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名师课堂:任务“准”一点(附:技法点拨及范文点评)
同为任务驱动型作文,由于题目类型和特点各异,审题立意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但无
论命题人怎样变换题型,考生只要明辨“任务”,紧紧围绕题目指定的“任务”立意行文,
都是符合题意的。此外,考生在审题时还要特别关注不同题型所给出的“任务”的差异,
根据不同的命题指向,有区别、有针对性地选好切入点,确保立意精准,全面完成命题指
定的各项“任务”。
一、明确“指令”
具有“指令性”是任务驱动型作文最大的特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指令,包括文体指
令、内容指令、思维指令、比较指令和对象指令等。很多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指令不止一个,
考生在审题时注意不要遗漏。
1.文体的指令
所谓文体的指令,是指材料要求中已经或明显、或隐含地规定了写作文体。有些题目
对作文文体的指令较为模糊,需要考生作出分析判断。
2.内容的指令
综观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几乎所有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都含有内容的指令,指令几
乎都会指向材料本身。
3.思维的指令
所谓思维的指令,是指在任务驱动型作文的题目中,其任务指向的材料会出现或矛盾、
或对立、或引人深思的情境或问题,然后要求考生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或方案。这就需要
考生认真思考、深入分析,对材料中有争议、有分歧的问题进行探讨,然后提出自己的观
点。
4.比较性指令
比较性指令是指题目所给任务中,蕴含二到三种不同的人、事、方法等,要求考生进
行比较分析,并阐释观点或理由。行文时不能只谈其中一种而对另外两种选择性忽视,但
也不可平均用力、通篇比较。
5.对象的指令
对象指令是指材料作文在任务指令中明确了写作的接受对象,即读者。读者不同,作
文的选材、行文也应有所不同。
二、完成“任务”
1.善于鉴别,精于比较
对于比较类的材料,考生审题时务必辨明不同观点、行为之间的优劣差异,从中精选
出最符合自己观点的思想倾向,以及最便于发挥自己特长的某一侧面,再确定立意。
2.理性表态,冷静发声
有些题目以生活中的某种现象入题,这些现象往往隐含着人们对其不同的道德评价。
由于人们的世界观、道德观以及认知能力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评判标准自会有所不同,甚
至大相径庭。命题人要求考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目的在于考量其道德标准。考生一定要保
持冷静的头脑,做到科学、理性发声。
3.斟酌轻重,辩证思考
有时命题人会将同质的几个材料或人物并列呈现出来,让考生自己从中选择,并阐释
理由。针对这样的命题,考生一定要细心掂量,用心斟酌,做出缜密的选择。立意时务必
注意突出一个“更”字,千万不可因肯定一个而否定其余。
4.明确是非,准确判断
有些材料内容所呈现的是非曲直已经非常明显,材料中暗含着命题人的情感倾向和作
文立意指向。如果考生不用心揣摩,很可能会造成审题立意的偏差。高考作文不仅考查考
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考查其是非分辨能力。作文立意一定要健康向上,弘扬正能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近来,脚踏风火轮的“哪吒”、勇闯火海的“烈火英雄”等影视形象感染了众多年轻人,
兴起了“燃文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燃点”,可以是对社会无私奉献,可以是全身心投
入做一件事,还可以是在困境中不被击倒……“燃文化”反映了当代青年自我定义、自我
塑造的愿望。
请结合材料内容,以校长或学生的身份写一篇在学校升旗仪式上的演讲稿。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 800 字。
审题指导:
毛主席曾经说过:“人是要有点精神的。”这个精神是一种情怀,一种境界,一种超越,
一种不甘平庸、不甘屈从、不得过且过的血性和品节。“燃文化”可以激发这种精神,而这
种精神对补充新一代青年的“钙质”尤为必要。唯有“燃”,方能勃发“敢教日月换新天”
的豪气;唯有“燃”,方能澎湃“铁肩担道义”的热血;唯有“燃”,方能锻造出“大国工匠”
“铁血战狼”等时代的弄潮儿。
本文在具体写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两点:一是格式,包括开场白(称谓语,问候语)、
正文、结尾三部分。二是写法,要注意内容的现实性、情理的说服性、情境的现场性和表
达的口语性。
范文佳作:
顺应“燃文化”,我们做炬火
沈杨翌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近来,众多很“燃”的影视形象激发了国人的“燃点”,掀起了一股“燃文化”。作为
当代青年,我们更应当顺应、弘扬这种“燃文化”。在此,我愿用个人的微薄之力,“燃”
起同学们心中的星星之火,弘扬“燃文化”。
“燃文化”的兴起,表现了当代青年对向上的渴望,对“成为更好的自己”的渴望。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青年,我们接受着良好的教育,享受著优越的物质条件。古人云:“仓
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确,丰衣足食的我们也正思考着应怎样塑造自我,将
自我这颗小小的水滴汇入时代发展的洪流中去。当下兴起的“燃文化”,恰恰是我们塑造自
我的契机。
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弘扬“燃文化”的基石。当我们感激黑暗中的烛光时,我们可曾
想过让自己成为那烛光,或是烛光背后的掌灯人?我们身处的这个社会浮躁喧嚣,很多人
利益至上,若能汇入更多的“烛光”或出现更多的“掌灯人”,就能逐渐消除这种不良风气。
且看清华、北大的博士生不远万里,去新疆支教;且看大学生村官不畏艰苦,帮助村民排忧
解难……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用自己无私奉献的精神,为社会点燃星星之火。
培养专注、投入的品质,是我们弘扬“燃文化”的阶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就是不
简单;容易的事情认真做,就是不容易”,有些同学会说,“专注投入”不是老匠人抑或“大
国工匠”才需要培养的品质吗?与我们年轻人何干?此言差矣。殊不知,人人都需要有“匠
心”,任何事情都需要全身心投入,这一点对于响应“燃文化”的青年而言,更为重要。
北大“卖猪佬”陈生,开办了全国第一家“屠夫学校”,他坚持“卖猪肉也要卖出北大
水平”的决心,硬是把一件平凡小事做成了一门“学问”。同学们,试问陈生事迹激起你们
的“燃点”了吗?
当下,有些“佛系青年”自称“肥宅”,不愿“点燃”自己,反而以颓废慵懒为荣。他
们不愿顺应“燃文化”,拒绝接受“燃文化”,他们不仅在行动上患了“慵懒症”,而且在思
想上患了“麻痹症”。他们拒绝塑造自己,不愿传播“燃文化”,反而热衷于在网络平台上
传播“肥宅”言论,堪比瘟疫病毒。对于这类消极言行,我们应全力否定,大力批判。
同学们,不必“等风来”,我们“追风去”!倘若没有炬火,我们自己便是炬火!
同学们,有中国之少年,方有少年之中国;有阳光之少年,方有中国之阳光;我们“燃起
来”,中国便充满激情与活力!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点评
这篇演讲稿饱含激情又不失理性。言其“激情”,是因为它有着“以天下为己任”的情
怀和“解民忧,暖民心”的热忱。考生不仅将“小我”汇入到时代发展的洪流中去,而且
唱响了一曲无私奉献的时代赞歌。言其“理性”,是因为它不虚华,接地气。考生不仅能“仰
望星空”,而且能脚踏实地;不仅心中装着“诗和远方”,而且能专注投入地“把简单的事情
重复做,把容易的事情认真做”。因为有激情,故而有号召力;因为有理性,故而有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