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生境界专题
一、 关于人生境界的成语:
超然物外、悠然自得、从容不迫、厚德载物、深仁厚泽、虚怀若谷、宽宏大度、当仁不让、
无私无畏、公而忘私、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宠辱不惊。
二、关于人生境界的名言警句:
1.宇宙内事既要力担当,又要善摆脱;不担当则无处世之事业,不摆脱则无出世之胸襟。(《菜
根谈》)
2.人有四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冯友兰)
3.修养的花儿在寂静中开过去了,成功的果子便要在光明里结实。(冰心)
4.君子处事也,甘恶衣粗食,甘艰苦劳动,斯可以无失矣。(颜元)
5.“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任天外云卷云舒。”(《小窗幽记》)
6.范仲淹:政治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博大胸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人生三境界: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引三首宋词描述了人生的三种境界,故称人生
词三境界。第一种境界的诗句引自晏殊的《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
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第二种境界的诗句引自柳永的《凤栖梧》:衣带
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境界的诗句引自辛弃疾的《青玉案》:众里寻他千百
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8.“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9.陶渊明《饮酒》心远地自偏的脱俗境界:“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独立天地间的苍茫境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王维《终南别业》坐看云起的超脱境界:“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苏轼《定风波》“也无风雨也无晴”、《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旷达境界;
杨慎《临江仙》古今一付笑谈中的通达境界:“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
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三、关于人生境界的人物素材:
1.丰子恺: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我敬仰我的老师弘一大师,因为他是一个像人的人。”
做一个像人的人,这便是丰子恺一生的追求。
丰子恺自幼爱好美术,1914 年入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绘画和音乐。另一
位对他有较大影响的老师则是夏丏尊,他称李叔同为“爸爸”,夏丏尊为“妈妈”,两位老师
尤其是李叔同,对他的一生影响极大。
六集 600 幅《护生画集》是丰子恺对弘一大师李叔同最厚重的回馈,是一个学生对老师
最庄严的承诺,“世寿所许,定当遵嘱。”这个承诺在长达 45 年的岁月河流中激荡沉浮,即
使是在他晚年被定为“反革命黑画家”,被斥骂、抄家、毒打、游街、关牛棚的时候,他依
然没有任何抱怨,时刻不忘对恩师许下的承诺。他勉励自己“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
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诚如朱光潜先生对他的评价,“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在
完成最后一百幅“护生画”两年后,老人与世长辞。“护生即护心”,就是去除残忍之心,养
2
护慈善之念,号召人们用这种对待生命的悲悯之心来待人处事,让世界回归真善美。每年农
历四月初八相传是释迦牟尼诞生日,身为佛教居士的丰子恺总要在这一天去放生,买来螺狮
蚬蚌鱼虾,带上子女一同去河边,将他的仁爱之心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他不仅追随他的恩师志在成为一个像人的人,他还是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他
的画作“在他之前,没有人画过,之后也没有人画过”。他不追求题材的恢宏博大,而是描
绘现实生活的普通场景,表现的是人之常情,在看似普通的景物中寄予深刻的哲理。看那《一
钩新月天如水》,几只茶杯,一卷帘笼,便是十分心情。 寥寥几笔,意境全出。他的画作童
趣盎然,诗意醇厚,让这个世界多了些温情,少了些冷酷;多了些恬静,少了些躁动;多了
些纯真,少了些欺诈。
丰子恺是个艺术全才,一生在文学、书法、绘画和音乐的多角地带游走自如,在他的精
神后花园里流连忘返。丰子恺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缘缘堂随笔》
自然风趣,善于从身边的平凡琐事中,发现别人不曾发现的东西,体验别人不曾体验的乐趣。
