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作文素材 励志人物黄国平 课件(22张PPT)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高考语文作文素材 励志人物黄国平 课件(22张PPT)

ID:680023

大小:3.91 MB

页数:22页

时间:2021-04-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这两天,因为一段博士 论文“致谢”的文章, 四川仪陇籍人黄国平“ 火”了,成了网红。他 的坎坷求学路打动了很 多人,用中科院转发回 应的话来说:黄国平心 中有梦,眼里有光,归 来仍是少年。 2021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课件☆★ 从这篇致谢辞中,可以看到二十二年的求学路, 他走的异常艰难,这里面有人情冷暖,生死离别, 有过自卑,怀疑,挣扎,他终其所有美好的青春年 华,拼尽全力,就为了争取到那些本就是稀松平常 的东西,就为了可以走出去,这个简单而朴素的理 想。 有人说苦难也是一笔财富,也有人说苦难并不 是财富。但从黄国平的致谢语中可以看到,他并不 是要致谢苦难,他要致谢的是坚定的自己和所有帮 助过自己的人。 至于苦难到底是不是财富,那并不重要。有的人一出生 就站在高山之巅,俯视大海。有的人终其一生,也未到达别 人的起跑线。这就是现实。 但无一例外地他们都终将面临同一场考试,那就是高考。 从低洼泥沼到群山之巅,黄国平走了二十二年,这里面有他 自己的坚定和努力,也有教育,乃至整个高考机制的指引。 很多人被他的事迹感动,因为我们和他的轨迹几乎一致,好 好读书,考个好大学,然后走出去,这是我们这一代,甚至 几代人的共同追求,当我们还在讨论高考是否公平,是否要 一考定终身的时候,有多少人视其为唯一的出路。或许它不 是一条最公平,最有效的路,但它至少是一条路。 尤其对寒门学子而言,它是唯一的一条路! 黄国平的老家在四川 省仪陇县永光镇(原 炬光乡)炬光农村社 区。家里的老房子是 两层砖瓦结构,因为 多年没人打理,显得 有些荒凉。 四川仪陇县大寅中学老师 李 政:黄国平同学在大寅中学 读书的时候学习刻苦努力, 乐于帮助同学,他在电脑计 算机方面尤其突出,很多时 候我们老师在计算机方面有 些不懂的地方,都要向他请 教。 四川仪陇中学老师 饶彬: 我在18日就关注到了这篇“致 谢”走红,并于当日发信息提 醒黄国平,要保持初心,继续 回馈社会。他还透露,黄国平 就读仪陇中学时,所在的寝室 是“学霸寝室”。黄国平博士 毕业后,曾拿到多家知名公司 的录用通知。 各位网友好:   我是黄国平,因博士学位论文致谢意外受到大家的关注。网络流传的致谢是 被人节选后发布到网上的,现将完整版本附后。   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我先后就读于炬光小学和大寅镇中学;2004年升入仪 陇中学,2007年在复读;2008年进入西南大学,2012年本科毕业 后进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硕博连读,导师为宗成 庆研究员,并在2017年7月毕业。现就职于腾讯人工智能实验室(腾讯AI Lab) ,继续博士期间确定的研究课题,持续向目标靠近。   作为众多从大山走出来的学生之一,受益于国家、政府、学校、社会以及老 师和爱心人士的帮助,包括但不限于炬光乡小学、大寅镇中学、仪陇中学、绵阳 南山中学、西南大学、中科院自动化所,尤其是博士导师宗成庆老师的悉心培养 ,我才能走到今天。还有许许多多我没办法列举的好心人,在此一并感谢!   目前科研工作繁忙、精力有限,网上的留言与讨论,朋友的问候与关心,很 多无法回复。在此向各位致以诚挚的歉意和谢意!也祝愿大家努力终有所成!    黄国平敬上    2021年4月19日 钱伟长、曹原、黄国平,他们论文爆红背后是中国学人的奋斗史 从钱伟长的史上“最霸气”参考文献,到手握7篇 Nature的“天才少年”曹原又在Science发文,再到中科 院博士黄国平博士论文致谢,近期学术圈一系列围绕论 文的话题接连在网络上走红。   网友和舆论惊叹于力学宗师的“最硬核”,天才少 年的英姿勃发,更感动于寒门学子的自强不息。这一系 列学术话题热议的背后,是中国学人逐梦的故事,也是 他们不断奋斗的故事。   一如“中央政法委长安剑”微信公众号点评的:真 正打动人的不是文字,而是奋斗史。           钱伟长1912年出生,青年时代的经历很独特。跟“伟长”的名 字大不一样,当年考入清华园时,他的身高只有1.49米。他是文科 高才生,文史考了双百;但他却是一个理科盲,数学、物理、化学 合计才考了25分——合计总分225,名列第7。“可以说,正是清华 的不拘一格造就了中国文化史上一颗又一颗的明星。”“九一八” 事变后,为了科学救国,钱伟长毅然决然弃文学理,成为清华学生 中的“拼命三郎”。   在成长期,钱伟长受到了良好的学术训练。