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4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语言文字运用专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广东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4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语言文字运用专题

ID:679501

大小:59 KB

页数:8页

时间:2021-04-2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 广东省深圳市 2021 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中国素有“衣冠王国”的美誉。国家博物馆举行的“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充分 古代物 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灿烂成就。 展品中有数十件珍品,例如《中兴四将图》,便是宋代肖像画中 的佳作。画中四将身 着圆领袍服,皆为文人装束;四武官作为待从,皆身着便装。 ,但均身形矫 健,表情机敏,颇有军士风范。 本次展览绘制了许多线图:西汉深衣展开示意,唐代女子妆容详解,明代巾帽的“流行 款”……此外,本次展览还制作了 服饰复原人像,为了古代服饰之美得以直观 地感受,完整地呈现衣冠配饰的整体形象。总的来说,通过精心的谋划、巧妙的布置,本次 展览向人们展示了一段丰富多彩的、立体版的《中国古代服饰史》。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文字,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展示 不可多得 诸武官年龄和相貌各异 15 尊不同时代的 B.展现 不可多得 诸武官的年龄和相貌各异 15 尊不同时代的 C.展现 屈指可数 诸武官年龄和相貌各异 不同时代的 15 尊 D.展示 屈指可数 诸武官的年龄和相貌各异 不同时代的 15 尊 19.最后一个自然段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冒号 B. 引号 C.省略号 D.书名号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为了人们直观地感受古代服饰之美,完整地把握衣冠配饰的整体形象 B.以便人们直观地感受古代服饰之美,完整地把握衣冠配饰的整体形象 C.为了古代服饰之美得以直观地感受,衣冠配饰的整体形象得以完整地呈现 D.以便古代服饰之美得以直观地感受,衣冠配饰的整体形象得以完整地呈现 18.A 19.D 20.B 广东省广州市 2021 届高三下学期 4 月毕业班综合测试(二)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借景,园林之最要者也。在古典园林造景中,借景是一种 的装饰手法。 中国 古代造园家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的视景范围中来,收无限景致于有限空间之中,常常 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 )同时,还常将漏窗、空窗连续排列,沿墙组成 的 花窗带,透过窗而借院内、墙内、廊内的景色,使观者游走其间,每换一窗, 会 看到新景。原本孤立、静止的景色,透过一扇扇窗的引导呈现出流动而富有变化的形态, 衍生出新的复合意象,给人以意想不到的全新的美的享受——这就是借景造境。 通过借景,使园林不但增添了许多美景,天地万物还与园林联系在一起,组成一种更高层次 的美感。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司空见惯 逶迤绵延 就 并且 B.屡见不鲜 逶迤绵延 才 因而 C.司空见惯 连绵不绝 才 因而 D.屡见不鲜 连绵不绝 就 并且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造园家通过巧妙地用窗借景,使园林内外的不同风景构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 B.造园家使园林内外的不同风景构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源自巧妙地用窗借景。 C.园林内外的不同风景构成了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源自造园家巧妙地用窗借景。 D.园林内外的不同风景,通过造园家巧妙地用窗借景构成了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3 分) 18.(3 分)D 19.(3 分)A 20.(3 分) 示例一:借景,不但使园林增添了许多美景,还使天地万物与园林联系在一起,形成一 种更高层次的美感。 示例二:通过借景,园林不但增添了许多美景,还与天地万物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更 高层次的美感。 广东省佛山市 2021 届高三下学期 4 月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I (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中国是茶的故乡, 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茶:生活必需品之一,中华民族举 国之饮,食用、治病、解渴,都需要使用茶。