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湖北省高三(4 月)调研模拟考试
地理试卷
2021.4
本试卷共 7 页,18 题。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75 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
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
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
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最符合要求的。
本班(32°53'E,24°05'N)光伏产业园位于埃及南部,园区占地 37k ㎡,是埃及首个由中企承建
并参与融资的光伏发电项目,主要采用中国技术。项目于 2018 年 4 月开工建设,2019 年年底
满负荷运行,是世界最大光伏产业园之一。图 1 为本班光伏产业园一角照片。据此完成 1~3 题。
1.本班光伏产业园内安装的太阳能集热板的朝向为
A.东方 B.南方 C.西方 D.北方
2.为了保证全年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本班光伏产业园内安装的太阳能集热板与地面的
最大夹角约为
A.23°26' B.42°29' C.47°31' D.66°34'
3.本班光伏产业园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给当地带来的益处是
A.缓解能源供应紧张 B.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C.利用丰富光热资源 D.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2020 年底至 2021 年初,我国北方地区经历了一波强劲的降温。图 2 示意 2020 年 12 月 29 日至
2021 年 1 月 7 日北方地区最低气温分布(单位:℃).据此完成 4~5 题。
4.图中①、②两地气温最大差值约为
A.7℃ B.19℃ C.23℃ D.25℃
5.②所在地区与同纬度的东西两侧地区相比,气温特点及其成因是
A.气温较高,海拔较低 B.气温较高,距海较近
C 气温较低,海拔较高 D.气温较低,距海较远
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建设用地(包括工业、交通及城市建设
用地)的扩张主要以占用耕地为主。图 3 示意 2000-2015 年我国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
建设用地年均变化。据此完成 6~8 题。
6.图中①~④分别代表的地区是
A.东部 中部 西部 东北
B.中部 西部 东北 东部
C.东北 东部 中部 西部
D.西部 东北 东部 中部
7.2000~2015 年,④所示地区建设用地年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住房面积扩大 B.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
C.国家能源基地建设 D.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
8.我国近些年来建设用地大量增加将会导致的主要问题是
A.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B.粮食安全问题显现
C.居民生活成本提高 D.产业转移压力加大
西班牙东南部埃尔埃希多地区位于地中海沿岸,曾是该国经济落后地区。20 世纪 50 年代
后期以来,当地农民在政府政策支持下,大力发展温室农业。同时创新改良沙石土土壤结构,
使土壤剖面呈现出了下层黏土,中间层有机肥,表层沙土的“三明治”结构新土壤。现在,这里
已成为欧洲一些国家冬春季蔬菜瓜果的主要生产地,有欧洲“菜篮子”之称。图 4 示意埃尔埃希
多位置。据此完成 9~11 题。
9.与改良前的沙石地相比,改良后的“三明治”结构新土壤的显著优点是
A.储存热量多 B.保水保肥强 C.透水通气好 D.土壤温差小
10.埃尔埃希多地区成为欧洲一些国家冬春季蔬菜瓜果的主要生产地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较低,热量较高 B.位置沿海,海运发达
C.降水较多,灌溉便利 D.气温较低,病虫害少
11.西班牙埃尔埃希多地区脱贫致富的关键措施是
A.教育扶贫 B.生态扶贫 C.社会扶贫 D.产业扶贫
地表蒸散发(ET)也称陆地表层水汽通量,是地表植被蒸腾、土壤与水体蒸发的水汽总和。
它是地表水热平衡的重要构成部分。黄河源区地处青藏高原东部,土地利用类型以高原草地、
林地和沼泽地为主,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年均 ET 差异较大。据此完成 12~13 题。
12.沼泽、林地、草地和裸地四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对黄河源区 ET 贡献最大的是
A.沼泽 B.林地 C.草地 D.裸地
13.准确估算区域地表蒸散发量(ET),可以
①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②为人口迁移和产业转移提供科学依据
③为研究区域生态系统变化提供科学依据④为研究区域小气候的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河流决口后放弃原来河床而另循新道称为改道。黄河以“善淤、善决、善徙”而著称,向有
“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图 5 示意历史上黄河下游河道变迁,据此完成 14~15 题。
14.历史上黄河夺淮入海(以淮河的河道作为入海口)的年份为
A.公元 11 年,1848 年 B.公元 1848 年,1194 年
C.公元 1194 年,1494 年 D.公元 1494 年,1855 年
