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象征(附:思维导图及真题链接)
【知识链接思维导图】
【中考真题链接目录】
◇ 01 提琴
◇ 02 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
◇ 03 泪水中收获力量
◇ 04 风吹白鸽拨琴弦
【中考真题链接㈠】
提琴
[美国]保•琼斯
从我幼年时一直到长大离开家上大学,甚至在那之后,我舅舅迈克的小提琴一直被视为
家中的珍宝。它已成为某种象征。
我还记得迈克舅舅第一次让我瞧他那把小提琴。他打开陈旧的黑盒子,里面衬垫着鲜艳
华丽的绿天鹅绒,那把琴静静地平卧其中。“现在你可看见了一把出自名匠的古琴。”他
语调庄重地告诉我,并且让我透过琴面的人形音孔观看里面褪了色的标记。是他父亲给了
他这把琴,追根溯源,琴 是一位先辈从意大利带来的。
我父亲是一位面包师傅,在爱塞克斯大街新开辟的铺面是他从事的一桩最大的冒险事业。
下面打算作为面包房,背面将辟为冷饮室,里面的桌子都是大理石贴面。当父亲头一次告
诉母亲这个计划时,他心里异常兴奋。
“我告诉你,玛丽,根本不会有危险,”看见母亲脸色不对头,父亲说道,“你只要在
这份三千元的借贷申请书上签个名就行了。”
“可如果是抵押贷款,”她呜咽地说道,“他们可以把我们一家子撵到街上,我们要成
为叫花子的,卡尔。”
“我想稍微讲几句。”舅舅说。他站起来从陈列柜顶上取下那把小提琴,“我从报上读
过,一把斯特拉•第瓦里制造的小提琴卖了五千元。把它拿去卖了,卡尔。”
“哦,迈克!”母亲很吃惊。
“我可不愿那么做,迈克。”父亲说道。
“如果你赶快的话,”迈克舅舅告诉他,“你可以在老埃雷特关店之前赶到他那里。”
他的双手微微颤抖,可他的语调却异常平静。于是我父亲腋下夹着提琴盒出门了。
过了一阵子父亲从前门进来,他吹着口哨,脚步轻捷,可是仍然夹着那只提琴盒。他做
的头一件事便是将琴盒放回到陈列柜顶上的老地方。
“我都已经走到埃雷特那家店的门口了,可我心里突然起了个念头,” 父亲解释道,
“我们干吗要卖它?就放在老地方不挺好的吗?这就像我们有了一只保险箱,里面放着崭
新的五十张一百元面额的票子。有了这笔钱,我们就用不着为那笔三千元的贷款担惊受怕
了。你说是吗,玛丽?如果我们要还的话,只消穿过三条马路到埃雷特那家店去就行了。”
母亲显出欣喜的表情:“我很高兴,卡尔。”
“一个很明智的主意,”迈克舅舅裁决道,“另外,我自愿把这把琴留给小玛丽,供她
在大学里念书的费用。”
那笔贷款并没有给家里造成麻烦。我进中学后,上午上课,下午就在店里帮忙。
在我即将上大学的那年夏天,迈克舅舅溘然长逝,于是他的小提琴便传给了我。
“他们难道没有让你们勤工俭学的方案吗?”一天晚上,父亲问我。
我告诉他确实有。
“我想那样最好。”他突然说道,“我在你衣柜的抽屉里放了一个信封,里面有两百元,
应该够缴你开始的那些费用了。你母亲可是就指望那把小提琴的。”
母亲确实是这样。不过她不再忧心忡忡,这把琴已经属于我了。
在我离家的头一天,父母都在店里忙着,我提着这把琴来到埃雷特的乐器店。这位老人
从后房走出来,眼睛像猫头鹰般一眨一眨。
我打开琴盒:“它值多少钱?”
他拿起琴来:“卖二十五元,也许能卖到五十元,这就要看谁愿意要它了。”
“可这是一把斯特拉•第瓦里制造的小提琴呀。”我说。
“不错,这上面确实有他的标记,”他彬彬有礼地说道,“许多小提琴上都有这种标记,
可并不是真的,这也绝不会是真的。”他好奇地凝视着我,“我以前见过这件乐器,你是
不是卡尔•恩格勒的女儿?”
“是的。”我简短地回答道。当然,这把琴我没有卖掉,我把它带回家,放到楼上自己
的房间去了。
在我离家前最后那次晚餐席上,母亲偶然朝陈列柜顶上瞟了一眼。“琴呢?”她问道,
一面把手贴在自己胸口,“你们把它卖了?”
