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 2020-2021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试卷
命题:宿州三中 审核:宿州三中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考生务必将答题内容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2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汉初高祖、惠帝遵从黄老思想,实行清静无为、与民休息和崇尚节俭等较为宽舒的统治政策,迎来了
“汉接秦弊”后政治的稳定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的时期。“文帝本修黄、老之言……其治尚清净无为”(《风
俗通义校注正失》);景帝时期,对黄老思想更是推崇备至。黄老思想“无为而无不为”的治世哲学,为文
景时期的社会带来了轻徭薄赋、节俭缓刑的宽舒政策,也带来了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和兼采百家之长的
学术氛围。新王朝的诞生,为经过秦暴政而浴火重生的士人提供实现抱负、施展才能的机会,学术经典的
渐次复出、收集、整理与研究,使昌盛于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在经历秦火后再度繁荣。
陆贾以儒家为本、融汇黄老道家及法家思想,提出“行仁义、法先圣,礼法结合、无为而治”(《新语》)
的治国理论;贾谊受荀子、李斯之学影响,又出入百家,在文景盛世不断道出社会的潜在危机;晁错遵从
法家,又向伏生学习《尚书》,由此成为太子舍人。而《淮南子》的成书更将这种学术的吸纳与兼容推向高
峰,其学术以黄老道家为基础,兼采儒、法、阴阳、墨等学说而形成新的哲学体系。文景时期的学术繁荣
与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争鸣有所不同,汉初的各家各派不断探寻实现王朝长治久安的举措。
文景时期充满博大、包容、进取的文化气息,令经历了暴秦的汉初文人重新唤起积极进取、立功扬名
的愿望。陆贾对时人渴望实现“垂大名于万世”的功业,提出了“必先行于纤微之事”的主张。张良建功
立业的宏伟志向则十分显露,“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汉书•张陈王周传》),尽显汉初文人期盼乘
时立功而耻于贫贱平庸的心态。与春秋战国时期不同,汉初文人一切建功立业目标的设定无不与大一统的
现实政治紧密相关,陆贾的《新语》、贾谊的《过秦论》、晁错的《论贵粟疏》等,都在直面社会现实症结,
提出治国良策。汉初文人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兼具政治家的远见卓识,敏锐地洞悉王朝初安所面临的政治经
济形势,深刻揭示了文景盛世下的社会潜在危机,以深切的忧患意识彰显出个体生命的光彩。
“务为治”,因时事而权变,是汉初文人安邦立国建功立业的途径,儒学由汉初被排拒于政治中心之
外到武帝时“独尊儒术”,60 余年中与汉初社会政治之间的成功互动,很好地诠释了这一发展特点。
汉初,“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若不是
陆贾有据理力争的勇气和辞令本事,不是以汉高祖最为重视的长治久安问题作焦点,不是因时制宜地吸纳
黄老之学来阐释儒家的治国理论,是无法动摇汉高祖对儒家的侮慢态度的。叔孙通谙悉儒学,为高祖制定
朝仪,建立礼仪制度,朝廷秩序由混乱--变而井然有序。从高祖排斥汉儒观念,到文帝颇征文学之士,再
到景帝虽不任儒者,却在辕固生与黄生“汤武革命”的论争中暗助辕固生,汉儒社会地位的改变,是文人
一直致力于解决汉初社会现实问题而努力的结果。
汉武帝元光五年,公孙弘建议为五经博士置弟子员,弟子考试合格可以为宫入仕,汉初文人完成了由
士到士大夫的转变。从此,代表文人主体的儒生作为一个群体,不断在政治上传达着他们的强音,在历史
上持续留下深痕,学术风气也因儒学对主体地位和政治话语的把握而表现出儒家气象。
(摘编自隋丽娟《汉文景时期的文人气象》)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诸子百家在战国时期一度繁荣,在秦朝灭亡,汉朝建立之初再度出现繁荣气象。
