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作文热点时鲜素材集锦:人民网三评“国民素质”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高考作文热点时鲜素材集锦:人民网三评“国民素质”

ID:679608

大小:42.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4-2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人民网三评“国民素质” 人民网特约评论员 【导语】 从景区泡脚、乱刻乱画到违反宗教禁忌在清真寺矮墙上跳热舞,从因延误而 大闹机场到向飞机发动机扔硬币,从公然“霸座”到任性拉下高铁紧急制动阀, 从重庆公交坠江悲剧到高空抛物致人死亡……近年来,关于国人素质的讨论也一 直都没有停过。 如何正确看待国人素质,如何构建与时代适应的现代文明,是一个迫切需要 厘清和解决的时代课题。人民网今日起推出《三评“国民素质”》,就此问题与 大家共同探讨。 【一评】 中国人就是没素质吗? 近期,“天降三把刀”“伸腿绊高铁”“抢夺方向盘”“遛狗不拴绳”等等 不文明现象屡见报端,舆论予以强烈关注。不文明行为再小,也是暴露了我们一 些社会成员的公民素质“欠费”;不文明现象再微,个案的频繁发生也会影响国 家形象。国人素质怎么了?这样的追问映射了人们关于不文明行为的焦虑与沉 思。 从媒体的报道可以看出,不文明行为轻则招来一片骂声,重则会将他人生命 置于高度危险的境地。贵阳市南明区袁女士被 10 岁男童高空抛下的灭火器砸中 头部,不治身亡;乘客易某因汽车停靠点问题与司机发生争执,不仅拉拽司机的 手臂,还抢夺汽车方向盘,依法被判处有期徒刑 1 年;一位留美博士发现自己上 错了列车,在列车已经启动的情况下竟任性拉下紧急制动阀,被依法处以 1000 元的罚款……代价惨痛,教训深刻。为什么这些社会成员视法为无物,甚至明知 故犯?中国人素质真这么差吗? 事实上,出现各种不文明现象,并非中国特有。不管在哪个时代、哪个国家, 皆有经济发展而文明程度尚未同步提高的阶段。1948 年日本出台《轻犯罪法》 将“勿以恶小而为之”写得明明白白。然而,上世纪 80 年代,富起来的日本人 在走出国门时也产生过“观光摩擦”,大声喧哗、不守秩序,以至于日本媒体写 社论提示国民,“尊重对方国家风俗、习惯、礼仪”。今天,备受称赞的日本公 共文明恰恰证明,一个社会的文明素养,既有其历史演进的过程, 也是持续管理 的结果。 如今的中国,物质文明不断提升,人们希望构建与之相适应、与大国身份相 匹配的精神文明。中国深度融入世界、拥抱世界,人们希望向世人更多展示中国 的好,更多传播中国的文明,更多赢得世界对中国了解、尊重与认同。一旦一些 国人的言行与此良愿相悖,人们便难免心焦上火、义愤填膺。 某种程度上说,正是这种“义愤”的存在,构成了健康社会的免疫力,形成 了社会向上向善的道德土壤。如果对那些陋习漠然视之,甚至以耻为荣,那才是 真正堪忧的。 犹记得,一位警察在给违规车辆开罚单时,一个 6 岁的孩子这样对警察说: “我爸该罚,喊他停在停车库他不听,到处乱停车。”看到这样的小孩,人们心 2 里就释然了——中华 5000 年文明、礼仪之邦的风范依然鲜明,这种文化的血脉 一直在滋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 从老人摔倒扶不扶到众人合力抬车救人,从高铁上孩子吵闹影响他人到防止 孩子断奶惊扰邻居主动送西瓜,从偷盗救人者手机到 13 岁少年因体力不支却为 只救出一人遗憾,人们心中的文明因子正在裂变聚合,逐渐形成既传统又现代的 新文明风范。 这是我们看待国人素质的镜鉴。知耻明礼,才是我们这个社会文明状况的基 本盘。 【二评】 文明传承断档了吗? 近年来,一系列失“礼”少“德”的行为和现象,不时冲击着人们对于国民 素质的认知。 作为古文明发祥地的中国,“礼”的基因世代相承。日本“遣唐使”的脚步、 丝绸之路的驼铃、郑和宝船的风帆……刻录了中华礼仪流淌和播散的轨迹。“在 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曾这样说。但是到了 晚清,随着国家多难几经波折,“礼仪之邦”成色蒙尘,以至梁启超痛感“以今 日论之,中国与欧洲之文明,相去不啻霄壤。” 世风日下了吗?人心不古了吗?我们的文明传承真的断档了?面对这些问 题,照照素质的镜子,不少人觉得少了几分底气。 毋庸讳言,我们搭乘着发展的高速列车,一直在急急忙忙追赶时代的脚步, 却常常无暇顾及在奔跑过程中,散落了多少历史的馈赠和传统的留存。视古道热 肠为迂腐,把谦逊礼让当傻瓜,就是这种“遗失”的真实写照。