他的书法,是有思想的书法,其宏大气度,蕴含于毫芒之间,其烂漫气质又流露在造型结字
之内。
2.陶行知:用赤子之心改造中国
“两千年前孔夫子,两千年后陶行知”,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用
他滚烫的赤子之心,为中国教育探寻新路。他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
一”的教育理念石破天惊,给死气沉沉的中国旧教育燃起了一盏耀眼的明灯。更可贵的是,
他以“甘当骆驼”的殉道精神努力践行平民教育,把目光投向中国广袤的农村和三万万农民。
首倡招收女生,使“南京高师”成为中国第一所实行男女同学的高等学府;创办晓庄师范,
推行“行知合一”的新教育,反对死读书,读死书,鼓励创造和创新,让教育回归社会与生
活的本位。30 年如一日,矢志不移,为人所同钦,世所共仰。陶行知毕生从事平民教育事
业,提出“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的口号,并且真正做到身体力行,同贫苦学生同
劳动、同甘苦。在晓庄师范的茅屋礼堂两旁有一副对联:“和马牛羊鸡犬豕做朋友,对稻梁
菽麦黍稷下功夫。”
“行”和“知”是他一生最完美的注脚。
他是地地道道的人民教育家,为最底层的人民办最实在的教育。他还是一个民主斗士,
在李公朴、闻一多遭国民党特务暗杀之后,陶行知被列为黑名单上的第三名。他作好了“我
等着第三枪”的牺牲准备,坚持斗争,视死如归,始终站在民主运动的风口浪尖。
在陶行知那里,做学问不仅仅为增加一点个人幸福,而是要改造社会。“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更要为“万世开太平”。这是他作为知识分子的人间情怀。
在陶行知那里,教育是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千
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要创造
的是真善美的活人。
在陶行知那里,教师是最神圣的职业,他对教师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
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
3.林语堂:顺乎天性,就是身在天堂。
林语堂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合时宜”的人,活在一团矛盾之中,他曾经在两种文化之间
激烈摇摆,当他用西方人的脑袋思考中国,觉得中国应该全盘欧化;当他用东方人的心灵观
察西方世界,他又觉得西方应该向中国学习;直到他发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他站在中国
文化这一边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认同和融合,他把苏东坡引为“隔代知音”。他在一团矛盾中
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智慧的人生态度:“顺乎天性,就是身在天堂。”表现在学问上,就是要独
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他师从文学大师白璧德,他却站在老师的论敌一边;受恩于北大校
长胡适,他又一次站在老师的论敌一边。表现在做人上,就是要忠实于自己的心灵,率性而
3
为。表现在爱情上,他以为爱情只是点心,不能当饭吃,他与初恋分手之后,在旧式婚姻里
又找到别样的幸福。他主张“生活艺术化”,晚年的他和孙辈们一道做游戏躲猫猫,一派天
真烂漫。
4.嵇康:让生命像烟花般绽放
他的眼里容不得一点沙粒。贵公子钟会香车宝马,招摇而至,他视而不见,依旧赤膊抡
锤,只待对方怏怏而去,他才缓缓递上一句“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山巨源的拉拢,
吕巽的不伦不孝,嵇康愤然绝交,向世人袒露他与三闾大夫一样的人生准则:安能以身之察
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然而两封绝交书竟将他一步一步拉向断头台。三千太学生慷慨激扬,
没有改变刽子手屠杀正义的决心。夕阳下,嵇康将一代名士的最后风流注入一首名叫《广陵
散》的古曲,琴音依旧,群鸦乱飞,曲终人不散,苍凉一句“《广陵散》于今绝矣”,三千太
学生泪雨滂沱。历史在那一刻凝固,他完成了人生最后一场壮丽的生命之舞。
5.勾践:用苦胆和柴薪砥砺人生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
越甲可吞吴。”一个震古烁今的历史人物出现在蒲松龄的对联里。他站在田里,举起锄头,
奋力耕耘着,豆大的汗珠顺着他的额头流过他俊美的脸庞,滴落在田地里。他不是一个普通
的农夫,他是勾践。他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还要亲自做夫差的马前卒。在吴王夫差
病重之时,亲自为其尝粪来检测他的病情,其“忠心”终于赢得夫差的信任。回到会稽他就
亲自耕种,做到非其亲种则不食,非其妻所织则不穿。吃着粗陋的饭食,还要舔尝苦胆;躺
在柴草铺上休息时,还在思考着招揽八方的人才。他一刻也不懈怠。
他为什么要这样折磨自己?国亡了,他可以逃走,可以隐居,可以平静地终老一生,然
而他没有!他没有忘记国君的责任,没有忘记亡国的耻辱!“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他唯恐
安逸的生活会磨钝他的意志,会麻醉他的神经。于是他让臣子每天对着他大喊:“你忘了会
稽之耻吗?”在他的心底,铭记着他向夫差俯首称臣那一刻的心痛,铭记着他的子民迎他回
到会稽时满眼的泪水!这铭记,使他可以忍受苦胆之苦,柴薪之硬!
