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高考数学 高三冲刺模拟卷09(江苏专用)(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年新高考数学 高三冲刺模拟卷09(江苏专用)(解析版)

ID:680226

大小:917.48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1-04-2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绝密★启用前 2021 年新高考数学 高三冲刺模拟卷 09(江苏专用)数学 (考试时间:120 分钟 试卷满分:150 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已知集合  2, NA x x x   ,集合  2| 6 0B x x x    ,则 A B  ( ) A. 2 B. 3,2 C. 3,1 D. 3,0,1,2 【答案】A 【解析】集合    2, N 0,1,2A x x x    ,集合    2| 6 0 3,2B x x x      , 所以  2A B  . 2.在复平面内,复数 i iz 43 5  (i 为虚数单位),则 z 对应的点的坐标为( ) A.(3,4) B.(﹣4,3) C. )5 3,5 4(  D. )5 3,5 4(  【答案】D 【解析】因为 ii i i i i i iz 5 3 5 4 25 2015 43 43 43 5 43 5   , 所以 iz 5 3 5 4  ,对应的点 )5 3,5 4(  . 3. 52 )21)(1(  xx 展开式的常数项为( ) A.112 B.48 C.﹣112 D.﹣48 【答案】C 【解析】∵ 5)21(  x 展开式的通项公式为 rrr r xCT )2()1( 5 51    , 分别令 r=3、r=5,可得 52 )21)(1(  xx 展开式的常数项为﹣80﹣32=﹣112 4.我国古代著作《庄子•天下篇》引用过一句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其含义是:一尺长 的木棍,每天截去它的一半,永远也截不完.在这个问题中,记第 n 天后剩余木棍的长度为 an,数列{an} 的前 n 项和为 Sn,则使得不等式 Sn> 32 31 成立的正整数 n 的最小值为( ) A.5 B.6 C.7 D.8 【答案】B 【解析】由题设可得:数列{an}是首项、公比为 2 1 的等比数列, ∴ n n nnn Sa )2 1(1 2 11 ])2 1(1[2 1 ,2 1     , 又由 Sn> 32 31 可得: 32 31)2 1(1  n ,解得:n>5,∵n∈N*,∴nmin=6. 5.函数 xexf x sin)11 2()(  图象的大致形状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xe exf x x sin1 1)(   , 则 )(sin1 1)sin(1 1)sin(1 1)( xfxe exe exe exf x x x x x x       , 则 f(x)是偶函数,则图象关于 y 轴对称,排除 B,D, 由 f(x)=0,得 1﹣ex=0 或 sinx=0, 得 x=kπ,k∈Z,即当 x>0 时,第一个零点为π, 当 x=1 时, 01sin1 1)1(   e ef ,排除 A,故选:C. 6.2019 年湖南等 8 省公布了高考改革综合方案,将采取“3+1+2”模式,即语文、数学、英语必考,考生首 先在物理、历史中选择 1 门,然后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选择 2 门.则某同学选到物理、地理两 门功课的概率为( ) A. 8 1 B. 5 1 C. 4 1 D. 3 1 【答案】C 【解析】采取“3+1+2”模式,即语文、数学、英语必考, 考生首先在物理、历史中选择 1 门,然后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选择 2 门. 基本事件总数 122 4 1 2  CCn , 某同学选到物理、地理两门功课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 31 3 2 2  CCm , ∴某同学选到物理、地理两门功课的概率为 4 1 n mP .故选:C. 7 . 