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上海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二 考情梳理+答题模板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上海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二 考情梳理+答题模板

ID:680040

大小:77.55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1-04-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年高三语文·二模冲刺 文言文专题(二) 课前测 《辋川图》①记 (元)刘因 ①是图,唐、宋、金源诸画谱皆有评识者,谓惟李伯时《山庄》可以比之,□维平生得意画也。 癸酉之春,予得观之。江山雄胜,草木润秀,使人徘徊抚卷而忘倦,浩然有结庐终焉之想,而不知秦 之非吾土也。物之移人观者如是,而彼方以是自嬉者,固宜疲精极思而不知其劳也。 ②呜呼!古人之于艺也,适意玩情而已矣。若画,则非如书计乐舞之可为修己治人之资,则又所 不暇而不屑为者。魏晋以来,虽或为之,然而如阎立本②者,已知所以自耻矣。维以清才位通显,而 天下复以高人目之。彼方偃然以前身画师自居,其人品已不足道。然使其移绘一水一石一草一木之精 致,而思所以文其身,则亦不至于陷贼而不死,苟免而不耻,其紊乱错逆如是之甚也!岂其自负者固 止于此,而不知世有大节,将处己于名臣乎?斯亦不足议者。 ③予特以当时朝廷之所以享盛名,而豪贵之所以虚左而迎,亲王之所以师友而待者,则能诗能画、 背主事贼之维辈也。如颜太师③之守孤城、倡大义,忠诚盖一世,遗烈振万古,则不知其作何状,其 时事可知矣。后世论者,喜言文章以气为主,又喜言境因人胜。故朱子谓维诗虽清雅,亦萎弱少气骨。 程子谓绿野堂④宜为后人所存,若王维庄,虽取而有之,可也。 ④呜呼!人之大节一亏,百事涂地,凡可以为百世之甘棠⑤者,而人皆得以刍狗之。彼将以文艺高 逸自名者,亦当以此自反也。 (有删削) [注]①《辋川图》:唐代王维的画作。②阎立本:唐初著名画家。他曾经告诚他的孩子:“勿习 此末技。”③颜太师:即颜真卿。安史之乱时,他起兵抵抗。④绿野堂:唐人裴度的别墅。裴度平定 藩镇叛乱有功。⑤甘棠:指官吏值得称颂的政绩。 20.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 分) A.岂 B.盖 C.然 D.且 2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本文写法上特点的一项是( )。(2 分) A.叙议结合 B.用典简明 C.托古讽今 D.诙谐夸张 22.请分析对比手法在第③段论述中的作用。(4 分) 23.本文第②③段的议论衔接紧凑、层层深入,请就此加以分析。(3 分) 24.刘因的同乡刘果读完本文后又查阅了《旧唐书•王维传》部分相关内容(见前一篇文言文),对刘 因的观点不完全赞同,打算写一段话与刘因讨论,请你替刘果写下这段话(不必用文言写,不超过 200 字)。(4 分) (五) 20.B(1 分) 21.D(2 分) 22.答案示例:第③段将王维与唐代颜太师、裴度的表现作横向对比,又将唐朝王公贵族对王维的态 度与宋代学者对王维的态度作纵向对比。这些对比不仅强调了王维失节行为之不堪,有力支持了“人 之大节一亏,百事涂地”的观点,而且将对王维个人的评判扩展到对当权者人才观的探讨上去,托古 讽今,促人反思。(4 分) 23.答案示例:第②③段先以重德轻艺立论,认为画艺只是“适意玩情而已”,不能作为“修已治人 之资”;然后据此批评王维重画艺而轻修身导致失节;继而由批判王维个人扩展到批判当权者重才轻 德。各层次衔接紧凑,愈转愈深,使重视品德修养的主张格外鲜明。(3 分) 24.答案示例:我认为王维失节确有其事,有可批评之处,您对品德修养的重视我也甚为认同。但王 维被俘后曾服药装病拒仕伪朝,又曾写《凝碧诗》表明其心系唐朝,朝廷后来未作严究,今人对此也 不必过加苛责。王维博学多才,其私德也有可称道之处,当时的掌权者推重他是有其理由的,对他不 宜一味批评。但您借由此批评而阐发的掌权者不宜重才轻德的主张很有警世价值,用意深远。(4 分) 参考译文: 这幅《辋川图》在唐宋金的画谱里都有收录,评论写题跋的认为只有宋朝画家李公麟的《龙眠山 庄图》能够用来与之相比,这大概算是王维一生中得意的作品之一。1273 年的春天,我有幸能够观赏 它。唐代历史著作和王维集子里所说的“竹馆”“柳浪”等景点都可以在画作中得到考证,其中的一 个时而与王维对坐谈话时而一起乘船漫游的人可能就是裴迪。画面上江山雄伟奇丽,草木滋润秀美, 让人对着画流连赏玩以致忘了掩卷,情怀高雅从而萌生在那里构筑庐舍,度过晚年的想法,却不知道 画里的陕西早已不是祖国的土地了。外物能够让人陶醉,观赏画的人就像这样,但那画画的人用这种 技巧自我娱乐时,原本就应该是用尽心思而不知道疲劳的。 哎呀!古代的人对于技巧这类事,不过让自己意志愉快自得懂得欣赏情趣罢了。比如绘画,它不 像书写、计算、音乐、舞蹈那样可以当作修炼自身才具管理他人的依靠,一般人多没有时间甚至不屑 去钻研它。从魏晋以来,即使有人钻研过它,但是像阎立本这样的人已经知道它引发自取其辱的原因。 王维凭清俊之才取得显贵的官位,并且天下的人又用高人来看待他,他同时安然地用前身是画家来自 居,他的人品已不值得称道了。但是假如他能改换绘制一片水一块石一茎草一株树的细密心思,去思 考如何来修养他自己,那也就不至于落到陷于叛贼之手却不愿意主动牺牲生命,苟且免祸却不认为可 耻的地步,他的思维的混乱悖逆竟像这样的严重。难道是他的自负原本使自己的认识水平仅限于此, 因而不知道社会上有大的节操,将会把自己放在有名望的大臣的行列吗?这也不值得讨论了。 我只认为在那时的朝廷能用来享有巨大声名的,并且让豪贵阶层人士用来恭敬相迎的,亲王们用 来以老师朋友相对待的,就是这样的能写诗会画画、背弃君主侍奉反贼的王维一类人。像颜真卿苦守 孤城,匡扶大义,忠诚超过整个同时代的人,留下的功业激励万古后人,李隆基却不知道他长什么模 样;那种政治局面可想而知了。后代谈论文艺的人,喜欢说文章以作者的气节为主骨,又喜欢说自然 环境因为所住的人而增加美感,所以朱先生说王维的诗虽然清雅,却气势萎弱缺乏骨力,程先生认为 裴度住过的绿野堂应该被后人好好保护,至于王维的辋川山庄,即使拿来占有它,也是可以的。是啊! 人的大操守一有亏欠,所有的东西均一败涂也,大凡能够自认为是值得百代传扬的甘棠一样的纪念物, 却被别人当作刍狗看待。那些将用文艺方面的才艺而清高潇洒来自我陶醉自以为名的人,也应当从此 中得到自我反省。 