B. 《淮南子》的成书更将这种学术的吸纳与兼容推向高峰,其学术以儒家为本、融汇黄老道家及法家、阴
阳家、墨家等学说而形成新的哲学体系。
C. 陆贾的《新语》、贾谊的《过秦论》和晁错的《论贵粟疏》,都提出了治国良策。
D. 仅凭据理力争的勇气和辞令本领,陆贾恐怕难以改变汉高祖对儒家的排拒态度。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围绕汉初实行的较为宽舒的政策进行阐述,为论述中心论题提供了现实和政治背景。
B. 文章将文景时期学术繁荣和春秋战国时期思想争鸣作比较,指出汉初各学派服务政治的特点。
C. 文章运用大量典型的名人事例作为论据,充分有力地论证了汉初文人积极进取这一中心论点。
D. 文章多处引用文献资料,这些引用准确地阐明了作者的观点,同时为读者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事实证明,汉初在经历秦朝暴政之后,遵从黄老思想,实行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等政策,对经济发展和
文化繁荣有积极影响。
B. 陆贾兼容儒道,贾谊出入百家,晁错遵从法家,又向伏生学习《尚书》,《淮南子》吸纳众家学说,这些
现象足以显示出文景时期学术繁荣的景象。
C. 张良建功立业的目标有极强的功利性,他希望自己能做帝王的老师,被封为万户侯,这种缺乏远见的理
想目标是不足取的。
D. 儒生不断在政治上传达他们的强音,与公孙弘建议为五经博士置儒生弟子员,弟子考试合格可为官有密
切关系。
【答案】1. B 2. C 3. A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西线轶事
徐怀中
陶坷和刘毛妹从小住一个院,是相互看着长大的。在户口本上,刘毛妹登记的并不是这样一个十足女
性的名字。刘毛妹生得白净,头发鬈鬈的,衣服总是整整齐齐的,文静得像个小姑娘,院里的人都喜欢喊
他“毛妹”,喊来喊去这就成了他正式的名字了。
陶坷家搬离小院后,与刘毛妹一直没有联系。后来,陶坷听说毛妹的爸爸刘伯伯在运动中死得很惨,
而毛妹的妈妈则表示会和这个“大叛徒”划清界限。
入伍到了新兵团后,陶坷意外地遇到了刘毛妹。随后又有几次见面,陶坷感觉到,同她一起长大的这
个年轻人已经变得完全陌生了。那一对眼睛,朦朦胧胧的,失去了原有的明澈光亮。他很不讲军纪,常常
是解开两个纽扣,用军帽扇着风。无论说起什么事情,都是那样冷漠,言语间带出--种半真半假的讥讽嘲
弄的味道。
陶坷有几次试着给他一些劝告,道:“我看见一篇文章上讲,‘不能因为第一次飞翔遇到了乌云风暴,
从此就怀疑有蓝天彩霞’。你因为不相信有蓝天彩霞,干脆剪掉了自己的翅膀,太悲观了吧,别悲观,我
们都需要振作起来。”
“我也在报上看过一篇文章,上面说‘请正视现实,不必以海市蜃楼里的绿洲,覆盖地上的沙漠’。”
刘毛妹逼视着陶坷。
“我不是样板戏里的女主角,‘站在高坡上,伸手指方向’,教导你‘向前看,再向前看!’你心里
有岩浆,喷出来好了……”
刘毛妹嘲弄地笑笑说:“你还是依赖于幻想。我不再需要依赖什么,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需要,我希
望能得到一点人间的温暖。”
陶坷说不通他,扭头走了。从此他们再没有见面,也没有通过信,直到——
对越反击战,一次战斗结束后,陶坷默默地跟在抬刘毛妹的担架旁边,听一个小战士讲刘毛妹牺牲的
经过。“昨天攻打三号高地,我们二连是主攻,营里要配一个步话机员给我们连。别的几个步话机员都争
着报名,刘毛妹不作声,在一边抽烟。他心里有数,配属给主攻连,肯定是要技能过硬的,报名不报名也
是他的事儿。可不是吗,最后营里派了他,跟我们突击排上去了。“我们本打算偷袭,可是到了高地下面,
踩响了地雷,副连长只好命令我们强攻。冲过第一道堑壕的时候,副连长牺牲了,一句话都没来得及说。
出发前副连长指定了一排长做他的代理人,刘毛妹找到一排长,跟上他继续往上冲。不一会,一排长受伤,
流血过多,也不行了。刘毛妹又跟着副排长前进。副排长拿着话筒,正和指挥所通话,重机枪一阵风地扫
过来,他当下牺牲。步话机也被打坏,不能再用了。指挥中断,部队就有些稳不住了。三班有几个战士,
把钢盔压得低低的,遮住了自己的脸,要往下撒。步话机员,啊,也就是刘毛妹,呼地冲上去,一脚把走
在前头的一个踹倒了。他直直地瞪着他们,火光下看见,那两只眼睛好瘆人哪!三班的几个人不敢再动了。
刘毛妹跳到堑壕上面,大吼一声说:‘大家不要慌,现在听我指挥!’
