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1 年高考作文必备话题及素材之时代英雄篇
目录
一、英雄话题阐释说明及命题方向
二、媒体评论精选参考
在中华民族的精神谱系中,英雄是最闪亮的标识
礼赞英雄,是国家和民族的中兴之兆
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
三、英雄事迹素材
王有德:让沙漠一点点绿起来
李延年:荣誉属于所有烈士
申亮亮:用生命维和的“人民英雄”
樊锦诗:与莫高窟谈一辈子“恋爱”
刘传健:“英雄机长”
武大靖:为国争光
王继才:坚守 32 年,永远留在了开如岛
四、素材运用
2
五、相关时评
书写平凡而伟大的英雄答卷
疫情阻击战,送餐员也是英雄
铭记英雄,是为了勇毅前行
央视快评: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
央视快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
六、相关名言佳句
平语近人:
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
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我们一定要铭记烈士们的遗愿,
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
锋。
一、英雄话题阐释说明
英雄者,国之干,族之魂。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丰富的物质
遗产、精神成果、文化经典,那些创造辉煌成就的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文学
家、军事家,那些在民族苦难、国家危亡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舍生忘死的忠臣良
3
将、豪杰义士,他们为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英雄。
英雄精神是“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信仰精
神;是“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的奉献精神;是“卧薪尝胆”的奋斗精神;是精益
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是挺身而出、见义勇为的无畏精神;是舍我其谁、义不
容辞的担当精神;是赤诚专一、不忘初心的实干精神
榜样的力量;模范的引领;个人成长的需要;家国发展的需要……特别要针对现
实中的“丧文化”“佛系青年”“宅”“娘”“历史虚无主义”“娱乐化”“精致
的利己主义”“功利浮躁”等。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些人的精神世界会岀现
迷茫,一些道德滑坡、价值失范的现象可能会凸显,一些青少年对审美、对精神气质
的追求可能会偏离正轨。越是这样的时候,越需要我们营造好、弘扬好英雄精神。
对个人来说,以英雄为偶像,是净化思想、精神补钙的过程。对一个社会来说,以英
雄为偶像,是激浊扬清、净化风尚的需要。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以英雄为偶像,是战
胜险阻、实现梦想的动力。
一个国家不能没有自己的英雄,一个时代当有自己的楷模。国家因英雄辈出而
强大,民族因精神挺立而兴旺,社会因正气浩荡而温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
项气势磅礴的伟大事业,靠无数各路英雄共同推动。当下,部分人由于没有经历过
英雄们所经历的特殊时代,而在网络上对英雄事迹进行质疑,甚至出现诋毁英雄人
物的现象。这值得我们反思。
命题方向
人文底蕴:人文情怀、人文底蕴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
健康生活:健全人格
二、媒体评论精选参考
4
在中华民族的精神谱系中,英雄是最闪亮的标识
英雄者,国之干,族之魂。在中华民族的精神谱系中,英雄是最闪亮的标识;
在我们国家的道德天幕上,英雄是最难璨的星辰。“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
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中华民族伟大悠久的历史,由一代代
英雄儿女热血谱就。
近现代以来,英雄故事尤为慷慨,李大钊“威武不能挫其气,利禄不能动其心”、
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蔡和森“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英
雄们身上蕴涵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百折不挠
的必胜信念。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不断涌现的英雄群体“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为全国人民的岁月静好负重前行。其中,有抗震抗洪救灾中冲锋在前的战士、有撤
侨行动中威武的特战队员,有隐姓埋名的科学家、有默默守护开山岛32年的边防民
兵……无论是艰难日子里的鞠躬尽疼,还是普通岗位上的恪尽职守;无论是流血牺
牲,还是无私奉献,他们都是民族和社会的脊梁。
新时代,新征程。今天的中国,已然是方志敏烈士所祈愿的“可爱的中国”。
时代呼唤我们传承精神血脉,坚定理想信仰,牢记使命担当,沿着无数英雄用热血
和生命铺就的民族复兴之路接力奋斗!
——节选自《文汇报》
礼赞英雄,是国家和民族的中兴之兆
是谁,把一个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的旧中国,从黑暗中解放出来,建立起主权
独立和领土完整的新中国?是谁,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不被人欺负、享
受和平阳光、不断进步发展的国家?是谁,把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新中国,建设成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阔步前进?——真正关心中国前途命
运的,真正使中国人民过上美好幸福生活的,不是那些对中国内政指手画脚的西方
议员们,不是那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冷嘲热讽的“大人先生”们,而是无数
5
为这个国家奉献心力的中国老百姓,是那些在极其艰苦条件下仍然坚持社会主义信
念的共产党人。
尊重历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导向。谁是我们这个国家最应该受到尊重
和崇敬的人?
是毁家舒难为中国解放事业奉献一切的老一辈革命家,是英勇无畏、舍生忘死
的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是献身科学为国增光的钱学森、李四光、邓
稼先等。一个民族,没有英雄是可悲的,贬损和丑化自己的民族英雄是可耻的。这
应该成为代代相传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人们感受到
一种尊重历史的社会取向和文化引领,而尊重历史、礼赞英雄、崇尚文明、追求进
步,正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中兴之兆。
——节选自《中国纪检监察报》
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
英雄模范不是站在云端和神坛遥不可及的人,反而恰恰是有梦想有情怀、实实
在在的普通人。他们都是几十年如一日埋头苦干,经受住了历史漫长而近乎苛刻的
考验。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是极其可贵的;更可贵的是,他们
在创造出伟大业绩之后依然有一颗平常心,依然视自己为人民群众中的普通一员。
“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王有德说:“治沙一辈子,苦了一辈子,如果能
重来,我还是要治沙,这是为了国家。”战功赫赫的老英雄张富清退役后选择支援
偏远山区建设,不改本色,一心为民。真是“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
不居其华”
我们应当明白,一切奋斗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一切成就都是紧紧依靠人民取
得的。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永远与人民群众心连心,是一切英雄模范的
本色,也是每一个人成长成功的不二法门。
——节选自《光明日报》
6
三、英雄事迹素材
王有德:让沙漠一点点绿起来
让沙漠变成绿洲,让林场职工变富。这两件事,串起了王有德的一生。
66岁的王有德,家乡在宁夏灵武马家滩,就在毛乌素沙漠东南边缘。自幼他就
眼睁睁看着狂风一次又一次地灌满窑洞,黄沙一次又一次地爬上窗台,最后逼着全
村人搬离故土。从那时起,制服沙魔的念头就深深种在了王有德的心里。
1976年,王有德如愿进入林业系统工作,1985年出任白麦滩林场场长。彼时的
白滩林场,风沙肆虐,沙逼人退。对此,王有德没有豪言壮语,他向职工们郑重地
做出“三个不走”的承诺:“全场的贷款不还清,我不走!困难职工住不上新房,
我不走!眼前的沙区不变成绿洲,我不走!”