我因为以后的阅历,或许能够通过考究这幅画里的东西,来研究短时间里发生的古今的差异,想 效法当年韩愈的《画记》,来记下画上景物次序的大致情况,但是没有空闲的时间,姑且在后面写了 这篇文章,希望士大夫不要凭画画而自负,并且不再看重绘画这门才艺,同时希望以前的那些所谓的 王公贵族,或许也能有所触动而知道该推崇什么样的士风。三月十五记。 上海高考文言文阅读指导 01 论述类文章特点 1、在论证方法上,多用引证、例证、对比论证。 2、鲜明的语体风格,多用排比、反问等修辞,有“赋”的风韵。 3、涉及的问题一般都是现实政治的反映。一个王朝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往往成为后来的政 治家和思想家的素材。他们思考和论证往事的得失,以史为鉴,为当朝和后代的统治者提供新的治国 方针。 4、思想一般都是奉天法古,三纲五常,仁义道德等;争论的问题大多是人治和法治、德治和刑 治、王道与霸道、民本主义和君主至上、尊贤和尊亲、义理和功利等。 5、儒家思想把政治和伦理道德紧密结合起来,强调“为政以德”,宣传“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 维不张,国乃灭亡”,讲“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伦理化的政治思想根深蒂 固。 02 文章类别 1、游记往往先说明游览原因,或者游地名字的来源、所处位置、周围环境等等,接着写游览过 程,对游地进行描写,后议论,发表看法。 五“何”——何人、何景、何情、何理、何特色 何人:人物身份、经历、性格等 何景:游览路径、大环境氛围、小环境特点等 何情:如何通过“景”、“事”来抒的什么情 何理:如何通过“景”、“事”来说的什么理 何特色: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语言运用、谋篇布局 游记的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是基础;议论、抒情为目的 2.书序的一般内容有:此书(包括诗文集)的写作缘由、成书经过、作品的主要内容、章节安排、 写作目的等,他序还常有对此书的评价。 赠序特征是:篇名中有“送……序” 的字眼,内容也通常为长辈、上司对晚辈、属下的临别赠言, 多为对对方的鼓励、期待,也有对对方的祝福、称赞、留恋。如《送东阳马生序》、《送董邵南游河 北序》。 诗序常称为“并序”,即写在诗歌前的文章,内容类似书序,多交待写作诗歌的缘由、诗歌的内 容等。如《琵琶行》(并序)。 3.书信:一般书信、自荐信、请托、庆贺信 分去信和回信。阅读是要关注去信和回信来由。 4. 政论:思想一般都是奉天法古,三纲五常,仁义道德等;争论的问题大多是人治和法治、德 治和刑治、王道与霸道、民本主义和君主至上、尊贤和尊亲、义理和功利等。 5. 文论:中国古代文论的特点思维方式具有直观领悟和内省体验的特点;在论证方法上多用比 喻、对比,生动而气势澎湃,少名词性的解释;较多涉及对作者的道德伦理、学术思想的评价,而不 仅是单纯的作品评价。 6.说:谈论对象可为事、物、人,但多为物。 常考题型 1、虚词选择题 2、是什么:内容理解/原因分析/观点概括题 内容概括题。有的简单粗暴直接问:概括全文主要内容,有的为分析原因、找出文章主旨涉及题干内容、观 点分析等。无论怎么出题,只要意识到内容概括分析,这种题目一定要从全文内容梳理入手。 3、为什么: (1)段落作用 (内容+结构) 祭欧阳文忠公文 (宋)王安石 ①夫事有人力之可致,犹不可期,况乎天理之溟漠,又安可得而推?惟公生有闻于当时, 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 ②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 怪巧瑰琦。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星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 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世之学者,无问乎识与不识,而读其文, 则其人可知。 ③呜呼!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复,感世路之崎岖;虽屯(zhūn)邅(zhān)困踬①, 窜斥流离,而终不可掩者,以其公议之是非。既压复起,遂显于世;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 晚而不衰。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发谋决策, 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 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颖水之湄②。然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歔欷。而 况朝士大夫,平昔游从,又予心之所向慕而瞻依! ④呜呼!盛衰兴废之理,自古如此,而临风想望,不能忘情者,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 归。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注]①屯邅困踬:指受挫不进,颠沛窘迫。②箕山之侧与颖水之湄:尧帝知许由贤德,欲 禅让君位于他,许由坚辞不就,洗耳颍水,隐居山林,卒葬箕山之巅。 1.概述作者认为欧阳修取得文学成就的原因。(2 分) 欧阳修秉赋深厚、见识高远、学问精深(错一处扣 1 分)(抄写原文不得分) 2.对第②段划线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B )。(2 分) A.欧阳修的文章积累丰厚 B.欧阳修的文章感情奔放 C.欧阳修的文章声律和谐 D.欧阳修的文章文辞雄浑有力 3.第③段赞美了欧阳修□□□□和□□□□的品行。(2 分)果敢刚正和功成不居 (功成身退) 4.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2 分) A.“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一句话概括了欧阳修的成就。 B.不同于一般的祭文,本文作者抛开了悲伤,这样做是为了更公正。 C.宋仁宗晚年将后事委托给欧阳修,欧阳修从容决策,稳定了政局。 D.用许由的典故的目的是欧阳修与许由品格相似,“英魂灵气”将长存。 5.第②段和第③段内容能否对调?为什么?(4 分) 不能。首先,从内容上看,这两段是递进关系,第②段主要讲欧阳修的文学成就,第③段则是颂扬他的品 行和功业。