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南开区高三年级模拟考试
(一) 语文学科试卷
语文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
150分钟。
第Ⅰ卷
本试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初王士祯( )的红桥唱和,使扬州红桥名扬天下,而从红桥泛舟至平山堂,在当地可谓一
条经典游览路线。平山堂作为人文名胜的渊源,要从北宋欧阳修说起,该堂为欧公在宋仁宗年间任
扬州知州时建造而成,于堂前旷望,似有与山平之感,故名“平山”。
作为修建者,欧阳修对平山堂的优胜了然于胸,“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从堂前极目所
见远景写起,突出平山堂适宜登高望远的位势。
欧阳修极欣赏苏轼,在文坛对东坡多有( ), 东坡则视欧当做恩师,欧阳修在离世之后,苏
轼再过平山堂下,有感而填《西江月》,是一篇典型的怀人词。“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
点明作词缘由,如今又来到平山堂下,但曾经的文章太守已不能复见,时光一去不返,壁上仍依稀
可见彼时所题的字迹。
时至雍乾,词人们仍然( )地来到这里,登临观览,诗酒流连,延续了宋代初建时的流风余韵
。被誉为“庐陵诗酒纵横地”的平山堂,一年四季皆有美景可赏,自然而然成为扬州当地或过往文
人室外集会的佳选之地。
1.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发动 提携 不绝如缕
B. 发动 提拔 络绎不绝
C. 发起 提拔 不绝如缕
D. 发起 提携 络绎不绝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空,“发动”,使开始。“发起”,倡议(做某件事)。
这里指王士祯发动红桥唱和这件事,所以用“发起”。
第二空,“提携”,领着孩子走路,比喻在事业上扶植后辈或后进。“
提拔”,挑选人员使担任更高的职务。
这里指欧阳修在文坛对苏东坡的扶持,所以用“提携”。
第三空,“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形容局势
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前后相
接,连续不断。
这里指后代词人们连续不断地到平山堂,所以用“络绎不绝”。
故选D。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东坡则视欧当做恩师,欧阳修在离世之后,苏轼再过平山堂下,有感而填《西江月》,这是一篇典型的怀人
词。
B. 东坡则视欧为恩师,在欧阳修离世之后,苏轼再过平山堂下,有感而填《西江月》,这是一篇典型的怀人词
。
C. 东坡则视欧当做恩师,在欧阳修离世之后,苏轼再过平山堂下,有感而填《西江月》,是一篇典型的怀人词
。
D. 东坡则视欧为恩师,欧阳修在离世之后,苏轼再过平山堂下,有感而填《西江月》,是一篇典型的怀人词。
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初王士祯( )的红桥唱和,使扬州红桥名扬天下,而从红桥泛舟至平山堂,在当地可谓一
条经典游览路线。平山堂作为人文名胜的渊源,要从北宋欧阳修说起,该堂为欧公在宋仁宗年间任
扬州知州时建造而成,于堂前旷望,似有与山平之感,故名“平山”。
作为修建者,欧阳修对平山堂的优胜了然于胸,“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从堂前极目所
见远景写起,突出平山堂适宜登高望远的位势。
欧阳修极欣赏苏轼,在文坛对东坡多有( ), 东坡则视欧当做恩师,欧阳修在离世之后,苏
轼再过平山堂下,有感而填《西江月》,是一篇典型的怀人词。“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
点明作词缘由,如今又来到平山堂下,但曾经的文章太守已不能复见,时光一去不返,壁上仍依稀
可见彼时所题的字迹。
时至雍乾,词人们仍然( )地来到这里,登临观览,诗酒流连,延续了宋代初建时的流风余韵
。被誉为“庐陵诗酒纵横地”的平山堂,一年四季皆有美景可赏,自然而然成为扬州当地或过往文
人室外集会的佳选之地。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存在以下毛病:结构混乱,“视……当做”,应改为“视……为
……”,排除AC;中途易辙,“欧阳修在离世之后,应改为“在欧阳修
离世之后”,排除AD;主语残缺,“是一篇典型的怀人词”,应改为“
这是一篇典型的怀人词”,排除CD。
故选B
3. 下列文学常识里,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风十里扬州路 杜牧 《赠别》 绝句
B 忧劳可以兴国 欧阳修 《伶官传序》 散文
C 临清流而赋诗 苏轼 《赤壁赋》 骈文
D 行为偏僻性乖张 曹雪芹 《西江月》 词
A. A B. B C. C D. 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临清流而赋诗”与苏轼对应不当,“临清流而赋诗”出自陶渊明
的《归去来兮辞》;《赤壁赋》与骈文对应不当,《赤壁赋》是散文。
故选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
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0)先后对“粮食安全”作过三次定义,分别是1974年的“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1983年的
“任何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他们所需要的基本食品”,以及1996年的“让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充足的、安全的和有营养的食物
,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粮食安全的早期定义仅限于供给层面,主要强调国家和全球的粮食供给。但研究发现,由于粮食没有得到合理分
配,以及在获取食物上存在物质、经济或社会文化方面的种种障碍,导致国家或全球充足的粮食供给本身并不能保证家庭的粮食安全,这使得1983年的定义将重点转向
家庭和个人获取食物的问题,对粮食安全的政策关切逐步将收入、支出、市场和价格因素纳入考虑。第三次定义进一步拓展了粮食安全的内涵和外延,内涵上将食物的
卫生和健康标准以及营养平衡纳入考虑,外延上则引入人权和社会文化等因素。
由于许多国家数据收集系统不完整,加之政策背景差异,进行全球粮食安全评价面临较大的挑战。目前,数值模拟、试验方法和统计模型是国际上粮食安全评价常用
的三种基本方法。 (摘编自《社会科学文摘》2020年第4期有删改)
材料二
我国是世界上仅有的5%能够实现粮食自给的国家之一,但国外风险已跨越有形壁垒深入影响我国粮食产业发展。表现为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国内市场受到挤压,
粮食“三量齐增”(高产量、高进口、高库存)现象依然存在,饲料及国内畜牧业受国际大豆市场价格传导影响大,外资粮企已逐渐竞争布局我国粮油市场等。为此,
我国“粮食自给”战略不是尽量减少全球联系带来的风险,放弃国际化,而应主动出击,在更加开放的国际经济环境下,立足全球视野,积极参与全球粮食规则制定。
加强国际农业合作,建立可靠的国外粮食供应链,最大化利用国外粮食资源,把握国外市场主动权,为规避各类风险超前谋划布局,如此方能更好地实现“粮食自给”
安全战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我国的粮食安全不应再单纯强调产量增长,而应该转向更多地强调粮食质量能否满足消费者对于营养健康的高质量粮食品种的
需求,保障居民对个性化、多元化、绿色化食物消费的需求。(摘编自《改革》2020年第9期,有删改)
材料三
全国人大常委会近期启动为期一个多月的珍惜粮食、反对浪费专题调研,旨在加快建立法治化长效机制,为全社会确立餐饮消费、日常食物消费的基本行为准则
,以法治方式对浪费问题进行综合治理。
粮食安全涉及粮食生产、储存和流通以及消费各环节,需要从每一个环节发力。粮食减损降耗和制止粮食浪费成为重要着力点。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
究员杜志雄认为,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将成为我国提升粮食安全保障程度以及实现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契机。
•厉行节约是一场“持久战”,要形成长效机制,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遏制粮食浪费。当前,粮食安全保障法已列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第一类项目。全国
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陈锡文说:“此次专题调研要与粮食安全保障法立法结合起来,推动将节粮减损政策措施转化为法律规范,强化杜绝粮食浪费的刚性约
束和法治保障。”(摘编自2020年9月23日的《新华电讯》)
4. 下列材料中对"粮食安全”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FAO在1974年对粮食安全的定义仅限于供给层面,以国家和全球的粮食供给为其强调的重点。
B. 国家或全球充足的粮食供给并不代表家庭粮食安全,其根源在于粮食分配环节存在一定缺陷。
C. 1996年的粮食安全定义引入了人权、社会文化因素,考虑到了卫生、健康标准和营养平衡。
D. 数值模拟、试验方法和统计模型等方法并不能彻底解决全球粮食安全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B. “其根源在于粮食分配环节存在一定缺陷”分析错误,依据原文
材料一“ 但研究发现,由于粮食没有得到合理分配,以及在获取食物
上存在物质、经济或社会文化方面的种种障碍,导致国家或全球充足的
粮食供给本身并不能保证家庭的粮食安全 ”,可见选项以偏概全。
故选B。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基于国外风险已跨越有形壁垒深入影响我国粮食产业发展的事实,我国的“粮食自给”战略应主动地加强全球联系,以保障粮食安全。
B. 我国的粮食安全不应再强调产量增长,而应该转向更多地强调粮食质量能否满足消费者对于营养健康的高质量粮食品种的需求等方面。
C. 粮食减损降耗和粮食节约作为粮食安全中的两个重要着力点,前者主要针对生产环节、储存环节,后者主要针对流通环节及消费环节。
D. 粮食安全保障法将列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第一类项目,为此,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于近期启动珍惜粮食、反对浪费专题调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
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0)先后对“粮食安全”作过三次定义,分别是1974年的“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1983年的
“任何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他们所需要的基本食品”,以及1996年的“让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充足的、安全的和有营养的食物
,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粮食安全的早期定义仅限于供给层面,主要强调国家和全球的粮食供给。但研究发现,由于粮食没有得到合理分
