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民网三评“百度已死?”
【导语】
近年 ,网民热议百度的内容搜索结果存在问题。为理性探讨互联网生态的
健康发展,呼吁行业不忘开放共享的初心,提供更多优质服务,满足网民的期待,
人民网今日起推出《三评“百度已死?”》。
【一评】
开放共享,岂能言行不一
胡天
对不少网民来说,“百度一下”意味着“你就知道”。但实际上,百度一下,
你就一定能知道吗?
近日,网民和媒体纷纷指责百度“不再是寻找中文互联网内容的地方,而是
百度自家的站内搜索”。百度也迅速做出回应,指出“百家号内容全站占比小于
10%,可以优化浏览体验”。尽管否认了指控,却从侧面印证了产品逻辑,默认
了搜索设置。
用户对产品最有发言权。百度能被广大网友设成首页,足见“爱之深”;今
天又被用户宣称“百度已死”,可见“责之切”。一个独占鳌头的搜索引擎何以
不断遭到质疑?
“百度已死”固然耸人听闻,而争议的焦点恰恰在于,百度通过提供有选择
的信息结果,达到向自家产品引流的商业目的,而且内容良莠不齐,甚至存在涉
嫌侵权和虚假的信息,这无疑从根本上违背了其作为公共搜索引擎的初衷。要知
道,流量可以流动,但决不能任由摆布、随意操纵。
无论如何,一个已达到垄断级别的搜索引擎,已经不是哪个企业的“私家花
园”,而首先是互联网的公共平台。倘若以流量变现为目的、以亲近远疏为规则,
那么搜索引擎只会沦为牟利的私器、营销的沃土。曾经的教训历历在目:当贴吧
的公共空间标上“可售卖”的价码,当寻医问诊的页面布上广告陷阱,病友的家
园变成骗子的“狩猎场”。这些悲剧一再警醒我们,谁掌握了信息入口,谁就要
相应地担起责任,这是互联网时代的共识。
不可否认,对每一个搜索引擎而言,排名总有先后,结果总有页码。但问题
在于,究竟以怎样的逻辑进行布局、用怎样的标准加以考量。“按照优质内容排
序”的承诺践行了吗?平台内容的把关义务尽到了吗?事实证明,那种只在乎企
业利益不注重公共效益的做法,无异于竭泽而渔、饮鸩止渴,不仅失去用户,而
且触犯众怒。
有人问,为什么总揪着百度不放?因为搜索引擎是普通用户进入互联网世界
非常重要的入口,是信息流动的中转站。构建互联互通、开放共享的产业生态,
提供精准、客观、全面的信息服务,才能满足国家、社会和用户的基本要求。
其实,何止是百度,几乎所有成规模的互联网企业都期望做成“平台级”。
但是,这些企业真的理解并弘扬了平台的价值了吗?对于直接服务亿级用户的互
联网平台,公共性和公益性是第一属性。平台越大,责任越大。平台的公共性与
资本的逐利性,似乎存在天然的冲突,如何处理好两者关系,正是对企业最大的
考验之一。
从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互联网的触角如今无处不在,造就了“简单可依赖”
的搜索引擎,催生了“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电商网站,培育了“联通你我”
2
的憨态企鹅……超级平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也承载了亿万用户对互联网时代的
美好希冀,理应做出更多的努力。然而如今,一些互联网企业以“开放”之名、
谋“封闭”之实。一个又一个看似完整的产业生态,实则构成了圈养用户、压榨
利润的封闭围栏。这违背了开放共享的时代潮流,也触犯了互联互通的网络法则,
注定无法持续。
【二评】
互联互通,基石怎可动摇
钟山
产品一旦被巨头视作威胁,要么被打压要么被收购,夹缝中生存的互联网创
业公司举步维艰;巨头动辄打造“产业链”、言必称“生态圈”,但自身的核心
产品却不断出现问题……近年来,互联网领域集中度日渐提高,赢者通吃的资本
逻辑、无界扩张的发展路径,似乎成为某种“定律”。