欧阳修的文学成就世人比较熟悉,而了解欧阳修的品行功业则必须建立在对欧阳修更深刻认识 的基础上,二者的顺序是对欧阳修认识的逐渐深化。因此不能对调。其次,从结构上看,第②段的“读其 文,则其人可知”引出第③段内容,第③段称赞欧阳修的人品则为文章最后的抒情做了铺垫,这个行文顺 序不能颠倒。(内容方面 3 分,结构方面 1 分。理由可以另写,如第②段谈的是欧阳修的个人成就,第③ 段谈到的是他对国家社会的贡献,影响更为重要,因此不能对调。或:第②段侧重讲欧阳修之才,第③段 讲到欧阳修之德,由才进到德,符合古人的价值观。……) 参考译文: 人的力量能够做到的事情,还不一定成功,何况天理渺茫不可捉摸,又怎么能把它推测知 晓呢!先生生时,闻名于当代;先生死后,有著述流传后世。人生若能如此也就足够了,我们 还有什么可悲切的呢! 先生具有深厚的气质,高远的见识,加以精微的学术功力,因此作为文章,发为议论,豪 放、强劲,英俊、奇伟,神奇、巧妙、灿烂、美好。在心胸中的才力,浩大有如江水的积储; 发为文章,明亮有如日月的光辉。那清亮幽雅的韵调,凄凄切切如急雨飘风的突然来到;雄伟 宏广的文辞,明快敏捷如轻车骏马的奔驰。世上的学者,不问他是否熟识先生,只要读到他的 著作,就能知道他的为人。 唉!先生做官四十年来,升升降降,调出调进,使人感到这世上道路的崎岖不平。虽然处 境艰难困苦,到边远州郡流放,但到底不会埋没无闻,因为是是非非,自有公论。既经压抑, 再又起用,就名闻全国。先生果敢刚正的气节,到老年还是保持不衰。当仁宗皇帝在朝的最后 几年,考虑到他身后的事情,曾经说过,象先生这样的人才,可以把国家的前途委托。后来确 定方针,从容行动,当机立断,辅助今上即位,真可说是千载难逢的大事一朝决定。功成名就, 不自居有功而请求退职,从出任官职,到居家隐处,这样的精神,想决不会随着躯体消灭,而 长留在箕山之旁与颍水之滨。现今全国上下的人士,都在为先生的逝去而哭泣哽咽,何况我是 同朝的士大夫,长期交游往来,失去的并且又是我向来仰慕而亲近的人呢! 啊!事物兴盛衰废的规律,自古以来就是如此,而伫立风中怀念,情感上不能忘却,就是 因为想到从此不能再见到先生,今后将宗仰谁呢? (2)写作意图题 写作意图题。很多同学会无脑直接答写作意图,一般这种题赋分 4 分,不会只答这一个点这么简单。还要 回归内容,内容+主旨+意图,有时主旨和意图可以合并,有时不行,比如作者在意图之外论述一个哲理,这 个哲理要另外答出才行。 钱仲阳 (宋)刘跋 ①钱乙,字仲阳。父颢,善针医,然嗜酒喜游。一旦匿姓名,东游海上,不复返。乙时三岁,母前亡, 父同产嫁医吕氏,哀.其孤,收养为子。稍长读书,从吕君问医。吕将殁,乃告以家世。乙号泣,请往迹父, 凡五六返,乃得所在。又稍数岁,乃迎以归。是时乙年三十余。乡人惊叹,感慨为泣下,多赋诗咏其事。 后七年,父以寿终,丧葬如礼。其事吕君,犹事父。吕君殁,无嗣,为之收葬行服,嫁其孤女,岁时祭享, 皆与亲等。 ②元丰中,长公主女有疾,召使视之,有功,奏授翰林医学,赐绯。明年,皇子仪国公,病瘈疭①,国 医未能治。长公主朝,因言钱乙起草野,有异能,立召,入进黄土汤而愈。神宗皇帝召见褒谕,且问黄土 所以愈疾状。乙对曰:“以土胜水,木得其平,则风自止。且诸医所治垂愈,小臣适当其愈。”天子悦其 对,擢太医丞,赐紫衣金鱼。自是戚里贵室,逮士庶之家,愿致之,无虚日。其论医,诸老宿莫能持难。 依以病免。哲宗皇帝复召宿直.禁中。久之,复辞疾赐告,遂不复起, ③乙为方博达,不名.一师,所治种种皆通,非但小儿医也。于书无不窥,他人靳靳②守古,独度越纵舍, 卒与法合,尤邃《本草》,多识物理,辨正阙误。人或得异药,或持异事问之,必为言出生本末物色名貌 退而考之皆中。末年挛痹浸.剧,其嗜酒喜寒食,皆不肯禁。自诊之不可为,召亲戚诀别,易衣待尽,享年 八十二,终于家。 ④刘跋曰:乙非独其医可称也。其笃行似儒,其奇节似侠,术盛行而身隐约,又类夫有道者。数谓余 言:“囊学六元五运,夜宿东平王冢巅观气象,至逾月不寐。今老且死,事诚有不在书者,肯以三十日暇 从我,当相授。” 余笑谢弗能,是后遂不复言。鸣呼!斯人也,如欲复得之,难哉!没后,余闻其所治验尤 众,东州人人能言之,剟③其章章者著之篇,异时史家序方术之士,其将有考焉。 (节选自《宋史·钱乙传》) [注释]①瘈疭(chì zòng):筋脉痉挛。②靳靳(jìn jìn):固执,坚持。③剟:通“掇”,掇 拾。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 分) (1)宿直.禁中( 通“值”,值夜 ) (2)末年挛痹浸.剧( 渐渐 )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 分) (1)哀.其孤( C ) A.哀伤 B.哀叹 C.同情 D.爱护 (2)不名.一师( B ) A.命名 B.拘泥 C.占有 D.明白 3.把第①段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5 分) 吕将殁,乃告以家世。乙号泣,请往迹父,凡五六返,乃得所在。 吕君将死,就把钱乙的家庭身世情况告诉了他。钱乙号啕哭泣,请求前去寻找父亲,总共往返了五六次, 才找到父亲所在的地方。 4.用“/”为第③段画线部分断句。(3 分) 必为言出生本末/物色名貌/退而考之/皆中 5.第②段塑造了钱乙 医术高超、为人谦逊 的形象。(2 分) 6.分析第④段的写作意图。(4 分) 作者对钱乙加以评价,除了医术高明之外,品行淳厚,有侠客气节。直接引用钱乙的话,说明他当年学医 的勤奋,并迫切希望将医术传承下去。从全文看,补叙部分使人物形象更加完整真实。最后表达了作者希 望本文能为后世的史学家提供参考。 参考译文: 钱乙,字仲阳。父亲钱颢,擅长用针灸,然而嗜好饮酒,喜欢游玩。有一天他隐藏了姓名,向东行到 了海上,没再回来。钱乙当时三岁,母亲在此前已经亡故,父亲的同胞姐妹嫁给了姓吕的医生,他同情钱 乙成了孤儿,收养他为儿子。钱乙逐渐长大开始读书,跟从吕君学习医术。吕氏将死,就把钱乙的家庭身 世告诉了他。钱乙号啕哭泣,请求去寻找父亲,总共往返了五六次,才找到父亲所在的地方。渐渐地又过 了几年,才把父亲接回家。这时钱乙已经三十多岁了,乡亲们惊讶叹息,感慨激动为之流下眼泪,很多人 赋诗赞颂这件事。后来又过了七年,他父亲寿终故去,钱乙按照礼法安葬了父亲。钱乙侍奉养父吕君,就 像侍奉生身父亲一样。吕君死后,没有子嗣,钱乙就为他收殓安葬服丧,又替吕君嫁了孤女,按年节祭奠 供奉,都和自己的父亲一样。 元丰年间,长公主的女儿有了病,召钱乙让他为女儿看病,立了功,长公主上奏皇上授予钱乙翰林医 学的官职,赐给他红色的六品官服。第二年,皇帝的儿子仪国公得了抽搐的病,太医院里的医生不能治愈。 长公主朝见,于是禀报说钱乙出身于民间,有特异才能,皇帝立即宣召,钱乙入宫后进献了“黄土汤”, 皇子得以病愈。神宗皇帝召见并褒奖钱乙,并且问用“黄土汤”治愈皇子疾病的原因。钱乙回答说:“以 土去抑制水,这样木就能平复,那么抽风自然就被控制住了。