配,以及在获取食物上存在物质、经济或社会文化方面的种种障碍,导致国家或全球充足的粮食供给本身并不能保证家庭的粮食安全,这使得1983年的定义将重点转向
家庭和个人获取食物的问题,对粮食安全的政策关切逐步将收入、支出、市场和价格因素纳入考虑。第三次定义进一步拓展了粮食安全的内涵和外延,内涵上将食物的
卫生和健康标准以及营养平衡纳入考虑,外延上则引入人权和社会文化等因素。
由于许多国家数据收集系统不完整,加之政策背景差异,进行全球粮食安全评价面临较大的挑战。目前,数值模拟、试验方法和统计模型是国际上粮食安全评价常用
的三种基本方法。 (摘编自《社会科学文摘》2020年第4期有删改)
材料二
我国是世界上仅有的5%能够实现粮食自给的国家之一,但国外风险已跨越有形壁垒深入影响我国粮食产业发展。表现为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国内市场受到挤压,
粮食“三量齐增”(高产量、高进口、高库存)现象依然存在,饲料及国内畜牧业受国际大豆市场价格传导影响大,外资粮企已逐渐竞争布局我国粮油市场等。为此,
我国“粮食自给”战略不是尽量减少全球联系带来的风险,放弃国际化,而应主动出击,在更加开放的国际经济环境下,立足全球视野,积极参与全球粮食规则制定。
加强国际农业合作,建立可靠的国外粮食供应链,最大化利用国外粮食资源,把握国外市场主动权,为规避各类风险超前谋划布局,如此方能更好地实现“粮食自给”
安全战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我国的粮食安全不应再单纯强调产量增长,而应该转向更多地强调粮食质量能否满足消费者对于营养健康的高质量粮食品种的
需求,保障居民对个性化、多元化、绿色化食物消费的需求。(摘编自《改革》2020年第9期,有删改)
材料三
全国人大常委会近期启动为期一个多月的珍惜粮食、反对浪费专题调研,旨在加快建立法治化长效机制,为全社会确立餐饮消费、日常食物消费的基本行为准则
,以法治方式对浪费问题进行综合治理。
粮食安全涉及粮食生产、储存和流通以及消费各环节,需要从每一个环节发力。粮食减损降耗和制止粮食浪费成为重要着力点。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
究员杜志雄认为,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将成为我国提升粮食安全保障程度以及实现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契机。
•厉行节约是一场“持久战”,要形成长效机制,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遏制粮食浪费。当前,粮食安全保障法已列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第一类项目。全国
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陈锡文说:“此次专题调研要与粮食安全保障法立法结合起来,推动将节粮减损政策措施转化为法律规范,强化杜绝粮食浪费的刚性约
束和法治保障。”(摘编自2020年9月23日的《新华电讯》)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B.“ 我国的粮食安全不应再强调产量增长”分析错误,依据原文材料
二“我国的粮食安全不应再单纯强调产量增长”,可知选项忽略“单纯
”一词,造成以偏概全。
C.“前者主要针对生产环节、储存环节,后者主要针对流通环节及消费
环节”无中生有。根据材料三第二段“粮食安全涉及粮食生产、储存和
流通以及消费各环节,需要从每一个环节发力。粮食减损降耗和制止粮
食浪费成为重要着力点”,可知原文没有选项中的相关内容。
D.根据原文材料三第三段“粮食安全保障法已列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
会立法规划第一类项目”,可知选项中“将”与原文时态不符。
故选A。
6. 根据上述材料,对我国政府在粮食安全方面可能采取的重大举措推测不当的一项是( )
A. 不仅追求粮食产量增长,还要保障居民对个性化、多元化、绿色化食物消费的需求。
B. 确立有关节粮减损的法律,为全社会确立餐饮消费、日常食物消费的基本行为准则,并形成长效机制。
C. 积极参与全球粮食规则制定,尽量减少全球联系带来的风险,建立全球视野,促进更加开放的国际经济环境的形成。
D. 最大化利用国外粮食资源,建立可靠的国外粮食供应链,为规避各类风险超前谋划布局,实现“粮食自给”安全战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
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0)先后对“粮食安全”作过三次定义,分别是1974年的“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1983年的
“任何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他们所需要的基本食品”,以及1996年的“让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充足的、安全的和有营养的食物
,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粮食安全的早期定义仅限于供给层面,主要强调国家和全球的粮食供给。但研究发现,由于粮食没有得到合理分
配,以及在获取食物上存在物质、经济或社会文化方面的种种障碍,导致国家或全球充足的粮食供给本身并不能保证家庭的粮食安全,这使得1983年的定义将重点转向
家庭和个人获取食物的问题,对粮食安全的政策关切逐步将收入、支出、市场和价格因素纳入考虑。第三次定义进一步拓展了粮食安全的内涵和外延,内涵上将食物的
卫生和健康标准以及营养平衡纳入考虑,外延上则引入人权和社会文化等因素。
由于许多国家数据收集系统不完整,加之政策背景差异,进行全球粮食安全评价面临较大的挑战。目前,数值模拟、试验方法和统计模型是国际上粮食安全评价常用
的三种基本方法。 (摘编自《社会科学文摘》2020年第4期有删改)
材料二
我国是世界上仅有的5%能够实现粮食自给的国家之一,但国外风险已跨越有形壁垒深入影响我国粮食产业发展。表现为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国内市场受到挤压,
粮食“三量齐增”(高产量、高进口、高库存)现象依然存在,饲料及国内畜牧业受国际大豆市场价格传导影响大,外资粮企已逐渐竞争布局我国粮油市场等。为此,
我国“粮食自给”战略不是尽量减少全球联系带来的风险,放弃国际化,而应主动出击,在更加开放的国际经济环境下,立足全球视野,积极参与全球粮食规则制定。
加强国际农业合作,建立可靠的国外粮食供应链,最大化利用国外粮食资源,把握国外市场主动权,为规避各类风险超前谋划布局,如此方能更好地实现“粮食自给”
安全战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我国的粮食安全不应再单纯强调产量增长,而应该转向更多地强调粮食质量能否满足消费者对于营养健康的高质量粮食品种的
需求,保障居民对个性化、多元化、绿色化食物消费的需求。(摘编自《改革》2020年第9期,有删改)
材料三
全国人大常委会近期启动为期一个多月的珍惜粮食、反对浪费专题调研,旨在加快建立法治化长效机制,为全社会确立餐饮消费、日常食物消费的基本行为准则
,以法治方式对浪费问题进行综合治理。
粮食安全涉及粮食生产、储存和流通以及消费各环节,需要从每一个环节发力。粮食减损降耗和制止粮食浪费成为重要着力点。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
究员杜志雄认为,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将成为我国提升粮食安全保障程度以及实现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契机。
•厉行节约是一场“持久战”,要形成长效机制,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遏制粮食浪费。当前,粮食安全保障法已列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第一类项目。全国
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陈锡文说:“此次专题调研要与粮食安全保障法立法结合起来,推动将节粮减损政策措施转化为法律规范,强化杜绝粮食浪费的刚性约
束和法治保障。”(摘编自2020年9月23日的《新华电讯》)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辨析、比较的能力。
C. “尽量减少全球联系带来的风险”理解错误,与原文“我国材料二
‘粮食自给’战略不是尽量减少全球联系带来的风险”语义相反。
故选C。
三、(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开皇九年,春,正月,乙丑朔,贺若弼自广陵引兵济江。先是弼以老
马多买陈船而匿之,买弊船五六十艘,置于渎内。陈人觇之,以为内国
无船。弼又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广陵,于是大列旗帜,营幕被
野,陈人以为隋兵大至,急发兵为备,既知防人交代,其众复散;后以
为常,不复设备。又使兵缘江时猎,人马喧噪。故弼之济江,陈人不觉。
韩擒虎将五百人自横江宵济采石,守者皆醉,遂克之。
开皇九年,春天,正月乙丑初一,隋吴州总管贺若弼从广陵统帅军队渡过长江。起
先,贺若弼卖掉军中老马,大量购买陈朝的船只,并把这些船只藏匿起来,然后又
购买了破旧船只五六十艘,停泊在小河内。陈朝派人暗中窥探,认为中原没有船只。
贺若弼又请求让沿江防守的兵士每当轮换交接的时候,都一定要聚集广陵,于是隋
军大举旗帜,营幕遍野,陈朝以为是隋朝大军来到,于是急忙调集军队加强戒备,
随后知道是隋朝士卒换防交接,就将已聚集的军队解散;后来陈朝对此已习以为常,
就不再加强戒备。贺若弼又时常派遣军队沿江打猎,人欢马叫。所以贺若弼渡江时,
陈朝守军竟没有发觉。庐州总管韩擒虎也率领将士五百人从横江浦夜渡采石,陈朝
守军全都喝醉了酒,隋军轻而易举就攻下了采石。
庚午,贺若弼攻拔京口,执南徐州刺史黄恪。弼军令严肃,秋毫不
犯,有军士于民间酤酒者,弼立斩之。所俘获六千余人,弼皆释之,给
粮劳遣,付以敕书,令分道宣谕。于是所至风靡。
庚午(初六),隋将贺若弼率军攻克京口,生俘陈朝南徐州刺史黄恪。
贺若弼的军队纪律严明,秋毫不犯,有士卒在民间买酒的,贺若弼即令
将他斩首。所俘获的陈朝军队六千余人,贺若弼全部予以释放,发给资
粮,好言安慰,遣返回乡,并付给他们隋文帝敕书,让他们分道宣传散
发。因此,隋军所到之处,陈朝军队望风溃败。
贺若弼乘胜至乐游苑,鲁广达就擒。诸门卫皆走,弼夜烧北掖门入,
闻韩擒虎已得陈叔宝,呼视之,叔宝惶惧,流汗股栗,向弼再拜。弼谓
之曰:“小国之君当大国之卿,拜乃礼也。入朝不失作归命侯,无劳恐
惧。”既而耻功在韩擒虎后,与擒虎相诟,挺刃而出;欲令蔡征为叔宝
作降笺,命乘骡车归己,事不果。弼置叔宝于德教殿,以兵卫守。
隋将贺若弼率军乘胜进至乐游苑,鲁广达被隋军俘获。台城的宫门卫士
都四散逃走,贺若弼率军在夜间焚烧北掖门而进入皇宫,得知韩擒虎已
抓住了陈叔宝,就把他叫来亲自察看,陈叔宝非常害怕,汗流浃背,浑
身战栗,向贺若弼跪拜叩头。贺若弼对他说:“小国的君主见了大国的
公卿大臣,按照礼节应该跪拜。阁下到了隋朝仍不失封归命侯,所以不
必恐惧。”过后,贺若弼因耻于功在韩擒虎之后,与韩擒虎发生争吵詈
骂,随后怒气冲冲地拔刀而出,想令陈朝前吏部尚书蔡徵为陈叔宝起草
降书,又下令陈后主乘坐骡车归附自己,但没有实现。于是贺若弼将陈
后主置于德教殿内,派兵守卫。
辛酉,命贺若弼登御坐,赐物八千段,加位上柱国,进爵宋公。贺若弼、韩擒虎
争功于帝前。弼曰:“臣在蒋山死战,破其锐卒,擒其骁将,震扬威武,遂平陈国;
韩擒虎略不交陈,岂臣之比!”擒虎曰:“本奉明旨,令臣与弼同时合势以取伪都,
弼乃敢先期,逢贼遂战,致令将士伤死甚多。臣以轻骑五百,兵不血刃,直取金陵,
降任蛮奴,执陈叔宝,据其府库,倾其巢穴。弼至夕方扣北掖门,臣启关而纳之,
斯乃救罪不暇,安得与臣相比!”