客观来说,不论是以“让人们最平等便捷地获取信息,找到所求”为使命的
百度,还是从杭州湖畔“铁下心来做电子商务”的阿里巴巴,抑或是做即时通讯
软件起家的腾讯,企业的成绩来之不易,为中国迈入世界互联网大国之列作出了
历史贡献。也因如此,他们获得荣誉、赢得认可,党中央、国务院还授予了改革
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但大要有大的样子,大更要有大的责任。坚定而
清晰的发展战略、须臾不忘的社会责任、站位更高的行业引领,是互联网企业由
大到强的重要支撑。
从企业自身发展来看,漫无边际的扩张绝非最佳选择,必须“有所为有所不
为”。打开巨头们的投资版图,电子商务、医疗健康、汽车交通、外卖快递等可
谓多点开花,但是内部腐败、机构臃肿、重复投资、低效率、官僚化等也如影随
形。资本并非万能,与其无边界扩张,不如刀刃向内,做好核心产品的优化提升。
从行业发展来看,利用市场优势地位进行扩张,甚至由此形成资本霸权、巨
头垄断的现象,需要高度警惕。巩固自身优势地位、对待竞争不手软尚可理解,
但利用优势地位压制创新,则有损市场公平。共享单车、外卖、网络购物、金融
等,无一例外最终成为巨头们角逐的战场。资本如果用起霸权逻辑,伤害的是良
性的竞争环境,不利于创新力量的充分涌流和长远发展。
当然有人会说,资本逐利无可厚非,市场竞争本身就是残酷的,成王败寇是
常态。但竞争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什么值得鼓励,什么必须禁止,含糊不得。良
性的竞争绝不是靠资本的威慑、无边界的扩张、人为设立的壁垒,而是要落在优
质产品服务供给上。从魏则西事件,到血友病吧被卖事件,再到此次曝光的百家
号存在虚假信息,商业模式的迭代、产品种类的增加,反而带来了产品质量的下
降。倘若因此丧失了用户的信任、受到监管部门的惩处,如此扩张得不偿失。
有专家分析,搜索引擎在 PC 时代是互联网信息导航,现在到了移动 APP 时
代,单一搜索引擎作为流量入口的作用大大降低。为了在信息流场景上触达足够
多的用户,曾经拥有巨大入口流量的搜索引擎不得不考虑自己做“号”,强行编
织内容生态,勉力维持流量。这其中,有百度的无奈,但也说明了百度没有抓住
转机,发挥技术优势,开发出针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一代搜索引擎,或者打造
开放的客户端联盟,却自我“降维”,陷于做“号”,结果自废“武功”。
3
可以说,此次的百度事件暴露了当前互联网巨头发展面临的集体问题:在疯
狂追求“平台效应”和用户数量的盲目扩张中,为维护自身市场优势地位,正纷
纷“画地为牢”,平台内自我导流,对竞争对手选择性屏蔽。这种行为正在动摇
互联互通这一互联网的根本基石。
【三评】
关乎未来,不负时代期待
叶禹
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拥有了时代主动权。互联网企业健康成长,关系美好
生活,关乎民族复兴。
纵观今时今日,从时间到空间,从生产到生活,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为特征的信息革命,孕育了我们身边一批耳熟能详的互联网企业,不仅为人们创
造了获取知识、表达诉求、交流情感的精神家园,也为发展打造了转型升级、创
新驱动、跨界融合的强劲引擎。
互联网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也像水流一样互联互交、互通有无。
然而一段时间以来,互联网业界“盲目圈地”“围墙篱笆”等乱象频出,给用户
体验带来不便,也为发展前景蒙上阴影。人们不禁要问,互联网的未来到底是多
级对立、壁垒丛生,还是沟通协作、开放共享?
