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作文素材2.成功及其他(勇敢 笃行 创新等)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高三作文素材2.成功及其他(勇敢 笃行 创新等)

ID:680237

大小:146.38 KB

页数:61页

时间:2021-04-2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 1页 【功成名就】:功,功业。 就,达到。功绩取得了,名声也有了。 【战无不胜】:意思是打仗没有不取得胜利的。形容力量十分强大。也与攻无不克连用,战无不胜, 攻无不克。又作战必胜,攻必克。 【指日成功】:指不久即可成功。 【指日可待】:指日,可以指出日期,为期不远;待,期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 【滴水穿石】:表示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有成果,做事要持之以恒。 【成败论人】:论:评论,衡量。 以成功和失败作为评论人物的标准。 【事预则立】:指无论做什么事,事前有准备就会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 【水到渠成】:渠,水道。 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 【旗开得胜】:刚一打开旗帜进入战斗,就取得了胜利。比喻事情刚一开始,就取得好成绩。 【大功告成】:功,事业;告,宣告。 指巨大工程或重要任务宣告完成。 【百无一成】:百:一切。 形容一切的努力和作为没有一样成功,即毫无成就。 【道傍之筑】:比喻无法成功的事。《诗经·小雅·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 【九转功成】:转,循环变华。 原为道家语,指炼得九转金丹。后常比喻经过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而 终于获得成功。 【马到成功】:形容工作刚开始就取得成功。 【事以密成】:为事情因为严密谨慎而成功。成语出处《韩非子·说难》: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大获全胜】:形容获得完全的胜利。 【一蹴而就】: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成败利钝】:利,锋利,引伸为顺利、成功;印,不锋利,引伸为挫折。成功或失败,顺利或不顺 利。指做事情可能有的各种情况或结果。 第 2页 【成则为王,败则为寇】:旧指在争夺政权斗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 非法的,被称为寇贼。含有成功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有口难辩的意思。 ○ 锐不可当:锐:锐气;当:抵挡。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 ○ 勇冠三军:冠:位居第一;三军:军队的统称。指勇敢或勇猛是全军第一。 ○ 一马当先:原指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积极带头。 ○ 一往无前:一往,一直向前;无前,前面什么也挡不住。一直往前,无所阻挡。形容勇猛无畏 地前进。 ○ 浑身是胆: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 ○ 身先士卒:作战时将领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现在也用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 ○ 奋不顾身: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 ○ 开路先锋:原指古代军队中先行开路和打头阵的将领。现比喻进行某项工作的先遣人员。 ○ 冲锋陷阵:陷:攻破,深入。不顾一切,攻入敌人阵地。形容作战勇猛。 ○ 赴汤蹈火:赴:走往;汤:热水;蹈:踩。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 履险如夷:履:踩踏;夷:平坦。走在危险的地方就象走在平地一样。比喻平安地渡过困境。 ○ 前赴后继: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 ○ 前仆后继:仆,倒下;继,接着,跟上。前面倒下了,后面紧跟上去。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 ○ 挺身而出:挺身,撑直身体。挺直身体站出来。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 ○ 毛遂自荐: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 自告奋勇:告:称说,表示。主动要求担任某项艰巨的任务。 ○ 余勇可贾:余勇,剩下来的勇力;贾,卖。原意是说,我还有馀力可卖,谁要就可以来买。表 示还有力量没有用完。 ○ 义无反顾:义,道义;反顾,向后看。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 ○ 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 排除万难:扫除重重障碍,克服各种困难。 ○ 无所畏惧:畏惧,害怕。什么也不怕。形容非常勇敢。 ○ 马革裹尸: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 降龙伏虎:原是佛教故事,指用法力制服龙虎。后比喻有极大的能力,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 克服很大的困难。 ○ 浴血奋战:形容顽强地拼死战斗。 ○ 杀敌致果:致,使得到;果,果敢除敌。勇敢杀敌,建立战功。 ○ 群威群胆:形容大家团结一致英勇战斗时表现出来的力量和勇敢精神。 ○ 万夫莫当:形容非常勇敢。同“万夫不当之勇”。 ○ 披荆斩棘:劈开丛生多刺的野生植物。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或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 ○ 过五关,斩六将:过了五个关口,斩了六员大将。比喻英勇无比。也比喻克服重重困难。 第 3页 ○ 纵横驰骋:纵,南北方向;横,东西方向;驰骋,纵马疾驰。不受阻挡地往来奔驰。形容英勇 战斗,所向无敌。也比喻写作上才思奔放,意到笔随。 ○ 不甘示弱:示,显示,表现。不甘心表示自己比别人差。表示要较量一下,比个高低。 ○ 中流砥柱:比喻坚强而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同“中流砥柱”。 ○ 舍生忘死: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 ○ 视死如归: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 ○ 万死不辞:万死,死一万次,形容冒生命危险。万一万次也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 ○ 临危不惧:临,遇到;危,危险;惧,怕。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 ○ 断头将军:比喻坚决抵抗,宁死不屈的将领。 ○ 从容就义:就义,为正义而死。无所畏惧地为正义事业而牺牲。 ○ 见危授命:授命,献出生命。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 【令行禁止】:令,命令。行,执行;施行;禁,禁令;止,停止。有令必行;命令发布就马上行动; 有禁必止;命令停止就立刻停止。形容法令通畅而严明。 【身体力行】:亲身经验,努力实行。 【知易行难】:认识事情的道理较易,实行其事较难;明白认知事物的规律道理是一回事,能够做到做好 是另外一回事。 【雷厉风行】:厉,猛烈。像雷那样猛烈,像风那样快。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也形容办事声势 猛烈,行动迅速。 ○标新立异:标,提出,写明;异,不同的,特别的。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 ○革故鼎新:革:改变,革除;故:旧的;鼎:树立。旧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现泛指除去旧的, 建立新的。 ○独树一帜:树:立;帜:旗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 ○改天换地:彻底改变原来的面貌。指改造社会,改造自然。 ○洗心革面:清除旧思想,改变旧面貌。比喻彻底悔改。 ○别具匠心:匠心,巧妙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别具一格:别,另样;具,具有。意为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推陈出新: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 ○万象更新: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第 4页 第 5页 勇毅笃行,发扬斗争精神,迈向“十四五”新征程 目录: “十三五”,上演了一部人类减贫史诗 以务实心态迎接脱贫“摘帽”大考 勇毅笃行,阔步迈向“十四五”新征程 发扬斗争精神,汇聚伟大力量 到西部地区去,到艰苦边远地区去 乡村旅游要下好发展治理一盘棋 机关干部沉下去,满意度“浮”上来 “十三五”,上演了一部人类减贫史诗 四川在线 作者:安子州 第 6页 四川大凉山,悬崖绝壁之上,阿土列尔村人祖祖辈辈在这里生活了数百年。2016 年 11 月前, 村民出行全部依赖藤梯。2020 年 5 月,村民们终于下山了。84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共 344 人,陆 续搬迁至位于昭觉县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点的新家。 阿土列尔村人告别悬崖与藤梯,这是“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一个缩 影。2016 年至 2019 年,超过 5000 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绝对贫困。贫困发生率从 2016 年的 4.5% 下降至 2019 年的 0.6%,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今年 4 月,云南正式宣告拉祜族等 9 个直 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整族脱贫。 脱贫攻坚取得的成就,源自于牢牢把握精准要义。2013 年 11 月 3 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湘 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围坐在一起,亲切地拉家常、 话发展,在这里他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此后,“精准扶贫”迅速传遍大江南北,成为中国脱 贫攻坚最重要的关键词,一场精准扶贫的攻坚战在贫困地区全面展开。“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 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毫无疑问,“精 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丰富,意旨高 远,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理论指引和思想指南。 脱贫攻坚取得的成就,源自于更好发挥政治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巨大的扶贫成效,充分 展现了我们党强大的组织能力和治理能力,体现了党的领导优势。从强化“中央统筹、省负总责、 市县抓落实”的扶贫管理体制,到中西部省份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向中央签署脱贫攻坚责任书;从 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出台 100 多个政策文件或实施方案,到各地也相继出台和完善了“1+N”的 脱贫攻坚系列文件;从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到建立脱贫攻坚监督和考核评估体 系......正是中国自身政治和制度优势所蕴含的巨大优势,形成了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 的局面,解决了“扶持谁”“谁来扶”“怎样扶”这些关键问题。 脱贫攻坚取得的成就,源自于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党的十八大以来,产业扶贫方式也越来越 受到重视。在中央布局的脱贫攻坚战“五个一批”工程中,产业扶贫是处于第一位置的工程。全 国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数据显示,全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6年的4124元增加到2019 年的 9057 元,年均增幅 30%;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90%以上得到了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支持, 贫困地区特色产业不断壮大,产业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等较快发展,贫困户就 业增收渠道明显增多。可见,产业扶贫、扶志扶智,才能为脱贫攻坚提供源源不断的可持续内生 动力,才能防止返贫,巩固脱贫成果。 脱贫攻坚取得的成就,源自于社会各界众志成城。人心齐,泰山移。十三五”时期,我国专 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逐步形成并日趋完善。依托云计算、人工智 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平台经济正为脱贫攻坚注入新动能。消费扶贫行动实现贫困县全覆盖, 有效解决贫困地区农产品“卖难”问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汇聚起社会各界参与脱贫攻坚 的强大合力。此外,5 年来,贫困人口自主脱贫能力稳步提高,其秉承“不等、不靠”的积极主动 思想,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形成了“领导领着干,干部抢着干,群众跟着干”的干 事创业浓厚氛围。 第 7页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当前,我国正对 52 个未摘帽贫困县和 1113 个贫困村实施挂牌督战,坚 决啃下最后的硬骨头。回望“十三五”,中国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面向“十四五”,中 国接续推进巩固拓展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向着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继续 前进。 以务实心态迎接脱贫“摘帽”大考 四川在线 作者:张继 最近,一些还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将迎来一场“大考”,贫困县将接受第三方机构的专项评 估检查。由于今年是脱贫攻坚期内的最后一考,因此能否通过这场终极“大考”,事关脱贫攻坚 能否如期交卷。无论是对于贫困县、贫困村、贫困群众,还是对于地方各级领导干部而言,都是 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如何才能交出满意答卷,既要有正确心态,也要有务实作风,更要切实行 动。 越是到大考的关键时刻,越要沉着冷静,越是要有正确心态。客观而言,通过前期扎实的工 作,总体来看,这些贫困县的脱贫成效是显著的,是经得起检验的。无论是贫困群众,还是扶贫 干部,都要有这个起码的自信。当然,由于最后一批贫困县属于深度贫困地区,各方面的条件和 发展基础比较而言要差一些,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难免会出现一些小问题,但只要影响 脱贫攻坚大局,不影响整体的脱贫摘帽,也没有必要过于焦虑。要正视可能存在的问题,利用剩 下的几个月时间进行弥补完善,就能够交出满意答卷。对于扶贫干部和贫困群众而言,现在就要 专心致志地抓好产业发展,抓好增收致富,要把目标放得更长远一些,既要瞄准脱贫摘帽,更要 着力于下一步的乡村振兴发展。在接受第三方评估检查中,要有一颗平常心,不能因为要接受评 估检查而放松了手中的工作,要主动与评估检查小组进行全面对接,及时交流反馈存现的薄弱环 节,抓紧时间整改完善。 既然是迎接“大考”,就要敢于接受检验,要精准落笔,也要精准答卷。要吃透评估检查的 重点内容,要重点在综合贫困发生率、脱贫人口错退率、贫困人口漏评率和群众认可度等方面下 功夫,从贫困县到贫困乡,再到贫困村和贫困户,都有相应的指标,对于接受评估检查的贫困地 区而言,要把握好相关的标准要求,逐级逐项的进行自我检查,要反复梳理,反复整改,反复强 化。不能搞数字脱贫,不能做表面文章,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要积极整改落实,要把主要时间和精 力用在脱贫攻坚上,而不是为了应付评估检查上。只要踏踏实实把工作做好,坚持问题导向,集 中力量跑好脱贫攻坚的“最后一百米”,就一定能够成功交卷,对此,我们要有坚定信心。 脱贫攻坚为人民,脱贫攻坚靠人民。我们迎接这一次终极“大考”并非只是为了简单地过关 和交卷,而是为了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美好,为了开启美好未来,因此我们要把这场“考试”当 成是一种正向激励,要变压力为动力。无论是扶贫干部,还是贫困群众,既要着眼当前,扎实抓 好脱贫攻坚工作,跑好决战决胜的“最后一棒”;也要着眼未来,从乡村振兴和“十四五”规划 的层面去谋篇布局,要注重政策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不能有丝毫的歇脚思想和松懈心理,而是 要再接再厉,加油鼓劲,不断夯实贫困村的基层基础工作,尤其是要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第 8页 通过这次专项评估检查,补足各项短板,汇聚干群合力,奋进新时代,迈向更加美好的新未来。 勇毅笃行,阔步迈向“十四五”新征程 四川在线 作者:李丁乔 今年,是极其艰难的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全社 会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上下齐心统筹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在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上走在世界前列。 今年,是极其关键的一年。“十三五”规划即将收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 坚目标任务即将实现,中国将在人类返贫斗争中为世界作出伟大的历史贡献。 今年,是极其重要的一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正在审议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讨论稿)》,是面对新形势的应时之 纲,是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创新之策,是标定新时代中国实现新发展的宏伟蓝图。 回首“十三五”历程,我们感慨万千、收获满满;立足当前目标,我们信心坚定、一战到底; 展望“十四五”前景,我们勇毅笃行、充满期待。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未来机遇挑战并存。纵观国际,疫情全球大流行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 局加速演进,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经济陷入低迷,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进入动 荡变革期。近看国内,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形成,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实现高质量 发展还有许多短板弱项。机遇是不会坐等自来的,只有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我们才 能化风险为机遇、转挑战为动力,才能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力前行。 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 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融爱国主义、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国际主义为一体 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为 14 亿中国人民接续拼搏、砥砺奋斗涵养了新时代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 是我们克服一切风险、应对巨大挑战、赢得美好未来的力量之光。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无比坚强有力的政党,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制度是不可比拟的优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最具战斗力的执政理念。新时代要 求我们必须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新形势呼唤我们必须永葆“闯” 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新的“十四五”征程即将开启, “赶考”路上不能麻痹大意、思想松懈,必须不断增强风险意识、提高防范能力,要始终把人民 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人心齐,泰山移。面对未来 5 年乃至 15 年发展,我们底气十足,只要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心 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坚决贯彻好落实好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我们定能在新时代书写新的伟 第 9页 大奇迹。 发扬斗争精神,汇聚伟大力量 四川在线 作者:徐向东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 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一个多月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强调了三个“伟大精神”:伟大 抗战精神,伟大抗疫精神,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这些伟大精神为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力量。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政党、国家和民族,要兴旺发达,不断地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的精神力量,要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强凝聚、绵延不 绝的原因,就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精神是 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 不倒、奋勇向前。” 伟大事业呼唤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成就伟大事业。我们党在伟大斗争中应运而生,在艰苦卓 绝的斗争中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奋斗史, 也是斗争精神不断弘扬发展的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淬炼出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 西柏坡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锻造出“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迸发出小岗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以“红船精神” 为源头,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发展成为一个丰富多彩的序列和谱系,鼓舞、引导、支持中国革命、 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胜利、走向成功。 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每一次斗争都会孕育生成一种精神,“精神谱系”不断发展升华。我们 党的“精神谱系”拥有连贯的思想内核,有相通相融的共性,有一以贯之的理念内容;拥有厚重 的实践属性,通过具体实践把真理的力量、理想的力量转化为人格的力量;拥有崇高的道德品格, 占据了道义高点,具有穿越时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拥有鲜明的民族和时代特征,是民族精神和 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来自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来自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勠力 同心,来自中华民族远大的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都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 和作风的集中体现,都是党在奋斗历史过程中积累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精髓。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犹如鲜活生动的历史链条,把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串 接起来,展示出来,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砥砺奋进。 