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考前冲刺语段综合强化训练十道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你说你很迷茫,找不到办法,不敢轻举妄动,只能坐以待毙,甘心平庸。我说,别找借口,无非是懒罢
了。哪里有那么多的迷茫?你其实该自问一句:( ),不能站在一个高点,哪里有什么好方向给你选择?
如果你懒得去做事,那不是你不忙,而是你压根就不想忙。明明是“懒得做”,嘴上却说“不喜欢”,不过
就是你的借口。所有的迷茫,都是因为懒——懒得努力,懒得上进,所以,考试不行,工作不好,各种差劲
和________,却还在________,找别的理由,然后得过且过,多可悲!
别人发奋图强,你在偷懒。你________所有人都跟你一样迷茫,然后就心安理得地偷懒,而且认为别人
的努力是________,甚至天真地以为自己得了便宜。却不知道,其实在努力的路上,许多人是非常开心的;
而偷懒的人的短暂安逸,以后却要千百倍地偿还。有人说:努力了也不一定有结果,的确,但是下一句呢?
不努力一定没有结果。一切都是因果,你不努力,大概率事件就是,你最后得到的是最差的结果。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不如意 推诿 假装 自讨苦吃
B.不如意 推卸 伪装 作茧自缚
C.不乐意 推诿 伪装 自讨苦吃
D.不乐意 推卸 假装 作茧自缚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选项中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其实在努力的路上,许多人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只能获得短暂的安逸,以后却要千百倍地偿还。
B.其实在努力前进的路上,许多人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的短暂的安逸之后,却不得不千百倍地偿还。
C.其实在努力的路上的人,有时侯也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只能获得短暂的安逸,以后却要千百倍地偿
还。
D.其实在努力的路上的人,有时候也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的短暂的安逸之后,却不得不千百倍地偿还。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为什么总是这么迷茫,迷茫的原因是什么
B.我真的努力了吗?不要说什么选择比努力重要
C.自己是不是大懒了?努力提高自己才是正理
D.万丈高楼不都是平地而起吗?我们的初衷是靠努力去征服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天鹅并不是体形最大的鸟,不是毛色最绚丽的,不是歌喉最悦耳的……____①____,我们所谓的无瑕,
仅是在一个( )局部达到的自我满足,其实它只是一种令人愉快的( )关系,实现了优点对缺点的最
大比值,表现出美对丑的顽强克服愿望——说到底,只是把缺点放置到观察者的盲区上。绝对意义的美是非
真的,正如高大辉煌的王鸟凤凰,是幻想中的杰作。如果天鹅拥有引人( )的体形,那么它也许会像鸵鸟
一样失去飞行能力。世间的美好不是并行不悖的,有时一个优点竟会成为另一个优点发展的阻碍。原来,删
减技巧的运用有时要大于增叠,正是众多的舍弃成就了天鹅。它在飞行高度上( ),可以在八九千米的高
空连续飞行十余个小时,而普通的鸟只能达到四五十米的高度。有时候,谦虚并不取决于品德,____②_____。
如果你所看到的范围足够宽广,你就会发现自己没有任何理由骄傲。高远的视线使它明白,骄傲仅是鼓励自
信的方式,而非对比别人的自得——我由是理解天鹅的谦和。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狭小 协调 瞩目 无出其右
B.狭小 谐调 注目 独占鳌头
C.狭隘 协调 注目 独占鳌头
D.狭隘 谐调 瞩目 无出其右
2.语段中画框的句子为什么使用第二人称“你”,而不使用第一人称“我们”?请简要分析。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字。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一对亲密无间的朋友、战友和同志。在他们长达 40 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
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结成了兄弟般的感情和同志式的友谊。这种兄弟般的情感和同志式的
友谊,( )
珍视友谊,热爱共同的事业是他俩弥合矛盾的根本密码。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为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而结
成深厚友谊的同志和战友,在共同的事业中,两人从________的文献资料中寻找社会发展的规律,在一次一
次问题争辩中________,找到解决问题症结的办法。长相知,不相疑,肝胆相照,________,风雨同行。视
友谊为生命,以事业为根基,经受住了漫长而复杂的革命斗争的血与火的________,建立了具有坚实的阶级
基础和共同理想、伟大事业的友谊。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他们长达 40 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结成了同志式的友
谊。
B.在他们长达 40 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产生了兄弟般的感
情。
C.他们在长达 40 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产生了兄弟般的感
情,结成了同志式的友谊。
D.他们在长达 40 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结成了同志式的友
谊和兄弟般的感情。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们伟大友谊的密码是什么?经受过怎样的磨难与考验?