公众的答案显而易见,互联网巨头交出的答卷却并不令人满意。有人说,今
天的互联网巨头不缺市值、不缺收入、不缺用户,唯独缺稳定输出的价值观。正
所谓“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从公共管理角度来说,互联网巨头的市场支配地
位实际上形成了另一种意义的“社会公权力”,用好了可以受益匪浅,用歪了就
将贻害无穷。倘若用门户之见取代发展远见,只顾着“抢占地盘”、只醉心“厮
杀内耗”、只攫取“人头流量”,甚至为维护垄断地位而不择手段打压竞争者,
不仅会抑制互联网行业的创新活力,还会削弱整个社会开放共享、互联互通的前
进动力。
大就要有大的样子。这里的“大”,指的不仅是体量之大、规模之大,更要
包括格局之广、境界之高。手握巨大的数据洪流,坐拥数以亿计的用户流量,如
何管理使用考验着互联网巨头的智慧和能力。要知道,产业再多、市值再高,都
必须涵养顺应时代呼声、回应用户需求的企业文化,与互联网经济发展壮大同气
同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心同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稳定的政策支持和社会氛围,为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壮大
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反之,成长为巨头的互联网企业应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履行该履行的责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贡献自
己的力量。对此,不妨参照那些风雨不衰的百年老字号。它们屹立不倒的密码,
就在“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情怀里,就在“天贵人和,厚德致远”的追求中。
如果只是简单沉醉“一亩三分地”的短视之举,动辄萌生“画地为牢”的浅显思
维,这样的企业注定将沦为拍在沙滩上的浪花,成不了推动“中国号”巨轮前行
的波浪。
互联网是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也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正因如此,“办
网站的不能一味追求点击率,开网店的要防范假冒伪劣,做社交平台的不能成为
谣言扩散器,做搜索的不能仅以给钱的多少作为排位的标准。希望广大互联网企
4
业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在自身发展的同时,饮水思源,回报社会,造
福人民。”这是对互联网企业最深刻的警醒,也是广大用户最真挚的期盼。
【相关评论】
劣质“洗稿”何以畅通无阻
邓海建 来源: 光明网
据媒体报道,近年来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的兴起,“撞爆文”的现
象越来越突出。这只是思想火花的“偶然碰撞”,还是“伪原创”的“洗稿”?
人们对此争论不断。在“剑网 2018”专项行动首次提及将重点整治自媒体通过
“洗稿”方式抄袭剽窃、篡改删减原创作品的侵权行为之后,“洗稿”现象更是
得到了业界的高度关注。
“洗稿”当然不是个严格的法律术语,它只是坊间对于花式剽窃的形容词。
高端“洗稿”往往是“洗”的面目全非而略有增量,无论表达抑或内容,不去反
刍式比较阅读,很难看出“洗”的痕迹;而低端“洗稿”则基本是成段抄袭或胡
说八道,换个标题就发布得铺天盖地,尤其是在手机 APP 的信息流里,各种叫人
反胃的自媒体号海量推送着垃圾信息。只要你使用搜索引擎,只要你打开软件界
面,无人可躲、无处可藏。
内容创作不被敬畏、著作权法不立权威,复制黏贴这门挣快钱的生意自然风
生水起。去年 8 月 27 日,一篇名为《实地探访山东新媒体村,农妇做自媒体收
入破万》的文章刷屏了。消息虽然有夸张的成分,却折射出自媒体内容创作乱象
的冰山一角。这当然不是认为自媒体内容有原罪,而是如果作为文化产业的公号
门槛低到这种状态,且成为批量致富的一种捷径,那么其生产出来的海量“文章”
究竟有多大的社会价值,值得玩味。
2019 年全国两会上,有政协委员提议“应修订著作权法以打击‘洗稿’”。