时空变幻,精神永恒。新时代的伟大斗争,风险与挑战更加纷繁复杂。要靠什么来战胜风险 挑战、创造新的奇迹?答案仍是——斗争精神。我们要从党的“精神谱系”中汲取奋进新时代的力 量,以伟大斗争精神,夺取 2020 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最终胜利;以伟大斗 争精神,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第 10页 到西部地区去,到艰苦边远地区去 四川在线 作者:向秋 2021 年国考报名环节于 10 月 24 日 17 时 30 分结束。根据中公教育提供的数据,2021 年国考 共有 1511985 人报名,报名人数比上年增加 11 万多,竞争比为 54.5:1。其中,4507 个西部地区和 艰苦边远地区职位的报名人数共计 450868 人,有 4465 个职位收到考生提交的报考申请,占比达 到 99%;有 419945 人通过审核,竞争比为 50:1,接近全国竞争比。 国考报名持续升温。今年国考报名有一个亮点,就是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成了“香饽饽”。 这与受疫情影响就业压力大有关,与国考招考政策、录用计划向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倾斜有 关,也与报名考生情感倾注和理性选择有关。 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急需人才。支持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加快发展、实现高质量发 展,人才是关键。当前,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人才匮乏问题仍很突出,难以适应促进区域协 调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乡村振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 要求。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意见》,鼓励引导 人才到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贡献才智、建功立业。优秀人才响应号召,到西部地区和艰苦边 远地区去,可以缓解人才不足的矛盾。 人才到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大有可为。当前,人才最为青睐一二线大城市,而对西部地 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往往看不上眼。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加强教育引导,增强各类人才到西部地区 和艰苦边远地区去的愿意。要让人才认识到,相对于热点大城市,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对人 才更加求贤若渴,人才格外受到欢迎。条件艰苦是暂时的,也是可以克服的,不要被艰苦条件所 吓倒。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是一个广阔的舞台,拥有各类人才施展才华的空间和机遇,人才 在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锻炼人才。干部不是在“温室”里培养出来的,也不是在羽翼呵护 下成长起来的,而是在风雨中吹打出来的,是在艰难困苦中磨炼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 部成长无捷径可走,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干部人才要勇于到西部地区和艰苦 边远地区接受锻炼,增强改变落后面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本领,增加化解矛盾、处理复杂问 题的智慧,增长不怕失败、愈挫愈勇的胆识,涵养舍我其谁、无私奉献的担当精神。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只要人才个个发扬“好儿女志在四方”的奋斗精神、奉献精神, 单位为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提供保障,就一定能汇聚更多有志之士、有识之士,为广袤 的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注入无尽的生机活力。 乡村旅游要下好发展治理一盘棋 第 11页 四川在线 作者:张闲语 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尤其是随着旅游消费的多元化发展,更多的城市人选择 到郊野旅游,一方面可以赏田园风光、品特色民俗,一方面可以放松心情,释放压力,由此带动 了乡村旅游发展。 今年是决战决胜之年,在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旅 游业是一个大抓手。推进乡村旅游业发展,显然还存在各种短板与不足,当务之急要强化基层党 组织的引领带动,加快提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也要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更要注重人才的 招引,让更多的能人返乡创业,才能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推动乡村旅游发展要完善人居环境。对于大多数农村地区而言,并不缺乏历史文化资源,也 不缺乏旖旎的田园风光,但由于道路交通条件较差,食宿条件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严重制约了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升乡村公共基础设施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单靠村民或者是少数人 的力量显然难以改变现状,这个时候就需要基层党组织发挥引领作用。一方面要利用乡村振兴战 略给予农村的政策机遇,用好用活各类补助资金。一方面则要通过基层党组织的带动,把更多的 人力物力投入到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从河道治理,到新修道路,从村容村貌治理,到修建公共文 化娱乐设施,都需要基层党组织作出前瞻性的规划与部署。通过提升乡村颜值,以美丽乡村建设 示范村、精品村、风景线建设为抓手,实施拆危拆厕、立面改造、美化绿化等整治提升行动,推 动村庄人居环境整体提升,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到乡村来休闲度假,才能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动力 活力。 推动乡村旅游发展要提升治理水平。近年来,一些地方的乡村陆续开起了各类民宿,由于乡 村空气好,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但由此也带来了一些治理难题。安全 问题,污染问题,乡村产业发展问题,农产品的销售问题,公共厕所及停车场的管理问题等,一 旦游客多了起来,如何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如何整合村民的力量,这些都需要有一个规范的管理。 要让游客耍得舒心、玩得高兴,需要成立各类协会组织,需要建立一种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 机制,需要找到游客、村民与协会组织的利益共同点,牢固树立一种共同体意识。乡村是我家, 建设靠大家。激发村民积极主动参与乡村治理和乡村发展,自觉维护乡村发展环境。当然也要利 用现代网络技术,推动乡村数字化水平提升,无论是在投资乡村产业发展上,还是在解决邻里矛 盾纠纷上,都要做到方便快捷,服务周到及时。有了乡村治理水平的提升,才能让乡风文明更醇 厚,才能吸引更的人来乡村旅游。 推动乡村旅游发展要激发人才活力。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或者是推动乡村旅游 业发展,最紧缺的还是人才。近年来一些地方为了吸引更多人才到乡村创业发展,纷纷出台了各 种优惠政策和措施,但仅靠这些还不够,还需要从乡村旅游业发展,从乡村振兴战略层面进行统 筹谋划。一方面要通过政策招引解决农村紧缺人才的燃眉之急,一方面则要从优秀农民工中去吸 引更过的“能人”返乡创业,要通过乡村旅游产业和现代农业产业项目来让更多的人才回归乡村, 要在农民工返乡创业上加大支持力度。要打通人才回归乡村的通道,让各类人才能够安心在乡村 创业。 第 12页 机关干部沉下去,满意度“浮”上来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晓娟 据中国组织人事报报道,近日,广西北流市出台推动机关干部下沉乡村振兴一线工作实施办 法,推动市直和乡镇机关干部下沉一线建功立业,争做勇担当善作为的排头兵。 俗话说:“干部干得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干部若只是坐在空调房,不愿意走向群众, 那么自然会和群众不熟,不清楚群众的期盼和意愿,做出的决定也可能与群众的希望背道而驰。 如此不仅不能推动工作,还容易影响工作的推进。因此,机关干部要把工作做到群众满意,就要 践行群众路线,深入到基层一线,把根扎进基层。要在走访调研的过程中,把社情民意摸清楚, 把群众心中的“疙瘩”“矛盾”找出来,在破解问题上精准施策、精准用力、精准落实,才能打 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只有让群众看到干部实实在在的行动、感受到切实的改变,才能 赢得民心。 机关干部沉下去,服务理念升起来。机关干部要摆正自己的公仆身份、摒弃“官老爷”思想, 要强化为民服务的意识、始终心系百姓冷暖;要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 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为民服务的理念;要主动下沉到基层去,常做利民之事、化解群众担 忧之事。 机关干部沉下去,解题能力强起来。俗话说:“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机关干部要沉 下去,把挑战和压力转变为机遇。机关干部面对部分问题无从下手的情况,说明了他们在这些方 面还存在短板弱项,因此才要主动到基层去想办法、解难题,向基层的干部和群众学习,不断地 提升解决基层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化解矛盾的过程中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夯实群众基础。 机关干部沉下去,群众满意提起来。机关干部要沉下去,让群众在近距离与机关干部接触的 过程中,感受到他们服务群众的真心实意。只有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走向基层,耐心、细致 地做好每一件群众在意的事情,才能不断地提升群众的满意度、赢得群众的好口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学得再好,不付诸实践都是空谈。随着时代的 发展,人民群众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要更好地实现“民有所盼、我有所应”,就需要机关干部 主动沉下去,不断创新服务群众的工作方法。如此,既能为基层工作注入活力,又有利于畅通基 层的末梢神经、更好地推动中央部署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让群众的满意度“浮”起来。 《创新方向》专题素材 一、创新故事...............................................................................................................................................................14 华为芯片断供首日!华为如何跨越“至暗时刻”?.............................................................................................. 14 80 后“织男”潘锐彬:让妈妈的情怀再次闪光..................................................................................................... 17 第 13页 章振邦:不断创新的教育家.......................................................................................................................................17 袁隆平:不断突破丰产目标.......................................................................................................................................18 “鸿蒙”一出天下惊...................................................................................................................................................18 美国为什么要举全国之力打压华为?...................................................................................................................... 19 中国空间站彰显创新精神...........................................................................................................................................20 二、创新时评...............................................................................................................................................................21 老字号需靠创新转型增添内生动力.......................................................................................................................... 21 数字化战“疫”推动“双战双赢”.......................................................................................................................... 22 加快科技创新,让“第一动力”更加澎湃.............................................................................................................. 23 “四个面向”为科技创新指明方向.......................................................................................................................... 24 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25 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25 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27 以科技创新筑牢强国之基...........................................................................................................................................27 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28 用科学家精神激发科技创新.......................................................................................................................................30 最美的科研誓言是报国...............................................................................................................................................32 科技自立,时不我待...................................................................................................................................................33 北斗之光:让中国智慧惠及全球.............................................................................................................................. 35 三、习近平论新时代科技创新...................................................................................................................................36 四、创新名人名言.......................................................................................................................................................45 五、作文集训队...........................................................................................................................................................49 好奇心引领人类进步...................................................................................................................................................52 智能情感机器人是把双刃剑.......................................................................................................................................53 第 14页 让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相得益彰.............................................................................................................................. 55 “无人现象”大热背后的冷思考.............................................................................................................................. 57 科学精神高扬,人格光辉闪耀...................................................................................................................................60 一、创新故事 华为芯片断供首日!华为如何跨越“至暗时刻”? 华为迎来“至暗时刻”。 9 月 15 日,美国对华为制裁禁令正式生效。9 月 14 日,台积电正式停止为华为代工生产麒麟 芯片,这也意味着,9 月 15 日之后,台积电、联发科、三星等厂商将无法继续给华为供货。而且, 就在 9 月 14 日,美国公司英伟达正式宣布收购 ARM,这让依靠 ARM IP 授权的华为海思更是前途未 卜。 对此,9 月 10 日就有消息传出,华为已经在准备货运专机,赶赴台积电的工厂,在最后的时 刻尽可能地抢运芯片。 美国 5 月份禁令一出,华为便向台积电紧急追加了高达 7 亿美元的订单,由此,台积电开启 疯狂赶工的模式。同时,华为还将目光投向了联发科,希望能通过外购联发科芯片的方式脱困。 在华为数款中端机型上,用上联发科天玑 800 处理器。 至此,麒麟芯片将不得不暂时“离场”,在没有麒麟芯片的情况下,华为手机出货量是否会 受到影响?除了台积电、联发科、高通、三星外,有哪些国内厂商能寄予厚望?鸿蒙系统能否成 为第三大手机操作系统?被逼到命运死角的华为该如何涅槃重生? 芯片革命 美国对华为的禁令是什么? 台积电之所以断供华为芯片,是缘于美国商务部 5 月 15 日发布的针对华为的制裁规定,该规 定直接切断了华为自研芯片的制造渠道。规定要求,如果一款芯片由华为及其旗下海思设计,过 程中使用了美国政府管控的软件或设备,即使整个生产过程发生在美国之外,相关企业在向华为 交付芯片前,也需向美国商务部申请许可。该规定的缓冲期为 120 天,至 9 月 15 日实行。 8 月 17 日,美国商务部进一步扩大对华为芯片供应链的限制,华为作为买方、中间收货人、 最终收货人或最终客户参与相关交易,除获得许可外,均被禁止。此外,所有使用美国基础技术 和软件的公司都受到禁令限制,这意味着,即使华为放弃自研芯片,选择向第三方芯片设计企业 购买通用品,若使用美国基础技术和软件,也需获得美国政府的许可。美方的禁令既包括芯片的 技术和设备,也包含手机操作系统等软件。 “此次禁令将对华为产生重大影响,华为在手机市场的竞争力与市场份额也均将受到负面影 第 15页 响。”移动终端行业专家、运营商世界网总编辑康钊指出,其影响主要在三个方面:1 是原材料供 应将全面中断;2 是对于华为的长远发展规划包括其全球化布局;3 是对华为的重要产品将产生革 命性影响,最显著的就是手机。 当下摆在华为面前最大的困难是几乎供应链上核心重要的厂商均不能继续出货给华为,包含 芯片、屏幕等等器件。 麒麟芯片对于华为意味着什么?早在 2004 年,华为海思正式成立,与现在手机高端处理芯片 不同,彼时的海思主要是设计路由器芯片和网络设备调制解调器。直到 2014 年初,麒麟处理器正 式面世。从 2014 年麒麟 910 面市到 2016 年的麒麟 955,海思麒麟芯片出货量突破一亿颗,不到三 年出货就已经破亿。 “华为的芯片主要有三种来源,分别是台积电代工生产的麒麟,购买美国高通、联发科等其 他厂商,第三是前两项的存货。”康钊表示。 毫无疑问,对华为影响最大的公司莫过于台积电。台积电是世界上最大的芯片代工企业,掌 握着最新的 5nm 制程工艺,苹果和英伟达都需要与它合作。华为也是台积电的重要客户,对于华 为来说,如果失去台积电的支持,华为手机难以为继。即便国内已经拥有像中芯国际这样的企业, 可它很难满足高端芯片的生产需求。 目前,世界先进芯片制程工艺主流有 28nm、14nm、10nm 和 7nm。 9 月 8 日,在广州举行的中国信创黄埔论坛上,倪光南院士表示,虽然目前我们在 7nm 芯片制 程工艺上被“卡脖子”,但是依靠我们现在的力量,依然能够生产出 14nm 或者 28nm 技术的芯片。 换句话说,华为依然还有出路,不至于无芯片可用。 据倪光南院士表示,“中国已经拥有 28nm 的光刻机。”这对于华为来说,的确是一个不错的 消息。 但是,康钊认为,14nm 或者 28nm 芯片工艺如果用在华为芯片处理器上,华为手机竞争力将可 能减弱。但是,对于一些制程工艺要求并不是很高但是却依然很急需的半导体领域,比如屏幕驱 动芯片领域、内存芯片领域等,14nm 或者 28nm 芯片工艺是够用的。 “国内只有中芯国际有能力。但用到美国技术的企业不能为华为代工。”康钊称,国内唯一 实现 14nm 芯片工艺的中芯国际,采用的依然是 ASML 的光刻机。换句话说,中芯国际也无法在此 次美国限制之下,贸然向华为等被纳入实体清单的企业供货。 对于禁令之下,华为手机会不会涨价的问题,康钊指出,“官方并不会涨价,主要是经销商 涨价,会出现经销商渠道比官方渠道贵的情况,但只是个别现象。” 在主流电商平台,记者看到华为手机大部分可以直接购买,没有标注“库存紧张”等字样。 自主研发迫在眉睫 第 16页 尽快打造可自控的芯片供应链已成为华为必须的选项。 “这是把双刃剑,这也会倒逼华为在研发上的不断崛起。”康钊指出,华为有这个实力,需 要外力逼一把。 9 月 10 日,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总裁王成录在开发者大会上公开回应,“芯片问题涉及到 的技术非常复杂,华为在这方面困难一定有,毫无疑问。芯片问题给了企业反思,没有选择就是 最好的选择。” “麒麟芯片主要用于华为手机的 Mate 和 P 系列。”康钊强调,麒麟主要是在高端手机上,所 以自主研发迫在眉睫。此前台积电也在催促华为,尽可能在芯片禁令生效之前多下订单,而这部 分的订单主要是用于 Mate40 系列手机上的麒麟 9000 芯片,但这批芯片的总量大概在 1000 万颗左 右,其实这只是华为半年的芯片用量。 据 Canalys、IDC 和 Counterpoint 三家分析机构的数据都显示,今年二季度华为已经成为全 球出货量最高的手机厂商,这也是过去九年中,全球手机市场首次有除三星、苹果以外的厂商, 领跑全球智能手机市场。 禁令之下,最受关注的莫过于华为 Mate40 是否会受到影响,原定于 10 月的发布会是否还能 如期举行?对此,余承东在其个人微博上表示,“请大家再等一等,一切都会如期而至。” 此前,有不少业内专家称,搭载麒麟 9000 芯片的 Mate40 将成为最强悍的手机,也将创造华 为手机最为高光的时刻,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芯片供应问题,Mate40 也有可能成为华为手机的“绝 唱”。 “但是像华为 Mate40 系列这样的顶级旗舰,必须要拥有一定数量的库存才会召开发布会。即 便从 9 月 15 日开始生产,至少也要有 1 个月的生产时间才能达到百万部,这段时间还要包括产能 爬坡期。标准版华为 Mate40 的备货数量应该大于华为 Mate40 Pro,华为 Mate40 Pro 的备货并不 多,想要买到只能靠抢了。”科技数码博主铠语对《商学院》记者表示。 然而华为受限制的不仅仅只有芯片,还包括谷歌的断供,意味着之后的华为手机不能再搭载 安卓系统了。好在华为已经发布了鸿蒙 2.0 系统,但目前还处于测试阶段,华为将在 12 月向开发 者提供手机鸿蒙 2.0 的测试版本,是否真的能够搭载在手机上面使用,还要等到明年才知道。 但建立手机操作系统是一项“生态工程”,需要众多 APP 开发者的配合,如果主流 APP 无法 适配,消费者也不愿买单。在华为手机芯片受限、市占份额或将下降的前提下,应用厂商是否有 足够的跟进意愿尚不可知。 “此役之后华为会越来越加重底层技术的研发,做得好会改变手机全球格局。目前手机操作 系统都是安卓,鸿蒙一旦成功的话,无疑将成为第三大系统。”康钊强调,摆在华为面前只有一 条路,就是摆脱美国的产品来构建服务能力。 “这次的危机很大层面上也会给国内的手机厂商和存储企业带来机会,加码研发能力。”康 第 17页 钊指出,我国的存储行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无法担当起自给自足的重任,满足华为高端产 品线的需求。