设 F1 , F2 是 双 曲 线 184: 22  yxC 的 两 个 焦 点 , O 为 坐 标 原 点 , 点 P 在 C 的 左 支 上 , 且 32 |||| 11  OP OPPF OP OPOF ,则△PF1F2 的面积为( ) A.8 B. 38 C.4 D. 34 【答案】A 【解析】由 32 |||| 11  OP OPPF OP OPOF ,可得 32|| OP , F1,F2 是双曲线 184: 22  yxC 的两个焦点, 不妨设 ),0,32(),0,32( 21 FF  , 所以 ||2 1|| 21FFOP  ,所以点 P 在以 F1F2 为直径的圆上,即△PF1F2 是以 P 为直角顶点的直角三角形, 故 2 21 2 2 2 1 |||||| FFPFPF  ,即 48|||| 2 2 2 1  PFPF . 又||PF1|﹣|PF2||=2a=4, 所以 ||||248||||2||||||||||16 2121 2 2 2 1 2 21 PFPFPFPFPFPFPFPF  , 解得|PF1||PF2|=16, 所以 8||||2 1 2121  PFPFS FPF .故选:A. 8.骑自行车是一种能有效改善心肺功能的耐力性有氧运动,深受大众喜爱,如图是某一自行车的平面结 构示意图,已知图中的圆 A(前轮),圆 D(后轮)的半径均为 ,△ABE,△BEC,△ECD 均是边 长为 4 的等边三角形.设点 P 为后轮上的一点,则在骑动该自行车的过程中, 的最大值为( ) A.18 B.24 C.36 D.48 【答案】C 【解析】据题意:圆 D(后轮)的半径均为 3 ,△ABE,△BEC,△ECD 均是边长为 4 的等边三角形.点 P 为后轮上的一点,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则 A(﹣8,0),B(﹣6, 32 ),C(﹣2, 32 ). 圆 D 的方程为 x2+y2=3,可设 P(  sin3,cos3 ), 所以 )32sin3,6cos3(),32,6(  BPAC , 故 36241224)3sin(12)cos2 3sin2 1(1224cos36sin6  BPAC . 故选:C. 二、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 部选对的得 5 分。部分选对的特 2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9.已知 1loglog0 2 1 2 1  ba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 2 11 4a b> > > B. 1 12 1a b > > > C. 1 1 a b b a  > D. 1 1e ee b> > 【答案】ACD 【解析】已知 1 1 2 2 0 log log 1,a b   因为 y  1 2 log x 在区间 0,  上单调递减,所以 1 2 b a   1, 所以 2 21 1,4 b a   故 A 正确; 因为函数 1y x  在区间 0,  上单调递减,因为 1 1,2 b a   所以 2  1 1 1,b a   故 B 错误; 因为 1 1 a b b a                  2 21 1 1 1 1 1 a b a ba a b b b a b a                 1 .1 1 a b a b b a      又 1 1,2 b a   所以 1,a b        1 0,1 1 a b a b b a      故C 正确; 因为 1 2 b    1,a   函数 xy e 为单调递增函数,所以 1 e  1a be e e    ,故 D 正确. 10.已知函数 ( ) sin cos ( 0)f x a x b x ab   ,且对任意 xR 都有 ( ) ( )3 3f x f x    ,则 A. ( )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 2π B. ( )f x 在[ 2 3  , 3  ]上单调递增 C. 5 6  是 ( )f x 的一个零点 D. 3a b  【答案】ACD 【解析】A 选项明显正确; ( )f x 在[ 2 3  , 3  ]上单调递增,不一定正确,B 错误; 因为 5 6  ﹣ 3 2 4 T   ,故 C 正确; 2 2sin cos3 3a b a b    ,两边平方,并化简得: 2( 3 ) 0a b  ,则 3a b ,即 3a b  ,D 正确. 综上,选 ACD. 11.已知抛物线 C:y2=4x 的焦点为 F,P(x1,y1),Q(x2,y2)是抛物线上两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C 的准线方程:x=﹣1 B.若直线 PQ 过点 F,则 x1x2=4 C.若 ,则线段 PQ 的中点 M 到 y 轴的距离为 D.