“当时我嘴上不说,心理却嘀咕着,你能行吗?不是干部,又不是党员,只是个步话机员!”
“看样子硬冲是不行。刘毛妹分派了两个战斗组,从两侧佯攻,故意弄得竹子哗哗啦啦响,吸引敌人
火力。他带着部队,顺环形壕绕到高地背面,突然发起攻击,冲过了最后一道堑壕。
“不想刘毛妹胸部和腹部受伤,右腿也被打断了。用了七个急教包,才包住了他那些伤口。同志们要
背他下去,他说什么也不干。我强把他背起来,他在我肩膀上狠咬了几口,我只好把他放下来。讲好了让
他在原地休息,等我们一离开,他就拖着一条断腿往山顶上爬。后来我去看,他爬过的地方茅草铺倒了,
草上染着大片的血。一个越南兵看高地已经完全失守,隐藏在一蓬竹子里,呼唤他们的炮群,想把我们主
攻连全部盖在高地上。正赶上刘毛妹爬到这里,他悄悄挪过去,--下卡住了那个报话兵的脖子。那家伙抡
起手榴弹,砸在刘毛妹下巴骨上。可他硬是不松手,等我们赶上去,敌人报话兵已经完了。刘毛妹把敌人
的机子调了一下,拿起话简想要呼叫。下巴骨和牙床砸得稀碎,哪里还能叫出声来。他发出唔唔呵呵的声
音,可以猜得出,他在向指挥所报告:‘二连占领三号高地!二连占领三号高地!二连……
“他丢下话简,正了正军帽,把长头发掖进帽子里,又扣好了风纪扣。认真地整过了自己的军容以后,
他闭上了眼睛,像是过于疲劳,他一下睡着了,就那样睡着了。”
陶坷清洗过遗体之后,数过了伤口,大大小小挂花四十四处,这个数字,正好是毛妹的年龄乘以二。
(有删改)
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对刘毛妹的介绍,突出了他幼小时文静的特点,与后文他的眼神朦胧、不讲军纪形成了鲜明对
比,暗示他曾经历过很大的痛苦。
B. 陶坷与刘毛妹的对话带有明显的书面色彩,也显出了特定年代的印记,这样的学生腔,非常符合他们这
样有较多文化的青年的特征。
C. “你能行吗?不是干部,又不是党员”属于心理描写,以战士们的不信任对刘毛妹的英勇果敢与较高的
指挥能力进行了有力的反衬。
D. “挂花四十四处”“是毛妹的年龄乘以二”,使伤口的数字和年龄并列对照,突出了英雄的受伤之重、
年龄之小,给人一种悲壮感。
5. 小说中的青年战士刘毛妹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 关于刘毛妹牺牲的故事情节,本文采用了怎样的叙述视角?这样的安排有什么效果?