不过华为的危机也让所有的手机厂商和芯片企业看到,我国必须打造出一套完全属 于自己的完整芯片产业链,不然就会随时遭遇到生存危机。 80 后“织男”潘锐彬:让妈妈的情怀再次闪光 2019 年 10 月,80 后小伙潘锐彬发布的一则“面条织毛衣”视频,引发网友的关注,大家纷 纷点赞留言:“让我想起小时候穿妈妈织的毛衣的日子。”潘锐彬从小就有织毛衣的爱好,他的 母亲更是织毛衣的高手,但是随着机器织毛衣的普及,手工针织行业渐渐没落。潘锐彬的母亲和 她的同伴们一起织毛衣的盛况也深受冲击,一去不返。对此,潘锐彬感到深深的遗憾,他决心做 点什么。2010 年,原本在一家外企做日语翻译的潘锐彬辞职,创业开网店做手工毛衣。他不仅在 网上发布手工织毛衣的教程,还发布类似“面条织毛衣”的趣味视频。现在,潘锐彬不仅成了“网 红”,而且还招募了 50 多位阿姨生产手工毛衣,其中就有当年和母亲一起工作的老员工。这些阿 姨们在茶余饭后用潘锐彬设计的款式织毛衣,既不耽误照顾家庭,又能得到相应的报酬。在央视 《开门大吉》的节目现场,潘锐彬提及大家对男人织毛衣的质疑,回应道:“任何一件事,只要 你喜欢,就应用心去做,认真做到最好。” 运用方向:放弃高薪织毛衣,开网店卖手工毛衣,还能带领乡亲致富,潘锐彬的成功让我们 看到了传统手工行业的生机与活力,也证明了热爱带来的巨大力量。 本素材还适用于“情怀”“传承”“打破偏见”“热爱”等话题。 章振邦:不断创新的教育家 在上海市公布的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中,我国著名外语教育家、英语 语法专家、上海外国语大学退休教授章振邦先生因创建英语语法教学新体系,为中国英语语言研 究及英语教学改革创新作出重大贡献,荣获“学术贡献奖”。 章先生是祖籍安徽合肥人士,于 1918 年生于北京,自小家中便重视子女的英文教育。章先生 极具语言天赋,学习又很用功刻苦,故此他的英文功底颇为深厚。 1939 年秋,章先生考入了西北大学先修班,并在第二年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进入国立武汉大 学外文系研习英国文学。虽身处风雨飘摇、战火连天的年代,章先生深知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 他师承朱光潜先生、方重先生等,勤学苦读,手不释卷,求知若渴,博采众长。四年后以优异的 成绩获得了文学学士学位,并留校担任助教。此后,他先后在安徽大学、华东人民革命大学江淮 分校、安徽师范大学任教。 1956 年,上海俄文专科学校改名为上海外国语学院,并增设了英语、德语、法语三个专业。 是年 8 月,章振邦先生被调至上外英语系(筹备组),与方重、杨小石先生等一同创建英语学科。 在此期间,章先生发现传统的语法体系已经过时了。改革开放以来,章振邦先生和张月祥老师等 上外英语系老前辈们有感于我国此前采取的英国传统语法体系缺陷愈发明显这一问题,本着“尊 重传统、努力创新、兼收并蓄、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投身于面向我国读者的英语教学语法体 系的改革工作。参照系统功能语法体系,结合我国英语教学实际,由规定语法转向描写语法,采 第 18页 用层次性理念,提出了新的英语教学语法体系:以句法为主干,以句法带词法,由词法再到句法, 再由句法到章法。章振邦先生建立了内容充实、条理清晰、切合实用的英语教学语法的理论体系, 重新界定了多个英语语法概念,厘清了其相互关系,理顺了英语结构的层次,处理好语法结构和 词汇意义的关系、语法和语境的关系。新编英语语法体系的推出为英语教学语法研究提供了新思 路和新方法,提高了语法分析的科学性和精准性,使我国英语语言研究实现了突破。“章振邦语 法”在全国广为人知。章先生继续深耕,他写出了让全国英语专业学生受用的学术著作《新编英 语语法》。 运用方向:在以前人们的观点中,人们认为动词无所不能,可以表达所有时态,但章振邦认 为,动词是不能独立表达将来时态的,要么用 be going to,要么借助 will 来做动词的搭档。这 种新奇的观点,刚开始并不为人所接受,直到后来,人们才认识到,这种新的语法体系是有道理 的。 袁隆平:不断突破丰产目标 2019 年 8 月 9 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迎來 90 寿辰。十年前,袁隆平 院士 80 大寿时说:“到我 90 岁的时候,我要实现亩产一千公斤。”2018 年 5 月,专家对三亚水 稻国家公园的“超优千号”水稻进行测产验收,喜人地发现亩产高达 1065。3 公斤,让袁隆平的 生日愿望提早实现。回望过往,袁隆平总结出了自己的“八字经验”:“‘知识’是一切的基础; ‘汗水’,我们是运用科学,要实践,实践里面有很多经验;还有一个关键是‘灵感’,灵感来 的时候要抓住不放松,不是有句话说,做梦有灵感(也要抓住);最后是‘机遇’,要有好的条 件、好的时代。”网友:我们一起铭记、一起努力! 运用方向:袁隆平的一生绕不开“贡献与荣誉”“知识与勤奋”“创新与机遇”等话题,除 了以上提到的这些,本素材还适用于“独立自主”“厚积薄发”“奉献”“价值”等话题。 “鸿蒙”一出天下惊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中,鸿蒙是宇宙的一种抽象化身,在盘古开天辟地之前,宇宙还处于 一片混沌的初始阶段,这种阶段就是鸿蒙,也有万物初始,一切尘埃落定的意思。而鸿蒙的英文 名 HarmonyOS,翻译过来就是“和谐”,这是一款支持手机、物联网、智慧屏等跨设备的操作系统。 从微软的 Windows,到安卓和苹果的 iOS,中国的手机和电脑终端,被美国的操作系统霸屏了 20 多年。 2019 年 8 月 9 日,华为发布了一则重磅消息:正式发布全新分布式操作系统——鸿蒙!消息 一经发布,#华为正式发布鸿蒙#的话题迅速登上微博热搜榜。华为消费者业务 CEO 余承东表示, 机器将来都会智能化,这样的话,就要求操作系统能适应多种设备多种终端,所以华为 10 年前就 开始探索鸿蒙,现在投入的人力接近 5000 人。此外,余承东还说到:“老跟在别人后面做,永远 不能领先。目前鸿蒙处于领先地位,随时都可以出鸿蒙系统的手机。”对此,不少网友表示:从 海思芯片到鸿蒙系统,华为用实际行动彰显着一个企业的自立自强本色,其深谋远虑与刻苦钻研 的精神不仅令人敬佩,也令人感动。点赞华为,助力中华! 第 19页 运用方向:电子产品的优劣,关键取决于科学技术先进与否。华为公司作为知名企业,必须 有自立自强的精神才能在风浪中屹立不倒。事实证明,它做到了。尤其是鸿蒙系统有没有贸易摩 擦都会发布,因为核心推动力是自身需求,这更让我们看到了华为以技术研发为命脉的独立精神, 可敬可畏! 本素材还适用于“独立自主”“发展”“强国”等话题。 美国为什么要举全国之力打压华为? 美国这些年的确是在不遗余力的打压华为,先是不允许华为把通讯业务做进美国,使得华为 在美国本土几乎没什么业务。后来,又威胁英、法、德等欧洲国家,不允许他们与华为做生意。 2018 年又让加拿大在趁孟晚舟女士转机时,把孟晚舟软禁起来,到现在也迟迟不肯释放,甚至还 想将其引渡回美国调查。而现如今,美国又限制华为使用其芯片专利技术,使得台积电无法为华 为生产芯片。美国为了打压华为,真的是用了心思。 可能很多人觉得奇怪,为什么美国要拼命打压华为这家中国民营通迅企业呢?我们觉得,主 要原因有以下几个:第一,华为在中国高科技企业中,属于比较重视科技投入的企业,所以,华 为在通讯领域发展速度是比较快的。现在华为掌握了最先进的 5G 技术,已经领先于美国通讯企业。 华为在 5G 领域的专利技术也是世界第一。对于美国来説,在通讯技术领域,欧洲发展比较缓慢, 只有华为能与其抗衡,美国人不希望华为跑在美国企业的前面,就一直想办法要遏制华为的发展 进程。 第二,美国的通讯市场没有让华为涉足,现在华为只能做一些欧洲、亚洲、非洲国家的生意。 美国没有让华为涉本国通讯市场,是既害怕华为窃取美国方面的情报信息,又不希望华为抢了本 国通讯企业的饭碗。更让美国恼怒的是,本来没有华为,欧洲通讯市场这份大蛋糕都是美国的, 现在华为抢走了很多美国通讯企业的订单。华为把美国企业饭碗给拿走了,美国政府就要为通讯 企业出头。但后来却惊奇发现,华为是越打越强大,是打不死的小强,自然就要动用全国之力, 要打压华为,必欲除之而后快。 第三,正因为华为在美国的屡屡打击之下,茁壮成长,发展得越来越强大。美国方面怀疑华 为背后有国家的力量在支持它。在美国人看来,华为代表的是中国方面的支持,打压华为,就是 打压中国方面。而且华为把利润中的很大一部分都投入了科技研发上面,但中国其他科技企业, 往往把赚来的钱用于再投资、广告宣传等方面,自然对美国构不成威胁。现在,美国不仅是怕华 为在 5G 方面远远领先于美国,更害怕在芯片上面也后来者跟上。美国举全国之力,就是要遏制华 为的成长壮大,给美国在通讯领域的发展腾出时间和空间。 第四,目前中国仅是在 5G 等少数领域,走在了世界科学技术的最前沿。但是,美国政府害怕 中国在其他领域的科技水平也赶越上来。为了遏制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快速崛起,美国也不仅仅是 全力打压华为,而且还把在美国的 3000 名高科技领域的留学生都遣返回国。因为,在美国的全力 打压之下,中国在高科技领域也能发展起来,但是等到中国动用自己的力量发展起来了,美国又 会在前面跑得更远。美国想要在各个领域对中国形成明显的技术上的优势。举全国之力打压华为, 就是美国政府并不希望华为在技术上面走得太快,而是让美国先跑在中国高科技企业前面再说。 第 20页 很多人觉得美国政府举全国之力打压华为,乃是不务正业的行为。但实际上,美国政府始终 是“美国优先“的原则,既不想让华为超过美国本土通讯企业,又不想让华为占领原来美国企业 的国际市场份额。此外,美国怀疑华为经受屡次打压不衰败,背后有国家力量在支持,那当然他 们也要举国之力来打压,这也是大国之间的较量。更关键的是,美国明明知道中国崛起已成趋势, 但想尽一切办法,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迟滞这些企业的发展进程,让美国科技水平总是跑在中 国前面,这样即使中国科技崛起了,但美国却仍然跑在中国的前面。 中国空间站彰显创新精神 迈向空间站时代的大门,记录着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进步,也说明中国走出了一条促进航天 科技发展的成功之路 经过 7 天的海上航行,专为空间站研制的长征五号 B 运载火箭于不久前运抵文昌航天发射场, 按计划在 4 月中下旬把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送入太空,为后续的载人飞行进行技术试验。这将 是长征五号 B 大火箭的首飞,同时也意味着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从此拉开序幕。 经过近 30 年的不懈努力,锲而不舍地追逐梦想,中国载人航天已推开空间站时代的大门。从 1999 年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往返太空、2003 年中国人第一次飞出地球,到 2008 年 首次太空出舱、2016 年 33 天太空驻留……一个个仿佛仍在昨日的经典瞬间让人难忘,也串起中国 人钟情飞天、圆梦飞天的壮美轨迹。如今,空间站梦想近在咫尺,这既是对长久执着的一个回报 和勉励,也将激发我们对更广阔世界的想象、对更辽远深空的探索。 迈向空间站时代的大门,记录着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进步,也说明中国走出了一条促进航天 科技发展的成功之路。在追逐航天梦想的路上,中国还是追赶者,载人航天“三步走”的规划立 足自身条件,不超前、不浮躁,照顾国情,考量当时科技实力,也对未来发展趋势有所前瞻。空 间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三步,每个阶段水到渠成,写满了一个个梦想 与智慧、追求与勇气交织的故事;每一步扎扎实实,背后是不甘人后的进取精神。这既让人感叹 远见者的眼光,也感佩创新者的精神。 如同首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在载人航天工程启动 20 周年时所描述的,空间站 的建成和运营将成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个重要标志。强烈的创新意识则在规划的蓝图上涂 抹出让人叹服的技术突破,积攒出跨越发展的底气和经济高效的产出。一个典型的创新案例是, 在空间站建造必需技术——交会对接技术试验中,我国科研人员创造性地研制了天宫一号作为交 会对接目标,减少了飞船的发射次数以降低成本,同时提前实现了空间实验室的部分试验目标。 从创新的角度来看,空间站的建设不仅彰显了探索未知的情怀,更重要的是占据未来数十年 乃至更长时间的科技制高点。中国载人航天近 30 年的发展历程,不仅有空间站和航天技术自身的 飞跃,还带动众多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的进步和突破,带来了航天成果造福社会和普通人的无数 美好场景。正因如此,建成和运营的中国空间站,重心将向挖掘科学价值倾斜。它将成为一个国 家太空实验室,在如此独特环境下的太空科学技术实验平台上,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将有机会用珍 贵的太空资源致力于科学发现,运用中国的空间站造福人类。 第 21页 航天任务风险高、难度高,未来要在不到 3 年时间内连续实施 10 余次航天飞行任务,来完成 建造并运营近地载人空间站并不容易。要实现技术跨越发展、科学应用效益不断提升,空间站阶 段任务仍面临不少挑战。对无止境的宇宙探索来说,建成空间站也只是未来征程中的一个起点。 和梦想同行的我们,需要更大的智慧和勇气,既仰望星空也脚踏实地,来探寻更多的奥秘,收获 更美好的未来。 二、创新时评 老字号需靠创新转型增添内生动力 非遗传承人在直播镜头前泡茶、纳鞋底、鉴宝,大师们在镜头前一亮相,竟变身带货能力可 观的“小哥哥”“小姐姐”。吴裕泰、内联升、潘家园……如今,北京一半以上老字号已入驻淘 宝直播,开网店、做直播、运营粉丝社群、迭代产品。突如其来的疫情下,北京的老商圈、老字 号加速数字化转型突围。 在很多“老字号”企业经营者眼里,“老字号”本身就是一块“金字招牌”。长期的历史沉 淀已经为企业积累了无形的品牌资产,是企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财富,但他们恰恰忘记了品牌 是存在于消费者心目之中的,是消费者对“老字号”品牌的价值认同,“老字号”品牌价值量的 大小并非企业所决定的,而是由消费者和市场所决定的。不少“老字号”由于长期忽视品牌经营 和建设,躺在所谓的“金字招牌”上不思进取,吃老本,结果往往招致“老字号”品牌文化积淀 损失殆尽。 一个品牌只有靠不断延伸才能不断壮大,而老字号却很少学会用现代经营方式来拓展市场, 大多数只能停留在先辈们“打江山”时的模样。由于老字号小规模生产难以满足消费档次需求的 提高,大大限制了老字号的扩张。老字号也有知识产权,但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专利”,只是 一种专有技术,由于只在家族内部继承和享用,必然大大限制其规模扩张,也会造成侵权之害屡 屡发生,从而危及老字号的生存和发展。 老字号及其经营的传统商品,是众多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经过悠久岁月凝聚起来的艺术杰 作,也是商品市场优胜劣汰的产物。老字号作为城市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内容,不仅能够满足人们 对于历史文化的情感诉求,而且其经营理念、质量意识、商品特色,对于繁荣经济丰富生活具有 重要的现实作用。因此,充分挖掘老字号的传统风格、传统技艺,延续它的历史渊源,维护其“正 宗”名誉是极为重要的。老字号在发展过程中应该珍惜企业文化、品牌潜质,不能采取“卖名牌” 方式发展自己,以免影响正宗商业老字号的声望和信誉,同时,老字号更应发挥文化本体的辐射 力,吸取现代管理经验,充分挖掘竞争与创新潜力,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使老字号魅力弥新, 名不虚传。 老字号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沉淀出的是最精华的东西,其字号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倘若老 字号能找准市场定位,顺应市场的变化和新的消费需求,仍有相当大的生存空间。现代商贸企业 一个重要的经营业态就是连锁,连锁经营能够实现规模化效应。而解决规模化经营所需要的资金 是首要问题,联手其它企业或募集公共资金就是最好的筹资方式。如北京同仁堂(600085,股吧)通 过改制上市后,募集相当多的社会资金,企业完全采用现代化经营方式,使这家老字号重新走向 第 22页 辉煌。不言而喻,老字号若想“重振旗鼓”,关键在于能否将老字号中的精华部分通过产品升级 换代,慢慢形成中高档的消费品,从而走出一条现代化、规模化的经营新路。 毋庸置疑,“老字号”要应对“生存危机”,就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进特许加盟和连 锁经营等现代经营业态,加强标准化建设,学会借助“外脑”。对于缺乏技术含量的“老字号” 来说,品牌和服务是其赖以生存的基础,而“老字号”要想形成固定的消费群体,就必须做足“文 化戏”,除了不断挖掘和弘扬“老字号”的文化内涵外,还需要输入新的文化元素。在管理模式 方面,“老字号”也需要引进国际先进管理理念,通过专业、系统和标准化的服务适应现代市场 的需求。一方面,“老字号”在奋发图强的过程中更应珍视固有的企业文化、品牌潜质,充分发 挥“老字号”文化本体的辐射力,吸取现代管理经验,适应市场发展需求,使“老字号”魅力弥 新,名不虚传。另一方面,“老字号”要想图存求强,就必须切实转变观念,在创新发展上做好 文章,大力培养人才,力争走出国门,不等不靠,学会靠挖掘自身潜力做大做强,才是“老字号” 绝处逢生最佳良策。 数字化战“疫”推动“双战双赢” 抗击疫情,是一场医疗“战役”,也是一场数字化战“疫”。疫情期间,封城、封村成了常 态,线上教育、视频会议、远程办公、网上诊断等逐渐兴起,数字化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与升 级,为战胜疫情与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数字化技术让疫情工作底数清、情况明。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并运用“大 数据+网格化”手段,精准滚动摸排所有相关人员,寻找“隐性传染源”;百度地图慧眼迁徙大数 据,助力人口流动定位,“疫情实时大数据报告”可视化呈现了精确到市的疫情分布,推出省、 市、县、区不同层级的确诊病例活动轨迹地图,做到每日数据实时更新,避免人群聚集与交叉接 触;部门联动,通过数字化手段建立“城市大脑”平台,让城市各个部门在疫情期间实现了资源 的整合和共享,在部门、行业间统一运营和调度,有效实现了城市内疫情的一体统筹、一体防控。 数字化技术让疫情工作底数清、情况明,有效加强疫情发展趋势的动态监测,及时识别重点防控 区域和高危人群,为快速确定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打好打赢疫情阻击战提供了有力保障。 数字化技术成为复工复产“及时雨”。让电商、物流和快递在城市社区内畅通起来,努力实 现“人受控、物畅通”的目标;诞生“健康码”,由个人在手机上自行申报,后台经大数据分析 审核,生成每人一个的二维码,亮绿码可正常通行,黄码和红码则要按规定进行隔离并打卡;利 用钉钉、腾讯会议等网络办公手段实现企业线上办公,缓解企业用工压力;推出生产设备远程监 控与维护云服务,充分发挥大数据、5G 和 AI 等技术优势,提前布防和分类施策,精准定位风险等 级,助力疫情精准防控和有序复工复产。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复工复产。数字化技术成为复工复 产“及时雨”,主动了解掌握就业工作动态,实现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精准对接,帮助贫 困劳动力有序返岗,努力做到“点对点”“一站式”直达服务。 面对这场疫情风暴,各级地方政府迎来治理能力的大考。但福祸相倚、危中有机,各地充分 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数字化战“疫”推动 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的“双战双赢”。 第 23页 加快科技创新,让“第一动力”更加澎湃 放眼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从未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的前途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深刻 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福祉。在日前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期望全国广大科学家和科 技工作者肩负时代使命,遵循“四个面向”,不断向科学技术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总书记的重要 讲话,为“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内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重要指南。 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迈向“强起来”的伟大跃升,科技创新的力量功不可没, 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科技工作者的功勋彪炳史册。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实施创新 驱动发展战略,确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实力正 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已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 新大国。 在抗击新冠疫情这场艰苦卓绝的大战大考中,科技成为中国人民战胜病毒的利器。面对人类 未知的新冠病毒,我国充分运用近年来科技创新成果,组织协调全国优势科研力量,根据疫情发 展不同阶段确定科研攻关重点,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作出了重 大贡献。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 特点和现状告诉我们,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端技术,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生产力诸要素全面渗透 并与之融合。进入新时代,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 向往,我国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更加期待创新这“第一动力”激扬澎 湃。 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经济 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国防建设仍然面临短板、软肋;实现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还有不少“卡 脖子”的关键领域、关键技术亟待实现“从 0 到 1”的突破;依靠廉价劳动力、以高昂资源环境代 价的粗放式发展老路难以为继。立足科技创新,释放创新驱动的原动力,让创新成为发展基点, 就能拓展发展新空间,创造发展新机遇,打造发展新引擎。 “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会不堪一击。”科技创新能 力已经成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和核心因素。近些年,围绕科技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中美贸易战、 科技战以及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等现实告诉我们,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创新的竞争。牵住 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走好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就能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 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科技创新是重要引擎。在湖南,从“大学”到“大学城” 再到“大学科技城”,岳麓山大科城朝着“最美大学城”“领先科技城”“一流创业城”的目标 日拱一卒、久久为功,科创集聚、人才集聚、产业集聚高地正初露峥嵘。实现高质量发展,必定 是关键技术、核心领域的攻城拔寨、闯关夺隘。湖南要拓展新蓝海、构建新的发展格局,须倚仗 现有科技人才队伍,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引导创新资源要素向重大项目集聚,集中 优势力量在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现代农业、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取得一批 关键性、突破性成果,以创新之湖南,开发展之生面。 第 24页 灵心胜造物,巧手夺天工。在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征途上,心灵手巧、最富创新禀赋的中华 民族,一定能够激扬起更充沛的创新动能,在世界科技的赛场上不断获得新胜利。 “四个面向”为科技创新指明方向 “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 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习近平总书记 9 月 11 日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把脉我国发展面 临的内外环境,着眼“十四五”时期加快科技创新的迫切要求,以“四个面向”指明科技创新方 向,希望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责任。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 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离不开科技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和艰苦努力。四通八达的高铁、横跨大洋的 港珠澳大桥、蓄势腾飞的北京大兴机场……一个个奇迹般的工程,托举起大国创新的高地;天眼 探空、神舟飞天、墨子传信、北斗组网、超算发威……一个个领先世界的科技突破,见证从“追 赶”到“并跑”甚至“领跑”的转变。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治疗、 疫苗研发、防控等多个重要领域开展科研攻关。科技创新为我国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为人民健康 保驾护航,科技工作者功不可没。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 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从国内来看,无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还是构 建新发展格局、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都迫切需要强大的科技支撑。从 国际形势来看,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围绕科技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寻 找科技创新的突破口,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先机。