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全国模拟题汇编——古诗鉴赏题30道(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高考全国模拟题汇编——古诗鉴赏题30道(含答案)

ID:680022

大小:56.31 KB

页数:24页

时间:2021-04-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 1 页 共 24 页 2021 届高考全国模拟题汇编——古诗鉴赏题 30 道 (2021 八省新高考模拟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故人寄茶 李德裕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邀僧至,孤吟对竹烹。 碧流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其余不敢费,留伴读书行。 【注】作者一说曹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开篇扣题,“缄题”扣“寄”,“剑外”“玉京”暗寓千里寄茶情意深厚。 B. 作者将茶碾碎烹煎,已至半夜还邀请僧人前来品饮,足见其爱茶之深。 C. 绿色茶汤悦人眼目,香气四溢,轻落于盏旁的花朵增添了饮茶的意趣。 D. 作者不愿耗用余茶,要留下在读书时饮用,表现了对茶和友情的珍视。 (2)“微月”“泉声”“竹”三个意象对写饮茶一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参考答案】 (1) C(曲解诗意。“轻落于盏旁的花朵增添了饮茶的意趣”不当。“香泛乳花轻”是说 茶汤表面泛起如花般的茶沫,茶沫轻盈,茶香四溢。) (2)“微月”点明开茶的时间,渲染了清幽的气氛;“泉声”以动衬静,突出了碾茶时环 境的清静;“竹”写出了饮茶之处的雅致。三个意象展现了烹茶饮茶的美好环境,从侧面烘 托出饮茶的清雅脱俗之趣。 (2021 云南省昆明市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列各题。 【中吕】普天乐•江头秋行 赵善庆 稻粱肥,蒹葭莠。黄添篱落,绿淡汀洲。木叶空,山容瘦。沙鸟翻风知潮候,望烟江万 顷沉秋。半竿落日,一声过雁,几处危楼。 注:危楼,高耸的阁楼。 (1)下列对这首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二两句写江边庄稼肥硕茂密,江渚上蒹葭萧疏秀美,显现出秋景的生机与诗意。 B. 三、四句中的“添”“淡”两字,生动展现出由夏入秋时大自然色彩的渐变过程。 第 2 页 共 24 页 C. “山容”之所以“瘦”,是因为深秋时节木落千山,山峰才显露出突兀嶙峋的轮廓。 D. 整首曲写了作者江头秋行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的惊喜之情,句式整齐活泼。 (2)《江头秋行》是写景名作,作者是怎样描写景物的?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透露出诗人的惊喜之情” 错,曲的前半部分抒发了诗人由所见之景引起的惊喜之情,但后半部分则抒发了诗人思乡的 深沉情感。总体呈现的是恬静凄清。故选 D。 (2) 从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的角度来写。整首曲多处写作者站在江头所见之景,“一声雁过” 则从听觉角度写出了乡情。 从空间角度来写。一、二两句作者从近处写平视所见之景;七、八句作者远望,先写仰 视所见,再写平视所见,富有层次地写出了秋景的特点。 虚实结合。“几处危楼”为虚写,其余为实写。危楼并不具备江头的景物特点,作者因 情设景,是想从传统的、触发乡思的意象,引出自己的羁旅思乡之情。 动静结合。“稻粱肥,蒹葭秀”是静景;“沙鸟翻风”写出鸟在秋风中翻飞的姿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怎样写景,可以从观察视角、景物状态、修辞手法、语言特点(炼 字)等方面思考。这首散曲描绘了一幅清朗明丽的秋景图,抒发了作者内心浓郁的羁旅乡思 之愁。作者综合多种角度,采用比拟的修辞,立体地呈现秋景,观察细致,画面恬静凄清。 视听结合。稻梁、蒹葭、木叶、山容、烟江、落日、危楼,皆是所见,雁声是所听;“几处 危楼”为虚写,其余为实写。此处作者因情设景,以疏淡之笔将落日、飞雁、危楼等触发乡 思的意象组合在一起,完成了整幅画卷的描摹。动静结合。不仅有稻梁之肥、蒹葭之秀、木 叶之空、山容之瘦等静态景物的描写,而且有沙鸟翻飞,雁过危楼的动态之美。化静为动。 “黄添篱落,绿淡汀州”,一“添”一 “淡”,将秋天大自然色彩的渐变过程生动展现。由 近到远,由下到上。近观稻梁、蒹葭,远望才显山容之“瘦”,烟江“万顷”的广阔。善用 比拟,“肥”“秀”“瘦”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稻梁丰收、蒹葭秀美和山因树木凋 零的峭楞。写景精准,炼字高超。只用寥寥几笔,便将各景物秋天的特点指出,比如,木叶 的凋零稀疏之“空”,致使山变得瘦”等。分点作答即可。 (2021 湖北高考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海棠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看叶 罗与之② 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 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 【注】①东坡谪黄州,居定慧院之东,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作者目其为知己。②罗与 第 3 页 共 24 页 之,南宋诗人,曾应进士举不第,晚年归隐。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海棠》开头两句正侧结合,多感官结合,写出了海棠的高洁、柔美,把读者带入一个缥 缈、迷蒙的境界。 B.《海棠》后两句写作者担心海棠花和人一样会在深夜睡去,特地点燃高烛,使海棠打起精 神。这样写主要是想表达爱花惜花之情。 C.《看叶》开头一句写鲜花凋谢,芳草不香,作者感慨春天逝去,为下文写看“叶”做铺垫。 D.《看叶》一诗撷取自然界的普通事物,写出了诗人特殊的生活感受,情趣盎然,含蓄而富 有哲理。 (2)苏轼夜点高烛赏海棠花,可罗与之却认为“看花应不如看叶”,你认为罗与之这种心理 反常吗?请结合诗歌《看叶》予以简析。(6 分) 【参考答案】 (1)B(根据附注“目为知己”,我们可以知道,海棠其实就是诗人本人,海棠的遭遇就是 诗人自己的遭遇。“爱花惜花”不是作者“主要”之意,作者借物抒怀,大有良辰易逝、盛 时不再之感。) (2)不反常。