从抗战时期的西南 联大,到后来留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再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成 为国际航空航天领域杰出元老冯·卡门团队的成员,钱伟长的学术 研究都是一流的,严谨而富有开创性。抗战胜利后,钱伟长归国, 再进清华园,成为了教授。尽管后来历史变化起起伏伏,然而矢志 努力不曾改变。改革开放春回大地之后,他成了走在实践第一线的 “万能科学家”,“以国家需要为专业”。 关于曹原,不妨看看他在中国科技大学念本科时的导师曾长淦 教授的评价:“他很聪明,14岁就上大学,中学也跳了很多级,还 是很厉害的。在我平常跟他接触中,他也是很聪明的。布置的任务 ,他能在完成的基础上更往前推进。如果布置到五分,他能够完成 到六到七分,做得更多一点。这就是他超出其他同学的部分。”   曾长淦表示:“中国科技大学像这样的学生不只有曹原一个, 但其他人也许没有曹原这样的新闻效应,因为他有‘14岁上大学’ 这个光环。我们都为他祝贺,但媒体不用太吹捧他,希望能够平常 心看待,不要让他们有心理负担。”   “曹原还是很清醒的,很低调,基本上没有接受过媒体的采访 ,屏蔽掉外界的声音,专心在自己的工作上面。社会对他的期待太 高了,其实在科研领域有很多优秀的人都在钻研,只是大家的领域 不同。我还是希望他能专心地做自己的事情吧。” 曹原,男,1996年出生,四川成都人,博士。 2010年,考 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 在校期间表现优异,2014年 获中国科大毕业生最高荣誉郭沫若奖学金。 2018年3月5日,《自然》连刊两文报道石墨烯超导重大发 现。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两篇Nature论文的第一作者、麻 省理工学院博士生曹原来自中国。曹原发现,当两层平行石 墨烯堆成约1.1°的微妙角度,就会产生神奇的超导效应。 这一发现轰动国际学界,直接开辟了凝聚态物理的一块新领 域。如今,正有无数学者试图重复、拓展他的研究。2018年 12月刊《自然》年度科学人物榜首。 2021年2月1日,曹原又发《Nature》,这是他发在这家全 球顶尖学术期刊上的第5篇论文。 再来看看中科院自动化所的黄国平。   《光明日报》在点评黄国平博士论文致谢获热议时写道:从大 巴山深处的炬光乡走到大寅镇,从仪陇县走到绵阳市,从重庆的西 南大学走到中科院自动化所……透过黄国平朴实无华的文字,人们 “看到”这位“从大山走出来”的青年承受的少年丧亲之痛、经历 的贫穷困顿之苦、背负的自尊心受挫之辱,不禁暗暗为之动容。所 幸的是,一路过来,尽管吃尽了苦头,“记不清多少次因为现实的 压力而觉得快扛不下去了”,但他最终挺了过来,完成了命运的逆 袭。这样的结局,令人欣喜。   文章点评道:从社会层面看,寒门学子逆袭的辛酸既印证了自 强不息、靠拼搏改变命运的奋斗哲学,也折射了很多类似“逆袭者 ”的不容易,它的背后是一个彻底改变贫困地区、贫困家庭贫穷面 貌的时代考题。       博士论文《致谢》刷屏:苦难面前,努力即有价值   无尽且庸常的生活中,乐观者不败。   辛苦遭逢,但好在他没有放弃,在好心人帮助下 读完了博士。 人生如梦,黄国平此前的人生堪称“噩梦”,却 也用自己不屈的奋斗,在逆境中含泪开出了花。也因 此,《致谢》引发了巨大共鸣。人们同情于他年纪轻 轻就要承受如此多的不幸;感慨于他在重压之下仍能 保持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而当得知他学有所成时, 又欣慰于他的努力没有被辜负。       博士“致谢”何以令人动容   黄博士走出小山坳、和命运抗争的故事,自然是寒门学子的样板。但谁没有 过人生的至暗时刻,谁不曾在走过艰难困苦后希望拥抱一下既脆弱又坚强的自己? 每一个正在人生道路上奋进的人,都能从这篇文章中读到自己。这里既有求学的 不易、有对于“知识就是力量”和读书改变命运的坚定信仰,还有那一连串感谢 后流露出的人与人之间的善意。这些元素集合起来,正是所有拼搏者不断前行的 动力。黄博士既是不平凡的成功者,也是平凡的你我他。更可贵的是,黄博士并 没有把成功落在庸常的层面,不辜负吃过的苦不是为了成为人上人,而是“要做 出点让别人生活更美好的事”。   当下有些流量明星和网红轻易暴得大富,一些青少年的人生观被这种不良现 象带偏。踏踏实实读书,信仰知识,愿意付出一步一个脚印努力的人,难道会成 “稀缺物种”吗?黄博士的致谢,以及被这篇文章感动的人用行动做出了回答。 成功的路不止一条,但读书肯定是最公平也最实在的一条。就算没有读到博士, 没有走上治学之路,只要付出努力,为理想拼搏,终会有所成就。这才是时代需 要的网红,才是青少年的学习榜样。对于任何人来说,只有永不言弃,才能做好 人生这篇大论文。 (北京晚报 张丽)  青春的我们,年龄在增长,精神也要成 长。不怨天尤人,不指责命运。一个人在 成长与成才的过程中,注定要承受压力与 痛苦,磨难与艰辛。这与家庭条件无关, 亦与个人天分无关。那么,我们应该如何 面对成长中的苦与累呢?请结合黄国平成 长的事迹,谈谈自己的看法,题目自拟, 不少于400字。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