6.周恩来:纯洁与忠诚的象征
在一个没有神的年代,在一个不再有救世主的年代,在一个怀疑一切也盲信一切的时代,
周恩来这位名扬四海的伟人像一部不朽的传奇,时刻都在感召着那些渴望能够向他们揭示人
生真谛的英雄的人们。
周恩来,他的才干与风度,勤勉与忠诚;他忍辱负重,唾面自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无论对信仰和“爱人同志”都从一而终;他无子嗣,却收养了一群革命烈士的遗孤……
周恩来这个名字,叫了一百多年,周总理这个称呼,呼唤了将近半个世纪,中华民族一
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共和国半个世纪的艰辛探索,和这个名字相伴,和这个称呼相随。
他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布尔什维克,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所深爱的祖国和人民,鞠
躬尽瘁,死而后已。他身后没有一座坟茔,没有一抔黄土,没有一块墓碑,但他永远活在中
国的崇山峻岭和江河大川中,活在他所深爱的祖国和人民的心中。
在这个日益喧嚣的社会,在这个容易浮躁的年代,年轻的我们有着太多无法解释的困惑
和无法摆脱的迷惘,我们需要一种精神,一种能够给我们以方向和力量的精神。周恩来,集
中华民族广博的智慧于一身,扬炎黄子孙完美的魅力于中外,成为值得我们世代学习的楷模。
重温周恩来,绝不仅是一种缅怀。我们提起的,是一个毫不褪色的人格话题;我们将透
过随着时代巨变已经不可同日而语的人们的价值取向和生活观念,去触摸一种跨越时空的人
格精神,感受作为一个中华儿女的自豪。
作为生活在新世纪的人,我们不相信灵魂的存在,但我们却坚定地认为,总理一直在以
慈父般的宽容注视着我们。总理在等待,等待我们走出浮躁与迷惘,以一个后辈学人的身份,
4
带着一颗不染世俗风气的心,与他进行灵魂深处的对话。
我们永远需要这种爱,我们的民族永远需要这种精神——周恩来像一本厚厚的书,读懂
他,将使我们看到自己心灵深处的卑微,直面繁杂的人生;周恩来像一盏高悬的明灯,光芒
穿越时空,照耀着我们前行!
7.霍金:人生的斗士、智慧的英雄
“心,乃是你动用的天地,你可以把地狱变成天堂,亦可以把天堂变成地狱。”霍金正
是这句话最完美的诠释。
“我是谁?”——这是斯蒂芬•霍金从剑桥大学学院的方形楼梯上跌下来时发出的一问。
以后的几十年间,霍金不断地重复质问自己同样的问题。肌肉萎缩侧面硬化病使他丧失了语
言和行动的能力,但是他不仅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活了下来,更以自己艺术的、富有激情
的方式,为我们解释着神秘的、茫茫无边的宇宙世界。
霍金,这位杰出科学大师的脸上永远露着宁静的笑容。世人推崇霍金,不仅仅因为他是
智慧的英雄,更因为他还是一位人生的斗士。
当一位年轻的女记者面对这位在轮椅里生活了三十余年的科学巨匠,深深景仰之余,又
不无悲悯地问:“霍金先生,卢伽雷病已将你永远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太
多了吗?”