去年 7 月,国家版权局等联合启动“剑网 2018”专项行动,对“洗稿”行为采
取措施。据国家版权局统计,截至年底,“剑网 2018”专项行动封禁降级 14 万
个侵权自媒体账号,处理 47 万余篇侵权作品。但事实上,在满屏幕满手机的信
息洪流中,比侵权作品更恶劣的劣质“洗稿”文章比比皆是。
有两个现象是值得关注的:一是此前题为《搜索引擎百度已死》的文章在社
交平台广泛传播,文章称:“最近半年使用过百度的朋友,可能会注意到一个现
象:你在第一页看到的搜索结果,基本上有一半以上会指向百度自家产品,尤其
频繁出现的是‘百家号’。”尽管百度认为 190 万百家号创作者,“他们在源源
不断地贡献深度、权威的好内容”,但这并不妨碍公众对其搜索结果趋于低劣化、
封闭化的认知判断。二是不少优秀公号平台亦曾推出过“名家”专栏,甚至大张
旗鼓签约过诸多头部创作者。但在劣质信息洪流之下,精品创作引导深度阅读的
逻辑被无情归谬——自媒体过低的门槛不仅成为版权保护的法外之地,更可怕的
是 5G 等技术的普及,或成为劣币驱逐良币的文化之殇。在亿万级的信息垃圾里,
就算有成百上千的精品力作被优先推送,能自发地逆转三俗与快餐式的阅读趣味
吗?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知名大号的“洗稿”行为固然是过街老鼠,亟待司法
祭出整治的利器;寻常平台的劣质“洗稿”等垃圾信息恐怕也不能视而不见,在
注意力资源有限的今天,是该还公众清朗信息空间、将它们早日扫地出局了。在
机器人“小冰”会作诗、递归神经网络“本杰明”会写科幻电影、Dreamwriter
会写稿的时下,如果“人”的文化创作不能被保护、创作秩序不能归于公平正义,
5
技术就成了消解文化之祸、而非增益文明之福。必须尽早正视并解决问题,还原
创作者一个健康的创作环境。
“结果公正”是搜索引擎的生命线
作者:丰收 来源: 北京青年报
一篇题为《搜索引擎百度已死》的文章 1 月 22 日刷屏。文章提及,百度作
为搜索引擎将大量结果指向百度自家产品百家号,然而百家号本身充斥着大量低
质甚至误导性内容,这使得搜索质量效率都大幅下降。23 日,百度对此回应称:
“目前百度搜索结果中,百家号内容全站占比小于 10%。”
百度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自然是很多人依赖的搜索工具。但近年
来尤其是去年来,人们发现在百度上搜索一些关键词,率先进入眼帘的内容几乎
都来自“百家号”,不断点击“下一页”才能看到其他网站的信息,这种搜索体
验让人感觉不如以前。
虽然百家号上的内容,有的来自传统媒体,有的来自自媒体,其中不乏好新
闻、好文章,但也充斥着不少低质内容。这是否意味着“百度已死”?当然不是,
因为百家号上的内容并非全都是垃圾,而且也能搜索到其他网站内容。但“百度
已死论”也给百度发出了警示。
尽管百度回应称“百家号内容全站占比小于 10%”,但由于靠前的搜索结果
几乎都是“百家号”的内容,这给人的感觉不太好,即百度过度推销自己的“号”,
既影响公众搜索效率,也影响搜索结果,这种结果欠公正。
百度极力推荐“百家号”,可能有经营策略上的考量,比如出于市场竞争需
要。但对于经常使用百度的网友而言,则希望百度搜索回归到公正的立场,提供
自然的搜索结果。百度可以推荐“百家号”内容,但该内容应该是自然搜索结果
而不是人为控制的结果。
之前,有人认为百度等搜索引擎应该是准公共产品,这话有一定道理:一来,
越来越多的人生活与工作依赖于搜索引擎,这缘于搜索引擎服务越来越全。二来,
搜索结果不仅关乎搜索者利益,也关乎被搜索者利益。三来,搜索引擎免费为网
友提供服务。
既然搜索引擎有准公共服务属性,提供的搜索结果应该是客观、公正的。应
该说,最初搜索引擎提供的搜索结果,绝大部分网友是满意的,否则也不会使用
搜索引擎。但后来,搜索结果越来越商业化,如竞价排名影响搜索结果,其公正
程度处于不断下滑态势。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互联网信息搜索服务管理规定》第十条规定:
“互联网信息搜索服务提供者应当提供客观、公正、权威的搜索结果。”但无论
是百度竞价排名还是极力推荐“百家号”,都难言客观公正,如“百家号”某些
内容未必好于其他网站。
搜索结果客观公正,是所有搜索引擎的生命线。如果谁丧失了客观公正,显
然网友们会用脚投票;如果丧失公正的同时还违反法律法规,有可能要付出违法
代价。因为搜索引擎不是单纯的商业产品,而是互联网时代具有一定公共服务属
性的产品。
当然,需要反思的不仅是百度,还有其他搜索引擎以及其他带有检索功能的