凭着一股“宁肯掉下十斤肉,不让生态落了后”的拼劲、干劲,王有德带领林
场职工将治沙造林速度由过去的每年3000亩提高到每年2万~3万亩,累计治沙造林
60多万亩。他们还在浩瀚的毛乌素沙漠边缘筑起了一道东西长47公里、南北宽38
公里的绿色屏障,控制流沙近百万亩,有效阻止了毛乌素沙漠南移和西扩。
多年来,王有德带领大家探索形成了“宽林带、多网络、多树种、高密度、乔
灌混交”的防沙治沙模式,也实现了“沙漠绿、场子活、职工富”的目标。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王有德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
称号。
李延年:荣誉属于所有烈士
解放战争中,他在冰天雪地的东北和国民党军队拼过刺刀,在山势险峻的湘西
和土匪“掰过手腕”;抗美援朝战场上,他带领官兵夺回失守的346.6高地,顶住
了敌人的多次反扑,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英雄”称号,荣立特等功;凯旋之后,
7
他继续投身国防事业,扎根祖国边陲。他就是原54251部队副政治委员、“共和国
勋章”获得者李延年。
1945年,17岁的李延年参军入伍,随部队一起来到吉林,负责扫除长春外围残
敌和地方武装。在榆树县,李延年在参加与国民党伪保安团正面作战时,打响了自
己参军后的第一枪。在随后的战斗中,他坚持每战争先,多次负伤,也多次立功受
奖。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作为连队指导员的李延年英勇善战,多次指挥官兵完成艰
巨任务。1951年10月,上级命令志愿军收复失守的346.6高地。李延年所在的7连负
责从左翼发起进攻。战斗中,他指挥部队多次打退敌人反扑,歼敌600多人。战后,
李延年被志愿军总部记特等功、授予“一级英雄”称号,获朝鲜自由独立二级勋章。
离休之后的李延年生活低调,从不提及自己的功劳,他说:“所有荣誉不是给
我个人的,都是国家对所有烈士的褒奖,我们要永远铭记这些为新中国牺牲的英雄
们。”为了做好革命精神的传承和教育,李延年把个人获得的各类证章大部分捐献
给了博物馆、军史馆,并经常为青少年讲述战斗故事、传承战斗精神,积极宣传爱
国主义思想,在青少年中弘扬优良革命传统。
申亮亮:用生命维和的“人民英雄”
“申亮亮是一个普通士兵,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作为他的父亲,
我感到自豪。”
烈士申亮亮的父亲申天国说。
2016年非洲马里当地时间5月31日19时30分,执行第四批维和任务的申亮亮和
往常一样准时走上工兵分队2号哨位,他的搭档是上士司崇。2号哨位扼守维和部队
营区大门,位置十分重要。20时50分许,申亮亮注意到一辆车行驶至我外围警戒线
边沿时,突然加速转向,高速冲击外围破胎器、铁丝网等防卫设施。申亮亮第一时
间向作战值班室发出预警,并和司崇昶依法向这辆车开枪射击,阻止其闯入营区。
8
在离哨位十几米远处,这辆载有500多公斤炸药的车撞上防护墙翻倒在地,随后发
生大爆炸。在爆炸瞬间,申亮亮将战友推开,自己壮烈牺牲,年仅29岁。参与维和
行动,是申亮亮一直以来的心愿。“代表国家去维护世界和平是一份荣耀。”申亮
亮曾说。2013年6月,申亮亮所在部队奉命赴马里维和,申亮亮踊跃请战未果。第
二年,他又主动请缨,在因身体原因被改为“替补队员”的情况下,仍坚持参加两
个多月的封闭集训。2016年年初,他第三次申请,终于如愿。如今,“人民英雄”
申亮亮长眠在河南省温县烈士陵园。
樊锦诗:与莫高窟谈一辈子“恋爱”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画廊,是世界现存佛教艺
术最伟大的宝库。
最懂它的人之一,也许就是“敦煌女儿”樊锦诗了。2019年9月17日,81岁的
樊锦诗被授予“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
1963年7月,樊锦诗从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本可留在北京或上海,但她毅
然选择了敦煌,就再也没有离开。
55年来,樊锦诗潜心于石窟考古研究工作。她运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完成了
敦煌莫高窟北朝、隋及唐代前期的分期断代,成为学术界公认的敦煌石窟分期排年
成果。1998年,樊锦诗担任敦煌研究院院长后,带领科研人员,在石窟遗址的科学
保护、科学管理上走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初步形成了一些石窟科学保护的理论
与方法。她组织敦煌研究院与浙江大学,共同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媒体与智
能技术集成与艺术复原》课题,这一课题以敦煌莫高窟为重点,首次将莫高窟用多
媒体及智能技术展现在人们面前。
樊锦诗把文物保护与合理利用紧密结合起来,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
了“莫高窟治沙工程”“数字敦煌馆工程”等十三项文物保护与利用工程,为21
世纪敦煌文物的保护与利用构筑了宏伟蓝图。
9
半个多世纪以来,樊锦诗与莫高窟相依相守。她把全部情感凝结成对莫高窟的
一个“爱”字:“和谈恋爱一样,既然爱她,就要想尽办法去爱!”