①春天已经逝去,惋惜无济于事;绿叶繁密错落,另有一番情趣。(景物角度 2 分)②罗与之应举不第,倍感失意,无意赏花,而别有意味的绿叶更契合他的心境。(作 者角度 2 分)③借景说理,写出了美丽如花的事物往往短暂,平凡如叶的生命却更为长久 的哲理。(哲理角度 2 分。答到以下哲理中的一个亦可:人不能只是留恋于人生的繁华,平 淡的生活也有真味;与其追求显赫荣华的人生,不如享有平淡而长久的人生;人不应该只留 恋春天的多姿多彩,春天过后,照样有令人陶醉的景色。) (2021 湖南省 3 月联合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 姜 夔 (其三) 秋云低结乱山愁,千顷银波疑不流。 堤畔画船堤上马,绿杨风里两悠悠。 (其九) 苑墙曲曲柳冥冥,人静山空见一灯。 荷叶似云香不断,小船摇曳入西陵。 【注】两首诗都是诗人隐居杭州,居西湖上孤山西泠所作。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前诗首句写西湖四周的丛山掩映于云雾之中,山影明灭,满是恬美清幽之状。 B.“堤畔画船堤上马”一句写堤畔的画船和堤上的马悠悠而过,用笔清丽工细。 C.前诗写得跌宕起伏,曲折多姿,以“愁”起,以“悠悠”结,构成了复杂的诗境。 D.后诗把一些不同的物象连在一起,组成了一支静夜曲,给人以无限的幽趣。 第 4 页 共 24 页 (2)请简要分析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共同之处。(6 分) 【参考答案】 (1)A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秋云低 结乱山愁”描绘的是愁凄之状。 (2)由远及近。前诗从远山秋云落笔,写到近处的堤畔画船、堤上马;后诗先写远望中的 西湖,后写湖塘中的荷叶、小船。 动静结合。前诗前两句写静,后两句写画船和马悠悠而过是写动;后诗前两句写静,后 两句写风动香飘、小船摇曳是写动。 寓情于景。两诗分别描绘西湖白天,夜晚之景,寄寓苍凉落寞、恬淡清静之情。(每点 2 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写作手法的能力。此题要求分析两首诗在写法上的共同之处,比单 纯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在难度上略有提升。写作手法一般从写景角度、动静、情与景的关系 等方面去分析。 (2021 淮安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野泊对月有感①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②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 1129 年,北宋灭亡,高宗即位,立足未稳,金兵南下。②行朝,指朝 廷迁移不定。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首联承题,既写“野泊”所见:战乱中江月依然明亮;又点明“野泊”之因:逃难在外, 暂得停歇。 B.颔联写立于洞庭之野的所见所闻。上句静景,下句以声衬静,渲染出凄清孤寂的气氛,引 出下文诗人所感。 C.颈联含蓄蕴藉。诗人以酒浇愁,酒随泪溅,可是“举杯销愁愁更愁”。听浪思归,而无所 归,故暗自惊心,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归之情。 D.尾联由个人身世之忧写到家国之愁。“欲问行朝近消息”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眼中 群盗尚纵横”则勾勒了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在颈联抒情的基础上,更添一分悲愤。 (2)颈联的“愁”字可谓本诗诗眼,作者为何而愁?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6 分) 第 5 页 共 24 页 【参考答案】 (1)C.“颈联含蓄蕴藉”错。“归心”更直接点明诗人的思归之情。所以,颈联不是含蓄蕴 藉抒情,而是直接抒发自己的思归之情。 (2)①战乱漂泊之苦。首联写到兵荒马乱,诗人为躲避战乱不得不拖着病体四处逃难,尽 尝漂泊之苦。②客子思归之忧。颈联写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依旧 愁心难抑,“归心”更直接点明诗人的思归之情。③忧国伤时之情。 诗人自己为逃避战乱而 “野泊”,一身乱离,还心系朝廷,“欲问行朝旧消息”,然而兵荒马乱,政局未稳,令诗人 十分担忧。解析:首联“乱中明”“逋逃病客情”,写出自己因战乱而漂泊异乡的愁绪;颈联 和尾联为“野泊”之情,写“野泊”时所思、所感、所痛。将“野泊”的原因由个人遭际引 向国家战乱这一深层根源。“客泪、归心”两词可以看出作者漂泊思归之情。从注解可知, 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欲问行朝旧消息”突出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态度,包含着内心的 具体感受,突出诗人忧国伤时情怀;“眼中盗贼尚纵横”一句写出了诗人所见之处尽是兵荒 马乱的场景,写出了一派颓废的状态,使得诗人的忧国情怀极为强烈。 (2021 广西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五凤楼晚望(六年八月十日作)① 白居易 晴阳晚照湿烟销,五凤楼高天泬寥。 野绿全经朝雨洗,林红半被暮云烧。 龙门②翠黛眉相对,伊水黄金线一条。 自入秋来风景好,就中最好是今朝。 【注】①唐大和六年(公元 832 年)八月十日,时任河南尹的白居易登上洛阳俗称“五凤楼” 的应天门城楼,有感而发,遂作此诗。②龙门,即龙门山。龙门山地处伊河之滨,伊河东岸 为香山,西岸为龙门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首联紧扣诗题,交代了晚望的时间、地点。雨后天晴,水雾消散,天空更显澄净。 B.颔联“烧”字用得奇巧,既表现了晚霞的红艳,又写出林木在晚霞照映下的形态。 C.《琵琶行》中也有秋景的描写,相较本诗:选取的意象有别,表达的感情也不同。 D.尾联为本诗的诗眼,诗人直抒胸臆,表达登高晚望的感受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2)请赏析“龙门翠黛眉相对,伊水黄金线一条”两句的精妙之处。(6 分) 第 6 页 共 24 页 【参考答案】 (1)D.“尾联……表达登高晚望的感受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望”错误。尾联并未表达诗人 对未来的美好期望之意,全诗写的是眼前景,抒的是当时情。自从进入秋天,洛阳的风景就 特别美,“最好”的景致就是今天五凤楼登高晚望所看到的景致。 (2)①龙门山与香山夹江相对,像一对青黑色的画眉,夕阳斜照,伊河金光闪闪,就像一 条黄金线。②运用比喻手法,把山比作画眉,把夹在两山间的伊河比作黄金线,形象生动, 色彩明艳。③表现了龙门山水景致之秀美,表达了诗人对龙门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解析: 颈联“龙门翠黛眉相对,伊水黄金线一条”意思是:眺望龙门山色如美女黛眉,远看伊水波 光似黄金一条。首先从诗句的修辞手法分析,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的手法,龙门山与香山夹 江相对,作者把龙门山与香山比作美女黛眉,将伊水的波光比作黄金线一条,更加形象地表 现了作者登高远望目之所及的美景。其次从表达情感作用上分析,更加突出表现了作者登高 看到美景的喜悦。 (2021 江西九江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西帅 王安石 吾君英睿超光武,良将西征捍隗嚣。 誓斩郅支聊出塞,生擒颉利始归朝。 一丸岂虑封函谷,千骑无由饮渭桥。 好立功名标竹素,莫教空说霍嫖姚。 【注】西帅,西征西夏的将帅,指北宋名将、江州德安人王韶。本诗写作于熙河大捷出师前。 隗嚣,甘肃天水人,王莽末年割据陇西,自称西州上将军,后为汉先武帝刘秀所败。郅支, 北匈奴首领,被汉将陈汤所杂。颉利,突厥首领,被唐将李靖所俘。霍嫖姚,霍去病,西反 抗击向奴名将,曾被封嫖姚校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此次熙河一战,有明君决策、良将出征,定能抗击西夏,收复国土。 B.颔联用典,列举汉、唐两朝抗击外族侵扰的战例,表达了必胜信心。 C.函谷、渭桥借指宋的疆域,颈联意为大宋凭千骑兵力就能捍卫国土。 D.“标竹素”与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照汗背”同义,均指名留青史。 (2)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概括诗人所期待的西帅形象。(6 分) 【参考答案】 (1)C(“一丸”,形容西夏的土地狭小,国力不强。千骑是指西夏的骑兵,而非大宋的千 骑,“无由”意为无从,此句是蔑视西夏的兵力弱小。) (2)①骁勇善战;②有抗敌决心,有必胜信念; ③捍卫疆土,为国建功立业。 (6 分。答对一点给 2 分,答对三点给满分。答对大意即可,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第 7 页 共 24 页 (2021 靖江市校级模拟)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各题。 放舟蓬莱①阁下 戚继光② 三十年来续旧游,山川无语自悠悠。 沧波浩荡浮轻舸,紫石崚嶒③出画楼。 日月不知双鬓改,乾坤尚许此身留。 从今复起乡关梦,一片云飞天际头。 注:①蓬莱,今属山东,作者戚继光家乡。②戚继光,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征讨倭寇,屡 建奇功。晚年因张鼎思“言继光不宜于北”而“遽改之广东”,其后“张希皋等复劾之,竟 罢归居三年”,此诗即写于此时。③崚嶒,言山之高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先从时间上着笔,“续”字点明是重来,“山川无语自悠悠”可见诗人故地重游,心境 悠然自得。 B.“沧波浩荡浮轻舸”暗合诗题“放舟”,照应缜密。“沧波”,言其水之澄碧;“浩荡”,言 其广阔壮大。 C.颈联慨叹不知不觉中两鬓已经花白,但上天依然让自己存活于世,两句对仗工整,音韵和 谐。 D.全诗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情感起伏有致。结句虽已收束全诗,而余情摇漾,寄慨 遥深。 (2)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1)A.“诗人故地重游,心境悠然自得”不对。结合背景,诗人此时心情实为忧伤。“悠悠” 可解释为“忧愁思虑的样子”,如“悠悠我心”。 (2)①时光流逝、老之将至的感叹;②山川依旧、人事浮沉的愤懑(或建功被罢的愤懑); ③复起乡关、以身许国的壮志(或建功报国的自我期许)。 解析:首联“三十年来续旧游,山川无语自悠悠”写自青少之时投军戎伍,到此次归来,屈 指数来已有三十年了,那么山川也只有缄口不语,暗自忧伤。诗人建功反而被罢,故此处的 悠悠,是忧伤之意。此句是景语,也是情语,诗人表达了山川依旧、人事浮沉的愤懑(或建 功被罢的愤懑)之情。颈联“日月不知双鬓改”意思是不知不觉过了多少日月,自己已是银 丝双鬓,垂垂老矣。表达了时光流逝、老之将至的感叹。尾联“从今复起乡关梦,一片云飞 天际头”青壮之时灭倭靖国的壮志复起,托那一片白云传情达意于朝廷,再欲杀敌报国,死 而无怨。表现了诗人复起乡关、壮志未衰的英雄本色。 第 8 页 共 24 页 (2021 湖南省雅礼中学第八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刘长卿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注:本诗作于唐肃宗至德年间,此时作者任鄂州转运留后。源中丞,诗人的朋友,此时被贬 于岳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将景情融合,极为生动地写出诗人的怀友之情与江水同趋合流的艺术境界。 B. 颈联写号角声声,夜色沉沉,呈现出孤独凄寒的意境,这是诗人悲伤心境的物化。 C. 尾联“古今怜”三字既表达了对源中丞境遇的不平,更感慨于这种悲剧跨越历史。 D. 诗歌写景跨越时空,处处扣题,意境高远,最后用典揭示出向源中丞寄诗的意图。 (2)诗歌颔联技法娴熟,画面优美,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 D (2) 由近及远。诗人先写眼前夕阳中暮归的鸟儿斜飞渡江而去,然后写洞庭湖水浩浩荡荡, 流动到远方,似与远不可及的天边连在一起。一近一远,创造了极富张力、饶有空间感的画 面。 由实及虚。诗人于汉口观夕阳美景,想象着朋友所在处的洞庭湖烟波浩渺,一实一虚, 一个身在汀洲心驰洞庭的诗人形象隐约其间。 融情于景。暮色中斜飞的江鸟牵引着诗人的愁思,顺着眼前的秋波与远方浩荡的洞庭湖 相连,形成诗人凝眸飞鸟、思接远方的艺术美感,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充盈激荡于其中。 (2021 辽宁省抚顺市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同崔邠登鹳雀楼① 李益 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 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 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 风烟并起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 【注】①本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七月。此次鹳雀楼集会李益并没有参与,此诗应是李益读 崔诗后追和之作。 第 9 页 共 24 页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写鹳雀楼西边有百尺桅樯,汀洲上树木高耸入云,茫茫一片,意境旷远。 B. 颔联将历史沉思与流水、夕阳的落寞景象结合起来,借古讽今,体现了诗人对国运衰微 的讽刺与不满。 C. “风烟并起思归望”直抒胸臆,通过“风烟”“思归”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D. 本诗通过借景抒情,将历史沉思、现实感慨、个人感伤融成一片,并入归思,意境浑成 厚重。 (2)颈联历来被世人看作精警名言,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B (2)①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千年”与“一日”,“恨速”与“为长”进行对比,突出了面 对历史与生命个体时不同的感受。②两句诗似乎矛盾,却又统一于人的心理感觉,诗人将自 己对历史的沉思和个人感伤融为一体,表达了人生苦短的惆怅。 (2021 深圳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故武卫将军挽词三首(其一) 杜甫 严警当寒夜,前军落大星①。 壮夫思敢决,哀诏惜精灵。 王者今无战,书生已勒铭。 封侯意疏阔,编简为谁青? [注]①落大星:史书记载,有大星在诸葛亮的军营上空划落,不久诸葛亮去世。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联以“寒夜”渲染气氛;再引“落大星”的典故,将武卫将军与诸葛亮并论。 B.颔联写将军生前英勇果决,死后魂魄犹存,生与死相互映照,情感格外深沉。 C.颈联点明如今天下太平无事,自有文人为将军撰写碑铭,以此告慰逝者之灵。 D.诗人感慨,将军封侯的愿望最终没能实现,其生前事迹恐怕也不会被史书记载。 (2)作为挽词,这首诗围绕武卫将军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 第 10 页 共 24 页 【参考答案】 (1)D (2)①沉痛哀悼,将军之死令天下同悲;②由衷赞美,将军功绩必为后人铭记;③无比惋 惜,将军功业未竟、未得封候。(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2021 山东省枣庄市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① 张孝祥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 景②,剪烛看吴钩。剩喜③然犀处④,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⑤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 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注] ①《宋史·高宗本纪》:“绍兴三十一年十一月,虞允文督建康诸军以舟师据金主(完 颜)亮于东采石,战胜却之。”②风景:《世说新语》中有“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句。 ③剩喜:甚喜。④然犀处:指采石矶。⑤香囊:《晋书·谢玄传》中有谢玄“少年时好佩罗 香囊”之句。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句“雪洗”二字显诗人闻胜之喜,接下来“约”“留”二字则写出作者身处后方未能 参战之憾。 B.作者胸怀豪壮,热烈歌颂采石之战的大胜,又想象采石之战的雄伟场面,表达杀敌建功 的迫切愿望。 C.下“忆当年”六句,借周瑜与谢玄赞美此战指挥官,既写出其功业卓著,又写出其生活 风流洒脱。 D.下“赤壁”三句,用“落照”与“衰草”之景写愁情,作者心念北方失地,大捷虽喜却 未解全忧。 (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概括。(6 分) 【参考答案】 (1)C(“又写出其生活风流洒脱”有误) (2)(6 分)①“雪洗虏尘静”表达闻战事大捷而欣喜之情。②“剪烛看吴钩”“忆当年” 抒发渴望建功立业、从戎报国之情。③借赤壁之战典故触景生悲,借古讽今,表达忧国忧民 之情。(每点 2 分,每点感情、分析各 1 分,意对即可) 第 11 页 共 24 页 (2021 湖南长郡中学等十五校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长歌续短歌 李贺 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 秦王不可见,旦夕成内热。 渴饮壶中酒,饥拔陇头粟。 凄凉四月阑,千里一时绿。 夜峰何离离,明月落石底。 徘徊沿石寻,照出高峰外。 不得与之游,歌成鬓先改。 【注】本诗写于李贺考进士受到排挤打压之后。秦王:指唐宪宗李贺在世时,宪宗有一定作 为。李贺对这样的君主是寄予希望的。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开头两句化用乐府诗题,用语新颖奇特,体现李贺诗歌长于炼字的特点。 B.五、六句写内热之因,百姓忍饥挨饿,自己不能面陈“秦王”,只能借酒浇愁。 C.七、八句写夏日之景,草木葱茏,自己却倍感凄凉,乐景写哀情,意味深长。 D.本诗感情深沉,一唱三叹,反复渲染,抒发了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悲愤之情。 (2)前人评李贺诗“感怨刺怼,寄托遥深,颇得《离骚》的神髓”,请结合“夜峰何离离, 明月落石底”二句谈谈你的理解。(6 分) 【参考答案】 (1)B(五、六句具体描绘自己苦闷的心情和清贫的生活,不是对百姓生活的描写。“饥拔 陇头粟”指自己为求见君王不惜忍饥挨饿,靠从地里拔粟充饥。) (2)这二句运用比喻的手法,表面上写景,实际写人事。(1 分)“明月”指唐宪宗,“夜峰” 指他身边的大臣。夜里,峰峦起伏重叠,将明朗的月亮遮住,月光只是照向深深的谷底,喻 指宪宗为一些大臣所包围,并不知晓。(2 分)诗句抨击朝廷弊病,抒发郁愤之情,(1 分) 没有运用直接描写,而是将其融化在比喻和深邃的意境中,含蓄蕴藉,颇得《离骚》的神髓。 (2 分) (2021 陕西四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吴曲·怀襄阳 刘过 说襄阳、旧事重省。