B.经受过怎样的磨难与考验?他们伟大友谊的密码是什么?
C.是世间少有的真情实谊,值得后人仿效与敬仰。
D.值得后人仿效与敬仰,因为它是世间少有的真情实谊。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繁芜丛杂 豁然开朗 休戚相关 考查
B.繁文缛节 茅塞顿开 休戚相关 考验
C.繁芜丛杂 茅塞顿开 休戚与共 考验
D.繁文缛节 豁然开朗 休戚与共 考查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翠湖是一片湖,同时也是一条路。从喧嚣扰攘的闹市和刻板枯燥的机关里,匆匆忙忙地走过来,一进了翠湖,
即刻就会觉得浑身轻松下来;生活的重压、柴米油盐的忙碌以及工作中的委屈烦恼,就会冲淡一些。翠湖每天每
日,给了人们多少浮世的安慰和精神的疗养啊。因此,( )。
翠湖这个名字起得好!湖的周围和湖中都有堤,堤边密密地栽着树。树都很高大,主要的是垂柳。“秋尽江
南草未凋”,昆明的树好像到了冬天也还是绿的。尤其是雨季,翠湖的柳树真是绿得好像要滴下水来的翡翠一样。
湖水极清,常年盈满,我在昆明七年,没有见过翠湖干得见了底。翠湖不种荷花,但是有许多水浮莲。肥厚碧绿的
猪耳状的叶子,开着一望无际的粉紫色的蝶形的花,很热闹。我是在翠湖才认识这种水生植物的。湖中多红鱼,
很大,都有一尺多长。这些鱼整天只是安安静静的,悠然地浮沉游动着。有时夜晚从湖中大路上过,会忽然拨剌
一声,从湖心跃起一条极大的大鱼,吓你一跳。湖水、柳树、粉紫色的水浮莲、红鱼,共同组成一个印象:翠。
1.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外来的游子,甚至昆明人,都对翠湖充满感激
B.昆明人,甚至外来的游子,都对翠湖满怀期待
C.外来的游子,甚至昆明人,都对翠湖满怀期待
D.昆明人,甚至外来的游子,都对翠湖充满感激
2.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3.文中画框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湖水、柳树、水浮莲、鱼,共同组成一个‘翠’的印象。”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
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青年来到大学,不是为了学习怎样成为社会机器中一个更有效的齿轮,________为了自我教育和互相教
育。梭罗说,一棵树长到一定的高度,才知道怎样的空气更适合。( )
在适合的大学空气中,最重要的事就是思维训练。掌握知识或参与社会实践,不过是训练思维的必要条
件。让青年如何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或人文学者来思考,才是大学的要义。一个人读大学,不是为了
被各种事实________头脑,而是要提高自己的心智,培养有效思考的能力、交流思想的能力、逻辑判断的能
力以及辨别价值的能力。
相应的,大学精神也就________了,那就是自由、通识及德性。
有人曾言,一部世界大学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争学术独立自由的历史。大学之独立自由,并非理所当
然,而是相当脆弱的。________的权力是它的敌人,巧言令色的功利是它的对手,匍匐在地的庸俗是它的威
胁。蔡元培深刻认识此点,故说:“思想自由之通则,正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就是 塞满 跃然纸上 咄咄逼人
B.就是 堆满 不言而喻 飞扬跋扈
C.而是 堆满 跃然纸上 飞扬跋扈
D.而是 塞满 不言而喻 咄咄逼人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人也是如此。而大学,就是要将空气置于适合的青年鼻尖。
B.而大学,就是要将空气置于适合的青年鼻尖。人也是如此。
C.人也是如此。而大学,就是要将适合的空气置于青年鼻尖。
D.而大学,就是要将适合的空气置于青年鼻尖。人也是如此。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如何让青年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或人文学者的方式来思考,才是大学的要义。
B.让青年如何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和人文学者的方式来思考,才是大学的要义。
C.大学的要义,就是如何让青年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和人文学者的方式来思考。
D.大学的要义,就是如何让青年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或人文学者来思考。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网络并不是文学经典遭遇尴尬的________,但网络的________癖性,确实将文学经典本来就脆弱的存在
又推到了一个更加感伤的历史时空。文学经典名著在各种符号纷争的网络版图上、在精神需求多元化的现代
社会中还有没有统领群雄的权威性呢?这个问题本应该交给厚重的文学史去裁决,( )文学原来固有的对
象(客观世界)和功能(审美教化)已经退化,文学经典名著的价值取向也不再显得那么冷艳而高傲了。“高
处不胜寒”的姿态在百草丛生的网络文学社区里只剩下了没落后的哀怨和叹息,________的世界正在数字化
媒介的包围中变成一个众声喧哗的群欢空间。文学经典名著,在平民起义般的网络革命中,露出无奈的眼神。
文学已不再是文学大师们的专属品,而且已成为平民大众的指尖玩意儿。专职作家大量“死亡”,网络写手
________。一个高傲,一个时髦,文学经典名著遭遇时尚网络:一声叹息……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元凶巨恶 无所不至 孤芳自赏 水到渠成
B.罪魁祸首 无孔不入 孤芳自赏 应运而生