刘传健:“英雄机长”
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在执行重庆至拉萨的飞行任务中,驾驶舱右座
前挡风玻璃破裂脱落,机组实施紧急迫降。
在突发状况面前,机长刘传健等全体机组成员沉着应对,克服高空低压、低温等
恶劣环境,在多部门密切配合下,成功备降成都双流机场,确保了机上119名乘客和9
名机组成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川航3U8633航班机组被授予“中国民航英雄机组”称
号,机长刘传健被授予“中国民航英雄机长称号”。
十余秒,无一失误地完成36个完整动作;34分钟,操纵飞机平稳落地。生死关头,
刘传健带领机组成员临危不乱、正确处置,这背后离不开他飞行2年来自己高标准、
严要求打下的坚实根基,更离不开他上那份退伍不褪色的军人品格。
武大靖:为国争光
在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米的决赛中,目前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国选手武
大靖以创世界纪录的39秒584获得冠军。这不仅是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冬奥会上收获
的第一枚金牌,也是中国选手首次在短道速滑男子项目中登上奥运会最高领奖台。
从14决赛到决赛,武大靖一天之内两次刷新世界纪录。
如果说在短道速滑1000米或长距离接力项目上出现身体碰撞总会在所难免,那
么对500米超短距离来说,如果开始就抢占有利位置,并凭借绝对速度、技巧等,就有
10
可能笑到最后。而武大靖就是那个既有绝对速度,又有技巧的超级牛人。在平昌冬
奥会期间,他成了中国男子短道队的领军人物。冬奥会之前,年仅23岁的他就已经排
名世界第一。在索契冬奥会夺得一枚银牌后,更成熟的武大靖以绝对的实力勇夺金
牌这既是水到渠成,也是他临危不乱,从起跑开始就骑绝尘,没有给身后两位韩国强
劲选手留下任何超越他的机会。
武大靖的这块金牌含金量十足,既捍卫了中国短道速滑的荣誉,也用千净漂亮
的胜利回应了中国短道速滑的荣誉,也用干净漂亮的胜利回应了中国短道速滑队在
本届冬奥会上屡遭判罚的不公。
王继才:坚守32年,永远留在了开如岛
全国“时代楷模”、江苏省“海防模范民兵哨所”、灌云县开山岛民兵哨所所
长王继才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18年7月27日21:20在灌云去世,终年59岁。
1960年出生的王继才是连云港灌云人。自1986年7月起,他和妻子王仕花二人
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守卫孤岛整整32个年头。他在艰苦卓绝的困难面前不低
头,在邪恶势力面前表现出了一位守岛卫土的凛然正气。1993年,开山岛民兵哨所
被国防部嘉奖为“以劳养武”先进单位,并获江苏省军区一类民兵哨所的美誉。同
时,王继才也多次获省市县国防工程先进管护员、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等殊荣。
2014年,王继才、王仕花夫妇获得全国“时代楷模”光荣称号。王继才的一生,是
以孤岛为家,与海水为邻,和弧独做伴的一生,他和妻子把青春年华献给了祖国的
海防事业。为了守岛,夫妻俩尝遍了酸甜苦辣,但王继才心中有一个信念:家就是
岛,岛就是国,守岛就是卫国。
四、素材运用
1.中国的科学研究领域从不缺少默默奉献、潜心钻专研的英雄,他们在自己的
岗位上兢兢业业、克勤克俭。古稀之年还在苦心钻专研水稻品种的“水稻之父”袁
11
隆平;一心扑在地球深探领域的“科研疯子”“拼命黄郎”黄大年;被网友称赞为
龙之角、凤之冠,国之栋梁的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这些科学巨人身上无不
具有敢为天下先的科研勇气、能为天下先的科研素养、必为天下先的科研决心。他
们是代表国家意志的“超级英雄”,中国拥有了这样一批科研英雄,才能屹立于世
界民族之林。
2.公交司机吴斌心系民众的安危,忍住钻心的疼痛,保住了一车人的性命,他
是我们的英雄;天津爆炸事件中,年轻的消防队员忍受毒气的侵袭,冲进灼人的火
焰,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歌,他也是英雄;南海领空被非法入侵时,是心系国
家权益的王伟撞向敌机玉石俱焚震慑了敌人,他也同样是英雄……危难时刻,平凡
人心底的星火被点燃了,瞬间划破了危难的阴霾,上演了惊心动魄的一幕。这时候
他们是觉醒的、伟大的,成为大众意志甚至国家意志的代言人。
3.近期走红荧屏的主旋律纪录片《我爱你,中国》,记录着激情燃烧的当代军
旅传奇,向人们诉说我们时代的英雄故事。“沙场之花”袁远、“雪域雄鹰”周宇
峰、“草原战狼”满广志、“雷达兵王”刘卫民、“冰花男神”张书辉……有血有
肉的人物,心有大我的情怀,至诚报国的志向,正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出强烈的“英
雄的气息”,让这部纪录片产生如此撼人的情感、引来如此强烈的共鸣,上线10
天就获得3300多万次点击。正如网友的感慨:“他们不过是平凡人,却替我们承受
了难以承受之重,为他们点赞。”
4.10月19日,2018年女排世锦赛半决赛打响,中国女排苦战五局,最终以2比3
惜败意大利队,止步半决赛。尽管输掉了这场关键比赛,但中国女排虽败犹荣,让
中国观众不能不动容,她们在关键时刻的呐喊,临危之际的爆发,时时唤起国人内
心熟悉的感觉——女排精神。从1981年夺冠至今,37年来,女排精神总是与国家每
个历史发展的节点相契合,女排顽强的拼搏精神最终汇聚成为一种民族的精神。从
几十年的发展道路看,女排也经历了跌宕起伏。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
候明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即使走得摇摇晃晃,但依然坚持站起来抖
抖身上的尘土,眼中充满坚定。
5.路遥代表着严肃文学的尊严,以及茅盾文学奖的脸面,他比同乡陈忠实和贾
12
平凹都更有资格得多。路遥的谦逊、朴实、憨厚、乡土,是文学最纯粹的底色,给
人最没有公害的亲和,以及最没有戒心的信赖。路遥,在最好的年纪患上绝症,然
后写啊写,写到死那一天,没有享受一天的尊荣。夸父倒在逐日路上,舜帝死在南
巡途中,都注定比寿终正寝多一份神性色彩。写到死的路遥也是如此。路遥的墓地
上有一句话: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路遥只活了42岁。好在文学的成就
和年龄没有必然关系,可是,你还是不得不承认,对人生这本书,路遥又比谁都读
得认真与痴情。
6.危难之时,方显英雄本色。身为机长,刘传健面对突发情况没有惊慌,而是
以沉着、冷静的心态,以专业标准的处理方式,将一场危机安全化解。他的英雄壮
举,展示出军人特有的风采。
五、相关时评
(一)【今日话题】
伟大来自平凡,平凡铸就伟大。在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中,亿万同胞并肩战斗,成为新时代的精神坐标,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世界。而在这些
英雄当中,社区工作者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群体。来自民政部的数据显示,全国平均每
6个社区工作者守护着1个社区,平均每名社区工作者至少要面对350名群众。约400
万名社区工作者夜以继日地奋战在寻常巷陌,守护着人民家园书写着英雄答卷。可
以说,既当指挥员,又做战斗员、信息员、宣传员,是他们的战“疫”常态。
【时文赏读】
书写平凡而伟大的英雄答卷
李建
伟大来自平凡,平凡铸就伟大。在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中,亿万同胞并肩战斗,成为新时代的精神坐标,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世界。而在这些
