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名师课堂:任务驱动型作文巧作“反驳”六法(附:例段展示 )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作文名师课堂:任务驱动型作文巧作“反驳”六法(附:例段展示 )

ID:680019

大小:20.2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4-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作文名师课堂:任务驱动型作文巧作“反驳”六法(附:例段展示 ) 综观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题,不难发现一个很重要的转变,那就是题型偏重任务驱动。 其特点是:不回避矛盾,直接给出思辨性材料,引导考生运用辩证思维与批判性思维作文。 “正反两面对比”是该类型题最鲜明的写作导向,同时暗含写作应有的思考梯度和思想层 次。如 2019 年高考全国卷 I 的作文题目,材料先从三个层面肯定劳动的意义:物质层面—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精神层面——劳动也是幸福的源泉;文化层面——“夙兴夜寐,洒扫庭 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绵延至今。然后集中从反面列举了现实生活中不热 爱劳动的种种现象。有人说:“学习这么忙,劳动太浪费时间了。”有人说:“科技进步这么 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人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 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 这道题的目的,是让考生对人们不愿意劳动的现象进行批驳,并做到有理有据。否则 作文一味从正面肯定劳动的价值,阐释劳动的意义,表述再多,论证再充分,思维仍是单 一的、表面的,很难达到“深刻、有思想”这一写作要求。这说明考生的思维不够开阔, 辩证分析问题能力不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中明 确指出:“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的引导,注意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 维,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可见,辩证思维与批判性思维对于培养学生的思辨性表 达有很重要的意义。 那么,怎样针对材料中的反面现象进行有力批驳呢?具体写作时有无方法技巧可循 呢?下面的方法可供借鉴。 点对点反问法 针对材料所描述的各种现象,按顺序依次批驳,同时运用反问句式,增强批驳力度。 例如: 因为学习时间紧张,劳动就是浪费时间吗?同学们,“德智体美劳”需要全面发展,缺 一不可。学习固然重要,但劳动也不可或缺。在劳动中,我们锻炼意志、增强体魄、增长 见识、开阔视野、丰富课余生活。劳逸结合也有助于学习,两者相互促进,使我们的整体 素质得以提高。 科技进步了,就可以把劳动交给人工智能吗?诚然,科技进步能够解放双手,但并不 意味着我们可以无所事事,人工智能也有许多无法完成的任务,体现人类智慧的脑力劳动 依然重要,那些流传百世的文学经典,那些沁人心脾的阳春白雪,是机器人永难创造的财 富。“用进废退”,假如人人都不劳动,人类的机能逐步退化,未来的世界难以想象。 因为劳动辛苦,就可以花钱请人帮忙吗?劳动固然辛苦,可那是我们提高自身机能的 重要手段啊!取得劳动成果的快乐也是花钱买不到的。 凡此种种,都是忽视了劳动对国家进步和个人发展的作用,都是贪图享受的错误思想, 于个人于国家,害莫大焉!在此诚挚希望大家能够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 ——广东一考生《点滴劳动,共筑盛世》 读罢该部分内容,我们不难发现,考生所用的“因为学习时间紧张,劳动就是浪费间 吗?”“可以把劳动交给人工智能吗?”“因为劳动辛苦,就可以花钱请人帮忙吗?”三个 反问句,正是针对材料中的反面现象一一加以批驳的,并给出相应阐释,不光有针对性, 而且扣题严谨,思路清晰。随后再以一段总结性文字亮明自己的观点,理由充分,立论鲜 明,说服力强。 这一方法看似简单易学,但考生若没有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容易流于粗浅表面。所 以才不要只是针对材料简单列举,点对点做好具体分析是关键。 联系实际法 文章合为时而著,天马行空的说理总是给人空洞的感觉,所以说理文联系实际必不可 少。作文题材料中列举的现象一般来自实际生活,若能适当还原联系现实,从身边现象说 起,作文会更接地气,更能拉近与读者的心理距离。比如: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的发展,同学们对劳动产生了避而远之的态度。不想劳动、 不愿劳动的氛围充斥四周,即使有的同学想劳动,受周边的风气的感染也会选择退缩。在 我们复兴中学也存在着这样一种状况:用学习忙、技术替代和劳动辛苦作为开脱理由,不 尊重劳动的现象盛行。但我认为以上观点与做法都是错误的。劳动是凝于血、固于魂的品 质,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结晶。我们应时刻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从自身做起,去倡导 劳动。 ——广东考生《自我做起,永怀劳动之心》 因为这道命题的写作任务中,明确给出“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 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的写作要求,很多考生只看到了演讲稿,却忽略了“复兴中学”, 以致在作文中始终未予以体现。这不仅是审题意识不足,而且对命题意图把握不到位。