父亲显得很忧虑,直到我摇摇头。“在楼上我的衣箱里,”我告诉她,“我想把它放到
学校我的房间里,平时看到它就使我想到自己的家。”
母亲高兴起来,显得很满意。此外,我继续说道,“那样的话,如果发生了什么事我需
要钱用,你们就用不着为我担心了。这就像我拥有了一个装得满满的钱匣子,是这样吗,
爸爸?”
“是这样,玛丽,是这样的。”父亲一面回答,一面避开了我的目光。
【试题】小说最后说“它已成为某种象征。”请结合全文探究“象征”一词的丰富内
涵。(4 分)
【答案】①关键时刻舅舅决定卖琴帮助我们,后来又把它作为财产送给我;母亲不
愿轻易卖琴:琴是亲情的象征;②父亲得知琴是赝品却并不说破:琴是善良心地的象
征;③“我”得知真相后,理解并学习父亲的处理方式,琴见证了父亲对“我”的影
响:琴是精神财富的象征。(需多角度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中考真题链接㈡】
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
毕淑敏
被人邀请去看一棵树,一棵古老的树。大约有五千年的历史,已被唐朝的地震弯折
了腰,半匍匐着,依然不倒,享受着人们尊敬的注视。
我混在人群只能感直着脖子虔诚地仰望着古树顶端稀疏的绿叶,一边想,人和树相
比是多么的渺小啊。人生出来,肯定是比一粒树种要大很多倍,但人没法长得如树般
伟岸。在树小的时候,人是很容易就把树枝、树干折断,甚至把树连根拔起,树就结
束了生命。就算是小树长成了大树,归宿也是被人伐了去,修成各种各样实用的物件。
长的好好的树,花纹美丽木质出众,也像美女一样,红颜薄命,被人劫掠的可能性更
大,于是很多珍贵的树种濒临灭绝。在这一点上,树是不如人的。美女可以人造,树
却是不可以人造的。
树比人活的长久,只要假以天年,人是绝对活不过一棵树的。树并不以此傲人,爷
爷种下的树,照样以硕硕果实报答那人的孙子或是其他人的后代。
通常情况下,树是绝对不伤人的。即使如前几天报上所载一些村民在树下避雨,遭
了雷击致死,那元凶也不是树,而是闪电,树也是受害者。人却是绝对伤树的,地球
上森林数量的锐减就是明证,人成了树的天敌。
树比人坚忍。在人不能居住的地方,树却裸身生长着,不需要炉火或是空调的保护。
树回帮助人的,在饥谨的时候,人可以扒树的皮来充饥。
很多书籍记载过这棵古树,若是在树群里评选名人的话,这棵古树是一定名列前茅
了。很多诗人词人咏颂过这棵古树,如果树把那些词句当作叶子一般披挂起来,一定
不堪重负。唐朝的地震不曾把它压倒,这些赞美会让它扑在地上。
树的寿命是如此长久,在我们死后很多年,这棵古树还会枝叶繁茂地生长着。一想
到这一点,无边的嫉妒就转成深深的自卑。作为一个人活不了那么久远,伤感让我低
下头来,于是我就看到了一棵小草,一棵长在古树之旁的小草。只有细长的两三片叶
子,纤细得如同婴儿的睫毛。树叶缝隙的阳光打在草叶的几丝脉络上,再落到地上,
阳光变得如绿纱一样漂浮了。
这样一株柔弱的小草,在这样一棵神圣的树底下,一定该俯首称臣必恭必敬了吧?
我竭力想从小草身上找出低眉顺眼的谦卑,最后以失望告终。这棵不知名的小草,毫
无疑问是非常渺小的。就寿命计算,假设一岁一枯荣,老树很可能见过小草五千辈以
前的祖先。就体量计算,老树抵得过千百万小草集合而成的大军。就价值来说,人们
千里万里路地赶了来,只为瞻仰老树,我敢肯定没有一个人是为了探望小草。
既然我作为一个人,都在古树面前自惭形秽了,小草你怎能不顶礼膜拜?我这样想
着,就蹲下来看着小草。在这样一棵历史久远声名卓著的古树旁边为邻,你岂不要羞
愧死了?
小草昂然立着,我向它吐了一口气,它就被吹得蜷曲了身子,但我气息一尽,它就
像弹簧般伸展了叶脉,快乐地抖动着,我向它吐了一口气,它还是在弯曲之后怡然挺
立。我悲哀地发现,不停地吹下去,我有气绝倒地的一刻,小草却安然。
草是卑微的,但卑微并非指向羞惭。在庄严大树身旁,一棵微不足道的小草都可以
毫不自惭形秽地生活着,何况我们万物灵长的人类!
