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卷
语 文 (二)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
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
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
支撑。”考古学之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文化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重视考古学乃推进伟大实践所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对中华民族 5000 多年悠久文明
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从某种意义上讲,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
我们的实践创新必须建立在历史发展规律上,必须行进在正确历史方向上。考古学以其独特的学科
优势,为我们认清自身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揭示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长寿密码”提供了无可替代
的学科依托。
重视考古学由顺应时势发展所致。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
意义的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几代考古学人筚路蓝缕、孜孜以求,在很多领域取得了举世瞩
目的成就,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前沿理论等方面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在中华文明起源问题上的
创获,就像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所形容的那样:“一时,中华大地文明火花,真如满天星斗,
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建设的只能是“中国的”——
即立足于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情境、适合中国国情、代表中国特色、独具中国风格、展现中国气派、
蕴含中国精神的考古学。
重视考古学为文明交流互鉴所重。于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
国际话语权的增强,亟须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考古学自有其得天独厚的特质,因此我们要善
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比如在良渚古国、安阳殷墟、敦煌学等领域,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
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从而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向国际社会展示博大精深的
中华文明,讲清楚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使各国加深对当今中国的认知和
理解,营造良好国际舆论氛围。
重视考古学是传承文化基因所系。在经年累月的积淀与创新下,中华民族形成了一系列无可磨
灭的文化基因,如“中和”思想。它包括两方面,一是“中”,二是“和”,二者辩证统一。就文
化上而言,“多元一体”的“一体”为“中”,“多元”为“和”,“一体”是核心;从政治文化
层面来讲,“一体”是国家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国历史文化认同。“中和”之“中”在政治上
的大一统,与“和”之有容乃大,成为中华 5000 年不断裂文明的核心文化基因之一。对于类似文化
基因的提炼,对理念体系的融汇,考古学自然不能缺席。
寻根溯源,保护整理,引领话语,以史育人,终光大文明,贡献人类,中国考古事业无不与增
强文化自信密切相关,可谓其最牢靠的依托和基石。站在历史、当下与未来的时空轴线上,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过程必定伴随着对文化自信久久不息的重寻、重拾与重塑。相信拥有着中国特色、
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定然大有可为。
(摘编自王学斌《以考古为依托涵育文化自信》)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从对数千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
B.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学最值得骄傲的成就是在中国文明起源问题上创获颇丰。
C.中华文明 5000 年不曾断裂,原因就在于其有“中和”思想这一核心文化基因。
D.作为增强文化自信的牢靠基石,中国考古事业必将能够以史育人、光大文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开头引述习近平的话,提出了中心论点,并为后文的论证提供了理论依据。
B.文章主体部分采用的是并列结构,从四个方面指明了必须重视考古学的原因。
C.文章论证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的观点时,举了有关良渚古国等领域的例子。
D.文章在论述中使用“无不”“定然”等词,表现了作者对观点的正确性的确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考古学在揭示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原因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无可替代。
B.建设“中国的”考古学,就是使之具有适合中国国情、代表中国特色等特点。
C.努力发展考古事业,旨在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和它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D.“中和”思想促进了国民的国家认同、中华民族认同和中国历史文化认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此
卷
只
装
订
不
密
封
班
级
姓
名
准
考
证
号
考
场
号
座
位
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张伯礼:抗疫中挺起中医人的脊梁
在没有针对性的药物和疫苗之时,他推动中医药尽早参与病人教治,展开研究。他就是中国工
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张伯礼。
看着越来越多的新冠肺炎患者经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痊愈出院,他挺起了中医药人的脊梁。
疫情初期,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奔走了几十年的张伯礼院士,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率团来
到武汉,来到新冠肺炎患者身边,立刻展开用中医药诊治患者的探索,推动中医药早期介入全程参
与防治。在一次次临床诊察和研究中,张伯礼发现中药在减轻发热症状、控制病情进展、减少激素
用量、减轻并发症等方面均有疗效。他建议:轻中症患者中药汤剂个体化治疗,重症患者中西医结
合治疗。一切都要以病人受益最大为原则。纵观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繁衍与发展历程,大大小小的瘟
疫其实从未远离人类,在历代应战疫病的过程中,中医已形成了一整套系统且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体
系。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乙脑、流脑、出血热、SARS、甲流等流行性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中,中医药
均发挥了应有作用,社会各界对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也寄予希望。在武汉深入一线探索,运用中医
药诊治患者的过程中,张伯礼感触很深,对于如何加强中医药防治疫病也有了更深的思考。
他直面问题:“第一,虽然中医有了定点医院,但数量及床位仍较少,缺乏系统全面的中医诊
疗体系;第二,中医药诊疗方法的顶层设计有待完善,临床诊疗和研究力量的协同性需要优化,形
成综合性力量;第三,对中医药的偏见或者说是信心不足还是存在,包括一些患者、医生及管理人
员,中医药在非中医院的使用有待推进。”
他总结经验和教训:“第一,我们不但要整理归纳中医药对新冠肺炎的临床疗效,更要做理论
层面的思考。例如此次新冠肺炎以湿邪为主,潜伏期较长,病情发展相对温和,但又存在病情突然
加重现象。这些都符合湿性黏腻、重浊、持久的特点;同时湿邪易转化,可以化火化毒,所以我们
在中医理论方面,应该有所创新。第二,在体制机制方面,国家和各地区发布了很多中医诊疗方案,
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但也需要中医在第一时间介入防治工作,掌握临床数据,研究归纳疾病的症
候规律,基于症候变化特点,优化中医诊疗方案就会更有临床指导性。第三,应该成建制地组建医
疗队,设置更多的中医定点医院,以后一旦有新发的传染病疫情,中医应该尽早成建制介入。此次
疫情,中医虽然与 SARS 时相比参与得更早,但还是晚了一些,以后有类似情况,中医一定要早介
入,这也需要制度方面的保障。”
随着疫情的发展和变化,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不断更新相关诊疗方案,各地也因地
制宜出台地方方案。但在这些方案中都侧重中药的治疗,对于中医强调的整体综合治疗没有提及,
针对不同病情的病人,没有增加或推荐针灸、刮痧、拔罐等外治疗法,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张伯礼坦承:的确,大部分病人都用的是中药,其他方法在治疗中使用受到条件约束比较大。
有一些地区,如广西等用了综合疗法。这次,中药注射剂在重症肺炎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
国家诊疗方案中进行了推荐。特别要提到的是康复阶段,可以采用一些传统的中医康复方法来促进
机体恢复,如太极拳、八段锦、食疗、穴位相关疗法以及心理疏导,体现中医药综合干预的优势。
面对国家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很多人惶惶然,普通健康人群有必要“全民喝汤药”吗?
