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新课标Ⅰ卷)-语文(考试版+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新课标Ⅰ卷)-语文(考试版+解析版)

ID:679592

大小:588.5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1-04-2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英语试题 第 1页(共 22页) 英语试题 第 2页(共 22页) … … … … … … ○ … … … … … … 内 … … … … … … ○ … … … … … … 装 … … … … … … ○ … … … … … … 订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外 … … … … … … ○ … … … … … … 装 … … … … … … ○ … … … … … … 订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 学 校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姓 名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班 级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考 号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绝密★启用前 2021 年高考原创押题预测卷 03【新课标Ⅰ卷】 语 文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满分:150 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创新是文学艺术发展的巨大动力。即使是表演艺术各领域保留剧目的传承与重新演出,也同样需要对 经典的创造性理解,需要表演者的创造性演绎。需要厘清的是,不是一切文艺演变都是创新,真正有意义 和有价值的创新是深度创新,它建基于三个重要前提。 文艺创新是否有意义和价值,需看这样的创新行为和结果与文化脉络之间的关系。那些真正推动文艺 发展的创新性艺术活动,都不是突发奇想的向壁虚构,都必然是历史文脉的延展。历史上那些文学艺术大 师,无不对传统拥有深切的认识和深刻的把握,进而创作出伟大作品。我们都熟悉的京剧大师杨小楼深刻 领悟并继承其义父谭鑫培、师傅俞菊笙和父亲杨月楼的艺术。许多京剧舞台上的名家同样如此,谭元寿、 尚长荣、刘长瑜等表演艺术家深厚的传统功底,为同时期京剧演员所赞叹。即使现代派名家也不例外:以 抽象艺术著称的毕加索素描表现出令人惊叹的写实功力,意识流小说《尤利西斯》则反映出乔伊斯对古希 腊经典的烂熟于心。可以说,无论哪个民族、时代的文艺家,善用传统积累都是文艺高峰得以出现的重要 前提。只有深刻理解与把握前人经典基础之上的创新,才是真正推动文艺事业向正确方向的内在动力。 深度文艺创新的第二个重要前提是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文艺领域的创新意味着题材之断、手法之新, 更深层次的创新是指思想情感内涵之新。思想情感内涵之新,具有两个不同的向度。有时它是指更深刻揭 示人类命运与前景、更具动人心魄的魅力;有时它不过是创作者的小心思,看似精巧实则没有多少思想情 感价值,甚至刻意标榜异于前人的思想与情感取向。因此,并不是所有创新都可以得到毫无保留的肯定。 在中国当代文艺发展历程中有许多性质截然不同的例证,它们充分说明各种不同内涵的创新,完全有可能 产生不同的艺术与社会效果。有一些“为创新而创新”的作品为了夺人眼球,放弃对思想情感内涵的追求, 最终沦为哗众取宠的“三俗”作品。从艺术表达角度看同样如此,比如曾经有过胡乱涂抹的行为艺术,无 论这些作品看似多么“新颖独创”,如果是在传递一种扭曲的价值观念,那么对人类心智健康与社会发展 注定有害无益。 文艺领域的深度创新还应切合人民的审美需求,考虑广大读者和观众的欣赏习惯。文艺创作一方面应 确保艺术家情感表达与精神追求的空间,因为只有那些真正触动艺术家心灵的故事、人物和情感才有可能 打动欣赏者:另一方面,真正有价值和有意义的创新,不是艺术家的自言自语,也 不是创作者的孤芳自赏。梅兰芳曾经用“移步不换形”辩证地说明他在探索新艺术表现手法时如何兼 顾戏迷的欣赏习惯。他的成功经验充分说明,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在潜心于自己艺术创造的同时,还需具备 宽广的胸怀和开阔的视野,至少要具备换位思考意识,能够自觉把欣赏者的趣味和需求放在合适的位置, 这样的创新才有价值和意义,才符合时代需求。 创新是文艺发展的生命线,创新也是历史文脉的延伸,应立足传统、遵从正确的价值导向,充分考虑 并努力引领人民群众的审美。文艺工作者只有时刻保持这样的自觉意识,才有可能拿出真正的创新之作, 文艺创新才能真正成为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健康力量。 (摘编自傅谨《以深度创新推动文艺发展》,《人民日报》2019 年 6 月 4 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只有在深刻理解与把握经典的基础之上的创新,才是推动文艺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B.很多创作者只注重挖掘新题材运用新手法,而忽略了思想情感价值,这种创新必然无益。 C.只要创作者创作的故事人物和情感能真正地触动艺术家的心灵,就能打动欣赏者。 D.创作者进行艺术创造时,如果不具备换位思考意识,那他就不是一个优秀的艺术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展开论证,思路非常清晰。 B.文章采用横向结构,从三个维度论证了用深度创新来推动文艺发展这一论点。 C.文章在论证第一个分论点时运用了例证法,列举了中外名人的事例来讲道理。 D.文章在论证第二个分论点时从两个不同的向度展开,用对比论证来深人说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创新是文学艺术发展的巨大动力,文学艺术在传承中的发展演变都是一种创新。 B.真正进行文艺创新性活动需要创作者深入生活、感悟生活,而不是闭门造车。 C.文艺创新并非都成功,它应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上,要有正确的思想与情感取向。 D.创作者都喜欢自言自语、孤芳自赏,因此很多文艺创新并不符合人民审美需求。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英语试题 第 3页(共 22页) 英语试题 第 4页(共 22页) … … … … … … ○ … … … … … … 内 … … … … … … ○ … … … … … … 装 … … … … … … ○ … … … … … … 订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此 卷 只 装 订 不 密 封 … … … … … … ○ … … … … … … 外 … … … … … … ○ … … … … … … 装 … … … … … … ○ … … … … … … 订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迫切需要。自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我国人口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发生了显著改变,出现重要转折性 变化,人口总规模增长惯性减弱,劳动年龄人口波动下降,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开展人口普查,了解人 口增长、劳动力供给、流动人口变化情况,摸清老年人口规模,有助于准确分析判断未来我国人口形势, 准确把握人口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新特征和新趋势,深刻认识这些变化对人口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 挑战和机遇,对于调整完善人口政策,推动人口结构优化,促进人口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就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有关问题答记者 (林火灿)问》,中国经济网 2019 年 11 月 9 日) 材料二: (图源:王辉、杨卿梱《新中国 70 年人口变迁与老龄化挑战》) 材料三: 根据人口红利的理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较高,少儿与老年抚养负担均相 对较轻,便创造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人口条件,从而形成高储蓄和高投资的宏观经济格局。