这个问题显然有些突兀和尖锐,报告厅内顿时鸦雀无声,一片肃谧。霍金的脸庞却依然
充满恬静的微笑,他用还能活动的手指,艰难地叩击键盘,于是,随着合成器发出的标准伦
敦音,宽大的投影屏上缓慢然而醒目地显示出如下一段文字: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
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
心……
心灵的震颤之后,掌声雷动。人们纷纷涌向台前,簇拥着这位非凡的科学家,向他表示
由衷的敬意。
人们深受感动的,并不是因为他曾经遭受的苦难,而是他直面苦难时的坚守、乐观和勇
气。人生如花开花谢、潮涨潮落,有得便有失,有苦也有乐;如果谁总自以为失去的太多,
总受到这个意念的折磨,谁才是最不幸的人。
高尔基说过:“在自然剥夺了人类用四肢走路的本领时,它就给予他一根拐杖,那就是
理想。”而霍金无疑为这句话做了最完美的诠释。对霍金而言,“人生的斗士、智慧的英雄”
这些绝不是什么溢美之词,他以瘦弱之躯挑战生理极限的勇气以及霍金式的顽皮笑容都向世
人证明了:他赢了!
8.特蕾莎:用伟大的爱来做生活中每一件最平凡的事
她就是特蕾莎修女,她的一生都在追寻着这样一个真理:我们都不是最伟大的人,但我
们可以用伟大的爱来做生活中每一件最平凡的事。
特蕾莎修女一生的使命既简单又直接,就是服侍穷人中的穷人。她认为人最大的贫穷不
是物质上的缺乏,乃是不被需要与没有人爱。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感觉自己没有人要,
是人类所经验到最糟糕的一种疾病。”因为别的病有药可医,惟独“不被需要”,除了一双愿
意服侍的手与一颗充满爱的心肠外,再没有一帖药可医治。
特蕾莎的一生,都在带领仁爱修女会一起服侍世人。她并没有达官显要在背后作为支持,
修女会也没有获得社会名流的积极赞助,她只是单纯地依靠她那份几乎是无限的、但却是坚
韧的爱。
在特蕾莎修女朴素的装束下,隐藏着一个高贵的灵魂。她确实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特殊的
人物,也是最令人景仰的女性中的一个。她靠着无限的爱去服务穷人中的穷人,以她的一生,
实际彰显伟大的爱。
9.庄子:超然的心态 逍遥的人生
5
生有所息是一种超脱一种自然,这不仅仅是休息,更是灵魂的自由与憩息,正如那平原
上的大河,是遍历风尘的安详地徜徉。那槁首黄馘的庄周,汉水垂钓的庄周,在夕阳西下中
隐去了的他的身影。我看见他的心有如秋日的湖水一般的清澈,在那悠悠的岁月深处,远方
的大哲用一生换取山林川泽中灵性的解脱。于是我开始懂得,生有所息,不是简单的休整上
路,而是一种无上的境界。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持竿垂钓的庄子,有人劝他涉世为官,他漠然视之;宁愿曳尾涂中,逍遥游于尘世;不
作庙堂祭供,贪图浮名虚荣。他孤傲的心灵走不进浑浊的仕途。他出乎其外,超然尘世,视
楚国相位而不顾,跳出浑浊秽气的世俗;他又入乎其内,独善其身,甘做一棵在清风中独立
看守月亮的大树,把持着那洁白的美德,“享受”着逍遥的人生。庄子知入知出,一生朝气
蓬勃,光霁月明。他面对一池澄清秋水,背对功名利禄,九万里的情怀荡漾于三千濮水之上,
一颗赤子之心流连于苍穹和山林之间。他的心就如同身边流淌的溪水一样清澈,洁净。他超
然的心态注定他与仕途无缘,但正是他“出入”和谐的心态,才成就了他逍遥的一生。
庄子的可爱在于,他有蛇的冷酷犀利,洞穿人生和宇宙;更有鸽子的温厚仁爱,捍卫灵
魂的自由和孤傲。
四、关于人生境界的范文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风物长宜放眼量
这句引言出自“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政治家欧阳修的文章:“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未有学其小而能至其大者也。”
欧阳修原句是在说学习《易经》的法则,要先懂得周易大道理,再分析卦象小模块。推
而广之,人生亦然。明确大道规律,能把握趋势发展中的具体步骤,却不能舍本逐末、反向
行之,只陷进细微处便难得大方向。
在中国文化的思维里,始终存有一种大处着眼的意识。中国主流文化一直反对“机关算
计”,——战略战术不是打小算盘、抖小机灵,而是要建立一种放眼大局的价值观念,不提
倡人生陷入到只看眼前、只论得失、只计自我、只较小道的思维方式里。
所以儒家文化提倡的是集体主义精神,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天
下忧乐放在个人悲喜之前,是因为儒家知识分子知道,个人就是集体里的一份子,能够大家