“正气存内,那不可干。”张伯礼说,“我们不主张没有病的人吃中药,没有必要全民喝汤药。
中药防治的重点在于调节肌体的功能状态,而不仅是针对病毒本身。人得病,是病毒和人体免疫力
博弈、斗争的结果,如果病毒胜了,就得病了。所以,只有提高自身抵抗力,才不容易得病。我们
不主张人人都服用中药来预防。隔离的高危人群或者密切接触者,可以适当服用一些汤药,具体可
遵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主管部门推荐的诊疗方案和建议处方。”
4.下列对相关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在没有药物和疫苗之时,张伯礼推动中医药尽早参与新冠病人的救治,展开对新冠病毒的研究;
在众人因传染惶惶之时,他破谣立论,稳定了民心。
B.在一次次临床诊察和研究中,张伯礼发现中药在减轻发热症状、控制病情进展、减少激素用量、
减轻并发症等方面都有疗效。
C.社会各界之所以对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寄予希望,是因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乙脑、流脑、出血
热、SARS、甲流等流行性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中,中医药均发挥了应有作用。
D.张伯礼特别提到的在康复阶段采用的一些传统的中医康复方法,如太极拳、八段锦、食疗、穴位
相关疗法以及心理疏导等是中医药综合干预的优势体现。
5.下列对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疫情初期,张伯礼率团来到武汉,来到新冠肺炎患者身边,立刻展开用中医药诊治患者的探索,
对推动中医药早期介入全程参与防治新冠起到了重要作用。
B.如果没有大大小小的瘟疫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繁衍与发展历程中和人类相伴,没有应战疫病的过
程,中医就不可能形成一整套系统且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C.张伯礼认为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不断更新的相关诊疗方案,以及各地因地制宜出台的
地方方案,都侧重中药的治疗,没有提及整体综合治疗以及外治疗法。
D.面对国家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很多人惶惶然,张伯礼认为只有提高自身抵抗力,才不容易得病,
不主张人人都服用中药来预防,没有必要全民喝汤药。
6.作为中医药专家的代表,张伯礼在这次疫情中有哪些表现?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苍耳:消失或重现
杜怀超
有些记忆,光阴再深也是抹杀不去的,它会沿着河岸、阡陌,甚至废弃的园子坍塌的墙垣,一
路低音甚至无声无息地牵住衣角、长发,一不小心还会随着尖锐的刺钻入你的手指,甚至……保持
一生的疼痛。这就是苍耳,粗糙的、素朴的甚至没心没肺的苍耳,寂寞的、孤独的、纠结的、沉默
的苍耳。
我对苍耳的名字充满着神秘的诠释,苍耳苍耳,苍与耳,苍是苍老的苍,天下苍生的苍。苍耳,
难道是大地上一只渺小而又巨大的耳朵?渺小是她的形状,巨大是其听觉世界里海纳百川的情怀。
贴着大地的深处,谛听天下黎民百姓的疾苦?
有人说苍耳在古代是一种经常食用的野菜,李时珍说它的味道“滑而少味”,看来不是什么美
味佳肴,或许只是那时穷苦人家荒年没有办法才食用的草。如此,难怪先人送给苍耳另外一个名字:
佛耳。佛家讲究普度众生。能挽救性命的草,还是草?亦草亦佛,是与最卑贱的大地劳作者休戚与
共的依靠。
在落日的余晖里,我常一个人踟蹰在这座废弃的园子里。丝绸般的阳光淌过残壁与女墙,蓬松
的泥土如一个人恼人的头皮屑簌簌落下,发出苍老而又疼痛的声音。门楣腐朽,灶台冰冷,枯草横
七竖八,不知名的虫子与放肆的老鼠在来往穿梭着,潮湿的青苔沿着废弃的台阶攀援,留下青涩的
时光。
人呢?原先这里的人到哪里去了?这是一个大家族的庭院,一个有着祖宗四代同堂的家族,如
今人影稀疏。听邻居说,后生一律外出打工或者在外工作,南上广州东莞,北上北京中关村,奔赴
经济发达的城市与地域了。一个家庭离开了,一个家族离开了,像候鸟般,飞去了远方。从此只剩
下着这熟悉的荒园,守望着最后的惨淡。
我以为苍耳是孤独的,从落生开始注定孤独着,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从一个世纪到另一
个世纪。越过多少岁月的风声,一个人的旅程,一个人的战争,一个人的世界。土、雨、阳光、露
珠,都是上苍的赐予,没有人告诉她会有这些,她毅然落地生根。-粒苍耳的种子,一颗硕大无朋的
孤独,永远属于苍耳与生俱来的、执着的孤独!