记铜驼巷陌、醉还醒。笑莺花别后,刘郎憔悴萍梗。倦客天涯, 还买个、西风轻艇。便欲访,骑马山翁,问岘首、那时风景。 第 12 页 共 24 页 楚王城里,知几度经过,摩挲故宫柳癭漫吊景。冷烟衰草凄迷,伤心兴废,赖有阳 春古郢。乾坤谁望,陆百里路中原,空老尽英雄,肠断剑锋冷。 [注]刘过:南宋文学家。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山翁:指山简,西晋名士, 喜饮酒,曾在襄阳为官。岘首:岘首山,羊祜镇襄阳时,勤于治世,后人在岘山上为他立庙 建碑。与铜驼巷都在襄阳。景:同“影”。阳春古郢:郢,楚国的国都;宋玉《对楚王问》中 有文:“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 《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两人一提到襄阳,不免旧事涌上心头,当年在铜驼巷买醉的情景历历在目。 B.离开襄阳后的萍踪浪影,人生失意,让词人对襄阳生活充满无限怀念。 C.两人欲故地重游,再访岘首山,是想仿效他们二人寄情山水,放诞不羁。 D.本词风格独特,既有放达俊逸之致,又有哀婉隽永的情蕴,别具感染力。 (2)词的下阕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 【参考答案】 (1) C (2)几经楚王故宫,摩挲宫柳,形影相吊,流露了人生失意的落寞;冷烟衰草间,感伤人 事兴废,传达了昔盛今衰的惆怅;阳春古曲,聊以暖心,抒发了保持超群脱俗情怀的慰藉; 偌大的乾坤,有谁去遥望中原,隐含了对时局苟安的痛心;空老英雄,肠断剑冷,表达了志 不得伸、报国无门的怨叹。(评分标准:一点 2 分,答对任意三点 6 分,意思对即可。) (2021 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 4 月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送张直公归南郑拜省 岑参 夫子思何速,世人皆叹奇。 万言不加点,七步犹嫌迟。 对酒落日后,还家飞雪时。 北堂应久待,乡梦促征期。 【注】南郑:地名,今属陕西省汉中市。北堂:古指士大夫家主妇居室,后代称母亲。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标题交代了诗歌写作背景,这首诗是岑参为送别友人归家探望父母所作。 B 诗人写送别,却不落俗套,从极力赞美友人开始,语言富有盛唐的豪迈。 C.颈联虚实结合,第五句实写两人分别,第六句想象友人回家路途的情形。 第 13 页 共 24 页 D.尾联写母亲对友人的思念,但友人来不及陪伴母亲,又要踏上边疆征程。 (2)诗歌前四句是如何赞美友人文思敏捷的?请简要分析。(6 分) 【参考答案】 (1) D(“征期”是指“远行的日期”,这里指亲人对友人思盼和思归,这种思乡之情促使 友人想要早日返乡归家。) (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首联通过世人的赞叹来侧面描写,颔联正面写友人写文 章一气呵成。(2 分) 夸张。第三句写友人虽下笔万言,但瞬间一挥而就,无须修改。(2 分) 用典,对比。第四句使用曹植七步诗的典故,并将友人和曹植进行比较,赞美了友人的 才华。(2 分) (本题考查指向的是诗歌手法,可以从修辞手法,描写和抒情手法,表现手法等角度答 题。从修辞手法来看,“万言不加点”中“万言”有夸张的成分;“点”,涂上一点,表示删 去。这里表示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七步犹嫌迟”,“七步”使用了曹植七步诗的典故; 从表现手法来看,此句将友人和曹植进行对比。从描写手法来看,前四句既有对友人文采的 正面描写,也有通过世人的反应进行的侧面描写。) (2021 北京市朝阳区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古风(其三十三) 李白 北溟有巨鱼,身长数千里。 仰喷三山雪,横吞百川水。 凭凌随海运,烜赫因风起。 吾观摩天飞,九万方未已。 古风(其四十二) 李白 摇裔双白鸥,鸣飞沧江流。 宜与海人狎,岂伊云鹤俦。 寄影宿沙月,沿芳戏春洲。 吾亦洗心者,忘机从尔游。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仰喷”两句描绘了北溟巨鱼喷水吞川的磅礴气势。 B.“凭凌”两句写大鹏在海动之时,乘风而起,声势浩大。 C.“摇裔”两句写白鸥身姿摇曳,盘旋鸣叫于江流之上。 D.“宜与”两句写海鸥不愿与海客狎戏,只愿与白鹤为伍。 第 14 页 共 24 页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北溟”等句化用了《庄子·逍遥游》的“鲲鹏”典故。 B.“寄影”句融情于景,营造出一种静谧安宁的氛围。 C. 两首诗想象丰富,都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D. 两首诗语言自然,体现了李白诗歌飘逸浪漫的诗风。 (3)这两首《古风》都借物抒怀,却表达了不同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参考答案】 (1)(3 分)D (2)(3 分)C (3)(6 分)答案要点:第一首诗借大鹏抒怀。大鹏借海运之机,乘风而起,雄视万方,诗 人借此抒发了自己的凌云壮志。第二首借白鸥抒怀。白鸥鸣叫沧江,嬉戏海滩,逍遥自在, 表达了诗人忘却机心(洗涤心灵)的思想情感。(联系诗句分析 2 分,表达思想情感 1 分) (2021 北京市石景山区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开篇不写“叶落”而写“木落”,凸显了落叶的枯黄衰萎,更显出秋景萧瑟。 B.第二句写江上北风呼啸,为叶落雁翔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起到了点题的效果。 C.“乡泪客中尽”写诗人看到客居的友人洒下思乡之泪,衬托出诗人内心的乡思。 D.尾联借用孔子问津的典故,揭示了作者思家难归的原因,情感表达深沉含蓄。 (2)“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写作者联想到远在楚地的家乡,以虚映实,抒发内心情感。 以下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3 分) A.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B.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C.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杜甫《月夜》) D.