C.元凶巨恶 无所不至 顾影自怜 水到渠成
D.罪魁祸首 无孔不入 顾影自怜 应运而生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但在网络符号浪潮汹涌澎湃的面前,已经由不得“权威”的文学史慢悠悠地来回答了。
B.但在网终符号浪潮汹涌澎湃的面前,已经由不得慢悠悠的“权威”的文学史来回答了。
C.但在汹涌澎湃的网络符号浪潮面前,“权威”的文学史已经由不得慢悠悠地来回答了。
D.但在汹涌澎湃的网络符号浪潮面前,已经由不得“权威”的文学史慢悠悠地来回答了。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文学已不再是文学大师们的专属品,也已成为平民大众的指尖玩意儿。
B.文学已不再是文学大师们的指尖玩意,也已成为平民大众的专属品。
C.文学大师们的专属品已不再是文学,而是成为平民大众的指尖玩意儿。
D.文学已成为平民大众的指尖玩意,不再是文学大师们的专属品。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小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中国共产党而言,要容得下尖锐批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出自公心对于发表
不同意见的同志,领导干部要做到不抓群子。不打棍子、不扣帽子。营造良好的言论环境,光靠领导干部个人
自觉还不行,尚须通过一定的制度设计。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和实践反复证明,每一次的理论创新无不是集体
智慧凝聚的结晶,每一次的事业突破无不是______结出的硕果,勇于、勤于、善于吸纳各方面意见建议为我所
用,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一大法宝。牢记初心使命,就是要一切从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出发,遇到善意
提醒也好、刺耳批评也罢,哪怕是气话怨盲。都视之为找差距、查不足的难得________,闻过则喜_______,持续
提升我们的决策水平、执行效率、工作实绩。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做一个不同意见的合格“听众”,彰显出
的正是对觉和国家事业的忠诚与担当。“虚心公听.言无逆逊。唯是之从”。继承发扬好广纳贤言的优良传统
和作风,领导干部________应树立起标杆;“让人讲话,天不会塌下来”。共产党人就要有这样一股子底气和自
信。
1.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同心同德 机会 反躬自省 当仁不让
B.群策群力 契机 知错即改 责无旁贷
C.同心同德 契机 反躬自省 责无旁贷
D.群策群力 机会 知错即改 当仁不让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出自公心对于发表不同意见的同志,领导干部要做到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
B.对于出自公心发表不同意见的同志,领导干部要做到不抓辫子.不打棍子.不扣帽子。
C.对于出自公心发表不同意见的同志,领导干部要做到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
D.对于出自公心发表不同想法的同志,领导千部要做到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
3.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听众”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为了经常提醒自己,鲁迅还在书签上写了一行字:“心到.口到眼到,读书三到。”
B.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C.在外国的地摊上卖的书,到了国内摇身-变被捧成了“传世经典”。
D.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为”。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小题。
2020 年的中秋和国庆撞了个满怀。月,朗照着国庆,也朗照着一个不一样的中国。刚刚经历一场惊心动
魄的大疫,这让国人( )。和往年一样,我们在这个黄金周里出游、聚餐、举家赏月;和往年一样, 五
星红旗呼啦啦飘满街巷。但每一个人都深知,曾经( )的这一切,是多么珍贵,多么来之不易。百年来
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让很多国家的百姓仍痛苦地在病毒威胁中载沉载浮,然而,14 亿人的中
国——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却让所向披靡的新冠病毒退避三舍。这是不折不扣的奇迹,和中华民族的家
国理念( )。国不安然,何以家为?抗疫中的忧愁与欢喜,家和国一起经历。从各级政府到每一个国民,
都担当大任,没有人置身事外。于是,我们才有了这样的“双节”。这次骤来的新冠疫情,给了我们再一次
从危机中洞察家国关系的( )。秉持家国情怀的赤子之心,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克服一切艰难
险阻,凝聚起抗击疫情的磅礴气势,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1.下列各句中的问号,和文中的问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这首曲调如此组合,是想表现人和自然的和谐,还是热情和理智的重合?
