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悬念伏笔的区别(附:思维导图及真题链接)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中考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悬念伏笔的区别(附:思维导图及真题链接)

ID:679730

大小:127.34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4-2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中考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悬念伏笔的区别(附:思维导图及真题链接) 【知识链接思维导图】 【中考真题链接目录】 ◇ 01 有一种冷叫母亲觉得冷 ◇ 02 谁都可以是天使 【中考真题链接㈠】 有一种冷叫母亲觉得冷 闫忠新 ①上周,我们参加一个自驾游活动。虽然已经是深秋,但那天正赶上回温,有二十一二 度。太阳笑眯眯的,加上一点风丝都没有,所以更让人觉得暖洋洋的。 ②八点半在广场集合,我们发现大家穿什么的都有:衬衫、薄毛衫、保暖套、呢子大衣、 薄棉服……最出格的是五十多岁的张先生,居然在厚夹克外面套上了一件厚厚的羽绒服。 大家不由自主拿他开涮:说他提前衰老,已经到了痴呆的地步,不知道冷暖了。他笑着脱 下羽绒服,拿在手里,却不做任何解释。 ③到了目的地,我们很多人把外套扔在车里。毕竟已经十点左右,还要走很长一段路, 会很热的。但张先生依旧抱着羽绒服不撒手。有性急的小伙子开玩笑似的去抢,张先生夹 紧羽绒服往前跑,惹得一大群人笑个不停。 ④一路上天湛蓝湛蓝的,蓝得那么纯净,那么透明,几朵自云悠闲地飘在空中,越发显 得洁白。偶尔一两只海鸥飞过,掠过开满雪白芦花的芦苇丛,张先生忙着把这些摄入镜头。 一边忙着拍摄,一边嘴里还唠叨:“有多少年没见到这样的景色了,都拍回去,好好看看。” 我们歇脚时张先生也舍不得休息。一根芦苇,一只海鸟,一朵野花,一棵小草,都收进自 己的相机。若不是我和他不太熟识,早就把他的相机抢下来藏起来了。旅游在心,他这是 忙得哪门子啊!就不能真正投入到这美景中,感受游玩的自在惬意吗?但毕竟我和他不熟, 而且我本来就不爱说笑,所以,在这一大群人中,我可能是唯一一个不明目张胆笑话他的 人了。 ⑤吃午饭时,张先生先是用相机拍完饭菜,然后才动筷子。大家又笑他新潮,像年轻人 一样,动不动或在网上发图,发说说什么的。他还是笑而不语。我忽然觉得张先生不是自 己在旅游,似乎是……我觉得相机里面一定有故事,但怕有“交浅言深”的嫌疑,我还是 没有问。 ⑥在朝阳庵门口,趁着大家都进里面,张先生喊住我,让我帮他照张相。我拿过相机, 刚想照。他擺了摆手,做了一个暂停的姿势,然后慢慢地穿上拿在手中的夹克,接着又套 上羽绒服,整理好头发,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摆出胜利的姿势,示意我拍照。 ⑦照完相,他立马脱下夹克和羽绒服,搭在胳膊上。也难怪,就算不动,就这样穿着这 身衣服,这样的天气,都会马上冒汗的。张先生的做法彻底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抛下“好 奇害死猫”的包袱,我一路随行。他也乐得依安静相陪,后来的景点门口,他总会让我帮 他拍照。自然,每次物照前都要一一拿上他的夹克,羽绒服,然后整理好他那“八方支援 中央”的头发,就放出最灿烂的笑容。 ⑧也许他看出我隐藏不住的好奇心,也是的,我的问号写满了脸上,嘴巴管得严严实实, 却不由自主都从眼睛里留了出来。终于,在照完第四次这样的相片以后,张先生自己解释 了原因:我这样做是为了我的母亲。我母亲七十多岁了,瘫痪了多年。听说我来这,很高 兴。说让我多照几张相,她好再看看。母亲是在海边长大,知道这个时候海上风大,而且 很冷。非得让我多穿点。你要是不穿好,回头母亲会生气的。