在这样的背景下谋划科技创新、推进科技 创新,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尤须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 科技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着创新发展的高度和厚度。向科技广度和深度进军,最关键是要聚 焦原始创新能力,努力实现更多从 0 到 1 的突破。近年来,美国针对我国高科技企业持续打压, 凸显了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痛点和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的短板。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 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 安全。然而突破不可能一蹴而就,离不开未雨绸缪的战略部署,离不开持之以恒的基础研究,更 离不开久久为功的埋头攻关。 向科技广度和深度进军,需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从李四光、 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老一辈科学家,到陈景润、黄大年、南仁东等一大批新中国成 立后成长起来的杰出科学家,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也铸 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新形势下弘扬科学家精神,就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自己的科学追求 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既要树立敢于创造的雄心壮志,敢于提出新理论、 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又要多出高水平的原创成果,为不断丰富和发展科学体系作出贡献, 让科技创新成果源源不断涌现出来。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前不久,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 2020 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中 国排名在近几年迅速攀升,今年保持在第 14 名,是前 30 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以更加有 第 25页 力的行动承担起历史责任,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勇攀科学高峰,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定能不辱 使命、不负重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必将越走越宽。 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 8 月 24 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南海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总书记强调,要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打好关键核心技术 攻坚战,创造有利于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的独特优势,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 转化,提升产业链水平。 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科技发展一日千里,技术革命日新月异, 要实现民族复兴就必须勇攀世界科技高峰。从这些年我国发展的生动实践来看,要持续推动高质 量发展,就必须紧紧扭住创新的“牛鼻子”,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推动高质量发展“加速 跑”。 聚焦创新驱动,打好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要 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 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近年来,我国按下科技创新的“快进键”,取得了一系列令世界瞩 目的原创科技成果。从“神威?太湖之光”闪耀世界,到复兴号高铁、C919 大飞机走出国门,再 到嫦娥四号登陆月背……中国人掌握了越来越多的核心技术。在开启“十四五”建设的新征程上, 我们还必须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深度、广度和力度,既要进一步加大基础研究和跨学科研究,加 快掌握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各领域的前沿引领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同时,还要立足自主 创新、自立自强,在关键领域和卡脖子的地方下足功夫,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 收再创新,不断取得基础性、战略性、原创性的重大成果。唯有如此,方能以创新驱动打好关键 核心技术的攻坚战,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为提升综合国力提供强大保障。 释放创新活力,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 济领域的结构优化、产业升级都面临重大机遇与挑战,要进一步提升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就 必须坚持把科技力、创新力转换为强劲的生产力。对此,一方面,我们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 新兴产业,特别是要把新能源、信息与互联网、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技术的重大创新与产业发展 紧密融合,真正实现以科技创新成果开辟高质量发展的新空间;另一方面,要加快传统产业改造, 推动转型升级。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要在技术进步方面狠下功夫,加速传统产业向数字化、网络 化、智能化发展,不断开辟高质量发展的新境界。可以说,双管齐下,就能培育一批新兴产业和 助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从而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在科技创新的大潮中,只要我们坚定创新自信,攻克核心技术,我们 就定能在勇攀科技高峰的前进路上推动高质量发展“加速跑”! 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 创新就是生产力,企业赖之以强,国家赖之以盛。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 书记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指出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 第 26页 增长,要求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调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 问题,也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关键。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开创了新时代经 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今天,我国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 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增强。同时,我国发展还面临重大科技瓶颈,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走创新驱动发 展之路,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带来一系列新机遇新挑战。 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党中央作出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 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在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的新发展阶段, 要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要看到,当前新一轮科 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变,更加凸显了加快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紧迫性。只有大力推动科 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才能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把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 握在自己手中,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还要看到,只有进一步夯实创新基础,加快科 技成果转化,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更多新 的增长点、增长极,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才能使国内大循环活力更加强劲, 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 现在,我国科技实力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 要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紧紧 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创造有利于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的独特优 势,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产业链水平,维护产业链安全;着力发挥企业在技术 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使企业成为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打造科技、教育、产业、 金融紧密融合的创新体系。基础研究是创新的源头活水,我们要加大投入,鼓励长期坚持和大胆 探索,为建设科技强国夯实基础。要坚持开放创新,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大力培养和引进国 际一流人才和科研团队,加大科研单位改革力度,最大限度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科技产 出效率。 中华民族是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民族。实践告诉我们,伟大事业都基于创新,抓创新就是 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立足科技创新,释放创新驱动的原动力,让创新成为发展基点,拓 展发展新空间,创造发展新机遇,打造发展新引擎,我们就一定能推动中国号航船劈波斩浪、行 稳致远,迎来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 第 27页 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是我们最大的命门。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 段,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已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要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 心技术,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关键。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实践反复告诉我们,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我 们才能拥有自己的“大国重器”。新中国成立 70 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 自主创新道路,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向科学进军”到迎来“科学的春天”,从“科 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国科技一直坚持独立自主,抢抓机 遇,不断开拓,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科技整体能力持续提升,科技强国目标扎实推进。但同 时也要看到,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差 距,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些制约我国科技发展的瓶颈问题依然存 在。在当前贸易保护主义上升、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的形势下,如果重要产业关键技术不掌握在自 己手中,往往容易被他人“定点攻击”,相关企业和行业也将面临生死考验。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对此,必须 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产业 体系,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打造科技、教育、产业、金融紧密融合的创新体系, 用好各方面科技人才。只有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把创新 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彻底消除“卡脖子”隐忧,真正发挥创新引领发 展的第一动力作用,化逆风逆水为动力,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以科技创新筑牢强国之基 让当科学家成为无数中国孩子的梦想,让科技工作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未来祖国的科技 天地必然群英荟萃,未来科学的浩瀚星空必然群星闪耀近年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步伐加快,人 才评价、科技成果转化、科研诚信、科研管理等方面的政策不断出台,让各类创新主体迸发强劲 活力 新型制浆技术实现砍更少的树造更多的纸,精准测控养殖让虾肥鱼美,创新成矿理论开辟找 铜新天地……近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落下帷幕,各地掀起了弘扬科学精神、讲好科学家故 事的热潮。人们对获奖科技工作者的致敬、国家对科学家的褒扬,成为中华民族追求科技创新的 生动注解。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大会上,两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备受瞩目:一 位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另一位是“凭黄牛风格、 具赛马精神”的国际著名大气科学家曾庆存。时至今日,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名单中,已有 33 名科学家。他们始终保持矢志不渝、赶超先进的报国情怀,始终坚守心无旁骛、严谨务实的科 研品格,始终砥砺迎难而上、协同攻关的学术信念,不仅推动了中国科研事业的长足进步,也在 人们心中竖起矢志奉献的灯塔。 第 28页 令人欣喜的是,得益于发达的人才根系、良好的成长沃土,我国科技事业青蓝相继、人才辈 出。从今年的获奖项目中可以看出,青年人才已成为我国基础研究领域的生力军。与基础研究高 度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奖,2019 年度获奖成果完成人平均年龄 44.6 岁,比 2018 年下降了 2 岁; 最年轻的团队平均年龄只有 35 岁。青年人最具创新潜能,他们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 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激发青年科技工作者胸怀报国富民之志、传承老一辈科学家勇攀高峰、 敢为人先的攻坚精神,中国科技创新就能不断筑牢强国之基。 近年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步伐加快,人才评价、科技成果转化、科研诚信、科研管理等方 面的政策不断出台,让各类创新主体迸发强劲活力。刚刚过去的 2019 年,从嫦娥四号登陆月背到 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从北斗导航全球组网进入冲刺期到 5G 商用加速推出,科技体制 的锐意改革与科技人员的奋发进取交相辉映,结出丰硕成果,书写了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新篇章。 实践证明,只有以改革激活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活力,防止繁文缛节把科学家的手脚捆住,杜绝无 谓事务把科学家的精力耽误,才能最大限度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科技竞赛如同马拉松,却又需要短道速滑的拼劲。当下,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寻找科技创新的 突破口,抢占未来科技发展的先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高质量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推动科技创 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需要以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为榜样,洞察变 革于端倪,把握先机于初始,引领方向于“无人区”,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 创新的排头兵,努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科技创新大潮澎湃,千帆竞发勇进者胜。激发科技创新的力量,不仅仅是科技界的事,还需 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营造全社会崇尚知识、热爱科学、尊重人才的氛围,让当科学家成为无数 中国孩子的梦想,让科技工作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未来祖国的科技天地必然群英荟萃,未来 科学的浩瀚星空必然群星闪耀。 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 树高叶茂,系于根深。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 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8 月 2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南海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 座谈会时强调,“我们更要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这是关系我国发 展全局的重大问题。 科技创新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创新摆在 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 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在 7 月 21 日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上,总书记勉励广 大企业家勇于创新,“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努力把企业打造成为强大的创 新主体。在 7 月 30 日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总书记提出要坚持自主创新,“加强基 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发展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在 8 月 20 日召开的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了加快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紧 迫性,鼓励长三角区域“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 我国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 第 29页 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核 心技术、关键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必须靠自力更生,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这 条道路,显著优势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 过去在外部封锁下我们创造“两弹一星”靠的是这一法宝,今后我们推进创新跨越、打好关键核 心技术攻坚战也要靠这一法宝。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科学技术要发展,必须要使用。科学技术研发的最终结果,不应只 是技术报告、科研论文、实验室样品,而应是市场产品、技术实力、产业实力,科研和经济不能 搞成“两张皮”。要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创造有利于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 和迭代升级的独特优势,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围绕产 业链部署创新链,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破解实现技术突破、产品制造、市场模式、 产业发展“一条龙”转化的瓶颈,推进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推动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企业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企业直接面向市场,处在掌握民 众需要第一线,市场感觉敏锐,创新需求敏感,创新愿望强烈,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 量,应该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技术创新是企业的命根子,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才能生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要推动人财物各种创新要素向 企业集聚,在核心技术上不断实现突破,掌控产业发展主导权,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夯实基础研究的根基。基础研究是创新的源头活水。核心技术的根源问题是基础研究问题, 基础研究搞不好,应用技术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重视基础研究,才能永远保持自 主创新能力。要抓住大趋势,下好“先手棋”,打好基础、储备长远,甘于坐冷板凳,勇于做栽 树人、挖井人,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夯实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根基。 用好人才这个第一资源。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一切创新成果都是人做出 来的,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没有人才优势,就不可能 有创新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 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要坚持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人 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充分尊重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精神,最大限度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发 挥人才在技术创新中的关键作用。 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自主创新是开放环境下的创新。我们强调自主创新,绝不是闭门造 车,不是单打独斗,不是排斥学习先进,不是把自己封闭于世界之外,而是要聚四海之气、借八 方之力。