B.我现在实在走不开,请你来一下办公室好吗?
C.就他这半吊子水平,我的戏能让他演?
D.(熙凤)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百感交集习焉不察休戚相关契机
B.悲喜交集习以为常休戚相关契机
C.百感交集习以为常息息相关机缘
D.悲喜交集习焉不察息息相关机缘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抗击疫情的磅礴气势被凝聚,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B.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凝聚起抗击疫情的磅礴气势,有效控制了疫情。
C.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凝聚起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D.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凝聚起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有效控制了疫情。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这里,加拿大红枫,高达十几米,红得鲜艳而浑厚,像是重重的油彩涂抹过一样,一株株挺立在风中,
如同戏里的红脸关公,铁板铜钹高声大唱;矮矮的灌木石楠,则红得鲜嫩而跳跃,像是刚刚在清水里洗过,
一簇簇鲜灵灵地( )在房前房后,如同小姑娘脸上的笑靥,像轻轻吟唱的乡间民谣。当然,还有山茱萸、
山胡桃、紫叶李、械树和橡树,还有我认不出的树的叶子,______(1)______,橙红、酒红或深红、紫红,
将红色渲染得( )。
黄,也不仅仅是以前见惯的银杏叶子一种。______(2)______。白桦树,在北大荒时见多了,那时注意
的是它修长而洁白的树干。这时才看清,它的叶子是心形的,边缘带锯齿,叶脉清晰,左右对称如卡通画里
的一株小树。和其它树密集的叶子不同,它的叶子已稀疏得很,金黄中带有不甘心退去的绿色,摇曳在秋阳
中。
树上的叶子萧萧飘落,是秋天另一种( )。萧萧是声音,需要安静作为背景,与喧嚣相背离。无边落
木萧萧下,落木千山天远大,这样壮观的情景,都已很难见到。有一天,在社区散步,忽然听到身后一片喧
哗,以为是人的脚步声,回头一看,一片金黄色的落叶正铺天盖地地飘落,叶落在地发出的萧萧之声,我是
第一次听见,( )这样的响亮而清脆,犹如一阵急雨琵琶。
1.依次填入语段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蜂拥 淋漓尽致 风景 居然
B.簇拥 淋漓尽致 景致 居然
C.簇拥 酣畅淋漓 景致 诚然
D.蜂拥 酣畅淋漓 风景 诚然
2.文中画框的句子若改成“它的叶子已稀疏得很,金黄中带有不甘心褪去的绿色,摇曳在秋阳中”,表达效果
不如原句,请具体分析原因。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李鸿章正是在固化的秩序里开始酝酿他的改革。然而他在事先已被祖先确定好的框架内进行的所谓改革
是完全无济于事的。即使他兴办机械局、矿务局、铁道局、电报局,直至苦心孤诣地创建了那支亚洲规模最
大的海军力量——北洋水师,军队将领皆从英国留学归来,军事操练皆用英语,然而在这位雄心勃勃的大臣
面前,那个薄暮中的王朝就像一台过度破损的机器,早已发挥不出它应有的效率。只有它的礼制,还在按照
千百年前的模样有条不紊地运作着,如总督签押房里那座古老的自鸣钟那样,各个机件严丝合缝,准确无误,
容不得一粒尘沙。正是在各种严格的繁文缛节中,王朝神圣不可侵犯的秩序精神得以维持,这使得王朝至少
能在表面上看像点模样。
李鸿章像巧手的工匠一样富于敬业精神,他意识到了要改变些什么。( )技术上的进步已经于事无补。
李鸿章没有找到合适的力量支点,因为没等他迎来真正的辉煌,所有的业绩就已经幻化为无形,倒不如那些
行为惺惺作态的更符合历史逻辑的官员们。对于一个道德底线已经彻底崩溃的社会来说,对它进行局部修补,
使它维持得久一点,对于大多数人反而是一种痛苦,倒不如摧其速朽,使所有的灿烂与阴影都化成无尽的尘
埃。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直至苦心孤诣地创建了那支亚洲规模最大的海军力量——北洋水师”的破折
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你知道这雾凇——树上的冰花是怎样形成的吗?