我最怕母亲不开心,她一不 开心就会抹着眼泪说些什么自己老了,不中用了,说话不占地方什么的。这不,我这样照 相,母亲看了会很开心。母亲会感叹你们这些穿的少的,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呢。 ⑨我不由被张先生的做法深深触动。是啊,以前我们常常说笑话:有一种冷,是母亲觉 得冷。如今,这却不再是一个笑话。从小到大,哪个孩子没有因为母亲让添衣服闹过别扭, 耍过小性子。只有自己上了年纪,做了父母,才真正懂得:世界上还有一种暖,叫做母亲 的疼爱! 【试题】设置悬念是本文在写法上的一大特色,请找出其中的一处,并分析其作用。 【答案】如:第二段设悬念,20 多度的天气里张先生为什么在厚夹克外面套上了 一件厚厚的羽绒服,第八段解开悬念,这样写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避免平铺直叙, 使文章情节曲折有波澜,凸显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主题。 【解析】设置悬念是在文章的某一部分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造成读者某种 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心的心理的一种写法。设置悬念的表达效果具体有 5 个方面:①使 情节环环相扣;②使文章情节曲折生动;③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④突出了文章主旨、 人物形象;⑤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如,③段“到了目的地,我们很多人把外套扔在 车里。毕竟已经十点左右,还要走很长一段路,会很热的。但张先生依旧抱着羽绒服 不撒手。”张先生的做法与其他人不同,第⑧段解开悬念,这样做是为了母亲。使文 章情节曲折生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避免平铺直叙;突出了文章主旨、人物形;达 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中考真题链接㈡】 谁都可以是天使 ①两年前,我和太太从北方的一座小城辞职来到杭州。太太在一家报社做编辑,我 则继续做着我的老本行——电台的 DJ(舞厅的司仪或唱片骑士)。 ②我们借住在朋友的一栋老宅里,很老的房子,里面还有四五户人家。跟那些叽叽 喳喳讲着南方方言的人,我们少有往来。院子里有一个大大的铁门,上面有一把巨大 的锁。分给我家的铁门钥匙一直以来都在太太手中。也不知道是怎样形成的习惯,每 一个住在院子里的人,从外面奔波回来,把自行车推进院子后,哪怕是在大白天,也 要顺手把院门锁上。有时我在想,是否是因为南方人比北方人要警惕。 ③事情发生在那个炎热的午后。 ④那时我做的是下午点档的一个音乐节目。我通常是在直播开始前的半个小时赶到 电台。在夏天我有午睡的习惯。太太那天正好在报社拼版,正午不会回来。平时午睡 都是太太叫我起床,那天我就睡过了头,醒来的时候离直播只有半小时了。以往的这 个时候,我已坐在办公室里抱着一堆唱片准备进直播间了。我睡眼惺松地爬起来,走 到院子里,看到铁门上的大黑锁,这才想起钥匙在太太的手上。我首先看在院子里是 否还有其他的人,结果我发现整个院子里只有我一个人。 ⑤我手忙脚乱了起来。院墙出奇地高,我知道我根本做不到“狗急跳墙”,房间里 又没有装电话。 ⑥我在院子里急得直跺脚。我站在铁门边,像是一个渴望自由的囚犯。然后通过门 缝我看到了他。他是一个正好从弄堂里经过的小乞丐。他还是一个孩子,不超过 10 岁。炎夏的午后,(A)他只穿着一条脏兮兮的大短裤,头发零乱得像是一蓬稻草,一 只手紧紧地抓着背上的袋子,仿佛里面装满了宝物。 ⑦我喊住他,我想请他去巷口给太太打个电话。似乎也只有这个办法了。在我开口 之前我首先想的是我是否应该先给他一点零钱作为一种报酬。