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020~2021 学年度·广东高考信息模拟试题(一)
地理试卷·时事热点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
生态农业分析模型(EA-SD 模型)体系主要由农业产业链、综合效应和调控政策三个子系统组成。其中农
业部分由肉牛养殖、制沼产业、有机种植等产业部门构成,形成“养牛—制沼—粮、果、菜种植—秸杆造纸、秸
杆饲料—养牛”的近似闭合的产业循环系统(如下图)。据此完成 1—3 题。
1.EA-SD 模型体系无法实现的是
A.提高资源利用率 B.增加经济收入 C.达到零污染排放 D.增加就业机会
2.据图分析,促使 EA-SD 模型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
A.农业发展的模式 B.政策的调控
C.综合效应子系统 D.产业链结构
3.最适合推广 EA-SD 模型体系的地区是
A.西北地区 B.青藏地区 C.东北地区 D.华北地区
河流某些特征常常受自身某些要素的改变而相应变化。下图是某河流中游连续三个河段(河段长约 50 公里)
测量的河床平均海拔和平均宽度在过去 10 万年间的变化图,箭头表示变化方向。读图完成 4—6 题。
4.三个测点从上游到下游的排序是
A.甲乙丙 B.丙甲乙 C.甲丙乙 D.乙甲丙
5.乙河段河床特征变化的原因是
A.洪水泛滥导致河床变宽 B.流水下蚀导致河床变高
C.溯源侵蚀导致河段变浅 D.流水沉积导致河床变高
6.据图可以推知近 10 万年来丙河段水文特征变化的是
A.结冰期长短由短到长 B.径流量大小由大到小
C.水流的速度由快变慢 D.河流含沙量由小到大
产业用地包括工业用地和仓储物流用地。2018 年,佛山市在全国首次提出
“城市棕线”概念,即指产业发展保护区范围界线。规定城市棕线内的土地只能
发展工业和仓储物流业,不能他用。读 2018 年佛山市五区土地面积统计图。完成 7—9 题。
- 2 -
7.佛山市提出“城市棕线”概念并制定相关政策,最直接目的是
A.提高城市化水平 B.减少土地资源浪费
C.保障产业发展空间 D.扩大工业生产规模
8.下列四区,“城市棕线”管控中面临的压力最小的是
A.禅城区 B.顺德区 C.三水区 D.高明区
9.在城市发展中,对佛山市主城区(禅城区)“城市棕线”冲击最大的经济活动是
A.房地产 B.农业 C.工业 D.金融业
下图为在我国天山某较小范国地区选择针叶林林地、草地、灌丛三种不同天然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所得到的冻
融期间不同群落类型土壤日均温动态图。读图,完成 10—11 题。
10.该地位置最可能位于天山
A.北坡海拔 500m 处 B.北坡海拔 2000m 处
C.南坡海拔 500m 处 D.南坡海拔 2000m 处
11.在深冻期,林地土壤日均温显著低于草地和灌丛,其原因最可能是
A.林地地面辐射强 B.林地土壤有机质少
C.林地空气循环快 D.林地土层厚度较大
12.“拉尼娜”现象发生后,在赤道附近太平洋西岸地区会产生
A.水灾 B.旱灾 C.火灾 D.蝗灾
安徽黄山是由岩浆多次侵入沉积岩并经地壳多次抬升形成。目前最高峰莲花峰海拔 1864 米,花岗岩出露面
积约占总面积的 70%。地质学家在黄山 8 个不同地区采集了 8 块岩石样品进行测试分析,部分测试结果如下图所
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测试结果表明( )
A.隆升速率与年龄正相关 B.随着时间推移,黄山隆升加快
C.隆升幅度与隆升速率负相关 D.年龄与隆升幅度正相关
14.地质学家在黄山发现了下图所示地貌,说明黄山遭受了( )
A.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 C.冰川侵蚀 D.海水侵蚀
- 3 -
2017 年 9 月 16 日 18 时 15 分左右,游客在广东肇庆市拍提到“卧佛含丹”(图)的地理奇观,夕阳仿佛一颗“金
丹”,从卧佛(天然石山)口中徐徐落入。据此完成下题。
15.该日游客在拍摄“卧佛含丹”时,镜头朝向
A.东南偏东 B.西南偏南 C.西北偏西 D.东北偏北
16.要在相同位置拍摄到“卧佛含丹”,大致要等待
A.2.5 个月 B.4.5 个月 C.6.5 个月 D.8.5 个月
二、非选择题:共 52 分。第 36~4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
作答。第 43~47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42 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 分)
2011 年 3 月 11 日 13 时 46 分(北京时间 13 时 46 分)发生在西太平洋国际海域的里氏 9.0 级地震, 震中
位于北纬 38.1 度,东经 142.6 度,震源深度约 10 公里。日本气象厅随即发布了海啸警报称地震将引发约 6 米高
海啸,后修正为 10 米。
总共造成 19533 人不幸遇难、2585 人失踪,其中大船渡市的海啸浪高达 23.6 米,相当于楼高 8 层的滔天巨浪!