B.老板对我不错,工资也挺高,每月三千多呢!——我能喝口水吗?
C.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D.“顺——山——倒——”林子里传出我们伐木连小伙子的喊声。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尽管在整个社会巨大的惯性作用面前,个人的一点有限努力很快会被无情地抵消掉。
B.尽管从整个社会巨大的惯性作用中,个人的一点有限努力很快会被无情地消解掉。
C.然而在整个社会巨大的惯性作用面前,个人的一点有限努力很快会被无情地抵消掉。
D.然而在整个社会巨大的惯性作用面前,个人的一点有限努力很快会被无情地消解掉。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李鸿章没有找到合适的力量支点,因为没等他迎来真正的辉煌,所有的业绩就已经幻化为无形,倒不如那
些惺惺作态的官员们的行为更符合历史的逻辑。
B.李鸿章没有找到合适的力量支点,所以没等他迎来真正的辉煌,所有的业绩就已经幻化为无形,倒不如那
些行为更符合历史逻辑的惺惺作态的官员们。
C.李鸿章没有找到合适的力量支点,所以没等他迎来真正的辉煌,所有的业绩就已经幻化为无形,倒不如那
些惺惺作态的官员们的行为更符合历史的逻辑。
D.李鸿章没有找到合适的力量支点,因为没等他迎来真正的辉煌,所有的业绩就已经幻化为无形,倒不如那
些行为更符合历史逻辑的惺惺作态的官员们。
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高校改名潮几乎每年都会___一次,据统计,过去 20 多年中,在 2000 多所公办高校中,有将近一半
高校改过名字。成功改名,可以提高学校知名度,让学校以及师生更有面子,还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投入,
吸引优质的生源,是一件___的事情。不过,改名也有改名的烦恼,不是所有的改名效果都是积极的,也
并不是所有的改名,都能够得到社会以及校友的认同。更有些学校几经周折改名之后,___,影响力反而
变弱了,甚至有的不得不改回来。
一所大学的校名就是它的招牌,是一种无形资产,早已和学校的办学理念、治学风格紧密融合在一起。更改
校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能使学校与其办学历史和办学理念形成___。按照有关规定,学院更名为大
学,要满足“在学科与专业方面,应拥有 3 个以上学科门类作为主要学科”等要求。对于一些专业特色比较
鲜明的高校来说,这意味着要增设学科和专业,扩大招生规模,进而有可能导致办学定位模糊,办学特色缺
失。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涌现 求名求利 因小失大 分割 B.出现 求名求利 得不偿失 割裂
C.出现 名利双收 因小失大 分割 D.涌现 名利双收 得不偿失 割裂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是所有的改名效果都是积极的,也并不是所有的改名,都能够得到校友以及社会的认同。
B.不是所有的改名效果都能够得到校友以及社会的认同,也并不是所有的改名都是积极的。
C.不是所有的改名,都能够得到社会以及校友的认同,也并不是所有的改名效果都是积极的。
D.不是所有的改名,都能够得到校友以及社会的认同,也并不是所有的改名效果都是积极的。
3.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物欲横流的社会,还有多少人记得李密在《陈情表》中“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的希冀?