在改革开放的 前 40 年间,凭借人口转变后的丰富人口红利,我国发挥了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融入国际分工,创造了经 济增长奇迹。在第一次人口红利消耗殆尽之际,我国即将迎来第二次人口红利。 第二次人口红利主要来源于人力资本提升带来的高投资回报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注)的重点将从提高 劳动投入转向提高人力资本。第一次人口红利得益于我国在基础教育领域取得的瞩目成就,九年义务教育 的基本普及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数亿具有基础教育水平的劳动者。第二次人口红利将受益于我国在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等方面的长期、持续努力。 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我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从 2000 年的 42.8%和 12.5%提 升至 2019 年的 89.5%、51.6%。据预测,到 2030 年,我国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劳动力规模将达 3 亿, 占全部劳动年龄人口的三分之一,这一数字到 2050 年将达 5 亿。 这意味着,我国未来将拥有全球最大规模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者群体。劳动力素质的全面提升是国家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石,第二次人口红利的累积正推动我国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摘编自杨朝《人才争夺战背后是第二次人口红利》,《光明日报》2020 年 10 月 22 日) 材料四: 全面提升人口素质,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其中的关键是深化与体能健康素质、智能科教素质、 精神文明素质相关的体制改革。 深化同体能健康素质相关的体制改革。重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育等部门的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 改革,应在坚持国家医药标准的前提下,发展多种医药卫生机构,满足不同社会群体对医药卫生服务的多 层次需求。充分发挥市场在医药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根本上解决供给与需求 的矛盾。深化体育体制改革,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把满足 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断提高人 民健康水平。 深化同智能科教素质相关的体制改革。主要是深化教育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 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拓宽招生渠道,扩大高 校招生自主权。改革教学体制,适当增加智能教育科目,提高学生自主动脑、动手能力。把激发科研人员 的自主创新精神和能力作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进一步完善科研体制,探索更能激发专家学者 发明创造积极性、有利于“冒尖”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 深化同精神文明素质相关的体制改革。精神文明素质既包括意识形态层面的信仰、理念等,又包括诚 实守信等道德素质和遵纪守法等法治素质,还包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生态文明素质。当前可以从两个 方面着力:一方面,加强宣传教育,建强宣教队伍,提升宣教质量,改进宣教方式方法,把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另一方面,加强法治建设,凡是能 够纳入法律规范的事务都应出台尽可能详尽的法律法规,以更有效地弘扬正气、纠正各种不文明行为。 英语试题 第 5页(共 22页) 英语试题 第 6页(共 22页) … … … … … … ○ … … … … … … 内 … … … … … … ○ … … … … … … 装 … … … … … … ○ … … … … … … 订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外 … … … … … … ○ … … … … … … 装 … … … … … … ○ … … … … … … 订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 学 校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姓 名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班 级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考 号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摘编自田雪原《全面提升人口素质》,《人民日报》2018 年 12 月 10 日“人民要论”) (注)全要素生产率:生产单位(主要为企业)作为系统中的各个要素的综合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 就是产业升级与生产力的发展。 4.下列对“人口素质”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促进人口素质全面提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以人口调查数据为重要依据。 B.全面提升人口素质需要发展多种医药卫生机构,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多层次需求。 C.人口素质与教育体制密切相关,提升人口素质必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D.精神文明素质是人口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可以从加强宣教和法治建设着力。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第七次人口普查是在我国人口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都发生显著改变的背景下展开的,必将有助 于研判我国未来人口形势,调整相关政策。 B.改革开放的前四十年,我国经济取得巨大发展,和 50 后至 80 后四个代际人口出生高峰密切相关,也 得益于我国在基础教育领域取得的瞩目成就。 C.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 和落脚点,才能真正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D.