英雄当中,社区工作者是不容忽视的个群体。来自民政部的数据显示,全国平均每6
个社区工作者守护着1个社区,平均每名社区工作者至少要面对350名群众。约400
13
万名社区工作者夜以继日地奋战在寻常巷陌,守护着人民家园,书写着英雄答卷。可
以说,既当指挥员,又做战斗员、信息员、宣传员,是他们的战“疫"常态。
【引用权威数据,带领读者关注社区工作者这个人群。】
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城镇
街角,乡间小路,不分白天黑夜,不惧风寒雨雪,到处都有他们辛勤值守的身影;挨家
挨户走访,面对质疑和误解,一遍遍劝告安慰,捍卫着千家万户的安康;他们不仅是
“守门员”疏导员"”,还当起了"跑腿员",用贴心、细心、暖心陪伴,描绘岀一幅幅
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感人画面…情发生以来,全国400多万名城乡社区工作者奋战
在疫情防控一线,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严防死守,用血肉之躯为全国65万个城乡社
区筑起“钢铁防线″,留下了最美‘逆行"身影,为遏制疫情扩散蔓延作出了重要贡
献。
【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社区工作者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
万家灯火平安点亮,总有社区工作者负重前行。谁都不是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
畏坚守。“职责所在,义不容辞”,疫魔很凶险,但关键时刻决不当逃兵,这是广大城
乡社区工作者逆行而上的共同誓言,他们是名副其实的负重前行、无畏坚守的英雄。
或许他们平凡普通,但他们却有着甘愿牺牲、乐于奉献的不平凡担当;或许他们默默
无闻,但他们却有着恪尽职守、一心为民的情怀;或许他们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
但他们却凝聚起众志成城、团结一致的战“疫"力量。
【社区工作者们恪尽职守、默默奉献。】
战斗还在继续,英雄从未懈怠。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疫情蔓延扩
散势头得到基本控制。但值得高度警惕的是,境外疫情快速扩散蔓延,我国输入型病
例逐渐增多,防控压力持续加大。这对已经长时间连续奋战、身心疲惫的广大城乡
社区工作者来说,是考验,也是挑战。“现在到了关键时期,尤其要防输入,我绝对不
能掉链子。″“我们决不能、也决不会麻痹懈怠,这次战‘疫′,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坚定的话语,说出了千千万万社区工作者的心声。正是这些无数闪烁着人性光辉、
奋战在抗疫战场上的忙碌身影,全力奋战、英勇奋战、团结奋战,汇聚成了打赢这场
14
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中国力量,也让我们更加坚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全国人民
团结心的同舟共济,就没有翻不过的山,没有跨不过的坎,胜利终将属于英雄的中国
人民
【输入型病例增多,防控压力增大,英雄们毫不懈】
【精读细思】
这篇时评开篇就引用了民政部发布的数据,文中也多次出现数据信息。相对于
文字描述,数据更具有真实性、权威性的特点。引用权威数据,更可以增强文章说服
力或文采,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进步说明文章论点。
(二)【今日话题】
在武汉火神山医院,有个送餐员的岗位,全由普通志愿者担任。他们7个人,承担
着1000多名患者的送餐重任。3月13日送餐结束后,志愿者向传递窗内的医护人员比
出“OK"的手势示意。(3月5日人民网)
【时文赏读】
疫情阻击战,送餐员也是英雄
文君
在武汉火神山医院,有个送餐员的岗位,全由普通志愿者担任。他们7个人,承担
着000多名患者的送餐重任。3月13日送餐结束后,志愿者向传递窗内的医护人员比
出“OK"的手势示意。(3月15日人民)【新闻开篇,切入话题。】
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人人都是参与者。全民战“疫”,众志成城。俗话说得好,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医务人员在“疫”线冲锋陷阵,患者也在顽强地与病毒拼
搏,解决好他们的一日三餐,让他们能及时吃上可口的饭菜,让他们能有更好的体力,
更好的状态同病毒战斗,毋庸置疑,这场战斗中,送餐员也是英雄。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疫战中,送餐员也是英雄。】
15
送餐员的工作听起来简单,实际上做起来复杂。而且由于送餐对象就是新冠肺
炎病毒的患者,可想而知,送餐员也有较大的感染风险,因此,这些挺身而出的志愿
者,默默无闻的送餐员,也是这场战“疫”的“英雄”,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重。【送
餐员承担感染奉献、默默付岀,值得我们尊】
从2月14日为火神山医院送餐至今,7名志愿者已坚守了整整一个月。每天早上6
点进医院,直到晚上6点离开;提前点好盒饭份数,挨个配上酸奶、水果……送餐是体
力活,也是细致活。"志愿者队长韩乐乐说,既要确保数量不出错,还要保证准点送到,
“不能让患者饿肚子"。【举了韩乐乐的例子。】
无独有偶,衡南县委党校医学留观集中隔离点,在校大学生曾昭夫也是这样一
名志愿者。“今天都还好吗?大家觉得饭菜怎么样?"2月18日傍晚5点多,曾昭夫戴着
口罩,把消过毒的饭盒递给负责照看隔离人员的医护人员。送完这一趟,这天的3次
送餐工作就结束了。正如曾昭夫所说,“其实大家不用感觉害怕,隔离人员和我们一
样是普通人。送饭事小,却能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心。【又举了曾昭夫的例子。】
疫情突如其来,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为患者解除病痛,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到防
控一线冲锋陷阵,但每个人都能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因为疫情防控,没有旁观者。
就像这些平凡的送餐员一样,他们任劳任怨的为“疫”线的确诊患者、医务人员、
隔离人员、医护人员、工作人员送饭送菜,不计报酬,不惧危险,甘于奉献,在“疫"
线人员的背后默默支持。毫无疑问,他们也是战“疫"的英雄。
【总结全文,由点到面,所有在平凡岗位上默默付出的人们,都是疫战中的英
雄。】
【精读细思】
时代在改变,人们对英雄的定义也在不断改
变。英雄,不一定要与风雨、水火搏命;不一定要在历史时刻做出重大抉择。有
些人,只是在默默无闻地做着平凡而又伟大的事情,为他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
他们就是当代的英雄!
16
(三)【今日话题】
23日中宣部向全社会发布了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等10个抗疫一线医务人员英
雄群体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
在大灾大疫面前,遍地英雄,群星闪耀。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等10个抗疫一线医
务人员英雄群体用以生命赴使命的行动,诠释了伟大抗疫精神。在历史曲折处,在惊
心动魄间,那些无法被时光冲淡的英雄之举,是医者仁心和大爱无疆的写照,也是我
们不能忘却的来路。
阅读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思考和感悟?以此为背景写一篇文章,你会怎么写呢?