要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并同国际 科技界携手努力,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作出应有贡献。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当今世界,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 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 刻,科技创新这件事,等待观望不得、亦步亦趋不行,要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劲 头,快马加鞭予以推进。 第 30页 用科学家精神激发科技创新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 称《意见》),激励科学家群体勇攀科技高峰,鼓励全社会营造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面对激烈的全球科技竞争,《意见》正是要以科学家精神的传承和优良学风的涵养,促进科学家 群体更好推动科技创新。 一部科学史,其实也是一部科学家的精神史。拉开历史的长镜头,有些科学成果会因为时间 推移成为过去,而伟大的科学家精神总是长留历史的天空,更具穿透力。从大众视野来看,许多 科学家的工作因为专业、神秘鲜为人知,但他们身上元气充沛的求索精神,却总能直抵人心。从 钱学森到屠呦呦,再到钟扬、黄大年,杰出的科学家身上总有一种极为相似的精神气场:他们胸 怀祖国、服务人民;他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他们追求真理、严谨治学;他们淡泊名利、潜心 研究;他们集智攻关、团结协作;他们甘为人梯、奖掖后学……他们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 协同、育人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镌刻在大地上,铸就中国科技创新的丰碑。 没有挺得起腰的科学家精神,很难有站得住脚的科学成果。“希望广大院士弘扬科学报国的 光荣传统,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院士的寄语,也是对广大科 技工作者的殷切期盼。今天,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 历史性交汇期,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问题日益突出。如何突破核心技术、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 如何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转变?这既是时代之问,也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了绽放光彩 的机会。这就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 向,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弘扬科学家精神,需要整个科学界来维护。这些年来,无论从论文数还是专利数看,中国科 研事业都可谓蒸蒸日上。但与此同时,一些学术不端行为,一些浮夸浮躁、投机取巧的行为也不 时出现,比如人为夸大研究基础和学术价值,无实质学术贡献者“挂名”等。这些行为不仅侵蚀 了科学家精神,也伤害了中国科学界的公信力。科研诚信是科技工作者的生命线,认真是科学家 的底色。只有严守科研伦理规范,守住学术道德底线,才能守护好科学家的品格和尊严,催生真 正一流的科研成果。 弘扬科学家精神,也需要全社会精心培育。科学家精神代表着一个社会的精神高度,也是一 个社会共同的精神财富,没有全社会的共同培育,科学家精神也难拔节生长。当我们期待科学家 心无旁骛、“板凳坐得十年冷”,也要给予他们“数十年磨一剑”的科研环境;当我们寄望所有 科技工作者都能在专业上一丝不苟,也要相信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减少对科研活动的微观管理 和直接干预;当我们希望科研回归本真,同样要在考核中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 项”的倾向。总之,科学的事业,呼唤更加科学的管理。只有尊重科技创新规律、科研管理规律 和人才成长规律,推动科技管理体制更加适应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需要,我们才能厚植科学家精 神,培育更多世界一流的科学家。 科学是没有止境的事业,某种程度上,科学家精神也体现为一种对于未知、对于人民的热爱。 航天英雄杨利伟曾说,永远记得第一次在太空俯瞰这颗水蓝色星球的样子,“我仔细端详这美丽 第 31页 的星球,生怕错过一处风景,我深知这是亿万中华儿女梦寐以求的美景”。相信,若所有科技工 作者弘扬科学家精神,仰望着浩渺的星空又关注着脚下的大地,一定会成就这个时代最美的风景。 科技创新没有捷径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广大科技人员唯有心存敬畏、尊重规律、脚踏实地,才能攻克难关、 勇攀高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前不久,笔者到山东一家企业采访世界首台前置前驱 8 挡自动变速器(以下简称 8AT)研发历 程,企业创始人的一席话令人印象深刻:科技创新没有捷径,必须耐得住寂寞,一步一个脚印地 往前走,老老实实地做功课,踏踏实实地解决问题,容不得半点侥幸心理。 这的确是科技创新的经验之谈。负责把动力平顺、高效地传递给车轮的变速器,被称为“汽 车大脑”。在历时十年的研发进程中,攻关团队咬定青山不放松,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攻坚克难, 总共解决了 2000 多个技术难题,才终于打破技术垄断,把 8AT 这个“最强汽车大脑”从概念变成 了消费者放心的技术产品。 回顾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科技创新容不得半点虚 假,来不得半点投机取巧。无论是“两弹一星”、载人航天、超级计算机、高铁等重大技术工程, 还是合成牛胰岛素、青蒿素、乙肝病毒受体等重大原创发现;不管是正负电子对撞机、同步辐射 光源、500 米口径射电望远镜等重大科学装备,还是西达本胺、凯美纳、达伯舒等抗癌新药,无一 不是科研人员历经千难万险、脚踏实地攻关取得的成果。 科技创新是探索真理、造福人类的事业,伟大而又艰辛,其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的。无论是探索自然奥秘还是技术攻关,都需心存敬畏、尊重规律,不能投机取巧,更不能抄袭 造假。如果利欲熏心,置规律于不顾,为追求“速成”而不择手段、欺世盗名,可能会风光一时, 但谎言必然会被真相击穿,终将沦为笑柄。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要想沉下心来搞研发,必须有“只管耕耘,莫问收获”的心态和 “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定力。如果心态不稳,就容易急于求成,结果往往是欲 速则不达;如果定力不强,这山望着那山高,哪个热门搞哪个,尽管也能出一些短平快的“成果”, 最终却难以攀登科技的高峰。 科技创新慢不得,也急不得。要让科研人员心无旁骛,离不开宽松、理性的社会环境。一方 面,一项重大成果从理论到实际应用,需要一个过程,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几十年;另一方 面,科技创新风险很高,失败是正常的。对科技创新的客观规律,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都应有一 个正确的认识,不能拔苗助长。如果总想着立竿见影、今天投资明天就要成果,只会助长浮躁、 浮夸的风气。 创新关乎命运,科技引领未来。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广大科技人员唯有心存敬畏、尊重 规律、脚踏实地,才能攻克难关、勇攀高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 32页 最美的科研誓言是报国 信仰无声,拳拳赤子心就是最好的名声;生命无华,殷殷报国行就是最好的芳华。 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上世纪 70 年代的曲周,盐碱成灾,满目荒 凉。“一定要治理好北方盐碱地!”中国农业大学师生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抱着“治不好碱,我 们就不走”的誓言,扎根曲周开启一段轰轰烈烈的改土治碱战役。他们用“到农民身边去”的务 实学风,论证了科研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的重要旨归;他们用“只讲奉献,不求回报”的高 尚风格,回答了“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的经典命题;他们用“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 的薪火相传,树起一座受人敬仰的精神丰碑。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用热血挥洒爱国之情,用奋 斗书写报国之志,知识分子就能勇担大任、不辱使命,在时代洪流中书写精彩人生。 爱国从来都是无私的、奉献的,砥砺爱国奋斗精神,就要服务人民、心有大我。1973 年,农大老师辛德惠背着铺盖卷从北京来到河北曲周,一头扎进曲周改土治碱的科研实践。一生 中最宝贵的时光,自此奉献给了曲周。翻开他的日记本,“无私无畏,忘我无我,利他利国”的 话语,令人动容。46 年来,像辛德惠这样的几代农大师生把小我融入大我,坚守初心、接续奋斗, 将昔日茫茫碱滩改造成生机勃勃的绿洲。“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 挺立起知识分子的精神脊梁,关键就在于国家需求什么、人民想要什么,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 功立业。 爱国从来都是具体的、实践的,砥砺爱国奋斗精神,就要脚踏实地、实干兴邦。从“住百家 屋、吃百家饭”的第一代农大人,到“从城市一下子被扔到农村”的科技小院学生,曲周的土地, 刻印下几代农大人艰苦奋斗的身影。在漏土的房子里蒙着塑料布做实验,刮风下雨天蹚着泥水跑 到田间;年逾 70 岁的詹英贤,每天在地里一待就是 8 小时;孩子年幼的辛德惠,每年有 300 多天 待在曲周……农大人之所以赢得百姓口碑、捧得科技进步金杯、创造中国农业史上的治碱奇迹, 靠的正是刻苦钻研、埋头苦干,靠的正是立足岗位、不负使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每个人 都有成为英雄的机会。”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所产生的力量必定深沉而持久。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回望过去,一代代知识分子像农大师生那样怀揣赤子之心、 砥砺爱国行动,为新中国 70 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作出重要贡献。今天我们早已告别了“三漏房”、 苦咸水,但无论时代场景如何改变,党和国家对知识分子激扬家国情怀为国奋斗的期许始终没有 变。报国正当其时,圆梦适得其势。无论是改变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还是破解基层改革发 展的难题,都需要知识分子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激荡知识与技术的力量,为中国 号巨轮破浪前行蓄力。 广大知识分子激发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将满怀忠诚、毕生所学倾注到 实现伟大梦想的坚实步伐中,就一定能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成绩,在祖国大地上矗立 起知识分子的时代丰碑。 习近平总书记的 2018 年新年贺词言犹在耳:过去一年,“科技创新、重大工程建设捷报频传”, “慧眼”卫星遨游太空,C919 大型客机飞上蓝天,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海水稻进行测产,首艘 国产航母下水,“海翼”号深海滑翔机完成深海观测,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中国创造的 伟力,令国人自豪、世人惊叹。在一些前沿科技领域,我们已经可以自豪地宣称:我国已实现从 后发到先发、从跟跑到领跑。在世界赛场上,中国科技正如“复兴号”高铁一般动力澎湃。 第 33页 盘点今年的科技奖,不乏原创性强、具有引领作用和重要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如获得国家 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聚焦诱导发光”(AIE)材料,就被《自然》杂志列为支撑和驱动“纳米光 革命”的四大纳米材料之一,成为由我国科学家开创并引领的热点研究。再如获得国家进步奖特 等奖的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是国际公认的我国领先世界的技术,堪称世界电力工业发展史上的 重要里程碑。 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需求日益迫切。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 国家”。由此,强化创新第一动力的地位和作用,突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尤为重要。新 一轮科技革命及由此带来的产业变革,正在引发国际产业分工重大调整,进而重塑世界竞争格局、 改变国家力量对比。面向未来,谁能在创新中取胜、抢得先机,谁就能赢得未来全球竞争的主动 权。 新技术给了我们“弯道超车”的机遇,但稍有疏忽或懈怠,就会面临差距拉大的严峻形势。 因此,在点赞中国科技的同时,还应保持清醒,正视我们的短板。与科技强国相比,我国在基础 研究方面的投入与成果产出尚有较大差距,推动学科发展的重大科学发现还很不够,原创性技术、 颠覆性技术相对不足,不少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依然受制于人。 创新型国家的主要标志之一,是科技和人才成为国力强盛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坚定不移深化 科技体制改革,发挥改革“点火系”的关键作用,才能激发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让 8000 多万科技工作者乃至更多人才全身心投入到创造创新的伟业中来。近年来我国科技体制改 革政策、举措密集出台,下一步,还应着力强化落实、推动落地,同时继续推进和完善项目评审、 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深化科技成果权益管理改革,完善 科技成果转化激励评价制度,破解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制度藩篱,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 王泽山院士曾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个中国人渴求的,也是人人有责的。正是它在 始终支撑着我。”这样的理想信念,激荡于广大科技工作者心中。新时代要有新作为,凝聚起更 为强大、更为持久的科技创新力量,建成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定将在我们手中实现。 科技自立,时不我待 ——谈华为遭遇“极限施压” 今天,任正非在华为深圳总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谈话,受到无数网友激赏:“大家,大气, 大格局”,不少网友更是直言被“实力圈粉”。 实力,不是比谁嗓门大;自信,不是比谁调子高。任正非被点赞,不只是因为妙语连珠,也 不只是因为正“非”——为华为正名,更因为他的一席话道出了常识,充满了思辨的力量,让人 深受启发和共鸣。一个个论断,既自信又清醒,既务实又宏阔,让人深切感受到一名中国企业家 立足中国、拥抱世界的开放情怀。 没有谁能抽离时代而踽踽独行,也没有谁不被时代气质所涵养。“国家一定要更开放,开放 才有未来”。任正非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也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改革开放塑造了中国企业家 的气质,中国企业家也在不断“刷新”改革开放的风貌。任正非身上体现出的开放气度,折射了 第 34页 中国改革开放年代的总体精神气质。这种精神气质,是中国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撑,也是 中国发展的内在动力。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是打开国门还是关闭大门?是共创繁荣还是孤芳自赏?答案不言自明。 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企业,顺应了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发展大势,契合了历史发展潮流,势必获 得更多的正向回馈。中国企业是善于学习的企业,中华民族是善于学习的民族。葆有这样的大局 观和胸怀,我们就不会陷入局部发展利益的窠臼;秉持这种精神气质奋力前行,我们就能取得更 为丰饶的成就。世界十大互联网企业,中国占据四席;一批批中国企业在国内风生水起,也积极 走出国门,为世界经济做出应有贡献,就是最好的佐证。 爱国不是喊口号,也不是空洞而抽象的表达。华为是中国的企业,是享誉中外的中国品牌, 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华为手机中的软硬件是世界先进科技的集成精华。“如果认为不买华为 就是不爱国,那我们孩子就是不爱国,因为他们也用苹果产品。”从这个角度看,任正非的认知 是有高度的,也是有深意的,值得细细品味。 顺势而为终能柳暗花明,乘势而上才能再创辉煌。把握好时与势,在深度切入国家发展和世 界大势中审视我们所做的一切,这才是真正有益的爱国主义。在新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只有把 国家利益同世界大势统合在一起,才能迸发出切实的推动力。 “大就要有大的样子”。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当中国企业家展现出更开放的精气神,当大国国民展现出更成熟而理性的 品格,当创新成为全民族的价值共识,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将更加坚定而从容地走向世界舞台。 多年以后,我们回溯历史的河流,华为将会成为当前时点上一个具有民族气质的坐标。 面对美国的“极限施压”,华为海思从默默无闻的“备胎”,一夜之间成为街知巷闻的企业 品牌。 透过网上热传的公开信,很多人叹服华为的未雨绸缪。多年前做出“所有美国的先进芯片和 技术将不可获得”的极限生存假设,并为此走上“科技史上最为悲壮的长征”,华为在自主创新 上的极致坚持,正是今天力挽狂澜的强大能量。正如公开信中的那句话,“我们不仅要保持开放 创新,更要实现科技自立!” 曾经有一些疑惑,中国为什么一定要自主创新、科技自立?特别是在全球化时代,国际产业 链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深度融合,大家分工合作的性价比最高,我们依靠进口不行吗? 的确,改革开放的前几十年,由于发展起点较低,我们通过引进国外成熟技术,充分发挥后 发优势,快速形成了中国的产业体系。这不仅使我们以最短的时间告别短缺经济,也使中国成为 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20 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常年领先世界。 可以说,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再创新,是发展中国家从“追赶”到“并跑”的重 要路径。 但是,走别人的路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后面,还有误入歧途或被人封路的风险。实践反复告诉 我们,一般技术可以引进,关键核心技术却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小到芯片、新材料, 第 35页 大到数控机床、发动机,中国成为制造强国的“必备”、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刚需”,往往就是 一些国家“出口管制清单”上的“常客”。如果这些核心部件,我们全面依赖进口,无异于将“命 门”双手奉上,“就好比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会不堪一 击”。今天,华为遭遇的“极限施压”再一次证明,中国不可能买来一个现代化,我们只有坚持 科技自立,把关键技术、核心装备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迈出 高质量发展的铿锵步伐。 科技自立之路,往往伴随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孤独与艰辛。回望那些照亮中国自主创新的光荣 与梦想,无一不是耐住寂寞、百炼成钢: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引领中国出版印刷业告别铅 与火,让汉字敲开了互联网世界的大门,从研发到中试历时 10 年;北斗系统可提供测速精度高达 每秒 0.2 米的全球服务,从一纸规划到提供全球服务耗费 25 年;抗疟药品——青蒿素和双氢青蒿 素,被誉为是“拯救 2 亿人”的发现,屠呦呦从研究到摘得诺奖已近半个世纪……一代代科技人、 产业人在科技自立的大路上迎难而上、勇毅前行,才有了今天民族产业应对贸易霸凌的豪气与底 气! 放眼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世界经济格局正重新洗牌。就像华为海思 在公开信中所言,“今后的路,不会再有另一个十年来打造备胎再换胎了,缓冲区已经消失”。 然而,应对得当,挑战也是机遇。今日中国,已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研发队伍、最多发明专利授权 量,18.1 万家高新技术企业与 13 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正汇聚成科技自立的巨大潜能,誓将竞争 与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自主创新的接力棒已握在我们手中。科技自立,时不我待;科技自立,机不可失! 北斗之光:让中国智慧惠及全球 由光耀亚太到覆盖全球,中国卫星导航事业就此掀开了崭新的篇章。 这是面对发达国家业已成熟的卫星导航技术,北斗人向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2 年多,18 箭, 30 颗星,北斗高密度发射组网连战连捷,创造了世界卫星导航的“中国速度”。国际上首个混合 星座导航卫星系统,首次实现导航定位、短报文通信、差分增强三种服务融为一体,北斗对全球 用户提供强大的服务能力。 这是面对世界多极化发展和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北斗人向世界贡献的中国方案。同为导航 系统,中国北斗与其他系统必然存在竞争,但绝不是“战争”。相比只有一套系统,多种系统的 兼容共存提高了导航可靠性和精确度。中国北斗的加入,更使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使用卫星导 航数据多了一种选择,进一步促进了世界互联互通。 风云激荡的世界,发展鸿沟难弥,经济危机频现,人类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日益增多。然而, 人类追求和平、创造幸福的梦想不会改变,各国携手共谋发展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方案、中国 智慧在支持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开放的北斗,亦将作为其中的一 分子,与世界携手共赢。 目前,北斗已向上百个国家提供服务,用户数量达到“亿级以上”水平。更稳定、更精确、 更开放的中国北斗,将为企盼共同发展、企盼科技改善生活的人们带来更加美好的体验,为经济 全球化注入新的活力。 第 36页 几千年前,中国的罗盘传播到世界,为人类的足迹开辟了更加广袤的空间,旅行者携带着它, 勇敢地驶向远方。 今天,中国的北斗让世界再次看到,以智慧和汗水浇灌,持共赢共享的胸怀,一个和平美好 的地球充满希望。 让中国分享惠及全球,让中国智慧拥抱世界。中国北斗必将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征 程上,散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三、习近平论新时代科技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针对科技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立意高远, 内涵深刻,形成了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 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我们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必须集中力量推进科技创新,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在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时的讲话》(2013 年 7 月 17 日)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重视科技的历史作用,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 恩格斯说:“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邓小平同志对 科技作用的著名论断大家都很熟悉,就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代以来,中国屡屡被经 济总量远不如我们的国家打败,为什么?其实,不是输在经济规模上,而是输在科技落后上。新 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两弹一星”、载人航天、载人深潜、超级计算 等一系列重大科技突破,极大振奋了民族精神,极大提升了我国国际地位。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3 年 9 月 30 日) 历次产业革命都有一些共同特点:一是有新的科学理论作基础,二是有相应的新生产工具出 现,三是形成大量新的投资热点和就业岗位,四是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发生重大调整并形成新的 规模化经济效益,五是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有新的重要变革。这些要素,目前都在加快积累和成熟 中。