若 ,则 S△OPQ≥2 【答案】ACD 【解析】A:y2=4x,∴2p=4,p=2,故准线方程为 x= 2 p =﹣1,故 A 正确; B:若 PQ 过点 F,设 PQ 为 x=my+1,联立抛物线 C:y2=4x 得,y2﹣4my﹣4=0, y1+y2=4m,y1y2=﹣4,则 x1x2= 144 2 2 2 1  yy =1,故 B 错误. C:|PF|=x1+1,|QF|=x2+1,|PF|+|QF|=x1+x2+2= 2 5 ,∴x1+x2= 2 1 , 则 xm= 4 1 2 21  xx ,M 到 y 轴的距离为 xm,即 4 1 ,故 C 正确. D:∵ QFPF  ,故 P,Q,F 三点共线,|y1﹣y2|= 21 2 21 4)( yyyy  , ∴||PQ|= ||1 21 2 yym  ,点 O 到 PQ 的距离为 1 1 2 m ,∴ 212 2  mS OPQ ,故 D 正确. 故选:ACD. 12.已知等比数列{ }na 首项 1 1a  ,公比为 q,前 n 项和为 nS ,前 n 项积为 nT ,函数 1 2 7( ) ( )( ) ( )f x x x a x a x a    ,若 (0) 1f   ,则 A.{lg }na 为单调递增的等差数列 B.0 1q  C. 1 1n aS q         为单调递增的等比数列 D.使得 1nT  成立的 n 的最大值为 6 【答案】BCD 【解析】令     1 2 7( )g x x a x a x a    ,则 ( ) ( )f x xg x , ∴ ( ) ( ) ( )f x g x xg x   ,∴ 1 2 7(0) (0) 1f g a a a    , 因为 na 是等比数列,所以 7 1 2 7 4 1a a a a  ,即 3 4 11a a q  , ∵ 1 1a  ,∴ 0 1q  ,B 正确; ∵  1 1 1lg lg lg ( 1)lgn na a q a n q    ,∴ lg na 是公差为1gq 的递减等差数列,A 错误; ∵   11 1 11 11 1 1 n n n a a a qS q qq q q         ,∴ 1 1n aS q     是首项为 1 01 a q q  ,公比为 q 的递增等比数 列,C 正确; ∵ 1 1a  , 0 1q  , 4 1a  ,∴ 3n  时, 1na  , 5n  时, 0 1na  , ∴ 4n  时, 1nT  , ∵ 7 7 1 2 7 4 1T a a a a   ,∴ 8n  , 7 8 9 7 1n nT T a a a T   , 又 7 5 6 7 1TT a a   , 7 6 7 1TT a   ,所以使得 1nT  成立的 n 的最大值为 6,D 正确. 故选 BCD. 三、填空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3.设 nS 为数列 na 的前 n 项和,若 2 5 7n nS a  ,则 na  ________. 【答案】 17 5 3 3 n    【解析】当 1n  时, 1 1 12 5 7 2S a a   ,即 1 7 3a  ;当 2n… 时, 2 5 7n nS a  , 1 12 5 7n nS a   , 两式相减可得 12 5 5n n na a a   ,即 15 3n na a  ,即 1 5 3 n n a a   ,故数列 na 是以 7 3 为首项, 5 3 为公比的 等比数列,故 17 5 3 3 n na      . 14. 在直角坐标系 xOy 中,直线 l 过抛物线 2 4y x 的焦点 F ,且与该抛物线相交于 A , B 两点,其中点 A 在 x 轴上方.若直线l 的倾斜角为 60,则 OAF△ 的面积为___________. 【答案】 3 【解析】如图, 过点 A 作准线的垂线段 AM ,设| |AF t ,则| |AM t , 1| | 2FN t , 因为| | | | | | | |AM PN PF FN   ,所以 12 2t t  , 所以| | 4AF t  ,所以| | 2 3AN  ,所以 1 1| || | 1 2 3= 32 2OAFS OF AN    △ .故答案为: 3 15.设函数 f(x)=ex(x+1)的图象在点(0,1)处的切线为 y=ax+b,若方程|ax﹣b|=m 有两个不等实 根,则实数 m 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0,1) 【解析】由 f(x)=ex(x+1),得 f′(x)=ex(x+2),得 a=f′(0)=2,且 b=1. 作出函数 y=|2x﹣1|的图象如图, 由图可知,要使方程|ax﹣b|=m 有两个不等实根,则实数 m 的取值范围是(0,1).