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4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浙江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4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ID:680108

大小:681.5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1-04-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浙江丽水、湖州、衢州三地市 2021 届高三下学期 4 月教学质量检测(二模)试题语文试题 六、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半个柚子(节选) [加拿大]艾丽丝·门罗 ①露丝通过了升学考试,走过桥,上高中。 ②墙上有四面大大的干净窗户。头顶是崭新的日光灯。这堂课是卫生与指南,一 个教学新主意。男生女生混在一起上课,圣诞过后,他们就去上家庭生活课。老师沿 着一排座位走过来又走过去,反复多次,让每个人都讲讲自己早饭吃了些什么,检查 他们是否遵守着加拿大的饮食规则。 ③城镇和乡村间的差异很快就这么显现出来了。 ④“油炸土豆。” ⑤“面包,还有玉米糖浆。” ⑥“茶和粥。 ⑦“茶和面包。” ⑧“茶、煎鸡蛋,还有农家肉卷。” ⑨“葡萄干馅饼。” ⑩有人在笑,老师板起脸,但没什么用。她开始走向城里的同学。教室里,同学 们自行划成两派,坐在两个方位。这边的人说自己吃了吐司加果脯,培根和鸡蛋,玉 米片,甚至还有华夫饼就糖浆。橙汁,有些人说。 ⑪ 露丝挤进了城里人的最后一排。除了她,没有人来自西汉拉提。她实在太想跟 城里同学一道,与自己原来的地方对立起来,跟那些吃华夫饼、喝咖啡的人,那些对 早餐颇有见地的人扯上关系了。 ⑫ “半个柚子。”她大胆地说。没人想过这个。 ⑬ 事实上,弗洛(露丝妈妈)会觉得早餐吃柚子跟喝香槟一样糟糕。她们在店里 压根就不卖柚子。不怎么进新鲜水果。有些带斑点的香蕉,还有些卖相不佳的小橙子。 跟很多村里的人一样,弗洛觉得所有没有认真煮过的东西对胃都是不好的。早餐她们 也喝茶和粥。 ⑭ 露丝很高兴自已能想到柚子这事儿,而且以这样自信又自然的语调说了出来。 在学校她的声音几近干涸,她的心脏滚动成一个巨大的球体堵住喉咙,汗水像石膏一 样将外套紧紧黏住手臂,即便妈妈帮忙也会无济于事。她的神经被下了诅咒。 ⑮ 几天之后,她走上那座桥回家,路。上听见有人在喊她。喊的并不是她的名字, 不过她知道是在叫她,所以她在桥板上放慢脚步,听了起来。那声音似乎是从她底下 发出来的,尽管她从桥上的缝隙往下看,只能看见湍急的流水。一定有人躲在了桥桩 旁边。那声音像在渴望些什么,伪装得恰到好处,露丝都分不清到底是男孩还是女孩。 ⑯ “半个柚子!” ⑰ 那些年里,她仿佛听到有人一遍又一遍地在喊这句话,从小巷,从一扇漆黑的 窗户。她再也不能任由这样的声音出现,但很快她就又要捂住自己的脸,将唇膏从她 的上嘴唇擦去。人们出汗,总是因为撒了谎。 ⑱ 露丝每天晚上都会带一摞书回来。拉丁文、代数、古代史、中世纪史、法语、 地理,《威尼斯商人》《双城记》《短诗》《麦克白》。弗洛对这些书表现出敌意, 就跟她对所有书的态度一样。她的敌意似乎随着一本书的重量和尺寸的增加而增多, 还跟书包装线、书名的长度和难懂程度有关。当她翻开《短诗》的时候,她发现一首 诗居然有五页长,这让她感到愤慨。 ⑲ 露丝的爸爸去浴室得先到楼下来。他紧紧地抓住栏杆,慢慢地向下移动,但中 途不会停下来。他穿着一件棕色的羊毛浴袍,戴着一条流苏领带。露丝尽量避免看他 的脸。并不是因为会看到他的脸因为生病变了样,而是因为她害怕在他的脸上看到对 她的差评。她是为了他才买下这些书的,毫无疑问,就是为了向他炫耀。他也的确看 了看这些书,只要他从一本书旁走过,都会拿起来看它的书名。但是他说的却只是这 个:“小心点,别自作聪明。” ⑳ 露丝从来都没有回应过他。当他说话的时候会自然低下头、紧闭双唇,表示不 想开口,又并非不敬。她谨慎行事。但是她对夸耀的需求、对自己的高期待、她那浮 夸的野心,他却看得一清二楚。他对她的心思了如指掌,令露丝感到丢脸,跟他同处 一室就是件很丢脸的事情。她觉得自己给他丢脸了,从出生开始就给他丢脸,以后会 丢得更加彻底。但她不是在忏悔。她清楚自己的固执,并不想改变。 一个尘土飞扬的大风天,已经过了平常下雪的时节,却总也没下雪。露丝在店里 待着。没人进来。露丝把她的教科书放在柜台上,读英语课本。这是凯瑟琳·曼斯菲 尔德写的一个故事,叫作《花园茶会》。故事里有一些很穷的人,他们住在花园最底 下的小巷子里。描写他们用的是同情的笔触,表达得恰到好处。但是露丝很生气,因 为这个事并非如她所想。她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在为什么生气。凯瑟琳·曼新菲尔德的 同情是浮在丰硕的财富之上的,她为穷人哀叹,毫无疑问,这点是露丝所鄙视的。露 丝在对待贫穷这问题上,俨然是个义正辞严的专家,并且会这样持续很长时间。 露丝已经读完那个故事。她拿起《麦克白》。她能背得出里面的一些台词。她能 背诵莎士比亚和诗歌,却背不了学校里规定的那些东西。当她说出这些台词的时候, 她并没有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演员,在舞台上表演麦克白夫人的样子。她想象的是她自 己,她自己就是麦克白夫人。 (有删改) 10.理解文中画线句的含义。 (1)但是他说的却只是这个:“小心点,别自作聪明。” (2)她能背诵莎士比亚和诗歌,却背不了学校里规定的那些东西。 11.第 ⑳ 段的多个“丢脸”,表达了哪几层意思? 12.小说以“半个柚子”为题,你认为好不好?请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看法。 13.作者擅长“矛盾并置的叙事技法”,找出文中两处矛盾并简析其表达效果。 10.(1)露丝的爸爸没有满足她夸耀的需求,反而提醒她不要炫耀。 (2)露丝喜欢文学,追求个性,想摆脱学校规章制度的束缚。 11.①露丝因自己的心思被父亲洞悉而羞愧;②露丝因违背父亲的意愿而愧疚;③露 丝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但又坚守固执,不想改变。(答出两点即可) 12.示例:①有利于故事情节展开,露丝虚构早餐食物,以此来和城里同学的圈子接 近。②有利于凸显人物心理。露丝渴盼稍稍丰硕的物质,与乡村生活划清界限。③有 利于塑造人物形象。露丝渴望摆脱贫困以及自己的阶层,从而赢得更多的尊严。④有 利于表现主旨。“半个柚子”象征底层青年与自己的阶层划清界限的渴望,但又展现 出很难融入城市圈子的现状。 13.矛盾:城乡生活方式的矛盾;想改变现状又不得的矛盾;顺从父亲又固执己见的 矛盾;欲望和道德的矛盾;父亲对女儿的关爱与表面的冷淡的矛盾。 效果:在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揭示了露丝面对现实世界困境时内心的挣扎和道德两难 的处境,体现了人物成长的心路历程。 浙江省绍兴市 2021 届高三语文下学期 4 月适应性考试二模试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20 分) 大胜 梁鸿 我忍不住想把他写下来。写他和他的花园。 他家就在我家后院隔一条路的位置。我十几岁的时候,他应该是二十多岁,先是当兵, 然后到外地参加工作,每年也就回来一两次的样子。 2010 年左右,大胜向矿上请假,父亲生病了,他得回家照顾一段时间。父母就他这一 个独子。没想到,这一回来,就是十年。 在得了食道癌之后,大胜父亲变得极为衰弱,每日需有人搀扶才能走动一两步,大胜母 亲自然无法胜任。大胜回来伺候一段时间,就办了停薪留职,他老婆留在厂里继续工作。 父亲还没去世,母亲又突然中风。办完父亲葬事,大胜又去矿上办了早退,一心一意照 顾母亲。妻子一有假期,也会赶回来。大胜母亲一开始整个脑子都糊涂,这两年有所好转, 偶尔有村人到他家里去,她还努力一一喊出名字。 此时正是深夏。 大胜家左边院墙的两排月季花开得艳丽异常,旁边的一棵桃树上,每颗桃子上都罩着粉 色纸套,紧靠路的位置,是一个长方形的荷花池,荷叶亭亭,随风摇摆,荷叶中心还存有昨 夜的雨水,椭圆形的清水随着荷叶的摆动而左右滑动,却并不掉下来,好像荷叶下面有什么 磁场一样。花园里面,大丽花开得正浓,牡丹只有旺盛的绿叶,还有一些开着细小粉花的, 贴在地边,像是花环,阳光透过玫瑰、月季,照射到这些小花小草上,生出一种耀眼的美。 花园正中央,是一个小小的荷花池,一枝粉色的荷花从肥大的荷叶里伸出来,深绿色的池水 倒映着蓝天白云、荷花、荷叶,周围瞬间变得安静,蝉声远去,大地清凉无比。 村庄的每户人家,都会在自家门口种几株月季、几棵凤仙花、鸡冠花,靠院墙栽一些牵 牛花或凌霄,但是,像大胜这样,如此精心打理,仿佛要把自己精神的某一部分融入其中的, 还真是不多。 也许是听到了我们在外面的喧闹声,半闭的院门打开,大胜从里面走了出来。他的脸更 黑了,眼睛非常疲倦,人很瘦。他老了很多。 大胜招呼我们进院子里坐坐。 院子里,一个极瘦小的老太太坐在轮椅里,头向一边歪垂着,一只胳膊也软绵绵垂向地 面,她脖子上围着个婴儿用的小围巾,接住不断往下流的涎水。看到有人进去,她努力想把 头抬起来。 这是大胜母亲。 我们走到她身边,大姐握住她的手,大胜扶着她的头,让她看着大姐。大胜母亲盯着大 姐辨认良久,最后犹豫着说,这是梅? 是啊,是啊,你认出来了?大胜和大姐激动地叫。 梅,梅啊,大胜母亲伸出另一只手,使劲握住大姐,梅,梅,你看我啊,成这样子了。 你看,她能认出人了,之前两三年谁都认不得。我每天给她做康复,她也可努力,手一 抓住单杠就不松。 大胜边说边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牛角梳子,一下一下梳母亲的头发。 大胜指着旁边的二姐三姐,大胜母亲一一认了出来。到了我,她直直地盯了好长时间, 眼睛里一片茫然。 这是小清啊。 大姐把我拉到她身边,蹲下来让她看。 她抓住我的手,手像枯枝一样,瘦得只有骨头,却非常有力,她使劲看着我,最后无望 地摇摇头,眼泪从眼角浸了出来,说,我是一点用也没有了,一点用也没有啊。 大胜安慰她说,小清一直在外面.上学,要是走在街上,我猛一下都认不出来,别说你 了。 大姐问大胜单位那边怎么办? 大胜说以前停薪留职是一分不给,办早退后,按照他的工龄,还可以发个基本工资。不 过,老婆还在上班,俩人加在一起算勉强够,老太太现在吃的都是维持的药,也不是很贵。 那你一个人能撑下来吗? 也没办法啊。人病了,谁都没办法。我老婆是每几个月回来一次,回来也能帮一下。 大姐拍着大胜母亲的手说,婶子,你看你这儿媳妇,又给你挣钱,又回来伺候你,以后 可别再说人家了。 大胜母亲不喜欢自己的儿媳妇,周围的邻居都知道。当年大胜带老婆回来,大胜母亲觉 得她长得不好,人看着又不机灵,配不上自己儿子,就爱理不理,还经常挑刺,批评人家碗 刷得不干净,地扫得不好,说话不得体,把一个小姑娘说得哭了一遍又一遍。 大胜母亲头歪着,使劲往下点,她想说话,可是嘴太慢,急得直流眼泪。 大胜扶着母亲的头,说,逗你呢,别急。 整个院子水泥铺地,地面平整光滑,物品简单有序。大胜母亲身上的棉布碎花上衣、裤 子、脖子上的围兜都很干净,轮椅的把手、轮子闪着锃亮的光,一切都是经过精心打理过的。 没有放弃,没有衰败,没有一丝赘物,简洁到几乎让人不适的地步。 大胜母亲后面,有一个低矮的类似于单杠的东西,这应该就是大胜所说的母亲恢复臂力 用的器械。轮椅前面,架一个托盘,上面放着一个有吸盘底的碗。大胜说母亲每天吃饭像打 仗,她的手不能协调动作,拿勺子非常艰难,大胜要在一旁鼓励加帮助,一顿饭从热到凉, 再热热,又凉,往往需要一两个小时。 我们要走了。大胜母亲紧抓着大姐的手,她不愿我们离开。在她眼睛里,我清晰地看到 死亡的阴影,看到她的恐惧。这是我从小到大在许多村庄老人眼睛里看到的。在村庄,死亡 就是一次次公开的教育,同时,也慢慢习惯这样的无常。 大胜站在母亲旁边,目送我们出去。 在快到门口的时候,我看到院子角落边的桌子.上摆着一副牌,看样子是在算命。我很 想过去看看,大胜算出来的是什么命。 那张桌子充溢着寂寞,这寂寞释放出来,覆盖整个院落。 就像大胜。