(1)简析海啸对大船渡市破坏严重的主要原因。(6 分)
表:2019 年中、日部分数据比较
核电站主要用铀-235 裂变产生的能量来发电,它不排放 CO2,产生的核废料也绝对封存。核电站运行需要大
量冷却水。一座 100 万千瓦的核电站每年需要铀燃料 30~40 吨,而相同功率的火电站需要耗煤 300~400 万吨。
2019 年 3 月 11 日,日本“3·11”大地震发生已满 8 年。日本警察厅的汇总数据显示,死亡人数以岩手、宫城、
福岛 3 县为中心达到 15897 人,失踪者达到 2533 人;与此同时,由于海啸和福岛核事故,目前(2019 年 3 月 8
日)仍有约 5.2 万人不得不过着疏散在外的生活。
(2)说明日本大力发展核电的主要原因,指出核电站适宜布局的地区。(6 分)
日本福岛核电站因地震导致核泄漏,放射性物质一部分随大气扩散,一部分随水流出。
(3)某同学说:“至少 4 月之前,日本的核泄漏不会影响中国。”请分析其判断的依据。(4 分)
海啸
小木屋
海啸过后屹立于公路上的天桥
- 4 -
近年来多家日本公司在我国建立生产基地,中、日在产业链环节和产品周期上的分工情况如图 13 所示。大
地震加速了日本制造业向境外转移。
(4)从产业链环节和产品周期阶段概括日本向中国转移的产业特点,说明产业转移对日本区域发展的影响。(6
分)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 分)
基瓦利纳小镇位于美国阿拉斯加州一条狭长沙坝的南端,居民主要是因纽特人。该小镇以前位于海平面以
上 120 多米,如今却仅在海平面以上 1.8~3 米,小镇正面临被大海吞噬的危险。海水和河流的侵蚀作用是影响
沙坝面积变化的重要因素,美国政府曾花费巨资修建海堤保护小镇附近的沙坝,但海堤很快被海浪摧毁,沙坝原
来有深厚的永久冻土层,一年中大多数日子被厚厚的海冰包围。近 50 年来,永久冻土层变薄,海冰存在日期减
少,沙坝面积不断缩小。图 a 示意沙坝和基瓦利纳小镇的地理位置,图 b 示意小镇景观。
(1)对比沙坝东西两侧侵蚀作用的主要差异,并解释差异的成因(8 分)。
(2)指出一年中沙坝面积减少最快的季节,并说明判断理由。(4 分)
(3)与 50 年前相比,分析近 50 年来沙坝面积缩小、海拔降低的原因。(4 分)
(4)沙坝面积缩小,影响小镇居民的居住安全。有人建议将居民全部搬迁到大陆,对此你是否赞同,请表明
态度并说明理由。(4 分)
- 5 -
(二)选考题:共 10 分。请考生从 2 道地理题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3.[选修 2——海洋地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 分)
蒸发岩是古湖泊在干旱环境下水体长期蒸发,由水中盐类物质结晶而成。近年来,地质学家研究发现,地
中海底部自上而下海相沉积岩和蒸发岩相间分布,蒸发岩层形成之后,直布罗陀地区地壳下降形成海峡,海峡
东侧海底有洪水冲蚀的痕迹。下图示意地中海海底地质剖面。
据图文资料,推测地质历史时期地中海可能经历的海陆变化过程。推测地中海未来的海陆变迁趋势。
44.[选修 6——环境保护]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据报道,日本政府预计下周 2021 年 4 月 13 日将召开内阁会议,正式决定将 120 多万吨的福岛核污水,稀释
后排入太平洋。日本首相菅义伟明确表示:“排入大海是最好的办法,日本政府将在此基础上决定处置方针”。针
对国内外的反对,有日本学者指出,福岛周边的海洋不仅是当地渔民赖以生存的渔场,也是太平洋乃至全球海洋
的一部分,核污水排入海洋会影响到全球鱼类迁徙、远洋渔业、人类健康、生态安全等方方面面,因此这一问题
绝不仅仅是日本国内的问题,而是涉及全球海洋生态和环境安全的国际问题。目前,在福岛曾下达疏散指令的十
一个地区,重建后居民的居住率只有 30.9%,农田耕种面积为 32.2%,工商业重启率也仅有 30.9%。更加令人担