现在,我再次站在这座废弃的园子里,看着苍耳满身的累累硕果,由青转黄转褐,从青涩到成
熟的过程。成熟就意味着死亡,意味着来年此苍耳将要被另一株苍耳所代替,意味着自己的永远消
失。一株苍耳消失,无数株苍耳将繁茂于大地之上,与人类的繁衍相同,一代代延续下去。与这座
荒园的主人般,从故乡到异乡,从此地到异地,携裹着家园、责任和憧憬,告别老宅子,告别苍耳,
落生在天南海北的城市。直到新的家园出现,把下一个追逐的驿站交给孩子,然后衰老,直至死亡。
我惊诧于苍耳的生存与繁衍,在生与死,消失与重现的路上,是如何守卫内心的密码?那内心
的药味,为人类疗伤的隐秘,鲜为人知。她看起来一无是处,她枯荣于大地上,自生自灭是循环往
复之路。遭人讨厌,让人误解,傻乎乎地孑立在荒草丛生的地方,整叶,结果。一旦人类的肉身遭
到病菌的侵袭,苍耳则会挺身而出。这是一个巨大而又唯一的秘密啊!
人到老了,才会顿悟一生应该抓住什么,执着什么。年轻的时候欲望太多,遮住了前行的双眼;
年老的时刻,看清山水,却徒有悔恨。我偏爱苍耳,偏爱苍耳身上唯一的中草药味道。我想植物的
世界同样充满喧嚣、浮躁和功名利禄、尔虞我诈。一个人一生能抛却世俗的东西,守住本真,是何
等之难?苍耳,在拯救人类内心顽疾的阡陌上,一直孤独前行。
我走在熙攘的人海中,迷惘而无助。我看不清许多事物远方在哪儿,不知道时间是怎样从身上
溜走的。璀璨的霓虹灯、醉生梦死的日子和你死我活的名利争斗,似雾霾般席卷过来。我多么希望
把自己种下,长成一株路旁淡看姹紫嫣红的苍耳,用一种植物的方式生活,活出内心的我来。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第一段作者写有些记忆,光阴再深也抹杀不去,它会随着尖锐的刺钻入你的手指,保持一生的疼
痛,是为了突出对苍耳记忆的深刻。
B.苍耳的名字蕴含着深意,它只是一种渺小的植物,却用它海纳百川的情怀,贴着大地的深处,谛
听天下黎民百姓的疾苦。
C.先人给苍耳取名为“佛耳”是因为它像佛一样,与普通的人们休戚与共,真正做到了普度众生,
在人们彷徨无助时给他们带来信仰。
D.文中“这是一个巨大而又唯一的秘密”中的“巨大”是指苍耳在荒年可以用来食用,又可以药用,
救助无数人的生命;“唯一”是指它内心的单纯。
8.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怎样才能用苍耳的方式“活出内心的我”?(6 分)
9.文中三次写到“废弃的园子”,分别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裴度字中立,河东..闻喜人。贞元初,擢进士第。迁监察御史,论权嬖梗切,出为河南功曹参军。
元和六年,以司封员外郎知制诰。田弘正效魏、博六州于朝,宪宗遣度宣谕,弘正知度为帝高选,
故郊迎趋跽受命。久之,进御史中丞。宣徽五坊小使秋阅鹰狗,所过挠官司,厚得饷谢乃去。下邽
令裴寰不为礼,因构寰出丑言,送诏狱..。度言寰无辜,帝曰:“寰诚无罪,杖小使;小使无罪,且
杖寰。”度曰:“责若此固宜,第寰为令,惜陛下百姓,安可罪?”帝色霁,乃释寰。王师..讨蔡,
以度视行营诸军,还,奏攻取策,与帝意合。且问诸将才否,度对:“李光颜义而勇,当有成功。”
不三日,光颜破时曲兵,帝叹度知言。时方连诸道兵,环拿不解,内外大恐。及度当国,外内始安。
于时讨蔡数不利,群臣争请罢兵。唯度请身督战,俯伏流涕曰:“臣誓不与贼偕存。”即拜淮西宣
慰招讨处置使。度屯郾城,劳诸军,宣朝廷厚意,士奋于勇。是时,诸道兵悉中官统监,自处进退。
度奏罢之,使将得颛制,号令一,战气倍。未几,李愬夜入悬瓠城,缚吴元济以报。度入朝,会帝
以二剑付监军,使悉诛贼将,度腾奏申解,全宥者众。敬宗纵弛,日晏坐朝。度谏曰:“近开延英
益稀,恐万机奏禀,有所壅阏。宜诘旦数坐,广加延问。”帝嘉纳为数视朝太和四年数引疾不任机
重愿上政事帝择上医护治中人日劳问相蹑乃诏进司徒须疾已三日若五日一至中书于是牛僧孺、李宗
闵同辅政,媢度勋业久居上,欲有所逞,乃共损短之,出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开成三年,以病丐还
东都。薨. ,年七十六。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八》)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帝嘉纳/为数视朝/太和四年/数引疾不任机重/愿上政事/帝择上医护治中人/日劳问相蹑/乃诏进
司徒/须疾已/三日若五日一至中书/
B.帝嘉纳/为数视朝/太和四年数引疾/不任机重/愿上政事/帝择上医护治/中人日劳问相蹑/乃诏进
司徒/须疾已三日/若五日一至中书/
C.帝嘉纳/为数视朝/太和四年/数引疾不任机重/愿上政事/帝择上医护治/中人日劳问相蹑/乃诏进
司徒/须疾已/三日若五日一至中书/
D.帝嘉纳/为数视朝/太和四年数引疾/不任机重/愿上政事/帝择上医护治中人/日劳问相蹑/乃诏进
司徒/须疾已三日/若五日一至中书/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河东,代指山西,因黄河流经山西省的西南境,山西在黄河以东,故以之称代该地区。
B.诏狱,指朝廷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书定罪的案子。也指关押、囚禁这些犯人的场所。
C.王师,指天子的、国家的军队,是相对于军阀部队之类而言的,文中指唐王朝的军队。
D.薨,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的死,也用于称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公主,或封王的贵族之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裴度主持正义,善于开导皇帝。下邽县令裴寰因为不讨好五坊小使而惹怒了皇帝,被抓进诏狱,
裴度巧妙地向皇帝陈辞,最终使裴寰被释放。
B.裴度善于识人,确认光颜有才。当皇帝询问诸将中谁有才干时,裴度认为李光颜忠义而有勇,必
定能建立功勋,李光颜果然不久就建了大功。
C.裴度忠于国家,劝谏皇帝勤政。唐敬宗行为放纵,在政事上懈怠,裴度就劝他多开延英殿来咨询
情况,以防耽误政务,敬宗采纳了他的建议。
D.裴度功业巨大,受到嫉妒排挤。牛僧孺、李宗闵辅佐皇帝治理政事时,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