【答案】4. C 5. (1)信念动摇,精神苦闷,外表冷落,但又不甘沉沦;(2)渴望温暖,竭力探索真理;
(3)技能过硬,是配属给主攻连的不二人选;(4)有责任有担当,在指挥员牺牲的危急关头,挺身而出,
指挥部队取得胜利;(5)英勇顽强,身受四十四处伤,临死还掐死了一个敌人。
6. (1)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效果:(1)“听一个小战士讲”,使故事成了第一人称视角。拉近了小说人物
与读者的距离,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更能产生动人的力量。(2)这样写便于凸显小战士的心理活动,直
接表达对刘毛妹的看法,引发读者对主人公的敬仰之情。(3)刘毛妹的牺牲是小战士亲眼所见由其讲述,
情节会更加细致、具体、生动。
二、古代诗文阅读(40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宜中,字与权,永嘉人也。少甚贫,而性特俊拔。有贾人推其生时,以为当大贵,以女妻之。既入
太学,有文誉。宝祐中,丁大全以戚里婢婿事权幸卢允升、董宋臣,因得宠于理宗,擢为殿中侍御史,在
台.横甚。宜中与黄镛、刘黻、林测祖、陈宗、曾唯六人上书攻之。大全怒,使监察御史吴衍劾宜中,削其
籍,拘管他州。司业..率十二斋生,冠带送之桥门之外,大全益怒,立碑学中,戒诸生亡妄议国政,且令自
后有上书者,前廊生看详以牒报检院。由是,士论翕然称之,号为“六君子”。宜中谪建昌军。
大全既窜丞相吴潜奏还之贾似道入相复为之请有诏六人皆免省试令赴景定三年廷试而宜中中第二人六
人之中,宜中尤达时务。由绍兴府推官、户部架阁、秘书省正字、校书郎,数年迁监察御史。
德祐元年,升同知枢密院事。二月,似道丧师芜湖,乃以宜中知枢密院兼参知政事。已而翁应龙自军
中归,宜中问似道所在,应龙以不知对。宜中以为似道已死,即上疏乞正似道误国之罪。似道行时,以所
亲信韩震总禁兵,人有言震欲以兵劫迁者,宜中召震计事,伏壮士袖铁椎击杀之,以示不党于似道。
时命张世杰等四道进师,二丞相都督军马而不出督。王爚请以一丞相建阃吴门,以护诸将;不然,则
已请行。宜中愧,始与梦炎上疏乞行边。事下公卿议不决。七月,世杰等兵果败于焦山。爚奏言:“事无
重于兵,今二相并建都督,庙算指授,臣不得而知。比者,六月出师,诸将无统。臣岂不知吴门距京不远,
而必为此请者,盖大敌在境,非陛下自将则大臣开督。今世杰以诸将心力不一而败,不知国家尚堪几败邪?
臣既不得其职,又不得其言,乞罢免。”不允。
爚子乃嗾京学生伏阙上书,数宜中过失数十事。宜中竟去,召之,不至。命临安府捕逮京学生。召之
亦不至。太皇太后自为书遗其母杨,使勉谕之,宜中始乞以祠官入侍,乃拜醴泉观使。十月壬寅..,始造朝,
寻为右丞相,然事已去矣。宜中仓皇发京城民为兵,民年十五以上者皆籍之,人皆以为笑。十一月,遣张
全合尹玉、麻士龙兵援常州,玉与士龙皆战死,全不发一矢,奔还。文天祥请诛全,宜中释不问。已而,
常州破,兵薄独松关,邻邑望风皆遁。
(节选自《宋史•陈宜中传》)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全既窜/丞相吴潜奏还之/贾似道入相/复为之请/有诏六人皆免省试令赴/景定三年/廷试/而宜中中第
二人
B. 大全既窜/丞相吴潜奏/还之/贾似道入相复为之/请有诏/六人皆免省试令赴/景定三年廷试/而宜中中第
二人
C. 大全既窜/丞相吴潜奏还之/贾似道入相/复为之请有诏/六人皆免省试令赴/景定三年/廷试/而宜中中第
二人
D. 大全既窜/丞相吴潜奏/还之/贾似道入相/复为之请有诏/六人皆免省试令赴/景定三年廷试/而宜中中第
二人/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台,即御史台,古代官署名,东汉至元朝设置的中央监察机构,隋唐五代宋金元历代沿置。
B. 司业:古学官名,隋以前国子监设置司业,为监内的副长官,协助祭酒主管监务,明末废除。
C. 廷试,即殿试,虫内预拟,然后呈请皇帝选定,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殿试第一名称状元。
D. 壬寅,干支记时法,前一个是辛丑,后一个是癸卯;文中是用干支法记载十月中的某一天。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宜中性格刚直。丁大全凭借关系得到理宗的宠幸,非常骄横,陈宜中等六人上书皇帝,攻击丁大全,
陈宜中因此被削职,并被拘禁、监管在其他州府。
B. 陈宜中知恩图报。贾似道曾很看重陈宜中,入朝为相后,请求让陈宜中还朝任职,当贾似道丧师芜湖后,
陈宜中上书皇帝纠正贾似道的误国之罪。
C. 陈宜中知错就改。他统率军队却不外出督战,受到御史王爚的指责,感到惭愧,请求赴边督战。
D. 陈宜中深受器重。有人上书数落他的过失,他离职而去,朝廷两次召他,他都没回朝,最后太皇太后亲
自写信给其母并要其母劝勉他,他才回朝。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宜中召震计事,伏壮士袖铁椎击杀之,以示不党于似道。
(2)已而,常州破,兵薄独松关,邻邑望风皆遁。
【答案】7. A 8. B 9. B
10. (1)陈宜中召韩震商量事情,(令)埋伏壮士在衣袖中藏铁椎击杀韩震,来表明和贾似道不是同党。
(2)不久,常州被攻下,蒙军压境至独松关,周围的宋军望风而逃。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节选)
李颀
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撼撼①。
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
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
嘶酸②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
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
乌孙③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
[注]①撼撼:落叶之声。②酸:悲痛、悲伤。③乌苏:汉代西域国名。汉武帝钦命刘细君为公主和亲乌孙
昆莫。④逻(luó)娑(suō):唐时吐蕃首府,即今西藏拉萨。唐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皆远嫁吐蕃。
1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写董大轻拂琴弦,与《琵琶行》中“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异曲同工。