庭都得幸福,便可家庭成员享幸福。
所以杜甫在草庐陋室里蜗居时,许下的愿望居然并不是自己得华厦阔宅,他殷殷期盼的
竟然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天下俱欢颜,则有你有我。这就是中国
知识分子的心志,忧心的绝不仅仅是自我贫富,放眼的是天下穷达。
所以中国出塞诗的描写,永远都是一边在戍客思归、于边关苦寒中思念家园,又是一边
在保家卫国、于孤城万仞下守卫家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大漠风寒、英
雄不老的边塞诗,就是为确保“大家”安定而终得“小家”平安的典型代表。
确立高远目标、着眼广大范围,这种追寻梦想、实现理想的路径,看似是路远迢迢,实
则是道路更稳、利益更久。
就像,用空气清新剂改善室内环境,不如植树种林改善整体环境;
就像,用重金购买个人防御体系,不如用慈善提升社会安全系数;
就像,用黑名单屏蔽层出不穷的恶言恶语,不如从整体上号召网络善语良言;
就像,投机取巧投资各种股票彩票妄想一夜暴富,不如投资给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增长
从而实现厚积薄发,让自我本身就是财富。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国家梦想的实现,往往就是个人梦想的达成;群体利益的实
6
现,往往就是个人利益的获得;目标理想的实现,往往也是现实条件的改善。
这种超越眼下、远观大局的胸怀抱负、眼光气量,习近平主席在接受《华尔街日报》时
也引用了毛泽东七律诗中的一句来表达:“风物长宜放眼量。”分析中国经济,要看这艘大船
方向是否正确,动力是否强劲,潜力是否充沛。在大海上航行,再大的船也会有一时的颠簸。
只要投资者全面了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历程、近期中国为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制定的战略以及中国经济各项数据和趋势,就会作出正确判断。
“风物长宜放眼量”,高瞻远瞩、才不畏浮云遮望眼;步步算计、才往往是步履维艰。
当我们抱怨眼前琐事、诸多不满时,不妨看看远方目标、想想理想所在,就可超越情绪
化、琐碎化的局限;
当我们困扰当下纷争、陷入纠葛时,不妨丈量大势所需、考量时代所盼,就可超越私利
化、局部化的狭隘。
“风物长宜放眼量”“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放眼量、得其大,这是一种提醒,提醒人
生之中、国家之间:大气才有大器玉成,阔步才得海阔天空。
学会与自己相处
被誉为“南非国父”的曼德拉,曾历经长达 27 年的牢狱生涯。出狱后有人问他:是什
么力量使您在孤独中充满活力?曼德拉回答:博爱的精神加上强健的体魄。可见,精神的支
撑至为重要,能让人在孤寂困厄中顽强挺立。
社会交往是人的基本需求,但人的一生,或多或少都要面对如何与自己相处。哲学家芝
诺曾被问及:“谁是你的朋友?”他说:“另一个自我。”学会与自己相处,其实就是找到另
一个自己——把脚步放慢,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去思考,成为一个能够充满智慧的人。
现实中,有些人习惯于觥筹交错、熙来攘往,一旦一个人就变得快要窒息、难以忍受;一些
人有时也想安静下来给自己“充充电”,沉思工作或人生方面的问题,但总是挡不住喧嚣与
世俗的诱惑,像旋转的陀螺一般总也停不下来。长此以往,只会使自己的思想水平和工作业
绩陷入“双低谷循环”。
学会与自己相处,不是追求寂寞、封闭自我,更不是对自身的交往能力设限,而是让自
己的心灵变得祥和安宁,心境变得清澈如水,在沉潜中默默提升自己的境界。这份沉静,无
论是对于涵养个人的人生智慧,还是培育理性的民族精神,都是十分有益的。回溯历史,李
时珍写《本草纲目》用了 27 年,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用了 34 年,达尔文写《物种起源》
用了 27 年,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 40 年。如果缺乏耐得住寂寞的定力,没有独处时的思
考,这些成就是很难取得的。如今,在一些发达国家,不少年轻人会选择给自己安排一个“间
隔年”,以便在一段相对安静的生活中思索人生、规划未来。因此,我们在学习与社会打交
道的同时,也应学会自己与自己相处,葆有享受独处的积极心态。
人生之路,精彩也罢,平淡也罢,总要路过一段段不同的风景。善于与自己独处,可以