15.为解决历史上黄河下游河道决口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下游河段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裁弯取直 B.引黄淤灌 C.兴修水库 D.深挖河道
二、综合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55 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 分)
亚速海是东欧的一个陆间海,长 349km,宽 135km,面积 37,555k ㎡,是世界上最浅的海(位
置见图 6).流入亚速海的河流有顿河、库班河和许多较小的河流。
布拉风是一种从高原、山地“突袭”到温暖海边的具有飓风力量的极冷的风,有“冷空气大瀑
布”之称。亚速海海域是布拉风多发地区之一。
(1)指出亚速海海域布拉风多发的季节,并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说明这里布拉风的形成过程。
(6 分)
(2)简要说明布拉风对亚速海海域及沿岸地区农业、交通造成的主要危害。(6 分)
(3)试分析亚速海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的原因。(6 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1 分)
葡萄原产于温带,属于喜温作物,耐寒性较差。冬季干燥的气候常使葡萄枝干失水枯干。
贺兰山东麓是世界最适宜栽培酿酒葡萄产区之一,有一千多年的葡萄栽培历史。为了保证葡萄
生长良好,这里的果农一般都会采用冬季地下埋土技术(在地面挖沟,将葡萄植株枝蔓放入沟
内,再用土压住和埋实。来年春季出土,绑蔓上架)。
早在宋代,贺兰山东麓葡萄酒酿制业就已初具规模,现已是世界上重要葡萄酒酿制产业基
地。2003 年,获得了“葡萄酒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认证,出产的葡萄酒多次在世界葡萄酒
大奖赛中获得金奖。图 7 为贺兰山东麓略图,图 8 示意银川多年气候资料。
(1)说明贺兰山东麓成为世界酿酒葡萄生产基地的优越气候条件。(5 分)
(2)说明贺兰山东麓果农冬季采用地下埋土技术的主要作用及其对当地葡萄种植业的影响。
(10 分)
(3)试分析贺兰山东麓成为我国重要葡萄酒酿制基地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6 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 分)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极端降水事件(降水异常偏多或偏少)频繁发生。雅鲁藏布江流域
高山冰川众多,是我国重要水源涵养区。这里生态环境脆弱,易受到极端降水事件的影响。图
9 示意雅鲁藏布江流域。图 10 和图 11 分别示意 1973~2016 年雅鲁藏布江流域极端降水指标中
的降水日数空间变化和时间变化趋势。
(1)说明雅鲁藏布江流域极端降水事件发生的主要区域及其降水日数随时间的变化趋势。(4
分)
(2)试推测雅鲁藏布江流域极端降水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6 分)
(3)说明雅鲁藏布江流域极端降水事件频发对当地生产生活产生的不利影响。(6 分)
第六届湖北省高三(4 月)调研模拟考试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16.(18 分)
(1)冬季。(2 分)冬季,大陆降温快,冷空气聚集,形成高压。亚速海海域降温慢,形成
低压,海陆之间气压差增大(且距亚洲高压近);(2 分)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来自北部高
原山地的冷干气流快速流向亚速海低压区,风力骤然增大,形成布拉风(2 分)。
(2)布拉风性质干冷,风力强劲,受其影响下的地区气温骤降;(2 分)导致附近陆地上森
林、农作物遭受低温冻害;(2 分)海域迅速封冻,影响海上航运:大风掀起巨浪,损毁沿
岸港口、码头设施。(2 分)(交通方面答出其中一点得 2 分)
(3)受多因素影响,亚速海域海洋生物资源丰富。亚速海海水浅,阳光较为充足(2 分);
附近陆地上有多条河流汇入,带来大量有机物质和营养盐类;(2 分)海面风力大,海水扰
动强,海底有机物质上泛,为海洋生物生长提供了丰富的养分。(2 分)
17.(21 分)
(1)位于干早气候区;(答出“气候干旱(或降水稀少或温带大陆性气候)即可给 1 分”。)
夏季气温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葡萄生长和糖分积累;(2 分)冬季气温低,葡
萄病虫害少。(2 分)
(2)冬季气候寒冷干燥,易造成葡萄植株风干、冻死;(2 分)采用埋土技术可以起到保
温保湿作用,有效防止葡萄枝蔓遭受低温冻害和失水风干。(4 分)冬季埋土技术提高了葡
萄植株春季的成活率,确保了来年葡萄较好的收成。(2 分)但加大了葡萄种植的劳动力投
入,提高了葡萄种植的成本。(2 分)
(3)葡萄产量大,质量好,接近原料产地;酿酒历史悠久,工艺精湛;葡萄酒知名度高:
市场需求量大:劳动力价格低廉。(答出其中 3 点得 6 分)
18.(16 分)
(1)东部地区。(2 分)东部地区降水日数波动变化,增加趋势明显。(2 分)
(2)全球气候变暖;(2 分)夏季亚洲低压势力强盛;(2 分)西南季风(夏季风)势力增强,
带来丰沛水汽,导致降水异常偏多,极端降水事件频发。(2 分)
(3)流域内暴雨、洪涝、干早等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影响农牧业生产(2 分);强降水
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冲毁房屋、道路和桥梁,影响交通,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 分)流域内地表径流变化加大,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