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宣言PPT课件新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创造宣言PPT课件新版

ID:679793

大小:7.29 MB

页数:72页

时间:2021-04-2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 创造宣言 第 一 课 时 学习目标 1 2 阅读课文,准确概括作者的观点及其论述过程中批驳的观点。 阅读目标 重点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通过事例进行论证的方法。 3 品味本文逻辑谨严、气势充盈、激情洋溢的写作特点。 重点 难点 学习目标 1 2 掌握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写作目标 掌握并灵活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 品格素养 树立创造意识,培养敢于创造的精神,做一个“处处” “天天”的创造者。 陶行知 (1891 — 1946),安徽歙 (shè) 县人, 教育家。他在实践中创 立 的 以 “ 生 活 即 教 育 ” “ 社 会 即 学 校”“教学做合一”为中心的教育理论, 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主要 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 育问题》等。 作 者 简 介 预习资料速查 预习资料速查 知 识 链 接 陶行知的教育名言 1.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2. 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 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地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 宇宙之宝藏。 3.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 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文 体 知 识 预习资料速查 论 据 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大类。所谓事实论据,一 般指确凿的事例与史实等;所谓道理论据,一般指正确的科学 原理、名人名言、民间谚语等。 把握论据时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有些文章的事实论据概 括得很简要,或仅仅摆了一些现象,并不一定有具体的人物、 内容,这种概括性的事实论据容易被忽视;二是不能一看到名 人名言,就一概认为是道理论据。实际上有些开头出现的名人 名言只是为了引出后面的阐释或起到叙述的作用。 1. 中( )伤:诬蔑别人使受损害。 2. 遁( )词:因为理屈词穷而故意避开正题的话。 3. 鲁钝( ):愚笨,不敏锐。 4. 懦( )夫:软弱胆小的人。 5. 豢( )养:喂养。 6.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地里。 zhònɡ 必考字词梳理 读 读 写 写 字音、字形均易错。· dùn dùn nuò huàn 字形易错,注意偏旁。· 7. 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 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8. 自暴自弃: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暴:糟蹋)。 9. 山穷水尽:山和水都到了尽头,前面再没有路可走了, 比喻陷入绝境。 10. 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无处投奔,比喻找不到解决问题 的办法,形容处境极端困难。 必考字词梳理 字形易错,注意偏旁。 · ( )创伤 ( )创造chuàng chuāng 多 音 字 必考字词梳理 创 ( )中间 ( )中伤zhòng zhōng 中 ( )监生 ( )监护jiān jiàn 监 ( )投降 ( )下降jiàng xiáng 降 形 近 字 必考字词梳理 遁( )遁词 循( )遵循 倘( )倘若 淌( )流淌 溉( )灌溉 概( )气概 毫( )挥毫 亳( )亳州 檐( )屋檐 瞻( )瞻仰 樵( )樵夫 瞧( )瞧见 字义辨字法:“樵”与木头有关,因此形旁为 “木”;“瞧”与眼睛有关,因此形旁为“目”。 · · dùn xún tǎng tǎng gài gài háo bó yán zhān qiáo qiáo 词 崇拜 崇敬 同 都是动词,都有“尊敬”的意思。 异 着重指对人或事物特别尊敬 钦佩,有时过分得近乎迷信, 比“崇敬”的程度重。 着重指对思想、行为、道德、 学问推崇尊敬,比“崇拜”的 程度轻。 例 ① 有那么一部分人,对金钱过分崇拜,认为金钱是万能的。 ② 英雄的高尚品质为人崇敬。 