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计算题(力学)备考策略探讨
2021 年滁州市高三物理复习教学研讨会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成为备考新指南
从2020年起,现有高
考体系的《考试大纲》和
说明不再修订,参考2019
年版考试大纲和说明。
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
份也不再制订考试大纲。 取
而代之的,是教育部考试中心
最新发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
系》。
课标考纲说明考题
《考试大纲的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是
复习教学的依据。
一、研究《考纲》和《考试说明》
分清《高考说明》中Ⅰ、Ⅱ要求的界限
高考命题的标杆
• 2019年考试大纲中33个Ⅱ级知识点其中力学占15个(电
磁学14个,3-3模块1个、3-4模块3个)如下:
1、位移、速度和加速度;2、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
式、图像;3、力的合成和分解;4、共点力的平衡;5、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6、运动的合成和分解;7、抛体
运动;8、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9、功和功率;10、动
能和动能定理;11、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12、功能关系、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13、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14、环绕速度;15、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
必修1考点
模块 主题 内容 要求
物理必修1
质点的直线运动
1 参考系,质点 Ⅰ
2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Ⅱ
3 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 Ⅱ
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定律
4 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静摩擦力 Ⅰ
5 形变、弹性、胡克定律 Ⅰ
6 矢量和标量 Ⅰ
7 力的合成和分解 Ⅱ
8 共点力的平衡 Ⅱ
9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定律的应用 Ⅱ
10 超重和失重 Ⅰ
必修2考点
物理必修2
抛体运动与圆周
运动
11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Ⅱ
12 抛体运动 Ⅱ
13 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线速度、向心加速度 Ⅰ
14 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Ⅱ
15 离心现象 Ⅰ
机械能
16 功和功率 Ⅱ
17 动能和动能定理 Ⅱ
18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 Ⅱ
19 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Ⅱ
万有引力定律
20 万有引力定律及共应用 Ⅱ
21 环绕速度 Ⅱ
22 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Ⅰ
23 经典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 Ⅰ
选修3-5考点
物理选修3-5
碰撞与动量守恒
110 动量、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Ⅱ
111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Ⅰ
原子结构
112 氢原子光谱 Ⅰ
113 氢原子的能级结构、能级公式 Ⅰ
原子核
114 原子核的组成、放射性、原子核衰变、半衰期 Ⅰ
115 放射性同位素 Ⅰ
116 核力、核反应方程 Ⅰ
117 结合能、质量亏损 Ⅰ
118 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裂变反应堆 Ⅰ
119 射线的危害和防护 Ⅰ
波粒二象性
120 光电效应 Ⅰ
121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Ⅰ
课标考纲说明考题
二、研究近三年全国卷物理力学计算题特点
2018年全国Ⅰ卷(2)题目及考查的知识点与能力
2018年全国Ⅱ卷
【分析】本题的情境取材于日常生活中中较为常见的轻微交
通事故,考查考生的推理能力及综合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考查内容涉及牛顿运动定律、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动
量守恒定律等力学的主干知识。
2018年全国Ⅲ卷
第(1)问涉及力的合成运算法则和牛顿运动定律,考查考生的运算及推理能力。第(2)问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动
量的概念,以及运用动能定理分析物体运动过程中所受合力的功与两状态的动能增量的关系,从而进行运算