【时文赏读】
铭记英雄,是为了勇毅前行
陈聪、屈婷
23日中宣部向全社会发布了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等10个抗疫一线医务人员英
雄群体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
【交代背景:授予抗疫一线医务人员英雄群体“时代楷模”称号】
在大灾大疫面前,遍地英雄,群星闪耀。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等10个抗疫一线医
务人员英雄群体用以生命赴使命的行动,诠释了伟大抗疫精神。在历史曲折处,在惊
心动魄间,那些无法被时光冲淡的英雄之举,是医者仁心和大爱无疆的写照,也是我
们不能忘却的来路。
【灾疫面前的英雄遍地,以生命赴使命,应当铭记这些英雄之举】
铭记英雄,我们不能忘记生命至上、举国同心的精神传承。面对疫情,亿万中华
儿女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扬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重要
理念,凝聚起举国同心、同甘共苦的团结伟力,坚决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
战、阻击战。白衣天使和疾控人员展现出侠骨丹心、英雄本色;战士舍身守护国家
17
和人民,人民把最硬的“鳞”送到前线。这份疫情之下凝聚的合力,是我们不断从胜
利走向胜利的力量源泉【铭记英雄,我们不能忘记生命至上、举国同心的精神传承】
铭记英雄,我们不能忘记舍生忘死、尊重科学的强大信念。“把人民生命安全
和身体健康摆在第位,就是要求我们要像钉子一样钉在这里,扼住病魔的咽喉。”这
句火线上的铮铮誓言,化为生命保卫战、科技抗疫攻坚战的切实行动。武汉天河机
场不灭的灯火,重症病房内抢救设备闪烁的光亮,治愈老人与医者同享的那片温暖
的夕阳,如一道道光,刺破压城的疫病乌云,守护着生命的希望。
【铭记英雄,我们不能忘记舍生忘死、尊重科学的强大信念】
铭记英雄,我们不能忘记命运与共、风月同天的崇高之义。人类正在经历第二
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抗疫仍在路上,他们还未卸
甲。从湖北到黑龙江、吉林、北京、新疆,从国内到意大利、塞尔维亚、非洲大地,
“中国白衣天使”成为为生命挡风遮雨、为世界守护安宁的一面旗帜,也收获着世
界人民的友善和情谊。美好的互助之情背后,是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天下一家、守望
相助的大爱情怀,也是一撇一捺书写的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中国担当。
【铭记英雄,我们不能忘记命运与共、风月同天的崇高之义】
一线医务人员英雄群体的先进事迹是一段段光荣的记忆,连同这些闪亮的名字,
成为我们抗击疫情的坚强支撑,也激励着我们慎终如始夺取抗疫斗争全面胜利。铭
记英雄,正是为了不忘来路,勇毅前行。
【总结:铭记英雄,正是为了不忘来路,勇毅前行】
【精读细思】
疫情期间涌岀了无数平凡英雄,无论是快递小哥汪勇还是外卖员王硕,这些平
凡的普通人都以自己的方式来践行着英雄的使命和行为。正如习总书记在国家勋章
和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的讲话中所说:“英雄模范们用行动再次证明,伟大出自平凡,
18
平凡造就伟大。"我们应当向每一位疫情期间的英雄致敬,尤其是我们奋战在一线的
医务工作者,他们无愧于“时代楷模"的称号。将英雄们铭记于心,在新时代携手同
行。
(四)【时文赏读】
央视快评: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
央视网2020-10-23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近日给四川省
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全体同志回信,向他们致以诚挚的问候。总书记强调,全党全
社会要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大力弘扬英雄精神,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给老战士们的回信,高度肯定了志愿军将士及英雄模范们的历史
功绩,展现了人民领袖对老英雄们的深切关怀,再次发出了学习英雄事迹、弘扬英
雄精神的号召,必将鼓励全国人民铭记历史、接续奋斗,进一步激荡起为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奋力拼搏的壮志豪情。
天下艰难际,时势造英雄。回首抗美援朝战争,无数志愿军将士勇往直前、浴
血奋战,从激战松骨峰、鏖战长津湖到血战上甘岭,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
云等众多战斗英雄,他们用生命和胆气与敌人的钢铁抗衡,打出了国威军威,打出
了中国人的骨气。英雄们以伟大的斗争壮举推动共和国前进的历史车轮,更以其为
国为民的坚定信仰、舍生忘死的精神品格,照亮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殿堂,转化成激
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无论哪一个时代,都需
要自己的英雄,在今天的和平年代,也有抗疫一线的白衣天使、卫戍边疆的年轻战
士、抢险救援的逆行者等英雄人物和事迹。全社会都要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
先锋,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个人价值,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要把自身发
展融入到国家的前途命运中去,奉献社会,添砖加瓦,创造历史,把小我融入大我,
19
以涓滴之水汇聚成势不可挡的时代洪流。
关爱英雄,是对我们初心的坚守和洗礼。今天的中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
化,越是享受如今的国泰民安和幸福安康,我们越不能忘记那些在战争岁月中抛头
颅、洒热血的英雄和烈士。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以多种形式缅怀先烈、慰问
老兵、表彰先进,建立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彰显了崇尚英雄气、弘扬
正能量的坚定决心和价值引领。我们每一个个体,都要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让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成为我们社会的良好风尚。
时代呼唤英雄,英雄光耀时代。今天,在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
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牢记英雄事迹,大力弘扬英雄精神,高扬奋
斗风帆,让英雄精神薪火相传,书写新时代的英雄史诗。(央视评论员)
(五)【时文赏读】
央视快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
央视新闻 2020-10-26
“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10
月2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
重要讲话对抗美援朝精神作出全面精辟的总结,对抗美援朝精神的时代价值进行了
深刻系统论述,对激励和鼓舞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披荆斩棘、奋勇前进具有
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历史意义。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一部抗美援朝战争史,就是一部中
国人民和志愿军将士共同留给后代的精神宝库。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
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
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
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
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锻造
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20
气吞山河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如宣言书昭告世界:一个觉醒了的、敢于为祖
国光荣、独立和安全而奋起战斗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这精神历久弥新,它如里程
碑照见未来:中国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腿肚子不会抖,
腰杆子不会弯,中华民族是吓不倒、压不垮的!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当前,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考验—
—大到国家安全,小到一块芯片,没有硝烟的战斗无处不在,前行道路上充满艰难
险阻。但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砥砺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都要
汇聚万众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都要锻造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
都要激发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坚决打赢新时代新征程上的一个个“松
骨峰”战斗、“上甘岭”战役。
从历史到现实,从战斗到奋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没有一蹴
而就的伟业,更没有一马平川的坦途。我们一定要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抗美援
朝精神,锻造坚定信念、激扬战斗精神、坚定奋斗意志、提升抗压能力,克服一切
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阔步前
行。(央视评论员)
六、相关名言佳句
1.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了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名族是不可
救药的。(郁达夫)
2.如果说英雄是真诚的人,那为何我们不能成为英雄呢?(托·卡莱尔)
3.对英雄崇拜可以造就出英雄来。(迪斯雷利)
4.我们不可能全都做英雄,总得有人坐在路边,当英雄经过时为他们叫好。(威
尔·罗吉斯)
5.在人类自由最不受重视的地方,英雄崇拜总是盛行的。(赫·斯宾塞)
21
6.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黄石公)
7.没有崇拜者就没有英雄和神使。(爱默生)
8.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冯梦龙)
9.英雄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决定性关头做了为人类社会的利益所需要的事。
(伏契克)
10.英雄就是做任何他能做的事,而平常人就做不到这一点。(罗曼·罗兰)
11.豪杰之士,不患无才,患不能养气;不能养气,虽有才气,适足以杀其身。(秦
观)
12.一切真正的英雄都是实实在在的人,所以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英雄。
(伊·芭·勃朗宁)
13.英雄之所以迷人,部分原因是他们极能控制对自已和别人的控例。(戴维)14.