近 义 词 辨 析 必考字词梳理 词义轻重程度不同。 预习思考问题 本文作者的出发点和 写作意图是什么? 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选择其中一种简单分析。 写 作 目 的 论 证 方 法 论 证 思 路 本文揭示主旨的 是哪句话? 文 章 主 旨 本文作者是按照怎样的 思路展开论证的? 2 导 思1 导 思3 导 思4 关键词:创造精神 带着问题读课文 导 思 课文初读感知 文 章 脉 络 第一部分(①):开宗明义,统领全文,提出“我们要创造” 这一总论点。 第二部分(②—④):阐释教育者要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 人以及值得自己崇拜的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这一分论点。 课文初读感知 第三部分(⑤—⑪):作者批驳了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 点,得出了处处、天天、人人都可以创造的结论。 第四部分(⑫ —⑯):以东山樵夫的故事为喻, 说明丧失 创造力的可悲下场。发出宣言,呼吁创造。 环境平凡 生活单调 年纪太小 自己无能 陷入绝境 批驳 处处、天天、人人 都可以创造 不 能 创 造 结论 课文整体感知 1.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这篇文章批驳了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得出了处处、 天天、人人都可以创造的结论。 课文整体感知 2.作者是围绕什么主题来写的?号召我们如何做? 作者是围绕“创造力”这个主题来写的,号召我们要用自 己的汗、自己的血、自己的热情去创造。 引出论题: 创造 板书设计 批驳错误 的观点 发出号召: 献身创造 环境平凡 生活单调 年纪太小 自己无能 陷入绝境 不 能 创 造 处处、 天天、 人人 都可以 创造 创 造 宣 言 20 创造宣言 第 二 课 时 导入 有部分同学对自己缺乏自信,而许多人在遭遇到人生 挫折或陷入事业、人生的低谷时,难免会丧失自信心。如 何重树自信,重新开创自己灿烂的人生,是许多人所关注 的问题。陶行知先生的这篇《创造宣言》,为我们提供了 很好的答案。 导入 课文细读品味 1. 第三段中“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 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这句话强调了师生合作的重要性:教师的创造工作应该和 学生合作完成,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课文细读品味 2.第6段中,连用三个“单调”“无过于”有什么作用? 三个“单调” “无过于”既是排比又是对比,加强语势, 通过列举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有力地批驳了“生活太单调了, 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课文细读品味 3. 第十二段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有什么作用? 第12段作者举“水滴石穿”的例子,告诫我们不要轻视点 滴的创造,不要因为点滴的创造小而不做,要从点滴做起,积 少成多。 1.这篇《创造宣言》认为教育者最大的成功是什么?为获得这一成 功,教育者要注意哪些问题? 教育者最大的成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 之活人。 教育者要注意的问题:①要敢于创造;②要有献身创造的 精神;③要明确教育的创造目标;④要探索创造理论和创造技 术;⑤要鼓励学生创造;⑥要注意师生合作创造;⑦要注意集 体创造的特点。 课文全篇探究 1.举例论证,说服力强。 本文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说服力极强。举 例论证时,事例取自古今中外,涉及绘画、雕塑、文学、音 乐等各个领域,例证富有典型性。在批驳每个错误观点时, 都至少用了两个事例,论据充分。如,八大山人朱耷挥毫画 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法国企业家雷塞布竟能在 沙漠中造成苏彝士运河等。 归纳总结 特色总结 2.破立结合,论证有力。 文章有破有立,破立结合,先批驳了五种“不能创造” 的错误观点,自然引出“处处、天天、人人都可以创造” 的观点,最后发出“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 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 果,繁殖创造之森林”的创造宣言。 归纳总结 3.叙议结合,层层深入。 记叙是指文中摆出具体事例时所用的表达方式;议论 是指对事例进行分析或表明观点时所用的表达方式。如, 批驳五个错误观点时,对第二个和第五个错误观点的批驳, 就运用了叙议结合的法。本文叙议结合,运用大量排比句, 层层深入地剖析缺乏自信的危害,鼓励我们要树立自信, 勇于创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鼓动性。 