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 二轮复习
专题一 哲学与唯物论 认识论
哲
学
具体
科学
关系
马克
思主
义哲
学
哲
学
的
产
生
和
作
用
特点
产生
物质决定意识,
要求一切从实际
出发实事求是;
意识对物质具有
能动作用,要重
视精神的力量。
第
一
性
唯心主义
唯
物
主
义
唯
物
论
意识
物质
运动
规律
本质:起源.生
理基础.内容
物质运动的关系
运动和和静止的关系
认识世界③
改造世界②决
定
能动
作用
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思维的物质性 坚持绝对运动和相
对静止的统一,反
对诡辩论和不变论。
普遍性
客观性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
观能动性相结合
同
一
性
可
知
论
不可知论
认
识
论
实践
认识
真理
决
定
反
作
用
实践决定认识,要坚持
实践第一;认识对实践
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
识能够促进实践的发展,
要树立正确的认识。
认识过程
客观性
条件性
具体性
反复性
无限性
上升性
在实践中追求
和发展真理
基本
问题
基本内容 世界观
方法论
个性
根本属性
能
动
作
用
含义特点形式
关系
时
代
精
神
总
结
和
的
精
华
社
会
变
革
的
先
导
一、构建体系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作用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世界的物质性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第二单元探
索世界与追
求真理
1.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Tips: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2.以哲学指导实践就不会犯错误。
Tips: 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以非科学的哲学指导实践会犯错误。
3.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
Tips: 哲学源于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4.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Tips: 哲学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
法和根本观点。
5.哲学是包罗万象.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
Tips: 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哲学不是包罗万象的和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
6.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Tips: 从根本观点上看,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7.唯心主义者都是不可知论者。
Tips: 不能认为一切唯心主义者都是不可知论者,都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二、易错判断
1.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Tips: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2.机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Tips:机器人是按照预先设置程序开展工作的,它没有主观能动性。
3.意识是移入人脑的客观存在。
Tips: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并非简单机械的“移入”。
4.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总是融合在一起。
Tips: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因此不能说总是融合的。
5.意识是对客观对象本质的反映。
Tips:意识不仅能反映客观对象的本质,也能反映客观对象的现象。
6.随着实践的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
Tips: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二者有严格的界限。
7.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的真理性取决于主体本身。
Tips:认识的真理性是指主观符合客观,受主客体因素的影响。
8.真理具有反复性和相对性。
Tips:认识具有反复性,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客观性与具体性和条件性的统一。
三、唯物论认识论主要原理回顾: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原理
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如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原理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
3.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
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具有指
导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意识阻碍事物发
展。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
精神催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消沉。
③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4.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做到主
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具体规律);
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
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
脑指导实践。
④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
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⑤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
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
1.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3.要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①要发挥意识能动地认识世界的作用(制定计划方案,有所选择,
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②要发挥意识对物质能动的反作用(树立正确意识,用科学理论指
导·····)
③要发挥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控制作用。(弘扬···精神,激励.
鼓舞····)
规律整合:
一.规律的含义
二.规律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原理
三.尊重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四.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过程也
是人类逐渐把握规律的过程。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通过感性认识上
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五.规律的普遍性表现在: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的运动、变化
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 其中,决定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
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四、热点运用:1.新冠肺炎
结束新冠肺炎大流行和加速实现全球经济复苏的最快方式,是确保能接种新冠疫苗。国家组织科研团
队按照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5条技术路
线开展疫苗研发。1月7日,中国疾控中心成功分离新型冠状病毒毒株。2020年1月24日,中国疾控
中心成功分离中国首株新型冠状病毒毒种。1月26日,陈薇受命率军事医学专家组紧急赶赴武汉,开
展新冠病毒疫苗研发攻关工作。为尽快破解病毒密码,研制出疫苗,陈薇院士带领的科研团队与后方
科研基地联合作战,以军人的使命刻苦攻关,经过成百上千次试验,3月16日20时18分,团队研制的
重组新冠疫苗获批启动展开临床试验。4月13日,中国新冠病毒疫苗进入II期临床试验。8月20日,国
药集团旗下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的临床试验在秘鲁启动(Ⅲ期)。9月5日,两款国产新冠灭活疫苗
实物亮相中国国际服贸会,这两款疫苗均已进入II I期临床试验,疫苗生产车间合计可达3亿剂。目前,
已有4种灭活疫苗和1种腺病毒载体疫苗获批开展临床试验,总体研发进度与国外持平,部分技术路线
进展处于国际领先。
世卫组织首席科学家苏米娅·斯瓦米纳坦表示,中国的新冠疫苗研发项目非常活跃,并且一些疫苗在现
阶段临床试验中已被证明有效。
结合材料,说明“新冠疫苗”研制成功是怎样体现“意识的作用”。
1. 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陈薇院士
带领的科研团队经过成百上千次试验,破解出病毒密码,中国疾控中心成功分离中国
首株新型冠状病毒毒种。成功研制新冠疫苗,接种新冠疫苗,结束新冠肺炎大流行和
加速实现全球经济复苏。
2. 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陈薇院士带领的科研团
队经过成百上千次试验,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获批启动展开临床试验。
3.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陈薇受命率军事医学专家组紧急赶赴武
汉,开展新冠病毒疫苗研发攻关工作过程中,发挥刻苦攻关的精神。
4.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
观规律结合起来。国家组织科研团队按照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等5条技术路线开展
疫苗研发工作。陈薇院士带领的科研团队刻苦攻关,经过成百上千次试验,并且一些
疫苗在现阶段临床试验中已被证明有效。
2.民法典
编纂
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务,是以
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2015年
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启动民法典编纂工作。
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民法总则》。
2019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了民法典草案,并决定将
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2020年两会期
间,代表委员们对民法典草案展开认真审议和热烈讨论。根据
各方面意见,又作了100余处修改,其中实质性修改40余处。
请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阐释编纂民法
典是必然之举的原因。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制定《民法典》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要求。
②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制定《民法典》体现了时代特色,维护了人民的
合法权益。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法制应随着社会生活
的变迁而与时俱进。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或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
理,所以《民法典》的制定经历了多次讨论和修改。
3.精准扶贫
2020 年,我国将实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从最初的简单扶贫到现在的精准扶贫,几十年间我国扶贫的方式发生很大的变化,
扶贫的含义逐步深化、扩展。起初,政府为解决贫困户温饱问题,给予贫困户资金
和政策的帮扶, 让不少贫困群众感受到了扶贫政策带来的实惠,但也有一部分贫
困群众的“等靠要”思想严重,甚至把党的扶贫好政策错误地当成了养懒人的政策,
争着当贫困户、低保户。这让我们开始反思:扶贫,造血比输血更重要,精准比粗放
更重要。2013 年 10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
概念。2015 年 6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 提出了“六个精准”的基本
要求。2019 年 4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调研考察时强调,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
的关键阶段,要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结合材料,谈谈我国扶贫政策从简单到精准的变化体现的认识论道理。
①我国扶贫政策从简单到精准的变化,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
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在不同的时期,适应扶贫形势的变化,我国扶贫政策发生了从简单
到精准的变化,体现了实践具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特征。
③几十年间我国扶贫的方式经历了由简单到精准的变化,扶贫的含义
逐步深化、扩展,体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