B.人们把表面上看起来光鲜亮丽却承受不了挫折的年轻一代称为“草莓族”。
C.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
D.有几个“慈祥”的老板把捡来的菜叶用盐浸浸就算作工友的菜肴。
答案与解析
一、
1.D;2.C;3.A
解析:1.“不是……而是……”是并列关系,“不是……就是……”是选择关系,此处应选并列关系,
排除 A、B 两项。堆满:侧重堆积。塞满:是布满、填满。此处选“塞满”更合语境。跃然纸上:活跃地呈
现在纸上,形容文学作品叙述描写真实生动。不言而喻: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合乎语境。咄咄逼人:形容气
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此处形容权力恰当。飞扬跋扈:多形容骄横放纵,目中无人,侧重举止放荡
高傲。
2.“人也是如此”与前面的“树”衔接最恰当,排除 B、D 两项。依据前文,“适合的”应修饰限定“空
气”,排除 A 项。
3.“或”指其中之一,“和”是两者都包括,根据句意,此处指社会科学家、人文学者两者其中之一,
用“或”,排除 B、C 两项。D.成分残缺,应为“用……的方式”,需在“学者”后加“的方式”。A.“如
何”一词放句首,起强调作用,并引起对做法的思考,符合语境。
二、解析:1.本题考查考生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第一处,元凶巨恶:指为人所憎恶的恶势力头子。罪
魁祸首:作恶犯罪的头子,或指坏事的根子。“元凶巨恶”强调程度,而“罪魁祸首”强调最先、根源,此
处是说网络并不是文学经典遭遇尴尬的根源,所以“罪魁祸首”更符合语境。第二处,无所不至:指什么坏
事都干得出来,也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此词强调范围。无孔不入:比喻有空子就钻。此处是说网络具有有
空子就钻的癖性,所以“无孔不入”符合语境。第三处,孤芳自赏:泛指自命清高,自我欣赏的人。也指脱离
群众,自以为了不起。顾影自怜:意为回头看看自己的影子,怜惜起自己来。多用于形容女子孤独失意的样
子。此处是形容文学名著,以及前文“‘高处不胜寒’的姿态”,推断出此处选用成语“孤芳自赏”。第四
处,水到渠成:指条件成熟,更强调自然而然的状态和听凭事物发展的趋势。应运而生:旧指应天命而产生。
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此处是说网络写手适应时机而产生。所以选用成语“应运而生”。故选 B。
2.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逻辑脉络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
题关键点在前半句,由原文“文学经典名著在各种符号纷争的网络版图上”说明前半句中心词为“网络符号
浪潮”,故选“但在汹涌澎湃的网络符号浪潮面前”,排除 A、B 两项。C 项后半句“‘权威’的文学史已
经由不得慢悠悠地来回答了”语序不当,可改为“已经由不得‘权威’的文学史慢悠悠地来回答了”。故选
D。
3.本题考查考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
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
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做分析。可用压缩语句提取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解答。B.不合逻辑,
文学作为“专属品”,应该是“文学大师们”的,“指尖玩意儿”是指“网络文络文学”是平民化的,应该
是“平民大众”的,应改为“文学大师们的专属品”和“平民大众的指尖玩意儿”。C.中途易辙,前半句是
在说“专属品已不再是文学”,后半句根据句子理解可知,就转到“文学”成为平民大众的指尖玩意儿,前
半句讲的是“专属品”,后半句就讲“文学”,中途易辙。D.语序不当,分句间内容次序颠倒,分句间有轻
重关系,先说特殊的“专属品”,再说大众化的“指尖玩意儿”。故选 A。
三、答案:1.B; 2.C; 3.B
解析:1.“同心同德”,指思想、信念一致;“群策群力”,指大家一起出谋出力,发挥集体的力量。“机会”,恰好的时候,
时机;“契机”,事物转化(多指向积极的方向)的关键。“反躬自省”,反过来自我反省、检查知错即改”, 指知道错误
后能立即改正。“当仁不让”,指遇到该做的事,勇于承当,不推诿,不辞让;“责无旁贷”,指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给
别人