忧的是,二月份发布的居民健康调查中,福岛县青少年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加了 118 倍,相当于每 100 万人中就
有 236 人患病。
2019 年,日本宫城县沿海村子还出现一只 9 足章鱼,专家鉴定后提醒渔民要小心,因为村子距离福岛核电站所
在地很近,不排除这种动物变异与辐射有关。
- 6 -
指出影响排入太平洋核废水处理水扩散的主要因素。并分析这些核废水处理水可能带来的危害。
2020~2021 学年度·广东高考信息模拟试题(一)
地理试卷·时事热点
【答案】1.C 2.B 3.D
【解析】1.读图,该模型体系中,有 CO₂的排放,有沼液沼渣的污染排放,造纸和皮革产业有污染排放,无法
达到零污染排放,C 选项无法实现,其他选项均是该体系能够实现的效益。故选 C。
2.读图,农业产业链(即图中的肉牛养殖、制沼产业、有机种植等)需要政策的调控,政策又根据体系的综合效
应反馈,进行适当的调整,政策调控处于该体系的中心环节,因此才形成了该农业发展的模式,所以促使该体系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政策的调控,B 正确。故选 B。
3.图中牛肉产业的产品以及有机种植的产品需要靠近市场,制沼产业产生沼气能源,因此相比而言,该地的能源
供需矛盾较为突出。选项的四个地区中,东北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相比于华北地区而言,人口少,市场较
小,且华北地区能源供应相对较为紧张,沼气能源能缓解一部分生活用能。故选 D。
【答案】4.B 5.D 6.C
【解析】4.河流从上游到下游海拔逐渐降低,丙海拔最高,乙海拔最低,甲海拔居中。故选 D。
5.乙处位于河流下游,流水沉积导致河床海拔升高,宽度变宽。下蚀和溯源侵蚀会使河床海拔下降;洪水流速
快,侵蚀作用强,会使河床降低。故选 D。
6.丙处前期水流速度快,以下切为主,河床海拔下降,后来水流速度下降,以侧蚀为主,河床加宽;径流量、
结冰期、河流含沙量对河床影响有限。故选 C。
答案】7.C 8.D 9.A
【解析】1.城市棕线指产业发展保护区范围界线,规定城市棕线内的土地只能发展工业和仓储物流业,为实体
经济发展提供空间支撑,最直接目的是保障产业发展空间,C 正确;不能直接提高城市化水平,A 错误;减少土
地资源浪费不是直接目的,B 错误;没有扩大工业生产规模的作用,D 错误。故选 C。
2.高明区全区土地面积较大,现有产业用地和城市棕线保护区面积相差不大,“城市棕线”管控中面临的压力最
小。故选 D。
3.“城市棕线”为工业提供发展空间,不存在冲出的问题,城市内部农业影响小,金融业占地面积小,冲击较小,
房地产占地面积大,冲击最大。故选 A。
【答案】10.B 11.C
【解析】本题以图为背景,涉及垂直地带性的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由材料可知该地为天山,天山身居内陆,所在区域降水少,树木难以生长。但准噶尔盆地西部有缺口,来自
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湿润气流可以抵达北坡(北坡为迎风坡),气流随山地地势的升高温度下降,大概在半山腰位
置时,水汽凝结形成降水,因此天山北坡半山腰位置降水相对充足,且海拔较低,热量适中,能够满足森林生长。
森林带上下位置由于降水少或热量有限,因此分布草甸带。天山以南的塔里木盆地,被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包围,
地形封闭,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也就不能满足森林的生长了,故 B 正确,其它三个选项自然排除。
11.深冻期发生在冬季,冬季吹西北风,当风遇到森林时,由于林木枝干的阻挡,枝叶的摇动,使气流发生扰动,