归纳总结 原文:是故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齐 时蚤晚,任多少,适疾徐,造而勿趋,稽而勿苦,省 其所为,而成其所湛,故力不劳,而身大成,此之谓 圣化,吾取之。 ——《春秋繁露》 课文拓展积累 国学经典 译文:因此擅长做师长的人,既要完善他的道义,又 要谨慎他的言行,早晚一样,(不管)任务多少,不急不 慢,做事不去迎合别人,争辩但不忧愁,反省他所做的, 而使学问有深度,因此不劳累身体而事业有成,这就是所 说的圣人造化,我选择(学习)这些行为。 课文拓展积累 郑板桥教子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山东潍县(今潍坊市)当县 官时,儿子小宝留在老家由自己的弟弟郑墨看管。 小宝6 岁上学时,为了教育儿子,郑板桥专门给郑墨写了 一封信,信中写道:“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 然爱之必以其道,以其道是真爱,不以其道是溺爱。” 传统文化 课文拓展积累 “扬州八怪”是清代中期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批风格相近的 书画家的总称,以金农、郑板桥、黄慎、李鱓、李方膺、汪 士慎、罗聘、高翔八人为代表。 他的“道”是什么呢?他说:“读书中举,中进士 做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做个好人。” 郑板桥最重视的还是儿子的品德。他对弟弟说: “我不在家,儿便是由你管束,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 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子而姑纵惜也。”郑板桥重视 品德教育,由此可见。 课文拓展积累 第五单元 口语交际 讨论 主题知识内容 1. 讨论的含义及用途 讨论是学习与研究的一种方式,是就某个问题发表意见或进 行辩论的口头交流行为,从传统的会谈、商谈,到当下的“头脑 风暴”,讨论一直是人们寻求卓见或达成共识的途径之一。 《论语·先进》里有一则《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 坐》,便是孔子组织弟子围绕“志向”开展的讨论。如今,无论 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还是职员在职场上的工作策略 探讨,都要用到讨论。可见,学习讨论是很有必要的。 主题知识内容 2. 讨论的特点 有集中 统一的 议题 讨论无论大小,也无论参与者的多少, 都应有集中 统一的议题,而且最好让讨论者事先了解,做好准备。 如果一个讨论会要讨论多个议题,则须一个一个按顺 序进行。 有秩序 井然的 过程 良好的讨论必有良好的秩序,而良好的秩序则有赖于 主持人。一般来说,主持人立场中立,不宜先入为主 地谈自己的观点或想法。主持人主持得好,就能让讨 论的过程井然有序,也能促使讨论有一个良好的结果。 主题知识内容 有互动合 作的交流 因为讨论是多边的表达,因此,每一位讨论者 都应具备合作意识。 有理有据, 充分发言 在讨论中发表意见,相当于发表一篇口头微型 议论文。讨论者应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 有条理地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有相对一 致的结论 求大同存小异是参与讨论者应持的态度,在多 数人达成一致意见后,主持人宜作总结。记录 员在此基础上可以撰写讨论报告。 一、某中学准备在校园中安放一些名人塑像,以丰富校 园文化环境。为此,校学生会向同学们征求意见。下面是几 位同学讨论时的记录,你觉得他们各自的表现怎么样?如果 你与你的同学讨论这一问题,你们会说些什么?不妨找几位 同学试一下。 甲:我觉得应该放古代文化名人的塑像,比如孔子、孟 子、老子、庄子、司马迁等,这样才有中国味儿。 口语实践 乙:你要把咱们学校变成国学馆是吧?就知道古代,古 代,古代就好吗?照这么说,你干脆穿长袍来上学得了。 丙:我也觉得不能只有古代文化名人的塑像。我们是现 代中学生,要全面发展。我觉得托尔斯泰这样的外国作家, 爱因斯坦这样的大科学家的塑像都可以考虑。 丁:各位,我们是不是应该把思路打开些?不要总盯着 作家、思想家、科学家嘛,革命先烈、英雄模范的塑像也应 该在校园里占有重要的位置。 口语实践 【点评示例】甲同学热爱中国古代文化,观点明确, 用语自然,有利于讨论进行;乙同学语言犀利,针对甲同 学展开批评,语气过于强硬,不利于讨论;丙同学思维活 跃,观点明确,并且提出了建议,表现良好;丁同学具有 开拓精神,建议很好,且表达得体。 口语实践 【讨论示例】同学A:学校的这个活动很好,摆放一些名人的塑 像,能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我觉得古今中外在各个领域有突 出贡献的名人都可以考虑。 同学B:我也觉得可以,另外我建议在安放名人塑像的时候可以 分类,如分为革命先烈、作家、科学家等,这样更有条理,方便学 生了解。 同学C:我觉得在安放塑像的同时,还应该设置相应的资料栏, 简单介绍一下这些名人的生平事迹,让同学们更好地认识名人。 