2.A 项,状语语序不当,“出自公心”应修饰“发表”O B 项,语序不当,应依序递进。D 项,发表一想法,动宾搭配不当。
3.都是表具有特定含义的词语。A 项,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C 项,表示讽刺否定。D 项,表示间接引用。
四、答案:1.C; 2.C; 3.D
解析:1.C 项中问号和原文的问号都是表反问语气。A 项,选择问句有两项时,前一项通常用逗号,后一句用问号。
B 项,表示委婉语气的祈使句,句末用问号。D 项,一般疑问句句尾用问号。
2.百感交集: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悲喜交集: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本处形
容疫情过后人们的复杂感受,应用“百感交集”。习焉不察:指经常接触某种事物,反而觉察不到其中存在的问题。
习以为常: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成了习惯,就觉得很平常了。此处应选“习以为常”。休戚
相关:祸福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息息相关:呼吸相互关联,形容关系密切。本处选“息息相关”。
机缘:机会和缘分。契机:指事物转化的关键,多指向积极的方向。本处指从危机中洞察家国关系的机会,所以选
“机缘”。
3.此题画波浪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处是“凝聚……气势”动宾搭配不当,故可排除 A、B 两项。二是“疫情得到了
有效控制”句子结构与上文不能衔接,正确的语序应是“有效控制了疫情”,故可排除 C 项。
四、答案:1.A;2.A;3.B
解析:1.第一处:依据原文“考试不行,工作不好,各种差劲”应该选择“不如意”。第二处:“推诿”
就是将个人受挫的原因归咎于自身以外的原因,以摆脱内疚的方式。“推卸”一般和“责任”搭配,“推诿”
跟后面的语境“找别的理由,然后得过且过,多可悲”相适应,应该选择“推诿”。第三处:“假装”装作
的意思,语境表达的是自欺欺人,然后达到“心安理得地偷懒”的目的,选择“假装”。第四处:“自讨苦
吃”,自己找苦吃;“作茧自缚”,原意是蚕吐丝作茧,比喻做了某件事,结果使自己受困,也比喻自己给
自己找麻烦。第四处是说认为别人的努力是自己找苦吃,应使用“自讨苦吃”。
2.“其实在努力的路上,许多人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的短暂安逸,以后却要千百倍地偿还”,后
半句的主干为“……安逸……要偿还”,搭配不当。B 项,后半句“而偷懒的人的短暂的安逸之后,却不得
不千百倍地偿还”成分残缺,“而偷懒的人的短暂的安逸之后”是状语,后句“却不得不千百倍地偿还”无
主语。C 项,“在努力的路上的人,有时候也是非常开心的”一句,暗含“大部分时候是痛苦的”,与前后
文语意矛盾。D 项,兼有 B 项和 C 项的错误。
3.B 项,前半句“我真的努力了吗?”承接上文的“别找借口,无非是懒罢了”,后半句“不要说什么选
择比努力重要”与下文的“哪里有什么好方向给你选择?”衔接,所以 B 项正确。A 项,探讨迷茫原因,文意
并不是对为什么迷茫有疑问而进行回答的,此选项错。C 项,“自己是不是太懒了”一句恰当,但“努力提
高自己才是正理”一句,与下文“选择”跳脱,不能衔接。D 项,“万丈高楼不都是平地而起吗”是说从头
做起,与文意偏离较远。
五、答案:1.B
2.第二人称意在将读者拉入作者设置的哲思氛围中深入思考,拉近读者与作者思维之间的距离。
3.示例:①但世间并无全面价值的美;②而是眼界的问题
解析:1.狭小:狭窄。狭隘:指不宽阔,更多的引申为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宏大宽广或非常局限。第
一处,指的是空间、视野,应用“狭小”。谐调:和谐,协调,形容词。协调:搭配得适当;使配合得适当,
动词。第二处,修饰“关系”,应选“谐调”。注目:把视线集中在一点上。瞩目:注视;注目。第三处,
语境意是指天鹅的体形引人注意,应选“注目”。独占鳌头:原指科举时代考试中了状元。现泛指占首位或
第一名。无出其右:古代以右为尊。没有能超过他的。第四处,强调天鹅的飞行高度在鸟类中是最高的,应
选“独占鳌头”。
2.首先要明确第二人称的作用,第二人称作用:①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亲切、自然;②更易接受
作者观点,理解作者用意。故本题中,作者运用第二人称将读者拉入作者设置的哲思氛围中深入思考,具有
犹如面对面聊天的效果,拉近读者与作者思维之间的距离,便于达成情感共鸣。
3.本题中,结合上下文“天鹅并不是体形最大的鸟,不是毛色最绚丽的,不是歌喉最悦耳的……”“我
