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文化生活复习
第4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复习目标
1.理解 传统文化的特点、作用。
2.把握好 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3.如何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考点解读
考点
考情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三年2考)
①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
②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③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考向
分析
1.从内容上看,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科技教育等影响文化发展
的因素为历年高考的高频考点,教育的功能考查比例近年加大。
2.从形式上看,往年高考中,选择题、非选择题都有所涉及。背景
材料跟随当时的热点不断更新。
1.传统文化的含义
是指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
化。
2.传统文化的继承性
表现为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等方面的继承。
考点一:传统文化的继承知识梳理
形式 传统习俗 传统建筑 传统文艺 传统思想
含义
指在一定社会群体
中约定俗成、世代
相传的风尚、礼节
和习惯
建筑,被称为
凝固的艺术
以古代文学、传
统戏曲、传统绘
画等为代表
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
中形成的理论观点、
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
影响
对人们的物质生活
和精神生活产生持
久的影响
在世界建筑史
上写下了光辉
的一页
有悠久的历史,
蕴藏着丰富的文
化内涵
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
观念、生活方式和中
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
刻影响
地位 传统文化的基本形
式之一
展现中国传统
文化的重要标
志
中华民族灿烂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
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
重要的组成部分
例子
元宵节看花灯、吃
汤圆,端午节吃粽
子、赛龙舟,中秋
节赏月、吃月饼等
北京菊儿胡同
京剧、武术、诗
歌、散文、书法
等
“大同”世界、“天
下为公”的社会思想
3.传统文化的特点
(1)继承性:
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
(2)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有些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被赋予新的内涵。
(3)鲜明的民族性: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
的精神纽带。
Ø 【特别提醒】:
• 区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 相对稳定性是从纵向的角度及历史的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由过
去到现在具有历史继承性;
• 鲜明民族性是从横向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
不同之处。二者的侧重点不同。
• 对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注意以下两点:一是相对稳定不意味着固定不变;
二是相对稳定性体现着文化影响的深远持久。
(1)积极影响: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
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2)消极影响: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
的消极作用。
4.传统文化的作用:(双重性)
(3)现实价值
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传承传统文
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②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基石,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漠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
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对
今天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
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
更好地创造新生活。(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
Ø 【特别提醒】:正确理解:传统文化的双重性质和双重作用
①传统文化具有双重性,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对待传统文化,既不
能搞“传统虚无主义”,全盘否定;也不能持“文化保守主义”,全盘继承。
②关于传统文化的作用,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能认为“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个
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因为只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才可以促进社会和人的发
展。二是不能认为“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源泉”,因为社会实践才是文化
发展的源泉。
5.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措施
①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
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②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
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Ø 考试点拨:
①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
注意区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②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还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
p 易错辨析:
1.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是一成不变的。(×)
剖析: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虽然它在世代相传中保留了其基本特征,但其具体
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因时而变。
2.历史上存在的文化就是传统文化。(×)
剖析:传统文化不仅仅存在于历史中,而且存在于现实中,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
领域,历史上产生的文化如果没有被人类传承下来,那就不是传统文化。
3.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剖析: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4.民族节日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剖析: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考题讲练
(2017·天津)静止的时候,凝固着威严和庄重;走动的时候,流露出飘逸和洒脱。
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
饰,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
的诗书礼乐”。透过汉服文化可以感悟到( )
①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 ②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 ③文化对人们
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019·全国卷Ⅲ)商务部先后认定两批中华老字号共1128家,平均有160多年的
历史。北京全聚德、上海老凤祥、天津狗不理……这些品牌耳熟能详,在老百姓
中间有良好口碑和广泛影响力。这表明( )
①中华老字号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 ②中华老字号的文化传承取决于品牌的
认定 ③中华老字号的文化价值不受社会历史变迁影响 ④中华老字号的影响力
得益于其包含的民族文化的基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8·江苏)笙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乐器,迄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它那金声玉
振的小小笙簧和刚直劲节的紫竹笙苗、那“直而不居,曲而不兆”的独特音乐,
承载了“和”“德”“清”“正”的美学精神,成为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
财富。材料表明,优秀传统文化( )
A.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B.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和动力
C.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的精神纽带 D.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2014·安徽高考)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时代,“常回家看看”成为社会热议的
话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过
去,人们推崇“父母在,不远游”;现在,社会倡导“常回家看看”。这告诉
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 )
A.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B.破除陋习,移风易俗
C.博采众长,求同存异 D.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葩。
材料一:苗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距今已有5000多年历史。其装饰纹样的夸张变形,既
着意于生气勃勃的客观对象的表现,又有梦境般的幻想色彩;针法丰富多变,色调古朴协调而
又鲜艳明丽。这些都使苗绣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我国装饰艺术园地里的一枝奇葩。
材料二:近年来,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创新湘西苗绣,苗绣非遗传承人带领设计团队在湘西深入
考察、收集、整理非遗苗绣作品和技艺,寻找几近失传的各种苗绣绣法,然后融合现代人的审
美需求,融入现代设计,结合竹编、银饰、箜篌、古歌等民族元素,呈现中华服饰的风采。在
2018年5月“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上,非遗苗秀给人们奉上了一道传统和时
尚的视觉盛宴,将沉寂的非遗文化通过现代设计手法传承传播,将民族服饰融入生活、变为流
行。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的意义。(10分)
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有
利于增强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4分)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
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有利于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繁荣。(3分)③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将非物质文遗产融入现代生活,有利于展现文化多样性,
加深世界人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3分)
考点二: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1)文化继承:
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文化,而是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
到发展。
(2)文化发展:
是指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不是对旧文化的简单否定,是批判地继承,不是
简单的文化更替,而是前进的、上升的。
1.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知识梳理
继承 发展
原因 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健康的内容,同时具有
消极的、落后的成分
随着生产力、经济、政治的变化,
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也应随着社会
生活而变化
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
用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做法
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
辨其中精华和糟粕。对于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
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
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
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
程中继承,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
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
文化
关系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
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Ø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Ø [点拨]
•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侧重于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改造传统文
化的过程。“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侧重于对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
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 (2)“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前提和基础,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必然要求。从一定意
义上可以说二者是一个前后相继的、不可分割的过程。
(1)文化传承不同于文化继承:文化传承是指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
展的过程中继承。可见,文化传承包括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两个方面。
(2)区分:文化传播和文化传承:
Ø 特别提醒:
2.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因素 影响
生产力与生
产关系的矛
盾运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
化的发展方向
科学技术的
进步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
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
的运用,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思想运动 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新文化运动”“启
蒙运动”等都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大大促进了文化自身的发展
教育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
文化的特定功能,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
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Ø 特别提醒:
• “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 一是改变着生产方式,改变着物质产品的文化内容;
• 二是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促进人类的思想解放;
• 三是改变着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
Ø 全面认识:科学技术的作用
文化与经济相
互交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文化交流 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文化发展 信息技术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根
本变革,促进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科学技术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
现
精神文明建设 弘扬科学精神,能够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
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思想道德建设 提高科学文化修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Ø 全面认识教育的作用
角度 教育的作用
文化与经
济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能够为经济建设培养各种高素质
人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文化交流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作为一种更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能够
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
文化传承
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
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教育有利
于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精神文明
建设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
国
教育与人
的素质 教育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p 特别提醒:
1.文化传承就是文化继承。(×)
剖析:文化传承是指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2.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
剖析: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3.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
剖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
向。
4.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剖析: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不起决定作用。
5.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传递、沟通、共享文化的特定功能。
(×)
剖析: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传递、沟通、共享是大众传媒的强
大功能。
考题讲练
(2016·全国卷Ⅱ)我国杂技历史悠久,因表演技巧高超而深受观众喜爱。在现代,
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既惊险
刺激又妙趣横生,许多节目蜚声海内外。我国现代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主要得
益于 ( )
①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 ②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
③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④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我国杂技的民族特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9·江苏)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是,书籍的印刷、传播、保存却经历了
漫长的发展过程。从古老的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到现在的激光照排、电子存储,
书籍走进了千家万户,对文化的普及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
A.书籍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 B.文化发展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史书典籍见证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D.科技进步促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2017·全国卷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世界一流科技成果
不断涌现。世界第一颗量子通讯卫星“墨子号”遨游太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
望远镜世界领先,“蛟龙”号创造了作业类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新的世界纪录,
超级计算机排名稳居世界第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在于( )
①凸显了科学素养在文化素养中的核心地位
②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
③强化文化的统一性、缩小文化的差异性
④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5·江苏高考)相声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近些年来的发展遇到了一些困
难。今年两会期间,有代表提议在高等院校设立曲艺学科专业以推广文化传统
教育。这是因为( )
A.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B.教育具有文化传承的特定功能
C.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 D.传统文化发展要满足人们的需求
课堂小结
当堂训练
(2016·全国卷Ⅲ)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
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
—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
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
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
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
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
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
的标准治疗药物。
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
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
责任。
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屠呦呦团队的发现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
立足于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发掘其当代价值;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增强其世界影响
力。(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