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首要任务就是激发科研人员自主创新精神和能力,进一步完善科研体制,探索更 能激发专家学者发明创造积极性的体制机制。 6.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至 2030 年,我国可预测的人口结构主要变化及相关影响。(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潮 声 陆颖墨 三十晚上的月亮升起时,大潮已经退下了。几个不值班的兵赶海回来,给厨房送了一大堆石板鱼、海 螺什么的,还有一条不小的章鱼。会餐餐桌上的香味是可想而知的了,开饭前,岛上的最高长官、守备班 班长不得人心地在饭堂门口点名,让飘逸的鱼香引得士兵的喉结上下滑动。 班长说了一大堆元旦过节的注意事项后,强调一点:老规矩,十点钟在机房门口集合,收听北京来的 慰问电。 有个老兵咽口唾沫说:“别集合了吧?谁愿来谁来,十点钟电视晚会正精彩呢。” 又一个接着说:“反正是那老一套。拼死拼活干一年,到头还算记得我们,来份电报。” 班长没有理睬他们,争下去会给新兵带来不好的影响。这帮老兵操蛋在嘴上,执勤巡逻可从来不会含 糊。也是,这儿离大陆太远了。十几个人窝在这零点一平方公里的岛上,也实在是憋得慌。有些怪话倒是 正常,没人说,班长倒反而紧张了。 早先,供给能力达不到的时候,这个岛是荒无人烟。到七十年代中期有了守兵。因为远,因为是最前 沿的岛屿。每到年终北京都要来电慰问,班长还记得自己是新兵时,头一回听北京来电,那是什么劲头。 为祖国把着门,北京都知道我们!现在的兵……那帮老兵倒也不见得真是牢骚,没准是在新兵面前摆摆谱 吧! 晚饭的啤酒不敢多喝,怕查哨时误事,石板鱼也不敢多吃,那东西躁人。早早地走完这零点一平方, 到机房换下报务员都去看电视吧。这儿的电视节目要靠十几海里外的大岛上转播,平时看完新闻联播、天 气预报也就没了图像,今天过节例外,让大家听听新年钟声。 到了九点五十分,陆陆续续来了大半数的人。在机房门前柳树下排成一溜,班长知道有几个老兵没来, 也就睁一眼闭一眼,戴上耳机打开了机器。 最后十秒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开始——众人屏住气,班长听着,听着,咦,耳机里没有反 应。再等等,还是没有。 是机器有问题?班长出了一身汗,不会呀,刚才还查了又查呢。他只好继续等待着。 依然没有。 “也许是什么出了岔。”班长轻轻地放下耳机说,像对自己,又像是对门外的兵们。等众人陆续散去 了,他依旧是那么痴坐着。 “怎么回事怎么回事?” “电报没来?” 班长惊醒,见是那几个刚才没来的老兵。他没好气地说:“没有什么,刚好遂你们的愿了。” 那几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再不敢吱声。好一会儿,有人怯生生地问:“不会有什么意外呀,多少 年了不都是准时么?” 班长想的也是这个问题:难道是我们今年什么没干好让上头不满意了?他心里一沉。再看窗外,刚才 散去的也都聚了回来,他们无声地看着他。眼睛里都在期待着什么。 他觉得没法儿交待,仿佛都是自己的过错。这种事,又不能问上级为何不来慰问。急中生智,他想到 了在营部当通信员的老乡。北京的电报也是一级一级下来的,最后一站是中心大岛上的营部。 他赶紧拎起磁石电话,摇了好几圈,终于接通了。虽说电话里的声音因刮着西北风听不清,但老乡的 嗓子还能辨出来。趁着线路还好,他羞涩地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简单:今年起电报发给白砂岛了。 他重复这句话后,大家都沉默了。白砂岛也是这一海区的一个小岛,比这儿更小,离大陆更远,以前 供给能力弱,够不着它,虽说属于我国领海,却无人驻守。上个月去了六个海军陆战队的士兵安营扎寨。 从现在起,这儿的小岛已不是最前沿了。 英语试题 第 7页(共 22页) 英语试题 第 8页(共 22页) … … … … … … ○ … … … … … … 内 … … … … … … ○ … … … … … … 装 … … … … … … ○ … … … … … … 订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此 卷 只 装 订 不 密 封 … … … … … … ○ … … … … … … 外 … … … … … … ○ … … … … … … 装 … … … … … … ○ … … … … … … 订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班长无言,众人也无言。班长眯起眼睛朝白砂岛的方向好一阵张望,岛是看不见的,但月色下的大海 风平浪静,秀色宜人。更何况今晚的月亮那么大,那么圆。看着眼前肃立着的士兵,他觉得该说些什么, 但无从启齿。胸口窝着什么,不知道是得到还是失去,是骄傲还是妒嫉…… 电视机里的喜剧小品伴着阵阵笑声传来,众人就像是没有听到。也许这时,这只电视机是全中国唯一 开着又闲着的。 还是班长打破了沉默,他打开保险柜,拿出了一叠纸,说:“这是进驻岛上以来,北京发来的全部电 报,一共十八封,我提议,今天我们宣读这些电报,同意的举手。” 唰的一声,一致举手赞成。 班长清清嗓子,念几句,有些沙哑,再清清,还哑,也就这样念了下去。 众人静静地听着,听着班长也真有点奇怪,以往真的来电报还没有这么认真呢!读着,往事潮水一样 涌上心头。慢些,慢些,他嘱咐自己。让大家多回味一会儿,再多一会儿。 潮声随着清悠的风儿过来,像是伴奏。 终于念完了。那十八封,就一下子完了?班长捏着最后一张怅然若失,众人好像还要等待什么。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在这里代表全国人民对坚守在边防海岛的解放军指战员表示亲切的 慰问。”电视机里传来熟悉的声音,紧接着,新年钟声敲响了。 “解散吧——”班长轻轻地说。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以“电报”为贯穿全文的主要线索,情节安排上采取延宕和突转等手法,增添了小说的戏剧化效 果,丰富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B.小说描写老兵对于收听新年慰问电报的态度,既有“谁愿来谁来”的牢骚,也有“电报没来?”的疑 惑,人物形象更显真实和立体。 C.小说语言铿锵有力,段落都比较短小,甚至多处使用了一句一段的形式,形成参差错落之美,使小说 的叙事节奏加快且富于变化。 D.小说通过典型的场景和细节把守岛生活写得细致动人,投射出坚毅,内敛着激情,蕴藏着感动,歌颂 了战士献身海疆的崇高精神。 8.请结合情节发展,简要分析班长在未能收到电报后心理变化的主要过程。(6 分) 9.小说写的是海岛战士收听北京慰问电报的故事,却以“潮声”为题,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这样安排的好 处。(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徐俭一名众,东海郯人也。父陵,左光禄大夫、太子少傅。俭幼而修立,勤学有志操,汝南周弘正重 其为人,妻以女。梁太清初起家豫章王府行参军侯景乱陵使魏未反俭时年二十一携老幼避于江陵梁元帝闻 其名召为尚书金部郎中尝侍宴赋诗,元帝叹赏曰:“徐氏之子,复有文矣。”江陵陷,复还于京师。太建 初,广州刺史欧阳纥举兵反,高宗令俭持节..喻旨。纥初见俭,盛列仗卫,言辞不恭,俭曰:“吕嘉之事, 诚当已远,将军独不见周迪、陈宝应乎?转祸为福,未为晚也。”纥默然不答,惧俭沮其众,不许入城, 置俭于孤园寺,遣人守卫,累旬不得还。纥尝出见俭,俭谓之曰:“将军业已举事,俭须还报天子..,俭之 性命虽 在将军,将军成败不在于俭,幸不见留。”纥于是乃遣俭从间道驰还。高宗乃命以俭悉其形势,敕 俭监军。纥平,高宗嘉之,赐奴婢十人,米五百斛,除镇北鄱阳王咨议参军,兼中书舍人。累迁国子博士、 大匠卿,馀并如 故。寻迁黄门侍郎,转太子中庶子,加通直散骑常侍,兼尚书左丞,以公事免。寻起为中 卫始兴王限外咨议参军,兼中书舍人。后主..立,授和戎将军、宣惠晋熙王长史,行丹阳郡国事。俄以父忧 去职。寻起为和戎将军,累迁寻阳内史,为政严明,盗贼静息。迁散骑常侍,袭封建昌侯,入为御史中丞。 俭性公平,无所阿附,尚书令江总望重一时,亦为俭所纠劾,后主深委任焉。又领右军。祯明二年卒。弟 份性孝悌,陵尝遇疾,甚笃。份烧香泣涕,跪诵《孝经..》,昼夜不息。如此者三日,陵疾豁然而愈,亲戚皆 谓份孝感所致。 (节选自《陈书·徐俭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梁太清初起家/豫章王府行参军侯景乱/陵使魏未反/俭时年二十一/携老幼避于江陵/梁元帝闻其名/召 为尚书金部郎中/ B.