他脸上潜藏着忧郁,这是他长年孤独和辛劳所累积出来的气息,和他的花园 一样,非常美,美得让人伤心。 (选自《梁庄十年》,有删节) 10.概括大胜的形象特征。(4 分) 11.赏析划波浪线句段。(4 分) 12.写大胜和他的花园,“我”为什么是“忍不住”?请说说理由。(6 分) 13.梁鸿的“非虚构性写作”不同于传统的文学写作,它既有新闻性又有文学性。结合本文, 谈谈你对此的认识。(6 分) 浙江省杭州市 2021 届高三语文下学期 4 月教学质量检测二模试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20 分) 土 地 余华 ①我觉得土地是一个充实的令人感激的形象,比如是一个祖父,是我们的老爷子。这个 历尽沧桑的老人懂得真正的沉默,任何惊喜和忧伤都不会打动他。他知道一切,可是他什么 都不说,只是看着,看着日出和日落,看着四季的转换,看着我们的出生和死去。我们之间 的相爱和勾心斗角,对他来说都是一回事。 ②大约是在四五岁的时候,我离开了杭州,跟随父母来到一个名叫海盐的小县城。我们 在一条弄堂的底端一住就是十多年,县城弄堂的末尾实际上就是农村了。我的童年和少年时 期,在那块有着很多池塘、春天开放着油菜花、夏天里满是蛙声的土地上,干了很多神秘的 已经让我想不起来的坏事,偶尔也做过一些好事。 ③回忆使我看到了过去的炊烟,从农舍的屋顶出发,缓慢地汇入到傍晚宁静的霞光里。 田野在细雨中的影像最为感人,那时候它不再空旷,弥漫开来的雾气不知为何让人十分温暖。 我特别喜欢听黄昏收工时农民的吆喝,几头被迫离开池塘的水牛,走上了狭窄的田埂。还有 来自蔬菜地的淡淡的粪味,这南方农村潮湿的气息,对我来说就是土地的清香。 ④这就是土地给予我一个孩子的最初的礼物。它向我敞开胸膛,让我在上面游荡时感到 踏实,感到它时刻都在支撑着我。 ⑤我童年伙伴里有许多农村孩子,他们最突出的形象是挎着割草篮子在田野里奔跑,而 我那时候是房屋的囚徒。父母去上班以后,就把我和哥哥反锁在屋里,我们只能羡慕地趴在 楼上的窗口,眺望那些在土地上施展自由的孩子。他们时常跑到楼下来和我们对话,他们最 关心的是在楼上究竟能望多远,我哥哥那时已经懂得如何炫耀自己了,他告诉他们能望到大 海。那些楼下的孩子个个目瞪口呆,谎言使我哥哥体会到了自己的优越。然而当他们离去时, 他们黝黑的身体在夏天的阳光里摇摇晃晃,嫉妒就笼罩了哥哥和我。那些农村孩子赤裸的脚 和土地是那么和谐。 ⑥后来我到了上学的年龄,就开始有机会和他们一起玩耍了。那时候的农民都没有锁门 的习惯,他们的孩子成为我的朋友以后,我就可以大模大样地在他们的屋子里走进走出,屋 中有没有人对我来说无所谓。我可以随便揭开他们的锅盖,看看里面有没有年糕之类的食物, 或者在某个角落拿一个西红柿什么的。当然更多的时候我是挎着一个割草篮子,追随着他们。 他们中间有一个年龄稍大的,好像比我哥哥大一岁,他叫什么名字我已经忘了,只记得他很 会吹牛。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他说他父母结婚时,他吃了满满一篮子糖果。当时我们几个 年龄小的,都被他骗得瞠目结舌。后来是几个年龄大的孩子揭穿了他,向他指出那时候他还 没有出生呢,他只是“嘿嘿”一笑,一点都不惭愧。 ⑦那个爱吹牛的孩子很早就死去了,是被他父亲一拳打死的。当时他正靠墙站着,他父 亲一拳打在他的脖子上,打断了颈动脉,当场就死了。他家弟兄姐妹有六个,他排行第四。 所以他死后,他的家人也不是十分悲伤,他们更多的是感叹他父亲的倒霉,他父亲为此蹲了 两年的监狱。他被潦草地埋在一个池塘旁,坟堆不高,从我家楼上的窗口可以清楚地看到。 很长时间里,他都作为吓唬人的工具被我们这些孩子利用。我哥哥常常在睡觉时悄声告诉我, 说他的眼睛正挂在我家黑暗的窗户上,吓得我用被子蒙住头不敢出气。有时候在晚上,我会 鼓起勇气偷偷看一眼他的坟堆,我觉得他的坟还不是最可怕的,吓人 的是坟旁一棵榆树, 树梢在月光里锋利地抖动,这才是真正的可怕。几年以后,他的坟消失了,他被土地完全吸 收以后,我们也就完全忘记了他。 ⑧当时住在弄堂里的城镇孩子,常和这些农村的孩子发生争吵。我们当时小小的年龄就 已经明白了自己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知道自己为什么优越,为什么自卑。弄堂里的孩子 和农村的孩子集体斗殴是经常发生的。有一次我站到了农村孩子一边,我哥哥就叫我叛徒。 我和那些农村孩子经常躲在稻浪里密谋,袭击自己哥哥的方案是最让我苦恼的。我之所以投 奔他们,背叛自己弄堂里的同类,是因为他们重视我,我小小的自尊心会得到很大的满足。 如果我站到弄堂里的孩子一边,年龄的劣势只能让我做一个小走卒。 ⑨我的行为给我带来了一个凄凉的夜晚。当时弄堂里为首的一个大孩子叫刘继生,他能 吹出迷人的笛声,他经常坐在窗口吹出卖梨膏糖的声音,我们这些馋嘴的孩子上当后拼命奔 跑过去,看到的是他坐在窗前哈哈大笑。他十八岁那年得黄疸肝炎死去了。他家院子里种着 葡萄,那一年夏天的晚上,弄堂里的很多孩子都坐在葡萄架下,他母亲给他们每人一串葡萄, 我哥哥也坐在那里。我因为背叛了他们,便被拒绝在门外。我一个人坐在外面的泥地上,听 着他们在里面说话和吃葡萄,我的那些农村盟友不知都跑到哪儿去了,我孤单一人,在月光 下独自凄凉。 ⑩我八岁的时候,曾经有过一次冒险的远足。一个比我大几岁的农村孩子,动身去看他 刚刚死去的外祖父。他可能是觉得路上一个人太孤单,所以就叫上在夏天中午里闲逛的我。 他骗我只有很近的路,马上就能回来,我就跟着他去了。我们在烈日下走了足足有三个小时, 这个家伙一路上反复说:就在前面拐弯那地方。可是每次拐了弯以后他仍然这么说,把我累 得筋疲力尽,最后到那地方时恰恰不用拐弯了。他一到那地方就不管我了,我问他什么时候 回去,他说是明天。这使我非常紧张,我迅速联想到父母对我的惩罚。我缠着他,硬要他立 刻带我回去,他干脆就不理我。于是在一个我完全陌生的老人下葬时,我嚎啕大哭,哭得比 谁都要伤心。 ⑪ 那一天是我第一次看到什么是葬礼。那个死去的老人的脸上被一种劣质的颜料涂抹 高三后,显得十分古怪。他没有躺在棺材里,而是被一根绳子固定在两根竹竿上,面向耀眼 的天空,去的地方则是土地。人们把他放在一个事先挖好的坑中,然后盖上了泥土。就像我 有一次偷了父亲的放大镜,挖个坑放进去盖上泥土一样。 ⑫ 土地可以接受各种不同的东西,在那个夏日里,这个老人生前无论是作恶多端,还 是广行善事,土地都是同样沉默地迎接了他。 1992 年 3 月 12 日 (有删节) 10.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4 分) 11.第十一段以“我”孩童的视角呈现第一次看到葬礼时的场景,有何好处?(4 分) 12.文章三次写到死亡,请探究其作用。(6 分) 13.文中将土地比作祖父,两者有哪些相似之处?作者借土地表达了怎样的感悟?(6 分) 浙江省嘉兴市 2021 届高三下学期 4 月教学测试语文试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20 分) 水缸 张金凤 水缸是蹲守在岁月深处的一眼泉,一生开口,滋养着屋檐下的生命。 水缸稳坐在灶房里,离灶台很近,高粱秸钉的盖子,守住一缸清澈甘甜的秘密。一个葫 芦瓢搁在缸沿边,随时听候调遣。掀开水缸盖子,水瓢荡开平静的水面,哗啦一声舀起 水,水从水缸里起身,抬脚就进了锅灶。那水是甜的,是菜园边的甜水井里的水,每天 乘坐母亲的水桶,攀着母亲的担杖钩子在水缸里安家。 水缸记不清肚腹里盛过多少担水,就像母亲记不清自己挑了多少年水一样。在娘家,她 体恤姥爷年迈、小舅力薄,早早把担杖横在自己肩膀上;在婆家,她进门 8 个月就送父 亲去参军,替父亲把井台到水缸的距离一步步丈量。 母亲是最亲近水缸的人。清晨,她在我们的睡梦里就出门挑水,一对洋铁水桶咯吱咯吱 唱着,渐渐远去。回来的时候是无声的,那是沉甸甸的水桶坠压着担杖钩子,沉重的压 力使它们忘记了调皮和歌唱。惟一的声响是母亲沉重的脚步声和喘息声,是水桶落地轻 微的钝响和倒水进水缸时巨大的哗啦声。单是听水入缸的声音我们也能判断出,缸里还 需要母亲挑几担水才能满。水缸空洞的时候,水声响亮,水花甚至跳跃着喧哗着,而水 缸里水越多,响声就越微小。我在半梦半醒里就恨那水缸,你怎么那么能喝水呢,害得 母亲天不明就去挑水,一直要挑五担水才停下担杖。 那口曾经被我怨恨的老缸是深褐色的,安放在灶屋的西北角,有一顶盖垫遮盖着。那顶 盖垫至关重要,每一次取水之后必须立即盖好,如果我们哪一次取水之后忘了盖,会被 母亲严厉训教。她虔诚地守护着一缸水的清澈,担心屋顶的落灰以及如冰取水之后态了, 权家土屋里会有的东西污染了一红甜水。日子可以料淡饭,但是水必须清澈无尘....。这是 母亲的信条。 大水缸里的水是从村北的甜水开里挑来的,去得早水就更清冽,在干旱的日子里,井里 水位低,或者是农忙时赶着要出工,这时候,地常常是天不光就批满了一红的水,只有 一早把水缸装满,母亲的心才踏实。父亲在外上班,一家人过日子的谦气都在母亲的水 桶里、水缸里。 有时候,水缸里还有半缸水,母亲也还是抄起担杖去挑水,她说,今天天气好,指不定 明天下不下雨,要是吃空了水缸还得踩着雨雪去挑水,这也会没谱气,她还说:“穷灶 门,富水红。”就是说灶门前的柴火要少,水缸里的水要满。烧火做饭时,母亲总是把 灶前剩余的草拿出去,然后将那些碎草连同土渣扫在一起,用小锹板推到灶口里烧掉。 我学烧火,免不了有火窜出来燃着灶前柴草的时候,在我惊叫时,母亲抄起水瓢,只需 一瓢水就把火熄灭了。 我们五口之家的水缸原先只能盛两担水,母亲用水总是算算计计,晚上刷碗的时候,常 常要把水缸歪一下,刮净最后一瓢。那时候除了一家几口人的餐食,还要喂猪饮鸡,浇 几棵花,一院子开口的不开口的都要水喝,最后干脆换成一个能盛五担水的大水缸,自 从换了水缸,家里就再也没有用干水的时候。只是,母亲的负担更重了。 水再甜再干净母亲也要定期清洗水缸。她将水缸底的水舀进干净的菜盆里,缸里还剩下 少许水,于是把水缸歪过来几近放倒,将身子探进里面,用一把专门清理水缸的炊帚蘸 着水扫水缸。洗过一遍,她仔细将有些浑浊的水清理出来,再舀进干净水,如此洗刷三 遍,才把水缸归位,抄起担杖去挑水。 母亲对水缸有严格的律条,我们平时不能随意去碰它,甚至不要随意去掀开它的盖子。 母亲说,一缸水是一家人学的奶水,只能敬畏,不容随意,只有做饭的人才有权力动用 水瓢去水缸里舀水。母亲曾经科手把手教我舀水:“蒸饭的时候,用水瓢舀一平瓢水就 足够,再多了就浪费。如果是冬天网 ,炕上需要多一些火力,你就用两瓢水,下饺 子的时候用四瓢水,一家五口人的饺子,还要有足够的饺子汤。”“蒸饭剩下的溜锅水 呢?”“用来喂猪。淘米洗菜蒸馍熬粥,哪一样都依靠水缸。”母亲站在水缸前,教给 我的是严密的“日子兵法”。 母亲教我用水瓢亲近水缸,也让我从一个懵懂的学生娃开始走进烟火日子。水缸的壁很 厚,是带着釉铠甲的粗陶。只有这样的敦厚腰身,才供养得起乡下人的艰涩日子。水缸 里的水每天倒进去、舀出来,一日日单调地重复着,但乡下人的日子却不是一成不变的。 那些被水滋养的孩子从满地爬到上树掏鸟,再到背着书包去学堂。他们没有学到一首赞 美水缸的古诗,却会在放学回来后,面对水缸前忙碌的母亲,安静地看一会儿。他们和 水缸一样沉默,但是一样懂得母亲。 那口替换下来的小水缸在院子里听差,每天也必被装满水,那水是从西洼地的大井 挑的,虽然也是甜井水,但是滋味比不上后井甘甜,通常不用它做饭,而用来洗涮和喂 猪浇花。盛夏,我们故意把小水缸的盖掀掉,让那半大缸水晒得温热,吃完晚饭后,母 亲就舀小水缸里的水洗澡。下雨的时候,家里的器皿都很忙碌,水桶、菜盆都在屋檐下 接雨水,水满了,母亲就戴着斗笠披着雨衣,将水倒进小水缸。 小水缸走到冬天就完成了在院子里听差的使命北方的冬天,水缸放在院子里是能被冻破 的。它被刷净存放在杂物间。后来,日子宽裕了,母亲会在秋天买一些小国光苹果,用 塑料袋把小水缸铺上,将国光苹果装满一缸,然后扎好塑料布,将苹果保险储存,它成 了我们冬天的蜜罐。 自来水普及之后,我家灶屋的水缸依旧没有下岗,它安坐在水龙头下,总是被放满多半 缸水。母来说:“水红里有水心里才踏实,那自来水万一不灵了呢。”攒下一囤粮食, 蓄下一缸甜水,攒下些养老防灾的钱,这是淳朴庄户人的谱气..,这谱气就是这样一代代 传下来的。 (选自 2019 年 09 月 03 日《联合日报》) 10.简析母亲“清洗水缸”的细节。(4 分) 11.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 分) (1)日子可以粗茶淡饭,但是水必须清澈无尘....。 (2)攒下一囤粮食,蓄下一缸甜水,攒下些养老防灾的钱,这是淳朴庄户人的谱气..,这 谱气就是这样一代代传下来的。 12.写了大水缸之后,作者为什么还要花较多的笔墨来写小水缸?(6 分) 13.本文题为“水缸”,也有人认为可以“母亲”为题,你选择哪一个?阐明理由。(6 分) 10.①用白描手法,通过“舀”“歪”“探”“蘸”“扫”“洗”“清理”“洗刷”“抄”“挑”等一系列动词,写 出母亲清洗水缸的动作娴熟。②用质朴的语言真实再现相关场景,表现了的母亲细致耐劳的 美好品质。 11.①表层是指母亲对水质的严苛要求,深层指的是母亲对家人照顾体贴细致入微的关爱之 情。②表层是指庄户人攒粮、蓄水、攒钱的做事方式,深层指庄户人代代相传的淳朴、节约 的生活态度。 12.①小水缸在生活中具有洗涮、喂猪、浇花等诸多妙用,展现了庄户人的淳朴生活和生存 智慧。②进一步展现水缸的多种功用,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和层次。③深化文章主题,通过小 水缸写出了生活的温情和变迁。④照应文章开头水缸“滋养生命”的表述。 13.(示例一)我认为“水缸”更合适。①从内容角度:“水缸”是主要描述对象,是作者回忆 的触发点,文章因“水缸”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②从结构角度:“水缸”作为线索,使全文 结构更加紧凑。③从主旨角度:“水缸”是全文的情感寄托物,承载着母亲照顾、滋养家人的 亲情之爱,有助于表达文章主题。④从读者角度:更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示例二)我认为“母亲”更合适。①从内容角度:“母亲”是文中最亲近水缸的人,文章借此 展现了庄户人家的日常生活常态。②从结构的角度:文章通过“母亲”把水缸、家人与家庭生 活联结起来。③从主旨角度:“母亲”是全文的抒情对象,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淳朴庄户人吃 苦耐劳的美好品质和精打细算的“日子兵法”。④从读者角度:更易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浙江省宁波市 2021 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10~13 题。(20 分) 土地并不是只用来长庄稼的 申赋渔 (1)它知道一切生活于其上的生物的命运。 (2)大门外有一块水泥地,显得与周围的一切都格格不入。惊蛰过后,我请了一位 泥瓦匠来把它敲掉。水泥地四周连着一块土地,一直荒着,除了杂草,什么都不长。父 亲说被人糟蹋完了。我不听他的,我觉得它充满生机。 (3)雨水过后不久,这块土地随意和谐的状况忽然被打破。这是一种叶片细长,颜 色嫩绿的野草。起先看起来还清新可人,可是很快就露出了野性。它四处蔓延,慢慢包 围了散淡自在的野菜野草,然后用力挤压,很快就淹没了一切。这个侵略性极强的家伙, 名叫“加拿大一枝黄花”,我随手拔了两棵,一拔,大吃一惊。看起来无害的东西,竟 然长着粗壮结实的根系。长长的一条根,在地底下横着向前疯长。 (4)这片表面繁荣的土地,的确已经死了。我在泥土中发现了水稻、麦子、玉米、 大豆的根,一些正在腐烂,一些依然坚硬。在“一枝黄花”到来之前,它的地力已经耗 尽。“一枝黄花”给了它致命一击。 (5)这片不大的荒芜的地块,它不被任何人在意,却是我的全部。它可以睡着,却 不能死去。土地的死亡,是所有事件里最为可怕的。土地是一切生命的开始。即便是最 小的一块土地,里面也包含着一种神秘而巨大的力量。 (6)第二天一早,我开始拔除“一枝黄花”。我绝望地发现,“一枝黄花”的根系, 已经成了一个不可清除的网络。它在泥土之下,它在泥土之中,它和泥土纠缠为一个整 体。它绑架了泥土,同时让泥土窒息。 (7)在发现可怕的“一枝黄花”之前,我就约好了东村的泥瓦匠,请他来把我门外 的水泥地拆了。 (8)第二天一早,我才起床,泥瓦匠就来了。他骑着电动车,他的儿子骑着三轮电 动车。 (9)泥土一垄一垄地被犁开。已经开花的荠菜,能吃出酸味的酢浆草,父亲栽下的 几株韭菜,还有满地的“一枝黄花”,全都被连根犁起。泥水匠的儿子拎着一只蛇皮口 袋,在泥土中捡拾着“一枝黄花”的根。 (10)泥水匠的儿子是个时尚青年,头发染成了低调的黄色,穿着一件瘦身的白衬 衫,一条做旧的蓝色牛仔裤,脚上是一双白色的旅游鞋。我担心他的鞋被新耕的泥土弄 脏,让他站到水泥地上歇一歇,我去捡。他朝我笑一笑,低头继续捡着暴露在外的那些 可恶的根茎。 (11)“整天趴在电脑上。星期天,让他出来动一动。接一接地气。”泥水匠说。 他的儿子在一家网游公司工作。 (12)年轻人几乎不说话。他的目光是柔和的,脸上带着笑容。父亲让他做这做那, 他都去做。然而在他的神情动作中,不是顺从,而是宽容,或学科 网者是一种对和父 亲争执的不屑。(13)地耕完了,“一枝黄花”的根被塞了整整一袋。儿子把犁放到三 轮车上开走了。泥瓦匠摇摇头:“你不要看他们年轻,从来没吃过苦,不行。耕地、砸 水泥,这些重活都做不了,不如我这个老头。” (14)泥水匠还不是老头,他属猪,才五十岁。不过头发已经花白,脸上有着许多 斑点和皱纹。他的身体很壮实,也因此吧,他对以后的日子既焦躁又有信心。 (15)泥水匠说:“这么大的人不谈女朋友,工作也无所谓,什么都不在乎,每天 还快快活活。” (16)“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我说,“等他们知道自己要什么了,他们会做 的。” (17)“有意思吗?这样有意思吗?”泥水匠说,“不成家,不立业。” (18)泥水匠在村子里有一幢三层的楼房,镇上有一个小门面房,还给儿子在城里 买了一套小公寓。照理说应该安居乐业了,他还是一天都不肯歇。他一直在向我打听, 哪里有更多的活儿。他说他什么都能做,木工、瓦工、电焊、油漆、水电安装,都行。 (19)泥水匠不欠债,还给儿子备下了一笔结婚资金。一家人衣食无忧。他还是恐 慌,总要不停地忙。问他为什么,他说不出。一天不出来挣钱,就慌得不行。他总是说: “我要赚钱啊。不赚钱怎么行?” (20)儿子呢?儿子不问他要钱。对城里的那套房子也不怎么在意。