部分国人的素质 提升没有与时代进步同频,导致不文明行为或者说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这是 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 时代的发展、生活的富足、法治的进步,为彰显和维护个人合法权益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但是,一些社会成员并没有摆好权利和义务的天平,把对个人权利 的维护扭曲成不管不顾的以自我为中心。高铁吸烟、抢夺方向盘、共享单车被破 坏私用等消息仍屡见不鲜,无不体现出这种权利与义务错配的自私与任性。正如 网友批评“高铁霸座”者时所言:“你的素质配不上你乘坐的高铁。” 同时也要看到,与物质水平芝麻开花节节高媲美,我们的精神文明同样“水 涨船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强调人的素质本位,提高国民素质也被定义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大计,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素质现代化水平的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促进传统 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推动一系列文明风尚建设,不断荡涤社会陋习和不良风气。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绵延至今的古老文明,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之路 上,中国人上下求索自我提升的脚步不曾有一刻停歇。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 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餐馆,适量点餐、文明用餐已成当代饮食守 则;“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在景区,乱扔垃圾、折枝摇 树的现象越来越少;“一风俗而成治功,其本莫重于谨痒序之教”——红白喜事, 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成为新礼俗…… 3 一段段古训仍在被琅琅传诵,一句句箴言仍在被默默服膺,中华民族传统美 德仍然是滋养现代文明的源头活水,催化公共文明成为中国人内心的修养、无须 提醒的自觉和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舆论场对国民素质的讨论日趋频繁热烈,恰恰 说明国人对有悖文明礼仪的行为容忍度在逐渐降低,文明、理性终将是时代不变 的底色。 中国曾是世界上最推崇文明礼仪的国家,在大步向前迈进的时候,文明礼仪 绝不应成为我们随手抛下时代列车的果皮和纸屑。我们每个人都对美好生活充满 向往,新时代美好生活图景不可或缺的一个标识就是“礼仪之邦”。这个标识, 充满了历史厚重感,也是我们未来不会偏离的方向。 【三评】 素质能管出来吗? 为什么“葛优瘫”比端坐着安逸?很简单,求舒服、图自在几乎是人的本能。 但是,在家可以随便,出门不可随意。当有人被任性遛的狗咬伤、被高空坠物砸 中、被扭打司机的乘客连累致死,素质问题就不仅仅属于私人领域,而成了社会 问题。 文明不仅是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高度,更是我们丈量自身行为规范的尺度。 素质的养成无法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化”、更要管。如果说传 统美德是社会文明的“根”和“魂”,那么法治和规则就是它的“骨架”,二者 缺一不可,相辅相成。这就好比在松散的沙子当中,将道德的水分与制度的水泥、 规则的石子混合,才能产出比花岗岩还坚硬的文明基石。 美国一对姐妹在吴哥窟寺庙内互拍裸照;篮球明星哈登在上海骑电动车逆 行;阿姆斯特丹博物馆的喷泉广场,欧洲游客纷纷在池内泡脚,甚至直接进入水 池中心……这些事例表明,文明素质的高下,与名声无关、与身份无关、与是否 来自所谓高素质的发达国家也无关,而取决于规矩是否严格、制度落实是否到位。 制度能实现对善的激活,也能实现对恶的规制,而且往往立竿见影。同一个 人,在绿皮火车里会吞云吐雾,但上了高铁就能全程忍住烟瘾;以前喝醉了也敢 开车,醉驾入刑后,“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已蔚然成风;曾经久推不动的 垃圾分类,经立法强制执行后正逐渐变为新的风尚。