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4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经典阅读专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浙江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4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经典阅读专题

ID:680112

大小:136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04-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经典阅读专题 浙江丽水、湖州、衢州三地市 2021 届高三下学期 4 月教学质量检测(二模)试题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 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 祭之以礼。”(《论语·为政》) 材料二: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 ① 也,宁戚。(《论语·八佾》) 材料三: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故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 士再重。然后皆有衣衾多少厚薄之数,皆有翣蒌 ② 文章之等,以敬饰之,使生无终始 若一,一足以为人愿,是先王之道、忠臣孝子之极也。(荀子《礼论》) (注)①易:治办周备。②翣蒌(shàlòu):棺材的遮蔽物。 21.材料一中“御”的意思是__________,材料二中“戚”的意思是_________。 22.结合上述材料,比较孔子和荀子对丧葬态度的异同。 21. 驾车 悲伤 22.同:①都主张依礼而行:②都认为是孝的重要表现。 异:孔子认为内心的情感比外在的形式更重要;荀子认为外在的仪式很重要,主张按 照等级来治办丧葬,强调生死如一。 【分析】 参考译文: 孟懿子向孔子请教行孝之道。孔子说:“不要违背于礼。”樊迟为孔子驾车,孔 子告诉他说:“孟孙向我问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于礼’。”樊迟说:“这是什 么意思啊?”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应当以礼奉事;去世后,要以礼安葬,以 礼祭祀。”——《论语·为政》 礼节仪式,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 真正哀伤。——《论语·八佾》 礼是谨慎地处理生和死的事情的。所以天子的棺椁有七层,诸侯的五层,大夫的 三层,士的二层;其次,他们的衣服被子的多少、厚薄都有明确的规定,棺材上的装 饰也都有所差别,用这些恭敬的装饰死者,使其生死始终如一,一切都适合人的愿望, 这就是先王的原则,忠臣孝子的准则。——荀子《礼论》 浙江省绍兴市 2021 届高三语文下学期 4 月适应性考试二模试题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21-22 题。(6 分) 颜渊喟然叹曰:“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子 罕》)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颜渊》) 21.“喟”的意思是 ,“喟然叹曰”表达了颜渊对孔子的 之情。(2 分) 22.结合材料,谈谈孔子以“文”“礼”育人的目标是什么。(4 分) 浙江省杭州市 2021 届高三语文下学期 4 月教学质量检测二模试题 材料一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 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 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论语·宪问篇》) 材料二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论语·宪问篇》) 21.材料一中“ ”“ ”两件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礼崩乐坏。(用原句回答)(2 分) 22.两则材料中孔子的言行似有矛盾,请谈谈你的理解。(4 分) 浙江省嘉兴市 2021 届高三下学期 4 月教学测试语文试题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21~22 题。(6 分) 材料一: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材料二: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 也。” (《论语·子罕》) 21.根据以上材料,写出两个成语。(2 分) 材料一 材料二 22.中国传统文化认为“我命在我不由天”,结合第二则材料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4 分) 21.材料一: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答一个即可) 材料二:功亏一篑 22.“我命在我不在天”强调自我肯定,体现的是一种人的自我选择意识和自我负责精神。这 与材料二中表达的“止,吾止也”“进,吾往也”有相似之处,我们是否追求仁道,是否坚持不 懈,主动权完全在自己手里。但“我命在我不在天”这句话仅从个体角度出发,忽视了环境、 他人、机遇等外部条件的影响。 【分析】参考译文: 材料一: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弘大刚毅,因为他肩负的任务重大而路程遥远。把实现仁德作为自 己的任务,难道不是重大吗?到死方才停止下来,难道不是遥远吗?” 材料二: 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又好 比平整土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心继续,还是要自己去干的。” 浙江省宁波市 2021 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 (三)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21~22 题。(6 分)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 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不刑而民善,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 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商君书·画策》) 21.第一则材料中,“君子”指的是 ,“小人”指的是 (2 分) 22.结合材料分析,儒法两家实现“民善”治理目标的具体途径有何不同?(4 分) 浙江省金华十校 2021 年 4 月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21—22 题。(6 分)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 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论语·学而》)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 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孟子·尽心上》) 21.第一则材料阐明 ▲ 是仁爱的基础,“君子务本“中“务”的意思是 ▲ (2 分) 22.请分析两则材料中对“孝悌“认知的异同。(4 分) ▲ 21.孝悌弟致力,从事(每空 1 分) 22.①这两则材料,都体现出儒家对孝悌的认知,那就是孝顺双亲、尊敬兄长。 (1 分)② 不同的是:孔子认为,推行仁道必须从孝悌入手,遵从孝悌,就不会冒犯父兄,更不会犯上 作乱。孟子认为,“仁”和“义”是人不必通过学习和思考就具有的“良知”“良能”。孟子 则从性善的角度提出,人人固有的是良心和本心,自然而然会做到爱亲敬兄,形成和谐的家 庭氛围。(3 分) 23.(6 分) 浙江省绍兴市稽阳联谊学校 2021 年 4 月高三联考语文试卷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21-22 题。(6 分) 材料一: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 之迁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 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 手足。” (《论语·子路》) 材料二: 孔子侍坐于季孙,季孙之宰通曰:“君使人假马,其与之乎?”孔子曰:“吾闻:君取于臣 曰取,不曰假。”季孙悟,告宰通曰:“今以往,君有取谓之取,无曰假。”孔子曰:“正 假马之言而君臣之义定矣。” (《韩诗外传》) 21.出自材料一的成语是 、 (2 分) 22.结合两则材料,具体分析孔子“正名”的内涵和目的。(4 分) 21.名正言顺、手足无措。(一空 1 分,共 2 分) 22.内涵:正名指纠正与礼乐制度的规定相违背的各种名分。 目的:①正名是为了使说话顺当、使事情成功、使礼乐复兴、使刑罚得当、使百姓安分守己。 ②孔子通过“正假马之言”来纠正并确定君臣之间的关系。③当时社会礼崩乐坏、名实不符, 正名从根本上是为了维护等级制度。(内涵 1 分,目的答对一点给 1 分,共 4 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子路说:“如果卫君等待先生去治理国家,先生将先做什么?”孔子说:“首先必须 纠正名分。”子路说:“先生的迂阔竟然到了如此地步啊!这又何必纠正呢?孔子说:“仲由, 真粗野啊。君子对于他所不知道的事情,总是采取存疑的态度。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 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也就不能复兴。礼乐不能复兴, 刑罚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手足无措。” 材料二:孔子在季桓子处陪坐,季桓子的家臣进来通报说:“国君派人来借马,借给他吗?” 孔子说:“我听说,国君从自己的臣子那里取用东西,叫做取,不说借。”季孙一下子明白了, 赶紧告诉家臣:“从今以后,国君来取用什么的话,要叫做取,不要说借。”因此,孔子纠正 了借马的名义,由此国君和臣子之间的伦常关系就确定下来了。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