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苏轼《定风波》) (3)本诗第六句“归帆天际看”,有的版本作“孤帆天际看”。请结合诗句,比较这两个字 表达效果的异同。(6 分) 第 15 页 共 24 页 【参考答案】 (1)C(3 分) (2)D (3 分) (3)“孤”字和“归”字都能表达思乡之情。“孤”字自况处境,突出作者思念家乡却漂泊 在外的孤独感;“归”字则想象家人盼望自己遥望天际归帆的情景,含蓄地表达了思乡之情。 (共性 2 分,不同 4 分,共 6 分) (2021 福建省 4 月诊断性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岳州观竞渡 张说 画作飞凫艇,双双竞拂流。 低装山色变,急棹水华浮。 土尚三间俗,江传二女游。 齐歌迎孟姥①,独舞送阳候②。 鼓发南湖湛,标争西驿楼。 并驱常诧速,非畏日光道。 [注]①盂姥:传说中的船神。②阳侯:古传说中的波涛之神。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这首五言排律描写生动,铺排有致,立体地再现了岳州竞渡的场面。 B.第三联用两个典故,交待竞渡习俗的由来,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C.诗人不畏热辣的阳光来现场观看竞渡,体现了“与民同乐”的情怀。 D.本诗旨趣蓬勃向上,与王维《使至塞上》一样,也反映了盛唐气象。 (2)诗中“竞渡”活动兼具竞技性、观赏性和祭祀性。请各举一例简要分析。(6 分) 【参考答案】 (1)(3 分)C (2)(2)(6 分)①竞技性(双双竞拂流;鼓发南湖溠,标争西驿楼;并驱常诧速)。②祭 祀性(土 尚三闾俗,江传二女游;齐歌迎孟姥,独舞送阳侯)。③观赏性(画作飞凫艇,双 双竞拂流;齐歌迎孟姥,独舞送阳侯)。 第 16 页 共 24 页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言之有据, 可酌情给分。 (2021 山东省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怀(其六) 阮籍 昔闻东陵瓜,近在青门外。 连畛距阡陌,子母相钩带。 五色曜朝日,嘉宾四面会。 膏火自煎熬,多财为患害。 布衣可终身,宠禄岂足赖。 【注】东陵瓜:汉初人邵平在秦破后失侯,为布衣,在长安城东种瓜,时谓之东陵瓜。萧何 计诛韩信受高祖封赏,众人道贺,邵平独劝其勿受,以除高祖猜忌之心,萧何从其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前四句先写邵平所种之瓜及地点,后描述其瓜田连绵,大小瓜连缀成片。 B.“五色曜朝日”有双关意,既指瓜有五色,也喻指萧何煊赫一时的情形。 C.“膏火”句言多财之患犹如膏火自煎,意指盛极当思,不应为钱财所累。 D.全诗以邵平和萧何为吟咏对象,通过二人际遇对比,表达追慕古人之情。 (2)请分析这首诗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在思想情感方面的异同。(6 分) 【参考答案】 (1)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追慕古人之情” 错。此诗则正是以邵平、萧何的对比论证人生的大道理:邵平以布衣平民之身得以安享天年, 萧何虽宠禄有加,却犹如膏火自煎,所以宠禄不足赖。故选 D。 (2)同:都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或对平民(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异:阮诗中,诗人希望以平民之身安享天年,表达出对官宦生涯的忧惧。陶诗中,诗人不愿 受官场束缚,表达出躬耕田园的喜悦之情。 (2021 无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予求守江阴未得酬昌叔【注】忆阴见及之作 王安石 黄田港北水如天,万里风樯看贾船。 海外珠犀常入市,人间鱼蟹不论钱。 高亭笑语如昨日,末路尘沙非少年。 强乞一官终未得,只君同病肯相怜。 第 17 页 共 24 页 【注】昌叔,即朱明之,仁宗天圣年间曾任江阴知军。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联以雄健的笔力勾勒出江阴作为一座江边城市的独特风貌,场景阔远而热闹。 B.颔联写人们重海外珍奇、贱本土出产,可见劳动者生计之艰难,蕴含了诗人的叹息。 C.颈联回忆往昔与昌叔的交往,就像是昨天发生的一样,足见作者与友人交情深厚。 D.全诗在情感表达上不事藻饰,明白如话,写作风格与《桂枝香·金陵怀古》不同。 (2)这首诗表达了王安石的失落,他的失落表现在哪里?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6 分) 【参考答案】 (1)B (2)①江阴繁华富庶,自己没有机会来此做官;②时光飞逝,在老年时失意;③只有朱昌 叔能懂自己,其他人不能体谅(知音稀少)。 (2021 贵州省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其一) 苏 轼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边鸾雀写生,赵昌花传神。 何如此两幅,疏淡含精匀。 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 【注】折枝,花卉画的一种,画花卉不画全株,只画连枝折下来的部分。边鸾,唐代画家, 所画花鸟极精美。赵昌,宋代画家,善画折枝花卉。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诗人开篇主张画作以形似取胜,让人一见到画作就像见到邻家儿童般亲切。 B.“边鸾”两句极言两位画家笔下之物形神兼备,为推崇王主簿之画作铺垫。 C.王主簿画作用“一点红”来呈现“无边春”之意境,体现了折枝画的特征。 D.作者构思精巧严密,从宏观入手来论画论诗,最后落笔于王主簿的折枝画。 (2)题画诗有的谈论艺术见地,有的展现画面意境。本诗与苏轼的另一首题画诗《惠崇< 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相比, 在内容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 分) 第 18 页 共 24 页 【参考答案】 (1)(3 分) A (2)(6 分)本诗主要谈论艺术见地。诗人首先表明赋诗论画的主张,不可只重“形似”、 落入俗套,应自然天成、新颖不俗;接着评价王主薄的折枝画,印证这一主张。《惠崇》主要展现画面意境。诗歌描绘出花开、水暖、萵满、芽短等早舂时节生机盎然的景 象,体现了诗人对画面内容的观察,对画作意境的把握。