皇帝最终采纳了二人意见,将裴度外放为山南东道节度使。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度言寰无辜,帝曰:“寰诚无罪,杖小使;小使无罪,且杖寰。”
(2)会帝以二剑付监军,使悉诛贼将,度腾奏申解,全宥者众。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5 题。
满江红
游清风峡,和赵晋臣敷文韵【注】
辛弃疾
两峡崭岩,问谁占、清风旧筑。更满眼、云来鸟去,涧红山绿。世上无人供笑傲,门前有客休
迎肃。怕凄凉、无物伴君时,多栽竹。风采妙,凝冰玉。诗句好,余膏馥。叹只今人物,一夔应足。
人似秋鸿无定住,事如飞弹须圆熟。笑君侯,陪酒又陪歌,《阳春曲》。
【注】清风峡在铅山(今属江西)。辛弃疾于绍煕五年(1194)自福建安抚使任罢官,退隐铅山瓢泉,
达十年之久。赵晋臣在庆元六年(1200)自江西漕使任罢官归铅山。
14.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上片描写清风峡风光优美,但人迹罕至,词人居住在此,只能与竹相伴,不免孤寂。
B.下片描写友人冰清玉洁,文采斐然,是人中俊杰,两人流连诗、酒,是难得的会合。
C.词人以秋鸿和飞弹作喻,人如秋天的鸿鸟般居无定所,处事应如飞出的弹丸般圆熟。
D.以“阳春曲”收尾,恰当地运用典故,既赞赏原唱,又含自谦之意,可谓“一石二鸟”。
15.这首词与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同为应酬之作,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
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锦瑟》中表现作者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境界的两句是“ ,
”。
(2)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 , ”两句从国内、国外
两个方面阐释了国家灭亡的原因。
(3)白居易《琵琶行》中交代送别的时间、地点、季节的句子是“ ,
”。
第 II 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近些年,一些精品国剧走出国门,为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电视荧屏带去了一股_____的中国风
尚。以《长安十二时辰》为例,该剧将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与叙事节奏紧张紧凑相结合,很好地实
现了海外观众在观剧娱乐的同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双重需求。
走出去,是机遇,是更大的市场,也意味着更多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海外观众的增多与国
际市场的扩大,要求国产影视行业_____掌握更先进的制作技术、选取更具特色的文化符号、创作更
新颖的主题内容、制定更全面的传播策略,才有可能在竞争激烈的海外影视剧市场走得更远。此次
《长安十二时辰》在海外广受欢迎,( )。该剧主创人员前前后后看了 3 遍小说,针对第一
集写了 23 个版本,花费 4 个月时间抓住人物和故事核心,富于质感的画面、多样的制作拍摄手法、
富有层次的场景设置,让外国观众对_____的中国影视剧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充分展现了当今国产电
视剧制作水平的日益_____。可见,国产剧要想赢得很好的海外口碑,扩大全球市场,必须在提升制
作水平的基础上讲好中国故事。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浓郁 必须 精雕细刻 国际化
B.浓重 必需 精雕细刻 全球化
C.浓重 必须 雕章琢句 全球化
D.浓郁 必需 雕章琢句 国际化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该剧将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与叙事节奏紧张紧凑相结合,很好地实现了海外观众在观剧娱乐的同
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B.该剧将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与紧张紧凑的叙事节奏相结合,很好地实现了海外观众在观剧娱乐的
同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双重需求。
C.该剧将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与叙事节奏紧张紧凑相结合,很好地满足了海外观众在观剧娱乐的同
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D.该剧将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与紧张紧凑的叙事节奏相结合,很好地满足了海外观众在观剧娱乐的
同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双重需求。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不仅因为有精良的制作,还因为有精心打磨的故事
B.不仅因为有精心打磨的故事,还因为有精良的制作
C.不是因为精心打磨的故事,而是因为有精良的制作
D.不是因为精良的制作,而是因为精心打磨的故事
20.下面是红星中学高三年级家长会邀请函的草稿,其中有五处不当,请找出来并作修改。(5 分)
邀请函
尊敬的各位家长:
为密切家校联系,增强教育合力,我校定于 2018 年腊月 30 日(周日)上午 9:00 在学校综合
楼一楼报告厅召开高三年级家长会,特向在下发出诚挚的邀请。
我们希望借此次家长会议与各位家长更好的沟通与交流,听取各位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指正。会
议重要,务必提前 10 分钟到达会场。
感谢各位家长的支持!期待各位家长的莅临!