辛酉(二十八日),文帝又令贺若弼登上皇帝的宝座同坐,赏赐给他布帛八千段,
越级授予他上柱国,进封爵位为宋公。贺若弼和韩擒虎在文帝面前争论谁的功大,
贺若弼说:“我在蒋山拚死鏖战,打垮了陈朝的精锐部队,俘虏了陈朝骁将萧摩诃、
鲁宗达等人,打出了国威和军威,于是才平定了陈国。而韩擒虎和陈朝军队几乎没
有交锋过,怎么能与我相比!”韩擒虎说:“本来接到明确指示,令我和贺若弼同
时合兵攻打陈朝都城,可是贺若弼竟敢独自提前进军,遭逢敌军便投入决战,以致
于所部将士伤亡很大。而我率领轻装骑兵五百人,兵不血刃,直取金陵,降服了任
忠,抓获了陈叔宝,占领了陈朝的府库,捣毁了陈后主盘据的老窝。贺若弼直到傍
晚才进至北掖门,是我打开城门让他入的,贺若弼赎罪还来不及,怎么能与我相
比!”
弼位望隆重,兄弟并封郡公,为刺史、列将,家之珍玩,不可胜计,
婢妾曳罗绮者数百,时人荣之。
贺若弼地位高,名望大,他的兄弟们都被封为郡公,担任刺史或者列将
职务,家中的珠宝珍玩,多得不可胜计,婢妾使女也都穿戴绫罗绸缎,
多达数百人,当时朝廷上下都很羡慕他。
开皇二十年,春,三月,辛卯。贺若弼复坐事下狱,上数之曰:
“公有三太猛:嫉妒心太猛,自是、非人心太猛,无上心太猛。”既而
释之。
贺若弼又获罪而被捕入狱。隋文帝列举他的罪状说:“你有三个太过
份:嫉妒心太过份;自以为是、贬抑别人太过份;目无尊上太过份。”
但不久文帝就释放了他。
大业三年 光禄大夫贺若弼亦私议宴可汗太侈。并为人所奏。帝以为诽
谤朝政,贺若弼坐诛,弼妻子没官为奴婢
大业三年,光禄大夫贺若弼也私下议论宴请启民可汗的规模太奢侈。
这些话都被人报告了炀帝。炀帝认为他们诽谤朝政。贺若弼获罪被杀,
贺若弼的妻子儿女被没收为官奴婢。
(节选自《资治通鉴·隋记》)
父敦,以武烈知名,仕周为金州总管,宇文 护忌而害之。临刑,呼弼谓之曰:
“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 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因引锥
刺弼舌出血,诫以慎口。
弼自谓功名出朝臣之右,每以宰相自许。既而杨素为右仆射,弼仍为将军,甚不
平,形于言色,由是免官,弼怨 望愈甚。后数年,下弼狱,上谓之曰:“我以高颎、
杨素为宰相,汝每倡言,云此二人惟堪啖饭耳,是何意也?”弼曰:“颎,臣之故
人,素,臣之舅子,臣并知其为人,诚有此语。”公卿奏弼怨望,罪当死。上惜其
功,于是除名为民。(节选自《隋书列传十七》)
父亲贺敦,因为勇武刚烈出名,在北周做金州总管,宇文护嫉妒他就加害他。临行刑时,父亲把贺
若弼叫过来对他说:“我一心想要平定江南,可是这个心愿没能完成,你一定要完成我的志向,而
且我是因为说话不小心被害死的,你不能不考虑(今后说话要谨慎)。”
右领军大将军贺若弼自认为他的功勋名望在其他的群臣之上,因此经常以宰相自任。不久,杨素被
任命为尚书右仆射,自己还是将军,所以非常愤恨不平,并在言谈脸色上表现出来,于是他被朝廷
罢免职务,因而愈加怨恨。过了一段时间后,隋文帝将贺若弼逮捕下狱,问他说:“我任命高、杨
素为宰相,而你经常扬言说:‘这两个人只会吃饭。’你这话是什么意思?”贺若弼回答说:“高
是我的老朋友,杨素是我舅舅的儿子,我深知他们的为人,所以敢说那样的话。”公卿大臣上奏说
贺若弼怨恨朝廷,犯了死罪。文帝顾念他战功卓著,除名为民。
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营幕被野 被:遍及 B. 执南徐州刺史黄恪 执:捉拿
C. 弼置叔宝于德教殿 置:释放 D. 公卿奏弼怨望,罪当死 当:判处
三、(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开皇九年,春,正月乙丑朔,贺若弼自广陵引兵济江。先是弼以老马多买陈船而匿之,买弊船五六十艘,置于渎内。陈人觇之,以为内
国无船。弼又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广陵,于是大列旗帜,营幕被野,陈人以为隋兵大至,急发兵为备,(1)既知防人交代,其众复
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又使兵缘江时猎,人马喧噪。故弼之济江,陈人不觉。韩擒虎将五百人自横江宵济采石,守者皆醉,遂克之。
庚午,贺若弼攻拔京口,执南徐州刺史黄恪。弼军令严肃,秋毫不犯,有军士于民间酤酒者,弼立斩之。所俘获六千余人弼皆释之给粮劳
遣付以敕书令分道宣谕于是所至风靡。贺若弼乘胜至乐游苑,鲁广达就擒。诸门卫皆走,弼夜烧北掖门入,闻韩擒虎已得陈叔宝,呼视之,叔
宝惶惧,流汗股栗,向弼再拜。弼谓之曰:“小国之君当大国之卿,拜乃礼也。入朝不失作归命侯,无劳恐惧。”既而耻功在韩擒虎后,与擒
虎相诟,挺刃而出;欲令蔡徵为叔宝作降笺,命乘骡车归己,事不果。弼置叔宝于德教殿,以兵卫守。
辛酉,命贺若弼登御坐,赐物八千段,加位上柱国,进爵宋公。贺若弼、韩擒虎争功于帝前。弼曰:“臣在蒋山死战,破其锐卒,擒其骁
将,震扬威武,遂平陈国;韩擒虎略不交陈,岂臣之比!”擒虎曰:“本奉明旨,令臣与弼同时合势以取伪都,弼乃敢先期,逢贼遂战,致令
将士伤死甚多。臣以轻骑五百,兵不血刃,直取金陵,降任蛮奴,执陈叔宝,据其府库,倾其巢穴。弼至夕方扣北掖门,臣启关而纳之。斯乃
救罪不暇,安得与臣相比!”
弼位望隆重,兄弟并封郡公,为刺史,列将,家之珍玩,不可胜计,婢妾曳罗绮者数百,时人荣之。
开皇二十年,春,三月,辛卯,(2)贺若弼复坐事下狱,上数之曰:“公有三太猛:嫉妒心太猛,自是、非人心太猛,无上心太猛。”既
而释之。
大业三年,光禄大夫贺若弼亦私议宴可汗太侈,并为人所奏。帝以为诽谤朝政,贺若弼坐诛,弼妻子没官为奴婢。(节选自《资治通鉴·
隋记》)
(贺若弼)父敦,以武烈知名,仕周为金州总管,宇文护忌而害之。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
以舌死,汝不可不思。因引锥刺弼舌出血,诫以慎口。
弼自谓功名出朝臣之右,每以宰相自许。既而杨素为右仆射,弼仍为将军,甚不平,形于言色,由是免官,弼怨望愈甚。后数年,下弼狱
,上谓之曰:“我以高颍、杨素为宰相,汝每倡言,云此二人惟堪啖饭耳,是何意也?”弼曰:“颍,臣之故人,素,臣之舅子,臣并知其为
人,诚有此语。”公卿奏弼怨望,罪当死。上惜其功,于是除名为民。(节选自《隋书列传十七》)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C.“弼置叔宝于德教殿”的意思是:贺若弼将陈后主放在德教殿内。“
置”在这里的意思是“放置”。
故选C。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先是弼以老马多买陈船而匿之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 小国之君当大国之卿,拜乃礼也 大王亦宜斋戒五日,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壁
C. 与擒虎相诟,挺刃而出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 因引锥刺弼舌出血,诫以慎口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三、(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开皇九年,春,正月乙丑朔,贺若弼自广陵引兵济江。先是弼以老马多买陈船而匿之,买弊船五六十艘,置于渎内。陈人觇之,以为内
国无船。弼又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广陵,于是大列旗帜,营幕被野,陈人以为隋兵大至,急发兵为备,(1)既知防人交代,其众复
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又使兵缘江时猎,人马喧噪。故弼之济江,陈人不觉。韩擒虎将五百人自横江宵济采石,守者皆醉,遂克之。
庚午,贺若弼攻拔京口,执南徐州刺史黄恪。弼军令严肃,秋毫不犯,有军士于民间酤酒者,弼立斩之。所俘获六千余人弼皆释之给粮劳
遣付以敕书令分道宣谕于是所至风靡。贺若弼乘胜至乐游苑,鲁广达就擒。诸门卫皆走,弼夜烧北掖门入,闻韩擒虎已得陈叔宝,呼视之,叔
宝惶惧,流汗股栗,向弼再拜。弼谓之曰:“小国之君当大国之卿,拜乃礼也。入朝不失作归命侯,无劳恐惧。”既而耻功在韩擒虎后,与擒
虎相诟,挺刃而出;欲令蔡徵为叔宝作降笺,命乘骡车归己,事不果。弼置叔宝于德教殿,以兵卫守。
辛酉,命贺若弼登御坐,赐物八千段,加位上柱国,进爵宋公。贺若弼、韩擒虎争功于帝前。弼曰:“臣在蒋山死战,破其锐卒,擒其骁
将,震扬威武,遂平陈国;韩擒虎略不交陈,岂臣之比!”擒虎曰:“本奉明旨,令臣与弼同时合势以取伪都,弼乃敢先期,逢贼遂战,致令
将士伤死甚多。臣以轻骑五百,兵不血刃,直取金陵,降任蛮奴,执陈叔宝,据其府库,倾其巢穴。弼至夕方扣北掖门,臣启关而纳之。斯乃
救罪不暇,安得与臣相比!”