B. 琴声一起,惊动得秋天城郊的树叶纷纷飘落,“惊”字出神入化,极为生动。
C. 董大弹琴慢揉快拨,往复回旋,指法灵活娴熟,得心应手,琴声传递着感情。
D. “空山”以下四句,运用通感手法,以视觉形象写听觉感受,化抽象为具体。
12. “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和“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分别是如何表现胡笳声的?
【答案】11. D 12. ①。“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两句运用侧面烘托手法写胡笳声,琴声回荡,河水
为之滞流,百鸟为之罢鸣,世间万物都为琴声所感动了,突出表现胡笳声的艺术感染力。(写反衬、拟人、
夸张也可)②。“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借典故表现胡笳声。用公主远嫁之事表现胡笳声的
哀怨、凄婉。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 1 小题,12 分)
1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说做人不讲诚信无法立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在《孟子•滕文公下》中对“大丈夫”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实这种宠辱不惊的心态,类似庄子在《逍遥游》中的“________,
________”
(5)《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荀子的《劝学》中,也论述了学和思关系
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知之为知之 (2). 不知为不知 (3). 是知也 (4). 人而无信 (5). 不知其可也
(6). 富贵不能淫 (7). 贫贱不能移 (8). 威武不能屈 (9).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10). 举世非之而
不加沮 (11). 吾尝终日而思矣 (12).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三、语言文字运用(2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随着中国社会不断转型,改革开放持续深入,市场机制逐渐确立,中国电视剧的
生态环境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审美、商业、网络等多重力量的交叉渗透、互相纠葛,市场一度呈现出相对
驳杂多样。不过,转型之中仍有价值与理想的坚守,不忘初心、关切现实的精品力作始终是荧屏主流。在
此基础上,电视剧创作兼收并蓄,在美学形态、题材类型、视听表达、制播机制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
______在精英表达与大众诉求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电视剧的类型化努力较好地融合了文艺创作的思
想性、艺术性与娱乐性需求,使三者和谐共振,共同托举起中国电视剧快速健康发展的局面。纵观中国电
视剧的发展史,可以说电视剧这门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出现的新兴艺术形态,历经几十年风雨 ,实
现了从无到有,从单本剧到连续剧,从百姓茶余饭后的娱乐选择到深入影响人民群众生活方方面面的蝶变。
无论是最开始的艰难拓荒,或是后来的_______,还是现在的繁荣发展,电视剧工作者始终以昂扬的状态和
炙热的情感投入创作,描摹人生百态,品评历史得失,书写时代诗篇,贡献出一大批具有贴地而行的烟火
气、波澜壮阔的史诗味与很强的 的精品力作。
14.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逐渐 磨砺 革故鼎新 现代性 B. 逐步 磨砺 革故鼎新 现实性
C. 逐渐 滋润 木秀于林 现实性 D. 逐步 滋润 木秀于林 现代性
15.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一时期,在类型化的突破与成熟上成就突出的是中国电视剧
B. 中国电视剧完成类型化突破并获得成熟就在这一时期
C. 这一时期中国电视剧的突出成就表现在类型化的突破与成熟上
D. 类型化的突破与成熟是这一时期中国电视剧的突出成就
16.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审美、商业、网络等多重力量的交叉渗透、互相纠葛,市场一度呈现出驳杂多样的面貌。
B. 审美、商业、网络等多重力量的交叉渗透、互相纠葛,使市场一度呈现驳杂多样的面貌。
C. 审美、商业、网络等多重力量的互相纠葛、交叉渗透,市场一度呈现出驳杂多样的面貌。
D. 审美、商业、网络等多重力量的互相纠葛、交叉渗透,使市场一度呈现出驳杂多样的面貌。
【答案】14. A 15. C 16. D
17.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小李见他笑得有点异样,就问:“怎么了?你。”他回答说:“没什么,别多心。”
B. 开班会时,班主任正式向全班同学宣布:学校这次征文比赛确定了两个主题:一是支持奧运,二是抗震
救灾。
C. 沾满了铜丝的铜胎是一件值得惊奇的东西。一个二尺半高的花瓶,掐丝就要花四、五十个工。
D.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答案】D
1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为什么很多人觉得今年身边少了患感冒、流感的人?比较新冠肺炎与流感的异同得知,①________,
它们都通过或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只是后者在相对封闭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
况下存在气溶胶传播的可能。由此可见,在防控新冠肺炎的同时,②________。为了防控新冠肺类,我们
勤洗手,注意咳嗽礼仪,不乱摸眼、口、鼻,外出时尤其是乘坐公交车、地铁或在人流密集的地方佩戴口
罩,家里每天通风,还定期对家庭物品消毒……这些有效防护手段,③________。