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 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3 年 9 月 30 日) 在一些科技领域,我国正在由“跟跑者”变为“同行者”,甚至是“领跑者”。同时,我们 也要清醒地看到,中国在发展,世界也在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技创新的基础还不牢固, 创新水平还存在明显差距,在一些领域差距非但没有缩小,反而有扩大趋势。国际科技竞争,犹 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啊!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3 年 9 月 30 日) 我国现代化同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 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我们要后来居 第 37页 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 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来,我国发展的很多方面走过了西方 发达国家上百年甚至数百年的发展历程,科技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要推动新型工业化、 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也必须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作用。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3 年 9 月 30 日)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没有强大的科技,“两个翻番”、“两个 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难以顺利达成,中国梦这篇大文章难以顺利写下去,我们也难以从大国走向 强国。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 战略,常抓不懈。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3 年 9 月 30 日)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 心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不断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 加快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 ——在会见嫦娥三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的讲话(2014 年 1 月 6 日),《人民日报》2014 年 1 月 7 日 当今世界,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 先机、赢得优势。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 依然突出,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拼投资、拼资源、拼环境的老路已经走不通。老是 在产业链条的低端打拼,老是在“微笑曲线”的底端摸爬,总是停留在附加值最低的制造环节而 占领不了附加值高的研发和销售这两端,不会有根本出路。块头大不等于强,体重大不等于壮, 虚胖不行。我们在国际上腰杆能不能更硬起来,能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很大程度取决于 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科技创新这件事,等待观望不得,亦步亦趋不行,要有一万年太久、只争 朝夕的紧迫感和劲头,快马加鞭予以推进。当然,科学发展是不可能一万年的事情朝夕就办成的。 ——《在上海考察时的讲话》(2014 年 5 月 23 日、24 日)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自古以来,科学技术就以一种不可逆转、不可 抗拒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十六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多次科技革命,每一次都深刻 影响了世界力量格局。从某种意义上说,科技实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 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2014 年 6 月 9 日),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 3 页 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 奋斗。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 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 第 38页 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党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大势、立足我国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2014 年 6 月 9 日),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 5 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众多主 要经济指标名列世界前列。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规模很大、但依然大而不强,我国 经济增速很快、但依然快而不优。主要依靠资源等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 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现在,世界发达水平人口全部加起来是十亿人左右,而我国有十三亿多人, 全部进入现代化,那就意味着世界发达水平人口要翻一番多。不能想象我们能够以现有发达水平 人口消耗资源的方式来生产生活,那全球现有资源都给我们也不够用!老路走不通,新路在哪里? 就在科技创新上,就在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上。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2014 年 6 月 9 日),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 6-7 页 我多次讲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我国越发展壮大,遇到的阻力 和压力就会越大。从这个经验看,关键是时机和决断。历史的机遇往往稍纵即逝,我们正面对着 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历史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必须紧紧抓住。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2014 年 6 月 9 日),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 9 页 我们有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有持续创新形成的系列成果,实施创新驱 动发展战略具备良好条件。因此,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对国家和民族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的科技决策,想好了、想定了就要决断,不然就可能与历史机遇失之交臂,甚至可能付出更大代 价。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2014 年 6 月 9 日),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 9-10 页 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当前,科技创新的重大 突破和加快应用极有可能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使产业和经济竞争的赛场发生转换。在传统国际发 展赛场上,规则别人都制定好了,我们可以加入,但必须按照已经设定的规则来赛,没有更多主 动权。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就是要在新赛场建设之初就加入其中,甚至 主导一些赛场建设,从而使我们成为新的竞赛规则的重要制定者、新的竞赛场地的重要主导者。 如果我们没有一招鲜、几招鲜,没有参与或主导新赛场建设的能力,那我们就缺少了机会。机会 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也总是留给有思路、有志向、有韧劲的人们的。我国能否在未来发展中 后来居上、弯道超车,主要就看我们能否在创新驱动发展上迈出实实在在的步伐。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2014 年 6 月 9 日),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 11 页 第 39页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中,科技创新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增 强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在〈努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占领制高点〉上的批示》(2014 年 6 月 23 日) 我们必须认识到,从发展上看,主导国家命运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劳动生产率 提高,只有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实现经 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罗马帝国、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 帝国等古代大帝国最终走向衰败和解体,除了政治、军事、地缘上的原因外,创新不足和技术停 滞也是重要原因。鸦片战争我们被动挨打,也是这个原因。对历史规律,我们要认真研究和镜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能不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能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要看我们能不能有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科技强国是应有之义,但科技强国不是一句口号,得有内容,得有标志性技术。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2014 年 8 月 18 日) 走出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最终要靠科技进步。目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 创造历史性机遇,催生智能制造、互联网+、分享经济等新科技、新经济、新业态,蕴含着巨大商 机。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 年 12 月 18 日) 过去三十多年,我国发展主要靠引进上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基本是利用国外技术,早期是二 手技术,后期是同步技术。如果现在仍采用这种思路,不仅差距会越拉越大,还将被长期锁定在 产业分工格局的低端。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综合国力竞争中,我们没有更多选择,非走自主创新道 路不可。我们必须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在涉及未来的重点科技领域超前部署、大胆探 索。 ——《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讨论时的讲话》(2013 年 3 月 4 日)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这条道路是有优势的,最大的优势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制 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过去我们搞“两弹一星”等靠的是这一 法宝,今后我们推进创新跨越也要靠这一法宝。要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条件,发挥好我们的 优势,加强统筹协调,促进协同创新,优化创新环境,形成推进创新的强大合力。对一些方向明 确、影响全局、看得比较准的,要尽快下决心,实施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组织全社会力量来推 动。 ——《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讨论时的讲话》(2013 年 3 月 4 日) 现在,比较正常的技术引进也受到种种限制,过去你弱的时候谁都想卖技术给你,今天你发 第 40页 展了,谁都不愿卖技术给你,因为怕你做大做强。在引进高新技术上不能抱任何幻想,核心技术 尤其是国防科技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人家把核心技术当“定海神针”、“不二法器”,怎么可 能提供给你呢?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 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当然,我们不能把自己封闭于世界之外,要积极 开展对外技术交流,努力用好国际国内两种科技资源。 ——《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讨论时的讲话》(2013 年 3 月 4 日) 增强创新自信。经过长期努力,我们在一些领域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某些领域正由 “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完全有能力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跨越。我国广大 科技工作者一定要有这个信心和决心。 ——《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讨论时的讲话》(2013 年 3 月 4 日) 要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快推进重大科技专项实施,加强原 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努力取得基础性、战略性、原创 性的重大成果。 ——《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讨论时的讲话》(2013 年 3 月 4 日) 在创新过程中,既不能妄自菲薄,对自主创新能力没信心,把自主创新成果看轻了,亦步亦 趋,不敢超越;也不能妄自尊大,缺少虚心学习的态度,骄傲自满,夜郎自大。创新技术要发展, 必须要使用。如果有了技术突破,谁都不用,束之高阁,那就难以继续前进。应用中出现一些问 题是自然的,不要一出事就往自主能力上扯,这不是科学的态度。自己的创新成果自己都不相信 和使用,怎么会指望别人去相信和使用?所以,要建立健全优先使用自主创新成果的机制,实行 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促进自主技术、自主品牌、自主标准的成果优先为我所用。 ——《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讨论时的讲话》(2013 年 3 月 4 日) 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改 善人才发展环境,努力实现优势领域、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尽快形成一批带动产业发展的核心 技术。要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三二一产业融合发展,整体提高先进制造业水平。 ——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2013 年 3 月 5 日),《人民 日报》2013 年 3 月 6 日 长期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什么能够成功?我看,最重要 的经验有三条。一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二 是坚持以提升创新能力为主线,把其作为科技事业发展的根本和关键。三是坚持人才为本,充分 第 41页 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出成果和出人才并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相结合。这些 重要经验今天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要结合实际坚持好、运用好。 ——《在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时的讲话》(2013 年 7 月 17 日) 要有强烈的创新自信。我们要引进和学习世界先进科技成果,更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努 力在自主创新上大有作为。如果总是跟踪模仿,是没有出路的。我们必须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推进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深入推进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 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不断取得基础性、战略性、原创性的重大成果。 ——《在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时的讲话》(2013 年 7 月 17 日)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创新,就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凡事要有打破 砂锅问到底的劲头,敢于质疑现有理论,勇于开拓新的方向,攻坚克难,追求卓越。 ——《在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时的讲话》(2013 年 7 月 17 日) 高端科技就是现代的国之利器。近代以来,西方国家之所以能称雄世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 掌握了高端科技。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正所谓“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只有拥有强 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才能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希望你们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在重要科技领域成为领跑者,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开拓者,为经济社会 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国防安全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在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时的讲话》(2013 年 7 月 17 日) 一个国家只是经济体量大,还不能代表强。我们是一个大国,在科技创新上要有自己的东西。 一定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培养和吸引人才,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真正把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在湖北考察工作时的讲话(2013 年 7 月 21 日-23 日),《人民日报》2013 年 7 月 24 日 我们要做好顶层设计,要以世界眼光搞顶层设计。要研究和找准世界科技发展的背景、发展 的趋势,以及中国的现状、中国应走的路径,把需要与现实能力统筹考虑,有所为有所不为,长 远目标与近期工作结合,这样提出切合实际的发展方向、目标、工作重点。 ——《听取科技部汇报时的讲话》(2013 年 8 月 21 日) 总的要看到,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这是一条必由之路,必须坚定不移地 走下去。现在已经取得很好的成绩,实践证明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是现代化建设最可依靠的支撑 点。 ——《听取科技部汇报时的讲话》(2013 年 8 月 21 日) 我们科技总体上与发达国家比有差距,要采取“非对称”赶超战略,发挥自己的优势,特别 第 42页 是到二〇五〇年都不可能赶上的核心技术领域,要研究“非对称”性赶超措施,在国际上,没有 核心技术的优势就没有政治上的强势。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要下大功夫。军事上也是如此。 ——《听取科技部汇报时的讲话》(2013 年 8 月 21 日) 我国与发达国家科技实力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上。这些年来,重引进、轻消化的问 题还大量存在,形成了“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恶性循环。当今世界科学进步日新月异, 技术更替周期越来越短。今天是先进技术,不久就可能不先进了。如果自主创新上不去,一味靠 技术引进,就难以摆脱跟着别人后面跑、受制于人的局面。而且,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3 年 9 月 30 日) 有人认为,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结果是在实际工作中对科技工作说 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这种想法和做法必须纠正。很多科研也许是明天的工作, 但今天不开始干,需要时就真的成“远水”了。我国科技如何赶超国际先进水平?要采取“非对 称”战略,更好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3 年 9 月 30 日) 我们强调自主创新,绝不是要关起门来搞创新。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创新资 源在世界范围内加快流动,各国经济科技联系更加紧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孤立依靠自己力 量解决所有创新难题。要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 新,并同国际科技界携手努力,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作出应有贡献。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3 年 9 月 30 日) 实践告诉我们,真正的核心关键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靠进口武器装备是靠不住的,走引进 仿制的路子是走不远的。我们要在激烈的国际军事竞争中掌握主动,就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 创新,大幅提高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深入贯彻落实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加快建设具有我军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2013 年 11 月 5 日) 推进科技自主创新,必须超前谋划,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如果只是跟在别人后面追赶, 不能搞出别人没有的一招鲜,最终还是要受制于人。国际竞争历来就是时间和速度的赛跑,谁见 事早、动作快,谁就能掌控制高点和主动权。 ——《深入贯彻落实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加快建设具有我军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2013 年 11 月 5 日)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我们要审时度 势,抢抓机遇、夺占先机。要牵住“牛鼻子”,把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的薄弱环节作为推进 自主创新的主攻方向,选准突破口,加强预先研究和探索,努力在前瞻性、战略性领域占有一席 之地。 第 43页 ——《深入贯彻落实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加快建设具有我军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2013 年 11 月 5 日)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是武器装备发展的原动力。只 有重视基础研究,才能永远保持自主创新能力。当前,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关联度日益增强,基 础研究显得更为重要。