英雄就是对任何事都全力以赴,自始至终,心无旁骛的人。(波特莱尔)
15.在全人类之中,凡是坚强、正直、勇敢、仁慈的人,都是英雄!(贝多芬)
16.英雄并不比一般人更勇敢,差别仅在于,他的勇气多维持了五分钟而已。(爱
默生)
17.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罗曼·罗
兰)
18.我的箴言一贯如此:英雄不问来路。(拿破仑)
红土高原一枝梅
——记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张桂梅
22
60 多岁,本应该安享退休生活,她却在不停奔波、忙碌。每天清晨 5 点到夜
里 12 点,人们都可以在校园里见到她匆忙的身影。她身患重疾,多次与死神擦肩
而过。
她曾是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民族中学的优秀教师、华坪儿童福利院孩子们热爱
的“妈妈”。2008 年,在她的全力推动下,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级中学在滇西偏
远的华坪县成立。她坚信,帮助一个女孩子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就是帮助了一个家
庭。12 年来,她是这所学校的掌门人。
传奇坎坷的人生、突出的贡献,使她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佳
师德标兵”“全国十大女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十佳最美乡村教师”“全
国百名优秀母亲”“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兴滇人才奖”等 40 多项荣誉称号。
然而,这些荣誉未让她停止脚步,她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带领学校
师生创造一个又一个不凡的成绩。
她是张桂梅,中国教育系统一个响亮的名字!
“如果我是一条小溪,就要流向沙漠,去滋润一片绿洲”
1957 年,张桂梅出生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个满族家庭。临近高中毕业,母
亲去世,张桂梅随支援边疆建设的姐姐来到云南。1977 年,刚 20 岁的她在原中甸
县林业局工作。
1990 年,张桂梅调回丈夫的老家大理,夫妻二人同在喜洲镇一中工作,那是
她人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时光。但好景不长,1996 年,丈夫患胃癌去世,这个打击
几乎使张桂梅丧失了生活的勇气。一年后,她决定离开这个令她触景生情、睹物思
人的地方。华坪——这座小县城接纳了她。
23
“如果我是一条小溪,就要流向沙漠,去滋润一片绿洲。”从此,张桂梅就如
一条小溪,一步步流向山区,扎根民族贫困地区。这个过程,她越发感受到做好民
族地区教育的重要。
张桂梅任教的华坪中心中学是当地条件相对较好的学校。正当她全身心投入工
作以抚平心中的伤痛时,她感觉腹部疼痛,肚子也越来越大,像怀上了 5 个月的娃
娃。到医院检查发现:肿瘤,需要手术治疗。张桂梅痛苦极了,整整哭了一夜:“老
天怎么就对我这样不公平?少年丧母、青年丧父、中年丧夫,难道还不允许我有一
个健康之躯,为教育多做点事吗?”但哭过以后,她作出的抉择却是,不能在节骨
眼儿上把即将参加中考的学生扔下!
她把医院的检查结果揣进怀里,一边吃着止痛药,一边像常人一样工作,直到
3 个多月后把学生送进了中考考场,才向学校领导说明病情,住院切除了重达两公
斤的肿瘤。
“常人无法想象她是怎样熬过疼痛这一关的——她腹腔的器官全都移位,肠子
粘连贴在了后壁上。”医生要求张桂梅休息调养半年后才能工作。但术后 24 天,
她就匆匆赶回华坪,来到新成立的民族中学任教。
来到华坪县民族中学后,张桂梅用整个身心呵护着学生,未痊愈的身体却在无
休止的消耗中再次出现病症,肿瘤以极快的速度生长,她一次次地晕倒在讲台上。
醒来后,她对哭成一片的学生说:“坚强些,老师不会死的,也不会离开你们!”
张桂梅知道,是这些可爱的孩子给了她企盼,给了她生命的火花。1998 年 7 月,
把又一批学生送进中考考场后,张桂梅悄悄去做了第二次手术。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张桂梅的身体愈加虚弱,疼痛的次数越来越频繁,有时甚
至晕倒。她尽量不让其他人知道,怕大家担心,完全是靠一把把的止疼药坚持。
乐观、漂亮的蚩绍虹是女子高中的毕业生,是张桂梅带着她读完了高中。她说:
“‘老妈’是给我第二次生命的人。我现在最想做的事是能给‘老妈’买到一种吃
了不再疼痛的药。”
24
“教师的天职就是奉献,没有任何其他条件”
到民族中学工作,张桂梅要面对的大多数是傈僳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学生。学
生们来自大山,家庭贫困,存在文化基础差、生活习惯不好等共性。张桂梅首先采
取两条措施:一是整顿学生的生活、学习秩序,二是激励学生拼搏向上的精神。在
她的耐心引导下,学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学习都有了很大进步。
一个来自永兴乡的小姑娘,穿的衣服脏脏的,总是坐着发呆,学习成绩也不好,
在她身上看不到一点少女的活泼与快乐。张桂梅与她促膝谈心。最后,小姑娘终于
流着泪对她倾诉:“爸爸生病死了,妈妈一个人供我们兄弟姐妹生活,真不知今后
怎么办!”张桂梅鼓励她要战胜困难,并翻箱倒柜找出衣服给小姑娘换上,又帮她
交书费。小姑娘最后感动地说:“张老师,你就是我的妈妈!”