红星中学高三年级办
2020 年 12 月 23 日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不超过 50 个字。(6 分)
《自然》发表了一项关于自然界中“相变成核”现象的研究成果。来自中科院化学所和国科大
等单位的研究人员,首次通过实验证实了水结冰过程中临界冰核的存在,并给出了临界冰核的尺寸。
这一成果与经典成核理论高度契合。美国物理化学家吉布斯等人 100 多年前基于热力学原理,提出
的相变“经典成核理论”认为,水结冰这类相变需要经过一个成核过程。临界冰核具有需要等待很
长时间才可能出现的偶然性、存在寿命小于纳秒的瞬时性以及纳米级尺寸的微观性,使得现有的微
观探测技术很难捕捉到它。这也成为数十年来的研究难点。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今年新春最时髦的祝福语是:2020,“鼠”实不易;2021,“牛”转乾坤。人们用诙谐的语气
表达了对农历鼠年的感慨,对农历牛年的期盼。
材料二:
中国古今吟咏牛的诗文有很多。比如,“羸羸老牯牛,默默数春秋。田里禾苗壮,一步一点头”;
比如,“勿言老牛行苦迟,我今八十耕犹力”;比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比
如,“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
其实,牛生启人生,人生亦牛生。
对此,你有何感想?请依据材料,自定立意,给你的好友写一封信,谈谈你的感受思考。
要求:格式规范,书信中不得出现校名和人名,不少于 800 字。
2021 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卷
语 文 (二)答案
1.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错在两点:一是偷换概念,结合原文“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对中华民族 5000 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从对数千年悠久文明的传
承中走出来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当代中国”;二是少了限定,原文是“从某种
意义上讲,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是“从某种
意义上讲”的。C.错在“原因在于其有‘中和’思想这一核心文化基因”,以偏概全。结合原文“在
经年累月的积淀与创新下,中华民族形成了一系列无可磨灭的文化基因,如‘中和’思想”,“中
和”思想只是文化基因之一,中华文明不曾断裂原因很多,不只是“中和”思想。D.错在“必将能
够以史育人、光大文明”,原文是“寻根溯源,保护整理,引领话语,以史育人,终光大文明,贡
献人类,中国考古事业无不与增强文化自信密切相关,可谓其最牢靠的依托和基石”,以史育人、
光大文明,是正在进行中的事情,不是将来才会出现的事情。故选 B。
2.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提出了中心论点”,习近平的话并
不是中心论点。中心论点是文章的题目,它与习近平的话并不能划等号。故选 A。
3.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错在“旨在”,本项所说目
的过于偏狭,从第一段所引的习近平的话语和最后一段内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过程必定伴
随着对文化自信久久不息的重寻、重拾与重塑。相信拥有着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
学定然大有可为”,发展考古事业,根本目的在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
强支撑。故选 C。
4.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在没有药物和疫苗之时”
以偏概全,原文表述是“在没有针对性的药物和疫苗之时”,“没有药物”和“没有针对性药物”
范围扩大了;“在众人因传染惶惶之时,他破谣立论,稳定了民心”无中生有,原文的表述有“面
对国家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很多人惶惶然,普通健康人群有必要‘全民喝汤药’吗?”“我们不主
张没有病的人吃中药,没有必要全民喝汤药……”,并未提及是否“稳定了民心”,故 A 项错。故
选 A。
5.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如果没有
大大小小的瘟疫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繁衍与发展历程中和人类相伴,没有应战疫病的过程,中医就
不可能……”强加因果,原文的表述是“纵观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繁衍与发展历程,大大小小的瘟疫
其实从未远离人类,在历代应战疫病的过程中,中医已形成了一整套系统且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体
系”,原文并未体现因果关系,故 B 项错。故选 B。
6.
【参考答案】(1)推动中医药早期介入全程参与防治。(2)深入思考加强中医药防治疫病的问题。
(加强中医药防治疫病的理论建设)(3)破除谣言,不建议“全民喝汤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作为中医药专家的代表,张伯礼在这次疫情
中有哪些表现”,要在通读文本的基础上,找出张伯礼院士在这次疫情中的表现的相关表述,然后
进行粉条概括。文中“在没有针对性的药物和疫苗之时,他推动中医药尽早参与病人教治”,“推
动中医药早期介入全程参与防治”,可以概括为推动中医药今早参与疫情防治的全过程;“在历代
应战疫病的过程中,中医已形成了一整套系统且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中医药诊疗方法的顶层
设计有待完善,临床诊疗和研究力量的协同性需要优化,形成综合性力量”,可以概括为推动中医
药防治理论、实践体系建设,加强顶层设计;“我们不主张没有病的人吃中药,没有必要全民喝汤
药。中药防治的重点在于调节肌体的功能状态,而不仅是针对病毒本身”,可以概括为不建议全民
喝汤药。
7.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在人们彷徨无助时给他们
带来信仰”错误。根据原文第三段“或许只是那时穷苦人家荒年没有办法才食用的草。如此,难怪
先人送给苍耳另外一个名字:佛耳。佛家讲究普度众生。能挽救性命的草,还是草?亦草亦佛,是
与最卑贱的大地劳作者休戚与共的依靠”,苍耳只是给人们带来帮助,带来希望,并没有像佛一样
给人们带来信仰。故选 C。
8.