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 3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021 河南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红蕉 柳宗元 晚英值穷节,绿润含朱光。 以兹正阳色,窈窕凌清霜。 远物世所重,旅人心独伤。 回晖眺林际,撼槭无遗芳。 [注] 摵摵:拟声词,形容叶片掉落的声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联描写红蕉叶子浓绿滋润、红色花瓣光华闪闪,体现了红蕉分外艳丽的形象。 B.颔联通过对红蕉外观的描写表现了红蕉之美,更表现了红蕉坚强不屈的特质。 C.“远物”,远处的事物,这里既指眼前盛开的红蕉,也指因客游他乡而处境悲凉的诗人。 D.第六句写诗人由眼前的红蕉联想到自己客居他乡的处境,不禁发出身世之感。 (2)从结构、内容、抒发情感三个角度赏析诗歌尾联。(6 分) 【参考答案】 (1)C 解析:C 项,“远物”仅指红蕉,对于从京城到来的诗人来说,此地的红蕉就是“远 物”。 (2)结构:紧扣诗题“红蕉”,呼应前文对红蕉的描写。 内容:斜阳下眺望树林,草衰叶落,一片凄凉,除了红蕉之外,其他花尽数凋零。渲染 了肃杀凄清的深秋节气,反衬了红蕉的不凡和可爱。 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红蕉的喜爱,以及自身处境艰难的孤寂、悲凉之情。 (每点 2 分) 第 19 页 共 24 页 (2021 天津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定风波·重阳 苏轼 与客携壶上翠微①,江涵秋影雁初飞。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 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②,登临不用怨斜晖。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③。 (注)①翠微:指山上的小亭。②云峤:耸入云的高山。③牛山沾衣:春秋时,齐景公游于 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想到自己终将死去而泪流满面:“我怎么舍得离开这么美好的国都而 死呢?” (1)“定风波”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_____。 (2)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作题为“重阳”,说明作者是在农历九月九日这一天与友人一道登高赏菊,饮酒赋诗。 B.“难逢”道出了作者对人生多忧的感慨,与“年少”“须插”形成因果照应。 C.作者用“携壶”“菊花”“佳节”“登临”等反复点题,进一步表现重阳节的风俗习惯。 D.上片即景生情,下片以酒助兴,作者在上下片所表达的情感明显不同,形成鲜明对照。 (3)词作结尾四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借用齐景公的典故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 (1)词牌 (2)D“作者在上下片所表达的情感明显不同,形成鲜明对照”错误,从词中来看,上片描 叙登高赏菊,饮酒言欢,下片即花生情,以酒助兴,词人虽然感叹世事多艰,但是不消沉, 不伤感,上下片的情感应是一致的。 (3)感情:作者直言不用“怨斜晖”,衰亡老去是自然规律,不必为此而感伤,表达了面对 生死旷达超脱、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2021 湖南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东归别常修 罗隐 六载辛勤九陌中,却寻归路五湖东。 名惭桂苑一枝绿,鲙忆松江两箸红。 浮世到头须适性,男儿何必尽成功。 唯惭鲍叔深知我,他日蒲帆百尺风。 [注]罗隐从小聪慧好学,少时即负盛名,但因为他喜欢讥讽公卿,曾经十几次参加进士考试 第 20 页 共 24 页 都落第。九陌:郴城大道。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联叙写诗人长安辛苦奔波了多年,如今却要泛舟五湖的境况。 B“名惭桂苑一枝绿”一句,把自己比作只能为别人作陪衬的绿叶。 C.“鲙忆松江两箸红”借思念故乡的鲈鱼脍表达自己的隐居之意。 D.尾联诗人将自己比为鲍叔。坚信自己他日终将“蒲帆百尺风”。 (2)颈联情感复杂,请结合诗句含义做简要分析。(6 分) 【参考答案】 (1)D(“尾联诗人将自己比为鲍叔”分析错误,是将好友常修比作鲍叔)。 (2)人生一世,终究需要适应世事变幻,男子汉何必要追求成功!(2 分)表面上旷达不羁, 自我宽慰,(2 分)实则满腹心酸,表达了自己在仕进与退隐之间的艰难抉择。(2 分) (2021 广东省肇庆市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润州多景楼①(节选) 刘过② 西风把酒闲来游,木叶渐脱人间秋。 烟尘茫茫路渺渺,神京③不见双泪流。 楼高思远愁绪多,楼乎楼乎奈汝何? 安得李白与王勃,名与此楼长突兀。 [注]①多景楼:在江苏镇江市东北北圈山上。②刘过(1154- 1206),字改之,南宋文学家。 ③神京:神州京师。此指北宋都城汴京。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树叶渐渐黄落时,诗人乘闲登上多景楼远望,但是烟雾、尘沙弥漫天空。 B.诗人在第六句运用叠词的艺术手法和疑问句式.感叹此楼让人愁绪无限。 C.最后两句提到李白与王勃,突出他们名声之大,反衬诗人写不出优秀诗文。 D.诗人借登上多景楼后的所见所感,抒发了怀才不遇、家国恢复无望的伤感。 (2)有学生读了刘过此诗后,询问道:“‘西风’是物,怎么能够“把酒’呢?‘神京’是 地名,怎么能够‘不见'呢?”请你结合对诗句的分析,为他解疑。(6 分) 第 21 页 共 24 页 【参考答案】 (1)(3 分)C 解析:错在“反衬诗人写不出优秀诗文”。最后两句,诗人是在表达希望自己 像李白、王勃一样名传千古。 (2)①“西风把酒”并非是西风拿着酒杯,而是在西风吹拂的情况下,诗人拿着酒杯;“神 京不见”不是神京看不见,而是看不见神京。②诗歌语言有其特殊之处,有时会省略,有时 会倒裝。“西风把酒”是省略,“神京不见”是倒装。(第一点 4 分,第二点 2 分,共 6 分。 意思对即可。) (2021 湖南省衡阳市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少年游·草 高观国 春春风吹碧,春云映绿,晓梦入芳裀。软衬飞花,远连流水,一望隔香尘。 萋萋多少江南恨,翻忆翠罗裙。冷落闲门,凄迷古道,烟雨正愁人。 (1)下面对这首词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春风吹碧,春云映绿,晓梦入芳裀”,写春风吹绿了芊芊芳草,在飘动的白云映衬下显 得那样葱翠可爱,“晓梦”点明这令人神往的如屏芳景只是一场春梦。 