【答案】 (1). 二者病毒的传播途径较一致 (2). 也预防了感冒、流感 (3). 同时切断了流感病毒的
传播途径
19.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述而》)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
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子罕》)
综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获取知识的途径,字数不超过 60 字。
【答案】途径:学习研究古代文化;增广见闻,择善而从;注重实践,掌握多种技艺。
四、写作(60 分)
2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
个人都不能少。——习近平
材料二:中国扶贫干部“不为钱来,不为利往”,爬过最高的山,走过最险的路,去过最偏远的村寨,
住过最穷的人家,哪里有需要就战斗在哪里。贫困群众“宁愿苦干、不愿苦熬”“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
一丈长一丈”,内生动力被充分激发。
材料三: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2020,中国史上首次“绝对贫困”现象被
消灭。这场中国奇迹向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
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不尚空谈,务求实干。
中国脱贫攻坚战创造了奇迹,创造了中国经验、中国样本,同样创造了中国精神,为弘扬“脱贫攻坚精神”,
校团委特举办“学习脱贫攻坚精神”征文活动,请你选择你对“脱贫攻坚精神”感触最深的一点,结合自
身实际与社会现实写一篇征文。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学习脱贫攻坚精神,书写中国发展新篇章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
“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
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脱贫攻坚精神,已经同红船精神、女排精神等一样,成为我们中国新的时代精神。
作为青年团员,我们应当深刻认识脱贫攻精神的内涵和意义,学习脱贫攻坚精神,书写中国发展新篇章。
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中,数百万扶
贫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广大脱贫群众激发了奋发向上
的精气神,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社会各界关爱贫困群众、关心减贫事业、投身脱贫行动,弘
扬和衷共济、团结互助美德,生动彰显了脱贫攻坚精神。35 年坚守太行山的“新愚公”李保国,献身教育
扶贫、点燃大山女孩希望的张桂梅,用实干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誓言的黄大发,回乡奉献、谱写
新时代青春之歌的黄文秀,扎根脱贫一线、鞠躬尽瘁的黄诗燕……在脱贫攻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无
数人把心血和汗水洒遍千山万水、千家万户,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脱贫攻坚精神。1800 多名同志将生命定格
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上,他们的付出和贡献彪炳史册,党和人民不会忘记!共和国不会忘记!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在脱贫攻坚伟大斗争中,全国上下以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完成
了这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
攻坚克难、不负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精神的精辟概括,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
人民进行脱贫攻坚伟大斗争的精神实质,深刻揭示了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力量源泉。正如习近平总
书记深刻指出的:“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
照,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
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脱贫攻坚精神筑起一座新的精神
丰碑,必将成为推动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重要精神动力。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
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辈青年当以“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
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实干策略,努力奋斗,我们才能书写
中国发展更加辉煌的新篇章。
展望未来,每个人都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宏愿而奋斗。青年人更要大力弘扬脱贫
攻坚精神,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再接再厉、接续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够办成更多像脱贫攻坚这样的大事
难事,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在新时代创造新的历史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