求解。第(3)问考查考生对物体离开C点后运动情况的分析综合能力。通过分析对物体离开C点后的运动过
程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如:物体做类平抛运动或竖直方向初速度不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运动),利用运动
学公式便可求得正确结果。试题综合性较强,对考生分析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分析】本题考查
考生的推理能力、
分析综合能力和应
用数学知识解决物
理问题的能力,考
查的内容涉及圆周
运动规律、运动学
公式、牛顿运动定
律及动能定理等。
2019年全国Ⅰ卷
2019年全国Ⅰ卷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考查内容涉及动量守恒定律、
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定理等。试题通过常见的物理情境考查考生从图像
中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并利用关键信息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
2019年全国Ⅰ卷
第(1)小问首先要从图(b)中获取所需的信息:物块 A 在与物块 B碰撞的前、后瞬间
速度大小减半,速度方向相反,然后利用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求出物
块 B的质量。这一小问难度较低。第(2)小问是本题的核心部分,其物理过程程并不复
杂,所涉及的也都是力学部分的主干知识,但需要尽可能地利用图像(b)中所给出的信息,
考虑到物块向下与向上运动的路程之比等于高度之比,才能利用物理知识求解。第(3)
小问是第(2)小问的延伸,在动摩擦因数改变的情境下对考生进行考查,对考生的能力要
求较高。
2019年全国Ⅱ卷
【分析】本题利用汽车在刹车过程中的运动情境作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利用
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的规律分析解决匀变速运动的实际问题。同的时,试题
利用刹车系统启动过程中汽车所受的阻力逐渐增大的实际情况,考查考生运用
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分析解决变力做功和动量的增量问题。本题给出的问题
情境非常接近实际,对考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
2019年全国Ⅲ卷
2019年全国Ⅲ卷第25题
【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的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
的能力,考查的内容涉及运动学公式、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守恒恒
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等物理概念和规律,对整个过程的分析需要综合运用数学
和物理知识。模型描述的物理情境考生并不陌生,但考生只有在基于物理规律
和相关数学运算的基础上,正确做出一系列判断,才能建立起完整的物理图像,
这对考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整个过程虽然略显复杂,但分阶段进行分析,可
以把问题简化。(解题 解决问题)
2020年全国Ⅰ卷
【分析】该题将飞机起飞时的升力抽象简化为特定模型,要求学生理解装载货物前后飞
机起飞离地应满足的条件,考查学生运用新信息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等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解决该题需要明确知道飞机装载货物的前后系数k保持不变,熟记匀变速直线运
动的位移和速度的求解公式。
2020年全国Ⅱ卷
本题通过小球在管中的相对运动及管的上下往复运动情境作为背景
材料,考查考生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学的规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分析
解决匀变速运动的实际问题,运动过程复杂,对学生推理能力,综合
分析问题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2020年全国Ⅲ卷
本题利用熟悉的水平传送带情景考查学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学
公式、动能定理、冲量的概念、动量定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 考试大纲中15个力学Ⅱ级知识点
1、位移、速度和加速度;2、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
式、图像;3、力的合成和分解;4、共点力的平衡;5、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6、运动的合成和分解;7、抛体
运动;8、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9、功和功率;10、
动能和动能定理;11、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12、功能
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13、万有引力定律及其