【参考答案】①要像苍耳一样谛听黎民百姓的疾苦。②拥有苍耳身上像佛一样普度众生的胸怀,成
为大地上劳作者休戚与共的依靠。③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孤独。④通过繁衍的方式,传播自身的优
秀品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筛选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首先理解题意,应该是要找出苍耳能体
现活出内心的我的特性。然后从文中找到相关信息整合出答案。答案①“要像苍耳一样谛听黎民百
姓的疾苦”源自原文第二段“贴着大地的深处,谛听天下黎民百姓的疾苦?”。答案②“拥有苍耳
身上像佛一样普度众生的胸怀,成为大地上劳作者休戚与共的依靠”源自第三段“如此,难怪先人
送给苍耳另外一个名字:佛耳。佛家讲究普度众生。能挽救性命的草,还是草?亦草亦佛,是与最
卑贱的大地劳作者休戚与共的依靠”。答案③“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孤独”源自原文第四、五、六
段“-粒苍耳的种子,一颗硕大无朋的孤独,永远属于苍耳与生俱来的、执着的孤独”。答案④“通
过繁衍的方式,传播自身的优秀品质”源自原文第七、八段“一株苍耳消失,无数株苍耳将繁茂于
大地之上,与人类的繁衍相同,一代代延续下去”“我惊诧于苍耳的生存与繁衍”。
9.
【参考答案】①第一次写到废弃的园子,这是作者最早发现苍耳的地方,苍耳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
印象。②第二次写到废弃的园子,是着重表现苍耳能够耐得住孤独寂寞的性格。③第三次写到废弃
的园子,通过原来主人为了追寻梦想去往全国各地,写出了苍耳巨大的繁衍能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相关内容作用的能力。首先找到三次写到“废弃的园子”的文字,然后
归纳整理出写作的用意来。①第一次写到废弃的园子在第一段“有些记忆,光阴再深也是抹杀不去
的,它会沿着河岸、阡陌,甚至废弃的园子坍塌的墙垣,一路低音甚至无声无息地牵住衣角、长发”,
这是作者最早发现苍耳之处,它存在作者的记忆里,因为“一不小心还会随着尖锐的刺钻入你的手
指”“保持一生的疼痛”,所以印象深刻“这就是苍耳,粗糙的、素朴的甚至没心没肺的苍耳,寂
寞的、孤独的、纠结的、沉默的苍耳”,结构上总领全文。②第二次写到废弃的园子是第四、五、
六段“在落日的余晖里,我常一个人踟蹰在这座废弃的园子里”“人呢?原先这里的人到哪里去
了?这是一个大家族的庭院,一个有着祖宗四代同堂的家族,如今人影稀疏。……一个家庭离开了,
一个家族离开了,像候鸟般,飞去了远方。从此只剩下着这熟悉的荒园,守望着最后的惨淡”“我
以为苍耳是孤独的,从落生开始注定孤独着”是着重表现苍耳能够耐得住孤独寂寞的性格。③第三
次写到废弃的园子倒数第四段“现在,我再次站在这座废弃的园子里,看着苍耳满身的累累硕果,
由青转黄转褐,从青涩到成熟的过程。……一株苍耳消失,无数株苍耳将繁茂于大地之上,与人类
的繁衍相同,一代代延续下去。与这座荒园的主人般,从故乡到异乡,从此地到异地,携裹着家园、
责任和憧憬,告别老宅子,告别苍耳,落生在天南海北的城市。直到新的家园出现,把下一个追逐
的驿站交给孩子,然后衰老,直至死亡”,通过原来主人为了追寻梦想去往全国各地,写出了苍耳
巨大的繁衍能力。
10.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本题中画横线句的意思是“皇帝嘉奖并采纳了他的意见,
多次上朝。太和四年,裴度屡次称病,不想再担任国家的机要工作,希望交还政事。皇帝选择好的
医生为他护理治疗,宦官每天接连不断地来看望问候,在这种情况下,皇帝下诏让他担任司徒,等
到他病愈之后,三天或五天到一次中书省”。“数引疾不任机重”,如果在“数引疾”后断开,则
“不任机重”就成了事实,与“愿上政事”所含的“正任机重”之意相矛盾,之间不断开,排除 BD。
“中人日劳问相蹑”,如果在“中人”后面断开,则“护治”的宾语就不是裴度了,而且“日劳问”
也没有了主语,之前断开,排除 AD。故选 C。
11.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B.“诏狱,指朝廷高官有罪,需皇帝下
诏书定罪的案子”错误,非朝廷高官有罪,也可能进诏狱。本文中的裴寰就仅是一个县令。故选 B。
12.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因为不讨好五坊小使而惹怒了皇帝”错误,皇帝
被惹怒是因为五坊小使说裴寰的坏话,说他有诽谤之言。故选 A。
13.