【试题】简要阐释“唐朝的地震不曾把它压倒,这些赞美会让它扑在地上”这句话在
文中的含义。(3 分)
【答案】这句话运用了象征(托物言志、比喻)的手法,表面上说的是树,实际上
说的是人(1 分)。人容易战胜各种不幸和灾难,但常常会被名利压垮(2 分)(意思
正确即可)
【中考真题链接㈢】
泪水中收获力量
金黄的麦田,刚刚收割的油菜……若不是从直升机上清晰地俯瞰巴蜀大地,我们几乎已
经忘记了,这本应该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当哀悼逝者的警报声响彻中国,当泪水模糊了灾区和所有心系灾区人们的双眼,悲伤让
我们痛彻心扉;悲伤,也让我们的心灵收获了从废墟中站起来、向前走的力量。
我们收获的,是永不放弃的希望。
在绵竹汉旺采访时,一位刚从山上走下来的妇女,向我摊开了一张沾满泥土和血迹的红
纱巾。
山里长大、山里结婚生子的黄惠兰,在这场地震中失去了她在大山里拥有的一切。没有
食物,没有水,要走到最近的聚居点——清平乡政府,还有5公里的路。
地震发生后第 2 天下午,寂静的山谷里响起了轰鸣声。黄惠兰和几个幸存的同伴们挥动
着他们从废墟中捡来的一根红纱巾,朝着空中的直升机大声呼喊。挥了又挥,喊了又喊,
直升机又走了。
此前,一直鼓励别人要坚强的黄惠兰,坐在地上放声大哭。
黄惠兰开始了走出大山的漫漫征途。红纱巾是她唯一的行李,因为她相信,直升机总会
再来的。在山中跋涉了整整一夜后,她又听到了直升机的声响——这一次,她和同伴们捡
到了空投的物资。
或许,一根小小的红纱巾,根本不足以成为直升机的参照物。但黄惠兰说,她会把纱巾
珍藏一生,用来提醒自己,生活永远充满希望。
被埋 100 小时后获救的邓中群、150 小时的虞锦华、164 小时的李宁翠……几天来,生
命奇迹的纪录不断被刷新,几乎所有神志清醒的获救者都说,他们在废墟下面从来没有放
弃过生的希望。同样不言放弃的,还有在北川县城里一遍遍寻找生命的救援人员,还有奔
波在寻亲路上的人们……
我们收获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地震后的清平乡,所有商店免费开放,清平小学的孩子们,正是靠着商店里的牛奶和面
包,安然度过了被困的两天。清平的山下停满了从德阳、成都甚至更远的地方赶来的车辆,
接送素不相识的受灾群众。在我随救援部队奔赴重灾区的路上,总有群众端着矿泉水要部
队停下来歇一歇……
所有进入灾区采访的记者都会发现,志愿者,已经成为了抗震救灾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前几天从汉旺到成都的夜路上,一支由 20 多辆“标致 206”组成的车队引起了我的注意。
一问,是车友会发起的义务接受灾群众的活动。他们的车牌,清一色地遮住了两位数,这
让我想起了这些天来我所接触的各种各样的志愿者——有工人、农民、退伍老兵,还有与
学校签了“免责协议”的中学生,几乎没有人愿意透露自己的姓名。
即使日常的喧嚣让我们彼此疏远,即使这个并不完美的世界让我们相互戒备,在灾难袭
来的时刻,我们都以最善良、纯真的一面坦诚相对。这,才是这个世界本来的面目。
我们收获的,是承诺与责任的重量。
在绵阳采访时,我得到了这样一个故事:地震发生的那一刻,总装驻四川某基地医护人
员正在为一名产妇作剖宫产缝合手术。当剧烈的震动袭来,医生李春梅立即俯身护住产妇,
大声招呼助理医师和护士固定手术台。麻醉师韦满的第一反应是抱住摇摇欲倒的空调,以
免它砸倒在手术台上,而已经走出手术室的助产士钟婕又返回室内,一把扶住左摇右晃的
手术灯……所有人都在用身体保护产妇,没有谁选择逃生。
从太多太多真实的故事里,从士兵们伤痕累累的肩膀上,从救援人员倒在废墟上睡着的
倦容里……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读懂了那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责任。
离开汶川时,30 岁的羌族妇女郭秀莲往我的背囊里塞了一袋红樱桃。
今年的樱桃又大又甜。郭秀莲曾经算过,自家的两亩樱桃能卖到两万元。然而,樱桃还
没来得及摘,地震就发生了……
郭秀莲的一句话,让我思忖至今:“只要树还在,明年就会结果,谁说明年不会是一个
丰收年呢?”
