
AB
延长线于点
D
.
设
CD=x
km
.
解:
这艘船继续向东航行是否安全,取决于灯塔
C
到
AB
航线的距离是否大于
30km
.
如果大于
30km
,
则安全,否则不安全
.
分析:
在
Rt
△
ACD
中,
∵
∴
同理,在
Rt
△
BCD
中,
∵
∴
因此,该船能继续安全地向东航行
.
解得
又
课堂练习
1.
如图,某厂家新开发的一种电动车的大灯
A
射出的光线
AB
,
AC
与地面
MN
所形成的夹角∠
ABN
, ∠
ACN
分别为
8°
和
15°
,大灯
A
与地面的距离为
1 m
,求该车大灯照亮地面的宽度
BC
(不考虑其他因素,结果精确到
0.1 m
).
D
2. 一种坡屋顶的
设计如图
,
已知
屋顶的宽度
l
为10m,坡屋顶的高度
h
为3.
5 m
. 求斜面
AB
的长度和坡角
( 的长度
精确到0.1m,角度精确到1°).
某次军事演习中,有三艘船在同一时刻向指挥所报告:
A
船说
B
船在它的正东方向,
C
船在它的北偏东55°方向;
B
船说
C
船在它的北偏西35°方向;
C
船说它到
A
船的距离
比它到
B
船的距离远
40 km
. 求
A
,
B
两船的距离(结果精
确到0.
1 km
).
3
.
课堂小结
1.
在直角三角形中,任一锐角的三角函数只与角的大小有关,而与直角三角形的大小无关
.
2.
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条边和一个角,或已知两条边,就可以求出其他的边和
角
.
3.
有些关于图形的实际问题,我们可以结和已知条件,恰当地构造出直角三角形,画出图形,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