林地空气循环快,有利于热量散失,所以林地土壤日均温显著低于草地和灌丛,C 正确,若地面辐射强,气温高,
不符合题意,A 错,温度高有利于微生物分解土壤有机质多,排除 B,温度高才有利于腐植层的形成,使土层厚
度增大,所以不是低温的原因,D 错。故选 C。
【点睛】天山是位于我国新疆地区的一列东西走向的山脉,是世界七大山系之一,全长约为 2500 千米,南北平
均宽度在 250 至 350 千米,天山山脉主体在中国境内,向西延伸至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
九爪章鱼
- 7 -
国。天山的最高峰是托木尔峰,海拔高度为 7443.8 米,山上冰川广布,锡尔河、楚河和伊犁河都发源于天山。
天山是世界上最大的独立纬向山系,新疆由于巨大的天山山脉的存在,把我国的新疆分成了北疆地区和南疆地区,
从自然区的划分来看,天山以南是塔里木盆地,天山以北是准噶尔盆地。天山所在的我国西北地区是世界上距海
最遥远的地方,也是全球干旱地区最大的山系,从陆地自然带的水平分布来看,该地区的水平自然带植被主要为
草原和荒漠。
12.A 拉尼娜对天气的影响大致与厄尔尼诺相反,且其影响程度和威力较厄尔尼诺要小。拉尼娜出现时印度尼西
亚、澳大利亚东部、印度及非洲南部等地降雨偏多,在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等地易出现干旱。
13.B 隆升速率与年龄负相关,隆升幅度与隆升速率正相关,可推出年龄与隆升幅度负相关,A、C、D 错误。
隆升速率与年龄负相关,即岩石年龄小,隆升速率快,年龄小的岩石代表现在,年龄大的岩石代表过去,可推知
随着时间推移,黄山隆升加快。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
14.C 图中地貌是山峰间的 U 型谷,由古冰川侵蚀形成。C 正确,ABD 错误,故选 C。
【答案】15. C 16 C 【解析】
15-16 考查日出日落方位,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15 题详解】 9 月 16 日接近北半球秋分 9 月 23 日,但仍处于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太阳从西北偏西方位
落山。故选 C。
【16 题详解】 9 月 16 日处于北半球秋分日前一周,6.5 个月后大致在北半球春分日后一周,此时太阳直射点的
纬度位置相同,昼长相同,故太阳从相同的方位落山。故选 C。 7.D 图 2 示意二分二至日地球位置,乙丙之间
的地球北极点偏向太阳,出现极昼现象,为夏至。再根据公转方向,丙丁之间的地球是秋分,因此丁处最接近
11 月 24 日,D 正确。故选 D。
17 题
(1)震级高、距离震中近,引发的海啸强度大;(2 分)地处海湾;(2 分)居民区集中分布在沿海峡谷中的低地。
(2 分)
(2)日本能源消费量大,(1 分)石油(常规能源)等能源自给率低,对外依赖程度和运输压力大;(12 分)核
电站所需原料少,发电量大,(1 分)清洁。(1 分) 核电站适宜布局在靠近水源或沿海,(2 分)常规能源不足,
但能源需求量大的地区。(2 分)
(3)此时段亚洲东部盛行西北季风,(1 分)中国位于西北季风的上风向。(1 分) 流经日本沿岸的洋流流向主
要为自南向北,(1 分)中国位于其上游方向。(1 分)
(4)从产业链环节和产品周期阶段概括日本向中国转移的产业特点,说明产业转移对日本区域发展的影响。(10
分) (4) 向中国转移的产业主要是辅助部件生产和组装等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业,(2 分)其产品处于销售
额下降的成熟期和衰退期。(2 分) 国内就业机会减少;环境压力减轻;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
业分工与合作。(每点 2 分,答出其中 3 点即可得 6 分)
18 题.
