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名师课堂:活用各种修辞(附:对点文题及范文点评)
正如诗人海涅所言:“言语之力,大到可以从坟墓唤醒死人,把生者活埋,把侏儒变成
巨无霸,把巨无霸彻底打垮。”语言是思想的外衣,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对高考作文来说,
灵活运用多种修辞手法,长短结合,整散交错,锤炼出极具个性化的语言,无疑能最大限
度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巧用比喻,神采奕奕
1.巧用比喻,画龙点睛
好的标题能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精神一振。让标题吸引人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有
效的是根据特定语境和文本内容,巧妙使用比喻,以生动形象和新颖别致的标题来博取阅
卷老师的“欢心”。有考生以“月光”比喻“精神食粮”,以“酒”比喻“物质基础”,诗意
地展示出考生的深邃哲思,令人眼前一亮;有考生将“诚信”“坚持”“毅力”“坚强”等优
秀品质比作“青松”,令人不禁喝彩;有考生将“浮躁”“浮华”“虚妄”“自负”等不良品性
比作“浮云”,画龙点睛,也为作文增色不少。
2.妙用比喻,增添文采
在记叙类作文中,考生灵活运用比喻对事物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能使事物生动具体,
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在议论类作文中,恰当运用比喻,可以化繁为简,变深奥为浅显,
不仅便于深入理解,而且能使作文流光溢彩。有考生将父亲比作“一头永不疲惫的牛”,形
象地勾勒出了父亲忠厚淳朴、任劳任怨的秉性,读来使人倍感亲切。
3.巧借博喻,气势磅礴
考生若将内容相关、结构相近、语气连贯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比喻句串联起来,用以
抒情,则一泻千里,酣畅淋漓;用来议论,则大气磅礴,不容置辩。有考生巧用博喻,生动
形象地表达了对回到童年的渴望,令人不禁动容:“童年是一剂良药,苦涩沉淀后的幸福是
那样甘甜润心;童年是一曲老歌,平淡积淀后的温存是那样耐人寻味;童年是道难解的方程式,
揭开谜团后的欣喜是那样回味无穷……”
4.巧用比喻,发人深省
古人云,“结尾如撞钟。”倘若这个钟撞得响亮,就能余音袅袅,收到“言有尽而意无
穷”的艺术效果。若考生在作文结尾恰当地使用比喻,就能給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和回味
余地,使作文更加含蓄蕴藉。如有考生融情于景将“温暖、思念、疼痛”比作“纷飞的雪
花”,余音袅袅,回味无穷。
二、巧用排比,增加底蕴
1、巧用排比,先声夺人
在作文开头恰当运用排比,不仅便于抒发感情,聚焦作文中心,而且读起来铿锵有力,
气势磅礴,收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如有考生运用排比开头:“小草依靠顽强的意志,赢
得了广袤的原野;雄鹰依靠强健的翅膀,征服了辽阔的苍穹;水滴依靠不断的积累,成就了浩
淼的海洋……离开了阳光的呵护,离开了雨露的滋润,离开了沃土的滋养,就没有荷花之
高洁,梅花之馥郁;就没有翠竹之秀丽,杨柳之婀娜;就没有兰草之幽香和菊花之傲骨;自然
也没有五谷丰登和百姓安乐!”考生先从正面入笔,强调万事万物都需要“依靠”,无论是
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离开相互依靠,将一事无成,读来大气磅礴。
2.巧用排比,丰厚底蕴
在论述过程中,如果考生巧妙地将名句嵌入排比句中,不仅能增强作文的气势,而且
能彰显自己的文化底蕴,给人以厚重之感。如:
坚持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的壮美;坚持是苏武牧羊十九
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信仰;坚持是土尔扈特人不远千里,克服重重困难回归
祖国的执着;坚持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岸;坚持是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的超然;坚持是哥白尼为了真理赴汤蹈火、万死不辞的忠贞不渝……人生贵在坚持,因为坚
持,项羽攻下咸阳,威名撼九州;因为坚持,勾践复兴越国,称霸几十载;因为坚持,苏武心
怀祖国,美名传千年;因为坚持,渥巴锡率部回归,佳话传四海;因为坚持,哥白尼在科学王
国画出一道绚丽的彩虹……
考生从不同的侧面信手拈来,诠释了坚持的壮美、执着与超然,文化底蕴之深厚令人
叹为观止。
3.假设排比,有的放矢
考生倘若在开篇时运用假设性排比起兴,从自然界写起,由物及人,就能强化自己的
观点,增强论述的针对性。如:
如果是小草,就不要羡慕大树的伟岸,你依然可以长成一片新绿;如果是麻雀,就不要
羡慕雄鹰的翱翔,你依然可以在枝丫间寻找快乐;如果是小溪,就不要羡慕大海的惊涛拍岸,
你依然可以在山间自由流淌。做好自己,不要羡慕别人的天赐良机,绽放出独特的美丽。
考生由“小草”“麻雀”“小溪”写到人,鲜明地亮出“做好自己,绽放出独特的美丽”
的观点,针对性极强。
三、引用名句,含蓄隽永
在论述过程中,倘若考生能充分运用自己的阅读积累,左右逢源,旁征博引,就能充
实内容,也能最大限度展示自己的文化底蕴。如:
“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人
如若不能驾驭欲望的野马,任凭他纵横驰骋,那么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古往今来,多少人
“虎视眈眈,其欲逐逐”(《周易·颐》),却最终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在众多反面典型中,
富可敌国、权倾朝野却投缳而死的和珅是最突出的一个。屡试不第的和珅,从一个小小的
“仪仗队员”,一步步升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一品大员”,理应知足,可他却“人
心不足蛇吞象”,不能驾驭欲望的野马,良田万顷、富甲天下又如何?到头来还不是七尺白
绫、一抔黄土?