要继续抓好这项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持续发展 增强后劲。 ——《深入贯彻落实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加快建设具有我军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2013 年 11 月 5 日) 计算机操作系统等信息化核心技术和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我们在一些关键技术 和设备上受制于人的问题必须及早解决。要着眼国家安全和长远发展,抓紧谋划制定核心技术设 备发展战略并明确时间表,大力发扬“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精神,加大自主创新力度,经过科 学评估后选准突破点,在政策、资源等各方面予以大力扶持,集中优势力量协同攻关实现突破, 从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为确保信息安全和国家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在中国工程院一份建议上的批示》(2013 年 12 月 20 日) 我们在世界尖端水平上一定要有自信,这也源于我们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 ——《在上海考察时的讲话》(2014 年 5 月 23 日、24 日) 面向未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 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2014 年 6 月 9 日),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 8-9 页 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 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不能总是指望依 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 亦步亦趋。我们没有别的选择,非走自主创新道路不可。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2014 年 6 月 9 日),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 10 页 实践告诉我们,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 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问题看到了,就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快马加鞭改变这个局面。不能 说了很多年,最后老是没有根本改变。当然,自主创新不是闭门造车,不是单打独斗,不是排斥 学习先进,不是把自己封闭于世界之外。我们要更加积极地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用好国际国 内两种科技资源。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2014 年 第 44页 6 月 9 日),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 10-11 页 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要高度重视原始性专业基础理论突破,加强 科学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基础性、系统性、前沿性技术研究和技术研发持续推进,强化自主创新 成果的源头供给。要积极主动整合和利用好全球创新资源,从我国现实需求、发展需求出发,有 选择、有重点地参加国际大科学装置和科研基地及其中心建设和利用。要准确把握重点领域科技 发展的战略机遇,选准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必争领域和优先方向,通过高效合理配置,深 入推进协同创新和开放创新,构建高效强大的共性关键技术供给体系,努力实现关键技术重大突 破,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2014 年 6 月 9 日),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 12 页 科技创新永无止境。科技竞争就像短道速滑,我们在加速,人家也在加速,最后要看谁速度 更快、谁的速度更能持续。荀子说:“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意思是,骏马一跃,也不会达到十步;劣马跑十天,也能跑 得很远;雕刻东西,如果刻了一下就放下,朽木也不会刻断;如果不停刻下去,金属和石头都可 以雕空。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敢于担当、勇于超越、找准方向、扭住不放,牢固树立敢为天下 先的志向和信心,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勇于创造引领世界潮流的 科技成果。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2014 年 6 月 9 日),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 12-13 页 在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 办大事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我国很多重大科技成果都是依靠这个法宝搞出来的,千万不 能丢了!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大力 开展协同创新,集中力量办大事,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形成推进自主创新的强大合力。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2014 年 6 月 9 日),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 16-17 页 我们要全面研判世界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大势,既要重视不掉队问题,也要从国情出发确定 跟进和突破策略,按照主动跟进、精心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明确我国科技创新主攻方 向和突破口。对看准的方向,要超前规划布局,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 速赶超甚至引领步伐。同时,要研究后发国家赶超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保持战略清醒,避免盲 目性,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亦步亦趋。我们在科技方面应该有非对称性“杀手锏”,不能完全 是发达国家搞什么我们就搞什么。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2014 年 8 月 18 日) 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深入发展的条件下,创新要素更具有开放性、流动性,不能关起 门来搞创新。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全面提高我国科 第 45页 技创新的国际合作水平。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2014 年 8 月 18 日) 关键是要确定正确的跟进和突破策略。我们要按照主动跟进、精心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的 方针,提高技术认知力,加强独创性设计,发展独有的“杀手锏”,确保不被敌实施技术突袭。 对看准的,要超前规划布局,加大投入力度,加速赶超步伐。 ——《加快构建适应履行使命要求的装备体系,为实现强军梦提供强大物质技术支撑》(2014 年 12 月 3 日)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根本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面对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世界主要 国家都在寻找科技创新的突破口,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先机。我们不能在这场科技创新的大 赛场上落伍,必须迎头赶上、奋起直追、力争超越,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我国发展 到现在这个阶段,不仅从别人那里拿到关键核心技术不可能,就是想拿到一般的高技术也是很难 的,西方发达国家有一种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的心理,所以立足点要放在自主创新上。 ——《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2015 年 3 月 5 日) 我国同发达国家的科技经济实力差距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上。提高创新能力,必须夯实自主 创新的物质技术基础,加快建设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创新基础平台。国家实验室已成为主要发 达国家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的重要载体,诸如美国阿贡、洛斯阿拉莫斯、劳伦斯伯克利等国家实 验室和德国亥姆霍兹研究中心等,均是围绕国家使命,依靠跨学科、大协作和高强度支持开展协 同创新的研究基地。当前,我国科技创新已步入以跟踪为主转向跟踪和并跑、领跑并存的新阶段, 急需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布局一批体量更大、学科交叉融合、综 合集成的国家实验室,优化配置人财物资源,形成协同创新新格局。主要考虑在一些重大创新领 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打造聚集国内外一流人才的高地,组织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的协同攻关, 形成代表国家水平、国际同行认可、在国际上拥有话语权的科技创新实力,成为抢占国际科技制 高点的重要战略创新力量。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2015 年 10 月 26 日),《人民日报》2015 年 11 月 4 日 四、创新名人名言 1、遇到难题时,我总是力求寻找巧妙的思路,出奇制胜。——朱清时 2、在科学上,每一条道路都应该走一走。发现一条走不通的道路,就是对于科学的一大贡献。 ——爱因斯坦 3、科学研究工作,尤其富于创造性的意义,尤其是要依靠自力更生。当然,自力更生并不等 于封锁自己。——李四光 4、科学也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才能发展科学。——郭沫若 第 46页 5、对新的对象必须创出全新的概念。——柏格森 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邓小平 7、能正确地提出问题就是迈出了创新的第一步。——李政道 8、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国界。——巴甫罗夫 9、非经自己努力所得的创新,就不是真正的创新。——松下幸之助 10、一些陈旧的、不结合实际的东西,不管那些东西是洋框框,还是土框框,都要大力地把 它们打破,大胆地创造新的方法、新的理论,来解决我们的问题。——李四光 11、开创则更定百度。尽涤旧习而气象维新:守成则安静无为,故纵脞废萎而百事隳坏。— —康有为 12、致富的秘诀,在于“大胆创新、眼光独到”八个大字。——陈玉书 13、应当热爱科学,因为人类没有什么力量是比科学更强大、更所向无敌的了。——高尔基 14、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如果能够打破常规,完全自由进行创作,其成绩往往会是惊人的。 ——卓别林 15、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 16、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江泽民 17、既然像螃蟹这样的东西,人们都很爱吃,那么蜘蛛也一定有人吃过,只不过后来知道不 好吃才不吃了,但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定是个勇士。——鲁迅 18、若无某种大胆放肆的猜想,一般是不可能有知识的进展的。——爱因斯坦 19、把尝试“解决新问题”的追求,从人群中的局部人、少数人,扩大到人群中的绝大多数 人,并使之成为日常生活中有机构成的一部分,这种趋势在二十世纪末已初露端倪——。中国、 金马《21 世纪罗曼司》 20、距离已经消失,要么创新,要么死亡。——托马斯·彼得斯 21、我们的科学史,只写某人某人取得成功,在成功者之前探索道路的,发现“此路不通” 的失败者统统不写,这是很不公平的。——爱因斯坦 22、科学到了最后阶段,便遇上了想象。——雨果 23、创新应当是企业家的主要特征,企业家不是投机商,也不是只知道赚钱、存钱的守财奴, 而应该是一个大胆创新敢于冒险,善于开拓的创造型人才。——〖熊彼特〗奥地利经济学家 第 47页 24、科学给人以确实性,也给人以力量。只依靠实践而不依靠科学的人,就像行船人不用舵 与罗盘一样。——丹皮尔 25、在人类日超拥挤的生存空间里,唯一可以使人摆脱拥挤感觉的,不是别的什么,而是创 新之路。 26、科学的伟大进步,来源于崭新与大胆的想像力。——杜威 27、科学决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 识为人类服务。——马克思 28、对于创新来说,方法就是新的世界,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思路。——郎加明《创新 的奥秘》 29、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徐悲鸿 30、攀登科学高峰,就象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要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懦夫和懒汉是 不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和幸福的。——陈景润 31、在自然科学中,创立方法,研究某种重要的实验条件,往往要比发现个别事实更有价值。 ——巴甫洛夫 32、人类的创新之举是极其困难的,因此便把已有的形式视为神圣的遗产。——蒙森 33、异想天开给生活增加了一分不平凡的色彩,这是每一个青年和善感的人所必需的。—— 巴乌斯托夫斯基 34、人应当使自己的面貌日新月异,要像坚硬而有韧性的金属那样经得起任何斗争的锻炼。 ——列斯科夫 35、有了精神的实验和观测作为研究的依据,想像力便成为自然科学理论的设计师。——廷 德尔 36、光看别人脸色行事,把自己束缚起来的人,就不能突飞猛进,尤其是不可能在科学技术 日新月异的年代里生存下去,就会掉队。——本田宗一郎 37、科学的幻想归根结底是科学和技术的大胆创造。——费定 38、如若说,在创新尚属于人类个体或群体中的个别杰出表现时,人们循规蹈矩的生存姿态 尚可为时代所容,那么,在创新将成为人类赖以进行生存竞争的不可或缺的素质时,依然采用一 种循规蹈矩的生存姿态,则无异于一种自我溃败。——中国、金马《21 世纪罗曼司》 39、同是不满于现状,但打破现状的手段却不同:一是革新,一是复古。——鲁迅 40、科学的存在全靠它的新发现,如果没有新发现,科学便死了。——李四光 41、我们要记着,作了茧的蚕,是不会看到茧壳以外的世界的。——李四光 第 48页 42、想出新办法的人在他的办法没有成功以前,人家总说他是异想天开。——马克·吐温 43、有人认为,只有诗人需要幻想,这是没有理由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需 要幻想的,甚至没有它就不可能发明微积分。——列宁 44、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爱因斯坦 45、企业的成败在于能否创新,尤其是当前新旧体制转换阶段,在企业特殊困难时期,更需 要有这种精神。——黄汉清 46、在创造家的事业中,每一步都要三思而后行,而不是盲目地瞎碰。——米丘林 47、不创新,就死亡。——〖艾柯卡〗现代美国著名企业家 48、保守是舒服的产物。——高尔基 49、科学是将领,实践是士兵。——达·芬奇 50、只有先声夺人,出奇制胜,不断创造新的体制、新的产品、新的市场和压倒竞争对手的 新形势,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黄汉清 51、日日创新。——日本索尼公司 52、创新是科学房屋的生命力。——阿西莫夫 53、科学研究基于同一法则,即一切事物的产生取决于自然规律,这也适用于人们的行动。 ——爱因斯坦 54、如果你要成功,你应该朝新的道路前进,不要跟随被踩烂了的成功之路。——约翰·D. 洛克菲勒 55、天才的最基本的特性之一,是独创性或独立性,其次是它具有的思想的普遍性和深度, 最后是这思想与理想对当代历史的影响,天才永远以其创造开拓新的、未之前闻,或无人逆料的 现实世界。——别林斯基 56、以空前未有的热情,焕发青春的创新功能,激发人人独特的创新精神,使民族的、国家 的创新智慧来一个总发动!使个体的、群体的创新潜能来一个大爆发!——中国、金马《21 世纪 罗曼司》 57、作出重大发明创造的年轻人,大多是敢于向千年不变的戒规、定律挑战的人,他们做出 了大师们认为不可能的事情来,让世人大吃一惊。——费尔马 58、创新,可以从需求的角度而不是从供给的角度给它下定义为:改变消费者从资源中获得 的价值和满足。——德鲁克 第 49页 59、独创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人以上研究对象或设想之间的联系或相似之点。——贝弗里 奇 60、创造力对于创新是必要的,公司文化应该提倡创造力,然后将其转变成创新,而这种创 新将导致竞争的成功。——美国《未来学家》1995 年 10 月号文章 61、在科学研究中,是允许创造任何假说的,而且,如果它说明了大量的、独立的各类事实, 它就上升到富有根据的学说的等级。——达尔文 五、作文集训队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黄帝内经》 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东汉•班固《汉书•伍被传》 事物的发展总会经历一个阶段,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高明的大夫能够在一个更长的时间段 中把握人体的生长规律,从而做到预防疾病的目的,而普通的医生只能被动地应付疾病。这也是 我们时常提到的把握历史规律和大势的道理,“于无声处听惊雷”,这是真正的大智慧。 读了上述材料后,你有怎样的体验?产生怎样的思考?请根据以上材料包含的意思,写一篇 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立意: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 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 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在读了上述材料后有怎样的体验,产生怎样的思考,要请根据以上材料 包含的意思,写一篇文章,这是明确的任务。材料中,第一则《黄帝内经》强调治疗疾病要预防 为主,第二则班固《汉书•伍被传》强调聪慧明智往往有先见之明;然后导语中又强调“把握历史 规律和大势的道理,“于无声处听惊雷”,这是真正的大智慧”。这些都是强调了想问题做事情 要预先做好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做到把握历史规律,顺势而为。 供选立意有:1、凡事预则立;2、成功偏爱有准备的人 3、把握规律,顺势而为;4、准确预 判,事半功倍;5、未雨绸缪,遇事不慌等等。 行文结构:首先引用名人名言开门见山切入中心——因为他们做好了准备!接下来通过钢琴 家郎朗的具体事例论述“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接下来通过讲道理论证“成功绝非偶然, 它的背后一定埋藏着长久的努力和坚实的基础”,接下来联系学生学习实际,阐明“学习就是我 们最大的机会”,从而激励读者抓住机遇努力学习,最后再以排比句重申“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 的人”,并以设问的形式引起读者思考,让结尾照应开头,总结全文,并点题收束全篇。 第 50页 例文展示: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培根说过:“愚者等待机会,智者造就机会。”生活中,很多人觉得科学家的发现和发明都 是偶然,这是说不通的。那么他们为什么取得成功呢?因为他们做好了准备! 钢琴家朗朗曾在他的自传中写道,他刚开始只是一名替补,还是第七替补。这意味着只有当 演奏家和六位替补全部病倒他才有机会上场,这样的机会几乎为零。但他从没有放弃过,他夜以 继日地练习。终于他的韧劲打动了一个著名的音乐家,将他提升到第一替补的位置。在一次偶然 上台演奏时,一曲终了,全场听众起立为他鼓掌整整七分钟。他就是抓住这一次机会一炮走红, 成为了世界著名的钢琴家。试想,如果不是他从未因为是第七替补放弃,如果没有夜以继日地练 习,就算得到了这样的机会,他又如何能够弹奏出一鸣惊人的曲子呢?这告诉我们,机会总是留 给有准备的人的。 成功绝非偶然,它的背后一定埋藏着长久的努力和坚实的基础。生活中一些人总在抱怨,为 什么别人能抓住机遇,而自己无法得到呢?其实很多时候,机遇就摆在眼前,只是自己没有抓住。 事实上,每个人一生中都可能出现几次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但是常常只有少数人会抓住机会并 取得成功。一名哈佛大学的教授曾经这样讲:“人生中的每一件小事都有可能是一次巨大的机会。” 的确,连一件小事情都做不好的人能够成就什么大事呢? 放眼我们的学习生活,作为学生,学习就是我们最大的机会!如果现在不趁这大好时光,抓 紧这个唯一能够全部把握好的机遇,那么对于志在四方的我们都会是一种极大的损失。每当我们 看到班里第一名同学的成绩,也许会震惊、羡慕,会发出赞叹声,但他们只是把握了每一次考试 机会,对事情有认真专一的态度,长此以往养成了遇到问题就会多动脑筋爱思考的习惯。很多事 情就是这样,就好比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你的好习惯都是你平常实际生活中的行为在潜移默 化中转变而来的,而就是这些好习惯会带着你走向属于你的每一次机遇。 机会偏爱有心人,它只留意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只垂青那些懂得追求它的人,只喜欢有理想 的实干家。倘若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或遇到逆境悲观失望,灰心丧气,机会是不会自动来拜访 的。 你准备好了吗?你准备用绝对的自信和实力来迎接每一次机遇了吗?你准备好用年轻踏实的 心去创造每一次机遇了吗?现在就开始准备吧!因为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2015 年 9 月,腾讯推出的新闻写作机器人,十多分钟能完成上千字文章的撰写和编辑。 2016 年 3 月,在人机围棋大战中,韩国名将李世石九段以 1:4 输给机器人 Alpha Go。 2016 年 11 月,集家庭保姆、辅导老师、休闲娱乐伙伴等多重角色于一身的智能机器人 “小胖”,在试用期间与 100 个家庭的孩子和家长们度过了一段快乐时光。 第 51页 2016 年 7 月,由 Knight scope 平台制造的一款打击犯罪的机器人在硅谷购物中心撞倒并打伤 了一名 16 个月大的男孩。洛杉矾时报引述该公司调查报告称,这个事件是一个“奇怪的事故”。 2018 年 3 月,美国亚利桑那州一名女子被 Umber 自动驾驶汽车撞伤,之后不幸身亡。据统计, 自 2016 年以来,全球已先后发生数起由自动驾驶车辆承担主要责任的事故。 可见,人工智能时代的大门已经开启,未来已来。请以“我看人工智能”或“人工智能的故 事”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 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立意分析:材料列举了五例备受世人关注的人工智能事件。人工智能是全新的技术,推动社 会发展,带来时代变革。这一切,对人们的生活与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五则材料可以分为三 个部分:前两则材料介绍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甚至超过了人类的能力与“智慧”;第三则材料 介绍人工智能对人类生活的帮助,令人们憧憬人工智能时代美好的生活图景;后两则材料介绍人 工智能带给人们的伤害,揭示人工智能的发展“道阻且长”。 列举五则材料的目的是激活考生大脑中对人工智能潜在的认识与思考。“我看人工智能”“人 工智能的故事”既提示了写作方向,又明确了议论、记叙两种文体。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 ①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人们不妨乐观看待:机器人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代替人类从事危险行业工作,机器人没有感情牵绊,做事公私分明、公正等等: ②冷静客观地对待人工智能带来的困难与挑战:机器人做事都依靠程序输入,容易导致意外 事件的发生;机器人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容易被人操控,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机器人的大量出 现,会抢夺人们的就业机会等等; ③合理利用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应从更有利于人类的角度发展人工 智能技术,并能对人工智能加以合理的控制;在未来,无论是从生活、工作还是情感上,让人工 智能真正能够为人类所用等等。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唐】李白《把 酒问月》 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美】阿姆斯特朗 展望科学的未来,人类将高举科学的火炬登上宇宙的天堂。——【美】斯蒂芬·威廉·霍金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第 52页 解析: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对材料的分析、整合,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 心就是文章中心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 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 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本题作文仿照 2018 年全国高考三卷作文样式拟题,要求围 绕三则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作。