况且前几位太医的治疗已使皇子的病症接近 痊愈,我(只是)恰好赶上皇子将要病愈。”皇帝很满意他的回答,提拔他担任了太医丞的官职,又赐给 紫色官服和金质鱼符佩戴。从此,皇亲国戚、贵族之家,以及下层官吏、百姓人家,都希望请到钱乙治病, 钱乙没有一点空闲的日子。钱乙谈论医道,那些有名望的老医家没有人能够问倒难住钱乙。不久,钱乙因 为患病免官。哲宗皇帝又召钱乙在宫中值夜。过了好久,钱乙又以生病为由请求皇帝恩准他告老还乡,于 是不再起复。 钱乙开药方,广博通达,不拘泥某一师门,他对治疗疾病的各种方法都精通,而不只是个小儿科医生。 对于各种医书没有不读的,别的医生拘泥固执死守古法,惟独他能够灵活辨证施治,最终还是与古法相合。 他特别精通《本草》,广泛地了解事物的原理,分辨改正《本草》中的缺漏和错误。有人得到了奇异的药 材,或者拿奇怪的事去问他,他定能给他们说出其本源发展,物的颜色、名称以及形貌特点等,问的人回 去拿书考证他的话,都符合。钱乙晚年,挛痹症逐渐加重,他嗜酒,喜吃寒食,这些嗜好都不肯戒掉。他 给自己诊断后知道病不可治,便召来亲友诀别,换好寿衣等待寿终,享年八十二岁,死于家中。 刘跂说:钱乙不只是他的医术可被人称道,他的诚实厚道的品行如同儒士,他的奇特的气节如同侠客, 他的医术盛行于世而自身隐居不为官显名,又类似那些有道之人。他多次对我说:“过去学习《素问》中 五运六气的论述,夜里住宿在东平王坟顶上观察气象,达到一个月不睡觉。如今年纪老了,将要死了,而 有些医术之事未写到书上去,如果肯用三十天的时间跟我学习,我当会传授给你。”我笑着谢绝了,告诉 他说:“我不能做到。”此后他就不再谈及这件事。呜呼!钱乙这样的人,如果想要再遇到,很难呀!钱 乙死后,我听说他的治验特别多,东州一带的人都能谈说,就摘取其中明显于世的写入此篇传记中,以后 有一天历史家为方术之士作传,或许将有所参考吧。 梁仲用默斋说 王守仁[注] ①仲用识高而气豪,既举进士,锐然有志天下之务。一旦责其志曰:“于呼!予乃太早。乌有己之弗 治而能治人□!”于是专心为己之学,深思其气质之偏,而病其言之易也,以“默”名庵,过予而请其方。 予亦天下之多言人也,岂足以知默之道!然予尝自验之,气浮则多言,志轻则多言。气浮者耀于外,志轻 者放其中。予请诵古之训而仲用自取之。 ②夫默有四伪:疑而不知问,蔽而不知辩,冥然以自罔,谓之默之愚;以不言餂人者,谓之默之狡; 虑人之觇其长短也,掩覆以为默,谓之默之诬;深为之情,厚为之貌,渊毒阱狠,自托于默以售其奸者, 谓之默之贼。夫是之谓四伪。 ③又有八诚焉。孔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故诚知耻,而后 知默。又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夫诚敏于行,而后欲默矣。仁者言也讱,非以为默而默存焉。 又曰:“默而识之”,是故必有所识也,终日不违如愚者也。“默而成之”,是故必有所成也,退而省其 私,亦足以发者也。故善默者莫如颜子。“暗然而日章”,默之积也。“不言而信”,而默之道成矣。“天 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而默之道至矣。非圣人其孰能与于此哉!夫是之谓八诚。仲用盍亦知所 以自取之? [注]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明朝著名思想家。其学说“阳明心学”是在继承儒家学说的基础上 所发展创立,是明朝中晚期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 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中的虚词是( B )。(1 分) A.也 B.者 C.乎 D.矣 2.对第②段中“四伪”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2 分) A.无知而又自我欺骗,是默之愚。 B.用不言来讨好他人,是默之狡。 C.借沉默来窥视他人,是默之诬。 D.外表沉默内心狠毒,是默之贼。 3.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D(2 分,选 A 得 1 分) )。(2 分) A.仁者言语迟缓,这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沉默。 B.仁者言语中肯,不是自认为沉默就拥有沉默了。 C.仁者言语中肯,行动敏捷,并不只是一味地沉默。 D.仁者言语迟缓,行动敏捷,才称得是真正的沉默。 4.分析第③段中引用手法使用的特点。(4 分) 大量引用;所引都是古训,且多为论语经典,有权威性、说服力;引句后均加以阐释,表明自己的观点; 以引语逐次推进,逐层丰富“默之道”的内涵。 5.简析本文写作意图。(4 分) 本文作者针对友人梁仲用以“默”命名书斋来自警,引用古训指出沉默的四伪和八诚,用以说明一味沉默 并不可取,最终揭示君子的沉默之道。 参考译文: 梁仲用是一个有见识高意气豪的人,中了进士之后,更是勇往直前,有志于天下大事。忽然有一天自 责说:“哎!我太躁进了。哪有不管好自己而能管别人的呢!”于是专心于提升自己的修养水平,深刻反 思自己在个性上的偏颇,认为自己有说话轻率随便的毛病,所以用“默”来命名自己的书斋,拜访我来讨 教改正毛病的办法。我也是天下多话的人,哪里知道沉默的方法!但我的亲身经验是,气浮的人话多,志 轻的人话多。气浮的人喜欢外在的炫耀,志轻的人容易自满而放松自己。请允许我诵一些古训让仲用自己 选用。 默有四伪:有疑问而不知要问,受蒙蔽而不知要论争是非,无知而糊涂,是默之愚;用不说话来诱取 讨好别人,是默之狡;担心别人看出他的长短,用沉默来遮掩自己,是默之诬;表面宽厚内心狠毒,用沉 默来推行他的奸诈,是默之贼。这就是所说的四伪。 默还有八诚。孔子说:“君子以说得多做得少为耻辱,古人不轻易乱说话,因为他们以自己做不到为 耻。”所以要知耻,而后才能懂得沉默。孔子还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果敢”,所以要行动 敏捷,而后就会言语谨慎。仁者言语迟缓,行动敏捷,这才是真正的沉默。孔子还说:“默默地记住所学 的知识”,所以必然要有所学习有所记取,而不是成天不知道提出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愚蠢的人。“默 默地成事”, 所以必定有所成就,考察其日常的言行,其作为也充分发挥了所学的知识与经验。因此最善 沉默的莫过于颜回。“君子之道深藏不露却日益彰明”,这是沉默中的积累凝聚。“君子不用说什么就能 得到别人的信任,获得崇高的声望”,那样沉默之道就已经成就了。“上天说过些什么呢?不过让四季周 而复始地运转,任由百物蓬勃生长。”这已经达到沉默之道的极致了。