口语实践 二、请从以下问题中任选一个,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讨论结束后,整理出讨论报告,在全班展示。 问题1:怎样才算是“有教养”?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问题2:中学生上学应不应该带手机?为什么? 提示 1. 讨论问题时,思路要开阔,但要有重点,避免多点开花 却浅尝辄止。 口语实践 2. 可以由一名同学担任讨论的主持人,控制每个人 的发言时间,调节现场气氛,把握讨论的节奏,避免跑题 或陷入无谓的争论。 3. 所有讨论参与者都应主动思考,积极发言,尽量 达成最大程度的共识,但也不应刻意回避不同意见。 4. 可以采用录音、速记等方式记录讨论内容,讨论 结束后进行回顾、分析,然后整理成讨论报告。 口语实践 【示例1】 讨论题目:怎样才算是“有教养”?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讨论时间:周五下午第三节课 讨论人员:语文老师、九年级(1)班全体同学 主持人:语文课代表 讨论结论: 通过大家的激烈讨论,综合大家的意见,我们认为做到下列十 点,才算“有教养”: ①无论是开会、赴约还是做客,从不迟到; 口语实践 ②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讲话;③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④同别人谈 话的时候,要看着对方的眼睛,而不是做其他无关的事,如翻阅 书本、来回挪动东西、摆弄铅笔等;⑤尊重别人的观点,即使不 同意,也不说“胡说”“废话”“瞎说”等不礼貌的话,而是恰 当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和不同意的理由;⑥无论是工作还是聚会, 从不强调自己的职位,不表现自己的优越感;⑦信守诺言;⑧对 妇女、儿童、老人等表示关心并给予照顾;⑨不当众指责别人; ⑩常说“谢谢”等礼貌用语。 口语实践 【示例2】 讨论题目:中学生上学应不应该带手机?为什么? 讨论时间:周五下午第三节课 讨论人员:语文老师、九年级(1)班全体同学 主持人:语文课代表 讨论结论: 中学生上学不应该带手机。因为上学带手机会造成以下四 种不良影响: ①会对学习造成严重影响。一些学生在课间、 口语实践 午休甚至课堂上玩手机,不但严重影响了自己正常的学习和休 息,也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和休息。②长时间盯着手机看, 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视力。③容易引发同学间的攀比心理,形 成不良的消费习惯。很多学生把带手机上学作为一种炫耀的资 本,易引发学生的攀比心理,给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带来较大 的思想负担。④泛滥的垃圾信息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口语实践 1. 随着各类知识APP 及短视频APP 的迅速发展,人们可 以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获取海量的碎片化信 息及娱乐信息。似乎一切信息、知识都唾手可得,阅 读、娱乐显得如此轻松、容易。针对这一现状,某班 准备就碎片化阅读的利弊分正方、反方展开辩论,请 你选择一方,在辩论会上陈述观点。 口语实践 中考考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正方)大家好!我方认为碎片化阅读优势明显。 具体优势有两点:一是能够随时随地及时获取大量信息,二是 能有效提高零散时间的利用率。 示例二:(反方)大家好!我方认为碎片化阅读存在极大 的弊端,理由如下:一是降低阅读效果;二是缺乏深度思考; 三是阅读者获得的信息是零散的,不成系统,也不够严谨。 口语实践 2. 班级要举行以“网络与学习”为主题的班会,你想和同学们 交流些什么?要求:①观点明确,理由充分;②不少于80 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口语实践 略。 点拨: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答题时要注意班会的主题是 “网络与学习”,在交流时,可以谈网络的益处,也要指出 网络的弊端,提醒同学们要趋利避害,明辨是非,发现不良 现象要及时举报,还大家一个干净的网络环境。 第5单元 写作 论证要合理 总体目标:论证要合情合理 具体目标: 1. 学写议论文,观点要统一,论证要严密。 2. 明确观点和材料的联系,使用的材料要能支持观点。 3. 学会运用多种论证方法。 写作目标 写作指导 知识讲解 写议论文,不管是立论还是驳论,都要摆事实、讲道 理,使人信服你的观点,也就是要进行论证。 论证,就是围绕观点,把经过选择的论据组织起来, 使二者有机结合,从而推导出令人信服的合理结论。 1.论证要合乎逻辑,观点要一致,概念要统一。 论证是使用道理和事实对观点进行证明和推理,必 须符合逻辑规律。在论证过程中,观点要确定,并保持 自身的同一,不得随意变更。例如,在《怀疑与学问》 一文中,中心观点始终是: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写作指导 写作方法点拨 2.