对于这个忙忙 碌碌的城市,他不觉得有多好,也没有什么不好,只是他活着的一个背景。“他不接地 气,活在梦里。”泥瓦匠说,“长多大他都不会过日子。” (21)花了三天时间,泥水匠帮我把院子里的田地全都平整好。活儿干完之后,他 光着脚在地里走了几圈。他说脚踩在泥土上舒服,走一走,接一接地气。 (22)泥水匠走了。我脱掉鞋袜,光着脚,在这新翻的泥土上来回走着。水边的青 草散着春日的清香,一群鸟儿欢鸣着,从岸边枫杨树的顶上飞过去。夕阳把刚刚长出新 叶的枫杨的树影,投在这褐色的土地上。土地也是新的。吹在脸上的风带着泥土的气息。 三十多年了,离开家乡之后,我就没有这样踩在泥土上。这是真正的土地的感觉,新鲜、 湿润、温暖,像刚刚劳动过的母亲的手。 (23)我不打算在这块土地上栽种任何作物。它应该休息了。泥瓦匠答应给我送来 几袋草木灰,还要送我一盆蚯蚓。“有蚯蚓的地,才是活土。”他也承认这块地已经奄 奄一息。他说,活土才长庄稼。可是,土地并不是只用来长庄稼的。土地并不总是深邃 沉默,任人摆布。它会说话唱歌,也会悲伤哭泣。只是我们不知道。 (24)我赤着脚,站在新翻的土地的中央,四周安安静静。我的脚陷在泥土里。松 软的泥土紧紧握着我,握着我的脚跟、脚心和每一只脚趾。我像是从大地上长出来的一 株野蔷薇,一棵桂花或者河岸上的那棵枫杨。在泥土中,我开始变得安静。在我的心真 正变得安静的时候,大地将开口和我说话。它要比我们自己,更知道人类的命运。它知 道一切生活于其上的生物的命运。 (选自 2021.3.23《北京青年报》,有删改) 10.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 分) 11.文章用了大量笔墨写泥瓦匠和儿子,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 分) 12.本文结尾颇有特色,请赏析其妙处。(6 分) 13.结合全文,探究作者对土地的复杂情感。(6 分) 浙江省金华十校 2021 年 4 月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20 分) 迎春图 肖复兴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里的第一个节气,我们又叫迎春、送春、打春、咬春、踏春、邀春、 讨春。春字前面的那一个个不同的动词,无一不透露着我们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和跃跃欲试之 情。迎春、送春、打春。说的是一回事;踏春、邀春、讨春,说的是一回事;咬春,说的又 是另一回事。 先来说咬春,立春这一日,民间是讲究要买个萝卜来吃的,这叫“咬春”,因为萝卜味 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这个风俗自什么时候开始,我不清楚;皇宫内, 要不要咬春,御膳单里有没有记载,我也不清楚。但是,我知道在民间,这一日却是人人要 咬春的。在老北京,这一日从一大清早,就有人挑着担子在胡同里吆喝:“萝卜赛梨——” 这是我小时候还能够听到的声音,见到的场面。那时候,再穷的人家,也要买个萝卜给孩子 咬咬春。北京卖的是那种心里美萝卜,都是经过了一冬储存的,哪怕便宜得糠了心呢,也是 要咬一咬的。 踏春、邀春和讨春,是指踏青郊游,皇都佳丽日,春日艳阳年,这是无论皇宫内外一律 都要的必备节目。明诗专有记述;“东风渐次步青阳,龙过抬头蛰不藏。水出御河凝鸭绿, 柳摇金屋变鹅黄。”这是官宦人家的踏春了。而民间流传的“高梁桥踏青,万柳堂听莺”,则 是一般百姓人家了。高梁桥在城北,万柳堂在城南,是那时的一片旷野,清风朗日不花一文 钱的,当然是穷人家的最好去处。在老北京,百姓人家的踏青郊游,在每年的三月三蟠桃宫 庙会,达到高潮。清末震钩写的《天咫偶闻》中说蟠桃宫“庙极小,庙市最盛”,并形容它 “地近河埂(埂,即河边空地),了无市语;春波泻绿,软土铺红;百戏竞陈,大堤入曲; 农香人影,摇题春风,凡三里余”,并盛赞它是“一幅活《清明上河图》也”。春天在这里, 降下了帷幕。这里所说的踏春、邀春和讨春,无论皇宫,还是贵族,还是百姓,体现的都是 人们对土地的亲近之情和土地那种水乳交融的天然状态。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再来说迎春、送春、打春。三个词,打春的“打”字最抢眼,最生动。打春的风俗,最 早来自皇宫,到底自什么朝代开始,我不清楚。只知道传说立春这一天,皇宫内外都要把它 当作节日一般,是要格外隆重地庆祝一番。最早有立春之日要把皇宫门前立的泥塑春牛打碎 一说,《京都风俗志》书中曾记载:宫前“东设芒神,西设春牛”。礼毕散场之后,“众役打 焚,故谓之‘打春'”。那时,将春牛打碎,有鞭策老牛下地耕田的“催耕“之意,人们纷纷 将春牛的碎片抢回家,视之为吉祥的象征。 这里说的芒神,就是春神,主宰一年的农事,这在《礼记》和《左传》里,都有记载。 立春这一日,老北京的庙会里,一般都会卖“春牛图”,前面牵牛的那个男人,画的就是芒 神。一般人家,哪怕已经进了城,不是农民了,也会把“春牛图“请回家,和那些拿回家里 的春牛的碎片的意义是一样的,自己对自己祈祷,春神和春牛都是一年收获的保佑。 彩牛绘身,鞭炮齐鸣,还有人装扮成春官跑在道前相迎。接芒神,打春牛,这样的仪式, 历史很悠久了。而且最早都是官里亲自出马操办这一切的,是要在宫内亲自迎接芒神和春牛 的。最早时皇上还要像模像样做亲自扶犁状,剪彩一般,做个象征性的造型。宋《东京梦华 录》书中曾经记载:芒神和春牛“从午门中门入,至乾清门、慈宁门恭进,内监各接奏,礼 毕皆退”。可谓礼仪隆盛备至。 这样的风俗,一直延续到清朝,那时的“打春”,和最早以前的一哄而上“众役打焚”, 拾取春牛碎片如鸟兽散回家以求吉祥的情景,已经有所不同。不过,礼仪似乎更加繁复,一 列逶迤,由府尹带队,将春牛从午门抬入宫内,百官朝服,彩仗鞭牛,把那场面推向更加壮 观的高潮,那场面颇似外国狂欢节时分满城沸腾热烈懒打春牛之后,众官退朝时,还可以得 到皇上的“各以彩仗赠贻”,那些官员如以前农人把春牛碎片拿回家一样,乐不可支,求得 一年的风调雨顺,其祈祷与保佑的含义,是和前辈一样的继承和延续。 