梁太清初/起家豫章王府行参军/侯景乱陵/使魏未反俭/时年二十一/携老幼避于江陵/梁元帝闻其名/召 为尚书金部郎中/ C.梁太清初/起家豫章王府行参军/侯景乱/陵使魏未反/俭时年二十一/携老幼避于江陵/梁元帝闻其名/召 为尚书金部郎中/ D.梁太清初/起家豫章王府行参军/侯景乱/陵使魏未反/俭时年二十一/携老幼/避于江陵梁元帝/闻其名召 /为尚书金部郎中/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持节,古代使臣奉命出行,执符节作为凭证。西汉苏武就曾“持节”出使匈奴。 B.天子,即天之嫡长子。封建时代宣扬帝王受命于天,秉承天意治理天下,故称。 C.后主,古代指被俘的割据政权的末代君主,如蜀汉后主刘禅、南唐后主李煜等。 D.孝经,儒家阐述政治制度的著作,认为孝是美德的根本,国君可用孝治理国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英语试题 第 9页(共 22页) 英语试题 第 10页(共 22页) … … … … … … ○ … … … … … … 内 … … … … … … ○ … … … … … … 装 … … … … … … ○ … … … … … … 订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外 … … … … … … ○ … … … … … … 装 … … … … … … ○ … … … … … … 订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 学 校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姓 名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班 级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考 号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A.徐俭修身好学,受到赏识。他自幼修养身心而能有所成就,勤奋好学而有志行操守,人仕前周弘正重 其为人,人仕后梁元帝赏其文才。 B.徐俭深入叛军,态度从容。他面对叛军首领欧阳纥的威逼利诱,能不辱君命出言劝诫,后又以禀告天 子为由说服欧阳纥放自己回到京城。 C.徐俭屡任要职,施政严明。他在平定叛乱之后曾多次担任中书舍人等要职,调任寻阳内史之时,施政 严格公正且赏罚分明,盗贼不兴。 D.徐俭正气凛然,为官正直。他秉性公正平和,不阿附权势政要,曾经纠弹劾声威重极一时的尚书令江 总,赢得陈后主对他的信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吕嘉之事,诚当已远,将军独不见周迪、陈宝应乎?转祸为福,未为晚也。 (2)于是乃遣俭从间道驰还。高宗乃命讨绘,仍以俭悉其形势,敕俭监军。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宾至 杜甫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①车马驻江干。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 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②。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注)①漫劳:劳驾您。②旧酪:隔年的陈酒。古人好饮新酒。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两诗的首联都写了环境,但《宾至》还写了宾客年老多病特来拜访,从而引出颔联宾客来访的原因。 B.《宾至》颔联含意非常丰富,既表达了作者的自谦之意,还传递出作者内心的傲岸之态和自嘲之情。 C.《客至》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作者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增强宾主接谈的生活实感。 D.《宾至》尾联特致歉意,兼邀贵客重来;《客至》尾联突出邀邻助兴的细节,流露出主人欢欣的心情。 15.两首诗的颈联虽然都在写招待宾客,但是在情感侧重上有所不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男子占卜婚事,卦 象充满祥和,没有不吉利的征兆。 (2)庄子在《逍遥游》中描写迁徙南冥的大鹏击水之广、升天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采用虚实结合手法,将整首词由现实带入对回忆中的 战场场景描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早春江上雨初晴,杨柳丝丝夹岸莺。画舫烟波双桨急,小桥风浪一帆轻。”人工智能机器人“九 歌” ,创作了这首清新别致、朗朗上口的小诗。“九歌”创作之所以能信手拈来,是因为“熟 读唐诗三百首”,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 30 多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 ),按照主题 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 ,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早已各显神通,“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 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巴西在举办里约奥运会期间,“张 小明”记者 16 天撰写了 450 多篇体育新闻,并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最终 ,一战成名。 “强大的人工智能的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其 未来发展对我们的后代和环境有利。”斯蒂芬·霍金生前如是警醒。当诗歌创作这一人类精神文化最后的 堡垒被逐渐攻破,你我手中的饭碗岂不是岌岌可危?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是 。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牛刀小试 蒸蒸日上 众望所归 庸人自扰 B.牛刀小试 日新月异 不负众望 杞人忧天 C.初露锋芒 日新月异 众望所归 杞人忧天 D.初露锋芒 蒸蒸日上 不负众望 庸人自扰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B.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 C.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 英语试题 第 11页(共 22页) 英语试题 第 12页(共 22页) … … … … … … ○ … … … … … … 内 … … … … … … ○ … … … … … … 装 … … … … … … ○ … … … … … … 订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此 卷 只 装 订 不 密 封 … … … … … … ○ … … … … … … 外 … … … … … … ○ … … … … … … 装 … … … … … … ○ … … … … … … 订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D.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在巴西举办里约奥运会期间,“张小明”记者 16 天撰写了 450 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 发布 B.在巴西举办里约奥运会期间,“张小明”记者 16 天撰写了 450 多篇体育新闻,并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 布 C.