B.“软衬飞花,远连流水,一望隔香尘”,写软草映衬飞花,随流水蔓延天际,一眼望去, 无边芳草已被流水阻隔,“香尘”一句,补足梦境。 C.“萋萋多少江南恨,翻忆翠罗裙”,写姜萋芳草给人留下多少相思别离的江南之恨,在“翠 罗裙”上缀以“翻忆”二字,感情上多了一个曲折。 D.“冷落闲门,凄迷古道,烟雨正愁人”,“凄迷”二字将心绪之凄黯与望眼之迷蒙融会,并 与上片“一望隔香尘”暗合,勾起人满怀的愁绪。 (2)简要分析全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情感?(6 分) 【参考答案】 (1)B“无边芳草已被流水阻隔”应为“美人芳踪已被阻隔”。 (2)虚实结合:全词虚实结合,上片借助梦境来表达芳踪的难觅的失落和惆怅,下片描写 实景来抒发愁情;借景抒情:下片结尾三句借“冷怜落闲门”“凄迷古道”濛濛“烟雨”的 凄清冷落之景来抒发诗人浓浓的离愁别恨。直抒胸臆:下片首句“多少江南恨”,直抒胸臆, 抒发诗人对远隔香尘的伊人的思念之情。(每点 2 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第 22 页 共 24 页 (2021 永安三中 3 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壁上韦偃画马歌① 杜甫 韦侯别我有所适,知我怜君画无敌。 戏拈秃笔扫骅骝,歘②见骐驎出东壁。 一匹龁草一匹嘶,坐看千里当霜蹄。 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亦同死。 【注】①韦偃:唐代画家,善于画马。②歘(chuā):形容短促迅速的声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韦偃知道杜甫喜欢自己所作的画,在离开杜甫之前为他画了一幅画,杜甫为此写下了这首 题画诗。 B.“坐看千里当霜蹄”一句写韦偃所画的骏马非常逼真,转眼之间,就即将奔驰到千里之外 的地方。 C.尾联作者由画中马想到自己的现实处境,真想得到这样一匹同生同死的骏马以保护自己和 家人安全。 D.本诗首联写画马背景和缘由,颔联写作画经过,颈联描写画面内容,尾联抒写感想,脉络 清晰。 (2)诗歌是如何表现韦偃画技之高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回答。(6 分) 【参考答案】 (1)C(“真想得到这样一匹同生同死的骏马以保护自己和家人安全”错,应是表现了诗人 渴望人才、选拔贤能的愿望) (2)①“我”知道韦偃绘画无人能及,侧面表现韦偃画技之高。 ②诗歌赞叹韦偃“画无敌”,正面表现韦偃画技之高。 ③通过描写韦偃画马的用笔、动作表现韦偃画技之高。 ④通过直接描写画面的生动形象,表现韦偃画技之高。 (6 分,每点 2 分,答出三点即可) (2021 浙江省杭州市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雨中花慢·送彭文思使君① (宋)黄庭坚 政乐中和,夷夏宴喜,官梅乍传消息。待新年欢计,断送②春色。桃李成阴,甘棠③ 第 23 页 共 24 页 少讼,又移旌戟④念画楼朱阁,风流高会,顿冷谈席。 西州⑤纵有,舞裙歌板,谁共茗邀棋敌。归来未,先沾离袖,管弦催滴。乐事赏心易 散,良辰美景难得。会须醉倒,玉山⑥扶起,更倾春碧⑦。 (注)①彭文思使君:曾任州郡长官,即将调任他处,与作者交游甚好。②断送:度过时光。 ③甘棠:语出《诗经》,用以称颂美政。④移旌戟:指官员调任。⑤西州:彭赴任之地,具 体不详。⑥玉山:形容人醉后的姿态。⑦春碧:美酒。 (1)上阕写彭使君在任期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赢得了良好声誉。 (2)本词如何表达对彭使君的不舍之情?请结合词句分析。 【参考答案】 (1)门生众多、政通人和。 (2)①写彭使君政绩优秀和人望颇高,间接表达对他的留恋;②通过想象使君离开后,我 们谈兴大减,表明彼此感情深厚;③对面落笔,写使君赴任后无人品茗对棋、因思念而流泪 的场景,表达不舍之情;④“乐事”“良辰”两句直接抒发了离别之愁,接着想象以酩酊大 醉来消解离别之苦。 (2021 秦皇岛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丘克明副使休官归河南 舒逊 二孤①高枕大江流,天入苍茫日夜浮。 帆影远连巴蜀晓,橹声清入洞庭秋。 菊松雅兴同元亮,泉石幽盟慕许由。 别后相思梅正发,月明千里倚江楼。 注释:①二孤:指大孤山、小孤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联化用了杜甫《旅夜书怀》《登岳阳楼》里的句子,境界开阔,气魄宏大。 B.颔联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描绘出一幅旷远清静的画面,烘托了离别之情。 C.颈联用典准确,运用陶渊明和许由典故,赞扬了丘克明不慕名利的淡泊情怀。 D.作为一首送别诗,没有送别的忧伤,表达了作者对朋友休官生活的向往之情。 (2)尾联是怎样抒发作者的离别之情的?请简要分析。(6 分) 【参考答案】 (1) D (没有送别的忧伤) (2)①虚写,想象别后的日子里对丘克明的思念。 第 24 页 共 24 页 ②直抒胸臆,直接说出对好友的相思之情。 ③借物抒怀,借梅花或明月抒发思念之情。(3 点答出任意 2 点即满分。若未答出虚写,只 写出借景抒情、以最结情、反衬或以乐最村哀情只给 1 分。) (2021 深圳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 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照影玉潭里,刷毛琪树①间。 夜栖寒月静,朝步落花闲。 我愿得此鸟,玩之坐碧山。 胡公能辍赠,笼寄野人还。 [注]①琪树:仙境中的玉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诗人赠诗胡公直接表达求取白鹇之意,“双白璧”极言白鹇价值之高,也表明诗人心意之 殷切。 B.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浑然天成,开头四句均有“白”字,却不显啰嗦,且富有独特的美 感。 C.“玩之坐碧山”为虚写,诗人想象自己在青山中与白鹇融洽无间地玩耍,意在以此打动胡 公。 D.最后两句与开头呼应,诗人再次恳求胡公割爱相赠,最好把白鹇装在笼子里,让仆人带回 来。 (2)古代文人有寄情于物的传统。诗中对白鹇的描写寄寓着诗人怎样的志趣?请简要分析。 (6 分) 【参考答案】 (1)D (2)① 描写白鹇洁白无瑕,寓意诗人崇尚高洁的品性。②描写白鹇偏爱玉潭仙境,寓意诗 人渴望摆脱尘世束缚。③描写白鹇在月下花间留连,寓意诗人向往从容、诗意的生活。 (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