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ID:679693

大小:24.1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1-04-2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章认识地球 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②1519 年 9 月至 1522 年 9 月,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 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的赤道半径 6378 千米,极半径 6357 千米,平均半径 6371 千米(庐山起义); 地球的赤道周长约 4 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表面积约 5.1 亿平方 千米。 2.地球仪(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一定比例缩小,做成了地球模 型。) ①纬线的形状是圆圈;指示东西方向;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越往 两极越短,度数越大,长度越短。 经线的形状是半圆;指示南北方向;长度相等,约为 2 万千米。 ②0°纬线又叫赤道,赤道就是 0°纬线,赤道周长约为 4 万千米, 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纬度向北向南各有 90°,分别用 N 和 S 表 示。 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 180°,分别用 E 和 W 表 示。 ③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 东西半球分界线:20°W 和 160°E。 ④纬度范围: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 高纬度。 3.纬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的纬度是 90 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 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 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4.经度 ①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 180°。 ②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 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③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 组成的经线圈。 20°W 以西到 160°E 属于西半球(大于 20°W 或大于 160°E); 20°W 以东到 160°E 属于东半球(小于 20°W 或小于 160°E)。 5.地球的运动 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 24 小时昼夜更替、时间差异 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昼夜长短变化、四季变化、五带的划分 ▲注意: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 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6.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根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 ①自北向南依次为: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 N--66.5°N)、热带(23.5°N--23.5°S)、 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无阳光直射现象,终年严寒;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无极昼极夜现象,终年炎热。 7.节气日期太阳直射昼夜情况季节划分 春分 3 月 21 日前后赤道(0°)昼夜平分春季(3、4、5 月) 夏至 6 月 22 日前后北回归线(23.5°N)昼长夜短夏季(6、7、8 月) 秋分 9 月 23 日前后赤道(0°)昼夜平分秋季(9、10、11 月) 冬至 12 月 22 日前后南回归线(23.5°S)昼短夜长冬季(12、次年 1、 2 月) ▲注意:①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②北半球白昼最长的一天是夏至日(6 月 22 日前后),夜晚最长的一 天是冬至日(12 月 22 日前后)。 第二章学用地图 1.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在地图上确定方向: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线确定方向;有指 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 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3.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 ①比例尺类型: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②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 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潮州市地图);比例尺小, 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广东省地图)。 ④图幅相同,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4.地图的发展:刻在陶片上的地图→丝织地图→羊皮地图→纸制地 图→电子地图。 第三章陆地与海洋 1.地球表面 71%是海洋,29%是陆地,所以有人形象地称地球为“三 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2.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 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 陆地(南极洲)。 3.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 极洲、欧洲、大洋洲。 ▲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中国位于亚洲上。 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是面积的大洲。 4.四大洋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面积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印度洋全部位于东半球; 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5.亚欧分界线自北向南依次为: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 山脉、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亚洲、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欧洲、 非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 6.大洲: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所组成的区域(如亚洲);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如阿拉伯半岛); 海峡: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如台湾海峡)。 7.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 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8.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通常分为平原、高原、 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9.山地的五种基本形态: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10.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可分为等高线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3 种。 11.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越密集说明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 说明坡度越缓; 等高线向海拔高的地方凸出表示是山谷,向海拔低的地方凸出表示 是山脊,多条等高线重叠表示是陡崖。 12.分层设色地形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地势的起伏状况。其中,绿 色表示平原,黄褐色表示高山、高原,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冰 川。 12.世界的平原:亚马孙平原;的高原:巴西高原;的盆地:刚果盆地; 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13.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 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14.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20 世纪 60 年代,地球 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15.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 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 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 42 页)。 16.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 壳比较活跃,通常表现为张烈拉伸(形成裂谷或海洋)、俯冲碰撞(形 成山脉或岛屿)、断裂错动等,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17.全球有两大火山地震带,即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 拉雅火山地震带,地球上 95%的大地震都发生在这两带内。 第四章天气与气候 1.天气和气候概念和区别: 概念特点 天气某个地方短时间内风雨、冷热、阴晴等大气状况短时间,多变、 不稳定 气候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长时间,相对稳定 2.一天中,气温出现在午后 2 时(14 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年中,北半球气温陆地出现在 7 月,海洋 8 月。最低气温陆地出 现在 1 月,海洋 2 月。南半球相反。 3.气温分布的规律是: A、由低纬度地区(赤道)向高纬度地区(两极)逐渐降低。低纬度气温 高,高纬度气温低。(纬度位置) B、同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海陆位置) C、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 100 米,气温下降 0.6℃。(地形) 4.空气中的水汽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到地面,统称为降水。降 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降水分布的规律:A、赤道降水多,两极降水少。(纬度位置) B、回归线附近,大陆东部降水多,西部降水少。(海陆位置) C、温带大陆内部降水少,东西部沿海降水多。(海陆位置) D、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地形) 5.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根据各地的气温和降水状况 等特征,可以将气候划分为 11 种主要类型。 6.热带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 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全年多雨 型) 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主要分布在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部、 中部。(全年少雨型) 7.亚热带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低温少雨;主要分布在南北 纬 25°~35°大陆东岸。(夏季多雨型) 地中海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主要分布在南北 纬 30°~40°大陆西岸。(冬季多雨型) 8.温带气候类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温夏凉,降水平均——亚欧大陆西部。 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面积最广):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 少且集中在夏季——亚欧大陆内部。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亚欧大陆东部。 9.影响气候的最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它们也 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10.大气污染主要是大量使用煤和石油等工业原料过程中,向大气 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碳氢化合物等污染气体。国际性的大气环 境问题主要有 3 类:温室效应(二氧化碳)、臭氧层被破坏(氯氟烃)、 酸雨危害(二氧化硫)。 第五章居民与聚落 1.到 1999 年 10 月 12 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超过 60 亿。人口膨胀是 目前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 2.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是不同的;在世界各地也 是不同的(非洲最快,欧洲最慢,亚洲第三)。 3.衡量人口增长速度的指标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单位:‰),它主要 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即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0 表示人口在增长,

资料: 2867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