说是一种思想境界、能力素养,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人生格局。然而,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并
非天然可以习得,仰赖于有针对性地勤加磨砺,不断锻造个人的意志品质。
与自己相处,前提是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有什么样的人生追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选择,应当自觉校准人生坐标,培养自省、敬畏、慎独意识,通过对生命的深邃思考,排除
外界纷扰对内心的侵袭。提升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关键在于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知识
是提升修养的精神食粮,应当善于把零星的时间“焊接”起来,以永不满足的态度去对待学
习,不断用新知识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用知识的力量抵御精神空虚、意志消沉。激发与自
己相处的智慧,贵在增强直面现实的思辨能力。与自己相处并非与世隔绝、离群索居,而是
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程度的独立,应当以哲学的眼光看待和分析事物,瞄准现实问题,努力获
得更多规律性认识。
7
一个民族,总要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学会与自己相处、享受与自己相处,是接近星空
的有益尝试。我们与其在喧嚣中消耗光阴,不如借助与自己相处延伸生命、蓄积力量。
人生最曼妙风景,是内心淡定与从容
有人说,生命是渺小的,像沙漠上一粒金黄的细沙,一点也不起眼。可其实,如果没有
每一粒沙的积累,怎会有那浩瀚的沙漠。有人说,生命是渺小的,像百花园中的一朵小花,
一点也不出色。可其实,如果没有每一朵花的绽放,又怎会有百花园中的姹紫嫣红。
所以呢?我们不必以渺小为借口,把碌碌无为当做平凡可贵,更不能在妄自菲薄中悲观
失望,只要我们能够活出自己的一种姿态,那自己就是独一无二的。
可能,越是在突发的状况面前,每一个人所发挥的作用就会越发凸显。这次疫情之战打
响之后,可以说是全民动员。身边有很多人都在默默地为这次抗“疫”战争做着自己力所能
及的事情,小区中大部分居民都安静地待在自己的家中,能不出去就不出去。给我印象最深
的当属那些社区工作者,只有一个口罩是他们全部的装备,他们却担负起了整个小区居民的
安全防护工作。与一个社区工作者的朋友聊天时说起,他们每天所做的事情很是繁琐。下户,
打电话,报表,发出入证……看似简单的工作,其实一点也不简单,这需要极度的热心耐心
和细心。肃然起敬!他们已经把自己对工作生活的态度,润物细无声到每一件小事上。可能
他们自己不知道,他们上门登记服务,低头填表的样子,真的很美。可能他们也不知道,自
己的姿态坚韧而挺拔,绝不逊色于百花园中的任何一朵花。总觉得,聚光灯在指向冲锋在前
的最美医护人员、最美警察的同时,也该向下汇聚。我们除了欠那些敬业的社区工作者一个
赞,可能相关部门还需要在生活、心理等方面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与关注。
由此及彼进行反思,什么是我们该有的人生姿态?没有标准答案,但却有基本底线。那
就是不论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自己的独一无二,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中,我们都有自
己的角色需要扮演,默默无闻的时候不困扰,关键的时刻不掉链子,只要真正做好了自己,
你的生命就会得到美丽的绽放。
突如其来的这场疫情,是灾难,也是对我们的考验。想引用杨绛先生说过的一句话:“一
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
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
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对于每一个平凡的人来说,这次所得到的锻炼就是能够真正静下
心来反思感悟,在疫情面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与其进行对抗,而这一切,我们大多数
人正在以淡定而从容的姿态勇敢面对。这,何尝不是一种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何尝不是
一种自我的进步!