巴西在举办里约奥运会期间,“张小明”记者 16 天撰写了 450 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 发布 D.巴西在举办里约奥运会期间,“张小明”记者 16 天撰写了 450 多篇体育新闻,并以直播同步的速度发 布 20.请根据文意,在语段空格处填上适当的词语。(6 分) 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中心,周围画出一个圈子。范围的大小依着中心的①_____而定。 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没有势力的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像贾家的大观园里, 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后来更多了,什么宝琴、岫烟,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可 是势力一变,②_____(写一俗语),缩成一小团。到极端时,可以像苏秦潦倒归来,“妻不以为夫,嫂不 以为叔”。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③_____能力。 (费孝通《乡土中国》)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概括“复兴号”的核心优势,不超过 30 字。(5 分) 当前,中国已经进入高铁时代,高铁已然成为一张闪亮的国家名片。2017 年 9 月 21 日,拥有自主知 识产权的“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率先实现 350 千米时速运营,可以在 4 小时 30 分内跑完从北京到上 海的 1 200 千米,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的国家。“复兴号”特别注重运行的安全性,远程 数据传输系统可以实时监控速度,一旦出现异常,监控系统会在紧急情况下自动使列车减速。此外,“复兴 号”的噪声控制做到了全世界同行业最高水平,乘客可以在安静的车厢里享受 WIFI 全覆盖,多种照明控制 模式还能为旅客提供不同的光线环境。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底线思维是一种思维技巧,拥有这种技巧的思想者会认真计算风险,估算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并且 接受这种情况。——百度百科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 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2020 年 4 月 13 日习近平讲话。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唐•吴兢《贞观政要•纳谏》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老子《道德经》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和思考?作为高三学子,你有什么话想对同龄人说?请结合材料内容和 自己的人生经历,写一篇发言稿,在班会上发言。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英语试题 第 13页(共 22页) 英语试题 第 14页(共 22页) … … … … … … ○ … … … … … … 内 … … … … … … ○ … … … … … … 装 … … … … … … ○ … … … … … … 订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外 … … … … … … ○ … … … … … … 装 … … … … … … ○ … … … … … … 订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 学 校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姓 名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班 级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考 号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2021 年高考原创押题预测卷 03【新课标版】 语文·全解全析 1 2 3 4 5 7 10 11 12 14 17 18 19 C D C B D C C D B A B D A 1.C 【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 项,“只要……就……”错误。结合“文艺创作一方面应确保艺术家情感表达与精神追求的空间,因为 只有那些真正触动艺术家心灵的故事、人物和情感才有可能打动欣赏者”分析,原文是“只有…… 才……”。 故选 C。 2.D 【分析】2.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 项,“用对比论证”错误。结合“思想情感内涵之新,具有两个不同的向度”“有时它是指更深刻揭示 人类命运与前景、更具动人心魄的魅力;有时它不过是创作者的小心思,看似精巧实则没有多少思想情感 价值,甚至刻意标榜异于前人的思想与情感取向”等分析,两者是并列关系,不是对比关系。 故选 D。 3.C 【分析】3.本题考查概括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 项,“文学艺术在传承中的发展演变都是一种创新”错误。结合“即使是表演艺术各领域保留剧目的传 承与重新演出,也同样需要对经典的创造性理解,需要表演者的创造性演绎。需要厘清的是,需要厘清的 是,不是一切文艺演变都是创新,真正有意义和有价值的创新是深度创新”分析,“都是一种创新”表述 绝对化。 B 项,“文艺创新并非都成功”错误。结合“在中国当代文艺发展历程中有许多性质截然不同的例证,它 们充分说明各种不同内涵的创新,完全有可能产生不同的艺术与社会效果……如果是在传递一种扭曲的价 值观念,那么对人类心智健康与社会发展注定有害无益”分析,原文是说“各种不同内涵的创新,完全有 可能产生不同的艺术与社会效果”。 D 项,“创作者都喜欢自言自语、孤芳自赏”错误。原文为“真正有价值和有意义的创新,不是艺术家的 自言自语,也不是创作者的孤芳自赏”,并没有说“创作者都喜欢自言自语、孤芳自赏”。 故选 C。 4.B 【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B.“需要发展多种医药卫生机构”理解错误, 原文表述为“应在坚持国家医药标准的前提下,发展多种医药卫生机构”,“前提”不能省略。故选 B。 5.D 【分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D.“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首要任务就……” 分析错误,原文表述为“把激发科研人员的自主创新精神和能力作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重 要目标”不能理解为“首要任务”。故选 D。 6.(1)结构变化:①老年人口数量巨大,劳动力数量及占比大幅度降低,少子化严重;②受过高等教育的 劳动者数量及占比大幅度上升。 (2)相关影响:①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消耗殆尽;②人力资本提升带来的高 投资回报率释放第二次人口红利。 【分析】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结构变化:观察材料二图表可知,60 后人口达到了 4.5 亿之多,老年人口数量巨大;而劳动力数量及占比 2010 年后断崖式下降,出生率 2010 年后减半下降,少子化严重;据我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析,据“到 2030 年,我国大 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劳动力规模将达 3 亿,占全部劳动年龄人口的三分之一,这一数字到 2050 年将达 5 亿” 这一预测,可知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者数量及占比大幅度上升。