应用;14、环绕速度;15、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
北斗导航系统,火星探测-天问一号,嫦娥探月工程,
嫦娥五号大获全胜:
返回舱32马赫高速再入,力抗上万度高温
公元2020年12月17日凌晨1时59分,嫦娥五号月球
采样返回器成功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
地面搜索分队在6次落点预报导引下顺利找到返回
器。至此,首次采用月轨无人交会对接方案的月球
采样返回任务迎来了史诗般的伟大胜利。
自发射以来的23天任务时间里嫦娥五号可谓是
过五关斩六将,完美无瑕地闯过了全部11道艰难险
关,在此次任务中我们连续攻克了大吨位航天器地
月转移轨道入射、机械臂与钻机联合月面采样、地
外天体样品封装、地外天体发射、人类首次无人月
球轨道自动交会对接等一系列核心技术能力。
奠基嫦娥五号取得伟大胜利的最后一关则是第
二宇宙速度高速半弹道跳跃式再入返回,这一殿堂
级科技技
纵观嫦娥五号整个任务流程,它一直处于“断
舍离”的状态中:长征五号遥五发射入轨“器箭分
离”,进入绕月轨道后轨道器/返回器组合体与着
陆器/上升器组合体分离,完成月面采样后上升器
起飞与着陆器分离,实施月球轨道自动交会对接完
成样品转移后,上升器/对接机构与轨道器/返回器
组合体分离,进入月地转移轨道后在距离地球数千
公里处返回器与轨道器分离。
嫦娥五号的“断舍离”
高速半弹道跳跃式再入返回轨迹
嫦娥五号月地转移轨控流程
回顾历史,阿波罗载人登月虽然也宣称采用了高速半
弹道跳跃式再入返回技术,但实际上返回舱跳跃最高点也
没能突破80公里,更不用说进入太空自由飞,其目的只是
单纯为了将半弹道式再入的17个g过载降低至7个g,唯有
如此宇航员才能经受得住。
NASA由于迟迟无法突破真正意义上的高速半弹道跳
跃式再入返回技术,以致于起源号、星尘号两个探测器不
得不以弹道式轨迹再入大气层,产生的过载高达32g,巨
大过载对探测器各系统工况稳定性提出了极为苛刻的要求,
起源号就是因为重力开关装置故障导致减速伞没能及时打
开,进而直接撞毁于地面。
撞毁于地面的起源号返回舱
嫦娥五号返回器应用的高速半弹道跳跃式再
入返回方案才是真正的未来技术,可以有效兼容
解决力载荷与热载荷问题,其再入最大过载不超
过4.8g,仅比近地轨道运行的神舟飞船略高,远
小于阿波罗飞船7g过载,也就是说嫦娥五号虽然
是无人采样器,但核心数据直接对标载人要求。
后续我们还有嫦娥七号月球极区立体探测、嫦
娥六号月球极区采样返回、嫦娥八号验证月面科研
站,天问系列任务还有小行星采样返回、主带彗星
探测、火星采样返回、木星探测、太阳系边际探测,
更重要的是嫦娥五号将拉开载人月球探测工程大幕,
这又是一个巨大的增量空间。
嫦娥五号拉开载人月球工程大幕
未来领军的同学们,你们的研究方向是:
核聚变发电系统、芯片开发与制造、量子计
算机的设计与制造及应用软件系统开发、北
斗导航系统、深海矿藏探测及挖掘、航母电
磁弹射系统、嫦娥探月工程、彗星探测、火
星探测、木星探测、太阳系边际探测,无人
机设计制造与控制应用……
三、力学计算题备考策略
(一)一轮注重力学基础
(15个Ⅱ级核心考点)、
二轮复习提升力学专题
(一)一轮注重力学基础、
二轮复习提升力学专题
二轮复习部分专题
例:热点专题---力学的板块模型
(也可用如图的速度–时间图线求解)
(天一大联考(四))
热点专题---力学的板块模型
在纠错反思中归纳总结刷新思维高度。
学生都有错题本,备课组建立错题资源库。
错题重做,变式再练(周考、平时作业)。
(天一大联考(五))
力学三大观点
(二)、加强审题能力的训练
(⑴)认真审题首先注意选择研究对象(整体、隔离,单体、双体还是系统,是否
用微元法);
(2)搞清楚物理情境(水平、直,斜面、空间立体、场的情况)时间顺序;
(3)在题干上标出关键字、词(如缓慢,粗糙,恰好。往往与临界、极值联系);(4)
画出情境图(运动草图、受力图、运动图像、电路图);
(5)提取有用信息(文字、图像、图、列表),找出已知、未知(可在草稿纸上
写出)
(6)挖掘隐含条件(关键字词排除干扰因素;
(7)分析各种条件,情境示意图,明确状态和过程,构建合理的模型,定性分析与
定量计算相结合
(8)选择物理规律或数学方法以便列方程求解。
(三)物理计算题答题规范化要求(高考评分标准、给分点,
规范程度往往是高考评卷过程中影响得分的重要因素之一)
1、必要的文字说明:
①说明研究的对象是哪个;
②说明非题设字母、符号的物理意义;
③说明研究的过程或状态;
④说明所列方程的依据概念、规律;
⑤说明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临界条件;
⑥说明规定的正方向及所建立的坐标系;
⑦说明所求结果的物理意义(有时还需要讨论分析)正、负的意义。
(三)物理计算题答题规范化要求
2、必要的方程式:
①定义方程②规律方程(状态方程和过程方程);
③辅助方程:几何方程不必证明,勾股定理,三角方程要写出。有些根据物理规律限定的条件、临界、极值等
问题列出的数学式;待定系数、不等式、解判别式要写出。
④方程式是原始方程并与题干相联系,不要变形后的方程,方程中不要掺杂数字,题目中给的符号不要另设。
⑤多步时要分步联立,不要写成一个合式或写成拖式。高考评分的给分点是分步列的式子。
⑥字母运算,分步列式,最后联立计算出一个总的式子。结果中的字母必须是题干中的已知量,不能是解题的
题设字母或中间量,结果后不用写单位。
⑦数字运算从列出的一系列方程,推导出结果的计算式,数字相乘,要用“x”,不用“·”卷面上不可“约”。
最后代入数据并写出结果。结果数据要用科学记数法。有效数字位数应根据题意确定。数字后要有单位。
数字应是小数不用分数或无理数。遇多解均写出,不合理的再舍去。如结果是矢量要明确写出方向。
⑧字母要规范书写,用通用的符号,一个物理量在一个题中只有一个符号,注意同性质的物理量用脚码区分,字
母相乘不加符号,注意看似相似的字母一定规范书写,如μ、M、9、q、g等。
⑨做图要规范,要用尺、圆规,有利于情景的建立。
⑩特别注意要在指定位置答题。
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