只有圣人才能领略其中的奥妙!这 就是所说的八诚。仲用何不也了解一下,用来采纳参考呢? 4、怎么样: (1)表达方式 说骥 刘禹锡 ①伯氏佐戎于朔陲,获良马以遗予。予不知其良也,秣之稊秕,饮之污池。厩枥也,上痹而下蒸;羁 络也,缀索而续韦。其易之如此。予方病且窭,求沽于肆。肆之贾亦不知其良也,评其价六十缗。 ②将剂矣,有裴氏子赢其二以求之,谓善价也,卒与裴氏。裴氏所善李生,雅挟相术,于马□尤工。 睹之周体,眙然视,听然笑,既而抃随之。且曰:“久矣吾之不遇于是也。是何柔心劲骨,奇精妍态,宛 如锵如,晔如翔如之备邪!今夫马之德也全然矣,顾其维驹藏锐于内,且秣之乖方,是用不说于常目。须 其齿备而气振,则众美灼见,上可以献帝厩,次可以鬻千金。”裴也闻言竦□。居无何,果以骥德闻。 ③客有唁予以丧其宝,且讥其贸也微,予洒然曰:“始予有是马也,予常马畜之。今予易是马也,彼 宝马畜之。宝与常在所遇耳。且夫昔之翘陆也,谓将蹄将啮,抵以挝策,不知其蹑□。昔之嘘吸也,谓为 疵为疠,投以药石,不知其喷玉耳。夫如是,则虽旷日历月,将至顿踣,曾何宝之有焉?由是而言,方之 于士,则八十其缗也,不犹逾于五羖皮乎?”客谡而竦。予遂言曰:“马之德也,存□形者也,可以目取, 然犹为之若此。矧①德蕴乎心者乎?斯从古之叹,予不敢叹。” [注]①矧:何况。 2.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本文的写作特色。(3 分) 本文采用叙议结合的方式;通过叙述作者不擅养马和李生擅长养马的事;论述了“定与常在所遇耳”的观 点(宝物只有遇到明证才能成就其宝贵之处)。 3.选出下列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 C )。(2 分) A.本文通过叙述作者得马、售马以及裴氏识马、养马的过程,抒发了内心的感触。 B.本文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情怀。 C. 本文采用铺陈排比的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以理服人的力量。 D.本文语言简洁凝练、生动传神,无论是描写马还是人都很到位。 4.对比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举例阐述。(3 分) 将对于良马以常马待之的情景与以良马待之的情景作对比;突出李氏养马的正确;为下文揭示诗人“宝与 常在所遇耳”的主题作铺垫。 5.文中最后一段作者指出类似相马之事是“斯从古之叹,予不敢叹”。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举例阐述。 (3 分) 同意与否 1 分,举例 1 分,阐述 1 分。 例如:同意,如汉代贾谊才华横溢,都一生不得志,以至于李商隐也说“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 神。” 不同意,如汉代的卫青原为公主府的马奴,后得到汉武帝赏识成为一代名相。 参考译文: 伯氏在北方边陲协助军务,得到一匹良马送给我。我不知道它是良马,用稗草秕谷喂它,在不洁净的 水池让它喝水。马厩和马槽呢,是上面气闷下面郁热;马笼头和缰绳呢,是连接绳子和牛皮做成的。我就 像这样轻视它。我正生病而又贫穷,正要在市场把它卖掉。市场上的马贩子也不知道它是良马,估的马价 是六十串钱。 就要签买卖合同了,有个姓裴的人加了二十串钱要求购买,(我)认为是个好价钱,最终卖给了裴氏。 与裴氏交好的李生,颇有看相的本领,对相马特别擅长。(李生)察看了马的周身形体,瞪着眼睛瞧,张 着嘴巴笑,然后跟在它后面鼓掌。并且说道:“我很久没有见过这样的马了。这马心性多么柔顺,骨骼多 么强劲,精气奇拔,姿态美妙,关节屈曲,马步铿锵,毛色光亮,奔驰轻快齐备啊!现在马的优点它全都 具备了,但它还只是匹马驹,锐气蕴藏在体内,何况喂养的方法不对,因此平庸的眼力不看好它。等到它 的牙齿长全气势奋发,那么各种优点(都会)鲜明地显现,上可以进献给皇帝的马厩,次可以卖出千金之 价。”裴生听了肃然起敬。于是督告他的仆人,除去马身上的黑色污渍,用筐装垃圾,用器物装运粪便, 喂美味的草料,吃软香的小米,起也服侍,睡也服侍,又是洗,又是揩,一分一秒都不懈怠。这样来养马, 是养马的最高境界了。过了不久,这匹马果然以良马著称。 有客人因为我失去了宝物慰问我,还批评卖得那么便宜。我洒脱地说:“当初我拥有这匹马,我当普 通马养它。如今我卖了这马,他当宝马养它。宝贵还是普通,就在于它所遇到的人啊。况且过去它要跳跃, 我以为是要踢要咬,就用鞭子抽打来对付它,不知道它能上蹑浮云。原来它的嘶鸣,认为是瑕疵是犯病, 给它吃药扎针,不知道那嘶鸣是美好的声音。这样的情况,那么经过长年累月,必将使它疲顿趴倒,那又 那来的什么宝啊?这么来说,卖给一般的人,就算八十串铜钱,不就是超过五只黑公羊的皮吗?”客人(马 上)起立肃然起敬。我于是说:“马的优点,存在于它的形体之中,可以凭眼睛看见,但是还会是这个样 子。何况德行蕴藏在心中的人呢?这是自古以来令人感叹的啊,我不敢说什么的啊。” (2)行文思路/论证思路 行文思路题或论证思路题,过去考过多次,仍不排除再次出现。一般要答全文内容梳理+论证(注意体现 议论文三要素)+行文效果,这个题目经常考层层递进这个思路,其实这是古人写这种文章惯有的结构,尺寸 之间,难以腾挪,只好层层递进,思路简单清晰,模式很固定,可加上结构紧凑、论证思路严谨这样的效果语。 送陈兴之序 (宋)王安石 ①先人为临江军判官,实佐今驾部员外郎陈公。其后二十五年,公之子兴之主泰之如皋簿,某为判官 淮南,以事出如皋,遇之,相好也。其后二年归京师,兴之亦以进士得嘉庆院解,复遇之,相好加□。 ②兴之试礼部有日,今宰相,其世父也,奏前试罢之以避嫌。兴之远宦,逾数月,乃得泉之晋江主簿 去。陈公世大家,仕宦四十年,连坐谪流落,不得所欲,其意不能毋望兴之贵富世其家也。兴之亦诚博学, 能文辞,有气节,吾意其为进士宜有得焉。今失所欲,又为所谓主簿者,远其亲三千里不啻,是其心独能 毋介然者邪? ③夫大公之道行,上之人子弟苟贤者,任而进之无嫌也,下之人固亦不以嫌之。今兴之去,知者皆怜 其才之可以进焉而不得,无以慰其亲也。吾于兴之又世故,故又为之思所以慰其亲,豁其心之介然者,不 得其说,而独以悲大公之道不行焉。 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B )。(1 分) A.矣 B.焉 C.之 D.哉 2.对第②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 分) A.当今宰相是陈兴之的世父,上奏要求陈兴之远赴泉州任职以避嫌。 B.陈兴之父亲为官四十年,常遭贬谪,因此特别希望陈兴之光耀门庭。 C.陈兴之博学有气节,考中了进士却不能授官,作者对此深表同情。 D.陈兴之做晋江主簙实属大材小用,远离亲人故乡,心中自然不快。 