有一种能力叫独处
独处,是一个人享有一个独立的空间,没有尘世的喧嚣,没有外人的参合,也无人监督、
无人指点,完全是一个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和自由发挥的世界。忙忙碌碌的人向往独处、需
要独处,无所事事的人害怕独处,却要面对独处。独处,是每个人都要遭遇到的情景,只是
有些人多,有些人少,有些人愿意,有些人无奈。
如何看待和处理独处,独处的效应却往往大不相同。
把独处看作是自我拷问、自我充电、自我砥砺、自我修养和自我完善的绝佳机会的人,
独处便成为了人们栖息的港湾和人生的加油站。他们什么都可以想,但是从不想歪,想的多
半是积极、健康、美好、向上和超越的东西,至少也是想些无害于自己、也无害于他人和社
会的事;他们什么也可以不想,但他们却没有忘记轻松与快乐。他们什么都可以做,但是从
不做坏,做的多半是读书、阅报、听音乐、看电视、上网、写文章等提升自身素养的事,至
8
少也是健身娱乐、琴棋书画、吟诗作对、种花养草之类的怡情雅趣;他们什么也可以不做,
但他们做到了养精蓄锐或休养生息。他们的这种独处,实则是心绪的梳理、灵魂的清洗和宁
静的安享,是自我的审视、信息的整理、知识的拓展和能力的积蓄。他们把独处看得格外难
得,因而便格外地珍惜、尽情地享用。这样的独处,是“君子慎其独”,增添了正能量,带
来了新光明。
把独处当成自我陶醉、自我放纵、自暴自弃、恣意妄为和游戏人生的人,独处便成了邪
念的滋生地和作恶的好时机。他们什么都可以想,但从不想正路,想的要么是嫉妒、仇恨、
算计和报复,要么是如何满足自己的私心杂念;他们什么也可以不想,但他们却又觉得寂寞、
无聊、空虚、孤独,而不知所措、百无聊赖。他们什么都可以做,但他们热衷的却是不劳而
获、欺世盗名、偷工减料、损人利己和巧取豪夺;他们什么也可以不做,但他们却总戒不掉
声色犬马、花天酒地与醉生梦死。这样的独处,是对美好时光的亵渎,是对自省机会的轻慢,
是罪恶心灵的累积,是雕虫小技的操练,实则上是“小人戏其独”,增加的只会是消极与暗
淡,带给社会的也只会是祸害与灾难,害己又伤人。
独处,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好,它与群处一样也是每个人生活节奏中的必需。但经过不同
人的把弄,独处却拥有了两面性,既是光明与黑暗的复合体,也是天使和魔鬼的孵化器。善
良的人遇到了独处,独处的风光格外美好,独处的效果不是有益于人类也是有利于独处者自
身。邪恶的人找上了独处机会,独处则为独处人铺设了堕落的温床,为道德的沦丧或犯罪的
实施提供了有利时机。
看来,什么人在独处,又是以什么方式独处,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独处,考量人的品
格、检验人的修养,更考验一个人的自我把控能力。有精神定力而又情趣高雅的人,总能在
喧闹中发现一片清静,在忙碌中找到合适的小憩,让难得的独处发挥到极致,演绎出各种各
样的惊喜:要么在独静中获得身心的休整,要么在独思中获取一种新的感悟,要么在独听中
听到一种激越与振奋,要么在独看中看到一种新的希望,要么在独行中生发一种新的灵感,
要么在独学中增长了新的知识,要么在独赏中发现一种新的美丽,要么在独娱中找到一种新