题目提供了三则材料:一是中国古代诗人对月亮的浪漫想象;二是登 月宇航员的切身感受;三是科学家征服宇宙的豪迈誓言。三则材料以人类对外在客观世界(太空)的 想象和探索为主线,在考查学生相关历史、科技、文化常识的同时,旨在引导学生站在人类历史发 展的高度,把握人类波澜壮阔的科技发展史,感受人类在探索未知世界、谋求自身发展过程中展现 的伟大精神,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获得知识视野、自我认识和审美趣味的提升。学生应该立足“科 技”和“人类”两个支点,结合自身体验,说认识,讲道理,谈感悟,紧紧围绕材料情境展开写作。 根据以上分析,作文时参考以下立意: ①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和审美追求; ②对未知世界的想象和探索(好奇心),始终引领着人类不断前行; ③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是永无止境的; ④人类科技不断进步的发展史,是一首动人心魄的壮美史诗; ⑤对待客观世界的不同态度,折射出中西方文化差异;等等。 好奇心引领人类进步 是商代先民对于自然现象的好奇,让我们从甲骨的卜辞中窥见历史的一隅。是古巴比伦国王对 于社会法则实践形式的好奇,让我们从汉谟拉比的石碑上目睹三千年前的制度典籍。是好奇,让屈 原疾声发《天问》;是好奇,让阿基米德觅得翘起地球的理论依据。是好奇,让林则徐睁眼观看世界 的列强;是好奇,让爱迪生不懈探索用以点亮世界的灯芯。是好奇,让人类的足迹踏上月壤;是好奇, 让中华民族的健儿遨游太空千万里……埃庇米修斯在无意间促使了潘多拉魔盒的开启;金主完颜 亮为“十里荷香,三秋桂子”策马挥师南侵;日不落王国的舰队带着资本家的奢望开赴马可·波罗 口中的东方帝国;英法联军将满清皇家园林的奢华火焚掠洗……好奇心是科技发展和人类文明进 步的驱动轮,也时常为我们带来沉重的苦难经历。 但是,好奇心本身没有善恶之分,所有对于未知的好奇都值得称颂。而好奇心注定要付诸实践, 实践的动机却良莠不齐。对于真理的渴求激发科学的探知。对于财富、地位、名誉的渴望实则是 萦绕人心许久的贪欲。只有那些将好奇心投射向真知的人,不但能获得智慧女神的特殊垂青,还能 因其对社会的贡献名扬千里。曾子“一日三省吾身”,在探求思想内核的路途中,成为孔门著名的 弟子。马克思说他希望“质疑一切”。好奇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的他,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 必然规律,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影响至今。伟人如是,平凡人亦如此。我们曾经拿出放大镜观 察蜻蜓蚂蚁,为发现它们身体的奇特自豪无比。我们曾经多少次为能够求出一个未知数的值大动脑 筋。我们憧憬着自我的未来,在成长中,还将会为体味到更丰富的人生而欣喜。 第 53页 《列子》中那两个辩日的“小儿”,就是每一个平常人的写照——有好奇心的我们完全能与圣 贤的思想颉颃相比。除了因好奇发问,时代赋予我们更多的机遇去践行。不满足于孔子“朝闻道, 夕死可矣”,我们要将这真知的“道”加以名状和传扬。即便“夕死”,也要将这“道”投入实践 的熔炉,在锻炼中检验它的真伪;要将这“道”沉浸实践的酒窖,期待它酿出甘甜的佳酿。让我们一 生都把那上下求索真理的好奇之花别在襟上,让我们在漫漫千里之行中,能时刻嗅到它的芬芳。 4、阅读以下三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来,扫地机器人、烹饪机器人、安保机器人、写稿机器人、护理机器人、挤奶机器人…… 不知疲倦的“超人类”,让人们的居家生活在变得轻松惬意,人类惯常的认知和生活方式被华丽刷 新。 但是,智能机器人越来越多地进入职场,也将会导致人类“技术性失业”出现在越来越多的领 域,使人逐渐感受到机器人“全面入侵”的威胁。韩国人李世石与人工智能阿尔法之间的围棋“人 机大战”最终总比分 1 比 4,人类几乎颜面尽失。 “人工智能将导致机器人像删除垃圾邮件一样‘删除’人类”,这样的言论固然耸人听闻,但 机器人带来的哲学反思与伦理困境,必将是未来社会的严峻挑战。 作为面临机器人潮流势不可挡的一代,如何看待这些威胁和挑战呢?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议论文或记叙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分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包含矛盾,明确了写作情境,设定了写作对象、 写作者身份。材料围绕智能机器人给人类生活方式带来的变革和挑战展开,审题立意要体现辨证思 维。但要把握对立观点后隐含的意蕴,写作重点是如何辩证地看待机器人潮流给人类带来的威胁和 挑战。 由此,可以立意为: ①于人工智能挑战洪流中寻找契机,开辟一片新天地。 ②机器人潮流是人类进步的必经路,伦理道德的磨刀石,社会变革的双刃剑。 ③珍惜其便利,正视其变革。④深入了解机器人利与弊,理性对待未来发展趋势。 ⑤用之有度,勤于自勉。 ⑥机器人潮流表面上是“全面入侵”,实际上是时代更新发展的阵痛。 智能情感机器人是把双刃剑 智能情感机器人会把人类带向何方?没人知道,但很多人在思考。 第 54页 好莱坞影片《人工智能》中,21 世纪中期的科学家研发出了会爱的机器人小孩大卫,他有潜意 识,甚至会做梦,后来被一对夫妇收养。大卫为妈妈泡咖啡,和她捉迷藏,在纸上写满了对爸爸妈妈 的爱。然而,因为不了解人类社会而频频闯祸的大卫还是被妈妈抛弃了。 影片中的机器人小男孩历经磨难到达世界尽头,却看到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男孩。他一直以 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妈妈的儿子,没想到只是一个复制品。由爱而产生的仇恨被激发了,他挥起武 器杀死了那个男孩。 科学技术从远古时代萌芽以来,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共进步同发展。人类在推动着科技发展的 同时,又享受着科技成果给予的各种恩惠。依靠科技,人类摆脱了贫穷、愚昧和落后,促进了社会生 产力的发展,创造了高度的物质文明。然而,科学技术历来都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一如控制论 之父、美国科学家维纳所说,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为善与作恶的巨大可能性”。不断地创造着文 明,又不断地毁灭着文明,这就是人类的可悲,是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给人类制造的麻烦。 养殖科学的发展,成倍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同时也引来了食品转基因、生长刺激素的困扰,食 品安全成了问题;现代工业的发展,使人们享受到由此带来的种种便利,而工业化带来了能源危机, 导致了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悲剧;原子物理理论的发展使得人类掌握了核能技术,这种被称为 “清洁能源”的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以使人类摆脱应用别的能源造成温室气体和其他有毒气 体排放的困扰,而它带来的灾难也让人毛骨悚然谈虎色变;无性繁殖、克隆技术、“代孕技术”的 研究成果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有关伦理、道德和法律的社会问题。 电影《普罗米修斯》中,“太空骑师”促成人类的诞生,人类创造出仿生人。“太空骑师”被 自己创造的异形所终结,人类也被自己创造的仿生人带入无尽的深渊。 科技水平发达到某一天,人类如何面对自己一手创造出来的东西? 最著名的一套机器人伦理学指导原则当属“机器人三定律”,该定律由科幻小说家艾萨 克·阿西莫夫在 1942 年提出。这三大定律依次要求机器人保护人类,服从人类命令和保全自己。 可惜这三大定律在现实世界中鲜有用武之地。在阿西莫夫的科幻作品里,机器人试图遵循表面 上看起来合理的三定律,但过程中发生了各种意想不到的复杂状况。 情感机器人的发展和应用如何规范,需要更加翔实的机器人伦理学指导原则。否则,人类搬起 石头只会砸到自己的脚。 5、根据材料,完成下面作文。 我们生活在阅读的幸福时代,传统阅读和数字阅读并行不悖,人工智能对阅读的影响诚可期 待。有的人认为数字阅读碎片化,会导致阅读能力和水平每下愈况;有的人认为前担心纯属杞人忧 天,数字阅读将来会取代传统阅读;有的人认为根据不同的阅读人群、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不同的 阅读环境和阅读方式是一个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 请你对上述材料中所谈论的问题,结合自己的观察、思考或阅读实践写一篇文章。 第 55页 要求:①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解析:所给的材料谈及传统阅读和数字阅读并行不悖的事情。同时材料给出了不同人的不同 看法:有的人认为数字阅读碎片化,会导致阅读能力和水平每下愈况;有的人认为前担心纯属杞人 忧天,数字阅读将来会取代传统阅读;有的人认为根据不同的阅读人群、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不同 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方式是一个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写作要求:对上述材料中所谈论的问题,结合 自己的观察、思考或阅读实践写一篇文章。 审读材料:材料的关键词是:传统阅读和数字阅读。传统阅读:传统阅读是经过人类几千年的思 辨而保留的阅读方式,有它独到的好处。传统纸质阅读具有很高的权威性,特别是学术领域。纸质 阅读的严谨、深刻、细腻是数字阅读无法达到的。传统出版物,要经过严格的校对、编审才能与读 者就见面。而网络上的海量信息,几秒钟就能发表。纸质阅读是与作者心灵的沟通,字里行间充满 了细致入微的情感,读者加入了想象的空间,有思考的余地。纸质阅读适宜各类人群,特别是幼儿和 老人。如果把书画作品数字化,读来你有何感受。那不是赝品而是照片,中国的书法离开了宣纸变 成了照片,那么力透纸背、挺拔秀丽、苍劲古朴,欧颜柳赵、真草隶篆都要改写了。只能是得其形 而忘其神,没有神韵味道,传统文化就失去其核心价值。数字阅读:静态图文变成了动态立体感知。 声音的加入是阅读更直观真实,更有现场感,趣味足。数字阅读把读变成了玩,趣味十足,这是纸质 阅读无法比拟的。数字阅读具有主动性的特点。读者不只是读,还可以写、说、唱,听。读者变成 了作者,在较色转换中交流沟通,这给普通读者带来了极大的满足感。数字阅读方便快捷,任意阅 读。数字阅读也有其弊端:网络环境污染也会误导青年们的价值观、人生观。 参考立意:本题在立意方面可以认同第一种看法,即重在论述或记叙数字阅读碎片化的局限; 也可以支持第二种看法,即数字阅读将来会取代传统阅读;最好的立意是:支持传统阅读与数 字阅读并存。 采用思辨的方法,既肯定传统阅读和数字阅读的优势,同时也指出它们的不足之处,但是在论 述时不要平分笔墨,要有所侧重。因为两者各有利弊,虽然数字阅读发展迅猛,但不会完全取代传统 阅读的,二者并存,互为补充。阅读方式是人们实现阅读必须采取的一种形式,在当今纸质阅读和数 字阅读并存的时代,为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阅读内容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让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相得益彰 所谓“三屏”(手机屏、电脑屏、电视屏)一直在不断蚕食我们阅读的时间和空间。无论是在 各种公共场合,还是在个人的闲暇时间,绝大多数人不是在用手机消遣或浏览,就是用其他移动终 端在看片、玩游戏等,传统意义上读书人在不断减少。(光明日报) 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这两架马车,难道就不能相向而行?黑格尔说“存在即合理”,在新旧事 物发生碰撞的时候,我们如何理性分析和看待他们的发展与进退,是很关键的。 数字阅读虽然快捷和方便,但是它带给我们是非系统的知识,是过目就忘的碎片化信息。在数 字阅读大行其道、如日中天的当下,面对日此海量的碎片化信息,我们真正能系统记住并掌握的有 多少,这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华东师范大学大学许纪霖教授给出了他的判断——微博、微信上的 第 56页 内容大多是“信息快餐”,90%的内容看完就忘。教授面对数字阅读都如此“低效率”,又有多少能 突破这个怪圈。 传统阅读虽然枯燥笨拙,但是它带给我们是系统性的知识,是润物细无声的浸润和影响。在传 统阅读渐行渐远的今天,我们面对曾经的书房、书架,是否还有阅读的冲动?是否还能保持阅读的定 力?是否还能在传统阅读中找到乐趣?都是我们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其实,面对数字阅读,我们也大可不必如此恐慌,也不能一味的打击,但是要倡导网络文明建设, 提高数字信息快餐的质量,坚决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让正能量满满占领“三屏”空间;面对传 统阅读的逐渐下滑,我也不要过于担心,传统阅读较之数字阅读,犹如绿色食品和快餐食品,当人们 吃腻了快餐、方便面,总是想要吃点绿色食品的,而且绿色食品这是趋势,是潮流,不用担心他会被 淹没。况且,这个社会,本身就需要绿色食品和方便食品的共同存在。 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 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 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 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 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 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 务。 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 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 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 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 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 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7 年 7 月 9 日,马云的无人超市在杭州开业了,一开业就引起轰动。从无人售货机、无人银 行柜员机(ATM)、无人售票公交车到无人超市、无人便利店,“无人”的公共设施、公共服务正在 我们身边兴起。对此,我们或许会联想到:便捷、进步、时尚、规则、秩序、自律、道德、困惑、 失业……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将这些“无人”现象与联想到的两三个词联系起来,表达你的 思考和看法。 注意: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 800 字。 第 57页 立意分析:写作人物十分明确——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将这些“无人”现象与联想 到的两三个词联系起来,表达你的思考和看法。任务驱动型作文从属于材料作文,对于材料作文,考 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 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本题材料由 2017 年 7 月 9 日马云的无人超 市说起,指出诸如无人售货机、无人银行柜员机(ATM)、无人售票公交车到无人超市、无人便利店 这些“无人”公共设施、公共服务正在我们身边兴起。这些“无人”公共设施、公共服务之所能 在我们身边兴起,是因为其是时代进步的产物,充分利用科技成果,能给人们生活带来便捷,比如使 经营成本下降,给顾客带来了便捷实惠等。但是紧随这些有利一面之后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比 如,让很多人失业,对规则秩序的更高要求,更是对顾客的自律,道德提出更高的要求等等。根据分 析,作文时可以从所给的词语中选取两三个联系起来从这些“无人”现象有利方面立意,比如选择 “便捷”“进步”这两个词语,谈“无人”现象是科技的进步,为人们生活带来便捷;也可以从所 给的词语中选取两三个联系起来,从这些“无人”现象给人们带来有利方面的另一个角度立意,比 如选择“规则”“秩序”“失业”这几个词语,谈“无人”现象的冷思考:“无人”公共设施、公 共服务的发展展望,如何让“无人”公共设施、公共服务更好为人们服务;根据“无人”公共设施、 公共服务的现状,谈谈规则、秩序在“无人”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发展重要性;选择“自律”“道 德”,根据“无人”公共设施、公共服务的现状,谈谈自律、道德将来社会中发展重要性;等等。还 可以从所给的词语中选取两三个联系起来,从辩证的角度进行立意,比如选择“便捷”“进 步”“失业”,谈科技进步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或者谈谈未来科技如何发展,等等。 “无人现象”大热背后的冷思考 “无人现象”是否真的将开启消费新时代?减免了人工成本后又能给消费者带来哪些实惠?北 京青年报记者就此走访京城首家无人超市发现,抽测的10种商品全部比永辉大卖场要贵,即便和人 工成本高昂的便利店相比,部分商品在价格上也没有优势。(8 月 13 日《北京青年报》) 消费购物,现在我们都习惯用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就连街头的烤红薯、卖烧饼的小摊小店也都 可以微信收款,这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了。如今,移动支付正在深切融入到国人日常生活中。 2017 年 7 月,阿里巴巴的无人超市火爆开张,引起了社会关注,更有人预言这将掀起一场“革 命”。没有收银台、收银人员,只要通过刷脸、扫二维码,就能进去愉快地买买买。对于“无人超 市”这种新型的商业模式,大部分人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对于投资者而言,一个重要原因是它 有望降低租金、人力等成本,从而带来更多利润。对于消费购物而言,避免了人工收银排队的烦恼, 也免去了带现金了累赘,给顾客更加舒适、便捷的消费体验。 披上人工智能外衣的无人超市购物体验究竟是什么样的?从记者体验的结果分析,其不免让人 有些失望。一则商品价格比普通超市贵出不少,比如,一包不二家棒棒糖 20 支粉色装在乐天超市售 价 14.2 元,比无人超市便宜 5.7 元,其它商品的价格优势也不突出;二则消费体验与普通超市并无 多大差异,虽然不用排队结账,但要顺利走出无人超市须解锁两道门,比排队更繁琐;三则部分商品 不支持退换货。 第 58页 消费购物,顾客看中的不外乎两点:一是要实惠;二是要方便。然而,传统商业领域已经付诸实 践的事情,却在智能化的今天要倒回去,无人超市又将如何来革新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呢? 不可否认,限于技术障碍、监管安全、维护成本等因素,现阶段无人超市很难称得上是有效运营,其 更像一个小型的零售终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无人超市要真正意义上的“开枝散叶”,还有相当 长的一段时间要走。 对于无人超市过热现象,我们更应保持一种冷静谨慎的态度。无人超市实用性差引发的尴尬值 得研发者、引入经营者仔细琢磨一番,分析其中的利弊得失,找找短板、补补漏洞,尽快让技术成熟 起来,让服务水平跟上来,让经营成本降下来,让购物实惠多起来,最终给顾客带来更愉快的购物体 验。问题都解决了,再着力发展也不迟,只有万事俱备,无人超市的东风才能到来。 7、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点击链接就可以阅读美文,打开图片就可以欣赏风景,扫码支付就可以购买时装……科学的发 展使成果的共享变得更加便捷。只是,我们仍然很难共享写作者的思考,摄影师的体验,设计师的匠 心……这些仍然属于独创者独有。 对于国家而言,你可以共享别国科学发展的成果,只是很难共享他们独有的关键核心技术。因 为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 我们生活中并不缺乏“共享者”,同时,新时代的中国呼唤着更多的青年人成为某一领域的独 创者、独有者。因为,有什么样的青年,中国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或思考?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立意分析: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要求根据材料谈自己的感悟或思考,写作的关键是找 准立意,要找准立意要注意分析材料的内容,材料共两则,每则材料又有两个部分,先说能共享的, 后说不能共享的,“科学的发展使成果的共享变得更加便捷”“仍然很难共享写作者的思考,摄影 师的体验,设计师的匠心……这些仍然属于独创者独有”“可以共享别国科学发展的成果,只是很 难共享他们独有的关键核心技术”然后总结“新时代的中国呼唤着更多的青年人成为某一领域的 独创者、独有者”,因此此则材料的中心应该是要“有创新精神”,还可从反面的角度写“共享带 来的惰性”等。行文时可以先提出观点,然后然后从分析现实的“共享事例”着手分析,先予以肯 定,然后分析其弊端,并把分析弊端作为中心,可以从“核心技术”不可能会共享;民族的竞争力源 于核心技术的竞争等论述。文中可以运用中美争端的缘由,孟晚舟被扣事件,华为竞争 5G 标准,美 国芯片封锁等事件作为素材进行分析。 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60 分) 2019 年 1 月 21 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许晓东课题组发现世界首例病毒中的朊病毒,感动无数 网友…… 第 59页 此次研究将朊病毒的存在扩展到生命的最后一个领域:病毒界。美国生化学家斯坦利·普鲁 西纳曾因发现朊病毒获得了 1997 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一发现或为阿尔茨海默症的防治 带来曙光。 因为研究尚处实验阶段,没有申请到科研经费,买耗材都要一毛一毛地讲价,经过近十年努 力,许晓东团队攻克了被外国专家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学院院长郁飞说:“基础科学研究 也许不能立马服务国民经济,但这不代表基础科学研究不重要。我一直认为,我们国家科研能力 的提升,原创性的基础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南昊因为热爱这个课题,成为许晓东实验室的编外人员。他从 2014 年开始跟许教授做朊 病毒实验,硕士毕业后,三年未拿资助,靠打零工糊口,一直坚持到实验成功。他说,紧缺的实 验经费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这样的训练将使自己受益终生。 许教授将南昊定为此项研究的第一作者。他说:“学生贡献大,理应署第一作者。” 读了上述材料,谈谈你的感触和思考。请你以一名高中生的身份给许晓东教授或南昊同学写 一封信。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立意分析:这是一则新闻类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讲述的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许晓东课 题组发现世界首例病毒中的朊病毒的新闻,材料前两段强调了这一课题的级别以及这一发现的重 要意义。第三段强调了许教授以勇于探究、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在经费、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 下攻克了世界级的难题,并由院长郁飞之口强调“原创性的基础研究是非常重要的”。第四段写 学生南昊因为热爱而坚持,因为坚持而成功,因为锻炼而受益的经历。第五段则展示了许教授功 成而不居功、呵护后学的人格光辉。 材料既有思维层面的考查,又有立德树人层面的考查。材料所谈内容与考生生活比较接近, 联想和思考的触发点很多,综合的角度也具有开放性,考生有感触可发,有问题可思考。 立意: 1.科学精神高扬,人格光辉闪亮。 2.高山景行,心向往之。 3.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5.成于艰辛,功在坚持。 6.热爱科学,勇攀绝顶。 第 60页 7.不畏艰辛,逐梦而行。 8.假如我是南昊。 科学精神高扬,人格光辉闪耀 尊敬的许教授: 您好!我是一名即将升入高三的学生,看到您和您的团队发现世界首例病毒中的朊病毒,我 非常感动。 我的感动首先源自您的科研成果。您攻克的是世界级的课题,美国生化学家斯坦利·普鲁西 纳曾因发现朊病毒获得了 1997 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而您的研究将朊病毒的存在扩展到生 命的最后一个领域:病毒界。这是一个教科书级的课题,这是一个伟大的发现,这一发现或为阿 尔茨海默症的防治带来曙光。这个世界上有的人在寻找发财的门路,有的人在等待升迁的机会, 而您探索和发现的却是人类的福音。 让我感动和钦佩的还有您勇于探究、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您是在缺经费、缺人员的情况下进行这个冷门实验的。因为研究尚处实验阶段,没有申请到 科研经费,也招不到研究生,但是您却能将实验一直坚持下去。从发现课题到实验成功近十年, 仅实验便持续四年之久,您终于攻克了被外国专家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个中甘苦可想而知。 “板凳坐得十年冷,十年工夫一朝成。”当年居里夫人也是在没有经费的情况下坚持实验的,在 一间简陋的工棚里,她要把上千公斤的沥青矿残渣,一锅锅地煮沸,还要用棍子在锅里不停地搅拌; 要搬动很大的蒸馏瓶,把滚烫的溶液倒进倒出;实验的过程中还会吸入沥青毒气——伟大的发现往 往源自勇于探究、坚持不懈的科学探索。 更让我感动的是您的高尚人格。 您将学生南昊定为此项研究的第一作者。可课题是您提出的,实验是您指导的,经费又是您 出的,而且也许您也需要第一作者的荣誉。但是您却高风亮节,淡泊名利,呵护后学。屠呦呦获 诺贝尔奖时,有多少人想争夺这个荣誉;当今大学又有多少学术腐败,有多少学术造假,有多少 教授窃取学生的学术成果。相信您的科学精神和人格光辉定会影响南昊一生,我虽不是南昊,但 感同身受。 同样高风亮节的爱因斯坦,在他的《我所看见的世界》里,他感谢原子始祖波耳,感谢数学 大师劳伦兹;感谢古人、感谢今人,就是不提他自己,好像相对论是其他人发明的,而与他本人 不相干;同样淡泊名利的居里夫人,她虽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却没有向政府申请专利以此垄断镭 的制造来获利。呵护后学者如您,坦言学生贡献大,理应署第一作者。为什么立功者偏不居功? 像居里夫人之于镭的专利,像爱因斯坦之于相对论的诞生,像您之于“朊病毒”的发现?为什么?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许教授,在以后的人生中,我将以您为榜样, 谦虚以行。 第 61页 此致 敬礼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