明确观点和材料的联系,使用的材料要能支持观点。 材料是为观点服务的,因此材料必须与观点之间有 必然、合理、充分的联系。如果材料和观点不相干或论 据不足,则会出现论证不合理的问题。例如,在论证 “知足常乐”这一观点时,引用陶渊明的身世则可充分 论证观点,若引用三国时刘备的事例则脱离了观点。 写作指导 3.学习和运用多种论证方法。 初学写作议论文,常常简单地采用观点加例子的论证方式,方 法较为单一。实际上,论证方法有很多种,除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 证之外,还有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根据内容的需要, 选择合理的论证方法,能够增强说服力,增加表达的丰富性。 例如,在《怀疑与学问》一文中,作者从国难危急时各地的口 头消息不一定可靠,不应当随随便便相信,推导出做学问也是如此, 要对书本上的知识有怀疑精神。这样从生活中的事例出发,采用类 比论证,更容易让人信服。 写作指导 4.论证要结构合理,思路清晰。 为了使论证的结构合理,可以采取设置分论点的形 式,从多方面、多角度展开论证;也可以采用“提出问 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层层深入展开 论证。同时,还要做到行文思路清晰,开头、中间段落、 结尾衔接自然,详略安排得当,全文结构严密完整。 写作指导 《怀疑与学问》一文中指出,做学问不要盲从或迷信,要 有怀疑的精神。请你也写一段文字论证这个观点。200 字左右。 提示 : 1. 可以用相关事例、名言等材料作为论据,论证题目中 的观点。 2. 要对所用的材料进行具体分析,不要只是简单的“观 点+材料”。 写作实践一:论证观点 写作实践 学贵知疑。明人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 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疑能增进兴趣。读书如能以疑见读,其味无穷。大科学家 爱因斯坦一生对读书兴趣十足,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他有怀疑精神。 疑能获得真知。李四光有句名言:“不怀疑不能见真理。”著名 数学家华罗庚之所以能在数学领域里取得巨大的成就,正是因为他对 书本上现成的公式、定理和结论,能够大胆质疑、科学释疑。他攀登 数学高峰是从怀疑开始的。 优秀例文 写作实践 列举名人事例,更好地论证了观点! 俗话说:“知足常乐。”有的人却说:“知足未必常 乐。”试围绕“知足与快乐”这一话题,自定立意,自拟标 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 字。 提示 1. 在标题或者文章的开头,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2. 恰当安排论证的结构,注意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3. 注意对运用的材料进行分析,突出材料对观点的支 撑或证明作用。 写作实践二:写议论文 写作实践 写法点拨 我们可以以“知足常乐”作为观点,写一篇立论文,也可 以以“知足未必常乐”为观点批驳“知足常乐”这一观点,写 一篇驳论文。写立论文,可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结构来展开论证;写驳论文,可采用批驳对方观 点、批驳对方论据、批驳对方论证的方法来进行论证。为了增 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可采用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 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 写作实践 不知足者常乐 中国有句俗语叫“知足常乐”。然而,要真正做到常 乐,就要有向上攀登的信念,以及永不放弃的精神。 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曾说:“如果我能活二百 年,整个欧洲将匍匐在我的脚下。”她正是有这种永不 满足的欲望,才成就了俄罗斯帝国的辉煌。战国七雄混 战,军阀割据。秦国正是有了“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 荒之心”,才能“履至尊而制六合”。 优秀例文 写作实践 观其余六国,或割地以求一夕安寝,或遣刺客以刺杀秦王。 然六国最终仍为秦所灭。究其源,应有凌云之志,不足之 心,才可成就一番事业。 宋,是汉人的骄傲。它创造了经济的繁荣,文化的盛 世。可它却为保王朝之基稳固,不惜劳民伤财,以博得辽 元片刻之欢娱。大宋王朝的国力日渐衰弱,却送给敌人大 量的物资,这就像给一头饥饿的狼喂肉,当你没有食物再 给它时,它便会把你消灭。 写作实践 清,曾因康熙和乾隆的励精图治而强大。但到他们的后世, 大权旁落,国家的领导权被慈禧掌控,当整个华夏大地被坚船 利炮控制时,她只想到了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并没 有想到奋起。她只在乎尊卑礼教,不管满目疮痍的神州。当看 到别国的实力远远超过自己的国家时,却只是冷眼旁观。 