平民百姓,粗茶淡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 盐酱醋茶”,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历代文人墨客、社会名流及宗教人士,烹泉煮茗、吟诗作 画,高唱“君子之交淡如水”。中国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诸派思想, ,是中 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 恬淡”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一叶嘉木承载着五千年 的岁月, 了五千年的文化基因。在任何时候,喝上杯茶,都仿佛能穿越时空,寻 到历史的痕迹,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气息。茶,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文化 。 18.文段中划横线处所补充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3 分) A.更 独成一体 孕育 名片 B.也 别具一格 孕育 记号 C.也 独成一体 蕴藏 名片 D.更 别具一格 蕴藏 记号 19.对画波浪线句子修改得当的一项是(3 分) A.茶是生活必需品之一,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治病、食用、解渴,都需要使用茶。 B.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是生活必需品之一,解渴、食用、治病,都需要用到茶。 C.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一斗茶,生活必需品之一,治病、食用、解渴,都需要使用茶。 D.茶: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生活必需品之一, 解渴,食用,治病,都需要用到茶。 20.学校茶艺社举办了一场茶文化讲座,其中一项活动是对对联。请根据茶艺社所给的上联 对出下联。(3 分) 上联:漫吟诗赋乾坤大 下联: 18、 C [解析] 原句挖空有四处: (1) 更,层进关系,也,并列关系,此处“茶”与“茶文化”是两个 不同的话题,属并列关系。(2) 别具一格,比喻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独成一体,比喻与众 不同,自成一家。此处指茶文化与其他中国文化类型不同,而不是指同一类型的不同风格。 (3)孕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蕴藏:蓄积深藏未露。此处的宾语是“文化基因”, 并不是两种事物间的相承相生。(4) 记号,能引起注意、易于记忆辨识的标记;符号,人们 共同约定用来指称一定对象的标志物;名片,中国古代称名刺,是标示姓名及其所属组织、 公司单位和联系方法的纸片。此处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符号”和“名片”在这里使用都是 恰当的。因此,选 C。 19、B [解析] 上文谈及中国是茶的发源地,本处应顺势联系茶在我国的影响,故排除 A。 既然是举国之饮,治病就不宜放在首位。“使用”,使人或物为某种目的服务。此处谈日 常生活,不宜用书面语。故排除 C。 没有比较大的停顿不用冒号,顿号用于分隔句中并列词语,故排除 D。 20、[参考答案] 细煮香茗日月长 [评分标准] 结构与上联相同 1 分,“茶文化”这一主体 1 分,“仄起平收”1 分。 [解析] 对联仿写,结构相同,字数相同,同一位置词性相同,含义相近,格调情感一致。 文 段中“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在任何时候,喝上一杯茶,都仿 佛能穿越时空,寻到历史的痕迹,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气息”的内容,说明喝茶能使人在现代 生活中沉静下来,放慢心理节奏,也说明了茶文化历史悠久,沉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考生 如能结合上述内容任意一点,都可给分。 广东省茂名市 2021 届高三第二次综合测试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有人说:“苏州没有了小巷,就像人脸没有了五官。”我的仓街,现在已经五官残缺不全。 再看看仓街的那些同胞手足:平江路、山塘街、木渎老街……改造成( ) 的“一河一 街一排房”,倒是有点像当今的人造美女,去医院流水线上整的容,每个人站出来,几乎是 从一个模子里( ) 出来的。已至大寒时节,仓街,在冬雨中,低矮老房、弄巷残旧、 斑驳墙体,呈现出一派萧瑟衰败,尤为凄冷。我在雨中( ),似乎听见了仓街低低的 ( )。 现在,我只敢在这烟雨濛濛中回望仓街,若隐若显的样子不至于面目狰狞。我的仓街或 许,有一天,它也会最终消逝得寸痕难觅。可它永远是我心底最变捷的那一部分。 18.下面依次填入文中括号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千篇一律 拓印 踽踽独行 饮泣声 B.千人一面 复制 茕茕独立 饮泣声 C.千篇一律 拓印 踽踽独行 哭泣声 D.千人一面 复制 茕茕独立 哭泣声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3 分) A.