【参考答案】(1)裴度进言裴寰无罪,宪宗说:“裴寰如果无罪,就杖责五坊小使;如果小使无罪,
就要将杖责裴寰。”
(2)恰逢皇帝拿两支剑交给监军,让监军把贼将全都诛杀,裴度上奏解释,许多人被宽恕而保全了
生命。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无辜”,无罪;“诚”,如果;“且”,
将要,就要。(2)“会”,恰逢;“悉”,全都;“全宥”,保全、宽恕。
【参考译文】
裴度字中立,是河东闻喜人。贞元初年考中进士。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弹劾皇帝宠信的权臣,
语言梗直而激烈,被调出京城任河南府功曹。元和六年,以司封员外郎的身份掌管拟制诏令的事。
田弘正向朝廷献出六个州的土地,唐宪宗派裴度前去宣示皇帝的诏令,田弘正知道裴度是皇帝高标
准选拔的官吏,所以到城郊快跑着迎接、直跪着接受命令。很久之后,裴度升任御史中丞。宣徽院
的五坊小使在秋天校阅鹰犬。所到之处,骚扰官府,得到厚礼馈赠才离去。下邽县令裴寰没有赠送
礼物,小使们就诬陷裴寰狂言侮辱朝廷,皇帝下诏将其拘捕入狱。裴度进言裴寰无罪,宪宗说:“裴
寰如果无罪,就杖责五坊小使;如果小使无罪,就要将杖责裴寰。”裴度说:“像这样责罚本来是
合理的,但是裴寰是一个县令,顾惜陛下的子民,怎么可以加罪于他呢?”宪宗怒色消散,就释放
了裴寰。政府军讨伐蔡州,皇帝让裴度视察行营各军,回来之后,上奏进攻的策略,与皇帝的心意
相合。皇帝问各位将领是否有才干,裴度回答:“李光颜忠义而勇敢,应当能够建立功勋。”不到
三天,李光颜打败了时曲的贼军,皇帝感叹裴度的话是知人之言。当时正联合各道军队进攻,纠缠
战斗,不能停止,朝廷内外非常恐慌。等到裴度掌权,朝廷内外的人们才安定下来。当时讨伐蔡州
的形势不利,群臣争相请求罢兵休战。只有裴度请求亲自督战,他俯伏在地流着泪说:“我与贼人
誓不两立。”就被任命为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裴度驻扎在郾城,慰劳各军,宣示朝廷的关怀之意,
军士们勇气十足。这时候各路军队都由宦官统率监军,宦官自行决定军队的进退。裴度奏请朝廷将
所有的监军宦官一并撤掉,使将领们能够独断专行,号令统一,士气倍增。不久,唐将李愬趁夜攻
入蔡州悬瓠城,活捉了吴元济来报。裴度入朝,恰逢皇帝拿两支剑交给监军,让监军把贼将全都诛
杀,裴度上奏解释,许多人被宽恕而保全了生命。敬宗放纵恣肆,天晚了才上朝。裴度进谏说:“近
来打开延英殿的情况很少,恐怕各种事务的上奏,被堵塞而不顺畅。应该在早晨多次坐朝,广泛地
加以咨询。”皇帝嘉奖并采纳了他的意见,多次上朝。太和四年,裴度屡次称病,不想再担任国家
的机要工作,希望交还政事。皇帝选择好的医生为他护理治疗,宦官每天接连不断地来看望问候,
在这种情况下,皇帝下诏让他担任司徒,等到他病愈之后,三天或五天到一次中书省。这时,牛僧
儒、李宗闵共同辅政,嫉妒裴度的功业和长期居于上位,想要实现某种企图,就共同贬低他,裴度
出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开成三年,因病请求回东都。去世,时年七十六岁。
14.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A.是赵晋臣居住在此,辛弃疾建议赵晋臣“怕凄凉、无物
伴君时”,就种些竹子作伴。故选 A。
15.
【参考答案】①辛词和刘诗都表达了对仕途不顺的无奈和怅惘之情。②辛词极力赞赏赵晋臣的品格
和文采,两人境遇相似,同病相怜,词中蕴含忧愤之情。③刘诗感谢友人对自己的关怀,与友人共
勉,表现了豁达乐观的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满江红游清风峡,和赵晋臣敷文韵》起句写清风
峡形势,接着便将笔锋转向赵晋臣。谓其住在清风洞,人迹罕至,岂不孤寂?以下“更满眼、云来
鸟去,涧红山绿。世上无人供笑傲⑷,门前有客休迎肃”数句,即回答这个问题,同时层层逼进,
把赵晋臣超尘拔俗、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表现得淋漓尽致。“风采妙,凝冰玉。诗句好,馀
膏馥”歌颂赵晋臣冰清玉洁,“叹只今人物,一夔应足”运用典故,把赵晋臣推崇到无以复加的地
步。辛词极力赞赏赵晋臣的品格和文采,两人境遇相似,同病相怜。再根据注释可知,辛弃疾于绍
煕五年自福建安抚使任罢官,退隐铅山瓢泉,达十年之久。赵晋臣在庆元六年(1200)自江西漕使
任罢官归铅山,因此还表达了仕途不顺的无奈和怅惘之情。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
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一来一往,显出朋友之间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怀旧空吟闻
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
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后一句用
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
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
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劝慰白居易不必
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据此可以概括出两
首诗感情的异同之处。
16.