可见,“管”可以出素质, “管”可以保文明。而且,这个“管”不能仅靠单摆浮搁单兵作战,唯有制度与 制度连成线、织成网,那些“素质先放脚边,凉快了再说文明”的行为才会无处 藏身。 然而,立规矩容易,将“管”挂在嘴边也容易,如何让纪律和制度落实到位, 才是难点。比如,针对不文明养犬行为,虽然各地都出台了相关规定,但在实施 中存在很多困难;王源、孙红雷无视公共场所禁烟规则,除了心存侥幸外,恐怕 也是因为违反规则的“代价”实在太低。一边是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利剑高悬, 一边是违法违规的苗头屡刹不止,就会产生“破窗效应”,影响全社会对规则的 敬畏,诱使人们仿效那些失“礼”少“德”的无素质行为。 对整个社会来说,规则的落实效果,是展现文明水准与素质高低的标尺。在 新加坡,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不冲马桶等都会受到五百至二千新元的高额罚款。 在日本,插队、劝酒,甚至爬电线杆、出租车内呕吐都会遭遇重罚。所以,遏制 4 不文明行为除了持之以恒的道德教化,关键是要让法律长出“牙齿”,让制度成 为“高压线”。 提高文明素质,管一时靠惩戒,管一世靠涵养法治意识。只有“一时不文明, 时时受约束;一处不文明,处处受阻碍”,才能让文明内化于心,始于自发、成 于自觉。在一些城市,为什么一街之隔常有静谧与脏乱差的霄壤之别,追根究底 还是持续治理与“放弃治疗”的区别。反过来,只要对违法行为坚持“零容忍”, 避免不文明对文明的“挤出效应”,就能不断筑牢社会的底线思维与文明习惯, 树立稳定的法治预期,让法治成为一种社会信仰,更成为一种生活刚需,助推文 明 “提速”。 这一切,不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美好生活的应有之义吗? 【作文导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景区泡脚、乱刻乱画到因飞机延误而大闹机场,从公然“霸座”到任性拉 下高铁紧急制动阀,从重庆公交坠江悲剧到高空抛物致人死亡……近年来,关于 国人文明素质的讨论也一直都没有停过。 如何构建与时代相适应的现代文明,是一个迫切需要厘清和解决的时代课 题。有人认为文明素质的高低取决于道德素养的高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提升国人文明素质,当下应该德育先行;也有人认为文明素质的高低取决于规矩 是否严格、制度落实是否到位,提升国人文明素质,当下应该管理先行。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在两种立场中选择一种,写一篇文章,说服持另一立 场的人。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解析】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由两个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是材料背景。第一段借几则社会新闻引出对国人文明素质的思考。 第二段先提出:如何构建与时代相适应的现代文明,是一个迫切需要厘清和解决 的时代课题。那么该怎么做呢?这一段摆出了争议。有人认为提升国人文明素质, 应该德育先行。有人认为应该管理先行。哪一种方法更有效果,没有定论。这为 第三段的写作要求作了铺垫。 第二部分是任务要求。要求考生在第二段两种立场中选择一种,写一篇文章, 并说服另一立场的人,虽然这篇作文没有要求文体,但从形式上来说接近辩论稿。 所以在这里,大家就要注意“驳论”的格式: 对方观点+让步(用一两句话说出对方观点合理之处)+转折词+摆出自己态 度 【深入探讨】 关于国人文明素质的话题,不禁让我想起两个词,一是“文明自觉”,二是 “文明码”。 去年受疫情的影响,很多城市的垃圾分类工作开始松懈,甚至处于“被遗忘” 的状态。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还是因为相关居民和社区潜意识里的“文明自 5 觉”还没有真正形成,或者说,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将好不容易养成的那一点“文 明自觉”迅速遗忘了。 考生既可以从德育角度提及“文明自觉”的培养,更可以从规则角度谈谈“自 觉”的形成,毕竟文明有时是管出来的,因为现实生活中的“破窗效应”和“公 地悲剧”比比皆是。 第二件是苏州推出的“文明码”,去年引发广泛关注。人们纷纷质疑,将“文 明”量化,甚至分为三六九等,是否有过度管理嫌疑?