网站。特别是商业化搜索网站,更要反思自己的搜索结果是否客观公正。只有把
搜索结果公正视为生命线,才有更多网友愿意使用,因为人们都希望看到全面、
公正的搜索结果。
6
百度饮鸩止渴,忘了初心
王攀 来源:钱江晚报
1 月 22 日晚,自媒体新闻实验室一篇名为《搜索引擎百度已死》的文章刷
屏。文章指责百度搜索结果一半以上会指向百度自家产品,尤其是百家号,而百
家号充斥着大量营销和质量低劣的内容,也导致百度搜索结果的内容质量大幅下
滑。而百度回应说,目前百度搜索结果中,百家号内容全站占比小于 10%。(1
月 23 日《界面新闻》)
看到这个回应,不禁让人齿冷。所谓百家号内容全站占比小于 10%,显然是
百度站在自己一边自说自话。全站占比 10%,可这 10%的内容,如果都出现在首
页、首屏,那对用户也就意味着百分之百了。事实上,百度早就忘记站在用户的
立场看问题。像之前那些问题广告,如果多一些用户立场,或许早就少了一些作
恶的可能。
这则新闻里还提到手机百度眼下的市场规模和用户数量增长很快,似乎是成
绩。可事实上,与其说是用户的选择,不如说是百度的逼迫。因为不同于 PC 端,
用户在手机上使用浏览器里百度搜索的时候,往往被要求要下载手机百度,否则
不能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用户不得不下载。虽然手机百度体验并不好,但
毕竟百度作为搜索巨头余威尚在。
一方面体验不好,另一方面内容又糟。眼下的百度号,说白了就是自媒体账
号;而自媒体账号,有一个最大的不足是质量堪忧,信息鱼龙混杂。尤其是百度
号自身把关和自我净化能力远不如微博、微信,以至于乱七八糟的内容摆在了用
户面前。可问题是,当百度搜索收费广告太多,又无法提供高质量内容时,自然
就会慢慢失去用户。如此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
百度不知道吗,也肯定知道。但之所以如此,或许也有无奈。眼下一些内容
平台拒绝对百度开放,也就是大流量平台不向百度开放,而小流量平台,百度搜
索又觉得给他们做了导流太亏,于是百度搜索导流自留地;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搜索内容也越来越细分,从类别看,电商肯定搜淘宝;就内容看,微博、微信,
还有今日头条,甚至其他小的互联网内容平台都有搜索。百度原来被认为是不可
撼动的搜索巨头,现在是四面受敌。
而百度搜索也争议不断,风波不断。每一次广告事件,百度都深陷舆论漩涡。
之所以如此,在于搜索作为互联网最基础的一个应用,具有公共性,但百度在利
益诱惑面前,往往给忽略了。其实卖广告不是问题,像谷歌广告收入也是很大一
块。关键是,如何让搜索的公共性与企业的营利性恰当地结合起来。但遗憾的是,
百度似乎在这个问题上,始终没有把握好。
于是,从之前涸泽而渔卖广告,到现在无节制百家号,百度搜索越来越不顾
及到用户需求,以至于随着市场分化,口碑不佳,百度搜索成今日局面。而这才
是百度最应该反思的。
为蹭流量造假,百度还有药可救吗
王学钧 来源:齐鲁晚报
监管部门对搜索骗人、新闻造假之类现象的治理要以霹雳手段严加惩处。非
此,不足以塑造“自由而负责任的新媒体”,不足以营造风清气正的互联网生态。
百度又道歉了。这一次不是因为搜索失真,而是因为新闻造假。
7
7 月 13 日下午,百度认证账号“章子欣父亲”发文:“刚刚得知我的子欣已
经离开了这个世界,去了天堂,这一辈子我们无缘继续做父女,希望下辈子她还是
我的女儿,让我能够继续照顾她……”对此,不仅正在追踪报道“章子欣事件”的
媒体有所质疑,子欣的姑父也向媒体证实,孩子父亲并没有发文,此账号也并非女
孩父亲自己注册认证,账号所发表言论未经过家属同意和求证。被“打脸”之后,
百度发表声明,在强调“章子欣父亲”账号为真的同时,承认这条“动态”并非来
自子欣父亲,而是由百度新闻当值编辑自作主张违规炮制出来的。为此,百度立即
开除了相关编辑,并满怀“羞愧”向子欣亲属及广大网友致歉。
百度道歉理所应当。面对“章子欣事件”这样的新闻热点,百度新闻不可能
也不应该无动于衷。从这个角度看,百度新闻主动获得相关授权,帮子欣父亲开设
账号并代为进行动态更新,并不是一件什么难以理解的事。如果不是发生了这次
“意外”,恐怕并没有多少人会质疑百度新闻的“初衷”。遗憾的是,已然坐实的
刻意造假让人看清了这份“初衷”的伪善——口口声声是为了帮助章子欣及其家
人,其实只不过是为了“蹭热点”“蹭流量”,甚至为此不惜突破必要的道德与法