据说,那时民间里泥制的春牛和以前也有所不同,肚子里要装有五谷,打碎之后散落出 来的五谷,象征着五谷丰登。 明朝有许多诗是描写这种“打春“风俗的,说的就是这种意思;“春有牛,其耳湿湿, 京师之野,万民悦怪。”“春有仗,其朱孔扬,丰年穆穗,千万礼箱。”因此,拿回家彩仗也 好,抢其春牛的碎片也好,撒落一地五谷也好,还是鞭打春牛,劝其勤耕也罢,实际上都是 对新的一年丰收的鞭策和期盼,算得上是从皇宫到民间的一次迎春总动员。虽然,现在再也 见不到那壮观的场面了,但是,回想在北大荒插队时候,每年二次的春耕动员大会,晒场上, 地头边 红旗招展,锣鼓喧天,二排排拖拉机、播种机上披红戴花,多少和那场面有些相似。 清著名诗人钱谦益有诗;“迎春春在风城头,簇仗衣冠进土牛。”说明一直到清前期,这 种彩仗鞭牛的风俗,还是盛行的。民俗的东西,就是这样演绎在宫廷内外,蔓延在历史的变 迁之中,成为我们的一种想象,一笔财富,一幅遥远过去垂挂在今日的长卷迎春图。 (有删减) 10.第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 分) ▲ 11.文章的主体部分,为什么先写咬春,再写踏春、邀春和讨春,最后写迎春、送春和打春? 请简要分析。(4 分) ▲ 12.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6 分) ▲ 13.结合全文,探究“迎春图”的丰富意蕴。(6 分) ▲ 10.(1)内容上:交待了立春的丰富内涵。 (2)结构上:引出了后文对立春内涵的分类讲述。(每点 2 分,共 4 分) 11.(1)由咬春写起,承接上一段末尾收束的内容,行文流畅自然。 (2)由浅入深,由略至详。从生活中易见的、浅近的的习俗,到有历史可考的习俗,最后 到历史个旧、文史资料丰富的习俗,层层递进,脉络分明。(每点 2 分,共 4 分) 12.(1)使用短句(晒场上,……锣鼓喧天),节奏明快,读起来铿锵有力,写出了春耕动 员大会的喜庆和热闹。 (2)使用排比(或铺陈),用三个“也好”,以及后面的选择句式。展示出“打春”时人们 的各种活动,渲染出当时的壮观场面。 (3)语言既典雅又朴实,亦庄亦谐。既有古诗文的引用,使文章典雅、严肃;又有朴实生 动的叙述,如“迎春总动员”的形容诙谐有趣。(答“用典”或“化用诗句”得 1 分)(每点 2 分,共 6 分) 13.(1)作者生活记忆中迎春时的各种场景。 (2)呈现了迎春场景的历史文献和艺术作品。 (3)承载着我们的祖先对春天、对生活的美好祈愿的各种民俗活动。 (4)成为我们对历史文化的一种丰富想象和精神财富。 (每点 2 分,答对三点即可得 6 分) 浙江省绍兴市稽阳联谊学校 2021 年 4 月高三联考语文试卷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20 分) 美女还是老虎 [美]弗兰克·斯托克顿 ①很久以前有一位暴君,他的国家虽已受到拉丁远邻的文明开化,但他的思想仍然野蛮专制、 不受拘束。这位国王的脑中充满狂野的念头,同时手握至高的权威,将这些妄想随心所欲地 化为现实。 ②国王残暴的那一面,借由某种外来建筑得到了发挥--公共竞技场,它能彻底展现人的英 勇与兽的本性,从而让观看的人民获得思想的提升与教化。 ③这座宏大的圆形剧场,以及它环状的观台、神秘的地牢、隐秘的地道,宛如一位浪漫的大 法官,以绝对公正的判决惩治罪恶的灵魂,褒赏高尚的情操。 ④当有公民被控犯罪,并且罪行惊动国王时,他就会被带到国王的竞技场。在他面前出现两 扇一模一样的门,他必须上前打开其中一扇门,选择权完全在他手中。如果门后是一头饥饿 的猛虎,可以想见他的下场将是多么悲惨,饿虎会将他撕成碎片,罪行就此得到惩戒。 ③而如果被告打开了另一扇门,会从中翩跹走出一位美丽的女子,是国王依照被告的年龄与 身家精心挑选的结婚对象,以此作为无罪的奖赏。即便被告已成家立业,或早已心有所属, 都不影响这场天降的婚姻。国王才不会客许一些凡俗杂事来动摇他至高的奖惩大计。 ⑥这位暴君惩恶扬善的方式堪称粗暴,不过其公平性也显而易见。被告无从得知哪扇门的背 后是美女,只能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丝毫不知下一秒自己难逃虎口还是难辞婚约。这种裁 决不仅公平,而且立竿见影:被告如果有罪,当场就会受到制裁;而若是无罪,则无论愿意 与否,立即兑现奖赏。在国王的竞技场上,绝无模梭两可的判决。 ⑦暴君国王有一个女儿,这个女儿与他最瑰丽的想象一样美,也和他一样拥有热诚跋扈的性 格。宫廷中有一位出身名门但地位低下的年轻人,勇敢地爱上了公主;公主也不可救药地爱 上了他。两人厮守了好几个月,直到某一天国王意外发现了这段热恋。他毫不迟疑就将年轻 人投入大牢,并且很快选定了审判日。 ⑧这场审判专门搜寻了王国中最凶狠残暴的野兽,同时也以挑别的眼光找来了最美丽的少 女。当然,每个观众都知道这位被告所犯的罪行:他爱上了公主,这是他、她或者任何人都 无法否认的事实,唯有国王不容许这种事实与他引以为做的审判机制发生抵触。不管结果如 何,年轻人落得怎样的下场,国王都会带着他的审美观看到底,看看有人爱上公主,究竟该 不该惹“来”杀身之祸。 ⑨裁决之日来临,人们从四方远近聚扰到竞技场,挤满了环形观台。国王与大臣纷纷就位, 他们的对面正是那两扇命运之门,因为彼此分毫不差而越发显得可怕。一切都准备就绪,在 国王的示意下,王座下的大门打开,公主的情人走入场中。他高大的身材、英俊的容貌激起 一阵惊叹与焦躁的嗡嗡声,观众中的一半人从未见过这样一个好小伙,难怪公主对他倾心! 他根本不该站在这审判台上! ⑪ 依照礼仪,年轻人到达指定位置后,转身向国王鞠躬。其实他的眼中除了坐在国王身边 的公主外,根本容不下其他王室成员。而自从国王决定让年轻人选择自己的命运之时起,公 主也再无法思考任何与她的爱人无关之事。好在公主比任何一个对这场判决感兴趣的人都拥 有更大的权力、影响力和支配力,她做到了此前无人能及的一件事,她破解了门后的秘密一 一什么也挡不住一个有意志力的女人,挥霍手中的权力和金币来获得她想知道的秘密。 ⑫ 公主不光知道哪间房里坐着美女,她还知道这个美女的真实身份。国王选择了宫廷中最 可爱、最漂亮的一位女官,只要年轻人证明无罪,就能立刻与这位比他官阶高许多的美女成 婚。