3.第③段作者说“不得其说”却又说了很多,请评价作者劝慰陈兴之的说理技巧。(4 分) 陈兴之远宦晋江是为避嫌,王安石不好非议朝廷的避嫌政策;(1 分)但是因此让有才者失去机会,造成了 人才浪费;(1 分)王安石希望任用贤能以体现大公之道;(1 分)“不得其说”与前面所说构成的矛盾, 表现了对朋友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慰勉之意。(1 分) 4.概括这篇序文的行文思路。(3 分) 首先叙述自己与陈兴之从父辈开始两家就有交情;(1 分)然后转入陈兴之父子两代的仕途不顺,称赞陈兴 之的才学气节,说明他心中有所郁结;(1 分)最后慨叹大公之道不能推行,慰勉朋友。(1 分) 《内经知要》序 薛雪 ①古云:为人子者,不可以不知医。此言似乎专指孝友中之一端而言之者也。何也?夫人之禀体毋论, 其它六淫戕其外,七情贼其中,苟不知节,鲜不病且殆也。为人子者,可以父母、伯叔、兄弟、妻子及诸 眷属付之庸医之手□?故不可不自知。然知之为知之则可,若强不知以为知,不如无知。从来偾①事皆属一 知半解之流,而不知奴隶之夫、乳臭之子,一朝而苟得权势,侥幸而世拥多资,便肆其骄慢之气。(甲) 役医如吏,藐医如工。家有病患,遂促其调治,并以生死之权责成之。初不闻扁鹊有云(乙)“臣能使之 起,不能使之复生”乎?在医者亦不思往古分医为十四科,使其各治一科为专科,志在济人。今则率皆相 习成风,趋炎奔竞,其志不过啖名谋食而已,岂不卑哉!要知此道之源出自轩皇君臣,以羲皇一画之旨, 终日详论世人疾病之所以然,垂教天下后世以治法之所当然。而药物则又出乎炎帝,躬行阅历,察四时山 川水土之宜,考五金八石之性,尝水陆草木之味,以定其有毒无毒、寒热温平、攻补缓急之用,相传各有 遗书,(丙)轩皇者曰《素问》、曰《灵枢》,炎帝者曰《本草》。《素问》自王冰注后,嗣出者不下数 十余家。《本草》自陶氏《别录》外,历代以来何止汗牛充栋。无奈时师②心喜置身于时路,茫茫然朝值衙 门,退候缙绅,第应乡党。惟恐一人不悦,则谤端百出,飞祸无穷,所以无日不卑躬屈节,寝食俱废,岂 有余力孳孳于诵读者哉?以故卷帙繁多,如李时珍、张介宾之所集,罔弗望涯而退,奚能念及此言似乎专 指孝友中之一端而发者,扪心惝恍,务必旁通一贯,由亲亲而兼及于仁民耶? ②余久遭老懒,自丙子岁后,竟作退院老僧,绝口不谈此道矣。一日偶然忆及云间李念莪先生所辑诸 书,惟《内经知要》比余向日所辑《医经原旨》,尤觉近人。以其仅得上下两卷,至简至要,方便时师之 不及。用功于鸡声灯影者,亦可以稍有准则于其胸中也。叩之书贾,佥云其板已没久矣,遂嗾③余为之重刊。 惜乎书可补读,理可渐明,其如笼中药物,悉非古之道地所产及时采取者矣。(丁)医岂易知而易为者哉? 然亦不可不知者也。 ③乾隆甲申夏日,牧牛老朽薛雪书,时年八十又四。 [注]①债(fèn):败坏。②时师:当时的儒者,此处指医生。③嗾(sǒu):教唆,怂恿。 1.第①段空格处应填入的虚词是( C )。(1 分) A.哉 B.也 C.乎 D.焉 2.对文中四处划线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3 分) A.甲处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医生所受到的傲慢对待。 B.乙处引用扁鹊名言,阐明医生之责在于治病,无法使死者复生。 C.丙处列举前人医学著作,表明自上古炎黄至今,历代医书众多。 D.丁处运用反问的手法,强调医术的掌握很困难,并非易知易为。 3.作者认为《内经知要》一书的优点有哪些?请概述。(3 分) (1)近人:1 分(2)至简至要,方便无暇认真读书的医生诊病能顾有所准则(标准)2 分。 4.这篇序言“劝人知医”,在第①段中,是如何层层展开推论的?请加以阐述。(5 分) 序文劝人知医,先言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者应当知医 1 分,但不能一知半解 1 分;然后言及当下医生只为名 利,志不在治病救人 1 分;提出学医必读《素问》《本草》等医经著作 1 分,而不能咒身世俗之道 1 分; 最后提出“知医”当由孝友亲亲(爱护父母)推及爱护百姓 1 分。(答满 5 点即可) 参考译文: 古语说:为人子的人,不可以不了解医术。这句话似乎专门指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中的一个方面来说 的。为什么呢?人先天禀受的体质不用说,其他的六淫残害人的外形,七情残害人的内里,如果不了解医 术,很少有不生病而且不危险的。为人子的人,可以将父母、伯叔、兄弟、妻子以及其他的亲戚交付于庸 医的手上吗?所以不可以不自己了解医术。但是,知之为知之就可以,如果勉强以不知以为知,还不如不 知。一直以来败事的,都属于一知半解之类的人。然而不知道那些奴隶之类的人、幼稚无知的人,一旦苟 且得到了权势,侥幸世代拥有很多钱财,就会放纵他骄傲怠慢的个性。役使医师如同官吏,藐视医师如同 工人,家里有病人,就催促他调理治疗,并且以生死之权来要求他完成,一开始难道没有听扁鹊说过:“我 能够让他的病好起来,但是不能让他生而复生吗?”医师也不思考古时将医学分为十四科,让人专门从事 一科为专科,志向在于救济别人。如今一概相习成风,趋炎附势、奔走竞争,他们的志向只不过是贪名谋 食而已,岂不是很低下吗?要知道这种道理的来源,出自黄帝轩辕氏君臣,(他们)用伏羲的阴阳理论, 每日详细的讨论世人疾病产生的原因,教给天下后世的人治疗的方法。药物又出自炎帝,(他)亲自实践, 观察四季山川水土的适宜之处,考查五金八石的特点,品尝水陆草木的味道,来确定他有毒没毒、寒热温 平、攻补缓急的用处。传说他们各自都有遗留下来的书籍。黄帝的叫做《素问》、《灵柩》,炎帝的叫做 《本草》。《素问》从王冰作注之后,接着做这件事的人不少于几十家:《本草》除了陶氏的《别录》之 外,历代以来,(注书)何止汗牛充栋?无奈现时学医的人都喜欢追随时尚流习,茫然的在朝中衙门值班, 退朝后恭候缙绅,在乡里酬应,惟恐一个人不高兴,就出现百般的诽谤、飞来无数的祸端,因此没有一日 不卑躬屈节,睡觉和吃饭都废弃了,哪里还有剩余的时间用来勤勉的诵读呢?因为以前的书卷众多,比如 李时珍、张介宾的集子,那些人,无不望着(医书)的边际后退(望洋兴叹,打退堂鼓),怎么能想到这 句话似乎专门指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中的一方面而兴发的感慨,反省一下自己模糊不清的想法,务必广泛 通晓,贯穿万事万物,有爱护父母亲人同时扩及到爱护人民。 我长时间年老体衰,懒于理事,从丙子岁之后,就离开官场,做隐逸之人,绝口不读论这些事。有一 天偶然回忆起松江李念莪先生所辑的许多书,只有《内径知要》比我往日所辑的《医经原旨》更加近人, 由于它们只有上下两卷,简要概括到了极致,方便现时早晚无暇用功读书的医生,也可以再心中稍微有些 (诊病)的标准。