弼位望隆重,兄弟并封郡公,为刺史,列将,家之珍玩,不可胜计,婢妾曳罗绮者数百,时人荣之。
开皇二十年,春,三月,辛卯,(2)贺若弼复坐事下狱,上数之曰:“公有三太猛:嫉妒心太猛,自是、非人心太猛,无上心太猛。”既
而释之。
大业三年,光禄大夫贺若弼亦私议宴可汗太侈,并为人所奏。帝以为诽谤朝政,贺若弼坐诛,弼妻子没官为奴婢。(节选自《资治通鉴·
隋记》)
(贺若弼)父敦,以武烈知名,仕周为金州总管,宇文护忌而害之。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
以舌死,汝不可不思。因引锥刺弼舌出血,诫以慎口。
弼自谓功名出朝臣之右,每以宰相自许。既而杨素为右仆射,弼仍为将军,甚不平,形于言色,由是免官,弼怨望愈甚。后数年,下弼狱
,上谓之曰:“我以高颍、杨素为宰相,汝每倡言,云此二人惟堪啖饭耳,是何意也?”弼曰:“颍,臣之故人,素,臣之舅子,臣并知其为
人,诚有此语。”公卿奏弼怨望,罪当死。上惜其功,于是除名为民。(节选自《隋书列传十七》)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以”均为介词,用;
B.副词,辅助判断\副词,才;
C.连词,表修饰关系\连词,表递进关系;
D.连词,于是\介词,通过。
故选A。
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所俘获六千\余人弼皆释之\给粮劳\遣付以敕书令分道\宣谕于是\所至风靡
B. 所俘获六千余人\弼皆释之\给粮劳遣\付以敕书\令分道宣谕\于是所至风靡
C. 所俘获六千余人\弼皆释之\给粮劳\遣付以敕书\令分道宣谕于是\所至风靡
D. 所俘获六千\余人弼皆释之\给粮劳遣\付以敕书令分道\宣谕\于是所至风靡
三、(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开皇九年,春,正月乙丑朔,贺若弼自广陵引兵济江。先是弼以老马多买陈船而匿之,买弊船五六十艘,置于渎内。陈人觇之,以为内
国无船。弼又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广陵,于是大列旗帜,营幕被野,陈人以为隋兵大至,急发兵为备,(1)既知防人交代,其众复
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又使兵缘江时猎,人马喧噪。故弼之济江,陈人不觉。韩擒虎将五百人自横江宵济采石,守者皆醉,遂克之。
庚午,贺若弼攻拔京口,执南徐州刺史黄恪。弼军令严肃,秋毫不犯,有军士于民间酤酒者,弼立斩之。所俘获六千余人弼皆释之给粮劳
遣付以敕书令分道宣谕于是所至风靡。贺若弼乘胜至乐游苑,鲁广达就擒。诸门卫皆走,弼夜烧北掖门入,闻韩擒虎已得陈叔宝,呼视之,叔
宝惶惧,流汗股栗,向弼再拜。弼谓之曰:“小国之君当大国之卿,拜乃礼也。入朝不失作归命侯,无劳恐惧。”既而耻功在韩擒虎后,与擒
虎相诟,挺刃而出;欲令蔡徵为叔宝作降笺,命乘骡车归己,事不果。弼置叔宝于德教殿,以兵卫守。
辛酉,命贺若弼登御坐,赐物八千段,加位上柱国,进爵宋公。贺若弼、韩擒虎争功于帝前。弼曰:“臣在蒋山死战,破其锐卒,擒其骁
将,震扬威武,遂平陈国;韩擒虎略不交陈,岂臣之比!”擒虎曰:“本奉明旨,令臣与弼同时合势以取伪都,弼乃敢先期,逢贼遂战,致令
将士伤死甚多。臣以轻骑五百,兵不血刃,直取金陵,降任蛮奴,执陈叔宝,据其府库,倾其巢穴。弼至夕方扣北掖门,臣启关而纳之。斯乃
救罪不暇,安得与臣相比!”
弼位望隆重,兄弟并封郡公,为刺史,列将,家之珍玩,不可胜计,婢妾曳罗绮者数百,时人荣之。
开皇二十年,春,三月,辛卯,(2)贺若弼复坐事下狱,上数之曰:“公有三太猛:嫉妒心太猛,自是、非人心太猛,无上心太猛。”既
而释之。
大业三年,光禄大夫贺若弼亦私议宴可汗太侈,并为人所奏。帝以为诽谤朝政,贺若弼坐诛,弼妻子没官为奴婢。(节选自《资治通鉴·
隋记》)
(贺若弼)父敦,以武烈知名,仕周为金州总管,宇文护忌而害之。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
以舌死,汝不可不思。因引锥刺弼舌出血,诫以慎口。
弼自谓功名出朝臣之右,每以宰相自许。既而杨素为右仆射,弼仍为将军,甚不平,形于言色,由是免官,弼怨望愈甚。后数年,下弼狱
,上谓之曰:“我以高颍、杨素为宰相,汝每倡言,云此二人惟堪啖饭耳,是何意也?”弼曰:“颍,臣之故人,素,臣之舅子,臣并知其为
人,诚有此语。”公卿奏弼怨望,罪当死。上惜其功,于是除名为民。(节选自《隋书列传十七》)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六千余人”的意思是“六千多人”,作“俘获”的宾语,中间不能断
开,排除AD。“令”的宾语是“分道宣谕”,应在“分道宣谕”后断开
;“于是”表因果承接关系,引出下文内容,“于”前断开。据以上信
息排除C。
故选B。
10. 下列句子分为四组,表现贺若弼善战又贪功的一项是( )
A. ①买弊船五六十艘,置于渎内。 ②欲令蔡徵为叔宝作降笺,命乘骡车归己。
B. ①诸门卫皆走,弼夜烧北掖门入。 ②汝每倡言,云此二人惟堪啖饭耳。
C. ①臣在蒋山死战,破其锐卒,擒其骁将,震扬威武,遂平陈国。 ②弼仍为将军,甚不平,形于言色。
D. ①弼军令严肃,秋毫不犯,有军士于民间酤酒者,弼立斩之。 ②韩擒虎略不交陈,岂臣之比!
三、(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开皇九年,春,正月乙丑朔,贺若弼自广陵引兵济江。先是弼以老马多买陈船而匿之,买弊船五六十艘,置于渎内。陈人觇之,以为内
国无船。弼又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广陵,于是大列旗帜,营幕被野,陈人以为隋兵大至,急发兵为备,(1)既知防人交代,其众复
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又使兵缘江时猎,人马喧噪。故弼之济江,陈人不觉。韩擒虎将五百人自横江宵济采石,守者皆醉,遂克之。
庚午,贺若弼攻拔京口,执南徐州刺史黄恪。弼军令严肃,秋毫不犯,有军士于民间酤酒者,弼立斩之。所俘获六千余人弼皆释之给粮劳
遣付以敕书令分道宣谕于是所至风靡。贺若弼乘胜至乐游苑,鲁广达就擒。诸门卫皆走,弼夜烧北掖门入,闻韩擒虎已得陈叔宝,呼视之,叔
宝惶惧,流汗股栗,向弼再拜。弼谓之曰:“小国之君当大国之卿,拜乃礼也。入朝不失作归命侯,无劳恐惧。”既而耻功在韩擒虎后,与擒
虎相诟,挺刃而出;欲令蔡徵为叔宝作降笺,命乘骡车归己,事不果。弼置叔宝于德教殿,以兵卫守。
辛酉,命贺若弼登御坐,赐物八千段,加位上柱国,进爵宋公。贺若弼、韩擒虎争功于帝前。弼曰:“臣在蒋山死战,破其锐卒,擒其骁
将,震扬威武,遂平陈国;韩擒虎略不交陈,岂臣之比!”擒虎曰:“本奉明旨,令臣与弼同时合势以取伪都,弼乃敢先期,逢贼遂战,致令
将士伤死甚多。臣以轻骑五百,兵不血刃,直取金陵,降任蛮奴,执陈叔宝,据其府库,倾其巢穴。弼至夕方扣北掖门,臣启关而纳之。斯乃
救罪不暇,安得与臣相比!”
弼位望隆重,兄弟并封郡公,为刺史,列将,家之珍玩,不可胜计,婢妾曳罗绮者数百,时人荣之。
开皇二十年,春,三月,辛卯,(2)贺若弼复坐事下狱,上数之曰:“公有三太猛:嫉妒心太猛,自是、非人心太猛,无上心太猛。”既
而释之。
大业三年,光禄大夫贺若弼亦私议宴可汗太侈,并为人所奏。帝以为诽谤朝政,贺若弼坐诛,弼妻子没官为奴婢。(节选自《资治通鉴·
隋记》)
(贺若弼)父敦,以武烈知名,仕周为金州总管,宇文护忌而害之。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
以舌死,汝不可不思。因引锥刺弼舌出血,诫以慎口。
弼自谓功名出朝臣之右,每以宰相自许。既而杨素为右仆射,弼仍为将军,甚不平,形于言色,由是免官,弼怨望愈甚。后数年,下弼狱
,上谓之曰:“我以高颍、杨素为宰相,汝每倡言,云此二人惟堪啖饭耳,是何意也?”弼曰:“颍,臣之故人,素,臣之舅子,臣并知其为
人,诚有此语。”公卿奏弼怨望,罪当死。上惜其功,于是除名为民。(节选自《隋书列传十七》)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
A.①是作战谋划,体现其善战。 ②体现其贪功。
B.①入城的叙述,不能体现其善战或贪功。②体现其傲慢的特点。
C.①是他的争功之词,体现其贪功。 ②体现其嫉妒心太猛。
D.①体现其军纪严明,不能体现其善战。 ②体现其贪功。
故选A。
11.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恰当一项是( )
A. 贺若弼先悄悄卖了军中老马大量购买南陈的船只,又大张旗鼓买了五六十只破船,以达到积蓄力量、麻痹敌人的目的。
B. 贺若弼与韩擒虎互相配合渡过长江,而在取得胜利之后,又为抢夺战功互相诋毁,刀兵相见。
C. 贺若弼为隋灭亡南陈立下汗马功劳,得以加官进爵,生活奢侈,但贺若弼自以为 ,对个人名利耿耿于怀。
D. 贺若弼的父亲因被陷害而死,死前表明自己的志向并警戒儿子要出言谨慎,而贺若弼急功傲物,终不免杀身之祸。
三、(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开皇九年,春,正月乙丑朔,贺若弼自广陵引兵济江。先是弼以老马多买陈船而匿之,买弊船五六十艘,置于渎内。陈人觇之,以为内
国无船。弼又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广陵,于是大列旗帜,营幕被野,陈人以为隋兵大至,急发兵为备,(1)既知防人交代,其众复
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又使兵缘江时猎,人马喧噪。故弼之济江,陈人不觉。韩擒虎将五百人自横江宵济采石,守者皆醉,遂克之。
庚午,贺若弼攻拔京口,执南徐州刺史黄恪。弼军令严肃,秋毫不犯,有军士于民间酤酒者,弼立斩之。所俘获六千余人弼皆释之给粮劳
遣付以敕书令分道宣谕于是所至风靡。贺若弼乘胜至乐游苑,鲁广达就擒。诸门卫皆走,弼夜烧北掖门入,闻韩擒虎已得陈叔宝,呼视之,叔
宝惶惧,流汗股栗,向弼再拜。弼谓之曰:“小国之君当大国之卿,拜乃礼也。入朝不失作归命侯,无劳恐惧。”既而耻功在韩擒虎后,与擒
虎相诟,挺刃而出;欲令蔡徵为叔宝作降笺,命乘骡车归己,事不果。弼置叔宝于德教殿,以兵卫守。
辛酉,命贺若弼登御坐,赐物八千段,加位上柱国,进爵宋公。贺若弼、韩擒虎争功于帝前。弼曰:“臣在蒋山死战,破其锐卒,擒其骁
将,震扬威武,遂平陈国;韩擒虎略不交陈,岂臣之比!”擒虎曰:“本奉明旨,令臣与弼同时合势以取伪都,弼乃敢先期,逢贼遂战,致令
将士伤死甚多。臣以轻骑五百,兵不血刃,直取金陵,降任蛮奴,执陈叔宝,据其府库,倾其巢穴。弼至夕方扣北掖门,臣启关而纳之。斯乃
救罪不暇,安得与臣相比!”