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那红彤彤的一片,是山上最鲜艳的色彩……
【试题】划线句中的“纱巾”在文中出现了多次。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一张
沾满泥土和血迹的红纱巾”有什么值得珍藏的?请谈谈你的理解。表达了“他”当时怎样
的心情?(3 分)
【答案】强调其不寻常的意义。(1 分)红纱巾既是希望的象征,“沾满泥土和血迹”
则是经历灾难与命运抗争的见证,因此它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2 分)
【中考真题链接㈣】
风吹白鸽拨琴弦
黄舒灿
①英国街头,在伦敦的鸽子广场,感受的不只是异乡风情。
②这天,云淡风轻,和煦的阳光透过稠密的树叶洒落下来,碎成点点的金色光斑。
我熙熙攘攘的广场上细细看,慢慢逛,在转眼的瞬间,一位老人映入眼帘。
③我驻足,观察着他:他穿着米黄色风衣,戴着一顶黑帽子,鼻梁上,深色镜框下
镶着一双深邃的蓝色眼睛;坐在藤木长椅上,手拿着原木色吉它。我好奇地打量着,
发现他又不同于普通的老人,独特的气质,合适的穿着,在蔚蓝天空的映衬下,成为
一道独特的风景。
④他布满皱纹的手,开始缓缓拨动琴弦,悠扬的琴声绵延流出。我的目光停留在他
的指尖,他的手法变化多端,节奏轻快,手指转换让我目不暇接。突然,他双眼微闭,
身体有节奏的晃动。这不用琴谱的曲子,却如行云流水,酣畅淋漓。我心里不由地暗
自赞叹。
⑤在他正前方的琴袋里,装满了铜币,这些铜币,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如
此和谐。一曲终了,我也缓缓走上前,俯身弯腰,几个铜币轻轻落下声音清脆,这是
我对他琴声的致谢。我望着他,笑了笑,本想夸赞他的琴技高超,却觉得此刻无言胜
有言,他也回报一个慈祥的笑容。
⑥我正准备转身而去时,又一曲响起。开始反复快奏回旋,似流水潺潺,清澈明丽。
忽而节奏轻快,伴着拍打琴身,如二重奏般奇妙。一会儿琴风又突转,像悲伤的颂歌,
叙述着忧愁。最后,高潮激昂,让人赞叹。他似乎在变着世间最高超的魔术,浮动的
手影,颤动的琴弦,如此契合。
⑦这寻常的一幕,原来可以这么美好。我感到自己的内心产生了共鸣与应和。
⑧我不打算再去繁华的商店,便走向他对面的环石椅,背靠着花坛,静静地坐着,
远远地望着。无关风月,无关忧愁,我也微闭双眼,陶醉在这无限的美好中,忘记了
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⑨“小姑娘,你也在听他弹吉他吗?”一位东方中年妇女,在我面前停留,看着我,
她身上有一种与异国风情极为协调的宁静之美。“对的。”我微笑回答。“其实你别
以为他是卖艺的。我移居到剑桥五年了,常常在广场看到他。后来听人说他年轻时非
常有才华,而且现在生活也很富足,但是他就是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来这里弹吉他,本
来只是为了传播快乐,后来竟有人把他当作卖艺的,给他钱。开始时他有些手足无措,
但慢慢地,他认为这是别人对他音乐的肯定,心里也获得了坦然和更多的快乐,便欣
然接受了。这么多年了,我虽然不懂音乐,但我可以肯定,他从来没有弹过相同的曲
子。”听后,我对老人多了几分敬佩。长年累月,不弹相同的曲子,这得有多高的造
诣?
⑩我朝他的方向望去,此时,不知他又在弹奏一首什么曲子。我忽地发现,在他身
旁,有一群白鸽。这些白鸽扇动着翅膀,似一片白色的海洋。那情形,似乎是在为老
人伴舞,相互配合得那么默契,好似多年的挚友。
⑪
我呆若木鸡的驻足在这位老艺术家面前,心潮涌动。我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么多
的白鸽飞舞,也从来没有遇见过如此人物合一的震撼场面。
⑫
它们如此宁静,似乎是特意为这个老人铺设白色的舞台。
⑬
时间不早了,我准备起身。突然,最后的曲子结束了,清风拂过,所有的白鸽
都朝着蓝天的同一个方向起飞……此刻,我确乎是明白了老人每天来演奏的原因。我
朝他的方向,再次深深鞠了一个 90 度的躬。
【试题】有人说以“琴技超高的老人”为题更好,你怎么看?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
由。(4 分)
【答案】我认为不合适。因为“琴艺高超的老人”只是交代了这个老人的身份和他
的技能,没有体现出老人身上淡薄的精神和豁达乐观的态度。“风吹白鸽拨琴弦”则
是巧妙地借用了白鸽,象征了老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进一步体现了老人的精
神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老人的敬佩和赞美之情,点名了文章中心,升华了主旨。也赋
予了文章艺术气息,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