相关影响:在改革开放的前 40 年间, 凭借人口转变后的丰富人口红利,我国发挥了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融入国际分工,创造了经济增长奇迹, 但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必然会逐渐减损直至消耗尽;“受过高等教育的 劳动者数量及占比大幅度上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重点将从提高劳动投入转向提高人力资本,人力资 本提升带来的高投资回报率释会放第二次人口红利。 7.C 【分析】7.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对 文意、文章的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等内容的考核,设错点概括类一般为文意、主旨、情 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类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选择题错误的选项命制一般都有明显的不 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C 项,“语言铿锵有力”错误,小 说语言自然质朴,有生活化特点。故选 C。 8.①未能按时收到慰问电报,班长困惑而又自责;②得知电报发给白砂岛,班长失落而又苦闷;③读着往 昔的电报,班长自豪而又怅然;④听到电视传来新年祝福,班长欣慰而又释然。 【分析】8.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时首先对文章的情节进行简单的概括,然后从事件中分析 人物的心理,注意抓住文中表现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等重点词语,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班长未能收到 英语试题 第 15页(共 22页) 英语试题 第 16页(共 22页) … … … … … … ○ … … … … … … 内 … … … … … … ○ … … … … … … 装 … … … … … … ○ … … … … … … 订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此 卷 只 装 订 不 密 封 … … … … … … ○ … … … … … … 外 … … … … … … ○ … … … … … … 装 … … … … … … ○ … … … … … … 订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电报后的心理变化,主要体现在:由“是机器有问题?班长出了一身汗,不会呀,刚才还查了又查呢。他 只好继续等待着”“‘也许是什么出了岔。’班长轻轻地放下耳机说,像对自己,又像是对门外的兵 们”“难道是我们今年什么没干好让上头不满意了?他心里一沉”“他觉得没法儿交待,仿佛都是自己的 过错”概括出困惑和自责;由“班长无言,众人也无言。班长眯起眼睛朝白砂岛的方向好一阵张望,岛是 看不见的……看着眼前肃立着的士兵,他觉得该说些什么,但无从启齿。胸口窝着什么,不知道是得到还 是失去,是骄傲还是妒嫉”概括出失落、苦闷;由“读着,往事潮水一样涌上心头。慢些,慢些,他嘱咐 自己。让大家多回味一会儿,再多一会儿”“那十八封,就一下子完了?班长捏着最后一张怅然若失”概 括出自豪、惆怅;由“‘解散吧——’班长轻轻地说”概括出欣慰和释然。 9.①潮声是富有诗意的自然景致,与海岛战士收听北京慰问电报的现实事件相互映衬,增强了小说的暗示 性;②潮声让人联想到海岛战士的生活环境和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了小说的氛围,强化了小说的审美效 果;③潮声伴随着海岛战士的深情回忆,更象征着战士奉献青春、守疆卫国的心声,烘托了人物心理,升 华了小说的主题。 【分析】9.本题考查标题作用的鉴赏能力。把握文本标题的作用: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概括文本主要 事件;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突显 人物形象;揭示文本主旨,深化主题;从给读者的带来的感受角度来说,还有吸引读者,引发阅读冲动的 作用。本文标题是“涛声”,小说关于“涛声”的描写只有一处,出现在文章结尾部分:“潮声随着清悠 的风儿过来,像是伴奏。”这一情节是守海岛的战士今年没有收到北京的慰问来电,因而重读往年十八封 慰问来电过程中插入的一句景物描写,这一处富有诗意的景物描写,以充满诗意的语言、情调描绘了守卫 海岛的战士们生活的环境,渲染了美好的氛围,烘托了战士守岛卫国的光辉形象,“涛声”与“战士的心 声”达到了情感的共鸣,“涛声”也就具有了一定象征性。以“涛声”为题,考生可以从渲染气氛、烘托 人物、升华主题等角度分析。 10.C 【分析】10.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 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 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梁太清初年,出仕为豫章王府行参军。堡景作乱时,徐陵出使魏未回朝,徐俭当 时二十一岁,携老带幼到江陵避难。梁元帝听说他的名声,召他任尚书金部郎中”。“梁太清初”时间状 语,独立成句,排除 A;“陵使魏未反”中,“陵”是后句主语,在其前停,排除 B;“梁元帝闻其名” 中,“梁元帝”是后句主语,在其前停,排除 D。故选 C。 11.D 【解析】11.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 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 纳,分类记忆。D 项,“孝经,儒家阐述政治制度的著作”错误,应是“伦理”。《孝经》,以孝为中心, 为历代儒客尊崇,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 故选 D。 12.B 【解析】12.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 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 B 项,“他面对叛军首领欧阳纥的威逼利诱”错误,于文无据。“纥初见俭,盛列仗卫,言辞不恭”原文, 意思是“欧阳纥起初见徐俭时,排列许多卫队仪仗,言语间颇不尊重”。故选 B。 13.(1)吕嘉的事,确实应当是久远了些,但是将军难道没看到周迪、陈宝应的事吗?转祸为福,还不算 晚啊。 (2)欧阳纥于是就打发徐俭从小路骑马返回京城。高宗于是命令讨伐欧阳纥,又因为徐俭熟悉那里的形势, 诏令徐俭担任监军。 【解析】13.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 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 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 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 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中 “诚”,确实;“独”,难道。(2)中“间道”,从小路;“敕”,诏令。 参考译文 徐俭又名众,东海郯人。父亲徐陵,担任左光禄大夫、太子少傅。徐俭从小修养成立,勤奋好学志行 操守好,汝南周弘正看重他的为人,嫁女给他为妻。梁太清初年,出仕为豫章王府行参军。堡景作乱时, 徐陵出使魏未回朝,徐俭当时二十一岁,携老带幼到江陵避难。梁元帝听说他的名声,召他任尚书金部郎 中。他曾经陪从元帝宴会而赋诗,元帝赞赏说“徐家的孩子,又是有文才的”。