弼位望隆重,兄弟并封郡公,为刺史,列将,家之珍玩,不可胜计,婢妾曳罗绮者数百,时人荣之。
开皇二十年,春,三月,辛卯,(2)贺若弼复坐事下狱,上数之曰:“公有三太猛:嫉妒心太猛,自是、非人心太猛,无上心太猛。”既
而释之。
大业三年,光禄大夫贺若弼亦私议宴可汗太侈,并为人所奏。帝以为诽谤朝政,贺若弼坐诛,弼妻子没官为奴婢。(节选自《资治通鉴·
隋记》)
(贺若弼)父敦,以武烈知名,仕周为金州总管,宇文护忌而害之。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
以舌死,汝不可不思。因引锥刺弼舌出血,诫以慎口。
弼自谓功名出朝臣之右,每以宰相自许。既而杨素为右仆射,弼仍为将军,甚不平,形于言色,由是免官,弼怨望愈甚。后数年,下弼狱
,上谓之曰:“我以高颍、杨素为宰相,汝每倡言,云此二人惟堪啖饭耳,是何意也?”弼曰:“颍,臣之故人,素,臣之舅子,臣并知其为
人,诚有此语。”公卿奏弼怨望,罪当死。上惜其功,于是除名为民。(节选自《隋书列传十七》)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贺若弼与韩擒虎互相配合渡过长江”错误,原文的表述是“故弼之
济江,陈人不觉。韩擒虎将五百人自横江宵济采石,守者皆醉,遂克之
”,没有“互相配合”的叙述;“又为抢夺战功互相诋毁,刀兵相见”
错误,原文的表述是“与擒虎相诟,挺刃而出”,“挺刃而出”不等于
“刀兵相见”。
故选B。
12.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知防人交代,其众复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
(2)贺若弼复坐事下狱,上数之曰:“公有三太猛:嫉妒心太猛,自是、非人心太
猛,无上心太猛。”
三、(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开皇九年,春,正月乙丑朔,贺若弼自广陵引兵济江。先是弼以老马多买陈船而匿之,买弊船五六十艘,置于渎内。陈人觇之,以为内
国无船。弼又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广陵,于是大列旗帜,营幕被野,陈人以为隋兵大至,急发兵为备,(1)既知防人交代,其众复
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又使兵缘江时猎,人马喧噪。故弼之济江,陈人不觉。韩擒虎将五百人自横江宵济采石,守者皆醉,遂克之。
庚午,贺若弼攻拔京口,执南徐州刺史黄恪。弼军令严肃,秋毫不犯,有军士于民间酤酒者,弼立斩之。所俘获六千余人弼皆释之给粮劳
遣付以敕书令分道宣谕于是所至风靡。贺若弼乘胜至乐游苑,鲁广达就擒。诸门卫皆走,弼夜烧北掖门入,闻韩擒虎已得陈叔宝,呼视之,叔
宝惶惧,流汗股栗,向弼再拜。弼谓之曰:“小国之君当大国之卿,拜乃礼也。入朝不失作归命侯,无劳恐惧。”既而耻功在韩擒虎后,与擒
虎相诟,挺刃而出;欲令蔡徵为叔宝作降笺,命乘骡车归己,事不果。弼置叔宝于德教殿,以兵卫守。
辛酉,命贺若弼登御坐,赐物八千段,加位上柱国,进爵宋公。贺若弼、韩擒虎争功于帝前。弼曰:“臣在蒋山死战,破其锐卒,擒其骁
将,震扬威武,遂平陈国;韩擒虎略不交陈,岂臣之比!”擒虎曰:“本奉明旨,令臣与弼同时合势以取伪都,弼乃敢先期,逢贼遂战,致令
将士伤死甚多。臣以轻骑五百,兵不血刃,直取金陵,降任蛮奴,执陈叔宝,据其府库,倾其巢穴。弼至夕方扣北掖门,臣启关而纳之。斯乃
救罪不暇,安得与臣相比!”
弼位望隆重,兄弟并封郡公,为刺史,列将,家之珍玩,不可胜计,婢妾曳罗绮者数百,时人荣之。
开皇二十年,春,三月,辛卯,(2)贺若弼复坐事下狱,上数之曰:“公有三太猛:嫉妒心太猛,自是、非人心太猛,无上心太猛。”既
而释之。
大业三年,光禄大夫贺若弼亦私议宴可汗太侈,并为人所奏。帝以为诽谤朝政,贺若弼坐诛,弼妻子没官为奴婢。(节选自《资治通鉴·
隋记》)
(贺若弼)父敦,以武烈知名,仕周为金州总管,宇文护忌而害之。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
以舌死,汝不可不思。因引锥刺弼舌出血,诫以慎口。
弼自谓功名出朝臣之右,每以宰相自许。既而杨素为右仆射,弼仍为将军,甚不平,形于言色,由是免官,弼怨望愈甚。后数年,下弼狱
,上谓之曰:“我以高颍、杨素为宰相,汝每倡言,云此二人惟堪啖饭耳,是何意也?”弼曰:“颍,臣之故人,素,臣之舅子,臣并知其为
人,诚有此语。”公卿奏弼怨望,罪当死。上惜其功,于是除名为民。(节选自《隋书列传十七》)
12. (1)随后知道隋军换防交接,就将已经聚集的军队解散;后来南
陈把这种情况当做平常事\习以为常,不再设置防备。
(2)贺若弼又获罪而被捕入狱,皇帝列举他的罪状\责备说:“你有三
个过分,嫉妒心太过分;自以为是、贬抑他人太过分;目无尊长太过分
。”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1)既,之后,随后;交代,换防交接;以为,把……当做
;设备,设置防备。(2)坐,因……获罪;数,列举罪状\责备;猛,
过分;自是、非人,认为自己对,认为别人不对。
13. 请结合文本分析贺若弼被杀的原因。
三、(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开皇九年,春,正月乙丑朔,贺若弼自广陵引兵济江。先是弼以老马多买陈船而匿之,买弊船五六十艘,置于渎内。陈人觇之,以为内
国无船。弼又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广陵,于是大列旗帜,营幕被野,陈人以为隋兵大至,急发兵为备,(1)既知防人交代,其众复
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又使兵缘江时猎,人马喧噪。故弼之济江,陈人不觉。韩擒虎将五百人自横江宵济采石,守者皆醉,遂克之。
庚午,贺若弼攻拔京口,执南徐州刺史黄恪。弼军令严肃,秋毫不犯,有军士于民间酤酒者,弼立斩之。所俘获六千余人弼皆释之给粮劳
遣付以敕书令分道宣谕于是所至风靡。贺若弼乘胜至乐游苑,鲁广达就擒。诸门卫皆走,弼夜烧北掖门入,闻韩擒虎已得陈叔宝,呼视之,叔
宝惶惧,流汗股栗,向弼再拜。弼谓之曰:“小国之君当大国之卿,拜乃礼也。入朝不失作归命侯,无劳恐惧。”既而耻功在韩擒虎后,与擒
虎相诟,挺刃而出;欲令蔡徵为叔宝作降笺,命乘骡车归己,事不果。弼置叔宝于德教殿,以兵卫守。
辛酉,命贺若弼登御坐,赐物八千段,加位上柱国,进爵宋公。贺若弼、韩擒虎争功于帝前。弼曰:“臣在蒋山死战,破其锐卒,擒其骁
将,震扬威武,遂平陈国;韩擒虎略不交陈,岂臣之比!”擒虎曰:“本奉明旨,令臣与弼同时合势以取伪都,弼乃敢先期,逢贼遂战,致令
将士伤死甚多。臣以轻骑五百,兵不血刃,直取金陵,降任蛮奴,执陈叔宝,据其府库,倾其巢穴。弼至夕方扣北掖门,臣启关而纳之。斯乃
救罪不暇,安得与臣相比!”