(我)询问书商,(他们)都说那本书的印板已经没有了,就怂恿我替他们重新刊写。 可惜书可以补读,道理可以慢慢明白,那些像笼中的药物都不是古代有名产地出产、及时采摘的了。医学 岂是能够轻易了解并轻易去做的?但是也不可以不了解啊。 乾隆甲申夏日,牧牛老朽薛雪写,时年八十四岁。 (3)语言特色(语言表现力) 2020 二模·松江区 照碧堂记 (宋)晁补之 ①去都而东,顺流千里,皆桑麻平野,无山林登览之胜。道都而来者,见其为宽闲之土而乐之。岂特 人情倦于其所餍,□欣于其所未足耶?此照碧堂之所以为胜也。 ②宋为本朝始基之地,城南有湖五里,前此作堂城上以临之,岁久且圮。今南丰曾公始新而大之。横 七楹,深五丈,自东诸侯之宅,无若此者。先是,南都岁赐官僚钱七千缗,公奉己约,故能有余,积以营 斯堂,屹然如跳出堞上,可以放怀高蹈,寓目而皆适。 ③后补之谪官于宋,登堂必慨然怀公,抚槛极目,天垂野尽,意若遐骛太空者。花明草薰,百物媚妩, 湖光弥漫,飞射堂栋。长夏畏日,坐见风雨自堤而来,水波纷纭,柳摇而荷靡,鸥鸟尽舞,客顾而嬉,悠 然不能去。盖不独道都而来者以为胜,虽餍于吴楚登览之乐者,度淮而北,至此亦踌躇徘徊而喜矣。 ④夫人之感于物者同,而所以感者异。斯须之顷,为之易意,乐未已也,哀又从之。公与补之俱起废, 而公为太史氏,补之亦备史官,间相与语斯堂,属补之记之。 ⑤补之尝论,昔人所馆,有一日必葺,去之如始至者;有不扫一室者。夫一日必葺,以为不苟,于其 细则将推之矣;不扫一室,以为有志,于其大则不可必卒之。盖其成功有命,则婼①与蕃②之贤,于此乎未 辨。公则曰:“吾何有于是,从吾所好而已矣。” ⑥公名肇,字子开,文学德行,事君行己,为后来矜式。其出处在古人中,其欲有为在天下后世,其 卷而施之,一郡不以自少而以自得,又乐与人同者如此。堂不足道也。 [注]①婼:叔孙婼,据载“叔孙诺所馆者,虽一日,必葺其墙屋,去之如始至。”②蕃:陈蕃, 即前文中“不扫一室者”,后用“陈蕃室”借指胸怀天下者的居室。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 分) A.而 B.其 C.夫 D.以 22.对第②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照碧堂原本建在城墙上,下临湖水,年久失修。 B.交代了堂的规模之大,自古无诸侯宅第比得上。 C.曾公用节俭所存的俸禄积余翻新扩建了照碧堂。 D.凭借有利地形,从照碧堂可极目远眺欣赏美景。 23.第③段画线的“坐见风雨自堤而来”一语很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 分) 24.有人认为第⑤段中“补之尝论”的这段话可以删去,你认同吗?说说你的看法。(5 分) 21.A 22.B 23.答案示例:此句描绘盛夏之际,在照碧堂中避暑观雨之情状;(1 分)“风雨自堤而来”,写出风雨由 远及近,充满动感,让人感受到凉意扑面的惬意;(1 分)一“坐”字,从容淡然,突显了照碧堂的高耸及 其阔远的观景视角;(1 分)观景人的惬意悠然跃然纸上;(1 分)总领了后文水波纷纭、柳条摇动、荷叶 摇摆等画面;(1 分)为后面写此处胜景受到人们的喜爱、认可作铺垫。(1 分) 评分说明:前四点一点 1 分,给满 3 分为止。最后一点 1 分。 24.答案示例:不可以。作者议论了两种人,一日必葺之人,从细小处的一丝不苟可推论出其能实现他小的 志向;(1 分)一屋不扫有大志之人,不一定能实现其大志;(1 分)因为成功与否还与天命有关;(1 分) 这既是对曾肇取得成绩的肯定,也是对其尽人事听天命的乐观淡泊的肯定,暗含以“天命”宽慰曾肇的情 感;(1 分)用两种古人之贤烘托曾肇之贤(1 分);引出第⑥段对曾公的赞美(其兼有“有为天下后世” 的大志和“施之一郡”的不苟);(1 分)结构上起勾连与层进作用,不能删去。(1 分) 评分说明:1 点 1 分,给满 5 分为止。 (4)评价内容 评析:评+析 ①概括文章的主旨(本文通过叙述/描写……内容,赞美了/批判了……,表达作者……态度/情感) ②评价,作者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有价值/无价值——启发、鼓舞、积极 ③结合现实进行分析:当下是什么情况,解决意义 ④接下来,我们是否针对问题进行相应解决措施。 沧浪亭记 (北宋)苏舜钦 ①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吴中,始僦舍以处。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 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 ②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①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 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 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右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 “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③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 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 ④噫!人固动物耳。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 而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予既废而获 斯境,安于冲旷②,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③万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 是以为胜焉! [注]①并,通“傍”。②冲旷:冲淡旷远。③闵:同“悯”,悲悯。 1.可填入第①段和第③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D )。(1 分) A.哉 也 B.耳 哉 C.也 焉 D.也 哉 2.下列对文中第③段画线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 )。(2 分) A.日子就在盘算着细小的利害得失中消磨掉了。 B.日子同细小的利害相互磨擦着。 C.每天与细小的利害得失相计较。 