江陵沦陷,徐俭又回到京 城。太建初年,广州刺史欧阳纥起兵反叛,高宗命令徐俭持符节宣读圣旨。欧阳纥起初见徐俭时,排列许 多卫队仪仗,言语间颇不尊重,徐俭说:“吕嘉的事,确实应当是久远了些,但是将军难道没看到周迪、 陈宝应的事吗?转祸为福,还不算晚啊。” 欧阳纥默然不答,担心徐俭涣散他的部众,不准徐俭入城,把 徐俭安置在孤园寺,派人守卫,几十天不能返回。欧阳纥会见徐俭,徐俭对他说:“将军已经起事,我徐 俭须回去向天子报告,我的性命虽然在将军掌握中,可将军的成败却不在于我徐俭,徐俭以不再被留为幸。” 欧阳纥于是打发途俭从小路骑马奔回。高宗于是命令讨伐欧阳纥,又因为徐俭熟悉那里的形势,诏令徐俭 英语试题 第 17页(共 22页) 英语试题 第 18页(共 22页) … … … … … … ○ … … … … … … 内 … … … … … … ○ … … … … … … 装 … … … … … … ○ … … … … … … 订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外 … … … … … … ○ … … … … … … 装 … … … … … … ○ … … … … … … 订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 学 校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姓 名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班 级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考 号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担任监军。平叛结束,高祖嘉奖继,赏赐奴婢十人,米五百斛,授镇北鄱阳王咨议参军,兼中书舍人。积 累年资而升任国子博士、大匠卿,其余任职照旧。不久升任黄门侍郎,转太子中庶子,加通直散骑常侍, 兼尚书左丞。后因公事免职。不久又起用为中卫始兴王限外咨议参军,兼中书舍人。又为太子中庶子,迁 贞威将军、太子左卫率,中书舍人照旧兼任。后主即位,授和戒将军、宣惠晋熙王长史,行丹阳郡国事。 随后因父丧去职。不久起用为和戎将军,再调至寻阳内史。为政严明,盗贼不兴。升任散骑常侍,袭封建 昌侯,入朝为御史中丞。徐俭秉性公正平和,不阿附势要,尚书令江总声威重极一时,也被徐俭纠察弹劲, 后主对他非常信任。又领右军。被明二年逝世。弟弟徐份生性孝顺长辈友爱兄弟,徐陵曾经患病很厉害, 徐份流泪烧香祷告,跪着诵念《孝经》,昼夜不停,就这样三天,徐陵的病突然痊愈,亲戚都说是因为徐份 的孝行感动了上天。 14.A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A.“《宾至》还写了宾客年老多病 特来拜访”错误。不是宾客年老多病,是主人宾客年老多病。故选 A。 15.①《宾至》颈联写款待之事,佳客停留一整天,作者用来待客的食物粗糙不精,在自谦中实含诗人自 伤之意;②《客至》颈联实写待客,刻意描画出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疚,以及主客之间真 诚相待的深厚情谊。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感情,并进行比较阅读的能力。《宾至》颈联“竟日淹留佳客坐, 百年粗粝腐儒餐”写款待之事。上句易“宾”为“客”,既避免与诗题相重复,也为了平仄协调。言下之 意:你这位“佳客”,入门就“坐”,“淹留”“竟日”,我虽不能盛馔相饷,也算尽礼了。“百年”意 同一生。下句说:我一生食“粗粝”,身为“腐儒”,款待不周,还望多多包涵。在自谦中实含自伤之意。 《客至》颈联“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实写待客,因为居住在偏僻之地,距街市较远,交通 不便,所以买不到更多的菜肴,宴席不丰盛。家境贫寒,未酿新酒,只能拿味薄的隔年陈酒来招待你。主 人盛情招待,频频劝饮,却因力不从心,酒菜欠丰,而不免歉疚。我们仿佛听到那实在而又亲切的家常话, 字里行间充满了融洽气氛,以及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 16.尔卜尔筮 体无咎言 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 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卜、筮、 咎、抟、剑。 17.B 【分析】17.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①“初露锋芒”指刚显露出某种力量或才能。“牛刀小试”比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 根据语境,指机器人作诗本领高,用“牛刀小试”更合适。 ②“蒸蒸日上”形容事业天天向上发展,十分兴旺。“日新月异”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进步、发 展很快。语境说的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很快,故选用“日新月异”。 ③“不负众望”指不辜负群众的期望。“众望所归”指众人的信任、希望归向某人,多指某人得到大家的 信赖,希望他担任某项工作。根据语境,应选用“不负众望”。 ④“庸人自扰”泛指本来没有问题而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杞人忧天”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 语境说的是对于饭碗的担心是不必要的,故选用“杞人忧天”。 故选 B。 18.D 【解析】18.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括号内语句应承前,以“九歌”为主语,且括号前面说的是运用“深度学习模型”,故紧接着应该说学习 的相关内容。另外,要注意“学习”和“摸索”的先后顺序。 故选 D。 19.A 【解析】19.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有两处错误:一是中途易辙,第一分句的主语是“俄 罗斯”,第二分句的主语是“张小明”;二是介词残缺,“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前缺少介词“以”。分析 四个选项可知,BCD 都错误。故选 A。 20.势力厚薄(“势力”一词必须出现,后面两字意思对即可) 树倒猢狲散(意思相近的俗语也可) 伸 缩(意思相近即可)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补写词语的能力。第一个空根据“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没有势力的 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填入关键词“势力”,即“势力厚薄”;第二个空根据举的《红楼 梦》种大观园的例子,和“可是势力一变”,以及“写一俗语”的要求,填入“树倒猢狲散”,即树倒了, 树上的猴子就散去,比喻有权势的人一垮台,依附他的人就跟着散伙了,词语词性为贬义词;第三个空根 据文段前面内容,填入一个概括性的词语,即“伸缩”,“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 21.商业运营速度最快,安全保障设施先进,乘车体验舒适良好。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审清题干,抓住题干中的“核心优势” 这一关键词。然后对语段内容进行整体把握。语段中第一句话是整个语段的中心句,其他语句则分别从不 同角度论述高铁的“核心优势”。为了使答案更全面,可以采用划分层次的方法。第一句是第一层,是对 全段的概括。第二、三句为第二层,主要论述高铁的安全性。最后一句是最后一层,论述乘车体验舒适良 好。分析概括出答案即可。 22.