故答案为:(0,1). 16.设 1 2,F F 是椭圆 2 2 2 2 1( 0, 0)x y m nm n     的两个焦点, P 为椭圆上任意一点,当 1 2F PF 取最大 值时的余弦值为 1 49  .则(Ⅰ)椭圆的离心率为___;(Ⅱ)若椭圆上存在一点 A ,使 2 2 0OA OF F A     (O 为坐标原点),且 1 2AF AF  ,则  的值为____. 【答案】 5 7 3 4 或 4 3 【解析】设 2 ,2a b 分别为椭圆的长轴长,虚轴长, (Ⅰ)在 1 2F PF△ 中, 2 2 2 2 1 2 1 2 1 2 1 2 4 2cos 12 PF PF c bF PF PF PF PF PF       , 2 1 2 2 1 2 2 PF PFPF PF a         ,当且仅当 1 2PF PF a  时,等号成立,即当点 P 位于短轴端点 时, 1 2F PF 的余弦值最大, 2 2 2 11 49 b a     ,即 2 2 24 49 b a  ,则离心率 2 2 24 51 1 49 7 c be a a       (Ⅱ)取 2AF 中点 D ,由 2 2 0OA OF F A     ,即 22 0OD F A  uuur uuur ,可得 2OD AF ,利用中位线性质 可得 1 2AF AF ,设 1AF u , 2AF v ,则 2 2 24 2 5 7 u v c u v a ac            解得 8 7 6 7 u a v a     ,或 6 7 8 7 u a v a     , 3 4   或 4 3 故答案为: 5 7 ; 3 4 或 4 3 四、解答题:本题共 6 小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题满分 10 分) 在① ,② ,③ cosC 这三个条件中任 选一个,补充在下面问题中,并给出解答. 问题:已知△ABC 内角 A,B,C 的对边分别是 a,b,c, , ,求 ac 的最大值. 注:如果选择多个条件分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 【答案】见解析 【解析】若选①:由已知得 , 即 . 化简得 ,因为 ,所以 , . 又 , 所以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故 ,即 的最大值为 4. 若选②:由已知得 , , , 化简得 ,即 ,因为 ,所以 . 由 , 可得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故 ,即 的最大值为 . 若选③:由已知 , 即 , 又 , 所以 . 所以 ,因为 ,所以 . 由 , 得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故 ,即 的最大值为 4. 18.(本题满分 12 分) 已知等差数列 与下项等比数列 满足 ,且 ,20, 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 数列. (Ⅰ)求数列 和 的通项公式; (Ⅱ)在(1) , (2) , (3) 这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下面问题中,并完成求解. 若_______________,求数列 的前 项和 . 注:如果选择多个条件分别作答,按照第一个解答计分. 【答案】见解析 【解析】设等差数列 的公差为 ,等比数列 的公比为 , 由题得 ,即 解得 , ,所以, , (Ⅱ)(1), ,则 故 (2), ; ,① ,② 由①-②,得 ,即 (3) 则 故 19.(本题满分 12 分) 已知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2,沿 AC 将△ACD 折起到 PAC 位置(如图),G 为△PAC 的重心,点 E 在 边 BC 上,GE∥平面 PAB. (1)若 CE= λ EB,求 λ 的值; (2)若 GE⊥PA,求平面 GEC 与平面 PAC 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 【答案】见解析 【解析】(1)连接 CG,并延长交 PA 于点 F,连接 BF, ∵GE∥平面 PAB,GE ⊂ 平面 BCF,平面 BCF∩平面 PAB=BF, ∴GE∥BF, ∵G 为△PAC 的重心, ∴CG=2GF, ∴CE=2EB,即 λ =2. (2)由(1)知,GE∥BF, ∵GE⊥PA,∴BF⊥PA, ∵F 为 PA 的中点, ∴PB=AB=2, 取 AC 的中点 O,连接 PO,则 PO=BO= 2 , 在△POB 