D.每天同细小的利害得失相互消磨着。 3.下列对文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 分) A.文章第①段写“土居褊狭”的不便,思求佳居,重点在“以舒所怀”,为下文买地筑亭作铺垫。 B.第②段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描写了沧浪亭周围的环境特点。 C.亭名“沧浪”,取义于先秦民歌:“沦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歌 词寓含着洗灌政治污浊之意。 D.这篇散文在状写景物上的突出特点是情景交融,借古喻今。 4.请对文章最后一句话“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的思想蕴含进行评析。(4 分) 思想蕴含: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还不能忘怀寄情外物,因为要用它来克服自己的名利之心啊!”作者 用山水之乐陶冶自己的情操(+1),摆脱名利的羁绊,从而真正达到心灵上的自由的人生态度/作者寄情山 水而彻悟仕途之险,从而忘怀荣辱得失,鄙视官场,傲然自得/这句话表明作者建亭游园的真正目的,那就 是用山水之乐战胜名利之鄙(+1)。(2 分) 评价:作者的这种人生态度是高尚的,值得肯定,然而,这种解脱毕竟是在无奈情况下对现实的消极反抗。 或:作者的这种情怀是难能可贵的,但作为一个俊才,对改变世道似乎还应该有更积极的行为。(或:作 者的这种淡泊旷达的心境可嘉,但其想超脱现实矛盾的想法是很难真正实现的。)(2 分) 参考译文: 我因获罪而被贬为庶人,没有可以去的地方,乘船在吴地旅行。起初租房子住。时值盛夏非常炎热, 土房子都很狭小,不能呼气,想到高爽空旷僻静的地方,来舒展心胸,没有能找到。 一天拜访学宫,向东看到草树郁郁葱葱,高高的码头宽阔的水面,不像在城里。循着水边杂花修竹掩 映的小径,向东走数百步,有一块荒地,方圆约六十寻,三面临水。小桥的南面更加开阔,旁边没有民房, 四周林木环绕遮蔽,询问年老的人,说:“是吴越国王的贵戚孙承祐的废园。”从高高低低的地势上还约 略可以看出当年的遗迹。我喜爱这地方,来回地走,最后用钱四万购得,在北面构筑亭子,叫“沧浪”。 北面是竹南面是水,水的北面又是竹林,没有穷尽,澄澈的小河翠绿的竹子,阳光、阴影在门窗之间交错 相接,尤其是在有风有月的时候更宜人美丽。 我常常乘着小船,穿着轻便的衣服到亭上游玩,到了亭上就率性玩乐忘记回去,或把酒赋诗,或仰天 长啸,即使是隐士也不来这里,只与鱼、鸟同乐。形体已然安适,神思中就没有了烦恼;所听所闻都是至 纯的,如此人生的道理就明了了。回过头来反思以前的名利场,每天与细小的利害得失相计较,同这样的 情趣相比较,不是太庸俗了吗! 唉!人本来会受外物影响而感动。情感充塞在内心而性情压抑,一定要借外物来排遣,停留时间久了 就沉溺,认为当然;不超越这而换一种心境,那么悲愁就化解不开。只有仕宦之途、名利之场最容易使人 陷入其中,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有才有德之士因政治上的失意忧闷致死,都是因为没有悟出主宰自己、 超越自我的方法。我虽已经被贬却获得这样的胜境,安于冲淡旷远,不与众人一道钻营,因此又能够使我 的内心和形体找到根本,心有所得,笑悯万古。尚且没有忘记内心的主宰,自认为已经超脱了。 课后作业 君道 (元)邓牧 ①古之有天下者,以为大不得已;而后世以为乐,此天下所以难有也。 ②生民之初,固无此乐乎,为君不幸,为天下所归,而不可得拒者,天下有求于我,我无求于天 下也。 ③子不闻至德之世乎?饮食未侈也,衣服未备也,宫室未美也,下民其分未严也。尧让许由而许 由逃,舜让石户之农而石户之农入海终身不反,其位未尊也。夫然故天下乐戴而不厌,惟恐其一日释 位而莫之肯继也。不幸而天下为秦,敛竭天下之财以自奉,而君益贵。焚诗书,任法律,筑长城万里, 凡所以固位而养尊者无所不至,而君益孤。惴惴然若匹夫怀一金惧人之夺,其后亦已危矣。 ④天生民而立之君,非为君也,奈何以四海之广,足一夫之用邪!彼所谓君者,非有四目两喙、 鳞头而羽臂也,状猊咸与人同,则夫人固可为也。今夺人之所好,聚人之所争,欲长治久安,得乎? ⑤夫乡师、里胥,虽贱役亦所以长人也,然天下未有乐为者,利不在焉故也。圣人不利天下,亦 若乡师、里胥然,岂惧人夺其位哉!夫惧人夺其位者,甲兵弧矢以待,盗贼乱世之事也。恶有圣人在 位,天下之人戴之如父母,而日以盗贼为忧,以甲兵弧矢自卫邪?故曰:欲为尧舜,□□使天下无乐 乎为君;欲为秦,□□勿怪盗贼之争天下。 ⑥嘻!天下之固何尝之有!败则盗贼,成则帝王。若刘汉中(刘邦)李晋阳(李渊)者,乱世则 治主,治世则乱民也。有国有家,不思所以救之,智鄙相笼,强弱相陵,天下之乱,何时而已乎! 21.可用同一个文言固定短语填入第⑤段的两个方框处,正确的一项是( )。(1 分) A.孰若 B.莫若 C.孰与 D.毋宁 解析:B,不能错,错了自己反思。 22.下列句子中“所以”的用法与其它句不同的一项是( )。(2 分) A.此天下所以难有也 B.凡所以固位而养尊者无所不至 C.有国有家,不思所以救之 D.虽贱役亦所以长人也 解析:A 23.下列对第③段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尧舜时,社会道德水平最高,百姓生活条件却很艰苦。 B.尧舜时,老百姓与君王之间没有什么严格的等级界线。 C.尧舜时,由于百姓拥护,做君王的也就没有厌烦之心。 D.秦朝后,君王横征暴敛,百姓受其害,整天惴惴不安。 解析:B 24.分析第⑤段所用论证方法的作用。(4 分) 解析:手法+内容+观点+表达效果。参考答案如下: 假设把圣人不在帝位上谋私利,与乡师、里胥一样无利可求类比,论述去私利,不用担心夺其位; 再用被人觊觎和被人爱戴对比,论述为私的危害;通过假设、类比和对比论证的运用,无可辩驳地强 调要想长治久安,就要像尧舜一样不谋私利才能实现的结论。 25.作者在第①段提出了“后世以为乐,此天下所以难有也”的观点,以下事例是否能充分论证 这一观点,请简述理由。(3 分) 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①力。今某之业所 就孰与仲多?”殿上群臣皆呼万岁,大笑为乐。(节选自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注】①仲:指老二,刘邦的哥哥;刘邦排行老三。 解析:首先要准确、完整地概括事例的具体内容 不能充分论证这一观点;把这段刘邦宴群臣时像自己的父亲夸耀成就大录作为论据不够完整,缺 乏刘邦因强调私利而使江山不稳固的具体内容;所以以此论证作者观点是不充分的。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