例文: 备豫不虞,方能不败 英语试题 第 19页(共 22页) 英语试题 第 20页(共 22页) … … … … … … ○ … … … … … … 内 … … … … … … ○ … … … … … … 装 … … … … … … ○ … … … … … … 订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此 卷 只 装 订 不 密 封 … … … … … … ○ … … … … … … 外 … … … … … … ○ … … … … … … 装 … … … … … … ○ … … … … … … 订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各位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备豫不虞,方能不败”。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告诉我们,要提前做好防范,以备不测。《中庸》说“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正是此意。只有还在安乐之时预先谋划,做好抵御风险的各种准备,才能建立更大功业。因此我说,备豫 不虞,方能不败 在我国传统军事理论中,“备豫不虞”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孙子兵法》说:“用兵之法,无恃其 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要克敌制胜,要先胜、全胜或不战而胜,不能 寄托于别人不来攻击,而是要依靠自己充分的防范。《孙膑兵法》也说“无备者伤,穷兵者亡”,我们不能 喜爱争战打仗,但不能不准备打仗。《墨子》则说:“备者,国之重也。”预先谋划筹备是很重要的工作。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上,“备豫不虞”是长期积淀的深邃智慧。“备豫不虞,为国常道”这句话出 现在唐朝,但早在春秋时期,此类表述就已有很多,《左传》说:“备豫不虞,古之善教也”“备豫不虞, 善之大者也”“完其守备,以待不虞”“且盍多舍甲于子之门,以备不虞”。后人深刻而明确地指出:“备 之有无,是成败之分也。《左氏》屡书之,示后人儆戒深矣。”鲁国正卿季文子将要出使晋国,他先派随从 向人请教:出使期间,如果晋国发生国丧,应该用怎样的礼节。当时没有这种情况,随从很不理解。但季 文子认为,做了准备而没有发生并没关系,如果出现了再临时请教就困难了。谁知,当年晋襄公去世了。 虽然突遭晋国国丧,但因为早有充分准备,此次出使得以顺利完成。 “备豫不虞”是一种忧患意识,它让人心存敬畏,时刻谨慎小心,提高警惕。《易经·系辞下》说“安 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左传》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都提醒人们任何 时候都不要认为高枕无忧。《诗经》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也是提醒人们要有敬畏、心存 忧患,从而避免祸患,长治久安。 《诗经》有“未雨绸缪”的典故,“备豫”更多表现为明察秋毫的敏锐、高瞻远瞩的谋虑,让人见之 于未萌,识之于未发,正如《老子》所说“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孔子赞赏“未雨绸缪”的精神,据《孔子家语》记载,孔子称赞周先公太王亶甫,说他“敦以德让,其树 根置本,备豫远矣”。古公亶甫以德行和礼让治国,树立根本,见识长远,奠定了周朝兴盛的基业。 “备豫不虞”还是一种精神,一种能力。自尧舜以来,中国历代都强调“敬”,政治管理中要“敬德 保民”,个人处世要刚健有为、自强不息,都是“备豫”观念的体现。《孔子家语》和《礼记》都有《儒行》 篇,记载了孔子心中儒者的“备豫”品格:日常起居严肃庄重,坐立举止都很恭敬;言谈话语必以信用为 先,行为举止不偏不倚、忠诚正派;行走在路途不争平坦之便利,严寒暑夏不争冷暖调和之地。人修行如 此,就可待时而起;为国者做到这些,就会谋划全局,事有所备,从而始终稳扎稳打,冲破各种艰难险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 务,我们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 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 同学们,古人的智慧提醒我们,要深刻认识“备豫不虞”的重要性,无论当下的学习,还是将来的工 作;无论是我们个人的生活、工作,还是治国大计,只有懂得“备预不虞”,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 本次作文给出了四则材料。第一则是百度百科关于“底线思维”的定义及其意义,关键句是“会认真计算 风险,估算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并且接受这种情况”,说明这里的“底线思维”是风险意识;第二则材 料是习主席的讲话,关键句是“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 准备”,这里的“底线思维”也指“最坏的情况”;第三则材料是唐•吴兢《贞观政要•纳谏》中的话,意 思是“事先防备意外之事,是治理国家的常道”,可见此句同样强调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要有“底线思 维”;第四则材料是老子《道德经》中的话,意思是“狂风不会整天刮,暴雨也有终止的时候”,此句意 在强调任何艰难困苦都会过去,人应当有希望,有信心。综合来看,这几则材料告诉我们,人应当有忧患 意识,要居安思危,做好最坏的打算,但是也要有信心战胜困难,迎来胜利的曙光。 另外要注意本次作文是写一篇发言稿,注意发言稿的格式。 【立意】 1.做最坏的打算,争取最好的结果; 2.坚守底线; 3.没有跨不过的坎,趟不过的河; 4.居安思危,有备无患。 【素材】 1. 居安思危彰显王者气概,创造太平盛世。一代明君李世民,在其统治下的大唐王朝,政通人和,百废俱 兴,百姓安居乐业。究竟是何原因使其如何此作为呢?他统治期间不止一次问大臣问题,当魏征回答没有 危机时,他没有很高兴反而很担忧后世君王会贪图安逸。这不正是他居安思危的体现吗? 2. 或许人总需要这样一个时刻,触及自己的悲伤和失落,明白自己的敏感和本真,才能在日后抹平眉间褶 皱,继续前行。正如日剧《四重奏》所展示出的人生“小确丧”,不是为了让人绝望,而是奉劝人们丢掉 无谓的幻想,对自己的生活有清醒的认知。做最坏的打算,是为了迎接最好的可能,这是一碗鸡汤、一碗 糖水都不能媲美的慰藉。罗曼·罗兰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当你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 活。 3. 越是艰苦,越能彰显出乐观的可贵。茫茫雪山,异常艰险,红军指战员深一脚浅一脚爬到山顶,除畅叙 英语试题 第 21页(共 22页) 英语试题 第 22页(共 22页) … … … … … … ○ … … … … … … 内 … … … … … … ○ … … … … … … 装 … … … … … … ○ … … … … … … 订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外 … … … … … … ○ … … … … … … 装 … … … … … … ○ … … … … … … 订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 学 校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姓 名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班 级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考 号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盛夏赏雪”之诗情外,有人把撒了糖精的雪当作“冰淇淋”,大家你一缸、我一碗地吃了起来。“这比 上海冠生园的冰淇淋还好!”埃德加·斯诺把红军的“革命乐观情绪”比作烈焰,这团烈焰在敌军面前、 大自然面前、死亡面前,都不曾熄灭。靠着乐观精神,红军抱团取暖、共克时艰,成为“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最佳注脚。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