2003 年,张桂梅还送走过一个特殊的班。这个班数学科曾经频繁更换教师,
班风较差,有的学生转走了,有的学生回家不读书了,有些男孩子晚上还在网吧过
夜,教师们都对这个班没有信心。临近中考时,学校安排张桂梅接这个班的语文和
政治课,并担任班主任。张桂梅走上讲台时,孩子们欢呼了起来。看到孩子们那一
双双期待的眼睛,张桂梅知道,学生们对她充满了信心。
她进山找回那些不读书的学生,但玩游戏机的学生管不住自己,晚上还是想跑
出去玩。张桂梅就采取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把行李搬进了男孩子的宿舍,和
32 个男孩子住在了一起。
早上 6 点,她叫孩子们起床做早操;晚上,她检查女生宿舍后又来到男生宿舍,
一张床一张床地查点人数,清点够了才躺下。这时,她就和男孩子们用轻松的语气
聊聊白天的事。时间差不多了,她就说声:“睡觉!”一段时间下来,男孩子们说,
就像在家里一样,有个妈妈和我们住在一起。
可是,只有张桂梅自己才知道,住在男生宿舍里的那几个月是怎样熬过来的。
那个季节每天气温都在 30 摄氏度以上,一到下午,张桂梅就不敢喝水,怕自己晚
25
上起夜时有学生溜出去泡网吧。男孩们粗重的鼾声、梦话声和脚臭味常常使她睡不
好觉。但第二天,她依然比学生起得早,和学生一起跑步,备课、上课、批改作业……
她的辛劳没有白费,中考时,22 名学生考到 500 分以上,这么好的成绩没有人敢
想象。
因为营养跟不上,山里的孩子经常生病。张桂梅就每个月轮流带着学生出去改
善生活。她告诉学生:“你们这个时候正在长身体,想吃什么就告诉我。”每次学
生们都吃得很开心,直到有一天,学生们吃完饭,张桂梅去付账,有学生发现,张
老师翻遍了所有的包才凑足了钱。学生们一下子明白了,泪水止不住地在眼眶里打
转。因为他们知道,张老师每顿饭仅舍得吃一份小菜。
一名女生考上了高中,但想到自己一贫如洗的家,就没有了继续上学的勇气,
一年后辍学打工。张桂梅知道后四处打听她的下落,最终找到她。看着张桂梅瘦弱
无力的样子,这名女生抱着她哭了。张桂梅让她回校复读,此时离中考仅有 3 个月
时间,重拾丢弃两年多的课本,女孩心里没有一点底。张桂梅让她住在自己的宿舍
里,安心学习。
在张桂梅的鼓励、帮助下,这名女生最终考取了一所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
后回到华坪县偏远的通达乡中学任教。她说,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份工作,就是因为
张桂梅。她要做一名像张桂梅一样的教师。
“教师的天职就是奉献,没有任何其他条件。”张桂梅爱学生,并不需要任何补偿。
在她看来,她得到的比世上任何人都多。有一天,她同以往一样匆匆忙忙地赶到学
校上课,发现教室讲桌上摆放了两个大蛋糕,只听全班同学齐声喊道:“祝张老师
生日快乐!”许多教过的学生也来祝贺她的生日,并送上一张自制的贺卡,上面工
整地写着:“桂子飘香,梅花御寒。祝妈妈生日快乐!”
张桂梅的心醉了。这是一份爱的回报!
“丈夫曾担心我的生活能力,但现在我撑起了一个大家庭”
26
1999 年 6 月,华坪县要建一所孤儿院,投资方指定张桂梅出任院长。从 2001
年 3 月开始,张桂梅不拿一分报酬地干起了第二份职业——“华坪儿童福利院”院
长,当上了 54 个孩子的“妈妈”。
刚当上“妈妈”,就难死了张桂梅。当时,来到福利院的孩子从两岁到 12 岁
的都有,哭声震天,闹得左右邻居都睡不着觉。在每个孩子身上,张桂梅都发现了
虱子。最糟糕的是,张桂梅根本听不懂孩子们说的方言。
那么多孩子在一起,争吵、打架成了家常便饭。有一天,张桂梅去山上家访,
回来看到地上乱扔的木棒,分明是刚刚结束“战斗”的场面。她心里沉甸甸的:要
不是把这些孩子集中养育,将来真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一定要把他们教育好,给
他们一个与其他孩子公平竞争的机会。
可是,改变孩子们多年养成的习惯是不容易的。有一个男孩,父亲死亡给他留
下了阴影,使他幼小的心灵充满了偏执和仇恨。他常常用石头把卫生间堵死,一会
儿又把拖把放在门上……学校的班主任发火了,把他送到张桂梅这个“家长”面前
说,你去管吧!孩子一见张桂梅就哭了。张桂梅的心一下子热了:孩子真的把她当
成了家长,用眼泪诉说他的委屈。张桂梅只说了一句:“跟我回家。”之后,这个
孩子慢慢变好了。
张桂梅还带过一个一岁左右的幼儿,晚上需要抱着他睡。孩子特别依恋她,出
来进去都要她背着、抱着,只要看见张桂梅就飞快地爬过来,抱住她的胳膊,用小
脸擦来蹭去,一边还喊着妈妈,直到偎在她的身上睡着。张桂梅明白,孩子需要的
是一个家,一个真正爱他、把他当作自己亲生孩子一样的妈妈。渐渐地,孩子们长
大了,成家立业了。张桂梅就像母亲一样,又高兴,又有操不完的心。
30 岁的雷秋凤被张桂梅称为“大闺女”。2011 年“大闺女”出嫁时,张桂梅
在福利院专门布置了一间新房,请来民政局的工作人员做见证人,风风光光地将“大
闺女”嫁出了门。蚩绍虹 2019 年 9 月结婚。婚前,张桂梅还以妈妈的身份见了男
方家长,向男方一家人说,这姑娘从小太苦了,请你们好好待她,不懂不会的多教
27
教。童国伟是福利院最早结婚的男孩,张桂梅带着福利院的孩子把“新房”布置得
喜气洋洋。她说,这里是孩子们永远的家!