已至大寒时节,仓街,在冬雨中,残旧的弄巷、斑驳的墙体、低矮的老房,呈现出一 派萧瑟衰败的气象,尤为凄冷。 B.已至大寒时节,在冬雨下的仓街,弄巷残旧、墙体斑驳、老房低矮,尤为凄冷,呈现 出一派萧瑟衰败。 C.已至大寒时节,在冬雨中,仓街,老房低矮、弄巷残旧、墙体斑驳,呈现出一派萧瑟 衰败,尤为冷清。 D.已至大寒时节,仓街,在冬雨中,尤为凄冷,残旧的弄巷、斑驳的墙体、低矮的老房, 呈现出一派萧瑟衰败的气象。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我的仓街有一天会消逝得存痕难觅,可它永远是我心底 最牵挂的那一部分”, 从信息传递的角度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 么?(3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 (本题共 3 小题,9 分) 18. [答案] A。“千人一面”,指众多人一个脸谱。多用以讥讽文艺创作上的雷同。 “千篇 一律”,比喻办事按一个格式,非常机械;也泛指事物形式陈旧呆板、呆滞。文段指平江 路、山塘街改造按一个格式,非常机械,故用千篇一律。“拓印” ,指摹印石碑或器物上 的文字、图画。根据状语“从一个模子”应选“拓印”。“踽踽独行”,孤零零地独自走着。 “茕茕独立”,强调形容一个人无依无靠、孤苦伶仃,根据语境“在雨中”,应选“踽踽独 行”。饮泣,指泪流满面,进入口中。形容极度悲痛。根据上下文,看到仓街的衰败、凄 凉,我的内心是极度悲伤的,应用“饮泣”。综合所述,选 A。 19. [答案] D, A 项成分残缺,“仓街”缺谓语,B 项,“在冬雨下”、“一派萧瑟衰败”搭配 不当,C 项“一派萧瑟衰败”搭配不当,“ 老房低矮、弄巷残旧、墙体斑驳”不合逻辑。 20.①原句把主语“我的仓街” 独立成小分句,起强调作用,强调了 我对仓街深深的眷 恋、惋惜之情。 ②原句多用短句,长短句结合,句式灵活多变,与前文“至大寒时节,仓街,在冬雨中, 尤为凄冷”等整体的语体风格符合。 ③“或许”表猜测,是一种主观感受,独立为小分句,表达了作者对仓街不会消逝怀有 期待,“最终”表达对仓街可能会消逝的无奈。 (其他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广东省肇庆市 2021 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I (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田间劳作结束,农作物收晒完毕,“粮入仓,菜入窖”, 朔风始起,万物境藏。 寒塘萧瑟,寥落残败的荷收敛了“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明艳和“莲叶何田田”的 舒张,此时只剩下根根枯管、片片残叶,随寒风轻摇。枯荷残叶,窸窸窣窣地诉说着 夏日里的风韵。倘若来一场冷雨,倒也熨帖了李义山“留得枯荷听雨声”的心境。 ( ),有了铮铮铁骨,坚守着生命倔强的风骨,孕育着灼灼其华的气象。 远山空旷,乔木的高耸,抖落满树繁花,只剩余下枝枝杈杈在光影里交错,自已 枯瘦冷寂的树枝,指向苍穹。它以风为笔,于苍茫大地上,挥斥质朴的道劲。走近细 看,枝条上已经长出了一些比米粒还小的芽苞,襄在黑色的鞘壳里偷偷地窥出一点儿 嫩绿或娇紅.深深浅浅地蕴蓄着勃发的生机。 18.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枯萎、残落了的荷,历经风吹雨打,可是依然直立 B.历经风吹雨打的荷,枯萎了,残落了,却依然直立 C.历经风吹雨打,枯萎了.残落了,却依然直立的荷 D.依然直立的荷,枯萎了,残落了,却历经风吹雨打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B.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C.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D.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 分) 18.(3 分)B[解析]括号后面是“有了铮铮铁骨",与之内容切近的是“依然直立”。 C 项虽然把“依然直立”放在了尾句,但是作定语,强调性较差,故排除。D 项“依 然直立”在首句,且是作定语,故排除。A 项和 D 项“枯萎、残落”与“历经风吹雨 打”位置颠倒,因果关系混乱.故排除。 19.(3 分)C[解析]C 项与画波浪线的句子都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A 项使用了比 喻、对偶的修辞手法;B 项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D 项使用了对比、对偶的修辞手 法。 20.①“乔木”和“高耸”换位置。②“剩余下”重复,保留 种表达即可,如“剩 下”“余下”等。③在“自己”前添加介词,如“将”“把”等。(每处 1 分,共 3 分。原文有三处语病,分别是语序不当、重复赘余成分残缺。如有其他答案,只要修 改正确,即可给分。) 广东 2021 届高三新高考 4 月大联考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 -20 题。 大运河老了,一个衰老的生命总是喜欢选择沉默的。它或者就这样老去,直至死亡,像 世界上绝大多数中世纪的伟大建构那样湮没在岁月的风尘之中,成为后人永远的追忆与凭 吊;或者在冷落中等待——等待一个更加强有力的崭新时代,( )。那么就等待吧,对于 一个经历了二千四百多年的伟大生命来说,这次的等待大概不会太久。 又一个黄昏莅临了,木叶萧萧,衰飒如诉,古运河上弥漫着美丽的伤感。帆船从远方驶 来,一群燕子殷勤地追逐着桅杆,几千年以前它们就是这样追逐的,从江南追逐到蓟北,又 从蓟北追逐到江南。