们所谓的无瑕,仅是在一个狭小局部达到的自我满足”“表现出美对丑的顽强克服愿望”“绝对意义的美是
非真的,正如高大辉煌的王鸟凤凰,是幻想中的杰作”可见,第①处是说世间的美并无全面价值,此处可填
写“但世间并无全面价值的美”;结合下文“如果你所看到的范围足够宽广,你就会发现自己没有任何理由
骄傲”分析可知,谦虚并不取决于品德,和人的眼界有关,故第②处可填写“而是眼界的问题”。
六、答案:1.C;2.B;3.C
解析:1.原句主要存在主语残缺和动宾搭配不当两处语病。A、B 两项缺少主语“他们”,“在他们”应
改为“他们在”;且修改后的内容信息不完整。D.“结成……感情”动宾搭配不当。2.注意与上文“这种……
友谊”以及下文中的“……密码”相照应。C、D 两项只是对友谊的赞美,和后文陈述的内容没有关联。A 项
与下文衔接不恰当,故选 B 项。
3.繁芜丛杂:丛生的杂草多而乱。形容内容、文字或种类繁多。繁文缛节: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泛
指烦琐多余的事项。豁然开朗:由狭窄阴暗一下子变为开阔明亮。也形容一下子领悟到某种道理而感觉明朗。
茅塞顿开: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休戚与共:彼此共同承
受幸福与灾祸。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相关联。侧重体现利益关系密切。考查: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行
为、活动)。考验:通过具体事件、行动或困难环境来检验(是否坚定、忠诚或正确等)。
七、答案:1.D; 2.①把雨季中的柳树比作要滴下水来的翡翠,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柳树的绿与翡翠的绿
在颜色上相似;③雨季中的柳树湿润欲滴与翡翠的温润欲滴之情态相似。
3.(答案示例)①从表达的效果来看:原文的“粉紫色”“红”是为了衬托“湖水”“柳树”的翠绿,进而突出翠湖的“翠”;
去掉后失去了色彩的强烈对比,表达效果不明显。②从强调的重点来看:改句的重点在于“印象”;原句强调翠湖的
“翠”,与前文“翠湖这个名字起得好”形成呼应,符合原文意思。③从表达的语气来看:用改句收束文段,语气平淡;
原句把“翠”字放在最后,戛然而止,干脆利落,语气得以强化。
八、答案:1.B
2.“退去”有“罢退,撤离,离开”之意。文中运用“退去”,将白桦树的叶子拟人化,强调“不甘心”,
富有情感和意味,“褪去”没有这种效果。
3.(1)红得深浅层次不同;(2)(叶子变黄的,)还有白桦的叶子
解析:1.簇拥:围着,聚成一团,围着一个人或物。蜂拥:形容像蜜蜂一样成群结队地迅速聚集。淋漓
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表达得非常透彻、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彻底。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景致:指风景
和景物。风景:供观赏的自然风光、景物,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居然:表示没想到,出乎意料。诚然:
表示情况确实如此。
2.分析两句话的不同点,只有一处用词不同,原句用的是“退去”,改句用的是“褪去”,分析两个词
在语义、表达情感上的不同即可。退去:指罢退,撤离,离开。原句用于形容白桦树的叶子,“退去”运用
了拟人修辞,突显了“不甘心”的情味。褪去:指退去,去除,使套着的东西脱去。“褪去”不如原句“退
去”更具表现力。
3.第一空,语境描写各种叶子,根据“橙红、酒红或深红、紫红,将红色渲染得淋漓尽致”可知,此处
应填“红得不同”等意思;第二空,此处介绍树叶,由银杏叶子过渡到白桦树叶,据此推知应填“还有白桦
的叶子”。
九、答案:1.A;2.D;3.C
解析:1.例句中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A 项,表示解释说明;B 项,表示话题的转移;C 项,表示意思的
递进;D 项,表示声音的延长。
2.前后句子是转折关系,用“然而”;“抵消”偏重于两者互相作用,而此处侧重于社会惯性对个人努
力的挤压,用“消解更合适”。
3.前一处“没等他迎来真正的辉煌,所有的业绩就已经幻化为无形”是“李鸿章没有找到合适的力量支
点”的结果而非原因,排除 A、D 两项。后一处“所有的业绩就已经幻化为无形”与“行为更符合历史的逻
辑”前后照应,与“官员”无法实现内容上的照应,排除 B,故选 C。
十、答案:1.D; 2.D; 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