须 知,“复兴中学”这个校名绝不是随便取的,它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我们作文时不可不察。 比之文中对此只字不提的做法,上文这位考生的做法显然更为可取。首先以“在我们复兴 中学也存在着这样一种状况”亮明身份,提醒听众。再以“用学习忙、技术替代和劳动辛 苦作为开脱理由,不尊重劳动的现象盛行”简要概括,指出本质。最后一句“但我认为以 上观点与做法都是错误的”表明观点和认识,将演讲内容拉进了现实生活,亲切可感。 所谓“联系实际”,这里的实际并不是实指,更不局限于“自己”,而是包括时代生活、 身边现象,以及写作任务中的具体情境,充分体现题目要求。 归纳设问法 与点对点批驳不同,归纳法是针对材料列举的现象,先作简要概括,点到为止,然后 運用设问,吸引注意,同时给出自己的理解,也就巧妙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体现出自己 的“认识与思考”。例如: 然而在我们的校园里,随着时代车轮滚滚向前,种种不理解、不愿意、不尊重劳动的 声音如沙尘般扬起,遮蔽了青年人追逐梦想的视线。今天,就让我带领大家一起去探讨吧 ——探劳动之真理,逐劳动之光,扬时代之帆! ——广东一考生《逐劳动之光,扬时代之帆》 但揆诸当下,“劳动无用论”甚嚣尘上。因此,我希望借此次演讲,让同学们对劳动二 字有更深刻的理解。 ——广东一考生《让心中燃起劳动之火》 前者将材料中不热爱劳动的现象归纳为“种种不理解、不愿意、不尊重劳动的声音”, 并形象地指出其弊端“如沙尘般扬起,遮蔽了青年人追逐梦想的视线”,是很有见地之言。 后者用“但揆诸当下,‘劳动无用论却甚嚣尘上”加以归纳,不仅言简意赅,巧妙过渡,语 言表达能力也会让阅卷老师为之一震。 简明否定法 简要概括材料列举的不爱劳动的现象,从正面提出自己的看法,表明立场,亮明观点。 对于考场任务驱动作文的写作来说,这是使阅卷老师快速接受自己说理的方式之一,也是 突出主题的一种方法。例如: 部分青年以科技发达为由,排斥劳动,甚至轻视劳动。这是因对劳动认识不足而妄加 臆测!新兴科技、人工智能固然高效快捷,节约人力,但人工的细微之处仍是机器难以企 及的。 ——安徽一考生《施以辛勤汗水,方得美好家园》 这段文字先以三言两语指出反面现象,简明扼要,再用一句话加以否定——“这是因 对劳动认识不足而妄加臆测”,“但人工的细微之处仍是机器难以企及的”不仅揭示本质, 而且理由充分。作为向进一步分析问题过渡的转折段,这一作法简洁有力,有四两拨千斤 之效,考生的概括能力和文字驾驭能力也可见一斑。 深层分析法 毋庸置疑,写好这类作文,如果只是浮在表面,泛泛而谈,虽不跑题,却也摆脱不了 中等分数的命运。但是怎样才能有深度,使作文在说理上更深一层呢?不妨先读一下这两 段文字: 科技进步并不是为了让人类失去劳动的生存技能,失去从劳动中获得智慧的机会,人 工智能也绝不会导致人类手脚退化。通过劳动,我们可以汲取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通 过打扫房间,我们可以发现细小的地方容易藏污纳垢、隐藏问题;通过打扫教室,我们可以 体会到合理分工的重要性;通过劳动,我们可以提升智慧,发现科技的增长点。科技的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同样需要人类通过充满智慧的劳动实现。 然而,当今社会却出现了许多不尊重劳动的现象,受过文化教育的我们,还需要一场 思想上的教育。看到环卫工人打扫街道,有人将其视为“不认真学习”的后果;面对建筑工 人黝黑的双手,有人觉得肮脏。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是否应当改正这种错误认识, 也投身到火热的劳动之中? ——广东一考生《劳则生欢,劳则生慧》 这两段文字,有破有立,不仅指出了材料中种种不劳动现象的本质,而且从正面深入 分析了劳动的深远意义,如开篇对科技进步和人工智能的清醒认知——之所以出现许多不 尊重劳动的现象,是因为“受过文化教育的我们,还需要一场思想上的教育”,将劳动上升 到了教育的高度,并提出种种具体可行的做法。能看出,该考生不仅具有清晰的任务意识, 对材料理解透彻,而且有较强的思维能力,这些才是做到深层分析的关键。 归谬突破法 凡是违背规律的做法,发展下去后果会更加严重,论说文由此批驳说理不失为一条捷 径。归谬法是一种“以退为进、引入荒谬”的反驳方法,说理文中常会用到。即通过“假 定对方论点是正确的”这一手段,来达到反驳对方论点的目的。这种方法可以从对方的论 点中合乎逻辑地引出荒谬的结论,如果在论说文中运用恰当的话,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反驳 效果。例如: 今天,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随着人工智能走进人们的生活,我们越来越依赖人工 智能,认为“既然人工智能可以做,为什么还要自己动手?”诚然,人工智能的发展可以 使人们摆脱繁杂的家务劳动,可是当我们全部依靠人工智能时,也就失去了劳动的快乐。 久而久之,人便会越来越懒惰,甚至丧失思考能力,后果不堪设想。不少学生以学业繁忙 为借口,让父母包办一切,有的研究生连衣服都不会洗,这种拥有高学历但没有劳动能力 的人,怎么能算是人才呢?同学们,让我们热爱劳动,在劳动中实现自身价值,在劳动中 成就绚丽的人生吧。 ——广东一考生《让青春在劳动中绽放光彩》 在这段文字中,考生先承认人工智能的积极作用,然后顺势转折,引申一步:“可是当 我们全部依靠人工智能时,也就失去了劳动的快乐。久而久之,人便会越来越懒惰,甚至 丧失思考能力,后果不堪设想。”“诚然……可是……”这个句式,使辩证说理的意味更浓 厚。批驳以“学业繁忙为借口”不劳动,得出结论“怎么能算是人才呢”,这一有力反问使 语势陡起。最后发出“热爱劳动”的号召,并指出其中的不凡意义,顺理成章。整段文字 因巧妙使用归谬法收到了很强的说服效果。 考场作文毕竟篇幅有限,不可能把材料涉及的所有问题在 800 字左右的篇幅内全部呈 現出来,以上种种方法的应用,是针对材料提出的反面现象加以批驳的部分文字,须与前 后内容协调一致才能增强全文说服力。从思维方式来说,“反驳”正是辩证思维能力的直接 体现,也是写作过程中要完成的一大任务,上述示例在这方面做得都很出色,值得考生借 鉴。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