的情趣……凡此种种,在一个人的世界里,精神徜徉却能做到收放自如,行动自由而又举止
有度。有如此这般独处能力的人,很需要独处,也很会利用独处,独处必然会给其带来诸多
的愉悦,也必定会让其收获成功的人生。而那些不怀好意趁机在独处中放肆、放荡、放纵的
人,似乎也得到了某种满足,但满足得越多对社会的危害就越大。这种人是社会的害群之马,
是独处能力失控的人,最终不可能收获什么好的结果,只会为人类所不齿。
没有人打扰、没有人指责,却可以胡思乱想、为所欲为的独处,是人人向往的精神家园。
但要把独处把玩得随心所欲和得心应手,既需要一种向善的品质,更需要一种在随意中有持、
在纵情中有理、在自由中有度的把控能力。
让精神世界明亮
海子言“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和物质的短暂情人”,乃是尽千帆达到的境界。到
头来,人何以立于世?唯远方,唯精神耳。
物质如同泡沫,最终会在人生的车轮中湮灭,而精神的量,则会在历经千帆后,如同淘
尽黄沙后的真金,历久弥新。巴尔扎克也强调了这一点,“人生的戏刷并不在于外界的境遇
而在于情感,它是在内心或说在所谓精神世界那个辽阔的天地中扮演的。”正是因为人的情
感,向上的精神,才能让这一出人生戏剧完美谢幕。
诚然,物质之心人皆有之,无可厚非,但若将人生的意义与物质追求划等号,而忽略了
对精神的滋养,这样的人生必然是无解的、麻木的、迷惘的、千涸的。
“就让我忙到半夜吧,再给我一碗米粥就行”,“布鞋院士”李小文如是说。纯粹、率性、
简单,这境界,便是金庸笔下的少林寺“扫地神僧”,所谓走过大地,不留痕迹。刘除物质
9
的枝枝蔓蔓,潜心问学。当所有的呼声潮水般涌来,他却只期浪潮退却,安静做一辈子云淡
风轻的“独行侠”。而他的逝世也必将给学术界吹来一阵真实、简朴的清新之风,以及对当
下华浮躁的思考和对返璞归真的追求。
又如捧酒嗅菊的陶渊明,那顶乌于他眼中竟成了生生的羁绊,他奔向国园,犹如鱼之得
水,鸟之归天,醉心于诗酒田园之中,他也获得了莫大的精神愉悦,留下彭泽县到桃花源遥
远的一程,引无数痴者醉者浩浩荡循香赶来,没了物质上的牵绊,他在精神的世界里更加步
向前。然而,不得不说,当下浅薄的物质主义桎梏了大多数国民的心,缺乏精神的滋养,焦
躁正在成为这个时代集体的病症。张天麟曾言:“中国不患物穷而患心穷。”从解决温饱到基
本实现小康,生水平日胜一日。但我们是否可以足不前,沉浸于物质享受中无法自拔了呢?
复旦大学学生林森浩声称将室友置于死地未超出自己的道德底线;都市白领有“宁可坐在宝
马中哭”的豪言;以恶搞为趣,一批批“啃老族”屡见不鲜。试问,不追求精神的富足,只
贪图物质享受,助长唯利是图之风,那么在这样的精神环境中成长的一代又何以撑起中国未
来的蓝天?
也正是因为追求精神的安逸与自得,杨先生会数十年如目默默笔耕不,一法师会代天下
生民之苦,化作条碧溪流入人们的心…
大道如前人之行,质朴无声,洗尽铅华,对精神的求索是众生蜕变的不二法。当今社会,
放下物质似乎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只有求精神的高度,生命才会丰盈,文化才会厚重,而国
家才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