(1)西侧以海水侵蚀为主(海浪、潮汐)(2 分);东侧以河水侵蚀为主(2 分)。西侧直面海洋,海面开阔,海水流
动性好,受海浪和潮汐影响大(2 分);东侧离大陆近,大陆上多条河流注入,且流向与沙坝走向基本垂直,河
水侵蚀作用强(2 分)。(合计 8 分)
(2)夏季(2 分)。海冰融化,沙坝西侧受海水侵蚀强(2 分);降雨多,冰雪融量大,河流流量大,沙坝东侧受河
水侵蚀强(2 分);冻土融化,土层松软,易被侵蚀(2 分)。(判断季节 2 分,理由每点 2 分,不超过 4 分)
(3)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不断淹没沙坝;海水结冰期缩短,侵蚀时间变长,沙坝边缘坍塌严重;沙坝地表径
流和大陆河流流量增大,流水侵蚀增强;沙坝永久冻土层变薄,易被侵蚀。(每点 2 分,不超过 4 分)
(4)赞同:全球变暖是长期变化趋势,沙坝海拔低,随着海水侵蚀加强和海平面不断上升,海水将吞噬沙坝;沙
坝沿岸建设海堤费用很高,且效果差。
不赞同:离大陆较远,海水阻隔,举镇搬迁不便;搬迁费用很高;对居民心理和生活方式影响大,阻力大。(不
表态不给分,表态后,只给理由的分,理由每点 2 分,不超过 4 分)
19 题海洋地理
【答案】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地中海缩小为内陆湖;由于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湖水逐
渐蒸发干涸,演化为内陆盆地;直布罗陀地区地壳下降,大西洋海水涌入,地中海再次成为海洋。
如果非洲板块继续向北漂移,地中海将逐步缩小至封闭,再次成为内陆湖泊;在补给不足的情况下,湖水将
逐渐减少直至干涸,再次成为内陆盆地。
【分析】
本题考查地质作用的形成过程并推测未来的发展趋势,难度较大,要求认真审查题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逻辑
严谨的回答。
【详解】
蒸发岩是古湖泊在干旱环境下水体长期蒸发,由水中盐类物质结晶而成,由此可知,有蒸发岩的岩层所在的
地质时期,地中海地区应该是陆地,沉积岩层自上而下代表由新到老,所以地中经历的海陆变化可能为,海洋(最
下方的海相沉积岩)——板块的碰撞挤压使得地中海缩小为内陆湖,陆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形成蒸发岩)
- 8 -
——直布罗陀地区地壳下降,海水涌入,地中海再次成为海洋(证据为海相沉积岩)。
地中海处于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未来如果两大板块继续位移,地中海可能面积会缩小,甚至再
次封闭成为内陆湖泊,那么在水汽补给不足,气候干旱的前提下,湖区可能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湖水逐渐减少干
涸,成为内陆盆地。
20 题环境保护
【答案】主要因素是洋流。导致部分海域海水污染;海洋生物受放射性污染死亡或变异,破坏海洋生态平衡;造
成放射性物质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对海洋渔业生产造成冲击。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海洋环境污染的危害,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
的能力。
【详解】排入太平洋核废水处理水主要随洋流(日本暖流和北太平洋暖流)向其他海区扩散。带来的危害可以从
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方面分析。生态环境:核废水中含有放射性物质,会造成排放海域的海水污染,并随洋流向
其他海域扩散;海洋生物受放射性污染死亡或发生变异,破坏海洋生态平衡,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社会经济:
放射性物质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并在人体内不断积累,危害人体健康;对海鲜贸易和海洋渔业生产产生一定
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