律底线。如此造假不仅亵渎了新闻的真实性,也伤害了子欣家人的感情,辜负了广
大用户的信任。
再看看百度自己是怎样“定义”百度新闻的——作为百度公司推出的中文新
闻发布平台,百度新闻是一种“24 小时的自动新闻服务”,“不含任何人工编辑
成分,没有新闻偏见,真实地反映每时每刻的新闻热点,突出新闻的客观性和完整
性”。然而,这样一个强调客观性的新闻平台,所推出的热点新闻竟然是自行脑补
编造出来的;这样一种“不含任何人工编辑成分”的“自动新闻服务”,所任用
的当值编辑竟然可以如此上下其手,随意为用户的账号脑补“动态”。说起来头
头是道,做起来完全不是那回事。看来,百度的确该好好复复盘了——自说自话中
的“百度新闻管理制度”与“百度新闻管理机制”,是否真的存在?能否发挥应有
的作用?百度该捂着被打肿的脸好好想想,然后有所行动。
事实上,这些年,监管部门没少对百度实施监管,百度新闻等曾不止一次被责
令整改。然而,监管效果目前看起来并不理想。当然,不惜造假“蹭热点”“蹭流
量”的,并不只百度新闻,这样的事在不少平台上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无论这些
平台有多么“重要”,多么有“实力”,监管都不应过于“包容审慎”,对搜索骗
人、新闻造假之类现象的治理要以霹雳手段严加惩处。非此,不足以塑造“自由
而负责任的新媒体”,不足以营造风清气正的互联网生态。由此,这次,百度若因
新闻造假而受到某种异常严厉的处罚,也不必有啥大惊小怪。
收割“带血的流量”,百度毫无操守
张炳剑 来源:钱江晚报
7 月 13 日,9 岁失联女孩章子欣的遗体被发现后,一个认证为“章子欣父亲”
的百度账号发文悼念女儿。但很快,有媒体指出这个百度账号发布的悼文,并非
章父本人亲自所写。这一事实也得到了孩子姑父的证实。原来,孩子父亲非但没
有发文,连此账号也并非他自己注册认证,账号所发表言论未经过家属同意和认
证。
对此,百度先后发布了两个声明。开始是强调该账号经过了章父授权确认,
否认该账号为假。后面的声明则称,百度新闻当值编辑联系了子欣父亲,在与他
联系,但未得到确认回复的情况下,发布了最新一条动态消息。同时表示对负责
编辑予以立即开除处理,并会全面复盘百度新闻管理机制。
8
也就是说,所谓的“章子欣父亲”的悼念文,纯属是百度自己炮制,其目的
不用说也明白,就是为了抢先一步发布所谓独家的消息,吸引网友的眼球,为平
台带来流量。此事一经公开,便引来了公众的愤怒,被直指是收割“带血的流量”,
毫无操守。
百度的这一波操作之所以令人气愤,一方面这种有违常理的所谓悼文,不仅
戏弄了善良网友的情感,更给章子欣的家人带来了困扰,章父更是因此受到不少
网友的指责;另一方面,这种无中生有、自编自发的做法,无疑严重违背和伤害
了基本的新闻伦理,更是突破了拿“人血”换流量的底线。这一行为,必须予以
谴责。
过去几年,在一些公共事件中,为了获得流量,出现过不少类似的现象,但
大多数都是一些毫无底线的自媒体所为。而这次涉事的百度,不仅是一家半机构
媒体,更是一家颇具地位和影响力的行业巨头,却也一再陷入争抢“人血馒头”
之列,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目前,涉事的值班编辑已被开除,乍一看,这似乎是百度的处置非常“严厉”,
但联系到百度此前在包括魏则西事件中的一贯表现,很难说这次所谓失误只是个
别当值编辑的不当操作,而不是该公司一贯的价值观宣导的结果。因此,开除编
辑的做法更像是“甩锅”。
这些年,“人血馒头”现象一再出现,舆论对此也批评过多次。但“流量”
的诱惑显然是巨大的,不仅百度栽了跟头,甚至连一些机构媒体也在流量的诱惑
下“自我矮化”,仍在收割“带血的流量”。比如,就有媒体置孩子亲属的悲痛
于不顾,“深挖”孩子父母的感情细节,试图寻找到所谓的“阴谋”,最后逼迫
孩子家人在承受悲痛的同时,还不得不出来“自证清白”。
抢“流量”无可厚非,但绝不能“吃人血馒头”,为了所谓的流量,连基本
的操守和道德底线也一并丢掉。把自己的利益建立在他人的痛苦和不幸之上,甚
至不惜捏造事实、添油加醋,如此做法,只会让我们的社会在庸俗化、反智化的
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受到伤害的还是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和价值体系,而置身
其中的我们,也将难以避免地受到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