考生旁征博引,既充实了论据,异彩纷呈,又体现了自身的文化底蕴。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 800 字的作文。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意目的地,重要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在自
然界中,北地的瑞雪、江南的细雨、一望无际的草地和给人以强烈视觉冲击的茫茫戈壁,
都给我们留下深深的心灵震撼。
在我们走过的岁月中,一定有一些人和事镌刻于我们的脑海,感动着我们的心灵,那
些定格的画面永远深藏于内心中。请选择你认为最美的风景,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相聚女萝山
王涛磊
来西安的第二个中秋,我和老乡一起去数百公里外的太白山。
刚进景区,就远远看到云雾笼罩的大山,内心不禁激动起来。公路两边干涸的河床和
古色古香的建筑,仿佛都在诉说着这里的历史变迁和人文风貌。车在半路停下,只见流泉
飞瀑从嶙峋山石间倾泻而下,涤荡着千年的尘埃,也滋润着山间草木。有的沟渠裸露出无
数奇异石块,水浅而清,如同孩子的眼睛。被瀑布冲刷的山石有着奇特的形状和纹理,以
及复杂而深沉的颜色。苍翠的乔木在岩峰里顽强生长,若隐若现的水汽在四周浮动……那
些文章里描绘的景色真实而生动地展现在我面前。
换乘了公车继续前行,隐隐有凉风吹来,天色呈现出令人心动的湛蓝色,云团飘在天
边。离俗世愈远,我的内心愈加安宁。“高处不胜寒”,公车越是往山上行驶,温度就越低,
冷风透过车窗袭来,让人瑟瑟发抖。朦朧的天光萦绕在翠绿的山头,云团在阳光照耀下散
发出奇异的光芒。天地广阔、雾气弥漫,深山的宁静与幽远把世界浸染得一片古朴。我脑
中不断浮现的,是屈原在《山鬼》里勾勒的意象:“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戴女萝;既
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余兮善窈窕。”厚厚的青苔与苍茫的雾气,把我的思绪带到千年前。“返
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无人问津的山石和枝繁叶茂的老树一起打发着千百年寂寞的岁月。
虬髯的松柏身上块块耀眼的白色,是凝结的秋霜。偶尔看到一只松鼠从身边跑过,欢快地
吃着松子。深山是寂静的,最原始的静,任何喧嚣都是对它的亵渎。
到达与云层齐肩的高度时,天地又是另一番景象。远离都市的喧闹,远离工业废气和
雾霾,空气湿润而清新。巨大的湿度使松叶仿佛淋了雨,我淘气地从青翠的树叶上抖落几
滴水珠饮下,感受自然的味道。不远处,纯白的云团聚拢在山坳里,傍晚的太阳镶嵌在云
层最深处,此情此景,宁静得像一幅画。
次日清晨六点,我们到山崖边等待日出。在群山和云海的世界里,所有人都渴望看到
绚烂的晨曦。橘红的光芒逐渐强烈,当太阳从云层里跳出的一刹那,我的心已与自然融为
一体。
回去的路上,连绵的群山依旧披着光环默然静立,我们只是它的过客。
山中无岁月,一岁一甲子。今夕何夕?
点评
本文对比喻、引用手法的运用熟练且准确,句式整饬,富有美感。考生对名言警句信
手拈来,为作文增添了浓郁的文学色彩和韵味。文末顺理成章带出的反问句,更是神来之
笔,巧妙地把读者带进思考的天空,收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