毕竟,“文明码”看似跟 “信用体系”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文明”跟“信用”完全是两码事。苏州文明 办回应称,公众对“文明码”存在误解,但也承认,“应该在测试前更多征求各 方面意见”。 在之前,北京、兰州、昆明等地,都曾试图将车厢内饮食、闯红灯、插队等 不文明行为记入到个人信用记录中,但都受到了质疑。为什么?因为道德治理是 有边界的,严重的道德问题,可以依法“失信惩戒”,但对一般而琐碎的不道德, 只能靠社会整体文明水平演进。 选择“德育”的考生要注意这种方式其“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范文】 让道德始终屹立在文明山端 “我要回家!”前段时间,哈尔滨机场航班因大雪延误,一位大妈大闹机场 的视频在网上疯传,而同样是最近,又有一段关于一位宝妈差两分钟登机,在机 场撒泼打滚的视频出现在了网上。不管是机场还是车站,不管是景点还是街市, 国人的文明素养越来越被人关注。“公民素质已‘欠费’,文明‘余额’已不足”。 这群人欠的“费”到底该谁来买单?这群人的“余额”又应该怎样补足?面对这 些,有人说应该德育先行,进行教育;有人说应该先规矩到位,制度约束。【整 合材料,罗列多方观点,给出自身观点持。】 傅玄《傅子·正心篇》中有言:“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心正而后身正, 身正而后左右正”。在我看来,这句古语并不“过期”,构建与时代相适应的现 代文明与其思想是一致的,首先应该从个人思想去进行改变。让道德始终屹立在 文明的山端。【联系实例,给予证明。】 有人说,没有规矩制度,靠什么去制约那些不文明的行为?【开始反驳:驳 论点 1(有人说…有人说…),确定对方论点 1/论据 1/论证 1】 规矩固然重要,但仅靠规矩制度去制约不文明行为,属于治标不治本。【问 题根源】 就像原本水光潋滟的黑虎泉、药王泉甚至西湖,如今却成为了“满满都是洗 脚水”的“脚盆”,难道这些景点就没有相关的公告去告诫人们不能有这些行为 吗?难道他们不知道这些规定是不能违背的吗?规则在现实中总面临“无效”的 拷问,也正因为此,从内心去进行德育才显得更为关键。【驳其论点 1/论据 1/ 论证 1(举例/道理/比喻…),反问收尾。】 有人说,没有规矩,人们怎么知道文明的标准?【驳论点 2(还有人说…),确 定对方论点 2/论据 2/论证 2】 诚然,对规矩进行准确衡量是重要的,但当我们谈及文明时,这何尝不是一 个无奈的选择? 【问题根源】 6 上海实施垃圾分类政策后,不按规定分类的将面临处罚;全国多地实施行人 闯红灯罚款政策。上述的规定都非常准确,但好像不是我们想要达到的那种文明。 我们呼吁的文明从来不是掏空大家的钱包,而正是因为道德约束不到位,才不得 不采取处罚措施。但更重要的是,这些处罚,其实就是为了警醒人们,请从内心 深处敬畏文明。而所有人的敬畏,换来的就是全民的道德约束,那这时候,冰冷 的规则自然就退出了历史舞台。【驳其论点 2/论据 2/论证 2(举例/道理/比喻…)】 因此,一切的规则约束都是过程,提升内心的道德约束才是目的。所以说, 不正说明从内心进行德育更重要吗?【反问收尾】 日本作家池田大作说过:“性情的修养,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自己增强生活能 力。”从内心进行德育,从最根本去纠正错误,虽然像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二集》 中说的,“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得难”,但是只要努力,一定能够达到比 “管理先行”达到更好的效果。 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公益广告深入人心,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幼儿教育将文 明写入课本。这些看似最无用的呼告,不断累积就是最为深入人心的德育教育。 一段段公益广告,或许温暖,或许警醒,而一张张文明的罚单只会令人胆战心惊。 让道德始终屹立在文明山端,那就让内心的改变来唤醒真正的文明吧! 【态度做法结尾 】 【点评】 此作文题要求考生在两种立场中选择一种,写一篇文章,并说服另一立场的 人,虽然没有要求文体,但从形式上来说接近辩论稿。所以最好采用“驳论”的 格式:对方观点+让步(用一两句话说出对方观点合理之处)+转折词+摆出自己 态度。这篇作文破立结合,很好的论证了自己的观点,说服力强。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