张桂梅没有亲生的孩子,可 19 年间,她却当了 136 名孩子的“妈妈”。她说:
“丈夫去世前曾担心我的生活能力,但现在我撑起了这样一个大家庭,让这些孩子
都有了归属感。”令她骄傲的是,许多孩子都读了高中、上了大学,50 多个孩子
走上工作岗位,成了医生、教师、公务员、企业职工。
“为了山里女孩子走出贫困,吃什么苦我都心甘情愿”
在华坪的工作、生活经历,让张桂梅渐渐明白,许多孩子如果有一个有文化、
有责任的母亲,就不会辍学,也不会成为孤儿。在民族中学、儿童福利院,张桂梅
看到很多因缺失母爱让孩子陷入困苦的事例。
“何不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2002 年,张桂梅萌生了在华坪创办一所女子
高中的念头,并为这个在别人看来根本无法实现的梦想四处奔走。她向有关部门甚
至走上街头向人们描述她梦想中的女子高中:女子高中应是一所充满爱的氛围的学
校,从这里走出去的女孩应有健康的身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坚强的意志;从这里
走出去的女孩将不再重复祖祖辈辈走过的路,她们将来的生活肯定会美好。
为了筹集办学资金,骄傲的张桂梅放下了全部的自尊。一次,她上一家企业寻求帮
助,还未等她说完来意,公司领导就叫她赶快离开,甚至叫来了保安驱赶她,还有
不少人跑来围观嘲笑。她说,当时她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为了山里女孩子走出贫困,吃什么苦我都心甘情愿。”执着的张桂梅没有放
弃,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下,
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在 2008 年 8 月成为现实。9 月 1 日,100 名来自华坪、宁蒗、
永胜的女孩子成为女子高中的首批学生。与其他高中不同的是,这是一所没有录取
28
分数线,只要初中毕业、只要愿意读高中、只要是贫困家庭的女孩子,学校都无条
件接收,而且接受的是全免费教育。
当时的办学条件十分艰苦。学校只有一栋综合楼,没有围墙、大门。为按时开
学,张桂梅带着 17 名教职工一起清理垃圾。学生的床需要安装,张桂梅又带着教
职工安装,铺上崭新的被褥,在每张床上挂上写有学生名字的吊牌。学生都是女孩
子,安全如何保障?每间宿舍,张桂梅都安排一名女教师陪着学生,甚至陪着上厕
所。
理想很美好,但现实很严峻。学生来自大山,学习基础差,理解能力也不好,
教学难度很大。地理教师张红琼说,这些学生都没学过地理,得从初中的课开始补。
“女子高中的老师很辛苦,但张老师什么事都走在我们前面,我们没有理由叫苦。
学生病了,她守着;学生闹矛盾,她亲自解决。比起张老师,我们的付出不算什么,
她付出的是全部。”张红琼说。
傈僳族女孩蚩绍虹有个辛酸的童年。没有父母关爱的她靠帮邻里干活换取三餐
或一点费用读完了小学、初中。女子高中的创办,使她有机会上高中。张桂梅把她
安排在福利院,解决了她的后顾之忧。高中毕业后,蚩绍虹考上德宏师范高等专科
学校,学习珠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现在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她与张桂梅结下
了胜似母女的情感。她说:“你看到我现在阳光的样子,这都是‘老妈’给的!”
在张桂梅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的硬件条件得到不断改善,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创办 12 年毕业 10 届学生,综合排名始终保持全市
第一,社会认同度不断提高。1800 余名贫困女孩子在这里放飞了梦想、走进了大
学。人们都说,这所学校“低进高出”的背后,离不开学生的苦读、教师的苦教,
更离不开张桂梅不顾生死的奋斗。
“我们从事的是党的教育事业,要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这一根本”
29
1998 年,张桂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身边的人都知道,她对党的忠诚、热
爱是发自肺腑、嵌入灵魂的。
20 多年来,张桂梅除了执着于教育事业外,还经常掏钱帮助群众治病、修路、
建水窖,帮助群众协调纠纷、化解矛盾、发展产业。她常挂在嘴边一句话:共产党
员就应该帮老百姓做事,群众有困难,就应该去管。这些年来,张桂梅将自己的工
资、各级政府给她的奖金,甚至是大家筹集给她看病的 100 多万元全部捐给了华坪
贫困山区的教育和社会事业。她个人没有任何财产,但她却说:“我什么都有,我
心里有学校、有千千万万个孩子。”
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创办之初,张桂梅面临的最大难题是教师不稳定的问题。
她好不容易找来的 17 名教职工,9 名教师相继离开,办学常陷入困境。但张桂梅
发现,留下来的 8 名教师中有 6 名是共产党员。她说:“战争年代,只要党员在阵
地就会在。今天,只要我们党员在,就要守住这块教育扶贫的阵地。”
张桂梅提出了“革命传统立校,红色文化育人”教育理念。从此,她就带领党
员一律佩戴党徽上班,每周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唱一支革命歌曲、开展一次党的理
论学习、观看一部革命经典影片并写一篇观后心得。一开始大家只是跟着做,但慢
慢发生了变化,内心充满了力量。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走在前;哪里有需要,
哪里就有党徽在闪烁。
韦堂芸,左脚骨折,拄着双拐坚持为学生上课;勾学华,婚礼当天上午还在学
校忙碌;杨晓春,长期资助学生却从不说起……这样的事例在学校教职工中层出不
穷。
陈法羽是女子高中的第二届毕业生,云南警官学院毕业后,她成为永胜县公安
局三川派出所警察。她至今清楚记得,开学第一天,同学们就学唱“红米饭,南瓜
汤”。唱完,张桂梅就语重心长地说,现在,我们学校的条件还很艰苦,但比起红
军长征时吃草根、吃树皮已经不知道要好多少倍。我们要学习革命先辈百折不挠的
奋斗精神,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
30
每届学生都像陈法羽一样接受红色教育,通过一起唱红歌、一起跳红色舞蹈、
一起朗诵红色经典、一起重温入团誓词、一起观看红色电影等活动,让学生在红色
氛围中,感受到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在红色教育的熏陶下,
女子高中的孩子们展现出不一样的精气神。这使张桂梅感到特别高兴,她说,课间
或是开展活动时,看着着装整齐、朝气蓬勃的女孩子别提有多高兴了。
周云丽大学毕业后考上一所中学教师岗位,听说母校紧缺数学教师就放弃正式
编制,回女子高中当了一名代课教师。大学毕业后在上海打拼的黄付艳,在华坪遭
遇水灾时,把自己积攒的钱首先捐给学校……爱在女子高中延续。
近几年,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不断改善。在建设中,张桂梅始终把红色文化育人
的氛围营造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学校的操场边一面墙上,与党旗、入党誓词并列
着“共产党人顶天立地代代相传”的红色大字。张桂梅说:“我们从事的是党的教
育事业,要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一根本。我们就是要让共产党人顶天立
地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20 多年来,张桂梅以“红梅傲雪,大爱无疆”的精神,帮助贫困山区孩子走
出大山,托起无数家庭和学生“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用初心和信仰书写着一名
共产党员对党忠诚一辈子、为民奉献一辈子、坚韧执着一辈子、于己克俭一辈子的
高尚情怀。她就如一枝报春的红梅,带给贫困山区孩子们无限的希望,谱写着新时
代共产党人的无疆大爱。