公主着实讨厌女官,曾不止一次看见,或者说想象自己看见这个妖娆的货色对着自己的 挚爱眉目传情。这个女人仗着美貌,竟敢抬眼与公主所爱的男人互相对视!从古老的先祖开 始传递下来的野蛮之血已经在身体里沸腾,她对寂静的房间里满脸幸福的女官恨之入骨。 ⑬ 她深爱的男人转过身,用目光寻找她。在无数焦急渴盼的脑袋之中,他看见了公主苍白 黯淡的面容。两人心意相通,所以他一下就看出,公主知道哪扇门的后面是老虎,哪扇是美 女。这在他的预料之内,因为他了解她的本性。这位公主在搞清楚事情的真相前,是不会善 罢甘休的。年轻人唯一的指望就是仰仗公主解开谜题,他们眼神相通的瞬间,他知道她成功 了,他对此深信不疑。 ⑭ 他迅速瞥了一眼公主,那紧张的眼神分明在问:“选哪扇?”清晰得仿佛他站在原地大 声喊出了这个问题。这正是分秒必争的时刻,这一秒抛出的问题,下一秒就亟待解答。 ⑮ 她的右臂搁上面前栏杆的绒垫,右手轻微但迅速地指一指右方,除了心爱的他,没有别 人看到这个动作,因为所有人的眼睛都紧盯着竞技场上的裁决。 ⑯ 他扭过头,踩着坚定的快步穿过场地。每个人都屏息凝神,两眼死死跟随着年轻人的步 伐。他走到右边的门前,没有丝毫犹豫便打开了门。 ⑰ 故事的高潮就在这里:那扇门里跳出一头猛虎,还是走出一位美女?我们越是推敲这个 问题,就越难找到答案,人心宛如迷宫般迂回,一旦深究起来便迷失了感情的方向,亲爱的 读者朋友,请一起来思考看看,不要以你自己的思想来推测,而是站在这个冲动、野蛮的公 主的立场来判断。她的灵魂正居于绝望与嫉妒的烈焰之中。 ⑩地曾在不眠之夜来回踱步,也在最深的量梦中饱受折磨:害怕心上人打开门后,迎来饿虎 的利爪和尖牙。 ⑲ 但更多的时候她幻想的是他打开了另一扇门!一想到曾经的爱人开门后看到美女后的狂 喜画面,她便咬牙切齿,撕扯自己的头发。他一定会冲向那位两颊滚烫、眼中闪耀着胜利光 芒的女人;他会牵起她的手,因重获新生而喜不自禁;他会迎着观众的欢呼和幸福的钟声, 在牧师和欣喜的唱诗班面前宣誓成婚…… 20 倒不如让他即刻死去,在受祝福的混沌来世等待她岂不更好?但一想到那可怕的老虎、 那撕心裂肺的惨叫、那血腥的场面!她的决定在瞬间确定,背后却是日日夜夜反反复复的痛 苦掂量。她猜到他一定会问她,她也准备好了答案所以毫不迟疑地用手指向了右边。 21 公主的决定经过了深思熟虑,以我个人的猜测恐怕难以回答,所以我把问题留给你们: 右边的门里,会出现美女,还是老虎呢? (吴涛译,有删改) 10.分析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4 分) 11.理解文中画线句的含义。(4 分) (1)在国王的竞技场上,绝无模棱两可的判决。 (2)我们越是推敲这个问题,就越难找到答案。 12.“间离效果”是布莱希特戏剧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延伸到叙事学中,就是通过一定的 叙事手段使读者与作品产生距离感以达到预期效果。试赏析这篇小说是如何体现“间离效果” 的。(6 分) 13.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国王还是公主?请结合小说加以探究。(6 分) 10.①环境描写,以凝练的语言勾勒审判地点的情况,为小说情节开展的提供主要场所;② 以环境描写侧面烘托国王这一人物形象,暴虐、强权、随心所欲;③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 将审判地点——竞技场比作浪漫的法官,明褒实贬,讽刺了国王的滥用权力和暴虐;④“以 绝对公正的判决”与下文荒唐的审判方式形成对比,讽刺了国王的滥用权力和暴虐;⑤为下 文对年轻人的审判等情节的展开作铺垫。(1 点 1 分,满分 4 分) 11(1)①最终判决结果只有一种,要么有罪被老虎扑杀,要么无罪娶得美女,并且当场执 行,不容分辩;②暗示国王的绝对权威专制,所谓的“公平”只是荒唐的一家之言。 (2)①我们越是理性分析,门里究竟是跳出猛虎还是走出美女,就越觉得每一种都有可能, 难以得出一个明确的答案;②判断的艰难侧面烘托出公主内心的复杂纠结:她是宁可情人死 也不让他与别人结婚还是只要情人活而愿意他与其他女人结婚呢?从而突出公主形象的不 确定性(或答人性复杂,人性难测也可)。(1 点 1 分,满分 4 分) 12①童话叙事。“很久以前”“国王”“公主”等的设定,模糊了具体的时间地点,将故事与 读者的世俗经验分离开来;②作者的在场式叙述。作者不时跳出来品评或与读者对话,如“亲 爱的读者朋友”“所以我把问题留给你”等,打断读者沉浸式阅读,仿佛在提醒读者这不过 是一个故事;③人称视角的转换。由第三人称全知视角转换为第一人称有限视角,打断了叙 事的连贯性,读者不再对故事全知,而是从故事中抽离出来思考矛盾选择;④“间离效果” 的使用,使读者从故事中抽离,进行冷静的思考以对这个故事有更全面的认识,也能充分引 起读者的好奇心,激发阅读兴趣。(1 点 2 分,满分 6 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3 示例一:主要人物是国王。①内容上:小说开篇以较长的篇幅对国王的性格和他创设的 “老虎和美女”的审判方式进行了铺垫,后文公主和年轻人的故事也是在国王的主持和掌控 下进行的,国王作为中心人物贯穿全文;②主题上:小说以国王的设立的暴虐而荒唐的审判 方式,讽刺了徒有公正之名实则是变本加厉的专制蛮横的国家权力机制;③【否定“公主是 主要人物”/情节的主次】后半部分公主的故事只是国王创设的权利机制运行中的一个案例, 看似开放的结局指向的是同一个悲剧实质:从一开始就不公正的审判不可能导向一个好的结 果。 示例二:主要人物是公主。①情节内容上:小说的中心情节、高潮部分正是公主的选择,且 小说用了大量篇幅描绘了公主内心的矛盾纠结;②主题上:小说结尾聚焦于公主的决定,开 放式结尾和大段的心理描写引起读者关于人性复杂、人心难测的思考;③【否定“国王是主 要人物”/情节的主次】对于国王的审判体系的叙述只是公主主线故事的一个背景,正是在 国王和他的审判体系的绝对权威之下,才产生了公主抉择的两难。(1 点 2 分,满分 6 分, 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