弼位望隆重,兄弟并封郡公,为刺史,列将,家之珍玩,不可胜计,婢妾曳罗绮者数百,时人荣之。
开皇二十年,春,三月,辛卯,(2)贺若弼复坐事下狱,上数之曰:“公有三太猛:嫉妒心太猛,自是、非人心太猛,无上心太猛。”既
而释之。
大业三年,光禄大夫贺若弼亦私议宴可汗太侈,并为人所奏。帝以为诽谤朝政,贺若弼坐诛,弼妻子没官为奴婢。(节选自《资治通鉴·
隋记》)
(贺若弼)父敦,以武烈知名,仕周为金州总管,宇文护忌而害之。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
以舌死,汝不可不思。因引锥刺弼舌出血,诫以慎口。
弼自谓功名出朝臣之右,每以宰相自许。既而杨素为右仆射,弼仍为将军,甚不平,形于言色,由是免官,弼怨望愈甚。后数年,下弼狱
,上谓之曰:“我以高颍、杨素为宰相,汝每倡言,云此二人惟堪啖饭耳,是何意也?”弼曰:“颍,臣之故人,素,臣之舅子,臣并知其为
人,诚有此语。”公卿奏弼怨望,罪当死。上惜其功,于是除名为民。(节选自《隋书列传十七》)
13. (1)嫉妒心太过分;自以为是、贬抑他人太过分;目无尊长太过分。(2)急
功傲物,出言不慎。(3)生活奢侈,家族势力逐渐强大。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依据“公有三太猛:嫉妒心太猛,自是、非人心太猛,无上心太猛”可
概括为:嫉妒心太过分;自以为是、贬抑他人太过分;目无尊长太过分
。
依据“弼自谓功名出朝臣之右,每以宰相自许”“光禄大夫贺若弼亦私
议宴可汗太侈,并为人所奏。帝以为诽谤朝政,贺若弼坐诛”等可概括
为:急功傲物,出言不慎。
依据“弼位望隆重,兄弟并封郡公,为刺史,列将,家之珍玩,不可胜
计,婢妾曳罗绮者数百”可概括为:生活奢侈,家族势力逐渐强大。
第Ⅱ卷本卷共12小题,共117分。四、(25 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观雨 陈与义①
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②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③。
牡丹④ 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⑤路漫漫。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注释】①陈与义:北宋南宋之交的爱国诗人。北宋1127年灭亡,此诗写于1128年,汴京失陷后
诗人流寓湖、湘时。②海:暴雨。③洗甲兵:《北堂书钞》 引《六韬》,“武王伐殷,兵行之日大
雨。太公曰:‘是洗濯甲兵’”。④《牡丹》写于1136年。⑤伊洛:指诗人的故乡洛阳。
14.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观雨》首联写诗人虽不事农事,但留心天气,“阴晴”既指天时,也指时局,见兴致,见气势
。
B. 《观雨》颔联渲染雨前、雨来时的气势,视听结合;《牡丹》尾句借助动作塑造人物形象,抒发
情感。
C. 这两首诗都写于北宋灭亡之后,诗人观雨,看牡丹,情绪或昂扬,或沉郁,但都流露出亡国之痛
。
D. 这两首诗中,诗人自称龙钟客,借景抒情,一语双关,《观雨》还借典故抒情,《牡丹》则托物
言志。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赏析诗歌的能力。
D.“《牡丹》则托物言志”错误。没有托物言志,是借景抒情。
故选D。
15. 《观雨》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第Ⅱ卷本卷共12小题,共117分。四、(25 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观雨 陈与义①
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②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③。
牡丹④ 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⑤路漫漫。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注释】①陈与义:北宋南宋之交的爱国诗人。北宋1127年灭亡,此诗写于1128年,汴京失陷后
诗人流寓湖、湘时。②海:暴雨。③洗甲兵:《北堂书钞》 引《六韬》,“武王伐殷,兵行之日大
雨。太公曰:‘是洗濯甲兵’”。④《牡丹》写于1136年。⑤伊洛:指诗人的故乡洛阳。
15. 暴雨打得竹枝低伏了又顽强地挺起,大风吹得乌云翻涌的山脊明
明灭灭。描述了山中暴雨时的壮阔昂扬之景。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概括诗歌景物形象特点的能力。
颈联“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意思暴雨压得竹枝伏了又起,
吹得乌云翻涌山脊明明灭灭。
颈联通过“海”(如海一样的暴雨)、 “风”等宏阔意象,运用“压
、低、举、吹”等动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竹技在雨中顽强地举起,山色
在大风吹掀时露出一线光明的景象;充满动感和色彩变化,气势宏大磅
礴。
16. 结合这两首诗,分析《观雨》和《牡丹》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第Ⅱ卷本卷共12小题,共117分。四、(25 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观雨 陈与义①
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②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③。
牡丹④ 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⑤路漫漫。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注释】①陈与义:北宋南宋之交的爱国诗人。北宋1127年灭亡,此诗写于1128年,汴京失陷后
诗人流寓湖、湘时。②海:暴雨。③洗甲兵:《北堂书钞》 引《六韬》,“武王伐殷,兵行之日大
雨。太公曰:‘是洗濯甲兵’”。④《牡丹》写于1136年。⑤伊洛:指诗人的故乡洛阳。
16. 《观雨》因雨寄怀,表现对抗金胜利的渴望,为了重建太平,不顾
个人利害。《牡丹》抒发诗人真挚强烈的忧国伤时之情\思念故乡,怀
念故国,亡国之痛,无力报国之哀苦\伤悼故国,感怀身世。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赏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观雨》的尾联“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意思是我不嫌
弃居所破败漏雨,正好借此风雨洗刷军队的兵甲刀枪。用姜太公“洗甲
兵”的典故表达了诗人不顾个人利害,欣喜于让“我”的屋子无干处的
“好雨洗甲兵”,表达了渴望取得抗金胜利的愿望。
《牡丹》“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龙钟客,独
立东风看牡丹”意思是自从金人的铁蹄踏碎了祖国的河山,十年岁月,
回望故乡洛阳,仍是漫漫长路归途无望。作为身在异乡的龙钟老人,看
到青墩溪畔的牡丹花开了,就想起了洛阳的牡丹,只能孤独地站在春风
中默默观看。本诗写作者晚年身在南方,看到牡丹开放,联想到故园风
物,兴起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但又深感自己衰老,对国事已无能为力
,表达了家国破碎、故士难回的无望与悲苦之情。
17.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江面美景,和王勃《滕王阁序》“秋水共
长天一色”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汉时蜀人司马相如,与巨富卓王孙之女卓文君私奔,文君当垆卖
酒,司马相如洗涤酒器。韦庄的《菩萨蛮》暗用此典,写出“________
,皓腕凝霜雪”的名句。
(3)贾谊在《过秦论》中,认为秦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意在劝谏汉文帝对人民实行宽松政策;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
“_____________”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警示
唐敬宗要爱惜民力。
(4)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用“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写乡
村常见的景象,让读者感受到宁静、平和的生活状态。
【答案】
(1). 白露横江
(2). 水光接天
(3). 垆边人似月
(4).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5).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6). 暧暧远人村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露”“接”“垆”“施”“复”“
暧”。
五、(22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有梦到抚州 王芸
奔跑的灵鹿、蔓生的花草、圆睁的兽眼,以混沌的形态凝定在石础
上。它们位于阔大厅堂的低处,承受着柱体、屋脊、翘檐和时光的重,
青黄色的苔藓在它们身下蔓延又枯萎。阔大的厅堂楼阁缭绕着咿咿呀呀
的戏音,轻重缓急、柔软铿锵、沉郁顿挫,年复一年,仿佛包浆柔软了
它们的表情。一代代、一茬茬抚州人在它们面前川流来去,身影彼此叠
映,和厅堂里随日月流转的光影,戏台上幻进幻出的人物与声色,构成
一个巨大的梦境。
己亥年小暑日,盛夏的雨水尽情冲刷着抚州,我们穿过七重门楼的
古朴幕布,一步跌入这个梦境,心神一震。
玉隆万寿宫内,五纵八仙桌贯穿一进厅堂,二进厅堂也摆满了条凳
,一直铺排到“旌阳殿”三字牌匾下。桌前凳上,坐满了戏外人,却是
清一色入戏的表情。
戏台上,刚开始上演采茶戏《方卿戏姑》。那个演了数百年的故事
浸透人情冷暖,终以穷书生方卿衣锦还乡、戏言羞辱嫌贫爱富的姑姑后
,抵至大团圆结局。戏台在二楼。看戏人即使坐在最尾,也能看见戏台
上的悲欢离合,座中多是老人,举着满头银丝。也有几岁大的孩子耐不
住戏文的冗长,跑到一旁玩耍,嬉戏,闷声奔跑。还有抱在怀中的婴儿
,睁大眼睛四处张望,含一根手指在口中。戏曲透明的种子,会否在他
身体里种下?
看戏人仰起头,一张张脸上的表情随剧情变换。刚刚安葬母亲前来
投亲的方卿,被姑姑拒之门外……坐在最前排一张条凳上的三位老人,
表情严峻,微微下撇的嘴角仿佛在表达对戏中人的愤愤不平。
看起来三位老人的生活都不优裕,随意挽起的裤脚,蜷曲在小腿上
的袜筒,搁在拖鞋上的赤脚,脸上落满岁月粗糙率性的刻痕。最右边的
老妪身后,一位穿黑色外套的老汉,一只手畸形地蜷曲在腿上,嘴角突
兀地向一边眉角歪去。他颇像我写过的一位因工伤致残的老者。显然,
生活的艰辛没有饶过他们。但他们是有福的,这一刻他们聚拢在此,在
一个盛大的梦境里,戏音婉转如柔指,抚慰着他们的耳朵、眼睛,乃至
心魂……
我在梦境的边缘,转圜。
从二楼观戏台看去,由数百人构成的观戏阵容散溢着浓浓的烟火气
息,人们或倚或靠或佝偻了腰背或端直了身子,八仙桌上搁着湿漉漉的
雨伞,胀得鼓鼓的塑料袋,颜色鲜艳的纸质提袋……它们和主人一样散
发着自然不拘的气息。
这一幕即是日常。
生活是日常,戏是日常,只不过前者是现实,后者是梦境,抚州人
早已习惯了将两者无隙无碍地糅合在一起。不分彼此。
梦境由来已久。抚州这片厚土以青山秀水滋养了才子汤显祖,汤显
祖以妙笔回报故土以“临川四梦”。梦境的维度得以确立。戏台上“生
天生地生鬼生神,极人物之万途,攒古今之千变。一勾栏之上,几色目
之中,无不纡徐焕眩,顿挫徘徊。恍然如见千秋之人,发梦中之事
……”(汤显祖《宣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一代代抚州人自愿成为梦
境的拥有者和营造者,戏曲的包浆缓慢地滋养抚州,抚州成为唱戏人的
福地,也是听戏人的天堂。共同对戏的痴迷,将唱戏人与听戏人紧密关
联,相互成全,相互抚慰,于日常中携手向梦境深处沉溺,沉溺,沉溺
。
世上自有痴戏而不愿出戏之人,也自有迷梦而不愿梦醒之人。爱看
戏的人,想来是耽溺于梦境的人,纵使历尽沧桑,心中还有天真的一隅
,眷念戏,相信梦,推崇善,向往美。以戏为核心的梦境,在戏文婉转
曲折处,不知收容了多少人的脆弱、善感、羞怯、无助、不舍、执念。
那个写戏造梦的才子,在一个个以戏为壳的梦中,逾越生死阻隔,逾越
人间悲凉,逾越人情残酷,逾越人世不公。而那些看戏人,看多了戏中
的生死轮回、爱恨情仇、大喜巨恸、沉浮跌宕,胜景转瞬成颓垣,繁华
如雾终消散,会否对人世的道阻且难多一分忍耐之力,对莫测灾厄多一
分从容之态,对因果成空多一些顿悟勘透?