中,PO2+BO2=PB2,即 PO⊥BO, ∵PO⊥AO,AO∩BO=O,AO、BO ⊂ 平面 ABC, ∴PO⊥平面 ABC, 以 O 为原点,OB,OC,OP 所在的直线分别为 x,y,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A(0, 2 ,0),B( 2 ,0,0),C(0, 2 ,0),P(0,0, 2 ),F(0, 2 2 , 2 2 ), ∴ FC =(0, 2 23 , 2 2 ), BC =( 2 , 2 ,0), 设平面 BCF 的法向量为 m =(x,y,z),则      0 0 BCm FCm ,即      022 02 2 2 23 yx zy , 令 y=1,则 x=1,z=3,∴ m =(1,1,3), ∵OB⊥平面 PAC, ∴平面 PAC 的一个法向量为 n =(1,0,0), ∴cos< m , n >= 11 11 1911 1 ||||      nm nm , 故平面 GEC 与平面 PAC 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11 11 . 20.(本题满分 12 分) 已知某射手射中固定靶的概率为 ,射中移动靶的概率为 ,每次射中固定靶、移动靶分别得 1 分、2 分, 脱靶均得 0 分,每次射击的结果相互独立,该射手进行 3 次打靶射击:向固定靶射击 1 次,向移动靶射 击 2 次. (1)求“该射手射中固定靶且恰好射中移动靶 1 次”的概率; (2)求该射手的总得分 X 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答案】见解析 【解析】(1)记“该射手射中固定靶且恰好射中移动靶 1 次”为事件 D,射中固定靶为事件 A,射中移动靶 分别为事件 B,C, 则 D=AB C +A B C,其中 ABC +A B C 互斥,A,B,C,B ,C 相互独立,P(A)= 4 3 ,P(B)=P(C) = 3 2 , ∴P(D)=P(ABC )+P(A B C)= 3 1 3 2)3 21(4 3)3 21(3 2 4 3  . 即该射手射中固定靶且恰好射中移动靶 1 次的概率为 3 1 . (2)X 的可能取值为 0,1,2,3,4,5. P(X=0)= 36 1)3 21)(3 21)(4 31(  , P(X=1)= 12 1)3 21()3 21(4 3  , P(X=2)= 9 12)3 21(3 2)4 31(  , P(X=3)= 3 12)3 21(3 2 4 3  , P(X=4)= 9 1 3 2 3 2)4 31(  , P(X=5)= 3 1 3 2 3 2 4 3  , 该射手的总得分 X 的分布列为: X 0 1 2 3 4 5 P 36 1 12 1 9 1 3 1 9 1 3 1 ∴E(X)= 12 41 3 159 143 139 1212 1136 10  . 21.(本题满分 12 分) 已知 A , B 分别为椭圆   2 2 2: 1 1xC y aa    的左、右顶点, P 为C 的上顶点, 8AP PB   . (1)求椭圆 C 的方程; (2)过点 6,0 作关于 x 轴对称的两条不同直线 1l , 2l 分别交椭圆于  1 1,M x y 与  2 2,N x y ,且 1 2x x , 证明:直线 MN 过定点,并求出该定点坐标. 【答案】见解析 【解析】(1)由题意得  ,0A a ,  ,0B a ,  0,1P ,则  ,1AP a ,  , 1PB a  .由 8AP PB   , 得 2 1 8a   ,即 3a  所以椭圆 C 的方程为 2 2 19 x y  (2)由题易知:直线 MN 的斜率存在,且斜率不为零, 设直线 MN 方程为 x my n  , 0m  取立 2 29 9 0 x my n x y       , 得 2 2 29 2 9 0m y mny n     ,由 0△ 得 2 2 9 0m n   , ∴ 1 2 2 2 9 mny y m    , 2 1 2 2 9 9 ny y m   , 因为关于 x 轴对称的两条不同直线 1l , 2l 的斜率之和为 0, ∴ 1 2 1 2 06 6 y y x x    ,整理得   1 2 1 22 6 0my y n y y    , 即    2 2 2 2 9 2 6 09 9 m n mn n m m     ,解得: 3 2n  直线 MN 方程为: 3 2x my  ,所以直线 MN 过定点 3 ,02      . 22.(本题满分 12 分) 已知函数 f(x)=xlnx- 1 2 x2+(a-1)x(a∈R). (1)讨论函数 f(x)的极值点的个数; (2)若函数 f(x)有两个极值点 x1,x2,证明:f(x1)+f(x2)>2a-3. 