然而,中国有另一句俗语叫“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猿猴何以进化成人?正是凭借对这个未知世界的不断探索。 写作实践 当你看到他呆滞的表情、嶙峋的身体,你可能会不在 乎地瞟一眼然后匆匆离去。可他就是霍金——一个不屈服 于命运的奋起抗争的伟大的物理学家。身体的残疾并没有 让他消沉,他用他敏捷的大脑探索着整个宇宙,用他跳跃 的思维思索着整个世界,他不是巨人,他只是一个平凡的 人,一个永远积极向上的普通人。 写作实践 当你看到他帅气阳光的外表,你可能想去接近他, 可当你看到他空荡荡的衣袖,你可能会止步。但他曾流 过的汗水能够滋润整个撒哈拉沙漠,他就是刘伟。他选 择精彩地活着,用奋斗谱写了一首华丽的钢琴曲。 所以,当生活像一把枷锁把你捆牢时,你不应屈服, 而要努力挣脱枷锁,让生命怒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 实现常乐。 写作实践 中国有句俗话,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强调环 境对人成长的影响。对此,你怎么看?请自定立意,自拟 题目,写一篇驳论文。不少于600 字。 写作实践三:写驳论文 写作实践 写作实践 提示 : 1. 梳理驳论的写法,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来批驳,同时 要表明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 2. 选择与观点一致的材料,最好有事实论据,也有道理 论据。 3. 根据你的观点和材料列一个提纲,与同学交流,互相 补充论据,在此基础上完成作文。 1. 写驳论文时,可以直接批驳。如采用直接批驳对方论点 的方法,开门见山,开篇点出对方论点的荒谬性,揭示其危害性 ,然后通过缜密的批驳,证明对方论点的荒谬。 2. 写作时可采用多种论证方法。可以引用确凿的事例,运 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也可以从理论上进行分析,运用道理论证的 方法;还可以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论证。 写作实践 写法点拨 第一部分:直接点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观点有失偏颇, 引出自己的论点“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第二部分:通过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事例,批驳“近墨者 黑”的观点,然后分析“近墨者不黑”的原因,引出屈原的例子,深 入批驳“近墨者黑”的观点。接着通过李陵、苏武的事例对比,再次 批驳“近墨者黑”的观点,点明“赤”“黑”与否,关键看其本质。 第三部分:总结如何做到“近墨者不黑”,并提出希望。 写作实践 写作提纲 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似乎已经成为千古名训,其主 要强调的是环境对人的影响。然而只要我们细加思考,就不 难发现这句话有失偏颇,它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因为有 些人是“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优秀例文 写作实践 直接批驳对方的观点,开门见山。 无论你是否读过周敦颐的《爱莲说》,都会被莲花“出淤 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质深深打动。莲花可谓“近墨 者”了,但它却冰清玉洁,亭亭玉立,被人们千古称颂。它静 静扎根在淤泥之中,却没有与其同流合污。可见,近墨者未必 黑。 那么,为什么会有近墨而不“黑”者呢?黑与不黑,关键 在于近墨者本身的素质。莲花之所以“不黑”,在于它内在的 纯洁。 写作实践 以脍炙人口的《爱莲说》为例,论证自己的观点。 由此可见,“墨”只是外部环境,而近墨者最终是否会变黑, 起决定作用的,是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即内因起主导作用。试 想,一身浩然正气者,近朱也好,“墨也罢,必定总是满身正 气,使“朱者”赞叹,令“墨者”自惭。战国时期的屈原,在 “腥臊并御”的环境之中,仍保持自己的节操,宁可“固将愁 苦而终穷”,也要为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的目标“上下而求索”。 在他的身上,就体现出近墨不黑者的品质。 写作实践 因 此 , 近 朱 者 是 否 “ 赤 ” , 近 墨 者 是 否 “ 黑 ” , 非 “朱”“墨”所决定。汉代的李陵、苏武,同是汉官,面对匈 奴高官厚禄的利诱,李陵动摇了,最终身败名裂;苏武坚贞不 屈,誓死不同流合污,从而流芳千古。可见,赤与不赤,黑与 不黑,关键看其本质。 如何能做到近墨而不黑呢?只要有清醒的头脑,坚定的意 志,就能近墨而不黑。愿我们无论何时都能保持自己的坚定信 念,永不变色。 写作实践 列举名人事例,明确问题的关键所在。

资料: 8611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