丁酉年正月十六日,十三枚傩面具和八位傩伯搅起的涡旋,在石邮
村激荡而起。
千余人聚集在这个小小的村落,观看彻夜“搜傩”。挤在人丛中的
我,竭力将摇晃不已的镜头对准供桌前匍匐的傩班八伯。供台上高耸的
一尺高红烛,火焰跃动,跳漾,在十三枚面具的细节弯转处烙下点状或
片状的光耀,也将每一张凡俗的面孔涂上暖色调的油彩,褶皱处更加深
厉,圆润处满布光泽。
前排居中的傩伯挺直身子念诵《傩神太子词》。这是抚州留存的一
种更古老的戏,起源于殷商时期方相氏驱傩仪式。
神秘、古朴、粗犷、磅礴,石邮傩舞于默声中演绎,仅靠面具界定
角色身份,靠舞者的动作、鼓点的节奏变化阐释角色的不同情绪。与傩
面具合二为一、化身为诸神的傩伯们,脚走禹步,手拈香火诀,随着鼓
点舞动,舞动。
开山舞姿大开大阖、顿挫有力,这位驱鬼逐疫的“开路先锋”勇猛
进取,无畏前行。雷公动作刚猛,时有顽劣之举,在云层间奔走翻滚,
施雷布雨,润泽人间。
弯眉喜目的傩公,松快的舞步洋溢着喜得子嗣、香火延续的天伦之
乐。
俊眉朗目、持刀对舞的杨戬与哪吒,孩子般玩耍的纸钱,顿挫有力磨刀
的红脸关公,还有钟馗与大神、小鬼、讨酒、划拳、贪杯、呕吐、瞌睡
、酒醒、气惯……
石邮傩事每年从腊月起首,正月收束,一个月时间圆融为一个梦境
、将石邮村人环护其中。
在这个梦境里,石邮村人是演戏人与看戏人。他们相信傩舞可以使来
年风雨调和、平安顺遂,并得到庇护。
戏中自有痴绝处,梦中自有痴绝人。因信而敬畏,因敬畏而虔诚的
石邮村人,自有傩舞始,便以忠诚、严谨的态度将傩舞代代相传,灯灯
相续、越六百年,终让一个素朴的梦境散发出熠熠光华。保留了完整传
统傩舞形态的南丰傩舞,其古拙的形态中混杂有宗教、礼制、传统社会
结构、天地人伦、生死观等复杂因子,埋藏有自历史深处延伸而来的线
索,从中或可探触到当代人精神和生活的内在依据。名列国家级非物文
化遗产的南丰傩舞,这些年也走出了国门,让法国人、韩国人、日本人
为之震撼,痴迷。
一生痴绝处,有梦到抚州。在抚州,这个戏中有梦、梦中有戏的城
市,梦是日常,也是逾越;梦是虚空,也是满盈;梦是远行,也是抵达
。如同在戏中,潜隐有联通现实的通道,梦境中也潜隐有秘密的通道,
溯流而上,我们可以接通远古,顺流而下,我们可以抵达内心……
18.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本文选择抚州戏剧中具有奇幻美好色彩的形象——灵鹿、花草、兽
眼开头,运用排比的句式,吸引读者走入戏剧的梦境。
B. “梦境由来已久”起到过渡作用,作者笔触由采茶戏演出现场过渡
到抚州戏剧的历史,时空交错,简洁自然。
C. 本文叙写采茶戏时,略写剧情,详写观众;点面结合,有对观众的
群像描写,又有对三位老年观众的特写镜头,表明采茶戏在抚州广受欢
迎,老少咸宜。
D. 本文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采用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句式
整散结合,语言典雅又自然。
E. 全文以绘制梦境开始,继以采茶戏使观众在梦境边缘转圜,南丰傩
舞使观众彻底沉溺于梦境之中,以抚州追梦结束,展现了中国戏剧艺术
的魅力。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文章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C.“采茶戏在抚州广受欢迎,老少咸宜”有误,文中叙述的看戏以老年
为主。
E.“继以采茶戏使观众在梦境边缘转圜”有误,抚州观众始终在“梦”
中,例如:“桌前凳上,坐满了戏外人,却是清一色入戏的表情”。
故选CE。
19. 鉴赏文中画线句子。
19. ①动作描写,如“或倚或靠或佝偻了腰背或端直了身子”;②细节
描写 “湿漉漉 雨伞,胀得鼓鼓的塑料袋,颜色鲜艳的纸质提袋”刻画
了抚州人日常观戏的场景,表现了抚州人痴迷戏剧的特点。③“或倚或
靠或佝偻了腰背或端直了身体”“湿漉漉的雨伞,胀得鼓鼓的塑料袋,
颜色鲜艳的纸质提袋”,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抚州人看戏时的
随性;句式上整散结合,整齐中富有变化,生动地写出了抚州人观戏的
情形。④比拟手法,“用它们和主人一样,散发着自然不拘的气息”生
动形象地写出抚州人观戏的自然随性,反映了观戏已经成为其生活的日
常。⑤使用叠音词,“浓浓”“湿漉漉”“鼓鼓”。
【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
画线句子描写的是戏院中人们观戏阵容,其中有人也有物。
对于人的刻画采用了动作的描写,如“或倚或靠或佝偻了腰背或端直
了身子”,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抚州人日常观戏的随性、痴迷。
对于物的刻画特别注意了细节的描写,“湿漉漉的雨伞,胀得鼓鼓的
塑料袋,颜色鲜艳的纸质提袋”,透过这些细节,可见人们是忙里偷闲
、甚至不避风雨也要观戏。在通过拟人的手法“用它们和主人一样,散
发着自然不拘的气息”生动形象地写出抚州人观戏的自然随性,反映了
观戏已经成为其生活的日常。
整段内容,整散句相结合,此外表达上,作者还使用了排比、叠词等
修辞,“或倚或靠或佝偻了腰背或端直了身体”“湿漉漉的雨伞,胀得
鼓鼓的塑料袋,颜色鲜艳的纸质提袋”“浓浓”“湿漉漉”“鼓鼓”等
,这些手法的使用,使得表达更加生动、形象,更富表现力。
20. 阅读本文,概括“采茶戏”和“南丰傩舞”在发展历史、上演时间
、剧本内容与表演形式上有何不同?概括“采茶戏”和“南丰傩舞”两
种戏剧形式表达了什么相同的情感。
20. 历史:“采茶戏”明代汤显祖时期已经出现\已演了数百年,明代
汤显祖时期已经出现;“南丰傩舞”更古老,起源于殷商。上演时间:
“采茶戏”日常;“南丰傩舞” 每年从腊月起首,正月收束。剧本内
容:“采茶戏”演绎人情冷暖,悲欢离合(反映现实生活\现实生活)
;“南丰傩舞”祈神祝福,“对来年风雨调和、平安顺遂的祈愿,并给
予庇护”(寄寓美好愿望\浪漫主义)。表演形式:“采茶戏” “咿咿
呀呀的戏音”,以唱为主,辅以表演;“南丰傩舞” 靠面具界定角色
身份,靠舞者的动作、鼓点的节奏变化阐释角色的不同情绪。
共同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历史:依据“戏台上,刚开始上演采茶戏
《方卿戏姑》。那个演了数百年的故事浸透人情冷暖”“抚州这片厚土以青山秀水滋养了才子汤显
祖,汤显祖以妙笔回报故土以‘临川四梦’”可知“采茶戏”在明代汤显祖时期已经出现;依据
“前排居中的傩伯挺直身子念诵《傩神太子词》。这是抚州留存的一种更古老的戏,起源于殷商时
期方相氏驱傩仪式”可知,“南丰傩舞”更古老,起源于殷商。
上演时间:依据“这一幕即是日常”可知,“采茶戏”是日常演出;依据“石邮傩事每年从腊月
起首,正月收束,一个月时间圆融为一个梦境、将石邮村人环护其中”可知,“南丰傩舞” 每年从
腊月起首,正月收束。
剧本内容:依据“生活是日常,戏是日常,只不过前者是现实,后者是梦境,抚州人早已习惯了
将两者无隙无碍地糅合在一起。不分彼此”可知,“采茶戏”是演绎人情冷暖,悲欢离合,反映现
实生活;依据“他们相信傩舞可以使来年风雨调和、平安顺遂,并得到庇护”可知,“南丰傩舞”
的内容是祈神、祝福,寄寓美好愿望。
表演形式:依据“绕着咿咿呀呀的戏音,轻重缓急、柔软铿锵、沉郁顿挫”“戏台上幻进幻出的
人物与声色,构成一个巨大的梦境”可知,“采茶戏” “咿咿呀呀的戏音”,以唱为主,辅以表演
;依据“神秘、古朴、粗犷、磅礴,石邮傩舞于默声中演绎,仅靠面具界定角色身份,靠舞者的动
作、鼓点的节奏变化阐释角色的不同情绪”可知,“南丰傩舞” 靠面具界定角色身份,靠舞者的动
作、鼓点的节奏变化阐释角色的不同情绪。
共同点:无论是对生活中人情冷暖,悲欢离合的演绎还是祈神、祝福,寄寓美好愿望,都是体现
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1. 文中写汤显祖有何作用?
21. ①引用汤显祖的文章,叙述汤显祖的戏曲创作成就,说明抚州是戏
剧的沃土,有悠久的戏剧发展历史,具有文化底蕴;②证明抚州人的生
活与戏剧密不可分\揭示了抚州人将生活日常与沉浸戏剧梦境融合在一
起的原因;③思维纵横古今,丰富文章的文化历史内涵,深化主旨,借
汤显祖创作地戏曲作品,更好地揭示出戏剧对人们审美陶冶作用以及给
人的心灵带来的安慰。
【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相关内容作用的能力。
文章写“梦境由来已久。抚州这片厚土以青山秀水滋养了才子汤显祖
,汤显祖以妙笔回报故土以‘临川四梦’”,突出了抚州是戏剧的沃土
,有悠久的戏剧发展历史,从而更增添了抚州的文化底蕴。
文章写“汤显祖以妙笔回报故土以‘临川四梦’。梦境的维度得以确
立。戏台上‘生天生地生鬼生神,……’(汤显祖《宣黄县戏神清源师
庙记》)一代代抚州人自愿成为梦境的拥有者和营造者”,揭示了抚州
人将生活日常与沉浸戏剧梦境融合在一起的原因。
文章写“……一代代抚州人自愿成为梦境的拥有者和营造者,戏曲的
包浆缓慢地滋养抚州,……共同对戏的痴迷,将唱戏人与听戏人紧密关
联,相互成全,相互抚慰,于日常中携手向梦境深处沉溺,沉溺,沉溺
”,作者借汤显祖创作地戏曲作品,更好地揭示出戏剧对人们审美陶冶
作用以及给人的心灵带来的安慰,思维纵横古今,丰富文章的文化历史
内涵,深化主旨。
22. “有梦到抚州”中的“梦”由什么构成?结合文本,你认为如何能
使中国传统戏剧艺术得到传承与发展?