【答案】见解析 【解析】(1) ( ) lnf x x x a    , 1 1( ) 1 xf x x x     . 当 (0,1)x 时, ( ) 0f x  , ( )f x 单调递增;当 (1, )x  时, ( ) 0f x  , ( )f x 单调递减. 当 1x  时, ( )f x 有极大值, (1) 1f a   . 当 1a  时, (1) 0f   , ( )f x 在 (0, ) 上单调递减,此时 ( )f x 无极值; 当 1a  时, (1) 1 0f a    . 1 1 1 11 1 1 1ln 1 0 a a a a f a a ae e e 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易证, 1x  时, 2xe x ,所以, 1a  ,   2 0a af e a e    , 故存在 1 2,x x ,满足 1 1 2 10 1 a ax x ee         , 1 2( ) ( ) 0f x f x   . 当  10,x x 时,  f x 单调递减,当  1 2,x x x 时,  f x 单调递增, 当  2 ,x x  时,  f x 单调递减. ( )f x 在 1x x 处有极小值,在 2x x 处有极大值. 综上所述,当 1a  时, ( )f x 没有极值点;当 1a  时, ( )f x 有 2 个极值点.………(6 分) (2)由(1)可知当且仅当 1a  时 ( )f x 有极小值 1x 和极大值 2x , 1 20 1x x   . 先证: 1 2 2x x  . 由 1 1 2 2 ln 0 ln 0 x x a x x a        ,得 1 1 2 2ln lnx x x x   ,即 2 1 2 1 1ln ln x x x x   . 下证 2 1 2 1 2 1ln ln 2 x x x x x x   ,即证 2 2 1 21 1 2( 1) ln 1 x x x xx x    (以下略) 所以 2 1 2 1 2 1 1 ln ln 2 x x x x x x    ,所以 1 2 2x x  . 因为 1 20 1x x   , 1 2 2x x  ,所以 2 1 12x x x   . 因为  1 2,x x x 时, ( )f x 单调递增,所以    2 12ff x x  , 所以    1 2 1 1) ( 2( )f x f x f x xf  . 再证: 1 2( ) ( ) 2 3f x f x a   . 设      2 , ,1( 0)g f xx f x x  ,因为 ( ) lnf x x x a    , 所以 ( ) ( ) (2 ) ln ln(2 ) 2 2g x f x f x x x x          , 所以       22 11 1 2 02 2 xg x x x x x        ,故  g x 在 0,1 上单调递增. 又  1 0g  ,所以  0,1x 时,   0g x  ,    ( ) 2g x f x xf   在 0,1 上单调递减. 所以  0,1x 时,    1 2 (1) 2 3g x g f a    . 所以      1 2 1 1 1( ) ( ) 2 32f x f x f x x af g x     . ……………(12 分) 另法: (1) 证明:    2 12f x f x  . 当 1a  时, ( )f x 有 2 个极值点 1 2,x x ,且满足 1 20 1x x   . 因为 1 20 1x x   ,所以 12 1x  . 因为当  21,x x 时,  f x 单调递增,当  2 ,x x  时,  f x 单调递减, 所以  2f x 为 1  , 内的最大值,即    2 12f x f x  (2)证明 1 2 2x x  ,只需证 2 12 1x x   . 因为 ( ) lnf x x x a    单调递减,只需证    2 12f x xf    . 又因为 1 2( ) ( ) 0f x f x   ,只需证    1 12f x xf    ,即证    1 12 0ff x x    . 令    ( ) 2h x f x xf    , (0,1)x . 因为 1( ) 1f x x    ,      1 1 1 1( ) 1 1 22 2 02h x f x x xx x x xf                   , 所以    ( ) 2h x f x xf    在 (0,1) 上单调递增, ( ) (1) 0h x h  . 所以    1 1 1 0( ) 2h x f x xf     ,因此, 1 2 2x x  .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