【答案】(1)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2)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写易错的字词有:沧、生、拂、患、浔、荻、
瑟。
17.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
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
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
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
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
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
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
内容重复。第一处,“浓郁”,指香气、色彩、气氛等浓厚;“浓重”,有强烈、鲜明、深厚的意
思,也形容烟雾、气味、色彩等很浓很重。根据语意,此处意指浓厚的中国风尚,“浓郁”更符合
语境。由此可见,第一处应该选择“浓郁”。第二处,“必须”,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必要;“必
需”,意思是一定要有,不可少。根据语境“海外观众的增多与国际市场的扩大,要求国产影视行
业_____掌握更先进的制作技术、选取更具特色的文化符号、创作更新颖的主题内容、制定更全面的
传播策略,才有可能在竞争激烈的海外影视剧市场走得更远”,可知此处指有必要掌握更先进的制
作技术等,“必须”更符合语境。由此可见,第二处应该选择“必须”。第三处,“精雕细刻”,
多用于比喻做事认真细致;“雕章琢句”,指刻意修饰词句。此处修饰中国影视剧,强调中国影视
剧认真细致,“精雕细刻”更符合语境。由此可见,第三处应该选择“精雕细刻”。第四处,“国
际化”,是指设计和制造容易适应不同区域要求的产品的一种方式,进而达到世界各国的要求;“全
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根据语境
“也充分展现了当今国产电视剧制作水平的日益_____”,可知此处强调当今国产电视剧制作日益符
合世界各国的要求,“国际化”更符合语境。由此可见,第四处应该选择“国际化”。故选 A。
18.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
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
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
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
当的一项是”,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文中画
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应该把“将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与叙事节奏紧张紧凑相结
合”改为“将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与紧张紧凑的叙事节奏相结合”,据此可以排除 A、C 两项;二是
搭配不当,“实现了”与“双重需求”搭配不当,应该将“实现了”改为“满足了”,据此可以排
除 B 项。故选 D。
19.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
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
要求选出“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
第一,根据上下文语意,可知此处强渊的是“精心打磨的故事”“精良的制作”两者皆有,据此可
以排除 C、D 两项。第二,下文“该剧主创人员前前后后看了 3 遍小说,针对第一集写了 23 个版本,
花费 4 个月时间抓住人物和故事核心,富于质感的画面、多样的制作拍摄手法、富有层次的场景设
置”先说“人物和故事核心”,后说“画面、拍摄手法、场景设置”。为了和下文保持对应关系,
括号内的语句应该先说“精心打磨的故事”,再说“精良的制作”,据此可以排除 A 项。故选 B。
20.
【参考答案】①“腊月”改为“12 月”;②“在下”改为“各位家长(您)”;③“指正”改为“建
议”;④“务必”改为“敬请”;⑤“莅临”改为“到来(参加)”。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得体能力。第一处“腊月 30 日”不符合表意习惯,腊月是农历,
可将“腊月”改为“12 月”;第二处“在下”,谦词,称自己,应该是向各位家长发出邀请,可改
为“各位家长(您)”;第三处,“指正”是谦辞,可以用于下级向上级的报告用语,另“指正”
是动词,“听取指正”搭配不当,故改为“听取建议”;第四处,“务必”是祈使语气,不当,邀
请函应该客气礼貌,改为敬辞“敬请”;第五处,“莅临”书面语,不符合邀请函的要求,可改为
“到来(参加)”。
21.
【参考答案】①中国首次发现临界冰核,②这一成果与经典成核理论高度契合,③捕捉临界冰核是
研究难点。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本段文字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是 1、2 句,事件是中科院化学
所和国科大等单位的研究人员证实了水结冰过程中临界冰核的存在。第二层是 3、4 句,交代“这一
成果与经典成核理论高度契合”,并用论据论证。第三层是 5、6 句,交代临界冰核成为数十年来的
研究难点。据此可以概括出三个要点:①中国首次发现临界冰核,②这一成果与经典成核理论高度
契合,③捕捉临界冰核是研究难点。
22.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本题属于材料+任务驱动作文。
本题共有两个材料,材料一表达了人们对过去的数年的感慨,对牛年的美好期盼。
材料二阐述中国古今吟咏牛的诗文有很多。
“羸羸老牯牛,默默数春秋。田里禾苗壮,一步一点头”这是唐代李家明的《吟牛》,即使是瘦
弱的老牛,依然在农田里默默耕作。看着田里的禾苗肥壮,老牛一步一点头,运用拟人的手法,写
出了老牛的欣慰。赞颂老牛的辛勤耕耘与无私奉献的精神。
“勿言老牛行苦迟,我今八十耕犹力”,不要说牛老行走迟缓,我现在虽然已经八十岁了,仍
然能够亲自耕田。表达了诗人忠于职守、任劳任怨,老当益壮的精神。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出自鲁迅的《自嘲》,意思是:“横眉怒对那些丧尽天
良、千夫所指的人,俯下身子甘愿为老百姓做孺子牛。”指对待敌人决不屈服,对人民大众甘愿服
务。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臧克家这首诗,早已家喻户晓。曾引起许多不计名利得
失,踏实工作,默默奉献的人们的共鸣。这两句用拟人手法,写老牛自知时间不多了,自觉自愿地
贡献余力。臧克家这首著名的诗形象而又深刻地道明了老黄牛精神的内涵。
“牛生启人生,人生亦牛生”,在中国人的心里,老黄牛是勤勤恳恳、埋头苦干“实干家”的
化身,是忠于职守、任劳任怨的“劳动者”的典型,是耿直倔强,顽强拼搏的“开拓者”的旗帜。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每一名中国人以新时代的“老黄牛精神”耕耘,它
应作为一种时代正能量,代代相传。考生应结合时代背景,联系现实生活,围绕“老黄牛”的精神
来写观点认识。
立意:1.“老黄牛精神”永远不过时;2.“老黄牛”精神还需提倡;3.我们的社会需要“老黄
牛”精神;4.能吃苦肯吃亏的“老黄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