22. (1)“梦”的构成:①悠久的戏剧历史,“南丰傩舞”“采茶戏
”等;②人,有戏剧的创作者,优秀的剧本;有戏剧的表演者;有戏剧
的痴迷者,代代相传;③有表演的场地舞台,有戏剧文化的氛围;④戏
剧中传达的人情世态、美好情感。(2)示例:重视对戏剧创作者及表
演者的培养;传承戏剧文化的精华,结合时代内容,创作反应时代特色
的优秀剧本。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及对其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
依据“阔大的厅堂楼阁缭绕着咿咿呀呀的戏音,轻重缓急、柔软铿锵、沉郁顿挫,年复一年,
仿佛包浆柔软了它们的表情。一代代、一茬茬抚州人在它们面前川流来去,身影彼此叠映,和厅堂
里随日月流转的光影,戏台上幻进幻出的人物与声色,构成一个巨大的梦境”可知,梦的构成首先
要有“悠久的戏剧历史”,有“咿咿呀呀的戏音,轻重缓急、柔软铿锵、沉郁顿挫”的“南丰傩舞
”“采茶戏”等戏剧。第二,还要有人,如汤显祖般优秀的戏剧创作者,如《方卿戏姑》《宣黄县
戏神清源师庙记》等的优秀剧本,当然还要有表演者,有“阔大的厅堂”,有痴迷戏剧的观众。
依据“生活是日常,戏是日常,只不过前者是现实,后者是梦境,抚州人早已习惯了将两者无隙无
碍地糅合在一起。不分彼此”“抚州成为唱戏人的福地,也是听戏人的天堂。共同对戏的痴迷,将
唱戏人与听戏人紧密关联,相互成全,相互抚慰,于日常中携手向梦境深处沉溺,沉溺,沉溺”“
在这个梦境里,石邮村人是演戏人与看戏人。他们相信傩舞可以使来年风雨调和、平安顺遂,并得
到庇护”可知,梦的构成少不了梦的内容,即戏剧中传达的人情世态、美好情感。
分析如何能使中国传统戏剧艺术得到传承与发展时,考生可参考“梦”的构成,围绕上述四点展
开,有清晰的分点陈述即可。
六、(10分)
23. 为使文段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请选择最恰当的选项,填写在序号处的横线上
。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① ,② ,③ ,
它体现在每一个不同的学生身上,因此必然是以学生为主体的,④ 。这就意味着,
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语文实践活动必须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进行。
A.是语文课程在一个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给予的内在影响
B.是通过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语文实践活动来形成和发展的
C.是语文课程在学生步入社会之后在他们身上留下的思想准则和行为能力
D.是语文课程教学在学生身上产生的效果
【答案】DAC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根据通读题干语段,可知本段话是介绍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语文实践
活动必须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进行的原因,这个原因是语文学科核
心素养对青少年的影响。
前三个空是连续的,可知三者是连续递进关系,根据选项中三个“是
语文课程”,可知这三个空应该从A、C、D中选择。根据这三个选项的
内容可知应该首先是“教学在学生身上产生的效果”,然后是“在一个
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给予的内在影响”,再是“在学生步入社会之后在
他们身上留下的思想准则和行为能力”。B项是对④空前一句“以学生
为主体的”的解释。
故排序是DACB。
24. 阅读下面材料,请以“为什么说《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的辉煌顶点”为宣传点
,用100~120字,向高一学生推荐《红楼梦》一书,引发他们阅读这本书的兴趣。
梁代萧统提出他的文学定义,即“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虚构、想象正是“事出于沉思”
;“义归乎翰藻”,则正是讲求文采。唐代传奇小说富于想象、虚构,讲求文采,从此,小说便发
展成为文学创作了。
传奇小说发展到宋代就衰落了,这时随之兴起的是话本。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就变成许多话本小
说和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等等,大都是文人采用民间创作而进行再创
作的,以描绘精彩动人的情节场面和塑造生动活泼的人物性格见长。由这里再发展,便成为文人的
独立的创作。这时不再拿民间的东西来加工了,而主要是自己创作。
无论《三国演义》《水浒传》 还是《西游记》,写的都是非凡的人物或者不寻常的英雄,而后中
国古典小说通过写平凡人的日常生活,显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长足发展。此时《红楼梦》问世了,
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达到了辉煌的顶点。
【答案】《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的辉煌顶点。这部小说富
于虚构、想象,其中的“太虚仙境”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红楼梦》讲
求文采,其中有大量优美的诗词。《红楼梦》由文人独立创作,写了以
贾府为中心的平凡人的日常生活。希望同学们有时间认真阅读这本书。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价值、意义的感悟和评价能力。
根据题干“请以‘为什么说《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的辉煌
顶点’为宣传点”可知作答时要抓住“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的辉煌
顶点”,然后根据材料内容结合《红楼梦》的特点总结说明。根据第1
段,可概括出《红楼梦》有唐代传奇小说的想象、虚构特点;根据第2
段,可概括出《红楼梦》由文人独立的创作;根据第3段,可概括出《
红楼梦》写平凡人的日常生活。根据题干中的“用100~120字”,可知
字数要求;根据题干中的“向高一学生推荐《红楼梦》一书,引发他们
阅读这本书的兴趣”,可知所写宣传内容要能够引发高一学生对《红楼
梦》的阅读积极性。
七、(60分)
2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有一只被砍下一角的木车轮,因为自己的缺失而伤心郁闷。它决心要找到一块合
适的木片,使自己重新完整起来,便开始了长途跋涉。
不完整的木车轮走得很慢,一路上阳光明媚,它与草野间的小虫子攀谈,认识了
各种美丽的花朵,也遇到了许多木片,但都不太合适。
终于有一天,木车轮发现了一块大小形状都非常合适的木片,它把自己修补得
完好如初。欣喜若狂的木车轮忽然发现:眼前的世界变了,自己跑得那么快,根本
看不清花儿美丽的笑脸,听不到小虫善意的鸣叫。木车轮停下来想了想,又把木片
留在了路边,自个儿走了。
失去了一角,却饱览了世间的美景;得到想要的圆满,却步履匆匆,错失了怡然的
心境。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舍与得虽是反义,却是一物的两面,相伴相
生、相辅相成。生活中面对“取”与“舍”的抉择,你有什么思考与感悟?请写一
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不少于800
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本题属于材料作文,一定要注意把材料分析透彻,之后根据自
己掌握的材料确立主题,来完成构思与写作。
材料是一篇寓言故事,木车轮失去了一角,却饱览了世间的美景;
得到想要的圆满,步履匆匆,却错失了怡然的心境。故有时候失也是得
,得即是失。也许当生活有所缺陷时,我们才会深刻地感悟到生活的真
实,这时候,失落反而成全了完整。所以,与其把生命置于贪婪的悬崖
峭壁边,不如随性一些,洒脱一些,不患得患失,做到宠辱不惊,保持
一份难得的理智。尽善尽美未必是幸福生活的终点站,有时反而会成为
快乐的终结者。
“舍与得”是辩证关系,有舍有得,不舍不得。到底何者该舍?何
者不该舍?我们要懂得舍弃,又要懂得权衡舍与得的方法,把握好度。
考生思考舍得,可以从为何要舍?哪些能舍,哪些不能舍?权衡舍得的
标准和方法式什么?如何才能避免后悔与遗憾?考生厘清以上问题便容
易立意,且注意不要局限于自己,要思考团体、社会国家发展的舍与得
。
【立意】1.舍弃浮躁,获得沉稳;
2想收获美好,请舍弃懒惰;
3.致敬,舍生取义的灵魂;
4.舍与得的转化;
5.舍去霸权,得到和平;
6.赢得腾飞,请舍弃闭关锁国;
……
【素材】1. 一个青年背着大包裹千里迢迢赶来找无际大师,问大师为
什么自己付出了种种艰辛,却仍未找到所追求的阳光。而无际大师却先
问他的大包裹里装的是什么,原来里面装的是青年的每一次的痛苦、烦
恼、哭泣……于是,大师带他到河边,坐船过了河上岸后,让他扛着船
继续赶路。青年听了很惊讶,大师微微一笑,向他说出了缘由:过河时
,船是有用的,但过了河,我们就要放下船赶路,否则它会变成包袱
……
2.柏拉图正是放弃对导师苏格拉底唯物论的信仰,创立了自己的唯心论
,从此师徒二人有如日月在哲学史上交相辉映;伽俐略放弃了自己的自
由,誓死捍卫自己的学说,才使牛顿得以站在“巨人”的臂膀之上;比
尔·盖茨放弃自己在哈佛大学的学位,投身商海,成就了二十世纪人类
世界的一个神话;鲁迅放弃学医救国的道路,拿起笔杆同敌人作斗争,
使国民能战胜愚昧,争来今天的幸福生活;邓亚萍放弃安逸的生活,克
服种种困难,进行超强的训练,才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他们都做出了
放弃,他们的放弃换来的是新的、更高的追求。
3.在那个烟花三月,他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以换取高
官厚禄,然而你却放弃了这一切,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士脱靴
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于是你注定要孤独地“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于是你注定要傲然地“钟鼓玉馔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
醒”!
例文:
得到与放弃
要想采一束清新的山花,就得放弃城市的舒适;要想做一名登山健
儿,就得放弃娇嫩白净的皮肤;要想穿越沙漠,就得放弃咖啡和可乐;
要想永远有掌声,就得放弃眼前的虚荣。
生活有时会逼迫你,不得不交出权利,不得不放弃走机遇,甚至不
得不抛下爱情。
你不可能什么都得到,所以,生活中应该学会放弃。
苦苦的挽留夕阳,是傻人;久久地感伤春光,是蠢人。什么也不放
弃的人,常常会失去更珍贵的东西。舍不得家庭的温馨就会羁绊启程的
脚步;迷恋手中的鲜花,很可能就耽误了你美好的青春, 不是吗?
今天的放弃,是为了明天的得到。干大事业者不会计较一时的得失
,他们都知道放弃,放弃些什么。
放弃,可以轻装前进;放弃,可以摆脱烦恼,摆脱纠缠,整个身心
沉浸到轻松悠闲的平静中去。
放弃还会改善你的形象,使你显得豁达豪爽。放弃会使你赢得众人
的信赖,从而掌握主动。放弃会让你变得更精明,更能干,更有力量!
学会放弃吧,朋友!放弃失恋带来的痛楚,放弃屈辱留下的仇恨,放弃
心中所有难忘的负荷,放弃耗费精力的争吵,放弃没完没了的解释,放
弃对权利的角逐,放弃对金钱的贪欲,放弃对虚名的争夺……凡是次要
的,枝节的,多余的,该放弃的都放弃。
懂得放弃,才能追求精彩。
曾有人说,放弃意味着失败。是的,我敬佩那誓不低头的勇毅,也
崇拜那宁撞南墙不低头的坚决,但我认为,有时更应该学会放弃。放弃
是一种勇气,放弃是为了更高的追求。
回首昔日,看看自己走过的痕迹。我们成长时,我们要放弃童真;
当我们成熟时,我们要放弃单纯;当我们远行时,我们要放弃家乡……
我们的一生总在不断地追求与不断地放弃中进行着,正如春蚕的蜕变必
须放弃温暖的丝茧,果子的成熟必须放弃支持的树枝,鸟儿的成长必须
放弃母亲的庇护,于是,我们便在一个个的放弃中有了新的追求。可以
说,只有真正懂得放弃的人,才能有新的追求、新的收获。
放弃是一种豪气,是真正意义的轻装前行!放弃是更深层面的追求进
取!所以,放弃是为了更好地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