夕阳的佘晖下,你渐渐看清了航船的每个细部:油亮发黑的船板,被磨 出了金属般质感的舵柄,高大的帆篷上缀满了补丁,有如一位浪迹天涯的独行客,破旧的衣 衫上扑满了秋风。这条古老的航道,它驶过了数千年的神话和传奇、哲学和史诗,现在又无 怨无悔地向你驶过。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那时候大运河不仅被带来了新生,中华民族也被带来史无前例的腾飞 B.那个时代不仅会给大运河带来新生,也将给中华民族带来史无前例的腾飞 C.那个时代不仅会给大运河带来新生,中华民族也被带来史无前例的腾飞 D.那时候大运河不仅被带来了新生,也将给中华民族带来史无前例的腾飞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B.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 分) 18、B【解析】根据前面“崭新时代”来看,后面陈述主体为“时代”前后衔接更连贯,因 此排除 A、D;而 C 项后面分句主语又变成了“中华民族”,前后不一致,排除 C,选择 B。 19、C【解析】例句与 C 项均使用拟人手法;A.对偶;B.夸张;D.比喻。 20、在这条古老的航道上,它驶过了数千年的神话和传奇、哲学和史诗,现在又无怨无悔地 向你驶来。(3 分)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 2021 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 -19 题。 “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国家:而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人类”。美国想要称霸全 球的野心,全世界早已知晓。 前不久,在美国同我们爆发的贸易战中,( )。不过,这场战争并没有对中国 粮价形成冲击。这让一群想看中国笑话的人 ,也让那些想要大赚一笔的外国投资商欲 哭无泪。 看来,想用粮食挫败中国人, 要让他们血本无归。事实上,我国始终守住 1 8 亿亩耕地 。要知道,我们的耕地面积相对比较少,养活 1 4 亿多的人口,要是不守住 这条线,后果将会非常严重。好在我们 ,尤其是在粮食等重大民生领域,时刻保持警 惕心,硬怼外来威胁。而现在我们拥有足够多的粮食储备,在它们大打粮食战争时,不仅我 们抵御了它们猛烈攻击,还保护了我们的粮食,让它们知晓了中国人的利害;而袁隆平等一 大批国宝级科学家也是我国打赢粮食战争的关键。 世界形势,云谲波诡,西方弱我之心不死,今后我国在粮食领域要走的路还很艰难,必 须时刻提高警惕。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心灰意冷 恐怕 底线 亡羊补牢 B.败兴而归 可能 红线 未雨绸缪 C.大失所望 恐怕 红线 居安思危 D.万念俱灰 可能 底线 运筹帷幄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无所不用其极,企图造成中国粮价在持续飙涨的假象,从而浑水摸鱼,大发横财。 B.他们无所不用其极,企图造成中国粮价在持续飙涨的假象,从而浑水摸鱼,大发横 财。 C.他们无所不用其极,浑水摸鱼,企图造成中国粮价在持续飙涨的假象,从而大发横 财。 D.企图造成中国粮价在持续飙涨的假象,从而浑水摸鱼,大发横财,真是无所不用其 极。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我们不仅让它们知晓了中国人的厉害,抵御了它们猛烈攻击,还保护了我们的粮食。 B.不仅我们抵御了它们猛烈进攻,还保护了我们的粮食安全,让它们知晓了中国人的 厉害。 C.不仅保护了我们的粮食安全,还抵御了它们猛烈攻击,让它们领略了中国人的厉害。 D.我们不仅抵御了它们猛烈攻击,还保护了我们的粮食安全,让它们知晓了中国人的 厉害。 17.C。(3 分) 【解析】第一组: 大失所望:表示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 心灰意冷:灰心失望,意志消沉; 败兴而归:败兴:遇到和想象不一致的事而情绪低落。扫兴地归来。 万念俱灰:所有的想法和打算都破灭了。形容极端灰心失望的心情。 第二组: 恐怕:表示估计,相当于大概、也许。这里有讽刺的意味。 可能:也许。 不肯定,估量。 第三组: 红线:红线是预警的,超过红线就会出现问题。 底线:不能超过的,最后的界限; 第四组: 居安思危:居:处于;思:想。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 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亡羊补牢: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 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未雨绸缪:绸缪:紧密缠缚。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运筹帷幄:筹:计谋、谋划;帷幄:古代军中帐幕。指拟定作战策略。引申为筹划、指 挥。 故:C 选项正确。 18. B。(3 分) 【解析】A 缺主语,与前面的文字不连贯;C 语序颠倒;D 既缺主语又语序颠倒。 19. D。 【解析】A 项句序颠倒;B 项关联词“不仅”错位;C 项缺主语、句序颠倒。 文中原句有三处错误:①关联词“不仅”同“我们”错位;②语意不贯通。应在“保护 粮食”后面加上“安全”;③同音词误用。应将“利害”改为“厉害”。 故答案选 D。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