我翻遍我的口袋,除了 张百元的纸币便什么也没有了。我有些尴尬,我似乎还无法做到把 100 元当做是“零 钱”给一个乞丐。 ⑧我飞快地跑回屋子想找出一些零钱,没有成功。然后我看到橱柜里放着的两个大 大的昨晚剩下的馒头。隔着铁门,我把那两只还很松软的馒头递给了他。我看得出他 很高兴,他用蚊子一样的声音向我道谢,转身准备离开。我叫住他,很简短地告诉他 我需要他去巷口那个公用电话亭帮我打个电话,并把一张百元纸币放在了他的手掌上。 他看了看手里的那张纸币,然后看了看我,好像在思考着什么……我试着对他微笑, 隔着门,我再次对他说,我需要你的帮助,我非常着急。然后我看到他飞快地向弄堂 奔去。 ⑨10 分钟以后他还没有回来,我想他不会回来了。当时我给自己的安慰是,他不 回来是对的一一他不是一个愚笨的孩子。 ⑩然后我的邻居回来了,邻居打开了铁门。我借了邻居的钱飞奔到大街上去拦的士。 ⑪ 直播没有延误。 ⑫ 晚上问起太太,她说没人打电话给她。我笑着对太太说我白信任那个孩子了。 太太笑我。我和太太一致认为那个孩子把钱拿去改善生活了。也只是如此而已。我和 太太的生活一如既往。 ⑬ 两个月以后的一天,我和太太在忙着搬家。在文华路上,我们分期付款终于有 了自己的房子。大铁门敞开着,我和太太与那些搬家公司的人一起忙里忙外。太太突 然对我说,门口有人盯着你看呢。顺着太太的目光望过去时,接着我就愣住了:居然 是那个小孩! ⑭ (B)他怯怯地站在门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似乎已经很久。我笑着看他时,他 的眉宇微微地舒展了一下,然后,他伸岀他的拳头,缓缓摊开自己的掌心。 ⑮ 是一张揉成一团的百元纸币。他把那只手伸给我,黑亮的眼睛望着我和太太。 他似乎是个一贯沉默的孩子。他还用那种蚊子般细小的声音说道:“那天,那天我是 去准备打电话的……” ⑯ 那天他沿着长长的巷子刚跑出去,一辆突如其来的小面包车把他的腿撞伤了。 他的小伙伴救了他,他在他简陋的房间里,躺了两个月。 ⑰ 尽管我们告诉他可以保留这张纸币,这 100 元是他的了,可是孩子走的时候, 还是固执地把钱留了下来。我和太太安静地注视着他的离去——用一种近乎崇拜的眼 神。 ⑱ 也许,生活可以庸俗地把城市当中的人分为三六九等,但是那一瞬间,我开始 相信,诚信作为一种古老的品质,可以让任何一个人发出天使一样的光芒,照亮自己 也照亮别人的人生。 【试题】中国喜欢用“草蛇灰线”的技法,前后情节往往有一定照应,前文为后文埋 下伏笔,试在文中找出一个这样的例子来,并简要说明其作用。 【答案】 示例:我们家的铁门钥匙一直以来都在太太的手中,而太太恰好中午在报社拼版, 不回来,与后文“我”被困在院子里相照应,前文为后文埋下伏笔。(其他事例符合 “伏笔”要求亦可) 作用:小说为了避免平铺直叙,使用伏笔照应,能让篇章结构曲折多变,文脉灵动; 使用了伏笔照应,作品内容的表达更为充分,故事情节的展开更为合理。从阅读效果 来讲,使用了伏笔照应,文章能更好地引起读者思考、回味,从而在读者心中留下深 刻印象。 【解析】为了使文章内容衔接紧凑,结构严谨,一篇文章中,前面写到的,中间或结 尾要有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要有所铺垫(伏笔),这种安排设计叫做“照应”。 常见的照应方法有三种:首尾照应,前后照应,文题照应。如:本文中前面交代了我 们家的铁门钥匙一直以来都在太太的手中,与后文“我”被困在院子里相照应。再如, 前文写自己给了“小乞丐”100 元钱,与后文“孩子”手里拿着揉成一团的百元纸币 相照应。其作用是:使用伏笔照应,避免平铺直叙,让文章结构曲折多变,文脉灵动; 使用了伏笔照应,让故事情节的展开更为合理,不至于产生突兀或疑惑的感受;使用 了伏笔照应,还能引起读者思考,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据此理解作答。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